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賞石藝術怎麼結合

賞石藝術怎麼結合

發布時間:2023-04-05 02:56:49

⑴ 形是賞石藝術的精髓和靈魂

Appearance is the essence of the arts of the visual stone

——Try to comment on"Taking only pleasure in playing the stone"and"Enjoying the spirit of the stone"

引子:不久前,《石語》等曾刊出筆者的拙文《試論賞石要素的確定和形在要素中的統領地位》。拙文提出了「紋可以歸到形中」和「形是構成觀賞石藝術的精髓和靈魂」的觀點。為進一步闡明上述觀點,筆者鼓起勇氣對張衛老師的「主要單一因素的賞玩」和「石有三氣」的理論進行評述,冒犯之處,敬請涼解。

【名稱】王者至尊

《石道》總第95期(2003年5月)曾刊載了其主編張衛老師的《主要單一因素的賞玩——形賞、質賞、色賞、紋賞》一文,文章指出:「任何一個石種都有其不同的主要觀賞因素,因此對其次要觀賞因素不可過分強求。」「如(靈璧般磬石)太湖石、昆石、墨石……,造型變化是它們的共性,也是它們的強項,因而,『賞形』自然成為其主要觀賞因素。」「瑪瑙石以質見長,自然玉、黃蠟石等也一樣,它們最主要的觀賞因素在於質地。」「孔雀石、彩陶石和大化石等石種,觀色為主,觀形為輔。」張老師並將以賞形、賞質、賞色、賞紋為主的賞玩形式稱之為形賞、質賞、色賞和紋賞。

隨後,張老師又提出「石有三氣」說。在他的《大化啟示錄》、《瓷韻的貢獻》、《三江四彩中國色》、《素雅清新烏江石》等文章中對「三氣」做了詳盡的論述。他指出:「古氣色澤深沉老古,石膚蒼茂潤澤……寶氣色彩艷麗熱烈,石膚鮮嫩滑……清氣色調素雅,石膚潔凈爽利……」。2005年5月,他在《再談「石之三氣」》一文中又指出:「寶氣基本與形態無關……古氣與質地、形態雖有一定的聯系,卻不盡然,而與色彩和石膚的光澤卻有很大的聯系……清氣與形、質、色、紋均有一定的聯系……」,張老師將大化石、三江彩石、烏江石作為寶氣、古氣、清氣的代表石種加以闡述,其理論在賞石界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

我對張老師的上述賞石理論,從開始的贊賞,到迷茫,再到產生疑問,其間經歷了曲折的過程。我願意表明自己的觀點向張老師請教,也更願意石界師友們參與討論,以求共同提高。

「主要單一因素的賞玩」理論,我認為存在以下一些不妥之處:

一是「主要觀賞因素」以石種來劃定不夠科學。比如以賞質為主的黃蠟石,其質地可分五檔,凍蠟石質地最好但量也最少;而蠟石是硅質岩,就算第四檔的細蠟,其質地也不比很多石種差。如按張老師所說,蠟石以「質賞」為主,那豈非形再奇的膠蠟石也比不上一般形狀的凍蠟石了?又如,大化石中有少數彩玉石質最好,但因為大化石是賞色的,造成了許多質遜而了出形的大化石被市場追捧,因而有人為製造石種歧視之嫌。三江彩中以紫、黑為主色的可以說古氣,但以紅、黃為主色的,說它古氣就不妥當。《素雅清新烏江石》一文中的那隻「古壇」表現的應是古氣,但那隻造型「狗」似乎體味不到清氣在哪裡,而那隻「美人枕」,我們聞到的則分明是陣陣香氣。要說以古氣見長的石種,恐怕還是來賓石較為合適,張老師以大化、三江彩和烏江石作為「三氣」的代表,似有為推出「主打石種」的市場炒作之嫌。

二是混淆了賞石要素之間的關系,否定了形在賞石要素中的統領地位,也混淆了觀賞石與珠寶、玉石等的區別。試想,在彩陶、大化、孔雀、烏江三江彩這些「主打石種」以色賞、質賞為上的地區,作為要素的形,即便縱有千種風情,又與何人說?

