⑴ 論述技 與道是藝術創造中的重要因素 技與道是什麼關系
一、文化因素是藝術創作之源
何為文化因素?余秋雨先生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曾對「文化」作出簡要精闢握侍解釋: 「文化是一種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易中天教授也在早年的著作《閑話中國人》中,作了輕松而流暢的分析。中國文化的內核就是幾千年的民族氣節,民族的生存方式。簡言之,是用有別於輪胡其他民族的群團意識民族精神,群團的態勢,族群的宗族心理,整體的人海戰術,團隊奮進精神,對應西方人的個人價值觀,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精神外化的過程,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對段桐吵現實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而現實生活就是我們現實中的生存發展方式。在此意義上,藝術創作其實就是藝術家表達自己對文化現狀的認識與理解,於是不同國家民族有不同的生存發展方式,也就有不同的藝術樣式。
法國丹納在他的《藝術哲學》中指出:「自然界有它的氣候,氣候的變化決定著這種那種植物的出現,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氣候,它的變化決定這種那種藝術的出現。」「我們研究自然界的氣候,以便了解某種植物的出現,同樣,我們研究精神的氣候,以便了解某種藝術的出現。」這種氣候是指時代精神與風俗概況,換言之就是民族文化因素。
⑵ 藝術和設計的區別是什麼
共同點:
(1)都注重形式感;
(2)都注重審美觀念與情感;
(3)早期從業人員都一樣(早期設計師主要為工匠、工藝美術師、建築師);
不同點:
藝術:感知 構建 表達(主要表達個人情感,以精神價值為目的,為自己)
設計:調研 解決 傳達 (主要滿足用戶需求,以商業價值為目的,為他人)
藝術發現問題,設計解決問題;
藝術需要解釋,設計是種共識;
藝術是一種探索,設計是一種觀察與迭代;
藝術為藝術家們創造,設計為最終用戶創造;
藝術沒目的,設計有特殊的明確目的;
藝術追隨風格,設計追隨功能。
⑶ 藝術創意的基本定義
藝術創意指作者在進行藝術創作時的主觀意圖,包括對作品的創作動機、表現手法、象徵意義等等;既是作者表現其作品的價值體現,也是觀眾完整理解作品的途徑之一。是指在藝術領域或者通過藝術思維進行文化生產的方式。它是大眾文化消費時代的產物,對改善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藝術創意區別於藝術創新,前者以表達創作意思為主,後者以藝術領域開拓為主。
藝術創意學 是指利用創意學原理對藝術或涉及文化藝術的相關領域,它們包括書刊出版、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錄音製品、電影電視、時尚、玩具和游戲等進行創意的理論和思維方法的研究。它為創意產業提供理論指導,為創意人才提供體系完備的創意方法和案例分析,以其完成藝術學原理和創意學理論的跨學科結合。
⑷ 廣告創意是「遵命創作」,那廣告創意和藝術創作的區別是什麼
藝術創作是按自己的意願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訊息,廣告創意是在規則、客戶的認可下表達客戶瞎兆付錢想要你表達的訊息,所以廣告也被稱為帶著鐐銬跳舞。
廣告創意是指通過獨特的技術手法或巧妙的廣告創作腳本,更突出體現產品特性和品牌內涵,並以此促進產品銷售。廣告創意包括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
垂直思考用眼,想到的是和事物直接相關的物理特性。優秀的廣告創意立即沖擊消費者的感官,並引起強烈的情緒性反應,是降低購買磨塌租阻力、促進消費行為的有效因素;而拙劣的創意,只會增加消費者的反感,導致消費者對商品的美感度下降,並最終導致消費者終止對該品牌的購買。
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對現實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衫銷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
藝術創作是人類為自身審美需要而進行的精神生產活動,是一種獨立的、純粹的、高級形態的審美創造活動。藝術創作以社會生活為源泉,但並不是簡單地復制生活現象,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審美創造。
⑸ 創意和創作怎麼區分
創意速寫,顧名思義是一種快速的有感覺的有想法的寫生方法。有草圖的意思。創意速寫同素描一樣,不但是造型藝術的基礎,也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這種獨立形式的確立,是歐洲18世紀以後的事情,在這以前,速寫只是畫家創作的准備階段和記錄手段.
速寫包括單人速寫、場景速寫、創意速寫創作!
