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待畫家們的藝術眼光
每個畫家的作品大多都反映了畫家個人的情感和心路歷程,這與他們的藝術眼光息息相關。
看待畫家的藝術眼光,一定要辯證,既要從現如今的審美眼光看,還要從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態來看。就像前一段時間故宮展出《萬里江山圖》一樣,從現在的審美角度來看,其畫工、藝術性和史料價值都是一絕,而其使用材料和鑒賞價值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是也同樣精妙絕倫。
主流的美的東西往往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唯一不同的是畫家在時代不斷推進中的創新與突破,這個過程也是畫家們的藝術眼光的發展過程。
最典型的便是兩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作品,其中大部分畫家的藝術眼光不是每個人都能很讀懂的,這屬於畫家的內心世界。如二戰時期的作品《格爾尼卡》,其中扭曲的人體,破碎的現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人們惶恐不安的心態,但是,除了這些社會現實外,普通人怕是很難理解這種藝術的破碎美。
『貳』 海派畫家的藝術風格有什麼特點
海派畫家的風格特點一為色彩運用,二為以書入畫。海派畫家是在近兩個世紀之交涌現出來的一支活躍而富有生氣的畫派。他們既秉承傳統,又接近現實生活,善於將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結合起來,描寫民間喜聞樂見的題材,將明清以嘩運來的寫意水墨與強烈的色彩融為一體,形成雅俗共賞的新畫風,同時加進了新興時代的商業性的市民趣味。海派畫亂昌梁家群是中國迅洞古典繪畫向現代繪畫過渡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叄』 張大千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張大千的繪畫特點:
1、張大千30歲以前的畫風特點可謂「清新俊逸」,50歲進於「瑰麗雄奇」,60歲以後達「蒼深淵穆」之境,80歲後氣質淳化,筆簡墨淡,其獨創潑墨山水,奇偉瑰麗,與天地融合。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
2、畫家張大千在早年和中年時期,主要以臨古仿古居多,他耗盡了將近大半生的精力與時間,從清朝到隋唐,一個個的專研他們的作品,從臨摹到仿作。
3、畫家張大千的畫風在57歲的時候自創了潑彩的畫法,在繼承了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的基礎上,並且還融入了西歐繪畫的色光關系,進而發展成了另一種的山水畫筆墨技法。難得可貴的是技法的變化一直保持著中國畫的特點,並創造了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輝的意境。
張大千的繪畫特點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枯燃和畫幅的整體效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發展了潑墨,創造了潑彩、潑彩墨藝術,同時還改進了國畫宣紙的質地,然而思想的先行者往往是孤獨的。
張大千是全能型畫家,其繪族毀畫創作特點「包眾體之長,兼南北二兆敗備宗之富麗」,集文人畫、作家畫、宮廷畫和民間藝術為一體。於中國畫人物、山水、花鳥、魚蟲、走獸,工筆、無所不能,無一不精。
『肆』 藝術家有哪些特點
1、藝術天賦
包括超出常人的豐富的情感,異於常人的審美感受力,強於常人的藝術想像力。
2、創造精神
包括藝術家最注重自身創造性的情感體驗,更看重創造過程中的精神愉悅,藝術家身上具有一種強烈的變革意識和執著的獻身精神。
3、素質修養
包括人生修養:藝術家最基本的角色素養,藝術修養:藝術家最基礎的專業修養,文化修養:藝術家最起碼的內在涵養。