三是難以制定和實施統一的賞石鑒評標准。縱觀近幾年的觀賞石鑒評活動。一些「不出形」的石頭,因色好、質好,照樣可以得大獎。據說上海一次石展就有一方形態一般的彩陶石得了獎,理由竟是彩陶石巳近枯竭,物以稀為貴;有三方三江彩卵組石,各以紅、黃、黑為主色,也構不成什麼圖形,但因大膽命題為「劉關張」,竟也得了大獎。還有兩方黃蠟石,一方質、色優而形較為一般,一方則形好(人形石,頭部、眉、眼、鼻、耳清晰)而質稍遜(即凍蠟石僅局部有小破損),但得獎的還是前者。我們不能想像,在以主要觀賞要素「可以因石種而異」的觀點指導下,又如何能制定出全國統一的鑒評標准。而且,如果不確立以形為主的賞石理念,就是鑒評標准確定了形的分值最高,也還是難以確立其市場價值。

【名稱】壽比山

四是與當前的賞石主流不相符。應該承認,賞石者一般總是以賞玩本地石種為主,而有些石種確實也不易「出形」,賞石者唯賞質、賞色,但幾乎所有以質賞、色賞為主的如大化、彩陶、三江彩、烏江石、孔雀石之類的觀賞石圖片,其立意題名基本還是往「形」上靠的,哪怕是牽強附會。這種自我矛盾的現象說明,「形為上,質、色輔之」的綜合賞石理念,實際上正在成為當前賞石理念的主流。但仍需以正確的理論加以引導。

五是對傳統賞石理念的割裂。傳統賞石理念是抓住形賞這個核心並加以具體化。形、質、色、紋(或形、質、色)的現代賞石理論堅持以形為主,兼顧質、色,這正是對傳統賞石理念的繼承和發展。但「主要單一因素的賞玩」的理論過於強調質、色,造成了與傳統賞石理念相割裂,則不利於傳統賞石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名稱】憨態可掬

【名稱】聽雨

六是沖淡了觀賞石的藝術性。觀賞石是藝術品,包含了賞石人運用自身的創作能力去發現觀賞石中的藝術性:發現觀賞石的形,根據發現的形和質、色的特點進行立意、題名、配座或組合等。因此,形才是構成觀賞石藝術的精髓和靈魂。我不敢否認以質賞或色賞為主的觀賞石所含的藝術成分,但如果說僅質好或色靚的觀賞石會有較高的藝術性甚至成為藝術品,本人不敢苟同。那種賞形賞不出花頭,只能說:「啊,這質地多好啊,多寶氣啊」之類的觀賞石,有人將之評價為「藝術含量低」或「沒什麼文化含量」,我認為是恰如其分的。如果還要將這類觀賞石當作精品、珍品來宣傳、展覽和收藏,以至收藏界人士將觀賞石劃出藝術品的范疇也就不足為怪了。

不可否認,基於「主要單一因素觀賞」以及「石有三氣」的賞石理論,促成了一些「不出形」觀賞石成為市場的「主打石種」,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觀賞石事業的發展。但同時由於這個理論實際上否定了形在賞石要素中的統領地位,割裂了現代與傳統的賞石文化,對制定科學的觀賞石鑒評標准,建立正確的賞石藝術理論均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混亂,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

⑵ 西方賞石界論「賞石藝術與非藝術」

On Western stone appreciation——Art of stone appreciation and non-art

文/馬鴻斌

by Ma Hongbin

中國觀賞石.3

【名稱】家在呼喚

【石種】對節白臘石 龜紋石

【規格】盆長150cm

【收藏】馮連生

眾所周知,盡管「賞石」(也稱觀賞石、奇石、雅石等)的概念與界定還沒有達成共識,但是,「賞石」的概念與界定至少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因素:大自然天然形成的(而非人為加工製作的)岩石、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本文探討的領域只局限在「大自然天然形成的岩石類的賞石」這個范圍,未包括對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的研究。

本文試圖通過對西方賞石界關於「賞石藝術與非藝術」的論述,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西方賞石學術理論的研究現狀,以便開闊視野,並期待在今後的東西方賞石理論比較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美國主流賞石界的多元化觀點:盆栽和水石是兩種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形式,贊成水石是一門藝術認為具有底座的賞石整體是藝術品;以對中國古典賞石的文化藝術關聯的深入研究為主;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典賞石以及底座進行研究受到日本人賞石觀念的影響,間接承認觀賞石是藝術。