創意速寫是速寫的一個特殊形式~~是在速寫的基礎上增添作者對思維的理解幻想!使畫面增添屬於自己的東西~
創作是我們造型綜合能力與藝術創造能力的集中體現。在學習創作的過程中,能夠同時滿足我們對於求知和創造的快感需求。從何等高度去認識和把握它,直接影中帆響我們對藝術的認識水平。通過創作擴展我們的文化視野與藝術想像力,開發個人造型情趣與審美傾向,真正走上與自身藝術素養和語言積累相了接的創作道路。
創作,是指直接產生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智力活動。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其他輔助工作,均不視為創作。
①是為表現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採取的行動;
②行動的結果直接產生文學、藝術或科學作品。
應該明確的是,表現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必然是表現本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而不可能是表現他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因為客觀事物在一個人頭腦里的反映如果不由本人表現出來, 他人無法感知,自然更無法表現;如果由本人表現出來,自然也不存在通過他人來表現的問題。也就是說,只有實際通過語言、文字、符號、線條、色彩或聲音等媒體表現了某種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人,才進行了創作。那些僅僅停留在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階段或者僅僅將這種認識抽象地提供給他人去進行具體表現的人,沒有進行創作。例如,告訴他人如何畫一幅畫的人不是這幅畫的作者或合作作者;向他人提供故事主題、素材或寫作要領的人也不是這部故事的作者或合作作者。如果不僅是告訴他人如何畫,而且本人也動手來畫,就可以視為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創作;如果不是向他人提供主題、素材或寫作要領,而是本人具體口述,由他人記錄,就可以視為獨自前培好進行了創作。
凡未通過某種媒體具體表現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的其他活動,盡管可能與創作有關,甚至可能對創作起了很大促進作用,也不能視為創作。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為他人創作進行組織工作,提供咨詢意見、物質條件,或者進行其他輔助活動,均不視為創作。」這些只進行了創作的輔助活動而又對創作起了某種促進作用的人(包括法人或非法人單位),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可能被依法推定為作者或依法取得著作權,也可能根據與作者的某種約定取得著作權或獲得某種其他形式的補償。
創作方法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創作目的、創作對象和創作原則。
具體創作對象的差異以及三要素的不同組合方式使得創作方法具有無限豐富的形態。風格的多樣反映了創作方法的多樣。以慧鉛這種新的創作方法概念,可以對許多糾纏不清的問題,如創作方法與世界觀、文藝思潮及風格流派的關系問題等,作出新的解釋。
⑹ 科學技術重要還是藝術創作更為重要 物質資料生產重要還是藝術創作更為重要呢
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重要性,科學技術肯定重要了,在沒有這些基礎上一個國家要想一直生產是很難的,必須要有這些科學技術的支持呢。當到了有穩定的時候,人們更多的可能會追求藝術創作帶來的不一樣的感覺,可能更偏重的就是會開始享受生活懂得生活。物質資料生產當然也很重要的,也屬於必須品類的,不可能會斷,但是一但到達一定高度,人們依舊會追求更高精神層面上的追求,藝術創作就凸顯出來啦。所以我個人認為都是重要的,不過要看時事,在相應的階段做相應的事情。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望採納
⑺ 技術與藝術 - 藝術作品的雙重價值