(4)如何評價畫家的藝術特點擴展閱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要靠經濟基礎作為保障。藝術家也必須要依賴較好的經濟基礎,才能夠有實力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去,才能夠有更飽滿的熱情,創作出高質量的藝術作品,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藝術作品就是藝術家生產的精神產品,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精神與物質具有不可分離的關系,沒有基本的物質基礎,是生產不出精神產品來的。
世界名畫《向日葵》的作者——荷蘭畫家梵·高,對藝術執著追求的精神,達到如醉如痴的地步,但是終因藝術作品不能變為財富,導致一生窮困潦倒,精神痛苦不堪,不得已用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伍』 如何評價印象派畫家及其作品
印象派的特點如下:
1、印象派強調人對外界物體的光和影的感覺和印象,在創作技法上反對因循守舊,主張藝術的革新。
2、繪畫技巧方面,印象派對光和色進行了探討,研究出用外光描寫對象的方法,並認識到色彩的變化是由色罩伍殲光造成的:色彩是隨著觀察位置,受光狀態橘耐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3、印象派著重於描繪自然的霎那景物沖象,使一瞬成為永恆,並將這種科學原理運用到繪畫中。印象派觀察、直接感受表現色彩變化的微妙的畫風,影響後來的現代藝術非常深遠。
4、早期印象派追求光的描寫,把畫架從室內搬到戶外,在野外作畫,因此又稱為外光派。
5、印象派脫離了以往藝術形式對歷史和宗教的依賴,藝術家們大膽地拋棄了傳統的創作觀念和公式。藝術家將焦點轉移到純粹的視覺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內容和主題變得不再重要,和表現主義表現內心情感、忽視描繪對象的外在形象不同。
(5)如何評價畫家的藝術特點擴展閱讀:
1、重要地位
印象主義畫家先後舉辦了8次展覽,前兩次均受到當時輿論界的猛烈抨擊,以後逐漸成為具有很大影響的美術流派,並擴大到其他藝術領域。印象主義繪畫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曾得到E.馬奈的支持與鼓舞。
作為一種美術思潮,印象主義繪畫在世界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推動了以後美術技法的革新與觀念的轉變,對歐美、日本乃至中國的畫家產生過或大或小的影響。
2、代表人物
印象派是19世紀後半期誕生於法國的繪畫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阿、西斯萊、德加、科羅、莫里索、巴齊約等。
3、代表作品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吹笛少年》
阿爾弗萊德·西斯萊--《洪水泛濫中的小舟》
莫奈:《日出·印象》《睡蓮》《魯昂大教堂》
雷諾阿:《紅磨坊的舞會》
阿爾弗萊德·西斯萊:《洪水泛濫中的小舟》
『陸』 如何評價畫家的繪畫藝術寫生能力
寫生,是畫家訓練繪畫基本功的必走之路,也是繪畫藝術的最高境界。因為,寫生才是美術理論知識與現實的真正結合,考驗個人寫生經驗與能力。
寫生是畫家拿起畫筆,背著畫夾,走出畫室去大自然中,面對現實景物一邊觀察,一邊進行創作。寫生的對象包羅萬象,可以是自然風景,如山水,農家田園風光,城市街景,也可以是形形色色的人物,當然還可以是動物以及其它花花草草。
如果不去寫生,依靠自己的想像來創作這些微妙變化,顯然很難達到形神兼備的高度。
大自然中的變化更加微妙和豐富,這是吸引畫家走出去寫生的根本原因。
繪畫被看作是視覺藝術,實際上也被看作是時間藝術,是展現某一刻固定時間的藝術樣式。大自然中的每一個場景,比如,一面山坡,上面有樹木,石塊、瀑布、流水,飛鳥等許多元素,由於觀察角度的不同,光線的不同,遠近的不同,甚至因為風的緣故,這些元素無時不刻在變化。
