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藝術美是什麼
藝術美產生的根源,(1)藝術美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人們主觀意識中固有的,而是現實美(包括自然美和社會美)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2)藝術作品的藝術美與現實美(包括自然美與社會美)又很大的不同,與人類社會生活本身更具有很大的區別,但從根源上看,前者來源於後者,也就是說,只有現實生活才是藝術作品藝術美的源泉。(3)藝術美源自人類的現實生活、來自對大自然的深刻感受,是藝術家對社會生活和自然界審美體驗、認識的物化形態。從價值上來說,它既包含這真善美,也有假惡丑。從時間上來說,就是它的當代性,即包含著過去和未來時間維度當代性。每個時代都有其自身的當代性。(4)藝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不僅來自現實生活,而且來自自然界的美。
藝術美的條件,(1)藝術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統一,是藝術作品藝術美的必要條件。藝術作品必須是完整的,其內容與形式必須是和諧的、統一的。(2)作品的意蘊、意境、風格與格調。(3)藝術美是真善美的統一。真是藝術美的基礎,善是藝術美的前提,一切創造了藝術美的作品,必定以其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充分的表現出社會生活的真理,同時突出地體現出藝術家真摯的思想情感和個性的善。這就是藝術的美。
藝術美的特徵,(1)藝術來源於生活,但藝術已同現實生活的原生形態有本質區別,藝術美是「第二自然」(歌德),是一個新的現實。藝術美是現實美的反映、深化和升華,是美的高級形態,具有比現實美更高的審美價值。(2)藝術美具有超越生活的永恆性。藝術作品中藝術美的永恆性也意味它能超越創造它的藝術家的生命的有限性使其不朽。(3)藝術美具有組織生活的統一性和普遍性。藝術作品中的藝術美能通過相應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把現實生活中那些值得去表現、去展示的部分從中分離出來,使其獲得相應的音樂、舞蹈、文學、戲劇、繪畫、雕塑等形式。(4)藝術美可以被廣泛地傳播,可以在藝術傳統中逐漸積累。藝術作品的藝術美則能超越時空的限制,向時空的眾多接受者施加影響,更進一步看,藝術美的這種傳播能力也正是藝術傳統賴以積累的基礎。(5)藝術美的思想上具有導向性,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在藝術作品的藝術美中注入了藝術家的理想和願望,從而也就使它在思想上具有導向性,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6)藝術美具有創造性的特徵。藝術作品的美則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及其美進行觀察、體驗、思考、創造的結果。藝術家的特殊個性、理想和對生活的洞察力,能改造生活的原生形態而使其作品富有創造性。
總之,藝術作品的藝術美具有超越現實生活的永恆性、統一性與普遍性、廣泛的傳播性、導向性與感染力,以及高於生活的獨創性等特徵。
『貳』 藝術和美的關系,兩者誰大。藝術包含美裡面還是美包含在藝術裡面。
美的范圍更大一些 鑒於人的欣賞力不同,欣賞美的對象也不同。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製造的。悶老掘
而藝術是美的一種升華,沒有人,何來藝術?所以藝術是和人息息相關的,是由人將自然的物品經過思維的再創作而含腔產生的。是由螞核大多數人所推崇和欣賞的。有更豐富的人文內涵。
綜上所述,美的范圍更廣一些,藝術包含在美裡面。藝術從某種方面講必然有它的美麗之處,而美的東西不都是藝術。
『叄』 《藝術和美是什麼》讀後感
讀後感之家:《羅丹藝術論》讀後感
尊敬傳統而要會辨別它的永垂不朽的寶藏:對自然的摯愛與人格的忠誠。
內在的「真」?
