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怎麼分析小說藝術結構

怎麼分析小說藝術結構

發布時間:2023-04-05 00:34:09

A. 怎樣對一部小說的結構進行分析

1,2,小說的情節是由特定的情節單元或敘事單元構成的。不同的小說篇章,其情節單元的構成方式是不同的,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有不同的敘述特點和審美功能。從對中外小說創作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小說情節結構的基本類型有6種,即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徵結構、寫實結構、散文結構。下面,讓我們對這6種情節結構的敘述特點和審美特點進行分析。
線狀結構,就是各個情節組成部分按時間的自然順序、事件的因果關系順序連接起來,呈線狀延展,由始而終,由頭至尾,由開端到結局,一步步向前發展,雖然有時倒敘、插敘和補敘,但並不改變整個情節的線式格局。
網狀結構,以人物的心靈為中心點,以人物的意識、心理活動為輻射線構成情節,其結構如蛛網般,就是網狀結構。
畫面結構,以景物、場面為主體的畫面式情節單元的組合,即為畫面結構
象徵性情節結構,即全部情節單元緊緊圍繞著某個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識、觀點、思想、感覺而展開和進行,理念是情節的內核,是情節片斷之間的連接線索。
寫實結構是「新寫實」小說所採用的情節結構。「
散文化情節結構的特點:一是故事情節呈現為散文的片斷,就如同散文的敘事是片段事件的連綴,而不是有頭有尾的連貫故事一樣。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過片斷事件的敘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會風情的描繪,創造出生動的意境,表達特定的主體情思。
簡易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3,小說一般由四個要素構成,即:人物、情節、環境、語言。
一部成功的小說,首先是人物塑造的成功。要想成功塑造人物,離不開一定的故事情節,情節的跌宕起伏,往往是一部作品引人入勝之處。環境是塑造人物和展開情節所必須的。小說是語言的藝術,差兄藝術的語言往往是文學作品的直接魅力,甚至成為一種形式美的表現,有時,讀者甚至會拋棄作品的其它要素而僅僅對作品的語言感興趣,這都說明了語言藝術的魅力。
理解了之後就會從中領悟到很多,如小說之所以成功原來是因為人物塑造得好,或是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或是為人虛啟襲物的塑造和情節的發展提供了一個非常適合的、生動具體的環境,或是語言很有特色。能達到領悟這個層面,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在領悟的基礎上則可以從作品中跳出來,從而對作品進行審視,從中發現其優點和不足旁逗。如果還能提出一些補充和修改意見,而且是使得作品更有藝術魅力,則是一種再創造了,而再創造則是作品真的實現了其價值

B. 怎樣分析一個小說的藝術特色

藝術特色: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對比、抒情、議論、敘述、描寫等。

小說:

1.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2.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情節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聲。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3.小說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說(小小說)。按照表現的內容可分為神話、科幻、公案、傳奇、武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體制可分為章回體小說、日歷高旁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肢橡小說。按照語言形式可分為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

4.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

5.小說刻畫念指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C. 怎樣對一部小說的結構進行分析

畫面結構,以景物、場面為主體的畫面式情節單元的組合,即為畫面結構
象徵性情節結構,即全部情節單元緊緊圍繞著某個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識、觀點、思想、感覺而展開和進行,理念是情節的內核,是情節片斷之間的連接線索褲談。
寫實結構是「新寫實」小說所採用的情節結構。「
散文化情節結構的特點:一是故事情節呈現為散文的片斷,就如胡肆碰同散文的敘事是片段事件的連綴,而不是有頭有尾的連貫故事一樣。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過片斷事件的敘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會風情的描繪,創造出生動雹茄的意境,表達特定的主體情思。

D. 試分析《子夜》的結構藝術

.《子夜》顯示了一種開朗視野,宏大嚴謹的結構,線索繁多,人物關系復雜,反映各種矛盾,始終圍繞一個交點,一條主線,一個中心人物,以吳遜甫為代表的民族資本家的命運。,
《駱駝祥子》

1. 結構嚴整,主線分明,情節的開展前呼後應。

2. 善於運用多種表達手法,細膩地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動。

3. 語言朴實自然,生動明快,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濃厚生活氣息。

關於《子夜》的評析

摘要: 茅盾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小說家,是左翼文學的奠基人。他的《子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成功的革命性現實主義小說,它的發表不僅標志著茅盾小說創作的成熟,還標志著30年代小說創作的成熟。該小說獨特的藝術結構也是前古人的,對後來小說創作結構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是《子夜》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茅盾的理性創作風格也隨著形成,與獨特的立體式網路結構相結合,開辟了用理性分析來擴展形象思維深廣度的創作道路,形成了典型的「社會剖析派」小說。