(在中文中「藝術」一詞指包括繪畫,音樂和詩歌電影等等一切藝術類別,而在英文的一般運用中則主要指視覺藝術,並且是指純藝術風格的視覺藝術,如繪畫和雕塑等。本文中「藝術」一詞兼用這兩者的習慣,在主要指視覺藝術的同時,也兼指其它一切包括在「純藝術」范疇的藝術形式,如詩歌,音樂等等。)
1。藝術作品的雙重價值:技術和藝術
任何一件藝術品,都包含兩方面的價值:技術價值與藝術價值。技術價值是針對在一件作品中藝術家所採用的方式方法而言(技術的嫻熟程度),藝術價值是針對藝術家在作品中注入和傳遞的主觀因素而言,如情緒,觀念和思想等等(雖然觀念和思想在我個人對純藝術的理解中幾乎不佔有任何重要位置,但它們的確是從屬於和技術價值截然分開的主觀因素范疇)。
在視覺藝術中,技術價值大致包括以下兩方面的意義:1。對現實的再現技巧,即繪畫中的寫實技巧;2。對材料的掌握。比如油畫和水彩畫的材料就非常不同,在運用時的技巧也不同。歐洲從文藝復興開始到印象派時期的繪畫都具有非常高的技術價值,因為這個時期的所有作品,由於透視,光影,人體解剖等等學科都趨於完善,所以都具備非常逼真的現實主義效果。而在材料的運用方面,油畫也從文藝復興開始後漸漸成熟起來,給寫實的表現創造了條件。所以在寫實技巧方面,歐洲在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印象派這一段時間的美術作品無可爭議地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則是個非常模糊和主觀的概念,其標准也是變化萬千,各說不一,並且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曾經,藝術完全是隨心所欲,毫無標準的;曾經,技術價值幾乎完全成了唯一的標准;曾經,藝術作品的思想性被看成高於一切;曾經,技術價值又被貶低到毫無價值的地位。所以,對藝術價值的爭論似乎是最無效益的,對藝術價值的定義,也是歷史上最主觀最武斷的,基本上是100%因人而異。如果說藝術作品的藝術性其實就反映了藝術的無標准性,此話並非誇張。
然而無論藝術作品的藝術價值如何因人而已,有一點卻是沒有爭議的:藝術的獨創性。這個詞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創造性和獨特性。之所以藝術的「創造」區別於工廠的「生產」,之所以藝術作品是「作品」,而不是「產品」,就在於藝術作品既有著和產品一樣的「創造性」(從無到有的過程),又有其不可復制的「獨特性」(相對於「產品」的批量生產性)。所以叫「獨創性」。任何一個抄襲別人的藝術家,任何一件沒有獨特風格的藝術作品,都絕對不會得到最終的價值認可。所以,這個「獨創性」是藝術史上(尤其現代藝術中)最重要的價值標准。
另外,以上的「技術」和「藝術」價值也和告液可以和藝術的「形式」與「內容」相比較:「技術」可以基本(只是「基本」)等同於「形式」,「藝術」可以基本等同於「內容」。然而在越是主則衫觀和抽象的藝術中,前者(「技術」和「形式」)越是接近於後者(「藝術」和「內容」),以至於完全等同。
2。技術價值和藝術價值之間的關系
a.「技術」對「藝術」的影響
雖然藝術作品的這兩種價值之間並非截然分開沒有關系的,但兩者卻不一定是像很多人理解的成正比地增長的,即:技術越精,藝術價值就越高。很多藝術傢具備非常真實地描繪自然的技巧,但他們的作品除了像和照片一樣 – 對自然的拷貝之外,沒有任何主觀內涵,而某些技巧並不那麼嫻熟的藝術作品(如梵高的作品),卻具備強烈的獨特語言,成為歷史上不可取代的傑作。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把「技術」不只是簡單地看成寫實主義的技術,而看成藝術家表達自己的獨特「語言」,那麼,又的確是技術越成熟,藝術性越高。以歐洲現代藝術為例,很多畫家在早期的技巧多為寫實,自我風格孫友腔並不明顯,所以雖然在傳統技巧上很嫻熟,但在表現自我的「技巧」上並不自如。然而隨著個性的成長,這個表現自我的「技巧」(風格)上越來越成熟,所以他們的作品的藝術性也越來越強。除極少數沒有經過傳統訓練的藝術家以外,幾乎所有畫家的藝術生命歷程都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古代的士大夫藝術,按西方的傳統技術為標准來看,是非常「拙劣」的,然而在藝術性上(個人認為)卻是非常成熟的。中國畫只在 「個性表達」這一點上遜色於西方現代藝術,而在藝術的「純粹性」上,即藝術不是思想的「附庸」而是獨立的感性語言這一點上(這一點也是西方現代藝術的最主要的追求之一),中國的藝術,一直是處在「純藝術」的高度,從來沒有落入理性的「誤區」(這和中國人的非理性思維傳統關系很大。雖然「非理性」這一點在思想意識形態上使中國落後,但卻使中國傳統藝術大受其益)。
