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藝術特徵有哪些呢
藝術的基本特徵:形象性(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主體性(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審美性(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形象性: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主體性: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審美性: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藝術的意義:
藝術的價值就是從美中感受愉悅挖掘心靈,藝術的意義就是意識與現實的協調。藝術的價值,人為核心,人們的審美態度決定了藝術的價值。藝術是精神產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可以讓豐富我們的的精神生活。
藝術的價值不止局限於生活,它在社會、歷史、商業都有很大的價值。作為欣賞者,通過畫面、聲音、體驗、觀察、想像、情感多維度感知藝術作品的美,以此獲得精神情感上的愉悅。
藝術的意義,滿足人們精神層面的意識形態。當現實和意識摩擦,當理性與感性的碰撞,相互融合,由此孕育了藝術。藝術的意義更像一種信念,可以用音樂洗滌心靈,電影感悟人。
② 1.2藝術的特徵
藝術的本質與特徵密不可分,本質是特徵的內在規律,特徵是本質的外在表現。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決定了藝術必然具有形象性、主體性、審美性等基本特徵
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哲學、社會科學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來反映客觀世界;藝術則以具體的、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感情。
普列漢諾夫講過 藝術「既表現人的情感也表現人的思想,但並非抽象的表現,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表現。這就是藝術最主要的特點。
各個具體藝術門類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可以具有不同特點,但無論怎樣,任何藝術都不能沒有形象。
藝術作品的形象是具體的、感性的,都體現著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有機統一。
魯迅先生說:"表面上是一張畫,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和滾模陸人格的表現。"
例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是幾個世紀以來人們贊嘆而又迷惘的作品。肖像畫中的少婦據說是佛羅倫薩皮貨商的妻子,剛剛喪子心情不好,達芬奇作畫時請樂師在旁邊彈奏樂曲,使少婦心情愉快,以便捕捉表現在面部的內在感情。畫家在這個人身上寄託了自己的審美理想,以至後來分析學派藝術批評家們,用性慾升華理論來分析這幅名畫,認為達芬奇在這幅畫中體現出戀母情節。事實上是想通過這幅作品表現文藝復興時期擺脫了中世紀宗教束縛和封建統治的人文主義思想,對人生和現實的贊美。
中國美學重視"傳神",不但反映了對象的本質特徵,又表現了藝術家對生活、人物的理解。例如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這幅長卷以聽樂、賞舞、休息、清吹、散宴五個連續畫面描繪了韓熙載家宴情況。盡管畫中夜宴排場豪華氣氛熱烈但韓熙載處於沉思壓抑的精神狀態,雖在夜宴歌舞中,卻並不縱情聲色,反映出內心矛盾和精神的空虛。這一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和深刻性顯示出畫家傳神的精湛才能和功力,也體現出畫家對生活與人物的深刻理解。
不同的藝術門類,藝術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一類是雕塑、大頃繪畫等造型藝術,是再現生活的藝術形象中滲透著藝術家的思想感情,這類藝術主客觀的統一表現為主觀因素消融在客觀形象之中。另一類是直接表現藝術家的思想感情,間接和曲折的反映社會生活,這類藝術主客觀的統一表現在客觀因素消融在主觀因素中。例如音樂,是用樂音來組織藝術形象,音樂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對現實生活和主觀感受的思想感情。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圖畫展覽會》,是他參與加爾特曼的遺作展覽後於1874年寫下的,套曲由十首小曲組成,每首小曲以一幅圖畫為依據有人物肖像有表現生活的習俗,有的描繪民間童話和節日場面,運用"漫步"主題將它們連在一起。這些樂曲沒單純描繪畫面,而是深入表現作曲家觀圖後的體驗和感受,達到了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統一。
任何藝術形象離不開內容,也離不開形式,二者有機統一的。藝術欣賞中,直接作用於欣賞者感觀的是藝術形式,藝術形式感動人、影響人是由於這種形式生動鮮明的體現出深刻的思想內容。
法國雕塑家羅丹:"沒有一件藝術作品,單靠線條或色調勻稱,僅僅為了視覺滿足的作品,能夠打動人的。"中國美學史上,西漢劉安《淮南子》有這樣一段話:"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說;規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就是說,畫家只注重人物的貌而不重人物的神,在人物畫中只重形似不重內涵,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是不成功的。東晉時期顧愷之主要"以形似神";南齊謝赫繪畫六法時,第一條就是"氣韻生動"。通過形象不僅是視覺直接看到的外貌或外形,也有無法直接看到卻可感覺到領會到的內容和意蘊。