中國觀賞石.3

西方世界稱中國古典賞石、中國文人石為「Spirit Stones of China」或者「Chinese Scholars Rocks」,而稱呼現代奇石為「Rock」或「Enjoying Rock」。筆者認為,目前,美國主流賞石界對賞石文化與藝術方面的研究呈現多元化,主要分為以下四支:

水石是藝術,盆栽和水石是兩種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形式

根據2002年秋季出版的歐洲水石協會英文版《水石期刊》報道,2002年5月17日至19日,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植物園舉辦了一場盆栽與水石的專題研討會,論壇的主題是盆栽和水石這兩種藝術相關聯的藝術形式。舉辦這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提供更加深入的有關盆栽科學和水石藝術,以及相關藝術形式的歷史與發展的各種資訊。美國國家植物園理事Thomas Elias博士、Petedel Tredici博士、Bill Valavanis先生、Robert D Mowry先生和Larry Ragel先生分別以《盆栽:西方的發現與傳入》《Larz Andersen及其盆栽》《盆景介紹》《中國傳統供石》和《美國加州景觀石欣賞的發展》為題做了演講。盆栽與水石歷史學家Hideo Marushima先生講述了盆栽與水石兩種藝術形式。Arishige Mstsuura先生認為:「沒有一件東西比得上自然的石頭,但是有可以允許的人為加工的范圍……水石是大自然天然形成的石頭,美石(優美的石頭)就是這些沒有任何人為加工的石頭。因此,我認為石頭是可以使之成為水石的,除此之外,人為加工石頭頂部或者加工太多而使石頭成為了人造製品。在天然石頭與人為加工石頭兩者之間,還有一種介於兩者之間的石頭。因此,我認為一些石頭可以切割某一部分而且也應該切割和加工才更好看。」顯然,美國部分賞石家認為水石是一門藝術。遺憾的是,對於水石是否是藝術品,他們沒有做深入的論證。

中國觀賞石.3

賞石整體是藝術品

1 996年開始,美國雕塑藝術家Richard Rosenblum的文人賞石收藏開始在紐約、波士頓、西雅圖、蘇黎世、柏林等歐美的大博物館、美術館巡迴展出。1997年,他出版了研究專著《Worlds Within Worlds:The Richard Rosenblum Collec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Rocks》(《世界中的世界:理查德·羅森布魯姆的中國傳統供石收藏》筆者譯,下同)。該書匯集了文物、歷史、繪畫、雕塑、地質諸方面的專家為本次展覽所撰寫的論文。該書被認為是代表了近期西方學界將賞石作為藝術,並從美學欣賞的角度對賞石所做的研究。羅森布魯姆認為,奇石底座是文化與自然的巧妙結合,「拿走底座,奇石還原為自然物體;把它放回座子上,它又從石頭變成了藝術品。」羅森布魯姆逝世後,他生前捐贈給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數方藏石,至今還在該博物館亞洲館展出,供遊人參觀。

對中國古典賞石的文化藝術關聯的深入研究

根據丁文父著《中國古代賞石》(三聯書店2002年9月版)「緒論」,他對中國古典賞石與現代西方世界賞石做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有一種藝術」曾經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悠久的繪畫、雕塑、園林以及工藝歷史,但又突顯於西方的藝術學界並引起強烈的震撼,它就是「中國的古典賞石」。美國主流賞石界對中國古典賞石所進行的文化、歷史、斷代、分類、欣賞、雕刻、功能、地質諸方面的深入研究,不僅將中國古典賞石的認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而且對國際賞石界有關賞石與藝術的研究帶來了全新的啟示。

中國觀賞石.3

美國賞石界關於中國古典賞石的文化藝術關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藝術中的賞石」和賞石作為文化