關鍵詞:《子夜》 藝術結構 網路性

茅盾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小說家,是左翼文學的奠基人。他於1930年創作的《子夜》是中國五四以來新文學運動中產生的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長篇巨作,也是20世紀30年代左翼文藝的重大收獲,是茅盾的代表作。它的誕生標志著茅盾的創作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成熟階段。
《子夜》把個人、群體和民族的危難聯系在一起,把藝術審美和歷史理性的思索並置一處,通過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形成網路式的結構藝術,從而奠定了中國社會分析型小說的基礎,被瞿秋白稱贊為「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新文學的長篇小說成就,主要體現於茅盾這一最重要的代表作——《子夜》。
《子夜》是以1930年春夏之交為時代背景的。在當時的現實社會中,國民黨內部爭權的斗爭,爆發為規模巨大、非常激烈的內戰。殃及百姓,也阻礙了工商業的發展,內憂兼有外患,歐洲出現的經濟恐慌,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以便轉嫁其經濟危機,這對當時中國的民族工業的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甚至對某些行業帶來了致命的打擊。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普遍加強了對工人的剝削。引起了工人的猛烈的罷工浪潮,此時在共產黨領導下,全國的武裝起義漸入高潮。[注1]
而《子夜》正是在以這樣的背景下,通過其網路性的藝術結構表現出這中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矛盾。在其結構的支撐下,徹底深刻的分析出中國社會的內在性的本質矛盾,讓其復雜的矛盾有條理清晰的展現出來,實現作者的創作目的,表現出小說的藝術魅力所在,開創理性主義色彩的先河。
所以《子夜》的結構藝術對於整篇小說的成功是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也可以說它的結構藝術是整部小說成功之一的表現。
《子夜》的藝術結構是宏偉而謹嚴的。全書共十九章,一、二兩章交待人物,揭示線索;此後十七章,一環扣緊一環,頭緒繁多而又有條不紊,各有描寫重點而又共同服從於全書的中心。第四章寫雙橋鎮農民起義,雖然這條線索沒有得到繼續發展,對全書說來使人略有游離的感覺,但它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國農村的面貌,顯示了吳蓀甫與農村封建經濟的密切關系和他對農民起義的勢不兩立的態度,仍然是全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貫串全書的主線是吳蓀甫和趙伯韜之間的矛盾和斗爭,但與此同時,又或實寫,或虛寫,處處顯示革命力量的蓬勃發展。最後結尾處側面帶出工農紅軍的日益壯大,以此來對照吳蓀甫失敗的命運,指出了中國的真正出路所在。
《子夜》在結構技巧上,竭力避免平淡,形成起獨特的網路狀結構:圍繞吳蓀甫這個焦點,由三大矛盾(即民族資產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矛盾;民主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三大主要活動場所(欲華絲廠、吳公館、交易所)形成了一個立體網狀的結構,主次線索、明暗線索交互展開,又互相叫交織,條理清晰,連鎖發展,螺旋式把小說發展推向頂峰。
隱藏在《子夜》結構藝術技巧中的突出特點表現在:她把眾多的人物,復雜的矛盾,紛繁的線索,瞬息萬變的斗爭,廣闊的生活場面,集中在一個廣闊的歷史背景上加以表現,透過人物的性格和命運的發展,鮮明有力地顯示了整個時代的發展趨向和壯闊波瀾,顯示出高超的結構藝術才能,從一個側面顯示出茅盾「寫大時代」、寫「全般社會」的藝術追求。網路性的突出。