面對變化無常的大自然,要把它們的形態很好地展現出來,需要入木三分的觀察,以及突出的動手能力才行。比如一棵樹,大風吹過後,樹為了保持平衡,樹枝、樹葉,甚至樹干都會左右前後的擺動,形成一種抗爭的張力,看起來非常有氣勢,這樣的場景只有走出去認真觀察才能看得到,如果呆在畫室,是很難想像到的,這就是寫生的好處。
『柒』 我要一個畫家的資料,要有他畫畫的風格,或者對他的畫的評價
印象派大師畢加索
畢加索(1881~1973)是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他的藝術生涯幾乎貫穿其一生,作品風格豐富多樣,是一位多產畫家。他逝世後,人們花了 5 年的時間對他的作品進行了整理。據統計,他的作品包括:油畫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畫 20000 幅,平版畫 6121 幅,總計近 37000 件。
後人用「畢加索永遠是年輕的」的說法形容畢加索多變的藝術形式。史學上不得不把他浩搭宏繁的作品分為不同的時期——早年的「藍色時期」、「粉紅色時期」、盛年的「黑人時期」、「分析和綜合立體主義時期」(又稱「立體主義時期」)、後來的「超現實主義時期」等等。
一、藍色時期
1900年畢加索來到巴黎,並在1904年定居在那裡。這期間他的創作被稱為"藍色時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時期作品背景藍,人物藍, 頭發、眉毛、眼睛皆藍,藍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背景簡化(《熨燙衣服的人》),避開光感和深度的感覺,把人物結合成一種簡單的圖樣,其中沉重,強烈而流動的線條,給人以不真實的、虛擬世界的印象(《兩姐妹》)。這種線條具有情感的重量。畫家後來的作品大多具有這種富於表現力的線條的特點。這些特點是從觀察人的動作和姿勢中得到的。這一時期也是畢加索對現實生活關注的時期,他還沒有脫離普通群眾太遠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強於藝術性的表現。那時候的藍色,是貧窮和世紀末的象徵,於是作品多虧伍表現一些貧困窘迫的下層人物,畫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獨。至於為什麼畢加索會採用藍色作為主調,尚沒有確定的說法。一種說法認為是受法國畫家莫奈和卡里埃的影響,認為這種色調加強了畫面中的詩意成分。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畢加索之所以偏愛藍色是因為它代表著憂郁。也就在那片單色的淺藍、粉藍、深藍、湛藍中,畢加索開始走上他的成功之路。
二、粉紅時期
畢加索從後印象派色調的精細中重新發現形體上的大略簡潔筆法,而這就是「玫瑰紅時期」的典型畫法。
1904年春,畢加索在巴黎蒙馬爾特區永久地定居下來,隨著他遷居巴黎、與菲爾南德·奧里威爾的同居,他的藍色風格時期也宣告結束。柔和的粉紅色調開始滲透到他的畫布上的單一藍色中去(《扇子女人》),很快成為他畫布上主要的顏色(《花籃女人》)。那種暖洋洋的、嬌滴滴的玫瑰紅色代替了空洞抽象、沉重抑鬱的一片藍色。青春和愛情活生生地出現在畫面上,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富有青春美或是魁梧的人。"玫瑰紅時期"就這樣開始了,畢加索的油畫進入了完全新的世界,一個與流浪藝人和雜技演員接軌的世界,於是也有人稱之為"馬戲團風格"(《馬上的姑娘》)。在這時,畢加索的聲望使他得到了與眾多女人接觸的機會,在這個充滿慾望和希圖的時代,他用公牛一般的意志統轄著他的女人們(《玫瑰色的裸女們》)。
三、黑人時期
1905年下半年,與奧里威爾關系破裂後,畢加索進入了他的第一個古典主義時期,表現出他對藝術形式無休無止的探索(《土耳其裝束的夫人》)。他預示著畢加索藝術思想中的一個新的傾向,他追求古典式的單純線條,勻稱和永恆的和諧。粗大的造型如同雕像一樣簡練,沒有偶像的背景和與主題無關的任何細節(《立著的裸女》)。造型人物,開始帶上了某種幾何形的稜角和簡化了的結構,不再用什麼玫瑰色和淡藍色,而是用簡朴的褐黃色;與此同時,又有力圖強調和保持畫面的平衡感。
畢加索年表:
父:荷西·路易茲-布拉斯科
母:瑪莉亞·畢加索-洛培茲