根據丁文父「緒論」的介紹,1985年,美國紐約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以中國古典賞石為題的展覽。這次展覽的副標題是關於「藝術中的賞石」(Rock in art),而非「作為藝術的賞石」(Rock as art)。美國美術史學者John Hay先生撰寫的論文《Kernels of Energy, Bones of Earth》(《精神之魂 地球之骨》),代表了早期西方學界從文化內涵方面對中國古典賞石所做的研究,論述了賞石在園林等多種藝術形式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995年,John Hay先生發表了《The Culture of Rocks in China and Japan:Meaning and Context》(《中國和日本的石文化:內涵與聯系》)一文,以東西方以及中國和日本不同的宗教體系為背景,通過比較,再次闡述了古典賞石的文化涵義。這一次的研究,作者徑直把賞石作為文化現象(Rock as culture)。因此,可以說美國賞石家將「藝術中的賞石」和賞石作為文化。

二、具有暗示能力的藝術形式及抽象的和表現的現代藝術的意味

也有美國賞石家認為,賞石「具有暗示能力的藝術形式及抽象的和表現的現代藝術的意味」,比如:1997年,美國學者Claudia B rown在論文《Chinese Scholars Rocks and the Land of Immortals: Some In Sight from Painting》(《中國人文石及其永恆主題:繪畫之我見》)中認為,雖然中國的賞石不全然是象徵的,至少也是具有很強的暗示能力的藝術形式。

Robert D Mowry所撰寫的《Chinese Scholars Rocks:An Overview》(《中國人文石概論》)文章認為,以靈璧石和英石為主的、供文人在室內欣賞的所謂文人石充滿抽象的和表現的現代藝術的意味。

三、關於中國古典賞石「天成」與「人為」的關系研究

Jan Stuart在其論文《Where Chinese Art Stands:A History of Display Pedestal S for Rocks》(《中國藝術的底座:人文石陳列幾座的歷史》)中,首次全面地闡述了底座在賞石展示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底座成為附屬賞石而又獨具一格的藝術品。藝術家Richard Rosenblum (1940-2000)在《An Artist Collects》(《藝術收藏》)中強調,賞石曾經雕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他對於賞石「天成」與「人為」的關系做了深入的探討,把一直到Auguste Rodin仍在爭論的藝術創作問題引申到中國古典賞石的評介中。

中國觀賞石.3

四、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典賞石以及底座進行研究

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中國古典賞石以及底座進行檢測,恐怕是美國人最先的研究。比如:美國哈佛大學Eugene Farrell等人運用掃描電鏡(SEM)、X光衍射法(XRD)、散能光譜電子微探分析(EMPA-EDS)以及傅立葉轉換光譜(FT-IR)技術對中國古典賞石進行研究,證明有多種雕琢、打磨、塗色手段。但是,自然和人為作用的痕跡通常很難准確區分。Alan Jay Kaufman的穩定同位素分析還表明,靈璧石和英石的碳氧比率變動很大,比較而言,靈璧石可能有單一產地而英石可能是多源的。美國賞石界對中國的古典賞石進行技術研究,有助於鑒定人為和天成的賞石,以便於理解歷史上的賞石文化和賞石藝術及其流變歷程。

五、受到日本人賞石觀念的影響,間接承認觀賞石是藝術

根據美國賞石家彼得·阿拉迪和艾倫·沃克在《當代世界賞石概況》中的介紹,日本移民盆景大師Yuji Yoshimura與美國學者Vince Covello合著的《日本觀賞石藝術》一書於1 984年出版,被認為是西方玩石的入門書籍,影響了西方人的賞石觀念。可以認為,它影響了一些西方賞石家間接承認觀賞石是藝術的觀念。

英國、德國及其歐洲賞石界的觀點

根據丁文父「緒論」的介紹,1995年,英國文物專家Paul Moss和Brian Harkins出版了《When Men and Mountains Meet:Chinese and Japan Spirit Rocks》(《人與景觀的對話:中國賞石和日本賞石》)一書,該書著錄了中國賞石和日本賞石各大約三十件以及其他三十餘件與賞石相關的作品,並就賞石的形象、種類以及底座的樣式和年代做了簡要說明。美國賞石家彼得·阿拉迪和艾倫·沃克在《當代世界賞石概況》中介紹,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將兩件體積龐大的中國文人石「作為中國藝術品收藏整體的組成部分」(見上海《環球賞石盆景》創刊號)。

