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近代西方文學藝術大師的哪些品質

近代西方文學藝術大師的哪些品質

發布時間:2023-04-15 04:42:16

① 巴爾扎克具有哪些精神品質

巴爾扎克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說結構方面匠心獨運,小說結構多種多樣,不拘一格、並善於將集中概括與精確描摹相結合,以外形反映內心本質等手法來塑造人物,他還善於以精細人微、生動逼真的環境描寫再現時代風貌。恩格斯稱贊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寫出了貴族階級的銀敗虧沒落衰敗和資產階級的上升鋒神發展,提供了社會各個領域無比豐富的生動細節和形象化的歷史材料,「甚至在經濟的細節方面(如革命以後動產和不動產的重新分配),我學到的東西也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歷史學家、經濟學院和統計學家那裡學到的全部東枯咐西還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瑪·哈克奈斯》)

② 雕塑家羅丹有怎樣的精神品質

偉大的人格,面對命運不屈服的精神。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

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皮察情感。羅丹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

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敬衡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2)近代西方文學藝術大師的哪些品質擴展閱讀:

偉大之處:

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燃稿茄」。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現實主義雕刻大師。

然而,他的偉大,還在於他的深刻思想: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

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歷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

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③ 文學大師應該具有什麼品質

寧靜,淡泊,取法自然,天人合一。
大道至簡。
德行,行德。

④ 為什麼說達芬奇是偉大的藝術家

達·芬奇
中文名稱嘩禪: 達·芬奇
性別: 男
生卒年: 1452-1519
國別: 義大利
生平文件:
達·芬奇
萊昂納多·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第一位畫家,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大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他在幾乎每個領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代的學者稱他是「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學者」,是一位「曠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贊譽他都當之無愧。

一、天才少年

萊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誕生在義大利芬奇鎮附近的安基亞諾村,芬奇鎮靠近佛羅倫薩。達·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莊里度過的。孩提時代的達·芬奇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興趣廣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學會彈琵琶,他的即興演唱,不論歌詞還是曲調,都讓人驚嘆。他尤其喜愛繪畫,常為鄰里們作畫,有「繪畫神童」的美稱。達·芬奇的家庭是當時佛羅倫薩有名的望族,父親皮埃羅希望達·芬奇象自己一樣當律師,可後來由於發生了一件事情而使皮埃羅改變了想法,決定讓小芬奇學畫。

當時,皮埃羅受一位農民的委託,要畫一幅盾面畫。他聽說兒子會畫畫,想試試兒子的畫藝,便將這任務交給了小芬奇。小芬奇憑借自己豐富的想像力,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畫成了一個駭人的妖怪。這妖怪長著火球般的眼睛,張著血盆大口,鼻孔中噴出火焰和毒氣,樣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後,小芬奇請父親來到他的房間。他把窗遮去一半,將畫架豎在光線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羅剛走進房間時,一眼就看到了這個面目猙獰的怪物,嚇得大叫起來。小芬奇則笑著對父親說:「請您拿去吧,這就是它該產生的效果。」皮埃羅從此確信兒子有繪畫天賦,便將小芬奇送往佛羅倫薩,師從著名的藝術家委羅基奧,開始系統地學習造型藝術。此時的達·芬奇只有14歲。

委羅基奧的畫舫是當時佛羅倫薩著名的藝術中心,經常有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在這里聚會,討論學術問題。達·芬奇在這里結實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義者、藝術家和科學家,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 達·芬奇在20歲時已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的真、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達·芬奇並不滿足他的這些才幹,他要掌握人類思想的各個領域。他眼光獨到,做事干練,具有藝術的靈魂。有世盯一次,他在山裡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後來回憶這段經歷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怪異的東西。」他一生都被這兩種情緒所羈束——對生活之不可知或無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這個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亂返塵,加以研究,解釋其含義,描繪其壯觀。他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做一個研究者、一個教師、尤其是一個藝術家。

二.科學巨匠

達·芬奇無論是在藝術領域,還是在自然科學領域,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他的眼光與科學知識水平超越了他的時代。

在文藝復興早期,人們盲目地接受傳統觀念,崇拜古代權威和古典著作。人們學習科學知識也只是學習象《聖經》一樣的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只相信文字記載。達·芬奇反對經院哲學家們把過去的教義和言論作為知識基礎,他鼓勵人們向大自然學習,到自然界中尋求知識和真理。他認為知識起源於實踐,只有從實踐出發,通過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他說「理論脫離實踐是最大的不幸」,「實踐應以好的理論為基礎」。達·芬奇提出並掌握了這種先進的科學方法,採用這種科學方法去進行科學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提出的這一方法,後來得到了伽利略的發展,並由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從理論上加以總結,成為近代自然科學的最基本方法。 達·芬奇堅信科學,他對宗教感到厭惡,抨擊天主教為「一個販賣欺騙的店鋪」。他說:「真理只有一個,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學之中。」達·芬奇的實驗工作方法為後來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牛頓等人的發明創造開辟了道路。

在天文學上,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他認為地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太陽本身是不運動的。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他只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太陽中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在物理學方面, 達·芬奇重新發現了液體壓力的概念,提出了連通器原理。他指出:在連通器內,同一液體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體的液面高度不同,液體的高度與密度成反比。他發現了慣性原理,後來為伽利略的實驗所證明。他認為一個拋射體最初是沿傾斜的直線上升,在引力和沖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線位移,最後沖力耗盡,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運動。他的這一發現使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學說產生了動搖。他發展了杠桿原理,除推導出作用力與臂長關系外,還算出了速度與臂長的關系。他指出了「永動機」作為能源的不可能性。達·芬奇還預示了物質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動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破壞力。」

達·芬奇在解剖學和生理學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掌握了人體解剖知識,從解剖學入手,研究了生理學和醫學。他最先採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臟和眼睛的第一人。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他說血液不斷的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臟,他發現心臟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臟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的威廉.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的這些生理學成果。

達·芬奇的研究和發明還涉及到軍事和機械方面,他發明了飛行機械、直升飛機、降落傘、機關槍、手榴彈、坦克車、潛水艇、雙層船殼戰艦、起重機等等。他還在數學領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可以說,達·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學的每一部門,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類知識的各個領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發展的學者。

