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楊季康藝術作品有哪些

楊季康藝術作品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4-06 12:03:06

⑴ 楊絳經典散文《走在人生邊上》

一、原文

一個人在人生路上走,誰又能不曾迷茫,不曾彷徨過呢?夢醒了,調整好自己,未來還是在未知中度過愉快。不喜歡有挑戰的生活,就不知道青春是如何的熱血澎湃。如果敗了,或許不能從頭再來,可是人生哪裡有多少時間能給我們耽擱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珍惜眼前的一切,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沒有資格抱怨,只能夠利用好自己的眼前。

我喜歡思考自己的人生,幻想自己的未來,哪怕一覺醒來生活依舊,可是絕對不放棄自己的追求。我就是我,喜歡走自己的人生。喜歡有個性的生活,不想芒然一生而碌碌無為。或許只是自己在異想天開,或是痴人說夢,可是自己卻依舊不到心不死,堅信未曾認輸不曾輸。我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有夢想的人不算可笑,可笑的是連夢想都沒有的人。或許自己無法成功,可是也絕對無怨無悔。

人最容易在鬆懈的時候沉淪,沉浸在寬松的環境里,只會將自己的鬥志消磨殆盡。沒有壓迫時,也就沒有了動力。終日渾渾噩噩,不知道自己的該幹些什麼。想在等待中期望奇跡出現,其實只不過是在拖延。

人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特別是當有誘惑的時候,更加容易淪陷其中,而將自己的理想與目標忘卻。所以說真正的困難不在經濟,環境的干擾更令人無奈。自己所想的,與自己的所作所為往往有很大的出入。也不是說自己不明白道理,只是自己無法控制的了自己。沒有外在的約束,沒有被命運折磨的壓迫感,自己也就越發的迷惘。不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就無法准確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標。整個人也荒廢了,只是想著過一天算一天,只是想著如何玩樂。思想一消沉,人也就越來越不敢面對現實的殘酷了,不想動腦去思考如何解決。因為不動腦子自然是輕鬆快樂的,看似人生愜意非常姿桐,可是當自己的天賦被耗盡的時候,結局就只能更加可悲了。

害怕是自卑的表現,也是無能的表現。因為自己沒有相應的`能力,力所不及的時候,自然而然的放棄機會了。很多時候上天都給了你機會,就在你的眼前,近到觸手可及,只是自己不敢去承擔罷了。沒有足夠的實力,就一定要有足夠的自信。沒有人天生就什麼都會做的,更多的是要依賴一步步的摸跡改坦索。如果不敢踏出第一步,又怎麼能夠邁向成功。失敗只是點綴,沒有人會在乎你的過去。

自信可以掩蓋自己的不足,但當然不是要你自傲。盡自己的努力去做,而不要總是妄想一步登天。人的能力可以逐漸培養,但是絕非一朝一夕。要時刻明白自己想做的和自己能做的之間的差距,並且盡一切能力去減少之間的距離。這樣才有可能靠近自己的理想,能夠獲取的一切都只有靠自己去爭取。

人生絕對不能夠盲目,計劃是一定要有的,並且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要有挑戰,也要切實可行。而且越清晰越好,越能夠堅持越好。只要自己足夠相信自己,並且付出足夠的能力,並且自己方向沒有選錯,理想實現只是時間問題。至於自己能不能耐的住寂寞,頂的住壓力。那就要看自己有沒有足夠的意志力來支撐了,完全看自己對對自己的要求了。我一直認為只有把自己的興趣當成自己的責任,並且不斷履行才能夠有所作為。沒有人逼我,這是自己的現在,未來隨天。

毅力是最可怕的東西,沒有什麼可以阻止自己前進的步伐。經歷的痛苦多了,人也會隨之變得更加堅強,自己選擇自己的路是最最幸福。或許自己要承擔的更多,可是自己不想後悔。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業。也不求回報,承受的痛苦再多也是被幸福環繞,或許那就是幸福的滋味。