藝術是需要果斷的。能把線條推向遠處的時光,你才沉浸入空間,抓到了「深」的感覺。
生命之泉,是由中小飛涌的;生命之花,是自內而外開放的,潛伏著強烈的內心的顫動,這是古藝術的秘密。偉大的畫家深入空間,他們的「力」,就蘊蓄在深厚之中。藝術只是情操,但沒有體積,比例,顏色的知識,沒有靈感的手腕,最活躍的感情也要僵死。
藝者的德性只是智慧,專注,真誠,意志。
藝術之源,是在於內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能傳達情感。
……,這些東西或許是准確的,但決非真實的,因為它們並不激動心靈。
要徹底地桀驁地真實。要毫不躊躇地表白你的感覺,哪怕你的感覺與固有思想是沖突的。
拙劣的藝者,常戴著別人的眼鏡。
最主要的是要感動、愛憎、希望、呻吟,生活。要做藝術家,先要做起人來。
真的藝術一定痛惡技巧。
藝者醉心於他的事業,此便是藝者心魂。
真正的藝者不憚干犯一切既成偏見,誠實地表現他的感覺。
情感 —— 它是能影響我的視覺的 —— 所顯於我的自然,我便照樣再現出來。
藝人則『視』而有所『見』,他心底的慧眼能深深地洞燭到自然的奧秘。
藝人只要相信他的眼鏡就是。
在太嚴酷的真理面前,一般人是站不住的。
自然中公認為丑的事物在藝術中可以成為至美。
在自然中被認為丑的事物,較之被認為美的事物,呈露著更多的特性。一個病態的緊張的面容,一個罪人的局促的情態,或是破相,或是?垢的臉上,比著正則而健全的形象更容易顯露它內在的真。
藝術所認為丑的,只是絕無品格的事物,就是既無外表真,更無內心真的東西。
還有於藝術認為丑的:是假的,造作的,不求表情,只圖悅目的,強作輕佻,充為貴侈,作歡容而無中心之喜悅,裝腔作勢、故意眩人,或協肩諂笑,或高視闊步,卻無真情,徒具外表。總之,一切欺誆,都是丑惡。
當他想把痛苦的情調消解,想把老年的哀頹隱藏,為取悅庸眾計,想安排自然,使它柔和,那麼,他定創造出醜來,因為他懼怕真。
沒有生命,即沒有藝術,……可是藝術中生命的憶憬是全靠模塑與動作兩個條件的。
動作是這一個姿態到另一個姿態的過渡。
在他的作品中,人們可以看出一部分已經過去的動作,同時又可認出一部分將要實現的動作。
真正的美的素描與風格是令人為它所表現的內容所吸引,而無暇去稱頌它們本身。
唯一的美,即蘊藏的真。
當一件藝術品或一部文學作品映現出真,表達深刻的思想,激起強烈的情緒時,它的風格或色彩與素描顯然是美的了,但這「美」只在作品反映出來的「真」上。
無疑的,技巧只是方法:但藝人如忽略了它,將永遠達不到他的目的,永遠傳達不出情操的思想。
藝術永不可不用技巧,正相反,必具有純熟的手腕,才能表自其所知。。。然而藝術的頂點及其難處,無論是作油畫,繪素描,還是寫作,都要力求自然、簡潔。
你看一張畫,讀一篇文章,你全沒注意到它的素描、色彩或風格,但你是真被感動到心坎里,那時你可以確信,這素描、色彩。風格,一切技巧都已到了完滿的地步。
色彩與素描,不能單獨著賞鑒,這是一而二,二而一,原來是一件東西。
然而,藝術是如是復雜,或可說是以藝術為喉舌的人類心靈是如是復雜,任何區別與分類都不免無聊虛妄。
希臘的女性固然是美的,但她的美尤其蘊藏在表現她的雕塑像的思想里。
總之,美是到處有的,並非美在我們的眼目之前付之闕如,而是我們的眼目看不見美。
人體尤其是心靈之鏡,就是這一點造成了它的至美。
「假使藝術家只圖再現外表的形相,如照相師一般只把臉上的線條准確地臨摹起來,而絕無性格之表現,那麼他絕對不配人家的贊賞。他應得探求的肖似是靈魂的肖似,只有這個是重要的,也就是這個為藝術家所應參透外表的臉相而到內心尋找的。」
一切線條都要能表白,就是要能起到內心的傳達。
外表只能欺騙匆遽的觀象。一個善觀氣色之人,能立辨這是假意逢迎或是真誠的好意。這正是藝者的責任去揭發真理,就是當真理被外表所蒙蔽之時。
藝術的領土中,更無比肖像或半身像更深入人之內心的了。
就在一個最無意義的頭上,也藏著生命與力量,為藝人產生傑作時所汲取不盡的材料。
你難道沒有注意到當反省深思到極點,在矛盾中彷徨不決的時候,竟會有寂滅的想望嗎?