將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完美的藝術形式有機統一的才是優秀的作品。19世紀末葉法國文學會為紀念巴爾扎克委託羅丹創作雕象,選擇了巴爾扎克深夜寫作時穿睡袍漫步的構思,以朴實、簡練的藝術手法來突出這位偉大作家碼辯的內在精神氣質,使這座雕像取得巨大成功。成功在於,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真正在形似的基礎上達到了神似。
成功的藝術形象都具有鮮明而獨特的個性,又具有豐富而廣泛的社會概括性。達到個性與共性的統一,藝術形象才有不朽的生命。
清代金人瑞贊嘆《水滸傳》中人物形象時說:"《水滸》所敘,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黑格爾認為《荷馬史詩》中,每一個英雄都是許多性格特徵充滿生氣的總和,"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滿有生機的人,而不是某種孤立性格特徵的寓言式抽象品。
世上萬物都是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共性存在於千差萬別的個性之中,個性總是共性的不同方式的表現。一切事物都是在帶有偶然性的個別現象中,體現出帶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質和規律來。因而,許多藝術家在總結創造藝術形象經驗時,總把能否從生活中捕捉到這種且有獨特個性的特徵,同時又具有普遍意義的事物當作成敗的關鍵。例如魯迅塑造的阿Q,他的"精神勝利法"不是他獨有的特徵,也是長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人們造成的精神狀態,是整個民族共有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國民性弱點。
藝術形象這種個性與共性的統一,集中體現為藝術典型。所謂藝術典型是藝術家運用典型化的方法,創造出來的具有栩栩如生鮮明個性並體現出普遍意義的典型形象。
藝術典型與藝術形象有聯系又有區別,根本上講,二者都是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統一,具有共同的實質。藝術典型比藝術形象有更強烈的個性與更廣泛的共性。藝術典型更加獨特更加普遍,是藝術形象的凝練與升華。藝術典型具有個性鮮明的藝術獨創性,又能非常深刻的揭示出社會生活的本質和意義。
藝術用形象反映社會生活,融入了創作主體及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感情,體現創造性和創新性。主體性作為藝術的基本特徵之一,體現在藝術生產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藝術創作、藝術作品和藝術欣賞。
藝術創作的內容來自於社會現實生活,同時,藝術創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對藝術創作起決定性作用。藝術創作離不開社會生活更離不開創作主體,離不開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藝術創作的主體性特點是由於藝術生產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馬克思指明動物生產是出於本能是不自由的,只創造自己和後代延續生命直接需要的東西,並只能按照自己物種的尺度來生產。人在生產活動中,能"把內在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把人的本質力量在勞動生產中、勞動產品中對象化,打上人的標記和烙印,並且"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勞動產品成了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使人能從中直觀自身。物質生產是如此,精神生產更是如此。
藝術創作的主體性集中表現為藝術家創作活動具有能動性和獨創性。藝術創作的能動性使藝術成為主觀與客觀、再現與表現的辯證統一。藝術作品凝聚著藝術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帶有藝術家個人的主觀色彩和藝術追求,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創作風格和藝術個性,具有強烈的創造性與創新性。
中外藝術實踐中的例子,唐代畫家韓干筆下的馬和元代畫家趙孟頫筆下的馬迥然不同,體現出兩位畫家各自的藝術風格和獨特的藝術追求。韓干注重實際觀察,細心觀察馬的形狀、毛色,終成畫馬名家《照夜白圖》。他畫的馬肥肥大大,杜甫稱"畫肉不畫骨",唐代美術理論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提出了不同看法。元代趙孟頫畫馬、山水的名家,畫馬取法唐人,師其意而不師其形,《秋郊飲馬圖》畫中十幾匹馬姿態各異,但匹匹精神抖擻表現出馬的健美和善於奔跑的習性。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藝術作品作為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必然打上藝術家作為創作主體的解明烙印。千姿百態的眾多藝術作品源於凝聚著對生活獨到的發現和深刻理解,滲透著藝術家獨特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情感,體現出藝術家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美學追求。
藝術生產的產品和物質生產的產品的不同:藝術作品都獨一無二、不可重復,具有藝術的獨創性。如韓乾和趙孟頫畫馬不同,契訶夫和高爾基描寫俄國社會下層人民生活不同,北宋畫家與清代鄭板橋畫竹不同,朱自清和俞伯平都寫了《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卻有各自解明的藝術特色。
美感有共性也有差異性,有社會功利性也有個人直覺性,有千差萬別的個性特徵。由於欣賞者生活經驗與性格氣質不同,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不同,在審美感受上形成鮮明的個性差異,使藝術欣賞打上欣賞主體的烙印。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說明了藝術欣賞的個性差異。同一部作品在不同人看來具有不同價值,獲得不同感受。魯訊說同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所感迥然不同是因為藝術欣賞中,欣賞主體和藝術作品之間是一種相互作用的審美主客體關系。