一定要有對自己人生的追求,也一定要有對自己的要求。活著不是為殲橡了獲取什麼,人生也不是為了走向何方。銘記自己的理想,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沒有人認同又算得了什麼。自己的路只有靠自己去走,沒有人相信就自己一個人走,連頭也不回。堅定是自己唯一的方向,堅強的人永遠百折不撓。

其實參悟透徹了,人生並不可怕,活著只是為了追逐人生的自由。海闊天空,世界任人行走。碧波逐浪,夢想在雲端遠航。

二、拓展:

1.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1923年,隨全家遷往蘇州,進入振華女校就讀。1928年,進入蘇州東吳大學。1932年,畢業於東吳大學,同年前往清華大學借讀,並認識了錢鍾書。1935年—1938年,留學英法。1942年冬,完成了其第一部劇作《稱心如意》在上海公演。1944年,創作的喜劇《弄真成假》在上海公演。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1970年7月,下放至「五七幹校」。1978年,出版《堂吉訶德》中譯本。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幹校六記》。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將飲茶》。1988年12月,出版長篇小說《洗澡》。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們仨》。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2014年8月,出版中篇小說《洗澡之後》。2016年5月25日1時10分,在北京協和醫院逝世,享年105歲。

2.創作特點和主題思想

①女性意識

楊絳作為知識女性,並沒有奮力高喊女性解放、女性獨立等口號,而是利用散文進行溫婉的自省,進而確立了女性意識。在《回憶我的姑母》當中,楊絳反思和審視了反叛型女性意識,同時也確立了楊絳自我「女性意識」。在楊絳的筆下,姑母楊蔭榆一生坎坷,但是她可以逃離封建家庭,追求人生自由,成為一名出色的知識女性。楊絳在描寫的過程中,並沒有迴避姑母的缺點,這樣就會顯得人物更加鮮明,具有自身的特色,使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真實的反叛型知識女性的形象。通過閱讀楊絳系列散文,讀者可以感受到在楊絳整個散文作品當中有關女性作者的潛意識。

②儒家美學

楊絳的文學創作同時浸潤著深厚的東西方文化,她的寫作風格流露著超凡脫俗、溫柔敦厚、含蓄內斂的情感表達。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關照下,楊絳的小說和散文都表現出了對人性、自然和藝術的發現,然而真正促成楊絳獨特創作藝術特徵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楊絳的為人為文都貼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楊絳文學創作的情感張力源自儒家性情的形成,這也正是她隱身哲學的本質所在。楊絳的小學和大學教育都是在教會學校接受的,但這並不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對她的浸潤。

③底層人物

楊絳的劇作《稱心如意》塑造了一個失去父母投靠親戚的孤女李君玉一形象。《弄真成假》則刻畫了父親早逝的窮青年周大璋,及失去母親寄人籬下的女店員張燕華這兩個主角。不難看出,楊絳有意將這兩部喜劇中的主人公塑造成一個家庭「缺失」性人物形象,並從這不完滿的戲劇形象中發掘和強調大環境壓制下人物生存的現實困境和人性變異。楊絳似乎有意為筆下主人公作此設定,並習慣性透過筆下人物或身體、或精神或是家庭社會關系的「殘缺」性或「非正常」狀態來書寫一種人生,講述一段苦難,描繪一種命運。李君玉在幾個家庭間顛沛流離,像踢皮球一樣被幾家親戚推來搡去,過著伶仃無依、俯仰由人的日子。

