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街頭藝術家如何做到的

街頭藝術家如何做到的

發布時間:2022-04-26 04:05:50

㈠ 從街頭賣藝吞火,到成立頂級演藝公司年入9億,他是怎麼做到的

多年過去後,我依然記得那幅景象,站在峭壁之上,遠望一望無際的大海,背後是夕陽映照金碧輝煌的摩納哥皇家賭場。

太陽馬戲團的創始人拉里貝特站在賭場的陽台上,轉身對我們說:“我曾經街頭賣藝一無所有。使盡全力維持生計,我從未上過任何商業培訓課程,但是我今天站在了這里,我追尋到了我自己的夢想。”

那一瞬間,我確定他是一個完美的表演者。

這位表演者和藝術家追尋到了自己的夢想,但是今天這個偉大的馬戲團最終還是消失了。我依然覺得這是一個極富想像力的偉大組織,這是本世紀最宏大的吉普賽大篷車全球化之旅,也是對於沉浸式演藝的最佳創新。

所以當聽說,在本次疫情災難中,太陽馬戲團正在尋求破產的時候,我把多年前的那篇專訪重新翻了出來,與大家復盤下這個獨特而有魅力的存在。

真心期待有一家VR公司能夠買下它,這樣那些絕美的瞬間,會依然在我們心中。

————湯維維

當人們突然在上海發現一頂黃藍色相間的巨大帳篷的時候,太陽馬戲團的大帳篷剛在韓國駐扎了60多天,之後將遷徙到墨西哥。

每天表演者在裡面的主要工作就是訓練、表演,再訓練、再表演。表演者盡量彼此保持快樂而輕松的關系,然而勞累和疲倦往往會在重復的遷徙中蔓延。有的人在旅途中結婚,甚至帶著孩子一起漫遊世界。

給予這些流浪的表演者心理慰藉的就是一成不變的大帳篷。在很多方面,這個帳篷都是一個舒適而超然物外的存在。



馬戲團的標志性建築巨大帳篷

對於創意團隊來說,拉里貝特的想法和改變就是最終執行的標准,最初確定的表演時間也是不可更改的一條金線。

而創意人員所能做的,就是在時間和成本的限制下,無限地接近拉里貝特的要求。那就是他們的目標。

離太陽馬戲團最少還有500米的距離,計程車司機對我說:“你說的地方是遠處那個藍黃顏色相間的大帳篷吧?”我放眼望去,真的,雖然周圍有樹叢和高樓遮擋,但依然無法掩蓋那耀眼的色彩和巨大的篷頂。

這個大篷每個夜晚上演著狂歡的劇目,每個白天靜悄悄的如同一出啞劇。

在太陽馬戲團,人們更願意用“開心”的方式來達到協調。

㈡ 農村小伙在馬路上畫3D畫以假亂真,這有何技巧

2月26日,福建南平,一小夥子大街上畫三維立體畫,惟妙惟肖,惟妙惟肖。據了解,小夥子原來學過素描畫,三維畫是徹底通過自學的。他並依據自身的想像,用木炭和鉛筆,在村頭的大街上畫立體的小動物、深水井、石樁等。在牆壁,他則畫一些日常生活的商品,十分趣味。假如營銷推廣的話,交警隊大伯無需再擔憂鄉村大街上的超速行駛。


那麼,街邊三維畫的基本原理,立體圖通俗化的講,便是運用大家雙眼視覺效果區別,和電子光學映射基本原理在一個平面圖內,使大家可立即見到一幅三維立體畫。見到那樣一幅幅惟妙惟肖的三維畫,令人感覺難以置信。因此 嚴格意義上來說,實際上三維街邊立體畫起源於海外,擁有 長達二十多年的歷史時間。並且發展趨勢到現在,早已變成了一種十分完善的造型藝術了。實際上這類街頭文化,是遭受大家的熱烈歡迎,大夥兒針對那樣的造型藝術也是非常喜歡。並且街邊三維美術繪畫,街頭藝術家表述自身、突顯個性化的一種方法。