首先,它以波瀾壯闊的總體結構展現了三十年代初中國的都市生活。在這部書中,作者共寫了九十多個人物,涉及到思想、政治、經濟等許多領域。它通過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聯系和矛盾,構成了一系列的情節、一系列的具體事件,前後勾聯,結構縝密,波瀾迭起而不迷亂,主次穿插而渾為一體。小說以上海這個典型的大都市作為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以吳蓀甫為中心安排了「吳公館」、「交易所」、「裕華絲廠」三個主要活動場所,這樣就便於各種錯綜矛盾沖突的展開。吳公館是各種人物活動的舞台,差不多所有的矛盾沖突都牽動著吳公館的興衰史;交易所瞬息萬變,更有利於展開各種矛盾沖突,不論是民族工業資本家與買辦金融資本家的矛盾斗爭,或者是軍閥混戰和投機市場的微妙關系,或者是農村階級斗爭和金融市場的曲折關系等,都得到集中的表現;裕華絲廠主要作為民族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矛盾斗爭的主要場所,而且也可以把都市和農村的矛盾聯系起來。這種典型環境的安排,使各種矛盾沖突可以在不同的場所得到最集中的表現,顯得結構緊湊,宏大縝密。這種「大關節」與「小關節」互相配合,緊密銜接,協調一致的藝術效果,正是茅盾作為中國現代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的深厚的生活基礎和卓越的藝術才能的體現。
其次,紛繁復雜、縱橫交錯的故事線索,主次分明、交錯推進,有條不紊地組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小說的開端提出了三條線索,但又以一條樞紐性的主線貫穿始終,這就是以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的矛盾和斗爭,以吳蓀甫發展「事業」的活動為軸心發展,是貫串《子夜》全書的主線。環繞這條主線,《子夜》反映了一九三零年左右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的面貌。以同他發生直接矛盾的幾個方面為描寫重點,形成了主線發展和幾條支線起伏的網狀整體結構。幾條支線則是以工人罷工,農民革命為主,配合主線合理發展,展現其各種矛盾所在。吳蓀甫的活動,關聯著交易所公債買賣的狂潮起落,上海絲織業盛衰,裕華絲廠的工人罷工,雙橋鎮的農民革命。他的家庭和他的社交活動又涉及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因此,小說相應地形成了上述幾條貫穿全篇始終的線索。而在每一條主要線索之中,又穿插一些小線索。譬如,寫裕華絲廠的工人罷工斗爭,作者不僅寫了工人群眾的悲慘生活,也寫了資本家的反動面目,資本家走狗的虛偽陰險,黃色工會內部的互相傾軋,以及地下黨領導人物的路線分歧等等。由於作者事先在構思上「用過一番心」(「並非憑一時的沖動寫的」),對每個人物的性格發展以及連帶關系都作過周密的通盤的考慮,因此,這部長篇巨著盡管情節復雜,事件浩繁,但線索明晰,蘩而不亂;環環相扣,有條不紊。顯示出作者駕馭與組織材料的非凡能力和很強的理性色彩。
在主次線索的網狀交織發展的支配下,矛盾的這一成功的結構藝術創作還體現在小說的另外兩條線索,即該小說的明線與暗線。小說的明線是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發展民族工業的雄心和悲劇的結局,以統領整部小說的發展,高低起伏,波瀾壯闊;小說的暗線則是當時社會下的三大矛盾,暗地裡隱藏的是民族資產階級和買辦資產階級的斗爭,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還有,沒落的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斗爭,三種矛盾引發的三種斗爭相互交織又有主次。在明、暗線的交織發展中,使小說的內在主題得到升華,而小說的歷史價值也體現其中。因為關於這一歷史時期的中國社會,由於帝國主義的爭奪中國,帝國主義和整個中國的矛盾,帝國主義者相互間的矛盾,同時在中國境內發展起來,造成中國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混戰之後,接著說:「伴隨各派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軍閥混戰而來的,是賦稅的加重,這樣就會促令廣大的負擔賦稅者和反動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發展。