智慧之於藝術家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無論一個雕刻家塑什麼像。第一要深切地蘊蓄著大體的動作;第二便須自始至終把中心思想在明白覺醒的心地中維持著,這樣才可使作品中最微細的地方,也永遠與中心思想有密切的聯絡。
『肆』 藝術美的定義是什麼美有哪些欣賞方式
什麼是藝術美?如何欣賞美?
藝術美是指你的藝術作品表現出來的真、善、美,給人視覺上、聽覺上、心理上帶來美感和感動等等。美的藝術作品一定要表現出美好的感情和價值觀。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只要你有好的眼光,具有常人不具有的藝術天賦在線等表演藝術美(音樂、舞蹈等) 視覺藝術美(繪畫、攝影等) 造形藝術美(雕塑、建築藝術等) 視聽藝術美(電影,電視等) 語言藝術美(文學等) 綜合藝術美(戲劇、歌劇等) 比較新的分法,則根據時空性質將藝術與美學中的其它重大問題一樣,美的分類,也是美學史上一直沒有規范解決的問題。我國美學教科書中常見的是根據審美對象自身性質的分類,如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形式美等等。這種分類,其最大缺陷是把美的分類變成美學原理中的,簡潔點~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美和自然美雖然廣闊、生動和豐富,但是由於許多限制,它們仍然不能充分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的美在一般情況下,和藝術相比較並不經常表現得那樣集中、精粹和典型,時間和空間的
藝術美的核心是什麼?
藝術美: 是自然美 在日落時天空中來不及追隨太陽的殘霞照耀下,村落顯的那麼孤獨。近處縷縷青煙中老樹的枝幹上還停留著烏鴉,天空中還有大雁孤單的身影。在青山綠水中,一切的一切是多麼孤單與孤獨。美的哲學意義 美的哲學意義:美是人們創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能動活動及其在現實中的實現或對象化;簡單說來,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美的本質,形態及研究 美學研究的中心范疇,包括美的本質和美的形態。 美的藝術美是指各種藝術作品所顯現的美。藝術美作為美的一種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從本質上說,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定向化活動。因此,藝術美也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藝術美特徵是什麼藝術美的特徵 美的藝術形象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深深根植於生活之中。沒有生活,就沒有藝術形象,也就沒有藝術形象的美。藝術形象的美,歸根結底只不過是生活的反映。 我們了解了藝術美的基本內容,那麼,藝術美又有藝術美是指各種藝術作品所顯現的美。藝術美作為美的一種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從本質上說,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定向化活動。因此,藝術美也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
『伍』 藝術美包括哪些方面
藝術美是指各種藝術作品所顯現的美。藝術美作為美的一種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從本質上說,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定向化活動。因此,藝術美也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術作品中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性顯現。