㈢ 街頭藝人的不同政策

中國 台灣
台灣街頭藝人現狀
目前整個台灣街頭藝人的結構大概是專業人士佔80%、退休人士佔15%、學生佔3%、外國人佔1%、其他佔1%。整體的街頭藝人表演水平較高。街頭藝人已經具備社會「精神治療師」、「心靈補給站」的角色,在都會繁忙的工作節奏中,大家在辛苦之餘,偶爾歇腳在街頭藝人的表演場地,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與疲憊的身心。街頭藝術為城市撬動了百億商機,已然形成一個文化產業鏈。台灣的街頭藝人還有以下特點:
1)對街頭藝人本身,其收入提高了不少。在台北,年資稍長的全職街頭藝人,基本可以做到生活無憂。受歡迎的街頭藝人甚至還可以攢下不少錢,很多都遠遠超過了原來的工作收入。
2)對社會,近幾年來,街頭藝人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同和尊重,連政府舉辦活動,也都喜歡邀請街頭藝人參與演出。
此外,台灣的街頭藝人管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 「搶地盤」現象:某些區域街頭藝人與管理人員勾結,長期占據某些表演地點。
2)地段安排問題:一些黃金地段的表演場地,看不到真正優秀傑出的街頭藝人,而是被一些表演略差的街頭藝人盤踞。
台灣街頭藝人管理方法
5.1.2.1制定相關法案
1)《台北市街頭藝人從事藝文活動許可辦法》(2005年)
2)《台北市街頭藝人從事藝文活動許可辦法實施計劃》
5.1.2.2 頒發執照
街頭藝人必須通過標准極高的通過性考核,考核不設分值高低,通過考核者方可執證上崗。一般考試通過率在20%以下。
在此僅以台北為例:
考核頻率:每年2次,
考核場地:設在人潮較多的「國父紀念館」迴廊。
考核分類: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和創意工藝。
考核時間:每個人只有3分鍾表演時間。
考核標准:專業評審一般會有以下幾個指標的考量:
1)藝術表現力和技巧是否成熟。
2)演出對觀眾和環境的效果如何。
3)演出者對自身的包裝、經營和管理。
4)演出的完成度。
考核無任何特殊待遇,殘障人士也必須通過與常人相同標準的考核。
5.1.2.3 場地和時間安排
場地公開:台北市文化局目前公布了68個公共空間作為「街頭藝人表演場地」,其中包括捷運站、公園、廣場、商圈徒步區,還有部分景點。
場地決定:在表演場地的項目上面沒有特別限定,街頭藝人採取自由登記申請制,每天在服務窗口安排抽簽,並依此決定當天的場地。抽到空簽者隔天會有優選權。
表演時間無特殊規定,一般於10:00~22:00
5.1.2.4 演出要求
1)在「環境噪音管製法」、「交通道路安全管理條例」、「社會秩序維護法」等相關規定的前提之下進行。若違反,將被撤銷甚至終止街頭藝人的資格。
2)表演時間根據場地安排而定。
5.1.2.4觀念教育
在此以台北為例:
在推動街頭藝術的初期,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市民教育上,培養其看錶演要付費的觀念和藝術消費的習慣。
經過幾年的街頭教育,人們已經從最開始的不願意逗留,到停下腳步,再到饒有趣味地享受其中,並願意大方地「打賞」,從而形成了風氣。
澳大利亞 悉尼
澳大利亞街頭藝人現狀
澳大利亞對街頭藝人實施許可證制度,不同的城市對街頭賣藝的鼓勵程度不同,發放的許可證數量有很大差異。街頭藝人擁有良好的城市公共氛圍,並且每年的澳洲達人秀以及其他綜藝節目中都有很多街頭藝人從街頭走上熒幕。
悉尼對街頭藝人的管理方法
在悉尼,街頭藝人是一個非常正式的受政府監管的職業。街頭藝人通常由巡警來進行管理和監督。街頭藝人如果固定在某一個地方表演,警察進行身份登記,並收取稅金。
