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談茶藝茶藝師
淺談茶藝茶藝師
茶藝師,是茶葉行業中具有茶葉專業知識和茶藝表演,服務,管理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專職技術人員。下面是我整理的淺談茶藝茶藝師,一起來看看吧。
茶藝是一門藝術,更是一謹配種修為,體現的是一種和諧、優雅、仁、德、誠、真。
目前,關於茶文化的許多名詞術語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混亂的認識,茶藝界有許多人常常將茶道、茶藝混為一談,弄不清茶道和茶藝的區別,如有的叫茶藝館,有的叫茶道館。有的稱茶藝表演,有的稱茶道表演。
20世紀70年代,中國台灣地區出現了茶藝一詞,至於為什麼要稱茶藝,台灣茶文化專家范增平先生在《茶文化的傳播對現代台灣社會的影響》論文中指出:當時為了弘揚茶文化、推廣品飲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使用茶道一詞。但是有人認為茶道雖然中國自古已中兆有之,卻已被日本使用在前,如果現在繼續使用茶道恐怕引起誤會,以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灣來。另一個顧慮是怕提出茶道過於嚴肅,中國人對於道字特別莊重,比較高高在上,要民眾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於是提出茶藝這個詞。經過一番討論,大家同意才定案。茶藝一詞就這么產生了。
然而什麼是茶藝?各家的解釋還是見仁見智並無統一而明確的定義。如台灣茶藝專家季野先生認為:茶藝是以茶為主體,將藝術溶於生活以豐富生活的一種人文主張,其目的在於生活而不在於茶。范增平先生認為:茶藝包括兩方面,科學和人文的,也就是,第一、技藝,科學地泡好一壺茶的技術。第二、藝術,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國茶藝之美是屬於心靈美,欣賞茶藝之,是要把自我投入整個過程當中來觀察整體。台灣茶藝專家蔡榮章先生認為:茶藝是指飲茶的藝術而言。講究茶葉的品質、沖泡的技藝、茶具的玩賞、品茗的環境以及人際間的關系,那就廣泛地深入到茶藝的境界了。北京的茶文化專家王玲教授認為:茶藝和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里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里所說的道,是指藝茶的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
綜合各家學說之後,我們認為茶藝就是指泡茶與飲茶的技藝,茶藝的范圍僅僅限於泡茶和飲茶的范疇,包括泡茶和飲茶的技巧和藝術。也就是說,不但要掌握茶葉鑒別、火候、水溫、沖泡時間,動作規范等等技術問題,還要注意沖泡者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的藝術美感問題。
然而什麼是茶道呢?因為受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響,「茶道」一詞從開始使用以來歷代茶人都沒有給它下過一個准確的定義,直到近年對「茶道」見仁見智的解釋才熱鬧了起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種觀點。吳覺農先生在《茶經述評》一書中提出:茶道是「把茶視為珍貴高尚的飲料,飲茶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種藝術,或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在《中國茶史散論》中認為:「茶道是一種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陳香白先生在《中國茶文化》一書中給茶道下的定義是:「中國茶道包涵茶藝、茶德、茶禮、茶理、茶情、茶學說、茶引導七種義理。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國茶道的精神就是通過茶事過程,引導個體賣晌租在美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養以實現全人類和諧安樂之道。
綜合各家學說之後,我們認為茶道是以一定的環境氛圍為基礎,以品茶、置茶、烹茶、點茶為核心,以語言、動作、器具、裝飾為體現,以飲茶過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為內涵的,是品茶約會的整套禮儀和個人修養的全面體現,是有關修身養性、學習禮儀和進行交際的綜合文化活動與特有風俗。
茶藝與茶道精神共同構成茶文化,其中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茶藝是茶文化的重點。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包括茶藝、禮法、環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藝是茶道的基礎,是茶道的必要條件,茶藝可以獨立於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藝為載體,依存於茶藝。茶藝的重點在「藝」,重在習茶藝術,以獲得審美亨受;茶道的重點在「道」旨在通過茶藝修身養性,參悟大道。
茶藝的內涵小於茶道,茶道的內涵包容茶藝。但茶藝的外延大於茶道,其外延介於茶道與茶文化之間。茶藝與茶道結合,藝中有道,道中有藝,是物質與精神高度統一的結果。
但就目前存在的很多茶藝表演,就表演者而言,從備器、選茗到溫杯、投茶、沖泡、奉茶、謝客整個過程中,能夠體現一種人生志趣和追求,體現一種「道」境界者甚少,能夠表達一種優雅美韻就算是高水平了。例如婺源的「文士茶」,其優雅美韻可謂茶藝之典範,而其精神文化內涵是「儒家精神」,是「積極入世」,是「非淡泊無以勵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感文化」追求。表演者對這些精神內涵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便不能進入到這種意境中,因此也就不可能讓品飲和觀賞者入「道」,充其量賞美而已。「看茶藝」可,「悟」茶道則無。
就品飲者和觀賞者而言,由於受文化素質、人生追求、美學修養制約,進入「道」的境界,感悟茶道真諦者同樣甚少,一般而言,看茶藝主要是感受美、鑒賞美、接受美的熏陶。當然,這也是一種精神洗禮但距「悟道」相去甚遠。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茶藝,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規律、本源與本質,它經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你卻完全可以通過心靈去體會。因此,茶藝、茶道的內涵、外延均不相同,我們應嚴格區別二者,不要使之混同。
