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洲曲》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西洲曲》南北朝:佚名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碧薯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滑冊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悔讓者,吹夢到西洲。
賞析:
《西洲曲》的藝術特色
其一、是情思百轉,含渥躊躇。像是一幕話劇,我們見到這位少女聽「風吹烏桕」,以為郎至,一起相思;「采蓮南塘」,蓮子懷袖,二起相思;「仰首飛鴻」,樓高不見,三起相思。相思三起三落,本以為可以於結尾傾訴,卻只是付與「南風」,言不盡情亦不盡。這確乎是一個懷春少女真實的心理寫照。
其二、是四句一韻,連珠相綴。開頭四句一行的列法正是基於四句一韻,在音韻效果上,造成若即若離的效果,不要小看韻腳的作用,因為音韻直接感觀就是感受詩歌的氣脈,氣脈一暢,則通體精爽;氣脈不暢,則怏怏若病,這同人是一個道理。
其三、是用了連珠格的修辭,這一點一般解讀都會說到,其實就形如頂針,前尾即後首,顯得如行雲流水。清朝沈德潛在《古詩源》評論說「續續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意思是一樣的。在回環往復的相思之情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可憐可愛的少女形象
釋義: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長江北岸。
(她那)單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樣紅,頭發如小烏鴉那樣黑。
西洲到底在哪裡?搖著小船的兩支槳就可到西洲橋頭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勞鳥飛走了,晚風吹拂著烏桕樹。
樹下就是她的家,門里露出她翠綠的釵鈿。
她打開家門沒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門去采紅蓮。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著蓮子,蓮花長得高過了人頭。
低下頭撥弄著水中的蓮子,蓮子就像湖水一樣青。
把蓮子藏在袖子里,那蓮心紅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卻還沒來,她抬頭望向天上的鴻雁。
西洲的天上飛滿了雁兒,她走上高高的樓台遙望郎君。
樓台雖高卻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欄桿上。
欄桿曲曲折折彎向遠處,她垂下的雙手明潤如玉。
捲起的簾子外天是那樣高,如海水般盪漾著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綠。
如海水像夢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憂愁我也憂愁啊。
南風若知道我的情意,請把我的夢吹到西洲(與她相聚)。
(1)為什麼說西洲曲藝術性最高擴展閱讀: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寫作時間和背景沒有定論,一說是產生於梁代的民歌,收入當時樂府詩集,另一說是江淹所作,為徐陵《玉台新詠》所記載。還有一說在明清人編寫的古詩選本里,又或作「晉辭」,或以為是梁武帝蕭衍所作。
這首詩主要是寫一個少女,刻劃她思念情侶的熾熱而微妙的心情。然而,它既不是以少女自述的第一人稱口吻來寫,也不作詩人第三人稱的客觀描述,而是讓這位少女的情侶用「憶」的方式來抒寫,所以全詩都作男子訴說的口氣。
後來杜甫的《月夜》,寫詩人對月懷念妻子,卻設想妻子對月懷念自己,正是使用同樣的手法。通過她的種種情況的描寫,生動地塑造了一位美麗輕靈、純潔多情的少女形象。這是全詩在藝術構思上的總的設想;若不這樣理解,那將是越理越亂,最終變成一團亂麻,使人讀來神秘恍惚,造成似懂非懂的印象。
⑵ 為什麼說《西洲曲》是代表南朝樂府歌的代表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名,最早著錄於徐陵所編《玉台新詠》。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最長的抒情詩篇,歷來被視為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詩中描寫了一位少女從初春到深秋。
從現實到夢境,對鍾愛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感情色彩,表現出鮮明的江南水鄉特色和純熟的表現技巧。全詩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蟬聯而下的接字法,頂燃搏真勾連。全詩技孝州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絕。
(2)為什麼說西洲曲藝術性最高擴展閱讀:
《西洲曲》的語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質朴而少用事典,所以其難解並不在字詞的生僻、晦澀,而是整首詩的詩意難以得到一個貫通全篇的暢達的解釋。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詩歌所涉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等,都有幽暗不明之處,難以得到一個一致的解釋。也許正因如此,「有人說這詩是若干短章的拼合,內容未必是完整統一的」。