藝術欣賞以客觀存在的藝術作品為前提,欣賞主體對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動改造加工過程。藝術欣賞活動中,欣賞主體與藝術作品之間是相互作用的關系,一方面藝術作品總引導欣賞者向作品所規定的藝術境界運動,另一方面欣賞主體又總按自己的審美理想和審美感受能力來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藝術鑒賞的本質是一種審美的再創造。
美學家王朝聞先生,從文藝創作與欣賞者關系來說,藝術作品需要有個性,欣賞者也不能沒有個性。"知多偏好,人莫圓該"是正常現象。欣賞者個性使藝術欣賞具有了主體性特點。"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例如19世紀俄國作家赫爾岑,看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號淘大哭,而列夫托爾斯泰看後十分冷漠,認為哈姆雷特是一個"沒有任何性格的人物,是作者的傳聲筒而已"
藝術欣賞主體性特點可以使欣賞者實際獲得的藝術感受與藝術家原來的創作意圖之間產生差距。如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第一章作曲家說"這是噩運,這是那種生命的力量"而對柴可夫斯基音樂感受極深的梅克夫人也只是說"在你的音樂中,我聽見了我自己,我的氣質,我感情的回聲"而已。一般欣賞者自然更無法理解作曲家的初衷。相反情況,具有較高藝術修養的欣賞者,對藝術形象的感受不但十分接近藝術家創作意圖,甚至比藝術家本人想的更豐富更深遠。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自己解釋為"命運在敲門",法國浪漫音樂大師柏遼茲認為"這簡直就像奧賽羅的憤怒,這不是恐慌不安,這是受了折磨之後暴怒之下的奧塞羅的形象。"
以藝術生產角度講,藝術作品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一、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二、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
藝術生產是為了滿足人的審美需要,本身就是審美意識物質形態化了的集中體現。
美的形態分為自然美和藝術美,區別在於藝術美直接凝聚著人類勞動和智慧的結晶。並不是人類一切勞動和智慧的創造物都可以稱為藝術品,只有那些能給人精神上愉悅和快感具有審美價值和審美性的人類創造物才稱為藝術品。
藝術審美性集中體現人類審美意識。審美意識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人類的社會實踐,藝術從歷史發展過程中完成由實用向審美的過渡成為人類審美活動的最高形式。藝術又是人類審美意識物質形態化的表現。任何藝術都有自己獨特的物質材料和藝術語言,使人頭腦中的意識物化為藝術作品,成為人們傳達交流意識的手段。通過藝術的物質材料和手段,使人類千百年來審美意識記錄保存下來世代流傳,成為精神文化寶庫。
藝術美高於現實美是因為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把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藝術作品中。
藝術的"真"是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提練加工使生活的真實升華為藝術真實,化真為美通過藝術形象體現出來。藝術的"善"通過藝術家創作使藝術家人生態度和道德評價滲透到藝術作品之中,化善為美,體現為生動感人、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例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體現出藝術的真善美統一,取材於真實生活,反映北宋汴京各階層人物的生活。這幅畫在美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為民俗學、建築學、歷史學提供了研究資料。突破了自唐、五代以來宮廷畫家多以貴族官宦生活為主題的人物畫的桎梏,以中下層市民現實生活為題材,直接反映市民的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人民性和現實性直接影響到明清插圖和年畫的發展,也體現出藝術家對勞動人民的歌頌和贊美。運用散點透視法。
生活中的丑經過藝術家的創造性勞動,通過審美特徵在藝術作品中體現出來,事物本身的丑性質沒變只是具有了審美意義。
莫里哀的諷刺喜劇《吝嗇鬼》,塑造了阿巴貢極端自私而貪婪的人物形象,揭露資產階級貪財如命的本質。另一部《偽君子》塑造出達爾丟夫無恥偽善的形象。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貪得無厭的高利貸者夏洛克;《麥克白》中麥克白夫人,內心丑惡,唆使丈夫害國王,最後同罪行而發瘋。
藝術美注重形式但不脫離內容,它是二者的有機統一。南齊畫家謝赫《古畫品錄》中提出"繪畫六法"對我國古代繪畫實踐的系統總結。"氣韻生動"是總的要求,其他都涉及藝術形式問題。德國18世紀美學家萊辛認為"在古希臘人看來,美是造型藝術的最高法律"結論是"凡是為造型藝術所能追求的其他東西,如果與美不相容,須讓路給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須服從美。"俄國19世紀文藝理論家別林斯基也同樣強調:現實的美只在內容,而藝術則把它融化在優美的形式里,因此,繪畫才優於現實。
每種藝術都有獨特的形式美,由於各種藝術長期歷史發展,藝術門類在運用形式美規則方面積累了許多經驗與規律。這種形式美的法則不是凝固不變的,藝術貴在創新,隨著藝術實踐的發展,形式美的法則也在不斷變化和發展。藝術家在創作實踐中,探索和尋找美的形式,從內容出發選擇最恰當的形式加強藝術的表現力,使藝術形式美日益豐富和發展。拿建築藝術來說,從古希臘羅馬開始,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黃金分割"奉為建築藝術形式美的法則,強調建築物各部分間的比例,如古希臘帕提農神廟。由46根大理石圓柱環繞成一個迴廊。世界各國建築師研究後認為,帕提農神廟之所以這樣美,是因為它的高、寬和柱間距都符合"黃金分割"理論。