1881 10月25日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
1888/9 7/8歲 在父親(美術教師)指導下畫畫。
1889 8歲 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畫的是鬥牛士。
1895 14歲 進入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銷枝或學校,其父於該校任教。入學考試是古典藝術與靜物寫生,依規定可有一個月時間完成,畢加索在一天之內就完成了。
1896 15歲 作品「初次領聖體」參加巴塞隆納美術與工業展。
1897 16歲 進入馬德里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但常不去上課,比較喜歡去「普拉多美術館」參觀。在那裡,他可以接觸到西班牙大師的作品:葛雷柯、委拉斯蓋茲及哥雅等。 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里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
1898 17歲 經常出入「四隻貓」酒館,開始與前衛藝術圈往來。結織卡薩吉瑪斯及日後成為其私人秘書的沙巴特斯。
1900 19歲 在「四隻貓」酒館舉行首次個展。與卡薩吉瑪斯首次前往巴黎,居住於蒙馬特區。
1901 20歲 好友卡薩吉瑪斯因失戀自殺,觸發畢加索以藍色調作畫,藍色時期開始。在弗拉畫廊舉行巴黎首次個展,開幕前就賣出15張畫。
1902 21歲 完成「藍色自畫像」。
1903 22歲 完成「人生」。以濃郁的藍色調表示貧、老與孤獨的苦難。1900-1903年間三度回西班牙。
1904 23歲 定居於巴黎「洗衣船」。邂逅費爾南德.奧立維並同居,常去觀賞馬戲團的演出,粉紅色時期開始。
1905 24歲 以馬戲團題材創作「賣藝人家」等。畫展受到重視。結識潔楚·斯坦因兄妹。
1906 25歲 在羅浮宮看到伊比利亞半島的雕塑展,印象深刻。結識野獸派大師馬蒂斯。
1907 26歲 創作「亞維農的少女」。到民俗博物館看非洲雕塑。參觀兩個塞尚回顧展。結識布拉克。
1908 27歲布拉克第一次舉行立體派畫作展。
1909 28歲 解析立體派開始。與布拉克成為鄰居。作「費爾南德頭像」。
1911 30歲 首次把印刷字母放到構圖中。邂逅艾娃·谷維。
1912 31歲 與費爾南德分手。完成第一個拼貼作品「藤椅靜物」。與布拉克合作紙貼畫,發展出合成立體主義。
1915 34歲 艾娃因肺結核逝世。
1917 36歲 至義大利為俄羅斯芭蕾舞團作舞台設計,邂逅舞者歐嘉.科克洛瓦。
1918 37歲 與歐嘉結婚。因芭蕾而與上流社會接觸。與馬蒂斯舉行聯展。
1919 38歲 認識米羅。
1921 40歲 長子保羅(1921-1975)出世。
1922 41歲 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1924 43歲 以裝飾性立體派風格作許多靜物畫。
1916/7-1924年間多次為芭蕾舞台作設計。
1925 44歲 創作「舞」,首次影射與歐嘉的緊張關系。參加超現實主義的首次展出。
1926 45歲 以集合物手法作「吉他」系列。
1927 46歲 邂逅年僅17歲的瑪麗-德雷莎·華特。
1929 48歲 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構成。作系列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畫作,顯現姻婚危機。結識達利。
1931 50歲 於柏吉盧城堡設立雕塑工作室。參加超現實主義於美國的首展。
1932 51歲 以瑪麗-德雷莎為模特兒。
1933 52歲 以雕塑家工作室為題,創作蝕版畫 (佛拉系列版畫)。費爾南德.奧立維出版回憶錄。
1934 53歲 創作以鬥牛為題的作品。發表用織物做模型翻制的雕塑作品。
1935 54歲 6月與歐嘉及保羅分居。9月瑪麗-德雷莎與畢加索的女兒瑪亞出生。
1936 55歲 邂逅南斯拉夫女攝影師兼畫家多拉·瑪爾。
1937 56歲 創作「格爾尼卡」。
1939 58歲 同時畫瑪麗-德雷莎與多拉的同姿勢肖像。