根據《賞石文化》(總第7期)刊登的德國水石協會主席、歐洲賞石協會副主席Willi Benz (威廉·本茨)在所撰寫的《水石——亞洲美石的藝術》中指出「在許多遠東國家,這樣作為藝術品具有很高的價值的石頭具有不同的稱謂。」德國賞石家指出:具有很高價值的石頭可以作為藝術品。

義大利賞石家Marco Favero也指出:「在歐洲,石頭當作水石來欣賞的主要是那些美麗的石頭,除了很少的石頭外,我還沒有見到過任何有靈性的盆石。無論如何,在歐洲,我可以作證,對水石的痴迷令我感到疑惑。」

由於筆者掌握的資料的局限,也由於英國、德國和歐洲賞石界涉入賞石文化的時間還很短,他們對賞石是否是藝術的觀點的論述,我們仍然知之甚少。

是中國與世界接軌,還是世界與中國接軌

2006年5月3日,在雲南昆明「第七屆中國賞石展暨國際賞石展」上舉辦了「國際賞石高峰論壇」。歐洲賞石聯合會主席、國際賞石博物館副主席、國際賞石收藏聯合會副主席、德國賞石協會名譽顧問威廉·本茨先生在「論壇」上介紹了歐洲賞石文化的歷史、分類以及藝術鑒賞等內容。他說,賞石文化在歐洲最大的困難有兩點:一是歐洲沒有賞石文化的背景,二是不懂中文。在歐洲,將賞石分為四類:景觀類、象形類、抽象類和色彩類。歐洲人賞石受日本人的影響最大,他本人最喜歡景觀類的賞石。他們後來了解到日本很多文化藝術(包括賞石文化)的根源在中國。筆者聯想起1997年10月31日在上海「第四屆亞太地區盆景賞石會議及展覽會」上舉辦的「賞石研討會」,當時的歐洲賞石聯合會副主席、德國賞石協會主席威廉·本茨先生也介紹了歐洲水石文化的情況,認為賞石在歐洲還是一門很年輕的藝術形式。令人遺憾的是,威廉·本茨先生在1997年10月的演講和9年以後的2006年5月的演講內容,除了承認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之外,兩次演講的內容幾乎沒有太多的變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歐洲賞石界在學術性研究方面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創新與突破。相比之下,北美洲賞石界似乎在賞石學術研究方面做得更深入。

中國觀賞石.3

【名稱】騰飛

【品名】附英德石榔榆盆景

【規格】樹高45cm

【作者】薛平

目睹了目前日本賞石界「漸次開始出現衰退跡象」的狀況,反觀中國賞石界理論研究出現的空前活躍狀況和中國賞石界取得的許多理論研究成果,佐藤觀石先生發出了「果然我充分地領會中國是漢字之國、語言之國」和「在中國賞石的觀賞態度實在是『美學般的』且『哲學般的』」的感慨。然而,筆者曾認為,就算在中國,相對於當代的主流文化而言,賞石文化是介於「主流文化」「亞文化」與「非主流文化」之間的「亞主流文化」或「准主流文化」。

筆者認為,賞石是一種文化現象已經無可非議,然而「賞石是藝術」似乎沒有完全得到認同。「賞石是否是藝術」,問題本身並不重要,不同的國家、不同的賞石家有著不同的回答。重要的是,我們對賞石文化的應有態度以及運用科學發展觀正確對待。日本賞石史上曾經出現的認為賞石不是藝術而不租給展覽場地的做法以及「賞石非理論」態度或者將賞石視為一般文化行為等做法不應該在當代中國賞石界再重演,日本賞石界「漸次開始出現衰退跡象」也不應在當代中國賞石界發生。

我們認為,中國作為賞石文化的發源地,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要盲目崇洋媚外,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對側重於科學性的礦物晶體類賞石文化而言,與世界接軌似乎無可厚非;然而,對於側重於審美藝術性的岩石類賞石文化而言,不是中國要與世界接軌,而是世界在與中國接軌!

東西方賞石文化界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將有助於把21世紀中國賞石文化和世界賞石文化的發展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歷史高峰!