藝術美就是藝術形象之美。人們只有通過對藝術形象的欣賞,才能夠感受到藝術作品之美。我們說,任何藝術形式都不能離開藝術形象的描繪,沒有了形象,那藝術本身也就不存在了。藝術形象是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具體生動圖畫,它是廣泛多彩的。不能把藝術形象,僅僅理解為人物形象,那些動人的景色、歡樂或哀痛的思緒,一幅熙熙攘攘的生活圖畫、一種氣氛、一種情趣等,他們都是藝術形象。 如裴多芬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在這里根本就沒有人和物的。擔當讀者讀到這些火熱詩句的時候,心中就可以浮現出一個為自由而獻身的崇高形象。再如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表現出壓抑、痛苦、憂郁、希望、掙扎、激奮、斗爭、挫折,表現出不屈不撓的意志和最後的歡樂,這些思想感情所構成的音樂形象,就是藝術形象。當然它是訴諸於聽覺、想像中的形象。藝術形象是藝術活動中客體的再現與主體的表現的統一。「客體再現」,即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如實地描寫事物的客觀形態,是客觀的現實生活再現於藝術作品中。再現固然要描繪得像生活本身那樣生動可悲、可信,但再現決不是照相式的有聞必錄,而要經過藝術家的選擇、提煉、集中和概括,甚至在再現時允許有某種變形,即在再現過程中已體現了藝術家的創作性勞動。「主體表現」,就是藝術家把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評價,把自己的內心感受、思想傾向、愛與憎,把自己所肯定的或否定的情感態度,甚至自己的意志、沖動等等,都熔鑄於形象之中。 藝術形象是藝術活動中客體的再現與主體的表現的統一。對於一個具體形象來說,有的雖側重於對客體的再現,有的則偏重於對主體的表現。但它們都是再現與表現的統一。如電視劇《好男好女》,它是側重於再現的,它真實地再現了某個特定歷史時期我國山村農民的生活。然而,在再現生活的同時,也表現了編導者的主觀想法,表現了作者對我國農民的深切同情、對農民何上劣根性的批判以及產生這些根源的深刻而又深沉的思考。再如巴爾扎克在小說中,主要在於見了十八世紀的法國社會現實。他通過大量真實的藝術形象,再現了資產階級的勝利和封建階級的衰落,不可避免的社會現實和歷史趨勢。但另一方面,他也在這些藝術形象中表露了自己的情感、態度,表現了自己對末落貴族的惋惜,對資產階級的憎惡,對勞動人民同情的思想傾向。可以說巴爾札克的這些作品就是客觀的再現與主體的表現的統一。在再現與表現的統一中,一方面是強調藝術與客觀世界的密切關系,另一方面則是強調藝術家的心靈表現。因此,我們在探討藝術美的本質、尋求藝術美客觀的根源等,都必須堅持藝術美來源於生活,藝術與客觀世界有著密切聯系這一原則。但也不能認為藝術美僅僅是對客觀世界的機械反應、簡單的再現。還必須承認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的主體生命的表現,包括心靈表現。換句話說,在構成藝術美的諸多要素中,應包括藝術家主體方面的因素。而這些主體方面的因素,就熔鑄、體現在藝術形象中的、藝術家對生活的認識、評價、意志、沖動等;也就是物化在藝術形象中的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審美情感。藝術形象是藝術內容與藝術形式的統一。任何作品都有內容與形式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形式是外在的而內容是內在的。面對一個藝術品,我們首先接觸到的是它的形式,然後再去領會它這種形式的內在意蘊,即領會其內容。但真正的藝術品是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 沒有美的形式也就沒有真正的藝術,具有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的統一,才能對欣賞者產生美感效應。我們認為,沒有美的形式,不論內容有多好,人們是不願意接受的。強調形式美,不等於形式主義。藝術的形式美是以它和內容的統一為前提的,如果破壞了內容也就破壞了藝術的形式美。形式主義者對形式美的片面追求只能降低它的藝術價值。因為從根本上說,形式是需要准確、鮮明、生動表現藝術內容的;若脫離內容去追求形式,就會導致創作上的失敗。真正藝術美不光要辭藻的華麗,更需要形式的准確、生動的表現內容,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形式美有相對的獨立性。當藝術形式美一旦適應藝術的內容被創造出來之後,它就以獨特的美學功能反作用於藝術的內容,從而達到強化內容,使內容完美顯現的作用。