所有市政廳的申請表格上都需要申請人填寫自己的稅號以備未來交稅,而街頭藝人的盈利很難估計,故在交稅問題上全憑藝人的自覺。
成為街頭藝人的要求:
1) 在澳大利亞的工作許可,如澳大利亞的稅號或公司注冊號。
2) 本人向當地的市政廳去申請賣藝許可證。悉尼鼓勵藝人進行長期的表演,藝人如果支付每年的賣藝許可年費,會比購買三個月計費許可來的更加便宜。(註:另一些城市對賣藝人數會有嚴格的限制,如悉尼的某衛星城市每年只發放5張賣藝許可證給街頭藝人,而每一張許可證在一年當中只能表演12次。)
英國
英國街頭藝人現狀
歐洲的街頭藝人較為普遍。在英國城市、小鎮的街頭,但凡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可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街頭藝人。英國公眾尊重藝術,對街頭藝人也很尊重。街頭藝人中的很多人有其他正式職業,在業余時間從事街頭表演。
英國街頭藝人管理方法
英國街頭藝人要考執照,才能在街頭、地鐵站、廣場等地表演。街頭藝人執照的獲取相對寬松,但有些地方會實施年度考核,不過關者會吊銷執照。
紐約
5.4.1 美國街頭藝人現狀
美國街頭藝人表演的活動多種多樣,形式不拘一格,雅俗共賞,給遊人增加了不少樂趣。美國市民對於街頭藝人,甚至是含有半乞討性質的表演都抱有極大的友好和歡迎。並且只要藝術動人,街頭藝人都可以得到豐厚的報酬。不少成功的藝術家都是從街頭藝人白手起家最終一舉成名的。
5.4.2紐約街頭藝人管理方法
紐約對街頭藝人的管理也經歷了一個從取締到有效管理的過程。街頭藝人必須取得合法執照,在規定的場所從事賣藝活動。但如果含有半乞討性質的表演(在不影響正常公共秩序的基礎上)則不需要特殊許可。對於不收取捐贈、純愛好型的街頭藝人則採取完全開放的態度。
據《紐約時報》2011年12月5日報道,紐約市公園局一年前出台了意在控制華盛頓廣場公園的商業活動的規章,禁止在離紀念碑或噴泉50英尺的距離內從事商業活動,包括賣藝活動。不收費的歌手,公園則採取歡迎的態度,歡迎他們在紀念碑下或噴泉邊上獻藝。紐約的其他公園,也大幅削減了街頭藝人的經營攤位。紐約市政府表示,之所以要採取這一措施,是因為街頭藝術家在公園人行道占據大量空間,造成交通堵塞。
借鑒意義
上述國家和地區都對街頭藝人的合法性行為予以了確認。他們對街頭藝人管理的一個共同點是通過認證對街頭藝人頒發執照或許可證,使其獲得在公共場所賣藝的資質。通過許可或認證制度,使藝術型街頭藝人與半乞討性質的街頭藝人和純愛好型的街頭藝人相區別,在此基礎上,政府對藝術型街頭藝人實施不同的管理方法。由此可見,對藝術型街頭藝人頒發執照或許可證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值得上海市在制定街頭藝人管理政策時加以借鑒。對藝術型街頭藝人頒發執照或許可證體現了社會對街頭賣藝作為一項職業的認可,體現了社會對街頭藝人的尊重。另一方面,對街頭藝人的認證也便於政府對街頭藝人實施有效的管理。
上述國家和地區對街頭藝人管理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藝術型街頭藝人認證標準的嚴苛程度不同,政府將藝術型街頭藝人許可證或執照的發放數量作為維護公共場所秩序、控制街頭藝術表演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此外,上述國家和地區對街頭藝人表演場所和時間的控制和管理也有所不同。由於各國對街頭文化的認知和態度不同,社會和公眾對街頭藝人的接納程度也有所差異,加之各國街頭藝人的水平和素質的參差不齊,政府通過上述具體的管理方法的制定和調整來有效地管理公共空間的秩序。