1943 62歲 邂逅22歲的方斯華姿·吉洛。作集合物「牛頭」。
1944 63歲 加入法國共產黨。
1945 64歲 於慕洛完成第一批石版畫。
1946 65歲 與方斯華姿·吉洛同居。訪馬蒂斯。
1947 66歲 方斯華姿·吉洛生子克羅德。首次在陶藝家哈米耶工作室中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藝。
1949 68歲 方斯華姿·吉洛生女帕樂瑪。為世界和平會議作「鴿子」石版海報。
1950 69歲 獲頒列寧和平獎章。
1953 72歲 於瑪都拉陶藝工作坊邂逅傑奎琳·洛克。
1954 73歲 與方斯華姿·吉洛分手。馬蒂斯逝世(畢加索曾說:「只有馬蒂斯才是真正的畫家」)。開始創作德拉克洛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
1955 74歲 歐嘉逝世。
1956 75歲 與克魯佐共同拍攝電影「畢加索之謎」公映。寫信給共產黨,抗議俄羅斯入侵匈牙利。
1957 76歲 畫委拉斯蓋茲「宮女」變奏40餘張。
1959 78歲 作馬內「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
1961 80歲 與35歲的傑奎琳結婚。
1963 82歲 繪制「畫家與模特兒」系列。巴塞隆納的畢加索美術館開幕。布拉克逝世。
1964 83歲 方斯華姿·吉洛出版回憶錄,造成畢加索與克羅德及帕樂瑪決裂。
1966 85歲 巴黎大皇宮及小皇宮舉辦大型畢加索回顧展。
1970 89歲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畫作捐贈給巴塞隆納畢加索美術館。
1973 92歲 4月8日逝於坎城附近的慕瞻市。4月10日葬於佛文納菊別墅的花園里。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捌』 如何評價南宋人氣畫家馬遠的藝術成就
馬遠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山水畫上。他經常用水墨畫畫,筆法雄渾。作畫特點極為簡妙,線條蒼勁,善於用「斧劈」,水墨很是蒼勁,意境也很深邃,蘊含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在構圖上,馬遠改變了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在取景上善於以偏概全,以小見大,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此表現出更為鏈察廣闊的空間。因此人們稱他為「馬一角」,品評者經常說馬遠的畫為「殘山剩水」,以此贊譽他的獨特畫風。他的風格特點表現在峭峰直上卻看不見山頂;絕壁直下卻看不見腳,眼前的山直指天空,遠處的山卻很低,要麼就是四面全部空白,僅僅畫一個垂釣的孤舟,從而使得畫面達到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獨特藝術效果。馬遠還極其善於製造意境。在《梅石溪鳧圖》一畫中,一角山岩凌空伸出來,卻不顯得突兀;一湖清泉,冒出淡淡的水氣,盡顯它的清晨之態;梅樹的樹枝有兩三枝,花苞菜開始綻放,盎然生機便呈現在其中;野鳧在水中嬉戲,爭相感受春天的溫暖,打破了山棚如茄間的寧靜,平增了許多樂趣。抒發了畫作的意思,橡盯涵括了詩的感情,是這幅畫的最大特點。馬遠是南宋光宗、寧宗兩朝時的畫院待詔,是南宋時期著名的畫家,南宋四大家之一。與夏圭齊名,被世人稱為「馬夏」,後世對其成就的肯定也是非常肯定的。
『玖』 怎麼形容畫家
如何形容書畫作品
氣韻渾然天成 妙趣匠心獨具。
其超絕才氣便有如決堤之水,一泄千里而不可遏制。
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筆法如春蠶吐絲,細密情致。
潑墨而施重筆,作簡單勾勒,益以拙且大。
胸中藏丘壑,筆底氣韻生。
氣韻生華彩 龍墨舞新章。
氣韻生動落墨間 姿美形生連畫意。
意境深遠含蓄,氣韻生動傳神。
形容畫家的成語