1.茶藝師的形象要求
茶藝表演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它不同於一般的演藝表演。它侵潤這中國的傳統文化,飄逸出中國人所特有的清淡、恬靜、明凈、自然的人文氣息因此,茶藝師不僅講究外在形象,更應注重內在氣質的培養。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茶藝師,不僅要注意泡茶過程是否完整,動作是否准確到位,而且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並在茶藝表演的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並加深理解,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有關專家認為,初學茶藝者不妨可以從自然和諧、從容優雅等方面著手努力。
有茶藝表演,就有與觀眾的交流。茶藝師的舉止是至關重要的。人的舉止表露著人的思想及情感,它包括動作、手勢、體態、姿態的和諧美觀及表情、眼神、服裝、佩飾的自然統一。因為成功的表演,不知是沖泡一杯色、香、味俱佳的好茶的過程,同時表演本身也是一次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因此,茶藝師必須在平時的訓練中全身心的投入,在動作和形體訓練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心靈感受,體會茶的純潔無私和奉獻精神。
2.茶藝師的氣質要求
茶藝師的氣質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完美的藝術造詣。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千百年來,形成了獨特的東方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因此,中國的茶藝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和精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就要求茶藝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這樣才能表達出茶藝的「精、氣、神」。
茶藝表演往往宛如一條清澈的小溪,讓觀賞者靜靜地體會出其中的幽香雅韻。如果茶藝師缺乏文化底蘊,只有「形似」,那麼觀賞者恐怕只能看到幾個茶藝表演者在手忙腳亂地「做戲」,不可能得到美的享受,更談不上美的熏陶。
3.茶藝師的環境要求
古往今來,歷代名家無不注重品茗環境的選擇,企望能有個「景、情、味」叄者的有機結合,從而產生最佳的心境和精神狀態。茶好,水靈,具精和正確的泡茶技藝是早就一杯好茶的重要條件,加上有一個清幽的環境,這是已不是單純的飲茶了,而是一門綜合的生活藝術。因此,茶的品飲,品茗環境的營造,都是很重要的。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是茶藝表演最為理想的環境品茗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組成。公共品茗場所,因其層次、格調不一,要求也不一樣。對於大眾飲茶場所,可用入鄉隨俗的方式來營造環境,其建築物不必過於講究,竹樓、瓦房、木屋、草舍等都可以為公共品茗場所,先決條件是採光好,讓人感到明快,室內擺設可以簡朴,桌椅板凳,整齊清潔即可。大碗茶也好,壺茶也罷,都應干凈衛生,物美價廉。
總之,茶藝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四周可陳列茶文化的藝術品,或一幅畫、一件陶瓷工藝品、一束插花、一套茶具、一個盆景等,這些都應隨著主題的不同而布置,或絢麗、或幽雅、或朴實、或寧靜,盡可能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如陽台、門庭小花園甚至牆角等等,只要布置得當,窗明幾凈,都能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茶藝表演和品茗環境。
4.茶藝師表演的靈活運用
茶藝表演插花的意境:茶藝表演插花崇幽賞靜,清心寡慾,體會天地之道為旨趣,其藝術特質是「清」、「遠」,追求恬靜、簡約、超凡脫俗的純真之情,其手法以單純簡約和朴實為主,以平實為技法,把握花器一體,達到應情適意的目的。
在花材選擇上,應選用時令花木,塬野和高山采來的野花或院子里種植的花均可。花形要小,以體現出謙美的風格。
;❷ 茶藝的內容是什麼茶藝包含哪些內容
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
茶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茶葉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首先要了殲含解和掌握茶葉的分類、主要名茶的品質特點、製作工藝,以及茶葉的鑒別、貯藏、選購等內容。這是學習茶藝的基礎。
第二,水的基本知識。學習茶藝,必須懂得水,茶性必發於水,無水何以談茶?現代唯一的為高端茶藝提供運水的組織」茗泉郵驛「正在將忽略了近3個世紀的」運泉「將中國茶藝推向世界的最高度
第三,茶藝的技術。是指茶藝的技巧和工藝。包括茶藝術表演的程序、動作要領、講解的內容,茶葉色、香、味陸沒、形的欣賞,茶具的欣賞與收藏等內容。這是茶藝的核心部分。
第四,茶藝的禮儀。是指服務過程中的禮貌和禮節。包括服務過程中的儀容儀表、迎來送往、互相交流與彼此溝通的要求與技巧等內容。
第五,茶藝的規范。茶藝要真正體現出茶人之間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對賓客都早改納有規范的要求。做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與品質去要求自己,投入地去品賞茶。作為服務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藝館,其服務規范是決定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六,悟道。道是指一種修行,一種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學,道屬於精神的內容。悟道是茶藝的一種最高境界,是通過泡茶與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尋生命的意義。