伴隨著帝國主義和中國民族工業的矛盾而來的,是中國民族工業得不到帝國主義的讓步的事實,這就發展了中國資產階級和中國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中國資本家從拚命壓榨工人找出路,中國工人則給以抵抗。伴隨著帝國主義的商品侵略,中國商業資本的剝蝕,和政府的賦稅加重等項情況,便使地主階級和農民的矛盾更加深刻化,即地租和高利貸的剝削更加重了,農民則更加仇恨地主。因為外貨的壓迫,廣大工農群眾購買力的枯竭和政府賦稅的加重,使得國貨商人和獨立生產者日益走上破產的道路[注2]。各種矛盾正是在這種結構下才體現出相互依賴的聯連性,而並不是相互獨立存在的,這也符合了矛盾創作的理性風格。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小說的環境描寫同樣也體現了茅盾作品「史詩」般宏偉構思的特點。作者以「鳥瞰+局部」的方式,在三十年代初中國大都市上海這樣的廣闊社會背景上,去剖析生活的橫斷面,在生活的橫斷面里對主要人物的性格命運進行真實的刻畫。譬如,吳蓀甫剛出場時,作者描寫了他到戴生昌輪船碼頭是頤指氣使的情景,活脫脫地烘託了吳蓀甫的處處受人尊敬。到了後半部,處境危難的吳蓀甫回到家中,作者特地描寫了吳家此時「公館不象個公館」的環境,很好地表現了吳蓀甫此時的精神狀態。這些構思特點也是在網路性結構中展現的,也在一定的條件下反映其網路性藝術結構的高超之處。
《子夜》的網路性藝術結構對整部小說的藝術表現是直接相關聯的,它對於小說最有成就的理性色彩的顯現是至關重要的。茅盾在小說中的理性分析在於那三個社會主要矛盾的分析,和人物形象的分析,而這些矛盾和人物命運的發展又是粘和一起的,是無法分開的,只有通過這網路式的藝術結構才能充分展現出來,而至於造成孤立,而不真實性;在主次線索,明暗線索的交織發展下,才不失其理性面,讓小說情節更波瀾起伏。小說反映的社會矛盾在其支配下,也有主有次,相互聯系,這是很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的現實的。可見網路性是《子夜》成功不可忽視的藝術特色之一。
在五四新文學革命之前,中國的古典小說是沒出現過此類錯綜復雜的網路性藝術結構的小說,中
國經歷的是2000多年單一的封建社會體制,社會矛盾也只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斗爭,在小說結構方面往往比較單一,即使有復雜的結構也不過是簡單的交織罷了,沒有如此宏大的復雜而又清晰的結構藝術出現過,而到了五四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各作家雖在小說現代化發展突破上有很大進步,但在結構上仍然比較簡單化,反映的也只是某一方面的矛盾,如20年代剛剛興起的「為人生」的問題小說[注3]。《子夜》的藝術結構卻在中國古典小說方面有很大的突破,開辟了宏大的網路性藝術結構,把當時的中國現實狀況在此結構中反映得淋漓盡致。
宏大的網路性藝術結構,也叫全景式的結構。就要求作品全方位地反映社會生活,要最大程度地覆蓋歷史的每個角落。比如,要從農村,到城市,從商界到學界等,等等。要把社會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納入到作品中來。那麼,這種全景式敘述,不是為了僅僅記錄一些社會現象,而是要探求社會歷史的本質和規律。要經由紛紜復雜的社會現象深入到本質之中。所以,這種宏大結構,在本質上,就是要求作品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茅盾《子夜》的這種宏大的網路性藝術結構的敘述,在當時文壇上具有開拓性的意義。
它的成功對後來文學史的發展也有著深遠影響,影響著吳祖緗、沙汀、艾蕪等人的創作。到了五十年代以後,50年代末期出現了長篇小說創作高峰。出現一些效仿性藝術結構的文章。如《霸王別姬》。而後來出現的茅盾文學獎,其獲得者有很多是這樣的藝術性結構的作品。
總之,《子夜》的結構集中地體現了茅盾的創作思想及其在文學上的藝術追求,最主要的特點是:作者嚴格遵循主要人物的性格發展邏輯和主題思想表達的需要,採用多種藝術手段,從紛繁的線索中突出主線,從眾多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在大的背景上剖析生活的橫斷面,主次分明,明暗交織,波瀾起伏,錯綜有致,形成一個獨特的立體性網路結構。寫出了「大時代」,寫出了「全般社會」,具有「史詩」般的藝術魅力。對中國文學發展有著其深遠的影響。