顯然,君玉流離轉徙的直接原因在於父母的雙亡,因為父母的早逝,毫無依靠,為生計所迫她不得已離開自己熟悉和舒適的生活圈,去到陌生又令人難以安心的另類都市世界生存,現實的擠壓讓李君玉正處於依靠他人的一種困境,正可謂「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而窮困潦倒的銀行小職員周大璋則寄住在舅舅家雜貨鋪里的小破閣樓上。卧房兼廚房,沿牆雜置:鍋碗瓢盆,與陳設富麗的張祥甫家客廳形成鮮明的反差。他是「借錢坐了一趟出洋的大輪船,外國最便宜的地方混上一年半載?借的錢還不知幾時能還,麵粉酸,糙米盡,一家人溫飽都難以解決。正如周大璋所言「人家有田地房產,咱們呢?頭頂上沒一片瓦,腳底下沒一寸土。」換句話說,周大璋一家作為城市底層百姓正處於「無米之炊」的窘迫物質生存困境中。在這里楊絳為我們展現了底層人們日常化意義世界裡的真實。也就是說,楊絳尤為關注城市底層百姓艱苦的生存狀態,用悲憫的眼光去掘發市民階層及底層人物在現實社會中存在的苦難困境。

⑵ 楊絳散文代表作5篇

楊絳散文代表作

《幹校六記》 《將飲茶》《記錢鍾書與〈圍城〉》 《回憶我的姑⺟》 《雜憶與雜寫》

楊絳的文學創作滑清同時浸潤著深厚的東西方文化,她的寫作風格流露著超凡脫俗、溫柔敦厚、含蓄內斂念盯的情感表達。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關照下,楊絳的小說和散文都表現出了對人性、自然和藝術的發現,然而真正促成楊絳獨特創作藝術特徵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楊絳的為人為文都貼合儒家思想中信高前的中庸之道。

⑶ 楊絳代表作品有哪些

劇本有局激或《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將飲茶》《幹校六記》;

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等

資料拓展: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鉛搏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桐伍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⑷ 楊絳的簡介

楊絳的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 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

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4)楊季康藝術作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楊絳主要著作譯作

散文類:《 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

長篇小說《洗澡》;

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小陽春》、《大笑話》、《玉人》、《我們仨》

譯作類:《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

劇本類:《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

論集類:《春泥集》、《關於小說》

⑸ 楊絳散文取得了較高成就,在藝術方面有哪些繼承和汲取

楊絳(1911- ),女,原名楊季康。原籍江蘇省無錫,生於北京。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與夫錢鍾書一同留學於英、法等國,回國後歷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外語系教授、清華大學西語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劇本《稱心如意》仔尺正、《弄假成真》、《風絮》等,翻譯了《1939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西班牙著名流浪漢小說《小癩子》、法國勒薩日的長篇小說《吉爾-布拉斯》等。
1970年下放河南「五七」幹校,在菜園勞動。1972年回北京。「文革」後繼續研究翻譯外國文學,並從事散文創作。著有論文集《春泥集》,翻譯了西班牙塞萬提斯的著名長篇小說《堂-吉可德》等。
楊絳關於幹校生活的散文集《幹校六記》很受推崇,獲新時期全國優秀散文(困物集)獎,並被翻譯成各種語言。其他還有一些散文如《將飲茶》、《回憶兩篇》、《記錢鍾書與〈圍城〉》念悔等都是平常的生活瑣記和關於親人的回憶文獻性質的文章。長篇小說《洗澡》以不動聲色的客觀超脫的白描手法記錄了一群知識分子在家庭、事業中的境遇,以及他們在政治運動中的不同心態和表現,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描寫知識分子和政治運動的小說,出版後很受學界的重視。
從整體的美學效果上來看,楊絳的散文和同一時期的多數「老年作家」一樣,呈現出一種活淡、平和、睿智的風格。在藝術上,語言表達簡潔、凝練、幽默,結構安排比較機智,開合自如,技巧運用嫻熟,不著痕跡,處處「隨心昕欲」,又處處頗具匠心地灑脫與嚴謹。總是在冷靜的敘述中,給讀者以思考的餘地。

⑹ 世態人情,可作書讀,可當戲看,這三句話望請友友們幫我解釋下,謝謝

這人世間的種種事物,可以當做一本書來細細品讀,也可以當成一場戲來賞玩,把自己置身事外,就會感到其中的滑稽可笑。

楊絳先生在她的作品《將飲茶》中說:「世態人情,比明月清風更饒有滋味;可作書讀,可當戲看。書上的描摹,戲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藝作品;人情世態,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駭怪,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娛樂。惟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對觀眾的藝術表演。」