⑶ 雲波賞石藝術

——訪中國觀賞石協會副會長、廣西環華實業總裁黃雲波

Yun Bo's arts of the visual stone

—An interview with Huang Yun Bo,the Vice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Visual Stone and the President of Guang Xi Huan Hua Innustry and Commerce

賞石,是典型的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石文化的表現形式、審美標准,大都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來表現,乃至引導欣賞的價值取向。我們當今所見到的絕大多數關於賞石文化相關的無論配座、布展、圖冊、報刊等無一不是因襲傳統風格樣式,已形成一個相對固定的模式。

黃雲波在摩爾石的藝術創作中大膽地運用西方雕塑藝術元素、光影效果以及三維或四維空間表現,展現的是讓人耳目一新的賞石藝術。

在柳州市區一個偏僻的巷口,牆壁上掛著一個極其醒目、設計考究而又時尚的廣告引導牌。沿著崎嶇的巷路行駛,在巷子深處一座廢棄的倉庫前停下車來,斑駁的牆壁上,依然是那醒目藍色的「雲波藝術」牌子。推開陳舊的大鐵門,彷彿置身於現代雕塑藝術館之中,這就是黃雲波的石館——「雲波藝術館」,一個極具藝術創造力的石館。在第四屆柳州國際奇石節期間,我有幸參觀了這座藝術館,並與它的主人進行了賞石藝術探討。

【名稱】雄渾

「雲波藝術館」內景

如何展示、表現所收藏的奇石,黃雲波有自己的創作理念,他的定位是「雲波藝術」;而筆者以為「雲波賞石藝術」更為准確。無論怎樣,黃雲波對觀賞石藝術的感悟力、創造力是非凡的;無論是誰看了他的展品,不能不被他那具有強大震撼力的摩爾石藝術創作所吸引。

面對不善言辭的黃雲波及他那柳州「普通話」,讓我們的語言交流不是很暢快,但是從他贈給我的畫冊和呈現在眼前的藏石以及石館的裝飾、展台製作布局、展品命名等方面漸漸地了解了他和他的賞石藝術。

黃雲波美術設計的職業,成就了他的事業,他的廣西環華實業就是一個房地產開發及裝飾設計的集團實業公司。2000年,當黃雲波從澳大利亞歸來時,當時柳州的賞石熱潮如火如荼,極具藝術感悟力的他,很快就投身其中。

黃雲波的藝術修養和欣賞品位,使他對奇石有著獨特的鑒賞力。2000年,廣西大化岩灘出現一種青灰色奇形怪狀的石頭,質地粗獷、色澤單純,這種石頭沒有大化彩玉石艷麗的色彩和堅硬的質地,也無傳統賞石所強調的包漿及皮質,更不具備傳統賞石理念所推崇的瘦、透、漏、皺的形態,這種來自大化岩灘深水中的「奇石」,最初被稱為磨刀石,並不被看好,造型較好的「磨刀石」一般也就是千八百元一方。然而,從小就熱愛藝術,更喜愛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羅丹、列賓等西方藝術家作品的黃雲波,對這些造型抽象、起伏跌宕、線面結構獨特、簡潔流暢、極富雕塑感的石頭情有獨鍾,他從這種石頭奇特的形態捕捉到了藝術的靈感,也成就了他的賞石藝術創作。這種石頭後來被有鑒賞力的人改稱「摩爾石」,這個命名正好切合了黃雲波的賞石藝術理念。

亨利·摩爾是當代西方具有影響力的雕塑藝術大師之一,他的作品不是幾何形體的簡單構成,而是空間與主體的有機結合,介於抽象與寫實之間,類似於中國畫的意境;其雕塑作品自然流暢、獨具親和力,毫無造作,如老子所說「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這正是摩爾的偉大之處。造型的多變構成了突出的藝術語言,給人以強大的震撼力。

摩爾石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追求「具象」和單純追求皮質的賞石觀念,使中國賞石文化的審美取向有了新發展;這些獨具藝術特質的奇石,所包含的靈性、內涵、意境,其以線與面的自然過度,以動感和抽象形態取勝,忽而急驟,忽而緩弛的立面造型,構築成三維空間的實體美感,近似於英國著名的現代雕塑大師亨利·摩爾的作品風格。

黃雲波以一種現代審美的視角,用現代人的藝術觀念、意識去探索和發現摩爾石新文化源。在摩爾石藝術創作中,掌握了它的自然性、人文性、時尚性、藝術性的創作基本要素,人與石的貼近與融合,形成人與自然相互依戀之情,這也是他的摩爾石藝術創作的原動力。黃雲波認為,通過聯想與想像,一旦試著把摩爾石的審美情感變成一種表達方式,其形式是多元的,有古典的、有浪漫的,也有抽象的。摩爾石看似平常,卻蘊藏著千變萬幻的意象。

