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感性為什麼搞藝術

感性為什麼搞藝術

發布時間:2023-04-05 18:10:07

Ⅰ 為什麼有人說搞藝術的人大多數比較敏感、多情,對生活的感悟能力特別強

的確,搞藝術的人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比較強,當然這種感悟能力是從藝術創作的角度講的。藝術家最重要稟賦不是專業技法如何嫻熟,而是有著超常的生活感悟能力。支撐藝術家藝術生命的正是這一點。

藝術來源於生活,但生活形形色色包羅萬象。藝術家只有具備從人們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現象中發現有價值的東西,才能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達利還有個「嗜好」,就是站著睡覺,頭上還頂個盤子。為什麼這樣呢,達利說是為了獲得靈感,因為他喜歡把夢中情景融入藝術創作中。達利的作品充滿了魔幻般的想像,而這想像中包含著他對生活超乎尋常的感悟能力。

Ⅱ 藝術家理性還是感性些好

對於藝術家來說,還是應該相對感性一些比較好,畢竟藝術家和科學家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通過一些直覺或者是一些感性的想法,反而更有利於自己作品的創造

Ⅲ 藝術作品及其背景知識 — 兼談「感性」和「理性」

              很多人在看不懂畫讀不懂詩的時候,認為作品的沒彎困「背景」知識可以幫助自己看懂或讀懂作品。我個人認為這基本是不可能的。在此我並非是說背景知識完全沒有任何意義。背景知識肯定是有意義的,比如通過對某畫家的生平的了解,可以使我們知道該畫家為何畫出這種風格的作品。然而,繪畫作品的欣賞的關鍵是在於了解這些作品的內涵「是什麼」,而不是畫家「為何」表達出這些內涵。所以,對於那些一開始就不知道作品內涵的人,知道再多的「為何」也仍然達不到藝術欣賞的目的;而那些一開始就把握了作品「內涵」的人,了解畫家的背景與否其實都是無關緊要的。

              為了清楚地解釋我的理由,我想先定義以下「感性」和「理性」這兩個詞彙。「感性」,是指人受本能和情感控制的那一部分存在,是人很難用理性解釋的,但卻是人的存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存在;「理性」,是指人的思考能力,是人認識外界,並能夠清楚地表達這個認識的能力。這兩部分的思維基本是由大腦的兩個不同的部分來完成的,前者右腦,後者左腦。

              在人和人的交流中,大多數時候我們是通過理性在交流,即:通過語言這個思考的媒介表達自己,並理解他人。但某些時候,我們也會有超出於理性的感性交流,比如在某一時刻,我們突然會和某人之間有一種默契。這個「默契」,就是一種超越理性的東西。所以「此時無聲勝有聲」 - 只有這兩個人知道在寂靜背後是什麼。愛情就是這個「默契」的最佳例子。

              感性和理性同時存在於人身上,但程度上會各有不同 - 有些人感性強,有些人理性強,有些人兩者都很發達,有些人可能兩者都缺乏。

              純藝術作品 - 音樂,繪畫和詩歌 - 大都是非常感性的,也就是說是幾乎無法「言傳」的。「理解」、「看懂」或者「聽懂」等等都是非常誤導的詞彙,因為這些詞彙都是指的理性范疇的溝通。藝術和觀者的關系其實是前面提到的「默契」 - 類似情人之間的「化學感應」。這個化學感應只產生在兩個人之間,是一種超出理性語言的交流。比如莫奈的畫中的光感,讓人感到清新明媚的舒適,這就是感性的溝通。當然,在這里我之所以用莫奈的「光感」為例,是因為能夠感受莫奈作品的「光感」的人很多,所以這個例子也許能讓很多人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而之所以我還能用理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也是因為這個「光感」還屬於非常普遍的淺層次的感受。更多的藝術作品和觀者之間的關系就復雜得多,深沉得多。比如我自己感受到的雷東(Odline Redon)的神秘感,高更的原始,貝多芬的雄壯,巴赫的超越,柴可夫斯基的憂郁和悲壯,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個人的感受,不一定和他人相同。