書 筆底龍蛇、筆精墨妙、筆走龍蛇、蠶頭燕尾、藏頭護尾、沉著痛快、沉著痛快、初學塗鴉、跌宕遒麗、丁真楷草、丁真永草、飛龍舞鳳、豐筋多力、鳳泊鸞漂、鳳舞龍飛、鳳翥鸞回、古肥今瘠、鶴膝蜂腰、胡肥鍾瘦、畫沙印泥、畫蚓塗鴉、家雞野鶩、家雞野雉、劍拔弩張、矯若驚龍、矯若游龍、勁骨豐肌、渴驥奔泉、渴驥怒猊、渴鹿奔泉、力透紙背、臨池學書、柳骨顏筋、龍飛鳳舞、龍盤鳳翥、龍蛇飛動、龍蛇飛舞、龍伸蠖屈、龍跳虎卧、龍威虎振、龍威虎震、龍驤豹變、龍翔鳳舞、兄信龍翔鳳躍、鸞回鳳舞、鸞漂鳳泊、鸞飄鳳泊、鸞跂鴻驚、鸞翔鳳翥、落紙菸雲、綿里裹鐵、妙在心手、墨債山積、怒猊抉石,渴驥奔泉、怒猊渴驥、飄飄欲仙、飄如游雲、群鴻戲海、如錐畫沙、入木三分、善書不擇紙筆、唐臨晉帖、鐵畫銀鉤、唾玉鉤銀、汪洋大肆、汪洋閎肆、汪洋恣肆、文采炳煥、下筆風雷、仙露明珠、寫經換鵝、心正筆正、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嚴家餓隸、顏骨柳筋、顏筋柳骨、顏精柳骨、一字見心、銀鉤蠆尾、銀鉤鐵畫、銀鉤玉唾、游雲驚龍、右軍習氣、虞褚歐顏、臻微入妙 畫 筆底春風、筆精墨妙、筆墨橫姿、別開生面、不拘繩墨、成竹在胸、尺二冤家、尺幅寸縑、尺幅千里、傳神阿堵、傳神寫照、寸馬豆人、大處落墨、丹青不渝、丹青過實、丹青妙手、點屏成蠅、點指畫字、雕冰畫脂、東鱗西爪、東抹西塗、斗方名士、斷管殘沈、斷管殘沈、斷齏塊粥、斷縑尺楮、斷縑寸紙、粉白黛黑、粉白墨黑、風骨峭峻、風流醞藉、規矩繩墨、烘雲托月、呼之欲出、畫虎不成反類犬、畫虎類狗、畫龍點睛、畫龍刻鵠、畫卵雕薪、畫若鴻溝、畫沙聚米、畫蛇添足、畫水鏤冰、畫瓦書符、畫意詩情、畫影圖形、畫脂鏤冰、畫中有詩、揮翰成風、揮毫落紙、揮灑自如、活色生香、火齊木難、頰上三毫、頰上三毛、江山如畫、金壺墨汁、金題玉躞、刻鵠不成尚類鶩、刻畫無鹽,唐突西施、雷驚電繞、歷歷如畫、歷歷如繪、落筆成蠅、買王得羊、眉黛青顰、描神畫鬼、妙手丹青、明白如畫、模山范水、摩挲賞鑒、拈毫弄管、排奡縱橫、破壁飛去、琴棋書畫、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錐畫沙、潤筆之絹、山節藻梲、山耶雲耶、涉筆成趣、神工意匠、詩情畫意、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舐毫吮墨、疏密有致、唐臨晉帖、體規畫圓、鐵畫銀鉤、吳帶當風、下筆風雷、信筆塗鴉、信手塗鴉、胸次丘壑、胸有成竹、綉闥雕甍、須眉畢現、渲染烘托、壓卷之作、楊柳宮眉、一筆抹煞、一揮而就、意到筆隨、意在筆先、銀鉤蠆尾、銀鉤鐵畫、銀鉤玉唾、盈帙滿笥、雲耶山耶、勻紅點翠、咫尺萬里、醉墨淋漓
描寫畫家的句子
活脫脫。美如畫。爐火純青。出神入化。栩栩如生。生龍活虎。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妙筆生花。江山如畫。形象逼真。活靈活現。纖毫畢現。宏偉壯觀。市井百態。盡收眼底。
歷史長卷。生動再現。入木三分。傳世之作。鎮館之寶。人在畫中游。
形容畫家的詞語態襪
呼之欲出 [hū zhī yù chū]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呼:叫,喊。形容人像畫得逼真,似乎叫一聲就會從畫中走出來。泛指文學作品中人物的描寫十分生動。
出 處
宋·蘇軾《郭忠恕畫贊序》:「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例 句
1. 電視劇《渴望》中的幾個主要人物真是~,彷彿就生活在我們中間。
描寫畫家的語句
1/細細品味畫家的這幅巨型國畫,一個突出的感覺是它的「氣韻生動」。氣韻生動是畫面表現出來的「生命的節奏」或「有節奏的生命」的視覺形象,就是一幅畫中各形式要素間有機聯系形成的「一氣貫通」、「渾然天成」的感覺。請看,畫面中每一種景物都在動,雲蒸霞蔚是動,旭日東升是動,山勢挺拔是動,城市拔節是動,瀑布飛流是動,鳥語花香是動,但所有這些的「動」都在幫襯高架上動車的「動」。
2/色彩,使他的水彩畫又充滿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畫家又一次以自己特有的姿態,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理念——以中國畫的筆墨技巧畫水彩畫,用水彩畫的肌理技法充實中國畫筆墨羨閉輪。這是一種信念,是一種創新,也代表了水彩水墨的水 *** 融,兩相依存.