但是達·芬奇的大多數著作和手稿都沒有發表,直到他逝世後多年才被世人所發現。科學史家丹皮爾這樣評論達·芬奇,「如果他當初發表他的著作的話,科學本來一定會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後的局面。」

三.藝術大師

說到藝術創作,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數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成就最高。他們的藝術成就達到了西方造型藝術繼古希臘之後的第二次高峰,僅繪畫而言,則達到了歐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達·芬奇最為突出,恩格斯稱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藝術創作方面,達·芬奇解決了造型藝術三個領域——建築、雕刻、繪畫中的重大課題:1、解決了紀念性中央圓屋頂建築物設計和理想城市的規劃問題;2、完成了15世紀以來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騎馬紀念碑雕像的課題;3、解決了當時繪畫中兩個重要領域--紀念性壁畫和祭壇畫的問題。達·芬奇的藝術作品不僅象鏡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還以思考指導創作,從自然界中觀察和選擇美的部分加以表現。壁畫《最後的晚餐》、祭壇畫《岩間聖母》和肖像畫《蒙娜麗莎》是他一生的三大傑作。這三幅作品是達·芬奇為世界藝術寶庫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歐洲藝術的拱頂之石。

四.文藝復興精神的代表

達·芬奇比之文藝復興時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領域更廣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學多才。他懷著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奧秘,他把藝術和科學、理智和情感、形體和精神熔於一爐,繼承和發揚了前人的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表現手法,把藝術推進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為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達·芬奇是當之無愧的「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列奧納多· 達·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全名列奧那多·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科學家,人類智慧的象徵.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師。他不但是個大畫家,同樣還是一位未來學家、建築師、數學家、音樂家、發明家、解剖學家、雕塑家、物理學家和機械工程師。他因自己高超的繪畫技巧而聞名於世。他還設計了許多在當時無法實現,但是卻現身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明。總的來說,達芬奇大大超越了當時的建築學,解剖學和天文學的水平,但是卻未能推動其發展。他於1452年出生於佛羅倫薩,雖然他是一個私生子,但是卻很被重視,歷史資料顯示,安東尼奧·達·芬奇(達芬奇的祖父)在譯本筆記本的後頁上寫到:1452年4月15日,星期六,夜間第3個小時,我有了一個孫子,我兒子塞爾·皮耶羅的兒子,名為列奧那多。5歲時能憑記憶在沙灘上畫出母親的肖像,同時還能即席作詞譜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場的人贊嘆不已.《最後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蒙娜麗莎》則為世界上最著名,最偉大的肖像畫.這兩件譽滿全球的作品使達·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達·芬奇獨特的藝術語言是運用明暗法創造平面形象的立體感.他曾說過:"繪畫的最大奇跡,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

(*達·芬奇是聞一多首創翻譯名,乃按義大利語翻譯。舊譯「達·文西」乃按英語翻譯,誤;義大利語ci讀如「奇」非「西」)

「上天有時將美麗、優雅、才能賦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為無不超群絕倫,顯出他的天才來自上蒼而非人間之力。萊奧納多正是如此。他的優雅與優美無與倫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難題迎刃而解。」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傳記作家瓦薩里對達芬奇的溢美之詞。

萊奧納多1452年4月15日出生於義大利中部據佛羅倫薩不遠的芬奇市(Vinci),並在那兒度過了童年。1469年,他來到佛羅倫薩並在Verrocchio的畫室學徒。 1472年,進入當年畫家協會。

在藝術方面,他是一位雕塑能手但特別注重繪畫藝術,他說:「繪畫是自然的女兒。」

傳說,在他年輕時,有一次幫老師在一副名為《約翰為基督洗禮》的畫中畫了一個小天使,結果其水平超過了老師畫的所有其他人物。這位在當年已有些名氣的老師羞愧難當,從此不再涉獵繪畫,只搞雕塑了。

達芬奇最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絕高的繪畫藝術,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岩間聖母》《聖安娜與聖母子》等。

《蒙娜麗莎》的繪制前後歷時四年。據說模特是佛羅倫薩人,剛剛喪嬰,為解除她的痛苦並露出自然的微笑,萊奧納多便請人來為她奏樂。她的微笑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有時似乎是很嚴肅有時又象很溫柔;有時略含憂傷有時又顯譏諷。蒙娜麗莎的右手更被稱為「美術史上最美的一隻手」。

《最後的晚餐》繪制在格拉齊教堂聖餐廳的牆壁上。達芬奇一改前人繪制「最後晚餐」圍桌而座的布局,讓所有人物座成一排面向外,而耶穌基督座在最中間。

在科學方面,他觀察天體,曾寫下:「太陽是不動的。」幾乎是與哥白尼同時發現了「太陽中心說」;他研究飛行的科學原理,設計製造了第一個飛行器;他解剖過三十多個屍體,探究人體結構並第一個發現了嬰兒在母體中的生長過程。他曾說過:「你可能會被這天然的臭氣弄得退避三舍......你還可能缺乏耐心且不夠勤奮,在這些方面我不曾被貪欲或懶散所阻礙,阻礙我的只是時間不夠。」

達·芬奇年輕時在佛羅倫薩畫派畫家韋羅基奧的工作室學畫,1481年離開佛羅倫薩去米蘭,其後獲法王法蘭西斯一世(Francis I)邀請,前往法國。達芬奇是當時世界的一位天才,他的主要才能表現在科學發現和想像上,他曾經設計過直升機、飛行器、熱氣球、攻城器,設計過城市防禦體系、排水系統,研究過人體解剖、比例、透視。他是歐洲第一位描畫風景的畫家,他以科學、清晰的頭腦著稱。當然,也有人認為他很少動手實現他的設想,很少做出真正的成績,因次在科學上他只是虛名。在文藝復興「三傑」中(另兩位是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他畫中的人物真實、栩栩如生,構圖嚴謹、穩重。他最著名的畫作是為米蘭聖瑪利亞修道院作的壁畫《最後的晚餐》和肖像畫《蒙娜·麗莎》、《岩間聖母》,著作有《繪畫論》。

晚年達芬奇定居於法國羅瓦河谷的克勞城堡(Chateau De Clos Luce),並在該處完成他的自畫像。晚年的達芬奇卻變得泰然、寧靜,致力研究信仰與自然的關系。他於1519年在克勞城堡去世。