黃雲波的摩爾石藝術創作不光停留在殿堂陳設,也開始走上社會,裝點人們美的生活。北京環貿大廈是矗立在北京北三環中路的一座現代化建築,這座由美國與加拿大設計大師設計的大廈,其華貴的中央大廳,就有黃雲波的三塊巨型摩爾石與一顆金色瑪瑙樹組合而成的造型,與金碧輝煌大廳交相輝映,使一座極具現代感的建築大廳平添了幾分古樸的幽美。

21世紀呈現出多元文化現象,摩爾的雕塑與雲波摩爾石藝術之間,體現西方美學觀念與東方審美情趣的對接。東方美學是發現情結,而西方美學是創造激情;雕塑藝術是一種情結的創造,雅石藝術則是一種發現和探索。東西方的石文化,殊途同歸,黃雲波的藝術創作正走在一條東西方賞石藝術觀念朝聖的道路上。

【名稱】超越

⑷ 隋唐的賞石文化是怎樣的

隋唐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繼秦漢之後又一社會經濟文化比較繁榮昌盛的時期,也是我國賞石文化藝術昌盛發展的時期。隋朝雖只有短短的37年,但在賞石方面也絲毫沒有停步。煬帝楊廣沿運河三下江南,收尋民間的奇石異木。隋唐時期是賞石藝術,開始有意識地在園林中融揉詩情畫意。觀

賞石已被廣泛應用,假山、置石造景在造園實踐中得到很大發展。

當時,眾多的文人墨客積極參與搜求、賞玩天然奇石,除以形體較大而奇特者用於造園,點綴之外,又將「小而奇巧者」作為案頭清供,復以詩記之,以文頌之,從而使天然奇石的欣賞更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

唐朝的賞石文化非常普遍,唐朝前期,由於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則天、玄宗李隆基等人的文韜武略,從中更展現出一派大唐盛世的景象。639年,唐太宗李世民壽誕,得到桂州刺史送給他一塊「瑞石」作為壽禮,此石有奇文「聖主大吉,子孫五千歲」

字樣,唐太宗見了此石,非常高興,向大臣李靖稱贊桂林的奇石說:

碧桂之林,蒼梧之野,大舜隱真之地,達人遁責之鄉,觀此瑞文,如符所兆也,公可亦巡乎?

事後,唐太宗派李靖到桂林,授李靖為嶺南撫尉使、檢校桂州總管。李靖到桂林後,在桂林七星岩普陀山,找到出「瑞石」的地方,並上奏朝廷,李世民敕命建慶林觀,並御書「慶林觀」匾額。後來慶林觀發展為我國南方名剎之一。

唐太宗時大畫家閻立本所作《職貢圖》中,幾名番人將幾方修長玲瓏的奇石或掮或捧,這是異域貢石的圖景。此外,唐章懷太子墓壁畫中,也有宮女手捧樹石盆景的畫面。

唐人嗜石成癖,有的甚至傾家之產網羅奇石。據《李商隱集》載,滎陽望族鄭瑤外任象江太守3年,所得官俸60萬錢全部用於收購象江奇石,「及還長安,無家居,婦兒寄止人舍下」。

⑸ 如何欣賞奇石

我們先來欣賞一下一些奇特的石頭:

結語:

怎麼樣?是不是想到河邊溪邊去轉轉呀,也想撿起一塊屬於自己的「奇石「玩玩呢?

我們新手玩石,跟它的好壞,價值無關,只要覺得「奇石」好,在心裡能升起一種幸福感就足矣!