㈣ 國內街頭藝術家機器人思力的舞蹈看似簡單,為什麼做起來這么難

兩個字 死練 一般你要問這種東西就說明練的不夠多...
popping里的robot質感是做出pop後給人的感覺,好的給人特別順暢的感覺,可以清晰看到,而且不拖拖拉拉,也沒有很刻意去做。架子對著鏡子多練,把每一部分都做到最大

㈤ 如何成為好的藝術家

01. 飢渴、細致地觀察世界


©Clifford Coffin/Condé Nast via Getty Images


不論時代如何變化,「藝術家」在人們心中始終是一個充滿浪漫的詞彙,因而令人渴望並追尋。如今,繪畫的技法已不再被少數所壟斷,人們只要沖破認知與方法上的壁壘,全心傾注,成為藝術家自然不會只是幻想。

㈥ 街頭藝術家的主要內容

街頭藝術家就是把街道、車站等公共場所做為自己表演的舞台,進行唱歌、跳舞、演奏等活動,主要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才能,與過往的行人分享交流,而不是純粹為了賺錢的一個群體。

㈦ 街頭行為藝術

在歐洲旅行,有時會遇到令人忍俊不禁的趣事。有一次,我和友人在法國巴黎一座寬敞的大橋上散步。突然,迎面走來一位矮個的男子漢,他頭戴禮帽,面部塗抹了一層厚厚的白粉,手握一根拐杖,模樣好像著名的喜劇演員卓別林。那人在我面前單腿下跪,像變魔術似的把一頂闊邊大圓帽戴在我的頭上,然後做了一個十分誇張的滑稽動作,逗得橋上的行人都樂了。

在歐洲許多城市的大街上,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街頭藝人,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有一 個雄偉的大廣場,有十幾位"流浪藝術家"在為遊客速寫,這些藝人確實身手不凡,甘當"模特兒"的遊客蹺著大拇指連聲稱好。我還在德國漢堡市大商場門前欣賞過兩位小提琴手的演奏,他倆高超的技藝吸引了不少過往行人駐足聆聽,每當一曲終了,就有人把錢幣投入裝小提琴的空盒裡。那些矗立在歐洲繁華鬧市中的活人裝扮成的雕塑就更有趣了,他們在行人的注視下靜靜地站在那裡,偶爾眨一眨眼,換一種表情,或伸一伸胳膊,改變一下姿勢,加之整個身體都化了妝,呈現出很強的質感,乍看之下,幾可亂真。開始時我們這些遊客還不免大驚小怪,後來這類人體雕塑見得多了,便也有了認同。這些大庭廣眾之下拿標新立異的表演自娛而娛人的行為藝術,以傳統觀念簡單地去梳理藝術,既不循程式,也不畏懼權威,我行我素,為城市注入了活力。

這些街頭藝術家們的天分是很高的。他們看似邋裡邋遢,放盪不羈,然而即興表演卻需要他們懂美術規律,有戲劇表演的基礎,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說站在驕陽下或淋在雨地里被好奇人圍觀,用滑稽誇張的動作與行人交流這一點,不完全沉浸在扮演的角色里是做不到的。而這之間的情境動作純粹都來自於環境的需要,否則觀眾也不會發出由衷的贊嘆。可是,他們似乎並不是為了金錢才這樣做,雖然他們中間有人在身邊放一頂帽子或一個紙盒,但你給不給錢是次要的。他們更需要的是遊人能停下腳步來欣賞他們。他們更多的是滿足於人們對他們的注意。

市中的奇妙風景。這風景頑強地存在,據說快有半個世紀了,最初的好奇和轟動已經沒有了,人們對表演者自我陶醉的表演已司空見慣,行人走行人的路,想看就站下來,不想看就走開。我觀察了好多回,這些街頭藝術家的存在最得寵於老人和孩子,從人群中爆發出的笑聲,你完全會感到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歡樂。在人流涌動的街道上忽然出現一尊造型誇張的雕塑,這雕塑隨著你的視線而轉動,當你下意識地走到他們跟前,發現雕塑突然向你伸出雙手,微微點頭示意,你會不由自主地發出會心的微笑。

應該承認,這些活雕塑的扮演者是虔誠的藝術家。雖然他們淹沒在鬧市裡,頂多博人一粲,而且常常被主流藝術家所不齒,可他們對藝術的執著卻讓人敬佩。他們以自己的理解獻身著藝術,通過自己的藝術追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做著文章,把遠古的人物推到現時,使現時的人物與身邊的環境發生錯位,這就是藝術的審美。

漫步歐洲街頭,我們還有一個發現,就是隨處可欣賞親吻鏡頭,這算不算另類的行為藝術呢?親吻在某些國家裡的熱烈程度,是由參與者之間的熟悉程度以及性別來決定的,不過另外有些國家則不然。在地中海國家,無論男女都以相互吻面頰做為問候禮,即使陌生人也如此。在義大利和法國,人們社交性質的親吻是每天的必修禮儀,而情侶間的街頭熱吻,則是歐洲旅途上的又一道迷人風景。

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 發韌於60年代末而多相衍化到當今的一種國際化的藝術形態和樣式,它與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同步生成而早於錄影藝術(Video Art)。西方行為藝術的經典文本大多產生在70年代,尤其是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後的歐美國家。80年代,由於西方藝術界的新形象(Newimage)運動使然,遂趨於偏鋒地位,但它在90年代的亞洲卻獲得了無可替代的先鋒精神,反過來又在國際藝術格局中激發出新的命題。