「一日充實,可以安睡;一生充實,可以無憾」是他遺囑中的名句。

1452年4月15日,達·芬奇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城附近的芬奇鎮上。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公證人,家庭富有。達·芬奇從小就表現出了繪畫天賦,他畫的小動物惟妙惟肖,於是父親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畫家和雕刻家佛羅基阿的畫坊當學徒。
達·芬奇來到畫坊以後,老師佛羅基阿就拿來一個雞蛋讓他畫,達·芬奇很快就畫了幾張,可是老師讓他繼續畫,一連幾天都是如此。達·芬奇終於不耐煩了,認為教師小瞧了他,讓他畫這么簡單的雞蛋。教師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長地說:「這個蛋可不簡單,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個蛋,由於觀察角度不同,光線不同,它的形狀也不一樣啊。」
達·芬奇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為了培養他觀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從此以後,他廢寢忘食地訓練繪畫基本功,學習各類藝術與科學知識,為他以後在繪畫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達·芬奇一生在繪畫上孜孜追求,為我們留下許多名垂千古的傑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
《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為米蘭聖瑪麗亞修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畫,取材於《聖經》中耶穌被他的門徒猶大出賣的故事。
在這幅作品中,達·芬奇精彩地刻畫了當耶穌在晚餐上說出「你們中間有一個人出賣了我」這句話後,他的12個門徒瞬間的表情。透過每個人不同的神態表情,你可以洞察到他們每人的性格和復雜心態。畫面布局突出耶穌,門徒左右呼應。坐在中央的耶穌庄嚴肅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戶襯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猶大處於畫面最陰暗處,神色驚慌,喻示他心地齷齪丑惡,與耶穌形成鮮明對照。
在這幅畫里,達·芬奇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謳歌了真理與正義,鞭撻了叛徒的行為與邪惡勢力。
為創作這幅畫,達·芬奇付出了驚人的勞動。為准確刻畫猶大這個人物,他到各種場合觀察罪犯、流氓和賭徒,反復揣摸他們的心態、神態和形態,並畫了大量的速寫,直到畫出他滿意的形象。這幅畫的巨大成功緻使以後的畫家沒人敢再涉足這個題材。
《蒙娜麗薩》這幅肖像畫的原型是達·芬奇朋友的妻子。為作這幅畫,達·芬奇先研究了她的心理,為保持她歡愉的心情還特別請來豎琴師和歌手為她表演。達·芬奇極其准確地捕捉到了蒙那麗莎一瞬那的迷人微笑,用精湛的筆觸細致入微地描畫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動。
現在你看這幅畫時,依然會感受到她的微笑所蘊含的攝人心魄的力量。
達·芬奇不僅是位成績裴然的藝術家,還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在科學研究上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他深入地觀察研究動物、植物、地質乃至人體本身。他還模彷鳥的翅膀,設計了一個類似飛機的飛行機械。他還設計了許多先進的紡車、高效率的機床、沖床,最早提出了地質學的概念,第一次正確、全面地描述了人體骨骼、肌肉和人體比例。他的科學實踐為以後的科學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由於達·芬奇的激進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政治觀,使他受到封建宗教勢力的長期迫害。1517年已是65歲高齡的他,拖著病軀仍然被迫離開了祖國,僑居法國。兩年後,這位藝術巨擎溘然長逝。

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藝術和科學大師,1928年在他的故鄉成立了「萊奧納多 達芬奇博物館」,之後又成立了「芬奇的萊奧納多博物館」(Museo Leonardiano di Vinci,位於芬齊市Conti Guidi古堡。)在米蘭的科學技術博物館(Museo Nazionale della Scienza e della Tecnica,地址為Via S.Vittore 21)中也有萊奧納多 達芬奇的專題介紹。達·芬奇大事年記:

1452年4月15日 義大利佛羅倫斯共和國的文西村近郊,賽爾·皮耶洛·達芬奇與卡特莉娜所生

1465年 進入韋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為入門弟子(13~14歲)

1473年 創作《聖告圖》

1476年 被告密與韋羅基奧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戀之罪,由於他矢口否認,最後被釋放(24歲)

1482年 繪《三賢王的膜拜》,返往米蘭(30歲)

1483年 接受聖佛郎西斯克,格蘭德教會訂作《岩石上的聖母》(31歲)

1495年 開始繪制《最後的晚餐》(43歲)

1502~03年 回到佛羅倫斯,開始繪制《蒙娜麗莎》(50歲)

1516年 應法王之邀,赴法國安伯瓦茲(64歲)

1519年5月2日 去世於安伯瓦茲(67歲)

達·芬奇生前留下大批未經整理的用左手反寫的手稿,難於解讀。只有到十七世紀中葉,才有學者整理小部分達·芬奇手稿。達·芬奇的主要手稿丟失了二百多年,直到1817年才重見天日。 達·芬奇手稿分幾大類:

達·芬奇論繪畫

放大

達·芬奇論繪畫

* 《繪畫論》1817年從烏爾賓諾圖書館發現經達·芬奇弟子梅爾茲整理的繪畫論手稿。

* 論雕刻

* 論建築。包括教堂草圖,拱型結構分析

* 論生理。論人的生死、記憶、智力和慾望

* 論解剖學

* 論動物學

* 論天文。論地球、太陽和行星。

* 論地理。論地下水,地質學,義大利運河,法國的道路,論開礦。

* 論哲學

* 小故事

* 書信

著名作品

《蒙娜麗莎》

《維特魯威人》

《莉妲和天鵝》

《受胎告知》

《最後的晚餐》

《聖母子與聖安娜》

《岩間聖母》

⑤ 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傑對近代西方美術有何影響

義大利盛期文藝復興美術

16世紀頭25年的義大利,是一個政局緊張、戰事幾乎連綿不斷的時期。正是在這極其動亂的階段里,盛期文藝復興藝術形成了。這是一種明朗而又高尚觀念的、偉大而又有克制力的藝術,總而言之,就是古典式平衡的藝術。文藝復興三傑--著名的藝術家達•芬奇(1452--1519年),米開朗琪羅(1475--1564年)和拉斐爾(1483--1520年)出現了,標志著義大利文藝復興美術達到光輝燦爛的鼎盛時期。他們每一位都是突出的個人主義者,盡管互相之間產生靈感碰撞的火花,卻從未形成一個團體。他們三位都達到了超凡的技巧造詣和完美的心靈、眼與手的配合。不太費力地解決了早期藝術家們為難的問題。他們作品的藝術形式總是美妙地昭示出理智性的內容。 在文藝復興盛期,以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為代表的一批美術家,迸一步完善了15世紀義大利人的探索,使理性與情感、現實與理想在美術品中獲得了完美統一,使形與空間的關系獲得了高度和諧,從而為再現性的美術確立了一種經典樣式,給後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範例。在以後西方美術的發展歷程中,無時不感到它的強大影響力。推崇也好,否定也好,都是因為意識到它的存在。通過這些美術家的介紹和作品,您可以看到義大利盛期文藝復興美術的狀況。