E. 小說的結構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這是最基本的結構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例如:
一、線狀結構
線狀結構,就是各個情節組成部分按時間的自然順序、事件的因果關系順序連接起來,呈線狀延展,由始而終,由頭至尾,由開端到結局,一步步向前發展,有倒敘、插敘和補敘,
線狀結構有單線式和復線式之分。
復線式結構根據情節線之間的關系又可分為三種:一是主副線式,即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索分主次,交叉共進。二是交叉式,即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索難分主次,交叉共進。三是平行式,即有兩條難分主次的情節線索,但並不交叉,而是呈平行狀態,並通過某些人物或事件造成兩條線索之間的聯系。
例如《三國演義》中由東漢一分為三——魏、蜀、吳,又三合為一——西晉,在這一分為三,三合為一的敘事大圓中,又包含著魏、蜀、吳三家由創業到滅亡的相互對峙而又相互交叉的三個中等圓,以及董卓、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來去匆匆的小圓,在這種圓圓相續相套之間波瀾壯闊地展示了我國3世紀周流不殆的政治外交謀略和戰爭傳奇。
二、網狀結構
以人物的心靈為中心點,以人物的意識、心理活動為輻射線構成情節,其結構如蛛網般,就是網狀結構。
這是西方意識流小說所採用的基本情節結構形式,我國新時期文學創作中被稱為「心理小說」的作品也採用這種形式。
意識流小說和「心理小說」的網狀情節結構的基本特點是:1. 小說所敘述的對象是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流動過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識、回憶、聯想、想像、感覺、直覺、印象、夢境等。2 .作家打破傳統小說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邏輯,憑借人物的意識流動來組接素材。3. 作者採用了心理分析、獨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覺、夢境等表現手法展開敘述。
三、畫面結構
以景物、場面為主體的畫面式情節單元的組合,即為畫面結構。
這種情節結構,在傳統小說和現代小說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創作旨向、畫面特點和組合的具體方式卻有很大差異。
傳統畫面結構,就其創作旨向而言,作家著意於通過畫面創造而抒情寫意。就其畫面構成而言,是在如畫的自然環境和自然風景之中鑲嵌著人物故事,作家的寫作興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賴以發生的空間和環境;寫人物動作不求戲劇舞台表演那樣的戲劇化,而求富有靜感的神韻。
①傳統畫面結構,其畫面之間的連接,是畫簿式的,正如朱光潛對廢名的小說《橋》所作的分析那樣:「《橋》里充滿的是詩境、是畫境、是禪趣,每境自成一趣,可以離開前後所寫境界而獨立。它容易使人感到『章與章之間無顯然的聯絡貫穿』。全書是一種風景畫簿,翻開一頁又是一頁
②沈從文曾經對自己的小說《斷虹》所作的說明一樣:「我這個故事給人的印象,也將不免近於一種風景畫集成。」
③當然,在大多數傳統畫面式小說中,仍然會有一個簡單的前後貫通的故事作為「粘合劑」把各個畫頁予以粘合,以不致零亂倒錯。現代畫面結構小說,主要指的是20世紀50、60年代誕生於法國的「新小說」派作品。
就創作旨向而言,「新小說」派認為,人不應是小說的中心,小說的中心是「物」,即事物、形態,而「人物」只是「臨時道具」。事物是不受人的意識支配的,作家不應該從主觀感情出發來描繪事物,而應該用冷靜的語言如實記錄客觀世界和現代人的活動。
就畫面的構成而言,新小說只是用語言文字將景物轉化為繪畫一樣的視覺形象,以期收到觀畫一樣的視覺效果;寫到人,思想感情也被過濾了,僅剩下一些圖景。畫面之間的連接基本上採用的是電影「蒙太奇」的手法,這當然使得畫面之間實現了意義的銜接,但又使得畫面之間的關系有了多義性,敘述的整體意向有了不確定性。因此,在這類作品中,讀者所得到的往往是一些「不確定」、「測不準」的事物畫面。
四、象徵結構
象徵性情節結構,即全部情節單元緊緊圍繞著某個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識、觀點、思想、感覺而展開和進行,理念是情節的內核,是情節片斷之間的連接線索。
卡夫卡的《變形記》我國新時期張抗抗的《北極光》、王安石的《牆基》等都是典型的象徵結構作品
象徵性情節結構小說的藝術特點如下: 1.象徵涵義凝聚著所有的情節單元,貫穿著整個形象體系。當然,其中大部分小說外觀上還有情節的時間線索,但是就小說的審美價值而言,如果僅僅從線式情節的角度去理解,那麼這些小說的意蘊將暗然失神,甚至盪然無存。 2. 象徵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動性。從創作過程來看,是象徵涵義凝聚和貫穿了形象和情節,但從成品看,又是形象和情節暗示和表現著象徵涵義。所以,作家在賦以小說象徵涵義時,仍然致力於形象完整性和生動性的描寫。 3. 情節過程簡明、清晰。因為作者追求的是理念的感悟,而不是情節和形象本身的感染性,所以,盡管整體形象具有完整和生動性的特徵,故事情節也可以是完整的,但情節過程卻必然是簡明、清晰的。作者避免事件過程的傳奇性、戲劇性和緊湊性,省略了事件的來龍去脈,放棄了各種人際關系的錯綜復雜,甚至於有意模糊了人物的姓名來歷和事件的時間地點,以便讓象徵涵義不被情節枝蔓所遮蔽而突現出來。
4. 象徵形象具有大幅變形的特點。象徵情節結構中的形象一般是經過了大幅度變形處理的,因為只有高度誇張極度變形的形象,其象徵性質才更為強烈,形而上的理念才更利於傳達。
五、寫實結構
寫實結構是「新寫實」小說所採用的情節結構。
新寫實」小說注重於展示客體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現象)的原初狀態和本來面目,通過人生中平凡、瑣碎的細節,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質和那酸甜苦辣五味具全的人生體悟,而相對淡化社會歷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義,甚至作者的主觀感情也得到抑制,即所謂「以零度感情介入」。
例如池莉的《煩惱人生》,按時間順序把從凌晨4點到晚上11點這一時間內的生活如實的展示出來,就像用藝術手法把生活還原到「一絲不掛」的狀態。通過這種原生態的生活展示了如此人生是多麼煩惱,普通人的生存狀態是何等可憐和可悲。
「新寫實」小說的情節結構體現為:故事情節不是精緻嚴密的、封閉自恰的因果邏輯情節,而是鬆散的、開放的生活故事,其中現實的事件和幻想的故事、理性的思考和非理性的感悟、清楚的事實和模糊的印象、真善美的事物和假惡丑的現象……都會在敘述過程中浮現出來,使人就像看到了生活本身一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寫實」小說是絕對的寫實化了。