(6)楊季康藝術作品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創作背景

據楊絳先生在文章前言寫道,《回憶我的父親》和《回憶我的姑母》均是她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邀請而寫。《丙午丁未年紀事》,楊絳先生稱記的是一個「陪斗者」的經歷,僅僅是這場「大革命」的小小一個側面。

二、作品賞析

楊絳在《回憶我的父親》一文中對父母之間「無話不談」的愛情和母親沉靜、大度、溫婉、優美、默默奉獻的品性有著細膩的刻畫,字里行間表達了對和諧、溫暖的家庭生活的熱愛和感恩。 而這樣的父母關系,尤其是母親「賢妻良母」型的品性和行為對楊絳女性意識的形成起到了 「耳濡目染」「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成為她孜孜追求的美德。

三鬧碼、作者簡介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 [1] 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橋彎明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堂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

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2]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⑺ 中考語文作文素材人物篇之楊絳

中考語文作文素材人物篇之楊絳

在學習中,是不是提起作文就頭大?是不是很需要一些作文素材?那麼,你知道哪些素材才是好用的作文素材嗎?以下是我整理的中考語文作文素材人物篇之楊絳,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物檔案】

楊絳,本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楊絳是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主要文學作品有《洗澡豎鄭》《幹校六記》,另有《堂吉訶德》等譯著,2003年出版回憶一家三口數十年風雨生活的《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的《堂吉訶德》譯本被公認為優秀的翻譯佳作,迄今已累計發行70萬冊,是該書中譯本當中發行量最多的譯本。80年代後,楊絳寫一些散文、雜文、回憶短文,雖然都比較短小,但從平淡文字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和智慧。在92歲到百歲高齡之時,楊絳以她極富才華的筆觸,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了錢鍾書和錢瑗生前最後一段時光,而且回憶了很多當年夫婦游學歐洲以及建國後的種種往事。

【人物透視】

《圍城》的誕生

上海淪陷時期,錢鍾書先生被困,回不去聯大。當時,楊絳寫的《弄真成假》在上海非常有名,有一次他們看完楊絳的戲,在回去的路上,錢鍾書說:「我也要寫一部長篇小說!」楊絳馬上贊成道:「好!好!你趕快寫吧!」當時他們的生活很拮據!如果錢鍾書少教幾節課,空出時間寫書,收入便更少了。楊絳便把保姆辭退,一個人擔負做飯、洗衣服等家務,只為省點錢,少一份支出,這樣錢鍾書便可以少教些課,寫長篇,以維持家庭生活;從另一個意義上講,這是楊絳對自己的犧牲。我們不難理解,對於一個惜時如命的學者,這意味著什麼。

於是錢鍾書寫出一段,講一段,錢鍾書笑,楊絳也笑,這便是錢鍾書唯一一部長篇小說《圍城》的誕生。《圍城》後改為電視劇,婦孺皆知,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寫作背景是畝纖早這樣一種情形,它的誕生與楊絳對錢鍾書的理解與支持是分不開的。

【素材解讀】

一個惜時如命的學者,為了丈夫的寫作,為了在事業和生活上給予丈夫莫大的支持,她毅然做出承擔整個家庭的重任,遂使中國文壇有了一顆耀眼的明星。楊絳以她對人生和事業的理解,生動地詮釋了什麼是無私奉獻,什麼是理解與支持,什麼是愛與擔當。

【素材鏈接】

為了愛,許廣平選擇了放棄自己的事業。為了讓魯迅更好地寫作,許廣平常常替他查找和整理資料,替他抄寫、校對文稿。每次魯迅的文章寫完後,她總是第一個讀者和第一個評論者。每次讀完之後,魯迅都和她討論、交流,雖然他們之間的學識有很大的差距,但魯迅也常從與許廣平的交談中得到啟發,對文章做一些修改。並且,對於魯迅的一些重要的談話,她也注意用心地加以記錄和整理;對於魯迅所寫的文稿她都細心地收揀,妥善地保管好。