(l):達•芬奇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出生在芬奇鎮,或許人類有史以來,還不曾有過達•芬奇這樣全面發展的人。他涉獵的領域之廣、取得的成就之大,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美術只不過是他渴求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並沒有占據他的全部時間和精力,但他在這一領域內卻獲得了驚人成就。把自然科學知識引人美術,是15世紀義大利人的重大貢獻,達•芬奇繼承了這種傳統並大大完善了它。

代表作品:著名的《最後的晚餐》(約1495--1498) 完美的構圖、和諧的形與空間、豐富的心理刻劃、深刻的人性,昭示著古典美。《蒙娜•麗莎》(約1503--1506) 達•芬奇歷時數年繪制的這幅半身像,他把這位商人妻子處理成兩手自然交搭,身軀和頭部不同程度側轉的方式,既克服了單調又顯得從容。蒙娜•麗莎富於實體感的血肉之軀及神秘的微笑,與宛如中國山水一般的淡遠背景結合在一起,給人留下無限遐枝亂想的餘地,使後人可以進行不同的闡釋。這種像現實生活一樣復雜豐富、讓人一言難盡的感覺,恰是最偉大的文藝作品特有的品質,為後人確立了一種半身肖像畫模式。

(2):米開朗琪羅

西方最偉大的雕刻家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在致力於領悟古人成就時,也致力於解剖人體,研究人體的結構和運動,這使他成為量充分發揮人體.表現力的美術家之一。不同於充滿深遂智慧之美的達•芬奇的藝術,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以力量和氣勢見長,具有一種雄渾壯偉的英雄精神。或許,他是一位最接近貝多芬境界的美術家。在他的雕塑上,在他的繪畫中,一個個巨人般的宏偉形象挺立起來,就連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剛勇的氣概,彷彿是神話中的阿瑪宗女子。

代表作品:雕像《大衛》(1501--1504),是美術史中最為人們熟悉的不朽傑作,也是最鮮明展示盛期文藝復興義大利美術特點的作品。在用一塊久被棄置的名貴石材雕刻大衛形象時,他真正實現了把生命從石頭中釋放出來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強烈的信心,雕鑿出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3):拉斐爾

拉斐爾(Raphael Sanzio,1483--1520),作品一直被人們視為古典美術精神最完美的體現。安格爾稱他是繪畫之神。拉斐爾是西方美術史上最擅長塑造聖母形象的大師。他那一系列聖母像,把感性美與精神美和諧無間地統一起來,從而傳達出人類的美好願望和永恆感情。平易近人、親切自然是拉斐爾作品的最大特色。在他筆下,深刻的知識和精心的推敲全溶在用流利線條構成的輕松自廳螞如的藝術世界中,一切都彷彿是天性的自然流露,是一派天籟之聲。純真優美、莊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諧簡潔,這些古典美術最推重的品質,在拉斐爾身上獲得了最鮮明的體現。因而,那些推崇古典風尚的美術家,都把他當成理想的楷模,恰如雷諾茲說的:他本人成為所有後代畫扮搭埋家的樣板。

代表作品:《美麗的女園丁》(約1606),拉斐爾以圓潤流暢的線條把聖母、耶穌和聖約翰的優美形象和諧地組合起來,創造出充滿人間氣息的、親切的神的世界。這一世界遠離了中世紀的精神,它那純潔、明朗、單純、自然的情韻更接近希臘的精神。

簡單說:達•芬奇現實主義,米開朗琪羅浪漫主義,拉斐爾古典主義.再現,表現,形式,這是三大主義的特點,也是藝術流派周而復始的根本原因

⑥ 西方現代文學的特點

一、現代主義的興起

現代主義的產生於兩次世界大戰動盪不寧的社會現實和戰後異化的社會環境里。對於一些西方作家和藝術家來說,當代歷史是毫無效益和混亂不堪的光怪陸離的巨大場景,傳統的創作已不再適用,只有種種反傳統的形式和風格方能表現歷史所呈現的絕望和混亂的景象,沖出一化的牢獄走向整體。於是,在現代西方文化思潮的和哲學思潮的基礎上,藝術家們在作品裡集中體現出帶有抽象意味的對人類生存環境的絕望感,人的生存本身難以忍受「形而上」的痛苦等復雜的感受。現代派作品在思想內容方面的典型特徵是它所表現的對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和文明深切的危機意識和緊迫的變革意識。


二、現代主義的代表作品

現代主義流畝彎侍派紛呈,作品也是多姿多彩,象徵主義有梅特林克的戲劇《青鳥》,波德迅吵萊爾的詩集《惡之花》,表現主義有斯特林堡的戲劇《鬼魂奏鳴曲》,勛伯格的十二音體系音樂做品《華沙倖存者》,立體主義有畢加索的《格爾尼卡》《亞威農少女》,超現實主義達利的《記憶的永恆》《帶抽屜的維納斯》等。