⑹ 東西方賞石文化的交融點

Blending of cultures of Eastern and Western stone appreciation

文/楊松年

by Yang Songnian

中國觀賞石.3

【名稱】孤台清江水

【取材】山水盆景

【規格】盆長150cm

【作者】符燦章

東西方賞石文化由於雙方具有各自不同的自然環境、文化背景及生活習慣有著許多差異之處。但是,東西方賞石文化也有許多相同之處,而且相同點在不斷擴大,差異點在不斷縮小。東西方賞石文化在沖撞中得到交融,在發展中得到交融。不斷擴大東西方賞石文化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是雙方賞石文化交融的切入點。

從東西方賞石文化的異同中看交融

東西方賞石文化有很多差異之處,例如東方賞石以岩石為主,注重主觀體驗、形象思維,講求詩情畫意;而西方賞石以礦物晶體及古生物化石為主,強調遠觀陳列。

東方賞石文化誕生於中國魏晉,成熟於唐宋,並影響到東南亞等國;它是一種文人、士大夫感性的文化活動,追求其形似、神似,甚至把賞石神秘化;它是一種個性化、個體化的審美體驗。

西方賞石文化誕生距今已有200年的時間,基於工業革命時誕生的礦物學、岩石學、古生物學等科學理論而產生的,所以一開始就有科學理論作指導,更注重賞石本身的科學內涵,強調美感與科學的統一,容易普及並建立通行的鑒評標准。

東西方賞石文化從本質上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它們欣賞的對象都是天然的岩石、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關注的是天然性和獨特性,強調天然成趣、原始完整,不允許拼湊嵌接,刻意加工。而西方賞石則以礦物晶體、化石為主。中國至少從宋代起,礦物晶體中的瑪瑙、化石中的硅化木等早已成為特定的賞石對象,一直延續至今。歷史發展到了今天歐美國家也開始對東方賞石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出現了許多賞石組織和愛好者;而東方賞石隨著市場經濟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賞石者對礦物晶體和化石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說明東西方賞石相互具有滲透性與親和力。

東方賞石帶有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是以人為本,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這與西方社會所倡導的人本主義是相通的。上述這些相同之處,也是東西方賞石文化相融之基礎。

東西方賞石文化在沖撞中交融

東西方賞石文化存在很多的差異,必然帶來相互的沖撞。西方人雖然接受了中國的庭園藝術,但從來沒有接受過中國的供石藝術。直到20世紀60年代,繼承了中國傳統供石的日本賞石家,有獨創性地發展了日本的盆栽、水石藝術,並致力於在世界各地推廣,為東西方賞石文化交融做出了貢獻。

中國的賞石文化在沖擊中繼承傳統賞石文化的精華和吸收日本、韓國及歐美的賞石理念,最終才形成自己系統的理論體系,並與西方賞石文化互相交融。

東西方賞石文化在發展中交融

中國的賞石文化要發揚光大,不但要古為今用,而且還要洋為中用,東西方賞石文化必須在發展中得到交融。

1985年,美國紐約舉辦了有史以來第一次以中國賞石為主題的展覽並發表了相關論文,這代表了早期西方學界從文化內涵方面對中國賞石所做的研究。在過去的20餘年裡,伴隨收藏、展覽和出版,以美國學界為主的對中國賞石所進行的文化、歷史、斷代、分類、欣賞、功能、地質諸方面的研究,將有關賞石的認識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相比之下我們在賞石理論研究方面尚不夠深入。

自唐宋以來,涌現了不少關於賞石方面的書評論著,但是流傳下來的甚少。直到1990年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首屆觀賞石觀摩研討會」,是觀賞石理論研究的新紀元,會上共收到學術論文70餘篇。這些論文雖有一定的廣度,但其深度尚不夠。近年來對觀賞石鑒評標準的研究,為推動觀賞石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開拓發展觀賞石品種,能有效促進東西方賞石文化的交融。隨著愛石、覓石、玩石、藏石者不斷增加、發展,越來越多的賞石新品種不斷涌現。如今,東方賞石已不再局限於古代的「五大名石」、「四大玩石」,所謂東方國家喜歡造型石、紋理石,西方國家推崇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的傳統觀念,開始趨於淡化,二者已有逐步交融的趨勢。

發展與創建國際性的賞石組織、舉辦國際賞石博覽會,對我國觀賞石資源合理的開發與利用、促進東西方賞石文化在發展中交融是一種積極有效的途徑。中國的賞石文化要得以發展與創新,必須走向世界。

1990年7月在北京召開第一次全國觀賞石觀摩研討會圖片提供/藺紅嬰

閱讀全文

與賞石藝術怎麼結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