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使用Photoshop高低頻磨皮法對時尚人像潤飾
我們為大家揭秘時尚大片中最常用的一些處理技巧,告訴大家如何在不失真實的前提下改善皮膚質感、移除畫面瑕疵。
人像處理是一門藝術,處理時既要讓人物看上去盡可能完美,又要保證不因調整操作而失真。如何平衡這兩點,全靠後期師的審美把握。
磨皮已經是一種過時的技巧,直接在皮膚上進行處理很容易留下處理痕跡,一句「PS過的」評價就能抹殺你的所有拍攝和處理的功勞。
為什麼時尚雜志中的那些精美大片就能在把人處理得像假人一樣完美時,又能讓她們擁有真人一樣的質感?這背後有什麼秘訣嗎?
頻率分區是時尚大片背後的秘訣之一。最基礎的分區技巧是將照片劃分為高頻信息和低頻信息兩部分,每個部分都包含了原始文件中的一部分信息,
將它們合並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原始圖像。使用不同圖層保存不同頻率信息的優勢在於我們可以針對不同頻率信息所包含的畫面特性進行更具針對性的調整。
低頻細節圖層包含畫面基本的色彩和影調信息,我們可以通過該圖層還原畫面高光表現、修整皮膚瑕疵、調整肌膚質感等。處理這個圖層時下手可以重一點。
高頻細節圖層包含畫面的細節紋理,是讓頭發、肌理等細節看起來真實的關鍵。
在這篇教程里,我們將向大家傳授一些頻率分區模式下最基本的潤飾操作技巧。經過頻率分區處理後,無論是進行銳化還是進行模糊操作都會變得更加的簡單有效,
而且還能讓這兩個看似矛盾的操作相互包容。這就是我們說的高低頻磨皮法。
移除瑕疵
2有些小的處理操作可以放在最開始進行。Photoshop的修復畫筆工具對付瑕疵非常有效。放大照片,逐一檢查瑕疵所在。按住Alt鍵對周圍的干凈皮膚取樣,
然後覆蓋瑕疵部分。
復制背景
3想進行頻率分區操作,需要將原有圖像復制兩次。使用快捷鍵Ctrl + J兩次就能快速滿足我們的需要。將中間圖層重命名為「低頻圖層」,將上方圖層重命名
為「高頻拆岩圖層」。選擇低頻圖層進行下一步操作。
處理高頻圖層
5選擇高頻圖層簡鏈,執行「圖像應用圖像」。在圖層下拉菜單中選擇低頻圖層,勾選反向選項。打開混合模式下拉菜單,選擇「相加」。然後最重要的一步是
將縮放設置為2,補償值設置為0。單擊確定,分離高頻信息。
#p#副標題#e#
調整混合模式
6將高頻圖層的混合模式更改為線性光,原圖重新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時我們就已經將照片完美的分成了高頻和低頻信息兩個部分。它們分別保存在一個
獨立圖層之中,我們可以根據需要對它們進行分別處理。
應用柔光
7處理膚色不均、添加影調變化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減淡加深工具,它們的局限性大,我們將用到的是柔光圖層法。選擇低頻圖層,執行「圖層新建圖層」,
將混合模式切換為柔光,勾選下方填充柔光中性色選項。
模糊細節
9由於我們對照片進行了分頻處理,所以模糊低頻圖層中的細節內容非常簡單。保持低頻圖層為選中狀態,復制該圖層,然後執行「濾鏡模糊表面模糊」,
將半徑設置為14像素,閾值設置為11。
創建蒙版
10在分頻模式下對低頻圖層執行表面模糊能快速移除大面積的瑕疵,而不損傷皮膚的質感。這個效果同樣不適用於輪廓邊緣、衣物紋理等。
所以使用一款尺寸適中的黑色畫筆工具在蒙版上遮蓋它們。
清潔高頻圖層
11完成低頻圖層的處理後,接下來輪到高頻圖層中所包含的畫面細節信息。打開高頻圖層的可見性,將其混合模式暫時切換至正常,方便我們觀察畫面內容。
使用修復畫筆工具移除畫面中不希望看到的內容。
#p#副標題#e#
進行銳化
12高頻圖層還可以用來調整畫面銳度,這是個很有趣的操作。在高頻圖層上方添加一個曲線調整圖層,按住Alt鍵,將滑鼠移動至兩個圖層的交界處單擊,
將曲線調整圖層變成高頻圖層的附屬圖攔御孫層。
13使用曲線對高頻圖層進行銳化操作,要保證曲線中間點位置不變化。我們在曲線正中間創建一個取樣點,確保其輸出與輸入值均為128。
然後在高光和暗調部分各添加一個取樣點,製作一個S型曲線。
照片去色
14執行完上述操作後,分頻處理告一段落,我們可以使用快捷鍵Shift + Ctrl + E合並所有圖層,簡化圖層面板。創建一個漸變映射調整圖層,
選擇黑白漸變給畫面去色。然後將該圖層不透明度降低至25%。
調整曲線
15創建一個新的曲線調整圖層。使用取樣點工具在皮膚的高光、中間調高光、中間調陰影和陰影部分分別單擊,得到四個取樣點。
根據畫面的膚色表現上下調整這四個取樣點,優化皮膚的光影對比。
#p#副標題#e#