三、現代主義的主要特點
在藝術特徵方面,主觀性、內向性是現代主義的重要特徵,往往側重於以本能為主導多變化的內心來反映現實,常常把現實世界和心理世界攪拌起來表現,追求的是現實世界擠壓之下的心理世界的真實以及心理世界鬧鉛扭曲之下的現實世界的真實。
現代藝術的主題思想的譬喻性、模糊性和多義性,是由於現代社會科學尤其是哲學、心理學等廣泛滲人的結果。因此「對於理智地強調,對於辯證的興趣,對於悖論邏輯的愛好以及象徵、譬喻、寓言等手段的運用,都說明了他們對於作品中一種哲學品性的自覺的追求」。
西方現代主義結構還表現出思想方式的「非理性」,作品主人公的「非英雄化」傾向;藝術作品的結構趨於鬆散而復雜,隨著哲學成分的加重,清潔淡化甚至被取消,任務的抽象化、寓意的象徵化,很多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是思想的載體,追求「較深刻的哲理內涵和盡可能多的信息量」,從而啟發觀眾去思考,並且「化繁求簡、返璞歸真」。
在表現手法上主張「離間」,即「把人們熟悉的經驗陌生化,引起人們從另一角度重新認識這個經驗」;追求表現的創新,常常使用象徵、譬喻、寓言、暗示、無意識、意識流、夢幻、荒誕、悖論等探索方式和表現手段,從而傳遞事物背後不可言傳的意義。

⑦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先驅和大師

(1)卡夫卡《變形記》 (2)星垂平野闊月涌豎或拿大江流(3)此夜曲中聞團碰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4)余搭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⑧ 近代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的優秀品質

一個藝術家,半個思想家,半個科學家。這是我中學時代信誓旦旦的給自己判畢鉛設定的一個不合邏輯的悖論,旨在提醒我自己,也是我個人對自我的一種生存態度設定也給自己造了一個牢籠。現在想來那個青澀年紀的我有些事情想的確實有些多,有些大,但一個優秀的藝術家或者大師必須具備思想家、科數清學家的最基本素養,以此了解萬事萬物之妙法,十四五歲時的我很明白我大概所渴望明晰的哪個部分究竟是什麼,甚至我有時候還在想我那時候確是那樣的聰明···一個科學家只要研究好自己這門學科就好了,在他們的頭腦里他們不必去考慮那麼多的甚至表面上看上去無關緊要的事物,在一切都被冠上科學化的帽子的當下,人文的缺失正在逐步回歸,很多事情都在悄然間發生著。
限制與自由
美麗道冷軍個展掘好有去,也是近些年來第3次和冷軍見面交談一些藝術的問題,近來最讓我糾纏的莫過於年底作品還沒畫完,心底不免有些焦躁,我習慣於出門解壓,可這也不是一種解脫的辦法;短短1年時間我的右眼視力下降了200度,總覺得這樣畫下去越畫會越累,這樣畫的緊巴巴的畫照片下去也總不是個辦法,為了避免這種疲憊、感覺喪失的過程我必須努力改變我的各種策略、觀念,調整思維狀態,我需要更多的時間、情感花在油畫上。幾個月後武漢定居下來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新開始。很多時候旁人不理解你是他們不懂和不知道,很多時候你很平庸並不是你自己不努力或者其他,我有足夠的時間在社會最底層所認知見識到的,這部分事物更能讓我了解這個所謂國家性、民族性的一些本質,如果過去十年我在世俗眼中很平庸那並不是我沒有努力,而是王國維三境界里上帝設定的必須要經歷的那些磨難過程。
藝術最自由
有沒有一個人在你很小的時候曾經告訴你,如果你畫畫,你做藝術你就可以不必每天去上班,在家裡就可以賺錢,就可以安逸的生活;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臉色和面子過活,你可以活得很有骨氣,很有自己獨立的生命的價值和分量。你可以不必去計較自己犧牲掉了愛情、家庭、生活物質享受上的福祉,有沒有一個理由可以去不做下一個類似的誰,只做好這一個我。藝術最自由,可若想活的自由必須付出常人所無法想想的很多代價。拍賣會上那些可觀好看的數字不知道是多少自我犧牲換來的價值認可。
有時候你越發想自由就會越發被一些條條框框束縛住,你的家庭、親人、朋友都可以左右你的決定甚至你的命運。跟畫友聊天才更加明白很多畫廊是很可悲的,會要求你拿出20幅作品然後根據作品質量跟你簽約。如果是古典寫實或者超寫實畫家估計要從20多歲一直畫到35、40歲方才有機會的,這個邏輯明顯是扯淡的,顯然我應當感恩我的幸運,我也必須為藝術投資上的一些事物負責。原本我想1-2幅作品出來後我就可以不必這樣自我壓抑的過日子,生活的品質是我覺得愜意的一點寬慰,2011年在原有的80畫派的基礎上中國新寫實油畫開始登上歷史舞台,2012年寫實畫會在陳承衛的倡導下也逐步有了雛形,70後、85前的畫家都基本已經走出來了,大家都很優秀,未來有很多值得我成長的空間。
活的真實安逸
除了一日三餐我基本不出門,可出門這通脹就讓人心煩,記得08年以前在北京生活的時候一個月的生活開支也就1000元左右,可現在我只要出門有時1天1000元錢很快就花沒了,一個半月花掉過去1年的開支。在這個小城裡那些月薪1500元的人他們怎麼過活,他們又怎樣結餘下一點積累下一點積蓄。而像我這樣的又怎敢去想像哪怕這小城的一套小戶型、妻子、家庭。我覺得我活的真實安逸就好,有點錢我情願去走遍這山山水水不願耗費在那些約束我自由安逸的世界裡,覺得這就是幸福。如果當下你要真的問每一個中國人:你幸福么?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畢竟還有那麼多人生活的那樣慘烈,那麼多人承受著最差的生活工作環境,全世界最低廉的薪水,最高的房價、污染最嚴重的環境,在人性人權和幸福指數世界最末位的這個國家居然還有人如此殘忍的問一群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一句:你幸福么?
這么多年我早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脾性,這輩子是改不掉了。我盡量享受這一點點安逸的生活,哪怕一杯茶,一本書,一支畫筆,躺在椅子上曬曬太陽,順勢畫上幾筆,一點點趣味的事情都會讓我感動,我知道他們都是有靈性的。我盡量的享受這種一個人的寧靜,渴望是一輩子的。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⑨ 近現代西方藝術家

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蘭人,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梵高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

梵高幾乎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的繪畫訓練。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而日復一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也不斷處於矛盾的狀態,為追求藝術的完美而承受著壓力,這些即使不是他後來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給他的生活悲劇埋下了種子。