              對於感性能力天生弱的人來說,要領鬧巧會一幅畫,一首詩,或者一件音樂作品,幾乎是不能的。在此我沒有任何「歧視」這類人的意思,因為這是與生俱來的本性,不由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人類也由於文明的進化,整體來說越來越失去這樣的直觀感性能力。這是很無奈的事實。這樣的人即使讀再多的能夠被理性理解的「背景知識」,仍然會在藝術作品面前一片茫然。而真正領會了一件作品的人,也都知道這個「領會」是幾乎不可能用理性語言來表達的。一個簡單的比方:A愛上了B,A卻不可能對C用語言理性地解釋自己的愛從而讓C去愛上B。藝術和愛情一樣,是完全「個人」的。

              相對於繪畫和詩歌這種純感性的藝術形式,文學 - 比如小說散文等 - 就好理解的多,因為其中有一半,甚至大半都是理性的內容。文學的魅力就在於它涵蓋了理性和感性的兩方面。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文學作品比純藝術作品更容易「理解」。

              一件藝術作品一旦完成,就應該是一件完整的不需要附加說明的「生命體」。所以背景知識對於藝術欣賞其實是可有可無的。從這個角度看,任何需要附加解釋的作品其實並非上乘之作。在此我想提一下對我個人來說印象深枯念刻的美國電影《肖相剋的救贖》中的一段情節:安迪在接到一盤「費加羅的婚禮」的唱片後,立即把唱片放在留聲機上播放,並通過監獄的廣播裝置讓歌聲傳遍整個肖相剋監獄。此時,所有的犯人們都停下正在做的事,走到闊聲器下,全神灌注地聆聽在監獄里不可能聽到的女高音二重唱。此時的旁白(瑞得Red的解說)最能說明這一段情節的意義:

「I have no idea to this day what those two Italian ladies were singing about. Truth is, I don』t want to know. Some things are best left unsaid. I』d like to think they were singing about something so beautiful, it can』t be expressed in words, and makes your heart ache because of it. I tell you, those voices soared higher and farther than anybody in a gray place dares to dream. It was like some beautiful bird flapped into our drab little cage and made those walls dissolve away, and for the briefest of moments, every last man in Shawshank felt free.(至今我都根本不知道那兩個義大利女士在唱著什麼。事實上是,我根本不想知道。有些事最好不要被說出來。我願意相信,她們在唱著一些非常美麗的事,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美得令人心碎的東西。我告訴你,這美麗的聲音飛揚到至高至遠的地方,那是生活在灰色塵世的人做夢都想像不到的地方。就像是一些美麗的飛鳥突然來到我們單調的牢籠,一瞬間融化了監獄的高牆。在那短短的一瞬間中,肖相剋監獄的每一個囚犯都感受到自由。)

              在我個人的印象中,沒有任何一種藝術理論比這部電影的這一段獨白更深刻而准確地解釋了藝術對人的震撼力。這段獨白道出了這樣一個真諦:藝術作品一旦完成,就成為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全新「生命」。而這個「生命」是完全可以獨立地和觀者或讀者溝通。或者更形象地說,這些「生命」一旦出落,就會自己成長,找到它們自己的知音。這些「知音」們,即觀賞者們,即使不知道這些作品的「母親」是誰,也仍然能和作品達到心靈的完全默契。

              這就是藝術的魅力。藝術是人最能直接和生命本身相溝通的一種無法被任何其他語言取代的形式。藝術乃生命存在之本身。

2011初稿;2018年修改

Ⅳ 什麼是最感性的藝術

音樂是最感性的藝術。藝術上有許多東西總是打動我,心裡跟著藝術的情感一起波動,我在感受藝術時總是感性的,無論是文學藝術還是舞蹈腔譽,因為我是在感受作者(舞者)表達的情感,是一個被動者。

閱讀全文

與感性為什麼搞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0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8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