隨著大工業生產的發展和建築藝術的突飛猛進,建築師們揚棄了傳統形式美法則,反對在藝術形式美上的整齊劃一,提倡探索和創新。澳大利亞悉尼海灣的悉尼歌劇院歷時15年,包括五個廳外形獨特,屋頂第五個"立面"供人從空中或周圍的高層建築上觀賞。成為澳大利亞國家的象徵。
藝術形式美在於生動鮮明的體現出內容。劉勰《文心雕龍》中"故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他認為形式服從於內容。顧愷之"以形寫神"要求抓人物典型特徵,表現人物內在精神。王維"凡畫山水,意在筆先"。黑格爾的美學核心"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認為藝術美的本質在於感性形式體現出理性內容。羅丹認為"一幅素描畫或色彩的總體,要表明一種意義,沒有意義便一無美處。"
帕提農神廟體現出古希臘時代的"美就是和諧"的美學思想。是雅典的奴隸主民主制度下的產物,體現這個時代民族的社會背景。悉尼歌劇院是當代藝術與現代科技結合的產物,標志現代工業社會中建築技術和建築材料已達到很高水平。悉尼歌劇院具有突出的鮮明個性,設計師丹麥建築家伍重強調現代建築從屬於自然環境"有機建築"理論,建築應與周圍環境有機融合在一起。
③ 藝術的基本特徵
其實藝術的基本特徵的簡單:
藝術是人們閑暇時候來消遣的娛樂項目,這是人類最早創造藝術時候的初衷.到後來藝術發展為人們美好的嚮往和對未來的遐想.藝術具有廣泛性,普遍性,大眾性,藝術家只是傑出的代表,我想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只是在藝術領域中所在不同而已.後現在把藝術神聖化,這也是發展必須的道路之一,因為這時代人們已經對社會和未來開始了恐慌,所以後現代主義的藝術作品都帶有濃重的希望色彩,這時候的藝術代表了一代或者幾代人的理想和崇敬.這就是藝術,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意義和定義。所以藝術的含義就是:帶著相同和不相同的特徵,被人們創造出來並代表人們思想的產物。這就是藝術!
④ 藝術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一、形象性
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禒統一
二、主體性
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
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3.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三、審美性
1.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2.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3.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通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
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
⑤ 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1、形象性
藝術形象是藝術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所謂形象性,是指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生動、具體、具有一定觀賞價值的藝術形象。普列漢諾夫曾經講過,藝術「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但是並非抽象的表現,而是用生動的形象來表現。這就是藝術的最主要的特點」。各個具體的藝術門類,它們所塑造的形象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如繪畫、雕塑、攝影、書法等塑造視覺形象,音樂塑造聽覺形象,戲劇、影視塑造綜合形象,語言藝術塑造不能直接感受到的文學形象等。但無論如何,形象性是任何藝術種類都不可缺少的,是藝術美的基本特徵。
2、主體性
藝術美還有一個基本點征,就是主體性。如前所述,藝術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藝術生產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決定了藝術美必然具有主體性的特徵。毫無疑問,藝術美來源於現實生活並反映現實生活,但是,這種反映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或「再現」,而是融入了創作主體乃至欣賞主體的思想情感,體現出十分鮮明的創造性和創新性。所以,主體性作為藝術美的基本特徵之一,不但體現在藝術創作上,而且體現在藝術欣賞中。
3、審美性
從藝術生產的角度來看,任何藝術作品都必須具有以下兩個條件:其一,它必須是人類藝術生產的產品;其二,它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即審美性。正是這兩點,使得藝術品和其他一切非藝術品區分開來,也使得藝術美與自然美區分開來。
藝術是指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書法、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藝術是語言重要補充方法,就像講話中我們會用大聲代表生氣,用笑聲代表開心,用手舞足蹈 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來傳遞給對方。所以,每件藝術品都應該有他獨特的訴求,這種訴求就是藝術的生命力。
⑥ 藝術具有多種不同的屬性
定義:反映當地社會生活,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意識形態。 所屬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旅遊資源學(二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