梵高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徵在後來成了印象派區別於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舉世矚目的七幅向日葵後,他選擇了自殺。

梵高自殺年僅三十七歲,作為一位藝術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於想像力的繪畫贏得評論界的贊揚。

梵高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即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再塑造。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於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經歷之後,這種愛使他成為一個美術商人,並產生了進行理論研究的願望,進而成為比利時煤礦區的一名傳教士。1880年他開始學畫,後來他在布魯塞爾、海牙和安特衛普進修。於1886年來到巴黎,他在這里見到了勞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義小組的成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梵的個性。這從來都是如此的。而這種色調與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的精神又如此吻合。「無論多高多大,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繼倫勃朗之後被認為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他和高更、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他們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卻反對印象派純客觀理性的描繪,提倡事物的實質和象徵意念,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先驅。梵高27歲時才開始繪畫,在短短十年間, 繪畫了800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 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 只能長期依賴弟弟Theo 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畢加索所說: 『這人如不是一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1873年,梵高在倫敦其伯父經營的畫廊中工作,並熱烈追求房東的女兒。後來,因為失戀,梵高嘗透了愛情的苦楚,他辭去畫廊的工作,一心投身傳道,以安撫人類痛苦的心靈。1876年,梵高在學校任義務教師,幫助低下層的小孩學習。1878年,梵高到比利時Borinage礦區任傳道員的工作。就在這年冬天, 礦洞發生坍塌的悲劇,傷亡慘重,上帝的神跡並沒有出現,令梵高對宗教開始失望。1879年,教會撤除了梵高的職務。被撤職後的梵高仍然留在礦區,開始對繪畫發生興趣。
1886年,梵高跟隨弟弟,去到藝術之都巴黎,認識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羅特列克等同道中人,並深受印象派及日本板畫的影響,開始形成了日後強烈的個人風格。
1888年,梵高受塞尚的影響,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省,尋找創作的靈感。他在阿爾定居,並在此繪畫了二佰多幅油畫,當中卻只能賣出一幅 (注:紅葡萄園),得到一則畫評。在貧困的生活中,赤熱的陽光下,不竭的創作令梵高變得神經衰弱。為了加強自己的信念,梵高喜孜孜地邀請高更到阿爾共同居住,並大肆粉飾了他的黃屋。但兩個固執的藝術家共同生活的結果,卻是不斷的爭吵。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從此,他不但失去高更這個好朋友,還給所有人笑作瘋子。1889年,梵高入住St. Remy的精神療養院。1890年5月,梵高搬到Auvers-sur-Oise, 靠近弟弟居住,並在短短兩個月內,繪畫了七十多幅油畫。狂熱而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瀕臨崩潰。1890年7月27日早上,文森特·梵高在麥田中開槍自殺,延至7月29日傷重不治,享年37歲。
梵高不描繪任何事物,他就是他畫中的主題和目的。而這個世界給他的感覺太過強烈,他只得消失。
戀原是一廂情願
1869年秋天,16歲的梵高經叔父介紹到一家美術行當小職員。他誠實可靠,聰穎勤奮,不久被晉升後派往倫敦。在倫敦,他對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一見鍾情。外表醜陋,走路時佝僂著背,活像一個小老頭的梵高認為尤金妮亞是一位絕代佳人,為之神魂顛倒。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與人交往。但是愛情的魔力往往是強大的,自從梵高認識了尤金妮亞之後,就完全改變了他以往的個性。他捲入了愛的漩渦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樂趣,並成為一個偶爾還能有幾分幽默,頗受人喜愛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開承認了自己對尤金妮亞的愛慕之情。然而,梵高不舍的追求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報,相反,尤金妮亞討厭他發出的猛烈追求攻勢。在梵高向她求愛時,她堅決地拒絕了。
梵高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更不能徹底了解女人內心的真正想法。事實上,尤金妮亞從未表示過對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一直處於幻想中的戀愛狀態,這段無疾而終的戀愛終於以失敗告終。失戀後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尤金妮亞,他經常去尤金妮亞的家裡找她,並力圖表達自己的真摯愛情,期待尤金妮亞能回心轉意。
當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亞求愛時,尤金妮亞告訴他,自己早已在一年前就訂了婚。這個沉重的打擊幾乎讓梵高絕望,但他還夢想將尤金妮亞從別人的懷抱中奪回來。梵高努力尋找著機會,直到有一天,梵高親眼看到尤金妮亞緊緊依偎在一個瘦高個男人的懷里,兩個人熱烈地接吻。梵高的一切夢想都幻滅了,他的心彷彿被人掏走了一樣。隨後,痛苦不堪的他離開了倫敦,去了巴黎。
1880年,在畫店工作的弟弟提奧接濟當時已27歲的梵高去學畫。盡管經濟情況非常不樂觀,但是繪畫給梵高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讓他暫時忘記了對尤金妮亞的思念。
觸動社會禁忌愛上表姐
1881年,梵高回家探親,見到了在他家裡做客的剛成為寡婦的凱表姐,凱表姐熱情而大方,她的美麗幾乎使梵高沉醉。凱是一個典型的荷蘭女性,頭發是深栗色的,藍色的眼睛裡閃動著迷人的光彩,豐滿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兒一樣微微啟開。
梵高突然為尤金妮亞的拒絕而感到高興,他覺得,自己過去的愛是那麼的膚淺,尤金妮亞只是一個無知的孩子。梵高深信不疑的一點是:和凱表姐相處,要比跟尤金妮亞待在一起有價值得多。凱使他重新認識了愛情,理解了愛的真諦。然而,在19世紀的荷蘭,和表親結婚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禁忌。而且,讓梵高傷心的是,和他的初戀尤金妮亞一樣,凱對他幾乎也沒有任何興趣。梵高發現凱表姐總是迴避愛情和婚姻的話題,從來不給他任何錶白的機會。有一天,吃完午飯後,當梵高與凱在小溪旁的樹蔭下休息時,梵高終於忍不住向凱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但是,聽到梵高表白的凱很憤恨地離開。
盡管遭到凱表姐無情的拒絕讓梵高傷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決定去叔叔家找凱表姐。但叔叔見是梵高,連大門都不給他開。叔叔反復告訴他,凱不在家裡。偏執的梵高為了見到表姐,竟然拿來一盞煤油燈,將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燈的火苗上,對叔叔說,「讓我見見表姐,否則我就一直把手放在燈上。」梵高的叔叔見狀,迅速將燈吹滅,並將他帶到附近的一個酒吧,將他灌醉。然而,喝醉酒後的梵高仍然沒能見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強硬的回答:「你永遠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巨大的悲傷充斥著梵高的心,使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備受摧殘。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殘酷的愛情挫折的他沒有奢求,只希望能獨立地生活下去。
150法郎斷送婚約
經歷了兩次愛情的挫折後,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畫畫上。
有一次,在畫素描時,梵高認識了曾做過妓女的克里斯蒂娜。兩個人你來我住,感覺很是投機。每次,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後,就給梵高當模特兒,有時還為他做菜、燒飯、洗衣服。這些舉動讓梵高體會到家的溫暖,讓他萌生了結婚的念頭。
不久以後,兩個需要安慰的人就同居了。對梵高而言,克里斯蒂娜有著令人崇敬的品質,和克里斯蒂娜在一起,使他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梵高不希望只是把克里斯蒂娜當作自己的情婦,他要和克里斯蒂娜結婚,共同生活、彼此愛護。能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就算再辛苦梵高也覺得快樂。克里斯蒂娜也想盡量做一個賢妻良母。
盡管外人對他們指指點點,但兩個相愛的人義無反顧地決定:當梵高每月能賺到l50法郎時就結婚。
然而,克里斯蒂娜在當妓女時把身體給弄垮了,她虛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營養品。而對繪畫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錢花在了買顏料和雇模特上,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兩人的矛盾日漸加深。
最終,由於梵高無法賺到150法郎的月薪,他與克里斯蒂娜徹底斷絕了關系,結束了自己的第三段愛情。