但是余先生又說:「這話我卻不敢信,因為詩的起訖都提到『西洲』,中間也一再提到『西洲』,分明首尾可以貫串,全篇必然是一個整體,且必然道著一個與西洲有關的故事。」可以說,如果《西洲曲》不是一個整體,那麼所謂「《西洲曲》標志著南朝民歌在藝術發展上的最高成就」,便無從談起。
因此,求得《西洲曲》詩意的完整而暢達的解釋,便直接關乎其文學史地位的評價。也正是在這個問題上,對《西洲曲》這篇名作的巧段蔽「猜想」遠未完成,而不僅僅是一個「詩無達詁」的問題。
⑶ 代表南朝樂府民歌最高藝術水平的是
代表南朝樂府民歌最高藝術水平的是《西洲曲》。南朝樂府民歌藝數茄好術水平最高者為收在《樂府詩集·雜曲歌辭》中的《西洲曲》。此詩160字,是南朝民歌中篇幅最長薯鉛的納豎,可能經過文人加工。
⑷ 西洲曲賞析
《西洲曲》,五言三十二句,是南朝樂府民歌中少見的長篇。全文感情十分細膩,「充滿了曼麗宛曲的情調,清辭俊語,連翩不絕,令人『情靈搖盪』。」《西洲曲》可謂這一時期民歌中最成熟最精緻的代表作之一。
首句由「梅」而喚起女子對昔日與情人在西洲游樂的美好回憶以及對情人的思念。自此,縱然時空流轉,然而思念卻從未停歇。接下來是幾幅場景的描寫:西洲游樂,女子杏紅的衣衫與烏黑的鬢發相映生輝、光彩照人;開門迎郎,滿懷希望繼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門采蓮,借采蓮來表達對情人的愛慕與思念;登樓望郎,憑欄苦候,寄情南風與幽夢,盼望與情人相聚。這其中時空變化,心情也多變,時而焦慮,時而溫情,時而甜蜜,時而惆悵,全篇無論是文字還是情感都流動纏綿。
《西洲曲》在藝術上有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第一是善於在動態中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門中露翠鈿」一句,生動形象地通過動作表達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蓮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它集中筆墨描寫主人公的含情姿態,借物抒情,通過「采蓮」「弄蓮」「置蓮」三個動作,極有層次地寫出人物感情的變化,動作心理描寫細致入微,真情感人。
第二是疊字和頂真的運用。「開門迎郎」場景中,四個「門」字的疊用,強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來,指岩耐而不時從門縫向外張望的焦慮心情。「出門采蓮」場景中,又連用七個「蓮」字,著意渲染女子纏綿的情思。而頂真的運用使得句子靈活生動,朗朗上口。
第三是雙關隱語的運用。雙關隱語,是南朝樂府民歌中一個顯明的特徵,它在詩經時代的民歌和漢魏樂府民歌中很少見。一說「蓮」與「憐」字諧音雙關,而「憐」又是「愛」的意思,隱語極言女子對情人的愛戀。同時,「蓮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純潔,而「蓮棗裂心徹底紅」是說感情的濃烈。這些雙關隱語的運用使詩歌顯得含蓄多情。
另外值得一唯春提的是,此詩以「難解」著稱,有研究者將其稱之為南朝文學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比如關於此詩的敘述視角就有不同解讀,多數人從女子的視角來理解,也有人從男子的視角入手,認為「憶梅下西洲」中的「梅」指代男主角所寄情的心上人。常言道,詩無達詁,我們在解讀的時候也可以嘗試多種新的視角,從而使詩歌的意蘊更加豐富。
⑸ 南朝樂府民歌藝術水平最高的長詩是
南朝樂府民歌藝術水平最高的長詩是《西洲曲》。
《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名,最早著錄於徐陵所編《玉台新詠》。是南朝樂府民歌中最長的抒情詩篇,歷來被視為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詩中描寫了一位少女從初春到深秋,從現實到夢境,對鍾愛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感情色彩,表現出鮮明的江南水鄉特色。
《西洲曲臘滾》是南朝樂府民歌中藝術性最高的一首抒情長詩。詩中講述了一位南方少女的相思之情,無論現實還是夢中,她都思慕著她的戀人,從春到秋,搖曳無窮。
《西洲曲》原文以及翻譯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譯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長江北岸。(她那)單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樣紅,頭發如小烏鴉那樣黑輪舉余。西洲到底在哪裡?搖著小船的兩支槳就可到西洲橋頭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勞鳥飛走了,晚風吹拂著烏桕答指樹。樹下就是她的家,門里露出她翠綠的釵鈿。
她打開家門沒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門去采紅蓮。秋天的南塘里她摘著蓮子,蓮花長得高過了人頭。低下頭撥弄著水中的蓮子,愛你的感情就如流水一般纏綿悱惻,純凈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