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於不斷創造新興之美,藉此宣洩內心的慾望與情緒,屬濃縮化和誇張化的生活。文字、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任何可以表達美的行為或事物,皆屬藝術。
其主要屬性:文字、繪畫、雕塑、建築、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任何可以表達美的行為或事物。
藝術無處不在,每一行職業,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語言,每一種形態都可擁有藝術的成份。自然界更是最大手筆的藝術家。而任何事物,無論戰爭、科學、愛情、文藝、生產製造等等都可以發展到藝術的層面。藝術是一種可以同時被絕大多數人贊同與驚嘆的自然或人類的產物。它的表達方式種類不同,但都是反映和描述事物及其價值關系的運動與變化過程,從而對人的情感、知識和意志進行交流、誘導、感化和訓練。當任何平凡的事物演繹至藝術的層面,將幾近於完美。 攝影
[4] 人類藝術,是人們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藝術,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娛樂游戲的一種特殊方式,又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重要手段,屬於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藝術文化的本質特點,就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藝術發生的基礎是人類的語言,有效的藝術創造必須完全藉助於語言。人類有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不藉助語言的所謂藝術創造,只能算是普通的游戲創造。在娛樂功能的層面上,藝術與普通的娛樂游戲具有同等重要的存在價值和發展價值。然而,藝術與普通的游戲在文化形態上畢竟存在著本質上的差異,在文化的社會功能上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著被認真關注的必要。 什麼是藝術,藝術與人類的其他文化有什麼本質的不同?目前似乎誰也不能夠明確地給予回答。本文從人的主觀行為的功能范疇及其所創造出的文化構成入手,試圖回答這一問題。 藝術
[5]人的主觀行為的三種基本功能
在社會生活中,人的主觀行為,可以根據其基本的功能范疇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為了獲得最基本的社會生活資料所從事的基本生產勞動,如尋找、採摘、捕獲和種植食物,修造居所,製作衣物和其他生活必須用品等等,都屬於基本生產勞動。如果沒有基本生產勞動所獲得的基本生活資料,人的基本生命活動就無法維持。第二類是為了保障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所進行的基本社會生活,如做飯和洗衣、生殖和養育後代、社會交往和維持社會生活秩序、日常其他所必須的活動等等,都屬於基本社會生活。如果離開了基本社會生活,人的基本生命活動同樣無法健康維持。第三類是為了消耗人體自身多餘的體能和精力而進行的娛樂游戲活動,如唱歌,跳舞,寫詩,聽戲,踢球等等,都屬於娛樂游戲活動。離開了娛樂游戲活動,人的基本生命活動仍能夠正常維持。
藝術是娛樂游戲的一種方式
藝術是人的一種主觀行為,這種主觀行為屬於娛樂游戲的范疇,這似乎是人們的共識。因為,離開了任何形式和內容的藝術活動,人類的基本生命活動都是能夠正常維持的。那麼,是不是人們所有的娛樂游戲活動都能夠稱為藝術呢?顯然不是的。如,小孩子掏鳥窩、摸魚、斗蛐蛐等等許多與之類似的娛樂游戲活動就不能稱為藝術。而彈琴、作詩、畫畫、唱戲等等許多與之類似的娛樂游戲活動就能夠稱為藝術。這是人們的共識。盡管不能夠把娛樂游戲活動都稱為藝術,卻能夠把藝術確定為娛樂游戲的組成部分,確認為娛樂游戲活動的一種方式,這在邏輯上是不會有問題的,也似乎是不會有人提出異議的。 攝影
[6]什麼是藝術
然而,對於人類所有的娛樂游戲活動,可以把其中的哪些明確地稱為藝術,又把其餘的哪些明確地稱為不是藝術呢?目前似乎還沒有人能夠明確地回答。但是,問題還遠不止於此。如,對於畫畫這種娛樂游戲活動,人們一般都會認為能夠稱其為藝術。然而,是不是對於所有的畫畫活動都能夠稱為藝術呢?同樣都是畫畫,老畫家的繪畫就能夠稱為藝術,這似乎是沒有疑問的。隨便一個小孩子的信手塗鴉能夠稱為藝術嗎,這似乎有很多人是不贊同的。只有當小孩子的「信手塗鴉」達到了「一定水平」,人們才會稱其為藝術。那麼,小孩子的「信手塗鴉」的水平達到了什麼樣的程度才能夠稱為藝術呢?這又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據說美國的一隻黑猩猩會「作畫」,人們給它紙和筆,它能夠「饒有興致」地作出很多「有意思」的「畫」來。如果把黑猩猩的「作畫」也稱為藝術,似乎有很多人更是不贊同了。那麼,我們在理論上應該怎樣區分藝術和非藝術呢?或者說,從理論上講,究竟什麼是藝術,藝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
人的主觀需求
人的主觀是以人的「自我」形態為根據的,人的「自我」形態是以人的觀念文化形態為根據的。人以「自我」形態為根據所產生的對客觀事物的需求行為,稱為人的主觀需求。當客觀事物滿足了人的主觀需求時,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快樂感覺;當客觀事物不能夠滿足人的主觀需求,或是損害了人的主觀利益時,人在主觀上就會產生痛苦感覺。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因為主觀需求得不到客觀事物的及時滿足及經常被某些客觀事物損害自己的主觀利益而產生出許多的痛苦感覺。可以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全部行為內容,就是追求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需求的滿足和拒避客觀事物對自己主觀利益的損害。然而,這種追求或拒避又經常會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而不能夠如願,這就使得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主觀上總是因許多事不能夠如願而存在著許多的缺憾,這種主觀缺憾總使人持續地沉浸在痛苦感覺之中而令人總想解脫。