1936年,魯迅先生不幸病逝。承受著巨大悲痛的許廣平沒有被心中的傷痛擊垮,與之相反,更是以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對魯迅先生的文集與資料的整理當中。在她的精心整理和積極努力下,藉助文化界的友人的熱情幫助,許廣平完成了凝聚著魯迅先生畢生心血的《魯迅全集》的出版,並且還寫下了許多介紹、懷念魯迅先生、弘揚魯迅精神的文章,為後人學習和研究魯迅先生留下寶貴的財富。

【最好的紀念】

丈夫、女兒相繼去世後,楊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錢鍾書的作品整理出來,還把他密密麻麻的讀書筆記發表,之後又將他們二人全部稿費和版稅捐贈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獎勵好學上進、成績優秀、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使學生能無後顧之憂地完成學業。錢、楊兩位先生對受獎的學生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他們學成以後,有朝一日能以各種形式報效祖國、回報社會。「好讀書」獎學金2001年9月建立以來,由錢鍾書、楊絳作品出版迅雀收入積累的資金目前已近200萬元。隨著《錢鍾書手稿集》(四十多卷)《〈宋詩紀事〉補正》(十二冊)《圍城》英文版、漢英對照本的陸續出版,基金總額將相當可觀。楊絳用自己燭光般微弱的晚年時光,做完這些之後,便開始著手寫作女兒錢瑗未完成的《我們仨》——這些是楊絳先生對已逝親人最好的紀念。

【素材解讀】

憑借一腔愛的血液,憑借著一顆高貴的心靈,憑借著回報社會的赤子之心,楊絳在捐助中和出版親人的作品中體味著人生最大的快樂和幸福。作為錢鍾書先生的夫人、錢瑗教授的母親,當兩位最親近的人相繼離開後,楊絳忍著巨大的悲痛,繼續完成女兒和丈夫的遺願。楊絳以她的堅強與豁達所做出的一切,展示出她愛女之心、愛夫之切以及她美麗而高尚的人格,讓我們感動和景仰。

【素材鏈接】

居里夫婦得到7萬法郎的諾貝爾獎金,居里夫人還得到了5萬法郎的歐西利獎金。她將一部分獎金存入銀行,補貼家用和自費招聘一位實驗室助手,把其餘一些獎金捐助了一些學術團體,又給教過她的一位貧困的法國教師匯去一筆旅費,讓老師能重遊故鄉。接下來,居里夫人把她千辛萬苦提煉出的鐳(價值100萬以上法郎)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有人勸她把這些財產留給兩個女兒,居里夫人說:「我希望女兒長大自己謀生,我只留給她們精神財富,把她們引上正確的生活道路,而絕不給她們留金錢。」

【「坐」在人生邊緣】

楊絳的內心非常安寧與淡泊,她在散文《隱身衣》中,直抒她和錢鍾書最想要的「仙家法寶」莫過於「隱身衣」,隱於世事喧嘩之外,陶陶然專心治學。生活中的她也非常低調,幾乎婉拒一切媒體的來訪。2004年《楊絳文集》出版,出版社准備大張旗鼓籌劃她的'作品研討會,楊絳打了比方風趣回絕:「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了。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在作家們紛紛忙於各地簽售會時,讀者卻只有從一本本出版的書里瞥見楊絳的身影。在許多朋友眼裡,楊絳生活異常儉朴,為人低調。她的寓所沒有進行過任何裝修,水泥地面,老舊樣式的傢具,始終安之若素。楊絳說:「我家沒有書房,只有一間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廳,但每間屋子裡有書櫃,有書桌,所以隨處都是書房。」楊絳有著良好的生活習慣,她嚴格控制飲食,少吃油膩。她堅持每天早上散步、做大雁功,時常徘徊樹下,低吟淺詠,呼吸新鮮空氣。後來年歲大了,就改為每天在家裡慢走7000步。