另有一說梵谷的同性戀人正是曾和他住在一起的高更,而當二人吵架後高更離去,梵谷為此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梵谷為什麼割掉自己的耳朵,目前尚無定論,這里寫的只是其中一種說法,也是央視節目里的說法.而關於梵谷和高更是否為同性戀人,也沒有確鑿定論.

梵谷的向日葵是最有特色的作品,他創作的向日葵很像是熊熊滾動的火焰,十分特別,也十分有個性。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是繼印象主義之後在畫壇上產生的重要影響的革新者。但他的一生短暫坎坷,歷經磨難,極富悲劇意味。1890年7月29日,梵谷在法國自殺身亡。

梵谷生前賣出的唯一一幅油畫:"紅色葡萄園"1890年,比利時畫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價格買下了這幅畫,現在存於莫斯科。
1882年,梵谷的叔叔C.M.梵谷(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向梵谷訂購了一些海牙景色的素描。
1885年,艾恩德霍芬的一家人為餐廳訂購過一組四季圖。
梵谷死後,他的名氣越來越大。隨著作品在各地的展出和書信的出版,甚至傳記小書的出版,梵谷在世界各的逐漸家喻戶曉,儼然已成了最受愛戴的藝術家之一。梵谷生前窮困潦倒,而死後,其作品竟成了億萬富翁炫耀的資本!
梵谷的作品的拍賣價格曾占據藝術品拍賣價格的前5名。
1990年5月15日,「加歇醫生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這也是現在世界上賣價最高的藝術品。
1987年11月11日,「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震驚了世界也引起了一些爭論,有人在報上呼籲:「文化和商業要保持道義上的距離」。
1987年3月30日,梵谷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
1998年11月19日,梵谷的一幅沒有鬍子的自畫像以7150萬美元賣出。
還有其它一些賣價在千萬美元以上的畫,不一一列出了。
梵谷作品的價格是隨著他名氣的增大而上漲的,這些價格只能說明梵谷是最受推崇的藝術家之一,並不能代表藝術品的真正價值。藝術品的價值在於它本身,那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

⑩ 文藝復興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對近代西方美術都有什麼影響

總 論

文藝理論三大特徵:實踐性、歷史性、經驗性

中國文藝理論強調抒情

中國戲曲到元代才開始成熟,西方古古希臘就取得了輝煌成就。

西方文藝源起:古古希臘、羅馬。

(美)艾布拉斯的觀點:

文學理論包含四大要素:作家 世界 讀者 作品 這中者互為因果。世界是源頭,中心,第一位的。作家是生活的挖掘者,第二位的。作品是中心。讀者通過閱讀作品認識世界。

大仲馬是小仲馬的父親。

西方文學的發展歷史

荷馬呼籲靈感。

文藝理論古古希臘關注文藝和社會的關系問題。

西方文藝理論真正開始的時代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他們開創了西方文藝理論史的兩條主線(先河):一是以柏拉圖為代表的唯心主義,一條是以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唯物主義。

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的學生亞帝山大當國王被打敗,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公元399年被處死,柏拉圖從此走向唯心主義。柏拉圖文藝理論在中世紀受到追捧。柏拉圖認為美在理念。他認為進入理想國的的以下幾類人:武士、工人……

亞里士多德是柏拉圖的學生,他接受了柏拉圖的主張,但又發展了他的理論,他的理論主要集中在修辭……認為美在現實中。否定之否定的邏輯追求。

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影響西文幾千年,非常久遠。他認為詩可凈化人的靈魂,提出進化說。

古羅馬時代(羅馬古典主義)

停留在闡述古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上,以賀拉斯的《詩論》和朗吉努斯《論崇高》為代表。《論崇高》首次把崇高作為理論,他認為崇高是偉大的心靈的回聲,主要從修辭學角度提出。

中世紀是宗教統治一切的時代。是一個黑暗的時代,神學統治一切。中世紀哲學歸為神學。奧古斯丁與托馬斯·阿奎那的文藝理論附於神學。

中古後期文藝理論復興:是對古典文藝理論的復興,最先在義大利萌芽,義大利處於東此橡西文化交融的中心。

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1265—1321),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他的代表作品是長詩《神曲》。《神曲》是但丁被流放期間用義大利方言寫成的詩作。全詩分為「地辯罩獄篇」、「煉獄篇」、「天堂篇」三個部分,採用了當時比較流行的夢幻故事寫成。