❸ 茶藝有哪些知識和技巧
茶藝基本知識
茶藝,是指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術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日常生活中,雖然人人都能泡茶、喝茶,但要真正泡好茶,喝好茶卻並非易事。泡好一壺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廣泛的內容,如識茶、選茶、泡茶、品茶、茶葉經營、茶文化、茶藝美學等。因此泡茶、喝茶是一項技藝、一門藝術。泡茶可以因時、因地、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泡茶時涉及茶、水、茶具、時間、環境等因素,把握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是泡好茶的關鍵。
第一節 泡茶要素茶葉中的化學成分是組成茶葉色、香、味的物質基礎,其中多數能在沖泡過程中溶解於水,從而形成了茶湯的色澤、香氣和滋味。泡茶時,應根據不同茶類的特點,調整水的溫度,浸潤時間和茶葉的用量,從而使茶的香味、色澤、滋味得以充分的發揮。綜合起來,泡好一壺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第四是沖泡次數。
一、茶水比例
1.茶的品質: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名優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甘醇,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故有「春茶鮮、夏茶苦」的諺語。
2.茶水比例:茶葉用量應根據不同的茶具、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別,一般而言,水多茶少,滋味淡薄;茶多水少,茶湯苦澀不爽。因此,細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用量可少些,即所謂「細茶粗吃」「精茶細吃」。 普通的紅、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那麼,放上3克左右的茶,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若飲用雲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 烏龍茶因習慣濃飲,注重品味和聞香,故要湯少味濃,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廣東潮、汕地區,投茶量達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性別有關,大致說,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因為濃茶有損胃氣,對脾胃虛寒者更甚,茶葉中含有鞣酸,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黃,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沖泡水溫
據測定,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前者只有後者的45%~65%。這就是說,沖泡茶的水溫高,茶汁就容易浸出;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冷水泡茶慢慢濃」,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 。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使茶味會變苦澀;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茶湯滋味寡淡,不香、不醇、淡而無味。 泡茶水溫的高低,還與茶的老嫩、松緊、大小有關。大致說來,茶葉原料粗老、緊實、整葉的,要比茶葉原料細嫩、鬆散、碎葉的,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 具體說來,高級細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視之動情。如果水溫過高,湯色就會變黃;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降低營養價值;咖啡鹼、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生苦澀味,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反之,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浸出,結果,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大宗紅、綠茶和花茶,由於茶葉原料老嫩適中,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於原料並不細嫩,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後用滾開水淋壺加溫,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再放入壺或鍋內煎煮後,才供人們飲用。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等掌握之後就可憑經驗來斷定了。當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到控溫的效果。