之所以說中國士大夫藝術在「個性」上遜色於西方藝術,除了中國文化對個性的壓制的特點以外,還在於中國畫有著一整套嚴格規范的技巧系統,限制了藝術家的個性表達。中國畫的這個技巧系統是源於中國畫的特殊材料限制,導致藝術家在材料運作時 「為所欲為」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藝術家的個性都或多或少地被掩蓋在技巧所規定的效果范圍內。比如畫竹,任何一個中國畫家畫竹都必須遵循中國畫材料-水墨所規定的技法才能做出一定的視覺效果,所以畫出來都有一定風格限制。然而,中國畫中並非完全沒有個性的存在(比如明末清初的石濤和八大山人,兩者就有非常明顯的風格不同),只是這個個性存在被掩蓋在看似相同的風格中,需要一定的「眼力」才能辨認。
不過,無論如何,中國畫材料對藝術家的限制是很明顯的,這不能不說是中國畫難以發展的一個巨大障礙。西畫的材料能創造出各種不同的視覺效果,給人的個性表現提供廣闊的空間,的確是一個真正熱愛繪畫藝術的人的最佳選擇。
另外,這個材料對風格的限制的「缺陷」同樣也存在於中國音樂中。古代樂器的音質都非常特別,音域也不如西洋樂器開闊,所以其表現力相對貧乏。當然這個特點同時可以被看成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特點,或者「優點」,因為它能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旋律和音質效果。但無論如何,由於中國古代樂器的「表現力」受限制,所以很難有繼續發展和創新的可能。
b。藝術價值的絕對「權威性」,技術價值的次要性
很多人輕易地把藝術作品的技術價值當成藝術作品的全部價值。拿彈鋼琴為例,一個鋼琴彈得嫻熟的演奏家很容易被一般人理解成為「音樂家」,然而這兩者卻有「質」的不同:一個技巧嫻熟的演奏家可能根本不能寫作出任何獨特的音樂作品。所以如果從「創造性」- 這個藝術的最基本的衡量標准來看的話,這些單純的演奏家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音樂家。當然,有很多演奏家能把大師的作品的原始創意再現得非常准確,或者甚至富於新意,但無論如何,演奏家終歸是在「再現」別人的作品,和作曲家有本質的區別。再拿繪畫為例,一個能把對象畫得和照片一樣真實的畫家也最多隻能使畫匠而已。所以,技術,永遠不可能成為衡量藝術作品的首要標准,更不能成為唯一標准,藝術作品的最重要標准,甚至「唯一」標准,永遠應該是其「藝術價值」。
然而,藝術的魅力和「問題」,都正是出現在這個「藝術價值」上,因為如前面我已經提到,它幾乎是一個完全沒有標準的概念。這個「藝術性」,其實就是藝術的「無標准性」,而這個無標准性,導致了很多真正的藝術家的作品得不到承認,也同時導致很多「無價值」的作品被市場炒作成「傑作」。這,是藝術的無奈。然而,盡管無奈,我們仍然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即:藝術的非理性和無標准性,才正是藝術的真正價值(魅力)所在。 人,曾幾何時萌發了理性,習慣了用理性的標准來衡量一切,導致了力圖在藝術中尋求一種可以被測量的標準的習慣,而這個習慣其實從一開始就是完全錯誤的( 註:從這個意義上看,西方的理性主義藝術實際上是「誤入歧途」。不過也正因為這個「誤入歧途」,西方人以比東方人更為堅定的態度再度回到了感性 )。理性,永遠不是人性的全部性質。藝術,永遠是不可以被理性測量的。也正因為藝術的非理性,不可測量性,藝術,才能填補我們理性的不足,使人性達到圓滿。
3。藝術的「個人化」導致藝術的「平凡性」
如果我們認同本文一開始給藝術價值的定義 – 「藝術家在作品中注入和傳遞的主觀因素」,我們就不難看出,藝術是非常個人化的,即:藝術表現從動機到目的,都是以個人的需要為軸心的。而之後我們也談到藝術的「獨特性」之重要。所以,真正的藝術家永遠是為自己而創作。那麼,為什麼還有博物館的存在呢?我認為這是人類對藝術的需要和尊重。但這個需要和尊重,是發生在藝術作品誕生之後的事,而不是和藝術創作本身相關的因素。一個為了出名,或者立志要讓自己的畫進博物館的人,或者立志要「為人類」而創造藝術的人,永遠不可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作品(或只能創造出虛假的「藝術品」)。