【素材解讀】

楊絳十分鍾愛英國詩人藍德的一句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前半句說的是淡然的心境,後半句則描摹出那份文人的傲骨。「我和誰都不爭」,就是擁有這樣淡泊名利之心,楊絳「坐」在人生邊上,內心充滿安寧與淡泊,過著自己想要的低調的生活,就這樣,她度過了自己的百年歲月。

【素材鏈接】

錢學森是個有傑出貢獻的人,也是個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堅持四條原則:第一,不題詞;第二,不為人寫序;第三,不出席應景活動;第四,不接受媒體采訪。

錢學森不給任何人題詞,不留美名,更不留罵名,平平淡淡,活得坦然。不為人寫序,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錢學森知道,這樣的「借名」者,多是拉大旗作虎皮,不想在學術研究上坐「冷板凳」,只急著要一舉成名。錢學森成就卓著,卻從不接受各種媒體的采訪,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時,一次考水力學,6道題全答對了,老師給了他100分。但錢學森找到老師說:「有一個字母,不應該簡寫,我簡寫了,必須扣掉4分。」最後,老師給他改為96分。在國防部五院時,錢學森最初是擔任院長。不久他給聶帥寫信,要求改「正」為「副」,以便專心致力於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就這樣,當了一時院長的錢學森,又改當副院長。20 世紀90年代初,深圳有一位老闆,要為錢學森立功德碑和塑半身像。錢學森聽說後,堅決反對:「一個還活著的人,怎能定其功德?又怎能塑像?」

【人物品讀】

笑眯眯的楊絳

陶然

自2004年開始,我和仁強每年9月上北京,主要就是去看楊絳,還回母校北師大去出席「錢瑗教育基金」一年一度的頒獎大會。錢瑗是錢鍾書與楊絳的獨生女,是我們的老師。

早在2005年4月初,楊絳在給仁強和我的信中說:「應仁強之請,我將是你們的楊絳媽媽。」當然我也明白,這是因為錢瑗的關系。楊絳思念愛女,而我們在錢瑗最困難的時候,特別是仁強,又是可以說得上話的學生兼朋友。她百歲時我也曾打電話過去,她說,你要多保重!那時,我得重病,9月依然上京,上到她二樓的家,她心疼地說,不要做了!仁強你看住他!編雜志要動很多腦子的!

而她在今年6月28日寫給仁強、樹西的信中說:「張瑗(仁強的女兒,那時剛去北京,看望過楊絳)說,陶然叔叔身體這會子特好。我確是不久前看見我們《文藝報》上有他的文章,好文章!」我也搞不清是什麼文章了,但「好文章」之說當然只是鼓勵,以前在她家閑聊時,她就笑說,以後陶然的文章,我一定要看!我想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一種情感在發生作用。她看到我們,便有如看到錢瑗一樣。

那時我們極力鼓動,想載她到市內轉一轉,一起吃餐飯,告訴她現在北京城變化很大。但她總是無動於衷,淡淡地說,電視上也可以看到呀。我們以為不可能勸動她了,不料這次張瑗上京,卻有本事把楊絳載走。楊絳在信中說:「張瑗頗有本領,干一行,擅長一行。她開車穩穩地,我坐了很放心。」看得出她很喜歡張瑗,除她個性可愛之外,當然這也是因她父母而起的移情作用吧!

2008年10月24日,楊絳給我和仁強寫信說,「接到《香港文學》,特厚,打開一看,裡面多了一本《城市文藝》,我老記著錢瑗的話,『以後要留心陶然的文章』,所以兩本刊物上的大文,都一一看了,真是上蒼默佑,陶然當《香港文學》的總編,支持下來了。文章篇篇好,《城市文藝》的一篇(指我在該刊寫的記仁強的《歲月悠悠,也匆匆》,文內有提及我們的老師錢瑗),尤令人神往。你們兩位真是善人,瑗瑗最可憐的時候,得到你倆同情,幫她抵禦了所有欺凌她的人。我在王德一(錢瑗的丈夫)去世十天之後,就要下放幹校,錢先生早已下幹校,家裡剩了她一人。她知道媽媽心痛她,不放心,反來安慰我說:『媽媽,你放心,有人同情我。』你們的同情,她終身不忘。你們兩個善人有善緣,也結成了終身的好友;我也由你們一念之仁,和你們都成了好友。所以我把《歲月悠悠,也匆匆》細細讀了兩遍,不勝感動。」