F. 小說結構技巧

小說結構講是如何處理作品彎陪搜中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系,使篇章之間輕重配置得當,達到布局的和諧、勻稱、統一。

具體講主要是指情節發展的方式。對於短篇小說創作來說,結構問題還不太重要,可以想到哪寫到哪。對於中篇和長篇來說,結構上的考慮就是作者必不可少的。而職業作者的標准便是能夠熟練地處理中長篇作品。

小說的開始和結尾埋歷是作者必須要注意的。開始決定了一篇小說是否吸引人,在讀者缺乏時間和耐心的今天,開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說就失敗了一半。甚至可以這樣說,三自然段內不能讓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失敗的作品。結尾則決定這篇小說能給人留下什麼回味,好的結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所以開始和結尾的構思往往更費力氣。

掌握小說的結構藝術,還要了解所謂蒙亂此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種電影藝術手法,指把本來不在同樣時空的畫面、聲音等因素擺放在一處,使觀眾產生聯想,達到編導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電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說的技巧。只是這種技巧在小說創作中不為人注重。當蒙太奇在電影里大放光彩時,小說家們又把它請回來,加以改造,成為一種成熟的小說結構技巧。

由於小說沒有聲音和畫面這些直觀的東西,僅靠文字吸引讀者。所以使用蒙太奇技巧,需要作者有良好的文字功底,不然讀者讀起來只能是缺乏邏輯的一團亂麻。

G. 小說的結構特點應從哪些方面分析

小說結構是小說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說各部分之間的內部組織構造和外散族在表現形態。結構一部小說的過程,就是小說家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現主題的要求,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輕重主次合理而勻稱的加以組織和安排的過程,包括小說作品情節的處理、人物的配備、環境的安排以及整體的布置等。
[編輯本段]分類
小說的情節是由特定的情節單元或敘事單元構成的。不同的小說篇章,其情節單元的構成方式是不同的,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不同的情節結構類型有不同的敘述特點和審美功能。從對中外小說創作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小說情節結構的基本類型有6種,即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徵結構、寫實結構、散文結構。下面,讓我們對這6種情節結構的敘述特點和審美特點進行分析。

一、線狀結構
線狀結構,就是各個情節組成部分按時間的自然順序、事件的因果關系順序連接起來,呈線狀延展,由始而終,由頭至尾,由開端到結局,一步步向前發展,雖然有時倒敘、插敘和補敘,但並不改變整個情節的線式格局。線狀結構有單線式和復線式之分。復線式結構根據情節線之間的關系又可分為三種:一是主副線式,即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索分主次,交叉共進。二是交叉式,即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索難分主次,交叉共進。三是平行式,即有兩條難分主次的情節線索,但並不交叉,而是呈平行狀態,並通過某些人物或事件造成兩條線索之間的聯系。情節的線狀結構,在西方小說中一般呈現為直線運動,其情節結局往往是毀滅性的。
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大多呈現為一種潛隱的圓形,結局是大團圓式的,或是回歸性的。例如破鏡重圓、夫妻團圓,歷經艱險、親人團聚,受盡磨難、終成正果,金榜題名、美夢成真,或者是散而聚、聚而散,合而分、分而合,盛而衰、衰而盛。不僅如此,一些長篇小說還構成了潛隱的多層性圓形,例如《三國演義》中由東漢一分為三——魏、蜀、吳,又三合為一——西晉,在這一分為三,三合為一的敘事大圓中,又包含著魏、蜀、吳三家由創業到滅亡的相互對峙而又相互交叉的三個中等圓,以及董卓、袁紹、袁術、呂布、劉表等來去匆匆的小圓,在這種圓圓相續相套之間波瀾壯闊地展示了我國3世紀周流不殆的政治外交謀略和戰爭傳奇。可以說,中國古典小說的深層,大多運行著這個周行不殆的「圓」。這是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在對宇宙和生命的感悟和體驗中,形成了所謂圓形思維,即傾向於認為宇宙、社會、歷史、人生呈現著一種圓形的運行機制,傾向於追求天地交泰、天人合德和人與自然宇宙和諧相融,而與之相契合的敘事作品的審美理想是那種超拔而圓融的藝術境界。

二、網狀結構
以人物的心靈為中心點,以人物的意識、心理活動為輻射線構成情節,其結構如蛛網般,就是網狀結構。這是西方意識流小說所採用的基本情節結構形式,我國新時期文學創作中被稱為「心理小說」的作品也採用這種形式。意識流小說和「心理小說」的網狀情節結構的基本特點是:1. 小說所敘述的對象是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流動過程,包括人物的思想、意識、回憶、聯想、想像、感覺、直覺、印象、夢境等。2 .作家打破傳統小說的時間順序和因果邏輯,憑借人物的意識流動來組接素材。3. 作者採用了心理分析、獨白旁白、感官印象以至幻覺、夢境等表現手法展開敘述。

