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莫懷戚的《散步》的寫法是什麼
莫懷戚的《散步》是通過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一起散步這一生活片段,展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其寫作手法和細節體現如下
以小見大
2.從「我」勸母親散步、決定委屈兒子、背母親(孝敬老人)
從母親要走大路,但又依從孫子走小路(愛幼)
文章開篇寫「我們」一家去散步,母親本不願意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了覺得很累。」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於是,母親信服地點點頭。
本不願出來的母親何以又答應了呢?作者這樣寫的:「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
一個「慈母」,一個「孝子」,一個真誠的理解,一個絕對的信任,這種良性的因果循環正反映了古樸的倫理道德之美。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還是走小路時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這個矛盾怎麼解決呢?當然取決「我」了,此時,作者深感自己責任的重大: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於心不忍。於是,「我」決定委屈兒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這個選擇應該說是入情入理,體現了「我」愛幼更尊老的情感。
當「我」作出「走大路」的決定後,結果竟出人意料:「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忽然改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如果說「我」的決定易於理解的話,那麼母親的改變則有悖常情了。但正是這不合情理的地方,人的真誠善良卻得到了充分的光照,這一家三代人的溫和、謙讓與體貼都融進了這深深的愛之中。這不正是以血緣構成的家庭最穩定、最能持久也是最為寶貴的東西嗎?
「有意思」的小路的確不平順,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只好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這一「背茄答」實際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擔,架起了兩代人之間的橋仔知梁,含蓄地影射了「我」顫戚慧這一輩人贍養老人撫育兒女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