百歲楊絳,每天讀書寫作不止,晚上一點半就寢,早上六點半起床,中午休息兩小時。吃得很清淡。我所知道的,是她已不怎麼下樓運動,她說,下去不免碰到熟人,要寒暄一番。所以她每天在室內來回轉圈走路,身上帶七支鉛筆,每走1000步就放下一支。難怪她腳步輕盈,那回,我們正聊著天,她忽然站起,步向寫字台,去翻書。我和仁強悄悄趨近前去,只見那書是《孔子家書》。至於她正寫的長篇小說,據透露,暫名《圖書館管理學》,已接近殺青,明年應可出版。這是新消息,我們在北京的時候,問起寫作,她總是笑眯眯,不露一點口風。她總說,錢先生和阿瑗都走了,我的路也走完了!聽得我們揪心。我們明明看到她步履矯健輕松自在,除了聽覺較差之外,一切都好。她透露道,去年查出心衰,她依然談笑風生,「這個病有兩大好處,一是不傳染,二是死得乾脆,自己不痛苦,也不煩人」。她的豁達,聽得我們相顧無言。哪裡知道鏡頭一轉,她一筆一畫寫成的長篇小說已經悄悄地完成了!大概,這是《洗澡》續篇吧?

百歲老人楊絳,總是笑眯眯地坐在她家那張單人沙發上,伸手拍拍仁強和我的手背,聽不清了,就拿出紙筆,叫我們寫下。還記得那回在她家,窗口的馬蹄蓮開得正旺,她娓娓道著,我轉頭一望,客廳靠牆那頭,正掛著「我們仨」的合影,從左到右是:楊絳、錢瑗、錢鍾書。

楊絳作品創作特點

主題思想

女性意識

楊絳作為知識女性,並沒有奮力高喊女性解放、女性獨立等口號,而是利用散文進行溫婉的自省,進而確立了女性意識。在《回憶我的姑母》當中,楊絳反思和審視了反叛型女性意識,同時也確立了楊絳自我「女性意識」。在楊絳的筆下,姑母楊蔭榆一生坎坷,但是她可以逃離封建家庭,追求人生自由,成為一名出色的知識女性。楊絳在描寫的過程中,並沒有迴避姑母的缺點,這樣就會顯得人物更加鮮明,具有自身的特色,使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真實的反叛型知識女性的形象。通過閱讀楊絳系列散文,讀者可以感受到在楊絳整個散文作品當中有關女性作者的潛意識。

儒家美學

楊絳的文學創作同時浸潤著深厚的東西方文化,她的寫作風格流露著超凡脫俗、溫柔敦厚、含蓄內斂的情感表達。在西方自由的人文精神關照下,楊絳的小說和散文都表現出了對人性、自然和藝術的發現,然而真正促成楊絳獨特創作藝術特徵的因素是儒家思想,楊絳的為人為文都貼合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楊絳文學創作的情感張力源自儒家性情的形成,這也正是她隱身哲學的本質所在。楊絳的小學和大學教育都是在教會學校接受的,但這並不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對她的浸潤。

;

⑻ 楊絳的作品有哪些

楊絳代表作品:
散文類:《幹校六記》、《將飲茶》(含《回憶我的父親》《 楊絳
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孫好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老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小說類: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小陽春》、《大笑話》、《玉人》、《ROMANESQUE 》、《鬼》遲孫、《事業》 譯作類:《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 劇本類:《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 論集類:《春泥集》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則旦鉛》,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閱讀全文

與楊季康藝術作品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