人體的三大功能系統
人體有三大功能系統:一是基本功能系統,二是認知功能系統,三是情感功能系統。基本功能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負責完成人體正常的生理代謝、器官發育和個體生殖等最基礎的生命活動任務的。組成此功能系統的所有器官,稱為人體的基本器官。認知功能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負責完成人體對客觀事物的「認知」任務的。組成此功能系統的所有器官,稱為體人的認知器官。人的認知器官,目前普遍認為是集中於人的大腦。情感功能系統的基本功能,是負責完成人體由認知成果所引起的「情感行為」的發生和人的不同個體間的「情感交流」任務的。組成此功能系統的所有器官,稱為人體的情感器官。情感功能系統的「中樞」,被許多人認為在人體的「心區」。 封面
[7] 人體的生命活動,是以人體器官與客觀事物發生關系才能夠進行的。人體器官與客觀事物發生關系時所產生的機能現象,稱為器官行為。人體的器官行為,是人體器官「天生」所具備的機能現象,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是人體器官的本能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觀需求。人體器官的許多行為,能夠使人產生快樂感覺,這種器官行為正是人在主觀上所企盼和追求的。確切地說,人的主觀需求,正是以人體的三大功能系統對客觀事物的需求行為為基礎的。可以說,人的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主觀上對一定形式和內容的器官行為的無休止追求。 情感器官通常所產生的行為內容,主要有喜、怒、哀、樂、悲、歡、思、戀、怨、恨、驚、疑、盼、煩、懼等等。情感器官的這些行為,都是人在主觀上經常需要的。無論是在人們的基本生產勞動、基本社會生活或是娛樂游戲活動中,情感器官的這些行為都能夠產生。然而,在現實的社會生活中,情感器官產生這些行為,通常都需要人在主觀上付出許多代價。如,勞動的過程和成果可以使人獲得喜、怒、哀、樂,可勞動過程中的長時間的辛苦通常讓人們在主觀上不願意忍受。許多的娛樂游戲活動雖然能夠使情感器官獲得較為激烈的行為反應,但娛樂游戲活動通常又要消耗大量的生活資料。 在生活實踐中,人們發現,有些娛樂游戲活動只需要花費較少的社會財富,就能夠使情感器官產生足夠多的行為反應。如,說故事和聽故事,就能夠只花費很少的社會財富而使人的情感器官產生出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器官行為反應。
虛擬文化現象
在人們的社會生命中,現實生活中真實的客觀事物滿足了人的主觀需求或違背了人的主觀需求時,能夠使人產生快樂感覺或痛苦感覺,並且能夠引起情感器官的行為反應;人與故事中的虛擬的客觀事物發生關系時,也同樣能夠使人產生快樂感或痛苦感覺,並且也同樣能夠引起情感器官的行為反應。而且,故事中的客觀事物比起現實中的客觀事物更容易引起情感器官的強烈行為反應。如,現實生活中的「小芳」會讓人覺得善良美麗,會讓人朝思暮想,寢食難安;然而,故事裡的「林妹妹」更會讓人覺得柔情萬種,更會讓人為她失魂落魄,傷感萬分,痛不欲生。現實生活中的「小芳」經常不能夠滿足人的主觀需求,而故事中的「林妹妹」卻能夠對人的主觀缺憾產生非常好的慰藉作用而使人產生「別具滋味」的快樂感覺。 藝術
[8] 情感交流,是人的情感器官經常性的行為需求。心裡的缺憾向他人傾訴一下,內心的歡喜事向他人陳述一下,聽聽他人講些新鮮的事情,或有新鮮的事情向他人講述,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需的情感交流行為。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經常都會發生一些「有意思」的和「值得說說」的悲傷或歡喜事。實際上,人們相互交流的絕大多數內容,都是相互聽來或看來的關於他人的事,尤其是採用誇張和虛擬的方法編造出的關於他人的情節曲折和內容精採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說故事和聽故事,具有非常好的情感交流效果和對主觀缺憾的慰藉效果。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喜歡聽故事,也非常喜歡編故事。聽故事的人總想聽更精採的新故事,編故事的人也總想編出更精採的新故事。想聽故事和編故事,早已成了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主觀需求。非常自然地,聽故事和編故事,就發生和發展成了人們社會生活中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其功能的主要方面是專門滿足人的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的,其文化形態的本質特點是虛擬人們的現實生活。這種文化現象,稱為虛擬文化。本文把這種專門為了滿足人們的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虛擬文化現象,稱為藝術。一直以來,藝術的內含沒有過明確的界定,每個對藝術有所關注的人對藝術 都有自己的界定,這是因為一直沒有一個公認的界定藝術的客觀標准。本文對藝術的界定,一方面給出了明確的客觀標准,另一方面明確定義了藝術的本質,從理論上把藝術同普通的娛樂游戲行為嚴格地區分開來,從而能夠明確指導人們的藝術實踐。本文對藝術的界定,也許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藝術」原來的詞意,這並不要緊,因為類似的先例在理論界是有過的。
藝術的本質