而正因為藝術是 個人的 ,所以藝術也同時是 平凡的 。當一個平凡業余畫家畫出了讓自己心滿意足或者心潮澎拜的作品時,這件藝術作品就已經完成了其藝術使命了。從這個意義上看,藝術其實是沒有高低之分的。事實上,在民間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業余藝術家創造出非常不一般的藝術作品。這些民間「藝人」,一是沒有機會成名,二也是不在乎成名,因為他們在創作的過程和結果中自己就已經非常滿足了。
那麼,為什麼歷史上還是有大師的傑作流傳千古?我認為原因是多重的。其一,是前面提到的,人類有著對藝術和美的需要和尊重,所以有了藝術市場和博物館的存在;其二,是機遇。有些畫家是因為市場需要或市場炒作而出名,有些藝術家的作品卻不能得到市場的承認而被忽略。這些被忽略的「大藝術家」,我個人認為歷史上可能是數不勝數;其三,是作品中的「共性」(相對於我前面提到的「個性」)。在出名的藝術家中,那些真正有價值的作品(相對於出名了的但卻是虛假的「藝術品」),是因為他們除了「個性」之外,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類的「共性」,所以這些作品能激起觀眾的共鳴。當然,之所以這些藝術家的作品體現共性,我個人認為絕非藝術家們刻意追求的結果(象前面提到的那樣「為人類而創作」),而是這些藝術家自身的個性內涵之豐富以及對藝術語言的領悟能力之透徹所導致。所以,一個內心世界豐富的藝術家,創造的作品自然是內涵豐富的,富裕感染力的,而一個個性單調的人,再怎麼追求「深刻」,再怎麼宣洩自己的「激情」,也無法創造出感動他人的作品。所以真正的大師們,無論他們的作品能引起多少人的共鳴,他們唯一努力做過的,就是尊重自己的感受。
4。「技術」的可學性,「藝術」的不可學性
認為藝術可學的人,大凡都是把藝術的技術價值看成藝術的唯一衡量標准,而忽略了,或者根本不知道「藝術價值」的存在。藝術作品的技術部分因其「系統性」和「理性」,所以是可傳授的,也就是可學的。任何一個有起碼的智商的人,不需要「藝術細胞」,都能學會寫實的技巧,畫出像樣的寫實作品,或者彈一手流暢的鋼琴。而智商越高的人,學起來越快,技術就會越嫻熟。達·芬奇就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所以他的繪畫非常細膩寫實,在當時是非常令人震撼的「技巧」,但其藝術部分的價值,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可爭議話題。
藝術的藝術部分,卻因其「非理性」的特點,成為不可學習的。就像有些人天生味覺超常敏銳一樣,有些人對色彩,對形,或對音樂的旋律等的領悟超出了其他人。這些對藝術形式超級敏感的人,就是真正稟賦藝術天才的人。這些人,無論他們是否可以很快地掌握傳統的技巧,他們都能夠在音符,色彩和線條等這些藝術形式中感受到其與自身生命的共鳴,即:在藝術活動中得到極大享受,從而創造出富於個性的作品。
再比較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兩者都有堅實的寫實技巧,但達·芬奇的作品理性而冷漠,米氏的作品激情而富於生命力。據說達·芬奇對米氏持有的強烈的嫉妒心,如果這個傳說是真實的,我個人認為就是因為芬奇看出米氏作品中透露出的那份自己所不具備的真正藝術天賦。
雖然說藝術天賦不可學,但人在藝術方面的靈感卻有可能或多或少地在後天的生活經歷中被削弱甚至抹殺。所以有些人在很晚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潛能,重新從事藝術,大器晚成,這樣的例子也舉不勝舉(梵高,高更都是例子)。而一個好的藝術教育家,除了技術的傳授以外,最要的,就是啟發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當然,如果學生真的沒有潛能,再怎麼啟發也是沒有用的。
綜上所述,在藝術作品的雙重價值 – 「技術價值」與「藝術價值」中,「藝術價值」始終是最重要的。而這個最重要的標准由於其「個人性」和「獨特性」,導致了「無標准性」和「平凡性」 – 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因藝術家自身的需要為動機和目的而創作的。所以一旦一個人創造出了自己所以喜愛的作品,無論此人是著名藝術家,還是無名的普通人,這些作品都算是完成了其「藝術使命」,都是藝術「傑作」。由此,一個家庭主婦在興致所至時信手塗抹出來的繪畫,和博物館中作品,其間並無「質」的差別。