3/、國畫是我們老祖宗創造發明的,傳承了數千年,從繪畫材料、筆、墨、紙、硯,到繪畫理論、技巧、審美觀等,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宏大的、系統的、精妙的、甚至是超前的藝術體系。中國畫要革新也只能在自身的藝術體系中尋求更完美,更適合畫家個性的筆墨語言。
4/行雲在天,流水在地。為了尋找更廣泛的創作題庫,畫家幾乎踏遍了中國的所有名山大川。他曾在松花江邊尋覓高粱,瀾滄江邊親近水牛;也曾在內蒙古大草原追逐馬群,舟山群島的礁石上迎接朝陽。在他的筆下,那清綠純凈的溪灘,那花香撲鼻的山澗,江邊的翠竹,嶺上的紫藤,似乎都是他筆下噴涌的山泉,時時會升騰起童年生活的親切印記。
描寫畫家的成語
妙手丹青 ( miào shǒu dān qīng ) 解 釋 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繪畫的顏料,比喻繪畫的藝術.指優秀的畫家. 出 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庄濯江尋妙手丹青畫了一幅'登高送別圖',在會諸人,都做了詩.」...
吳帶當風、曹衣出水、落墨為蠅等
行雲流水 天籟之音 龍飛鳳舞 百家爭鳴 別具匠心 工力悉敵 光彩照人 呼之欲出 別出心裁 良工心苦 門戶之見 沁人心脾 曲終奏雅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出神入化 多才多藝 能工巧匠 巧奪天工 心靈手巧 一技之長 引人入勝
光彩奪目 百家爭鳴 別具匠心 工力悉敵 呼之欲出
價值連城 龍飛鳳舞 巧奪天工 韋編三絕 嘆為觀止
精雕細刻 烘雲托月 別有天地 驚世駭俗 入木三分
能工巧匠 精雕細刻 爐火純青
贊美畫家的句子
1、我用畫筆構繪出行雲流水的河山;用顏色閃耀出天地萬物的生命;用著炫墨的紙張,將心印在紙上,漂染著國畫的氣息。
2、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3、舉凡偉大的藝術,那些用心血、思想和靈魂來進行的創作,言論和行動都充滿了精神和生命力的藝術家的作品都向人們提供精神食糧。
更多請參考wenku./...i54f8W
形容畫家的句子
來於自然高於自然,神來之筆。
搜盡奇峰打草稿,畫出山水的神韻天地萬物的精華。
描寫畫家的四字詞語
妙手丹青
行雲流水
龍飛鳳舞
別具匠心
光彩照人
呼之欲出
別出心裁
良工心苦
巧奪天工
韋編三絕
嘆為觀止
精雕細刻
烘雲托月
別有天地
驚世駭俗
入木三分
『拾』 亨利盧梭的藝術特點是什麼呢
亨利盧梭的藝術特點是返璞歸真的質朴與純真。亨利盧梭屬於現代派畫家,在他的畫作當中可能感覺不到強烈濃郁的色彩,但是用少量最簡單的色彩勾勒出一個屬於自己內心世界的童話王國,在欣賞他的畫作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寧靜與祥和。他的畫作始終在強調表達自己內心的精神世界絕鏈侍,他是從嚴格意義上來講無法把它歸結於哪一派的畫喚轎家,從他的畫作上來看沒有明顯的派別之分。這種與生俱來的愛幻想的天真性格就是他藝術的來源,想到什麼就畫下來,把自己的精神世界通過自己的表呈現在世人面前。
亨利如梭的一生都在平淡無奇當中度過。他這樣的人生經歷也讓他產生了相應的藝術風格,沒有經歷過人生的大風大浪,所以他的內心世界極其平靜,但是同時他嚮往不同的生活方式,所以畫出了異國情調的大幅幻想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