三、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泡茶水溫、用茶數量和飲茶習慣等都有關。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避免茶香散失,時間以3~5分鍾為宜。時間太短,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不過,新採制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這樣湯色更艷。另用茶量多的,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則宜長。質量好的茶,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茶的滋味 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據測定,用沸水泡茶,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鹼、維生素、氨基酸等,大約到3分鍾時,含量較高。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後,隨著時間的延續,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對大宗紅、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後3分鍾左右飲用為好,若想再飲,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再續開水,以此類推。 對於注重香氣的烏龍茶、花茶,泡茶時,為了不使茶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鍾即可。由於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因此,第一泡1分鍾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白茶沖泡時,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鍾後,浮在水面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沉,這時,品茶者應以欣賞為主,觀茶形,察沉浮,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一般到10分鍾,方可品飲茶湯。否則,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的享受,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這是因為白茶加工未經揉捻,細胞未曾破碎,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有關。一般說來,凡原料較細嫩,茶葉鬆散的,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相反,原料較粗老,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總之,沖泡時間的長短,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為好。
四、沖泡次數據測定,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其次是咖啡鹼、茶多酚、可溶性糖等。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茶中的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 左右;沖泡第三次時,能浸出約10%;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幾乎是白開水了。所以,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如飲用顆粒細小、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由於這類茶的內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不再重泡。速溶茶,也是採用一次沖泡法, 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最多2次。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時(約半壺)的情況下,可連續沖泡4~6次,甚至更多。
❹ 茶藝是什麼
張源在《茶錄》中說:「茶茲於水,水籍乎器,湯成於火。」茶、水、器、火是構成茶藝的四項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藝的主體——人,和茶藝活動的場所--境,則構成茶藝的六要素。茶藝是人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所進行的習茶--選茶、備器、擇水、取火、烹治、品飲的藝術活動。
賞茶
❺ 茶道和茶藝有什麼區別那麼茶道和茶藝有哪些講究呢
茶道講究的是氣氛,將泡茶、品茶、點茶作為核心,而茶葉更講究技藝。我國在飲茶方面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已經幾千年了。別看只是一個小小的茶道芹衫或茶藝,裡麵包含了深深的思想精髓和深厚內涵。對於不太懂茶的人而言,很容易將茶藝和茶道兩者混為一談,其實它們在各個方面都是有區別的。
最後,茶道講究以修身養性為重點,人們在品茶的過程中可以參悟很多道理,這也就是為什麼一些人喜歡一邊飲茶一邊探討佛理。而茶藝的內涵不深,簡單點來說就是沒有門檻,讓你喜歡就可以學習嘗試。不過茶藝也是有講究的,從品茶、烹茶等手法上都要格外注意,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卻要學會用心去體會。將心靈和茶藝結合嫌碼腔在一起,你會發現自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❻ 茶藝是指泡茶嗎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納答歷
茶藝是一種文化。
茶藝在舉桐中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洞搜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
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
❼ 茶藝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茶藝指泡茶與飲茶的技藝。在一定意義上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茶藝的范圍僅僅限於泡茶和飲茶的范疇。種茶、賣茶和其他方面的用茶都不包括在此行列之內。因此,茶藝應該屬於文化范疇內。
(2)茶藝包括泡茶和飲茶的技巧。泡茶的技巧,實際上是包括茶葉的識別、茶具的選擇、泡茶用水的選擇等。而飲茶的技巧則是對茶湯的品嘗、鑒賞,對它色、香、形、味、韻的體味。只有掌握了泡茶和飲茶唯雀裂的技巧,才可能真正地、更深入地體會到茶藝。