如王安石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是經反復推敲才改定的。開始詩人曾用過「到」、「入」、「滿」等,最後選定「綠」字從而突出春天的特點,強化了自己對家鄉的眷戀之情。這就比用其它字更富於表現力。在這里文藝作品的語言形式適應它的內容,起到了強化內容,使內容達到完美顯現的積極作用。總之,在人類的藝術活動中,無論是藝術的內容還是藝術的形式,都是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美,實際上是構成藝術形象的各種美麗因素的融合,即藝術美包括它所再現的客體的美,也包括它所表現的藝術家的主觀世界的美,即藝術家的思想、情操、理想所構成的美。同時藝術美也包括藝術內容的美、藝術的形象美、形式美。這樣,它們不僅從不同側面顯示著社會實踐主體的本質力量,而且也顯示著藝術家自身的本質力量。所以歸根結底,藝術美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術作品中,通過藝術形象來顯現的。藝術是美的,但需要會欣賞。藝術是需要人去接受的。音樂需要人去聽,舞蹈需要人去看,影、視、劇需要人去欣賞。至於繪畫、雕刻、建築、文學等,也都需要人去觀察和閱讀的。這些都牽扯到如何去看,怎樣去看,也就是欣賞問題。在當今,嚴肅文化藝術滑坡,通俗文化藝術走俏,中國正趨向文化多元化、世俗化,「欣賞」就更值得一提。戲劇坐冷板凳,電影受沖擊,交響樂、民族音樂、美聲唱法、芭蕾舞、學術著作等雅文化、藝術備受冷落。而《曼哈頓的中國人》一書,一版就印出了一百六十萬冊,還十分搶手。號成文壇「四大名旦」嚴肅文學刊物《十月》、《當代》、《花城》、《收獲》訂數一迭再迭。以老舍名著改編的《離婚》拷貝發行只收回五分之一的成本。 這些都說明當今大眾審美品位的普遍下降,更意味著整個社會人文精神的嚴重萎縮。一些人只關心眼前利益,只認得物質和金錢,他們無暇去思忖生活的意義,更不關心自己的靈魂;他們越來越輕視知識、輕視文化。什麼是審美追求、生存價值、人生價值、理想追求,通通不在眼裡。
『陸』 論述藝術和美的關系 怎麼寫
一填空
1.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獨特范疇,意境作為正式的美學范疇,最早由唐代王昌齡在《詩格》中提出。他認為「詩有三境」:意境、物境、情境。
2. 以藝術所傳達的審美經驗的類別以及審美經驗物化形態的現實存在方式為依據,藝術大體可劃分為:空間藝術、時間藝術、視聽藝術、語言藝術
3、 西方最早提出崇高這一概念的,是古羅馬時期的郎迦納斯,他在《論崇高》一書中主要論述了崇高的文章風格。
4、確立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尚的、富有個性特色的審美理想,是自覺地進行美的創造的首要前提。
5、藝術作品的操作過程主要表現為三個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的環節:審美感受、藝術構思、藝術傳達。
二 名詞解釋
1. 崇高:
是美的一種表現形態。崇高的對象都是以嚴峻沖突為特徵的審美對象,它以現實客體壓倒實踐主體為其外表特徵,而其實質在於受到壓抑的時間主體充分激發起人的本質力量,轉而征服、掌握客體。崇高不是主客體的和諧統一的靜態美,而是雙方在對立、沖突之中趨向統一的動態美。
2、 滑稽:
作為美學范疇的滑稽,亦稱為喜、喜劇、喜劇性。其本質特徵,是側重於在 對丑的直接否定中突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存在。其審美特徵,是引發人們在惡的渺小空虛和善的優越比照中,看到自身的勝利和威力,引起一種對於對象輕蔑嘲笑的審美愉悅。
3、 審美感受:
是藝術創作的基礎性環節,是感知、想像、情感、思維幾種功能相互交 融的復雜的心理過程。一切藝術美的創造都是以藝術家在現實生活中獲得的審美感受為發端,正是在審美感受過程中,才萌發了創作沖動,產生了要把來自現實生活的體驗物態化為藝術作品的強烈願望,從而進入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階段。
4、 藝術傳達:
是文藝創作活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就是把藝術家藝術構思的成果通過物態化的形式固定下來,因而是一種把精神活動轉化為物態化形式的實踐活動,它的任務就是製造出物態化形式的藝術品
5、 典型化:
藝術美的集中體現,是藝術典型。藝術典型的創造過程就是典型化。它是一切藝術門類創造藝術美的共同規律。其中,偏於再現的藝術的典型化,包括概括化和個性化兩方面的內容;偏於表現的藝術的典型化,則以創造真切感人的藝術意境為目標。
6、 優美:
是美的一種表現形態,是實踐主體與客體的和諧統一所顯現出來的美。其最根本的美學特性是和諧,它常常突出地表現為合目的性的理想與合規律性的類的完滿性的渾然交融,體現在優美對象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關系之上。
7、 靈感
是藝術思維的一種特殊方式,是創作中的一種頓悟現象。其特點是不期而至的突發性和精神上的高度集中、高度靈敏的亢奮狀態。作為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它既依賴於藝術家平時的豐富生活積累,又依賴於藝術家對他所創造的形象的不倦的追求。
8、 藝術傳達
是文藝創作活動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就是把藝術家藝術構思的成果通過物態化的形式固定下來,因而是一種把精神活動轉化為物態化形式的實踐活動,它的任務就是製造出物態化形式的藝術品。
9、 藝術構思
就是形成某種特有的審美意象並轉向美的創造的精神活動,是藝術家由感受到思考、由發現到形成整個審美意象體系的醞釀過程;在反復醞釀的基礎上,藝術家最後完成關於未來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全面設計。
10、 意境
是中國古典美學中特有的重要范疇,是藝術形象出發想像、聯想、引起美好情思的審美境界。
三 簡答:
1、 如何從美的本質來闡釋崇高的內在涵義?
崇高其實是美的一種表現形態,因此應該從美的本質來闡釋崇高的含義。美是在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它的內容是人的真、善統一的實踐,它的形式是對這種實踐活動的感性肯定。人類爭取真與善達到統一的實踐過程是動態的,其形式是嚴峻的、沖突的,人們在觀照這種嚴峻的、沖突的動盪過程時,獲得一種矛盾的、激動不已的愉悅,崇高對象就是在這種關系中呈現的。而那些反映著這種沖突印痕的靜態形象,便同樣也具有崇高的審美特徵。
2、 進行美的創造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一,來自社會實踐的高尚的審美理想;
二,把握客觀對象或使用的物質材料的內在規律;
三,得心應手的創造才能和技巧。
四 論述
1、 園林建築藝術的構成要素及審美特徵?
1、構成要素
1)自然環境——是園林藝術形態的基礎。氣候、地形、地貌和文化狀態都直接影響園林的發展和園林的藝術風格。
2)空間構圖——園林的空間構圖有幾何式、自由式、封閉式、開敞式等,反映了不同文化特質。
3)風格基調——受文化因素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表現得比建築更為鮮明。
4)人文內涵——是人在造園中注入的理性主題,它反映了園林藝術更為深層次的本質。
2、審美特徵
1)自然環境和空間構圖給人以感覺反映。
2)風格基調給人的美感是進一步的,主要體現在知覺上。
3)認識反映是人對園林藝術審美的最高層次,主要由人文內涵引發,即在抽象的園林藝術形式中注入具體的象徵內容,再通過藝術手段表現出來,引起人的功名和遐想。
2.論述建築的雙重性。
人們在長期改造自然環境和居住、生活和過程中,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建築上體現為物質性和精神性。
(一)建築的物質性
首先,建築具有物質性的使用功能——安全與舒適。
其次,所有的建築都要在物質條件的限制下利用一切可能的物質手段才能完成。
所以,建築具有物質性的因素。。
(二)建築的精神性。
建築具有不同的精神層次:
1、 最底的層次體現為安全感與舒適感。
2、 中間的層次體現為一般的形式美。
3、 最高的層次超脫了最低和中間的層次的精神性因素,創造了某種精神性質的環境氛圍,更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以上三個層次要求表明,建築具有精神性因素。
由此可見,建築既具有物質性的因素,又具有精神性的因素——即雙重性,是物質與精神的統一體。
『柒』 什麼是文學藝術的美
就是與創作者產生靈魂的契合;就是能從文藝中發現生活、進一啟缺步了解生活,最終明白生命的美。