藝術屬於娛樂游戲文化的范疇,是人們為了滿足自己對主觀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為需求而創造出的一種文化現象,這種文化現象的本質特點是用語言創造出虛擬的人類現實生活。藝術是人們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一種文化形式,人們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是以語言為基礎的,所以,藝術的發生基礎是人類的語言。在人們的藝術實踐中,藝術的發生通常總是要完全藉助於人類語言,人類有什麼樣的語言形式出現,就會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產生。人類語言有許多種形式,如口頭語言、文字語言、繪畫語言、形體語言、音樂語言及現代的電影電視語言等等。書法家梅湘涵指出藝術的發生在形式上就相應地會出現故事、小說、詩歌、繪畫、舞蹈、音樂、電影和電視劇等等藝術形態。沒有語言,就沒有藝術的發生基礎;如果人們相互間語言不通,就不能夠實現藝術的交流。 藝術欣賞
[9] 藝術用語言創造出虛幻的事件,讓他人通過對語言的理解來感覺虛幻事件的發生情景,在感受情景的過程中,人的相應的主觀缺憾就會得到適當的慰藉,人的情感器官就會產生出活躍、激烈的行為反應。人的主觀缺憾的慰藉及情感器官的行為反應,完全是以人在社會生活中對一定客觀事物的主觀需求為根據的。所以,藝術所創造出的虛擬事件,就必須以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主觀需求為根據,才能夠發揮出顯著的藝術效果。 有句成語叫「畫餅充飢」,是對藝術的最形象的詮釋:人由於飢餓想吃餅子,沒有餅子,只好畫一張大大的餅子來自慰,飢餓的人看到畫中的這張餅子,主觀上能夠獲得些許的滿足感,情感器官也會產生出些許的喜悅。古人有賦:說梅止渴,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飢,少謝騰驤之志。這實際上是對藝術的發生原理和社會功能的最生動和精闢的闡述。 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一般認為,藝術是人們把握現實世界的一種方式,藝術活動是人們以直覺的、整體的方式把握客觀對象,並在此基礎上以象徵性符號形式創造某種藝術形象的精神性實踐活動。它最終以藝術品的形式出現,這種藝術品既有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反映,也有藝術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價值觀等主體性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產品。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 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唯美主義是審美的最完美發揮。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 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和特殊的精神生產形態。通過生產實踐活動,反映從物質世界到精神世界,從生產關繫到思想關系的人類的全面的社會生活,創造美的精神產品,滿足人類精神上的審美需要。通俗的說,藝術也就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 藝術欣賞
[10]藝術是一個空泛、混亂的詞
通常需要更加空泛的語言來描述這個詞,結果導致人們知道有藝術這個詞,卻不知道藝術具體指的是什麼;一個不能統一的概念,實際上人類不統一的感知系統才是這個詞的基礎,也導致了藝術的相對有限性。
編輯本段藝術作用
藝術是一種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著非常復雜而豐富的內容,與人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產品,具有無限發展的趨勢,並在整個社會產品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藝術價值是很重要的精神價值,其客觀作用在於調節、改善、豐富和發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質(包括認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藝術的欣賞就是人對藝術品的價值進行發現和尋找,是欣賞者、創作者及表演者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情感共鳴。在藝術欣賞過程中,作者或表演者用動作、色彩、聲音以及言詞把自己所曾經體驗過的感情表達出來,以感染觀眾或聽眾,使別人體驗到同樣的感情。藝術欣賞所產生的情感從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對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對功利性一種更為廣泛、更為深刻的肯定。
編輯本段藝術種類
藝術的種類繁多,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將藝術分為以下一些類型: 依據藝術形象的存在方式,藝術可分為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藝術。美術是一種空間藝術。依據藝術形象的審美方式,藝術可分為聽覺藝術、視覺藝術和視聽藝術。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依據藝術的物化形式,藝術可分為動態藝術和靜態藝術。美術主要是一種靜態藝術。依據藝術分類的美學原則,藝術可分為實用藝術、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和綜合藝術。美術是一種造型藝術。 依據藝術形象的表現方式,藝術可分為表現藝術和再現藝術。美術中既有表現性的,也有再現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關於「藝術」與「美術」的含義和適用范圍,在東西方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了解這些差異,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它們的概念和使用它們。 一般來說,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藝術可分為 表演藝術(音樂、舞蹈等) 視覺藝術(繪畫、攝影等) 造型藝術(雕塑、建築藝術等) 視聽藝術(電影,電視等) 語言藝術(文學等) 綜合藝術(戲劇、歌劇等) 比較新的分法,則根據時空性質將藝術分為: 時間藝術 空間藝術 綜合藝術。