分析了藝術作品的價值之後,筆者還認為,藝術,這個人類精神勞作本身的價值,或者說藝術的本質,其實還不在於作品 – 不管是其數量還是質量, 而在於享受生命和感受美。因為藝術,就是我們的生命的體現,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本身,才更是一件我們永遠無法超越的「藝術傑作」。 有了這個理解,我們才能真正懂得何謂「人人都是藝術家」,何謂「人人平等」,才能理解到,只要一個人能享受生命帶給我們的一切,每天都為全新的日出和日落而驚嘆,每年都為四季變幻的大自然而稱奇,那麼無需繪畫彈琴,這個人就是真正的「藝術家」,這個人就在藝術的「實質上」和「大師」們站在同一個高度。
「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名言可謂人間至理。
⑻ 創作和創意有區別
創作側重於創造、創新,專指創造文學藝術作品,而製作意義廣泛,包含創作,兩者的區別是包含與被包含,一小一大。
釋義
一、製作
1、指禮樂等方面的典章制度。
《史記·禮書》:「今上即位,招致儒術州裂鋒之源中士,今共定儀,十餘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萬民和喜,瑞應辨至,乃采風俗,定製作。」
2、製造;造作。
清黃鈞宰《金壺浪墨·熙朝財賦》:「廣製作,興土木。」
3、著述;創作。
《孔子家語·本姓解》:「﹝孔子﹞袓述堯舜,憲章文武,刪《詩》述《書》,定《禮》理《樂》冊晌,製作《春秋》。」
4、樣式。舊題
宋王鞏《王氏談錄·唐時金帶》:「其(金帶)製作與色澤尤奇。」
5、方言。猶折磨。
孫犁《白洋淀紀事·紀念》:「你別去製作人家了,叫他睡吧!」
6、製造。
唐李復言《續玄怪錄·楊恭政》:「其宮闕皆金銀,花木樓殿,皆非人世之製作。」
7、寫作;撰述。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陸平原多為死人自嘆之言,詩格既無此例,又乖製作本意。」
8、指作品。
唐杜甫《留別公安太易沙門》詩:「數問舟航留製作,長開篋笥擬心神。」
二、創作
1、亦作「剏作」:製造,建造。
宋曾鞏《敘盜》:「其創作兵仗,合眾以轉劫數百里之間,至於賊殺良民,此情狀之尤可嫉者也。」
2、始創。
老舍《四世同堂》四六:「老太太這個辦法不是她的創作,而是跟 祁老人 學來的。」
3、特指文藝創作或文藝作品。
明李東陽《麓堂詩話》:「及觀其所自作,則堆疊餖飣,殊乏興調。亦信乎創作之難也。」
⑼ 藝術創作中藝術技巧的重要性
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對現實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藝術創作是人類為自身審美需要而進行的精神生產活動,是一種獨立的、純粹的、高級形態的審美創造活動。藝術創作以社會生活為源泉,但並不是簡單地復制生活現象,實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審美創造。
以上是官方的解釋,但是我覺得從創作的實際操作上看,應該是這樣描述才合適:藝術創作是藝術家運用一定的藝術技巧,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按照自己的創作意圖創作藝術作品的過程,叫做藝術創作。這里就體現出藝術技能的重要性來了。
比如你內心有好多美妙的情緒需要用音樂表達出來,但是你沒有作曲技能,也沒有器樂演奏技能,你的美好就不可能呈現出來,也就是你就創作不出藝術作品。
舞蹈也是如此啊,你想的再好,情緒激烈的時候,人家來一個劈叉大跳,就釋放出很多東西,你高難度動作來不了,相應的表達就不可能到位了,也就談不上藝術表達了,也就不會有成功的作品了
⑽ 傳統美術和創意美術的區別
1、創作目標不同:
創意美術:主要是通過美術這一途徑,激發作畫者的自我創作的能力和最大想像空間。
傳統美術:在畫法上只要求像,作品水品達到一定階段。
2、要求不同:
創意美術:要有想像力,有個性,有創新的東西,自由發揮,不用拘束在一個框里。
傳統美術:注重畫法,強調技巧層面,要求扎實的基礎,構圖的精準與畫面的完整。
3、作畫類別不同:
中國傳統美術:主要是人物、山水、花鳥等,而畫這種必須相仿率高才可以。
創意美術:可以自由發揮,無限聯想,這樣可以增強孩子想像力和創造晌鋒力。
4、注重點不同:
創意美術:則是把作畫者的思維想想擴展到最大。
傳統美術:只是重緩伏視基礎知識和理性教育。
傳統美術與創意美術並不對立,是美術中兩種不同的方向,孩子可以根據自宴哪晌己喜歡的方向做選擇,或者都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