就是在精神上產生藝術性的享受, 高過於物質性的 東西;就是你有一雙能夠敏感地感知到細微的文字、語言里蘊含的無與倫比的美麗的眼睛。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得一知己足矣, 需知, 能懂得 文學藝術的美之所在, 也是能夠益發賦予人拍襪生意襲旁激義的。
『捌』 藝術與美之間有什麼關系,美的定義又是什麼,求解。
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從邏輯和歷史的雙重角度來看,美與藝術之間並不存在本質的必然聯系。在理論上,美和藝術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系的假說,是出於為藝術賦予美的價值這樣一種動機,即把「藝術應該是美的」和「藝術必然是美的」這兩個命題混為一談。在歷史上,藝術的本質是美的這一假定,是局限於自己的時代而得出的一個以偏概全的結論。這種傳統的誤解既不利於美的研究,也不利於藝術研究。 美,往往有不同的表達方式。美,在人們心靈的最深處,只在乎你是否有仔細體會。其實,美,就在身邊。 學會一種心態其實一切也就美了,話是如此,可做到的又有誰啊,不是嗎?若滿意,還望採納。。
『玖』 什麼叫做藝術美舉例說明
藝術美是指各種藝術作品所顯現的美。藝術美作為美的一種形態,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活動,從本質上說,也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定向化活動。因此,藝術美也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藝術作品中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性顯現。是指存在於一切藝術作品中的美,是藝術家按照一定的審美目標、審美實踐要求和審美理想的指引,根據美的規律所創造的一種綜合美。
例子:戲劇、電影、交響樂、民族音樂、美聲唱法、芭蕾舞、學術著作等雅文化、藝術。
再舉個易懂的: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可以說是一種永久性的藝術美了。
『拾』 藝術與美之間的關系
藝術與美的關系:
1、藝術美是美分類中的的一部分——並不是所有美的東西都是藝術。
在美的分類中所說的美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了很多內容,具體可以概括分為三部分: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只有人為創造的才叫藝術,大自然的美顯然不能歸為藝術,所以並不是所有美的事物就是藝術。但是人類可以將所有美通過人類的指揮加工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
2、藝術都是具有審美性的。
由於對美的定義很廣泛,所有能夠引起人們愉悅、舒暢、振奮或使人感到和諧、圓滿、輕松、快慰、滿足或讓人產生愛(或類似愛)的情感、欣賞享受感、心曠神怡感或有益於人類、有益於社會的客觀事、物的一種特殊屬性都稱為美。
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藝術作品中理解不同,或許每個藝術品都有被認為是美的可能性,都能找到美,所以我們無法否定所有的藝術都是美的,但是所有的藝術都是具有審美性的。
3、藝術美只是藝術的一個特性——研究藝術不能只研究藝術的美。
在欣賞藝術時,人人似乎習以為常的僅僅從藝術美的這一方面來對藝術評價藝術的好壞,僅僅從藝術是否是美的來研究評判。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正確的。
自18世紀以來,人們開始用哲學思想探討藝術問題,「美學」一詞一直作為「藝術哲學」的同義詞進行探討。但是理想主義黑格爾提出了有關藝術哲學的問題。對藝術哲學的探討的問題,之處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對美的探討,藝術的本身不僅僅專注於美。
當欣賞一件藝術作品時,不應該只從這一點入手。藝術重在於情感的傳達。藝術家創作藝術,最終傳達出的真情實感才是我們欣賞藝術的終極目標,據對不應該停留在美這個淺顯的部分。
由此可見,美與藝術的關系應該屬於一種交集的關系,彼此相關但都有不能完全重疊的地方。