電腦藝術
電腦藝術是指以電腦科技為基礎的,藝術與電腦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嶄新的藝術創作手段。 凡是一切與電腦有關的藝術創作~也可以叫CG,CG包括二維、三維的,靜止畫、動畫(movie),從自由創作、服裝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規劃設計、工業設計、電視廣告(CM)到網頁設計,可謂包羅萬象。
藝術專業分類
美術(繪畫、設計)、音樂(聲樂、器樂、舞蹈)、播音主持、表演、戲劇、等都是屬於藝術類的,藝術類形態有很多很多。主要分為靜態藝術和動態藝術兩大類別。
編輯本段藝術起源
關於藝術的起源問題一直被學術界稱為「斯芬克斯之謎」,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人類早期的歷史和藝術方面的資料所知甚少。盡管如此,歷史上的許多學者還是在這一領域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種關於藝術起源的學說,主要包括:巫術說、游戲說、勞動說等等。這些學說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類藝術發生的某些條件和根據,對學習藝術和進行藝術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雖然這些關於藝術起源的學說必然涉及到人類藝術的方方面面,但其中關於美術起源問題的論述通常都是這些學說的重要方面。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⑦ 在美學家看來,人工智慧無法創作真正的藝術的原因有
在美學家看來,人工智慧無法創作真正的藝術的原因有:
1、藝術作品是富含思想性的,沒有思想性的作品不值得被稱為藝術品。人工智慧是非常理智的,記憶力非常好,但他們不懂什麼是美,什麼是幽默,其本質是根據一定的代碼進行分析找到最優答案並輸出,不具有思想性。
但是,藝術從它誕生開始,就是極其感性的一個學科,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可能會形成完全不同的藝術作品,同一件作品在不同的時間人們對它的評價可能完全相反。
2、藝術傢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具備一定美學基礎。藝術家是指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藝術創作而有一定成就的藝術工作者。
進行藝術作品創造活動的人物,通常指在諸如寫作、繪畫、攝影、表演、雕塑、音樂、書法及舞蹈等藝術領域有比較高的成就,從而具者橋廳備了一定的美學基礎的人。既包括在藝術領域,影視領域里以藝術創作作為自己專門職業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職業之外從事藝術創作的人。
3、藝術的誕生需要真實的實踐。藝術誕生於靈感,這是我們對於藝術產生原因的看法。但靈感並非真的虛無縹緲、妙手偶得,而是來自藝術家長期大量的練習,以及對於生活的深刻觀察使然。
即便人首隱工智能真的可以游遍名山大川,為藝術付出可貴的實踐,但其前提也是人類賦予它藝術的目的,它是為了藝術而藝術。這樣被他人刻意賦予的藝術形式,其實已經違背了「藝術源自本心」的原則,換句話說人工智慧只要還有「人工」的前綴,其藝術的真實性就會大大折扣。
4、藝術的欣賞需要具體的語境。我們常常抱怨,某些藝術作品看不懂、聽不懂,讀不懂。除了特定的藝術形式我們不太熟悉之外,更是因為我們沒有進入該類藝術的「語境」。藝術語境是藝術特有的邏輯,它需要相應的人生閱歷予以激活,更需要文化背景予以鋪墊。
人工智慧的辦法是「演算法」,畢竟人工智慧可以全方位、無限制地獲取藝術的邏輯,在人工智慧的詞典里沒有國別和歷史的具體區分,唯一的區分就是量的多少,以及途徑的不同。
人工智慧其實就是「行畫」的科技加強版,它的演算法也許會提高對藝術的解構、剖析能力,但對於藝術的創造卻無能為力,因為藝術作品的誕生是組合、整理,剎那的光輝閃現,在藝術領域人工智慧無法替我們做真正的決定,正如人工智慧無法替代我們去感覺世界,無法替代我們活著。
5、藝術的結果永遠不會終結。藝術是不朽的,這是公認的事實,更是藝術的特點。即使千百年來熠熠生輝的藝術大師們,早已巨星隕落,但他們的作品一直激勵著更多的藝術家們層出不窮,也激勵著我們的生命,煥發不一樣的光彩。
康德說:藝術之所以是藝術,是因為藝術是有關生命的真理。康德是在闡述藝術本源,有關生命的學問。正如沒有黑就沒有白、沒有恨就沒有愛,生命存在的有限,恰恰決定了藝術魅力的無限,而人工智慧的生命雖然無限綿延,但它無法理解藝術如何表現生命,如何表現死亡。
除了科學構造的外部世界,我們還擁有敏感而復雜的內心世界,這個內心世界需要科學點撥、引領、規范,但更需要真正的藝術去撫消鏈慰、啟發、和完善。
藝術有著科學無法到達的領域,正如人性之復雜,人類之光輝無法通過具體的數字或是圖標粗暴的表達,於是尊重藝術的獨特性,就是尊重人性、尊重我們自己以及尊重未來。
⑧ 藝術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一、形象性
1.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2.藝術形象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3.藝術形象是個性與共性禒統一
二、主體性
1.藝術創作具有主體性的特徵
2.藝術作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3.藝術欣賞具有主體性的特點
三、審美性
1.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
2.藝術的審美性是真、善、美的結晶
3.藝術的審美性是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通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
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