三、畫面結構
以景物、場面為主體的畫面式情節單元的組合,即為畫面結構。這種情節結構,在傳統小說和現代小說中都大量存在,但其創作旨向、畫面特點和組合的具體方式卻有很大差異。傳統畫面結構,就其創作旨向而言,作家著意於通過畫面創造而抒情寫意。就其畫面構成而言,是在如畫的自然環境和自然風景之中鑲嵌著人物故事,作家的寫作興趣不在故事,而在故事賴以發生的空間和環境;寫人物動作不求戲劇舞台表演那樣的戲劇化,而求富有靜感的神韻。例如我國現代小說史上著名的作家凌棗昌叔華的創作,正如朱光潛所評論的那樣:「以一隻善於調理丹青的手,調理她所需要的文字份量。」「作者寫小說像她寫畫一樣,著墨不多,而傳出來的意味很雋永。」①傳統畫面結構,其畫面之間的連接,是畫簿式的,正如朱光潛對廢名的小說《橋》所作的分析那樣:「《橋》里充滿的是詩境、是畫境、是禪趣,每境自成一趣,可以離開前後所寫境界而獨立。它容易使人感到『章與章之間無顯然的聯絡貫穿』。全書是一種風景畫簿,翻開一頁又是一頁②。也正如沈從文曾經對自凳掘扒己的小說《斷虹》所作的說明一樣:「我這個故事給人的印象,也將不免近於一種風景畫集成。」③當然,在大多數傳統畫面式小說中,仍然會有一個簡單的前後貫通的故事作為「粘合劑」把各個畫頁予以粘合,以不致零亂倒錯。現代畫面結構小說,主要指的是20世紀50、60年代誕生於法國的「新小說」派作品。
就創作旨向而言,「新小說」派認為,人不應是小說的中心,小說的中心是「物」,即事物、形態,而「人物」只是「臨時道具」。事物是不受人的意識支配的,作家不應該從主觀感情出發來描繪事物,而應該用冷靜的語言如實記錄客觀世界和現代人的活動。就畫面的構成而言,新小說只是用語言文字將景物轉化為繪畫一樣的視覺形象,以期收到觀畫一樣的視覺效果;寫到人,思想感情也被過濾了,僅剩下一些圖景。畫面之間的連接基本上採用的是電影「蒙太奇」的手法,這當然使得畫面之間實現了意義的銜接,但又使得畫面之間的關系有了多義性,敘述的整體意向有了不確定性。因此,在這類作品中,讀者所得到的往往是一些「不確定」、「測不準」的事物畫面。

四、象徵結構
象徵性情節結構,即全部情節單元緊緊圍繞著某個形而上的抽象理念——意識、觀點、思想、感覺而展開和進行,理念是情節的內核,是情節片斷之間的連接線索。加繆的《局外人》、卡夫卡的《變形記》《城堡》、美國海勒的《出了毛病》、我國新時期張抗抗的《北極光》、鄧剛的《迷人的海》、王安石的《牆基》、高曉聲的《魚釣》等都是典型的象徵結構作品。象徵性情節結構小說的藝術特點如下:
1.象徵涵義凝聚著所有的情節單元,貫穿著整個形象體系。當然,其中大部分小說外觀上還有情節的時間線索,但是就小說的審美價值而言,如果僅僅從線式情節的角度去理解,那麼這些小說的意蘊將暗然失神,甚至盪然無存。
2. 象徵形象具有完整性和生動性。從創作過程來看,是象徵涵義凝聚和貫穿了形象和情節,但從成品看,又是形象和情節暗示和表現著象徵涵義。所以,作家在賦以小說象徵涵義時,仍然致力於形象完整性和生動性的描寫。
3. 情節過程簡明、清晰。因為作者追求的是理念的感悟,而不是情節和形象本身的感染性,所以,盡管整體形象具有完整和生動性的特徵,故事情節也可以是完整的,但情節過程卻必然是簡明、清晰的。作者避免事件過程的傳奇性、戲劇性和緊湊性,省略了事件的來龍去脈,放棄了各種人際關系的錯綜復雜,甚至於有意模糊了人物的姓名來歷和事件的時間地點,以便讓象徵涵義不被情節枝蔓所遮蔽而突現出來。
4. 象徵形象具有大幅變形的特點。象徵情節結構中的形象一般是經過了大幅度變形處理的,因為只有高度誇張極度變形的形象,其象徵性質才更為強烈,形而上的理念才更利於傳達。