盡管某些中外行為藝術家們反對為之作任何理論上的定義,以便於從策略上僭越藝術學的學科規誡,行使自己的自由意志;但行動(Action),能夠成為藝術(Art),本身即已在藝術范疇之內(而非政治學或精神病理學)決定了它的樣式、語言、方法,只不過每一次對其邊界的逾越,都豐富了自身定義的內涵,擴大了原有的概念。這也是行為藝術能夠被匡正為藝術史和藝術批評對象,並得以在諸多國際藝術大展中成為獨立的展示類項的主要原因。

就行為藝術的形式變化而言,它衍生並凸現於現代藝術史背景,除了脫胎於「行動繪畫」、「無形式藝術」,它還秉承了現代主義藝術的諸多創造形式:達達的表演、美爾滋建築(Merzbau)、無意識自動寫作、包豪斯劇場、超現實主義電影等。

㈧ 什麼是街頭藝術

1989年,一個19歲少年在羅德島的滑冰用品店中,以一個法國摔跤手為原型,創造了一個面部特寫的廣告宣傳海報,取名叫「巨人安德魯」,並搭配了一句高深莫測的妙語「巨人安德魯擁有一個民兵團」。作者印刷了100份這個形象的復製品,這些復製品迅速在普羅維登斯市(Providence)傳播。 對藝術家薛普德·法瑞(Shepard Fairey)來說,這句帶有令人困惑的神秘標語給公眾帶來的刺激僅僅是他多產的街頭藝術作品豐富的開始。街頭藝術在以前被認作是不合法的展示著包羅廣告貼畫,海報,模板,壁畫和三維塑像在內的大垃圾收容站。但是他的作品帶有構成主義,新藝術和朋克符號的信息,已經涵蓋了從墨爾本到巴塞羅那的大街小巷。它們已經成為紐約、洛杉磯和柏林的藝術畫廊的一大特色。 法瑞是代表街頭藝術風潮中被主流藝術館接納的一位藝術家。去年夏天,倫敦的塔特現代藝術館在外牆上展示了由全球街頭藝術家陣容打造的6幅屹立著的壁畫。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法勒(Faile)一對從紐約來的用泥漿構造圖畫形象的藝術家,布路(Blu)一位長期以來在歐洲各地的廢氣大樓上創造黑白色塗鴉的義大利藝術家以及來自巴西的名為奧斯·葛妙斯(Os Gemeos)的兄弟團。匹茲堡的卡耐基藝術館在1月11日開展的第55界卡耐基國際節上收錄了塗鴉藝術家巴利·麥可吉(Barry McGee)天馬行空、絢麗奪目的走廊裝置藝術作品。去年在費城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舉辦了「愛斯坡」( Espo,註:a.k.a. Steve Powers)的個人獨展。布魯克林博物館的現代藝術展廳內的永久性收藏就包括另外一個美國藝術家斯屋恩(Swoon)的手稿。一種都市藝術受到了迄今為止美術界的極大關注,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轉折啊。 代理愛斯坡、奧斯·葛妙斯、麥可吉和80後塗鴉藝術家凱斯·哈瑞英(Keith Haring)的作品的曼哈頓代理商傑弗瑞·戴齊(Jeffrey Deitch)說,「我發現長期以來美術界對不遵循常規的,不買藝術館長和作家賬的藝術家有一種偏見,」但是他同時重申,現在這種觀點開始改變了,「現在一些年輕一代的藝術館館長開始在藝術家在街頭創作時或者他們正在准備做些什麼時跟蹤他們。」 這並不能說明街頭藝術家們沒有純正的藝術界血統,相反的,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曾在藝術美術學校學習過,盡管他們並沒有得到藝術碩士的學位。法瑞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the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斯屋恩畢業於普蘭特學院(Pratt Institute),麥可吉畢業於舊金山藝術學院(the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愛斯坡最近得到了富布萊特獎學金。這些藝術家用他們自己的方式開辟了通過藝術畫廊走向博物館的道路,例如洛杉磯的新印象美術館(New Image Art)和瑪麗·卡諾斯基藝術館(Merry Karnowsky),倫敦的拉扎瑞德藝術館(Lazarides),紐約喬納森·勒汪主題館(Jonathan LeVine)和戴齊主題館(Deitch Projects)等等,這些藝術館幫助這些街頭藝術家在遭遇瓶頸時磨練他們的創作。在戴齊美術館,斯屋恩把她的全部復雜的油氈式人像畫拓展成為描述都市風景和居民生活的三維立體布景藝術。同樣的麥可吉現在被人認可,因為把室內的空間轉換成為明亮且有幾何圖案的牆面,倒立著的汽車和有著民間藝術風格的混混欲睡的人們的風格。