(3)茶藝包括泡茶、飲茶的藝術。藝術雖然和技巧有密切的聯系,但是藝術高於技巧,技巧是基本的指閉、淺層次的,而藝術進入到一種美學的范疇。藝術應該突出美學追求,茶藝屬於實用歲好美學、生活美學、休閑美學的領域。茶藝包括環境的美、水質的美、茶葉的美、器具的美、藝術的美。
❽ 什麼是茶藝
「茶藝」的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上「兄銷陵茶藝」的概念包括茶的種植、製作、品飲的技斗陸藝等;狹義的「茶藝」概念,僅限於「飲茶之藝」,所論及的內容羨戚主要是茶的品飲及與品茶相關的鑒賞茶葉、選擇茶器、泡茶鑒水、沖泡技法、品飲方式、品飲禮儀等。
本書所討論的是狹義范疇的茶藝,研究泡好一壺茶的技藝和享受一杯茶的藝術。
❾ 茶道與茶藝是什麼
茶道與茶藝是什麼
導語:茶原為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作為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它是古代中國南方人民對中國飲食文化的貢獻,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飲食文化的貢獻。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
茶道、茶藝既是茶文化形態也是茶文化雀團核心,把茶道、茶藝形成某種程式,作為習茶之人的操作規程,具有便於學習和傳播的功能,如工夫茶、龍井茶禮、白族三道茶等,核心則在其中,就是它們所表達的內容、精神境界。
1 茶 道
何謂茶道?指飲茶的道理、方法及其應當遵循的規則。古代以茶招待賓客所形成的一套禮節或儀式,茶道是茶葉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次生文化現象。
1 .1 茶道詞源
茶道一詞最早見於唐代詩僧皎然有一首雜言古體詩《飲茶歌·誚崔石使君》雲“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秋看畢卓瓮間夜,笑看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另有《封氏聞見記》雲“因鴻漸之論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茶。”
封演是唐天寶至貞元年間的學人,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現的茶道名詞。
在唐以前,如晚唐詩人皮日休所說,稱茗飲者“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喝茶就和煮菜喝湯一樣,當然也就談不上什麼茶道。至唐代中期,自陸羽《茶經》面世以後,如封演《聞見記》所廳數記,鴻漸為《茶經》,說茶之功效並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器,“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僧侶通過種茶、制茶而精於茶術,士大夫們則創造性的發揮,把茶的知識藝術化、理論化。當時的茶道思想集儒、佛諸家精神,主張以茶修德。飲茶者,應是“精行儉德之人”(《茶經》開篇),貫穿了和諧、中庸、淡泊的思想內容,強調飲茶自修內省。這便是唐代的茶道。以後茶道被傳承、傳播到國外,東渡日本後,在日本與日本文化結合後形成日本茶道。
1 .2 茶道的概念
許多學者研究茶道文化,潮州師范學院歷史系陳香白教授認為,茶道乃以“品”為主的飲茶藝術之結晶,它顯示高雅、表達禮儀、象徵友誼、反映素質、表現自我,茶道之形成於盛唐。台灣陸羽茶藝中心蔡榮章先生認為,茶道指品茗的方法、功能及其意境。茶文化專家丁文先生在《中國茶道》中概括:茶道正是茶文化的結晶。中國茶道深深根植於華夏文化,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不僅重視飲茶藝能,還重視飲茶時的自然環境、人際關系和茶人心態;它以中國古代哲學為指導思想,以民族傳統美德為追求目標。
2 茶 藝
2 .1 茶藝詞源
據報道,台灣“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婁子匡教授為首的一批民俗界人士,為推動茶文化的發展,並注入人文精神為主旨,經過反復思考討論,為避免模仿日本茶道之嫌,為此創立了“茶藝”這個新名詞,同年台灣成立了茶藝協會(1976-1977 年),當時在台灣出現了“文化尋根”現象。
台灣於1976 年出現了管壽齡的第一所茶藝館。此後,中國功夫茶館等陸續出現,至90 年台灣已有1000 多家。中國茶館歷史悠久,但以茶藝館命名的品茶場所,福建博物館茶藝館是當時大陸第一家。目前僅福州市的茶藝館、茶藝居就頃伏橘有數百家。
2 .2 茶藝的概念
茶藝是一種形式和精神相互統一的品茗文化,包括品評、鑒賞藝術的操作手段和品茗的美好環境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學意境。它往往偏重於生活藝術上的享用,除講究茶葉沖泡方法禮節與用具外,更重視不同茶葉的'色、香、味的品嘗,以及在飲茶過程中修身養性,注重茶在人際間的關系。人們常說的“喝茶”是將茶作為解渴飲料時稱之。“品茗”細品茶味,將茶作為生活藝術享用時稱之,與喝茶有不同之意,宋徽宗撰《大觀茶論》:“啜英咀華”“爭鑒裁之別”,帶有品茶之意義。而“茶藝”講究茶葉的品質、沖泡的技藝、茶具的玩賞、品茗的環境以及人際間的關系。
2 .3 茶藝的基本類型與特色
中國飲茶歷史悠久,從古至今中國人品茶有其獨到之處,不僅利用了茶的自然屬性,而且認識了茶的精神屬性,飲茶文化源遠流長,傳統茶藝類型多樣,以其主導階層和藝術性質來分有文人茶、禪師茶、富貴茶、仕女茶、工夫茶、孺子茶等六大類型,各類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和文化背景的烙印。茶葉品飲的方法很多,以茶類可分為綠茶品飲、紅茶品飲、烏龍茶品飲、花茶品飲、緊壓茶品飲等。以添加佐料於否可分為清飲和調飲,清飲可品飲茶葉的真香真味,調飲因民族、地域、風習而異,且意義不同。現代茶藝在生活中有兩種主要表現形式,一種為休閑型茶藝,另一種為表演型茶藝,在社會活動中有不同的功能。休閑型茶藝隨處可見,通過茶藝活動過程,調節精神狀態,傳遞友情。表演型茶藝是對歷史上、生活中的茶俗、茶禮、茶藝或茶道的挖掘、收集、整理、提煉,溶進現代科技,使其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其類型大體可分為民族型、地方型、宮廷型、文士型、寺院型、少兒型、科普型。它們都有各自的品飲技藝和文化意蘊,在茶藝過程中流動著美的旋律。在品飲技藝上以烏龍茶品飲技藝尤為精湛。茶藝是飲茶風習和品茶技藝的藝術結晶,具有東方文化的深厚意蘊,茶的品味清芳,茶藝的流韻典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