五、寫實結構
寫實結構是「新寫實」小說所採用的情節結構。「新寫實」小說不像傳統現實主義小說那樣去營構因果相扣的嚴密精緻的情節和創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像現代主義小說那樣徹底打碎時間情節而完全依據人的意識的流動和閃回組織敘述。它注重於展示客體的原形,即事物、生活(包括精神或文化現象)的原初狀態和本來面目,通過人生中平凡、瑣碎的細節,揭示人性的原生特質和那酸甜苦辣五味具全的人生體悟,而相對淡化社會歷史的背景,淡化政治思想意義,甚至作者的主觀感情也得到抑制,即所謂「以零度感情介入」。例如池莉的《煩惱人生》,按時間順序把從凌晨4點到晚上11點這一時間內的生活如實的展示出來,就像用藝術手法把生活還原到「一絲不掛」的狀態。通過這種原生態的生活展示了如此人生是多麼煩惱,普通人的生存狀態是何等可憐和可悲。小說從人們生活中那些自發性和隨機性的平常事件中,展示了人們生存中的需求和行為方式。由於注重展示生活的原生態,故「新寫實」小說的情節結構體現為:故事情節不是精緻嚴密的、封閉自恰的因果邏輯情節,而是鬆散的、開放的生活故事,其中現實的事件和幻想的故事、理性的思考和非理性的感悟、清楚的事實和模糊的印象、真善美的事物和假惡丑的現象……都會在敘述過程中浮現出來,使人就像看到了生活本身一樣。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新寫實」小說是絕對的寫實化了。盡管梁曉聲說他的寫實小說《父親》「沒有一點虛構的成份在內」④,寫實小說《信從彼岸來》的作者王毅捷亦鄭重宣布此作是「絕無虛構之處,研究歷史的大量事實,這是我的信條」⑤。但事實上任何寫實之作都有虛構成份在內,不會是絕對的寫實,絕對的寫實是不可能的。

六、「散文」結構
散文化情節結構的特點:一是故事情節呈現為散文的片斷,就如同散文的敘事是片段事件的連綴,而不是有頭有尾的連貫故事一樣。二是形散而神不散,即通過片斷事件的敘述和自然景物以及社會風情的描繪,創造出生動的意境,表達特定的主體情思。這似乎同於散文了,其實不然,散文所敘之事之人多是真實的,而「散文」結構所敘之事之人之境,卻是虛構的。「散文」結構實際上就是採用了散文的情節形式而創造了一個虛構的世界。何立偉的《小城無故事》就是很典型的「散文」結構。「散文」結構,所追求的是自然天成的效果。如汪曾祺的許多小說,大多用倒敘回憶的方式,往事片斷汨汨而來,或長或短,或濃或淡,隨思緒而定,無刻意修飾的痕跡。汪曾祺曾經說過,一篇小說未產生前,即已有此小說的天生的形式在,好像宋儒所說的未有此事物,先有此事物的『天理』。一篇小說是不能隨意伸長或縮短的。汪先生所強調的正是那種行雲流水、自然天成、不事斧鑿和雕飾的情節結構。

H. 小說藝術結構包括哪些方面一般從哪些方面談

小說藝術結構:包括小說作品情節的處理、人物的配備、環境的安排以及整體的布置等。

小說結構是小說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說各部分之間的內部組織構造和外在表現形態。結構一部小說的過程,就是小說家根據自己對生活的認識,按照塑造形象和表現主題的要求,運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把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分輕重主次合理而勻稱的加以組織和安排的過程,包括小說作品情節的處理、人物的配備、環境的安排以及整體的布置等。
【簡易結構】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基本類型】
小說情節結構的基本類型有6種,即線狀結構、網狀結構、畫面結構、象徵結構、寫實結構、散文結構。

I. 小說的結構特點

小說的定義:
小說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有三個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說中的人物,我們稱為典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根據現實生活創作出來的,他不同於真人真事,"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這樣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紹,可以是具體的描寫,可以寫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可以人物的行動對話,也可以適當插入作者的議論;既可以正面起筆,也可以側面烘托。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中心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時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說的環境描寫和人物的塑造與中心思想有極其重要的關系。在環境描寫中,社會環境是重點,它揭示了種種復雜的社會關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長的歷史背景等等。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時間、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環境描寫對表達人物的心情、渲染氣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簡單地說,小說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小說的特點:

「虛構性」,是小說的本質。「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小說竭力要挖掘的藝術內容,其感覺經驗愈是新鮮、細微、獨特、准確、深刻,就愈是小說化。「虛構性」與「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是上述要素中最能體現小說性質的東西。

閱讀全文

與怎麼分析小說藝術結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