藝術與美的關系問題,是美學史上長期爭論的一個問題。車爾尼雪夫斯基堅持認為,美不能完全包括藝術的內容,藝術除不表現美以外,還表現其他非常廣泛的內容;因此,「歷史上還沒有專門以美的觀念創造出來的藝術作品」。
普列漢諾夫的觀點是,藝術的確不限於表現美,還廣泛地表現美以外的許多追求,但這些追求必須表現在藝術家的「美的觀念」中,美學就要說明它「怎樣表現」,和它怎樣在社會發展中發生改變。
普列漢諾夫認為,對於有機體的藝術作品來說,並非只一部分表現美的觀念一部分則表現對於真理、道德和改善生活等等的願望,而是「美的概念本身就滲透著這些願望,並且本身表現出這些願望。」這就是肯定藝術作為整體,是「表現」和「滲透著」美的觀念的。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被表現的某些道德的和實際的願望環依賴於美的觀念」,那麼,這樣的藝術和批評,「它就必然具有道德說教的性質。」就是認為游離於「美的觀念」之外,單純地表現道德的和實際的願望,那樣的作品是非藝術的東西。
藝術的內容,包括進入作品的客體世界與主體世界,不都是美的,卻應該都是審美的。具體到藝術創作來說,藝術家總是根據其審美觀、審美理想,從審美角度去認識、反映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
創造藝術美,不僅包括使原本就是美的東西獲得藝術美的品格,而且包括使那些丑和非美非丑的東西獲得藝術美的品格。
(10)書籍藝術和美是什麼擴展閱讀:
美的分類:
美涵蓋的范圍很廣,包括了很多內容,具體可以概括分為三部分:自然美、社會美、自然美與社會美。
自然美:主要是指人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即大自然存在的美。自然又包含了有生命的自然和無生命的自然。自然美一直都是人類設計重要的靈感來源。
社會美:包含了人類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例如人體美,行為美、生活美、語言美 和實踐美等等。由此可見,社會美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藝術美:現代人類運用智慧創造的一切可以分為兩大類,實用性的滿足人類的日常生活,精神享樂型的歸位藝術。藝術的受眾者往往可以欣賞藝術的過程中得到美的享受,這種由藝術作品給人帶來的美被稱為藝術美。目前人類欣賞藝術品,大多還停留在欣賞藝術作品,藝術美的層面。
柏拉圖「藝術即模仿」、亞里士多德「藝術即認識」、休謨「藝術即品位的對象」、康德「藝術即可傳遞的快感」、叔本華「藝術即展現」、黑格爾「藝術即理想」等等。對於藝術的定義多種多樣,但是要追溯藝術的本源,試圖給藝術下定義的時候。
藝術重在於情感的傳達,就像書本對知識的傳達一樣,藝術在於創作者和受眾者之間情感的傳達,在這種傳達過程中,並不是單單的傳達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受眾者在欣賞藝術時往往在感受創作者的情感的同時也會產生自己的不同的情感。
這應該是藝術的真諦,和人類創造藝術的最終目的。當然在傳遞的情感中也包含了美感,但絕對不是只有美感。對於藝術的界定還有一點是必須強調的,藝術是人類有意識創作的,人類智慧的產物,所有非人為產生或無意識的行為都不應該界定為藝術。
藝術的特性:
藝術的最主要的特性可以總結為三種:人文性、情感性和傳達性。
人文性:所有的藝術都是人類的產物,都是人類有意識的行為加工所創造的。即使是反應大自然的藝術,也都是通過人的眼、人的手來捕捉的,與原始的大自然有別。所以藝術總是建立在人的需要,人的意識,人的思維與人的立場基礎之上,與人息息相關。
情感性:藝術與科學不同,科學需要冷靜,藝術需要激情。藝術家們投入豐富的情感,用各種藝術形式將情感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從而感染到其他人,好的藝術更需要藝術家們投入豐富的情感。
藝術要出自人的真性情,人的性情出自社會和自然。受眾者也會通過藝術,體會藝術家的情感以及產生自己的情感體會。
傳達性:藝術重在於情感的傳達。藝術家創作藝術,傳達自身的情感。藝術作為中間的載體,將情感依附於直觀的形式,即可感知的,具體的作品的形式,最終實現情感的傳達。也不僅僅是對美的傳達。
同樣藝術還具有,可感知性,獨創性等特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文藝復興藝術與科學觀念下的丟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