㈨ 街上畫人像人功底更高一層還是有特殊技巧

素描靠練得多,沒什麼特殊技巧。但畫像還有一種叫碳精畫象就有特殊技巧,而且學起來也快,效果有時比照片還好。本人就會,先發張作品給你欣賞一下,有興趣到我的空間來瞧瞧吧。發的圖片變形了效果不太好。

㈩ 街頭立體畫是怎麼回事

街頭立體畫利用平面透視的原理,製造出視覺上的虛擬立體效果,令參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3D街頭地畫中的景物立體、細膩、逼真,往往能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效果。

其原理是:利用人眼立體視覺現象製作的繪畫作品,主要是因為左右眼看到的東西有差異,然後通過光學聚焦的原理 和視覺和色彩比例分配的原理,使我們便能感覺到東西是「立體」的。

在二維平面上模擬三維空間效果一直是人類視覺藝術的焦點問題,尤其是自文藝復興以來,解決該問題成為藝術進步和藝術史書寫的重要標准之一,因此,文藝復興及其之後的教堂壁畫、天頂畫、市政大廳、貴族寓所和別墅都成為極好的模擬場所。3D街頭地畫可看作這一藝術邏輯在當代的重要發展和延伸。所謂3D街頭地畫,顧名思義就是將畫作展示於地上以求得立體的藝術效果,或直接以地面為載體進行繪畫創作。


嚴格意義上的3D街頭地畫發源於國外,有著長達二十多年的歷史,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藝術表現形式。它秉承後現代繪畫理念,誕生於西方大眾文化的語境中,最初是西方先鋒街頭藝術家表達自我、彰顯個性的一種方式,它創作成本低廉,受場地限製程度低,發揮的自由度大,因此從誕生之日起就成為一些西方草根藝術家所鍾愛的藝術形式;又因為它頗具娛樂精神與詼諧效果、易於與流行文化元素相關聯,加之場地開放,創作與展示過程都是在露天完成的,打破了民眾與傳統繪畫藝術殿堂的隔閡感,因此很容易受到參觀者的認同、喜愛與歡迎。

德國最早的街頭立體畫是由一位有著20多年創作經驗的街頭畫家用粉筆創作的。而街頭粉筆畫是德國和義大利的傳統藝術形式,早於16至17世紀出現,後來逐漸被淡忘。直到1973年,一間教堂請來街頭藝術家為教堂創作粉筆畫,令這一藝術再次流行起來。因此便涌現出一些致力於3D街頭地畫創作的藝術家。如丹麥藝術家Julian Beever,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等,也標志著這種文化正在向國內蔓延。

2005年,國內首位3D街頭地畫藝術家齊興華(Micheal Qi)將3D街頭地畫藝術引入中國,他的首張地畫《漩渦》(原名:與一個坑)在--北京(北京大學、北京鼓樓、清華大學、頤和園、圓明園、)等地都做過現場展示,並引起了一定規模的轟動效應。近兩年他的3D地畫又參加了奧運會等展覽,和在網路等傳播媒介的積極作用下,3D街頭地畫已漸漸為大眾所熟悉和接受,具備了一定的認同度與美譽度,但總體來講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仍處於方興未艾的階段,大眾對這種藝術形式仍然具有強烈的好奇感,對這種新興的藝術形式抱有濃厚的興趣。由於藝術的宣傳,網格的發展,這種文化在過去的幾年,頻頻出現在網路上,曾極受中國網民的熱捧。於2006年街頭立體畫出現在上海,當地的媒體用「錯覺連連」來形容其對觀看者的震撼程度,不過畫裡面赫然有一支茶飲料。2007年立體畫來了廣州,主角變成某可樂產品。這次2008年的北京街頭立體畫,贊助商則成了乳製品企業。

在現實生活中,近兩年立體畫也開始出現在中國街頭,不過,有所變身。可能是由於我國城市管理方面的限制,很多街頭立體畫只能出現於特定的場合。

閱讀全文

與街頭藝術家如何做到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8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91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