《神曲》描寫了人類戰勝邪惡、到達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實現理想社會的故事,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會的各種罪惡,譴責了統治階級的腐敗和貪婪;贊美了現世生活,強調人的價值和偉大,認為人對自己是命運具有不可推脫的責任;提倡追求知識、反對蒙昧。《神曲》被認為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恩格斯說:(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文藝復興時代圍繞古代文藝理論的評論解釋產生。

十七世紀古典文藝理論

法國:新古典主義與羅馬古典主義相區別

法國主要成就是戲劇,理論更多的也是戲劇理論。

布瓦洛的《詩的藝術》。

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是文藝復興的繼續和發展,表現在文藝理論是沖破封建制度和教攜扒鬧會神古學造成的愚昧和迷信,啟迪民眾的心靈,以求建立理想化的「理性王國」。形成了西方文藝理論史上的第二個高峰。

法國的布豐

歌德

席勒

十九世紀浪漫主義:表達理想,寫理想的生活。在法、德、英等國都有不同的表現。

英國人消極浪漫主義和積極浪漫主義大派。

法國以雨果為代表,達到了世界高峰。是浪漫主義的文學領袖。

二十世紀受現代主義影響。

第一章上古時代古希臘的文藝理論

古古希臘是西方文化的發祥地。

雙西文化:古希臘 希泊萊

希臘文明導源於愛琴文明。

西方文化具有開放性。

柏拉圖

柏拉圖是西方文藝理論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出身名門。著作以文藝對話錄為主。對話錄以答辯形式來討論學術問題。

柏拉圖文藝的本質、功用、創作(創作規律)

柏拉圖文藝理論的積極因素(或影響):

1、肯定了創作的主體作用。

2、強調了創作中的靈感和天才。

3、強調了藝術的美感作用。

4、強調了藝術創作中的辨證法。

亞里士多德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

西方哲學的兩座豐碑:亞里士多德、黑格爾

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歐洲思想史上第一個創立學科的人——馬克思

他的著作保存下來的有47種。

本質論:主要集中天《詩學》。

模仿說表現在:

1、突破了模仿自然,模仿的對象應該是人。

2、強調通過個別表現一般、特殊表現普遍。

三大理論:意象論、典型論、功用論

功用論:提出凈化說 悲劇論 過時說

亞里士多德的地位和影響:

1、文藝思想是古希臘進步思想的結晶。2、是西方美學代表的根據。

3、是西方文藝思想的根據之源。

第二章上古後期羅馬的文藝理論

羅馬的文藝理論停留在對希臘文論的整理、解釋和發展中。

文化上:對希臘文化的繼承和延續。

羅馬文化深受修辭學傳統的影響,極力推山崇古希臘文化,其結果導致羅馬古典主義成立。

賀拉斯

《詩論》文藝思想:提出了羅馬古典主義的三原則P.65):借鑒原則、合式原則、合理原則。

文化:用文去化掉愚昧、野蠻、非人性。

第三章中世紀基督教文藝理論

中世紀扼殺人性,弘揚神性。

《聖經》大部分記載希泊萊人的遷徙的苦難。

《懺悔錄》包含的美學思想:

1、美在於事物的整體概念。

2、反對虛構的藝術和,反對世俗文藝。

3、丑是形成美的一種因素。

托馬斯·阿奎那

藝術思想(或理論):

1、美的因素在於完整、勻稱和鮮明。

2、藝術作品起源於人的心靈。

3、審美活動在於直覺性。

托馬斯·阿奎那認為視覺和聽覺是審美感觀。

第四章文藝復興

人本主義源於拉丁文,與教會神學相對。

但 丁

但丁:文藝復興的始祖(文藝復興的先驅)。

但丁的《致斯加拉親王書》的文藝理論對作品《神曲》的解釋。

但丁(1265—1321),中世紀最後一位詩人,他的代表作品是長詩《神曲》。《神曲》是但丁被流放期間用義大利方言寫成的詩作。全詩分為「地獄篇」、「煉獄篇」、「天堂篇」三個部分,採用了當時比較流行的夢幻故事形式,構思了他自己在35歲時幻游地獄、煉獄和天堂的故事。故事說,但丁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當他正想攀登一個秀美的山峰時,忽然出現了三隻野獸——豹、獅子和狼。介它們攔住了但丁的去路。在緊急關頭,一個叫維吉爾的古羅馬詩人出現了。難吉爾受神的委託前來援救但丁,並引導但丁走上了另一條光明道路。此後,但丁游歷了地獄和煉獄,最後進入了天堂。

《神曲》描寫了人類戰勝邪惡、到達人生真善美境界和實現理想社會的故事,抨擊了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會的各種罪惡,譴責了統治階級的腐敗和貪婪;贊美了現世生活,強調人的價值和偉大,認為人對自己是命運具有不可推脫的責任;提倡追求知識、反對蒙昧。《神曲》被認為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

恩格斯說:(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文藝復興時代圍繞古代文藝理論的評論解釋產生。

文藝復興時期美術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

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曠世奇才達·芬奇(1452—1519)是義大利著名的畫家、也是數學家、力學家和工程師。除藝術外,他還廣泛涉足數學、物理、生物、解剖、地理、工程的軍事等各個領域,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他在藝術上最傑出的代表作是《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兩幅繪畫作品。

《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為米蘭聖瑪利亞大教堂畫的一幅壁畫,取材於基督教《聖經》中的故事。在耶穌與他的12個門徏共進最後一次晚餐的時候,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人要出賣我。」12個門徏不知耶穌指的是誰,表情各異:有的驚訝,有的恐懼,有的愕然,有的憤恨,有的緊張。達·芬奇對人物的心理刻畫,可謂入木三分。

《蒙娜麗莎》是一位少婦的肖像油畫。它完全擺脫了宗教題材的束縛,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位市民婦女的溫柔與典雅,在她似動非動的嘴唇和若隱若現的微笑背後,深藏著一個中世紀少婦神秘的內心世界。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給人們以無限豐富的聯想,鼓勵著人們去大膽追求不受宗教摧殘的世俗生活。

達·芬奇的文藝理論:

1、藝術應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自然。

2、藝術家應以理性為指導去反映自然。

3、藝術應以表現人和人的思想感情為中心。

4、藝術家就重視自己道德藝術修養

閱讀全文

與近代西方文學藝術大師的哪些品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9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