色階調整
16創建一個新的色階調整圖層,該圖層能幫助我們檢查照片的影調分布情況。根據色階中的直方圖分布,我們將黑、白滑塊分別設置為6和252,
然後將灰色滑塊設置為1.09適當提亮畫面中間調。
調整高光
17仔細調整高光部分,創建一個新的空白圖層。我們在這個圖層上面直接使用大尺寸低不透明度白色柔邊畫筆對畫面中需要提亮的部分直接繪制高光。
截圖中,最終銳化
18使用快捷鍵Shift + Ctrl + E合並所有圖層,執行「濾鏡銳化智能銳化」,將數量設置為126%,半徑設置為0.3。也可以參考前頁上方的專家技巧介紹
使用分頻處理技巧進行銳化。
#p#副標題#e#
⑵ 水粉畫的技巧
學好水粉畫
一、構圖准確
二、用色准確
三、運筆熟練
1、構圖是繪畫藝術技巧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創作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更是將作品各個部分組合成一個整體的一種形式。構圖的形態要服從作品內容和作者內心的感受,並根據構圖形式美的法則來決定。構圖的概念和法則,與審美意識、藝術觀念、理論與風格密切相關。學會掌握構圖的原理和規律,可以幫助藝術家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和對素材的運用、組織,處理加工,以至達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強藝術感染力。但單純依靠構圖規律來構圖,是難以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藝術作品的。所以構圖的理論與法則,不是一成不變的程式,它將在美術實踐中被不斷否定,是在變化中發展的。S構圖:比斜線更有視覺沖擊力。
2、構圖的基本法則(不論是創作或習作,內容是人物、風景或靜物,構圖一般都遵循以下幾點法則):
美術作品中的一切,都應當從屬於作品基本內容的表達。
美術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應當相互保持聯系。
作品應當通過構圖,形成一個吸引觀眾最大注意力的視覺中心。
一個畫面的構圖結構,應是既有變化又有統一的整體,應當利用形體、明暗、線條、色彩等因素的對比諧調規律,以及空間處理,體積結合、節奏韻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穎生動,並具有最強的藝術表現力。
安排畫面物體,處理細節,應當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與主題表現的密切聯系。
應用構圖中的均衡,以表現穩定和靜止;應用構圖中的不均衡,以表現不穩定和運動。
作品尺寸的大小,應配合它的內容;畫幅的長寬比例應服從構圖的需要。
3、構圖均衡
均衡是繪畫構圖中一項最基本的法則。均衡通過視覺而產生形式美感。均衡不同於對稱。對稱是最穩定而單純的均衡,對稱是一種美的形態,主要應用於裝飾與圖案。中國傳統的建築及寺院,都採用對稱格式。人體和一些美麗的昆蟲的生理結構,也是對稱的。對稱的構圖法則,在繪畫中也同樣被應用,但不是絕對形式上的對稱。對稱顯示高度整齊的狀態,有完美、庄嚴、和諧、靜止的效果,但也會產生單調、缺乏生趣等弊病。
均衡的構圖法則,在繪畫中廣泛持久地被應用,而且均衡的形式多樣,可以顯示出各自的構圖美。均衡的原理,是根據人的視覺形象,產生重量感的心理反應而發展起來的。畫面中色塊的面積大小、形狀,色彩的個性,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景物的運動,或靜止的狀況,都能在視覺中產生不同重量感。如動物比植物重,人比動物重;在淡色的底子上,深色比淡色重;相反在深色底子上,淡色比深色重;粗細條比細線條重;體積大的比體積小的重;立體的比平面的重;直線比曲線重;顏色純度強的比弱的重;物體密集的比疏鬆的重;明暗和色彩對比強的比對比弱的重等等。構圖中,如果重量偏依在畫幅的某一角或某一邊,就會導致在視覺上產生不穩定感。這均衡的原理,可以從天平秤上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取得平衡的簡單道理得到說明。
構圖中的變化與統一,也可以稱為對比與諧調。因為在繪畫中,總是通過對比來追求變化,通過諧調來獲得統一。
4、明暗構圖
明暗是構圖布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調子至最淡的明調子之間的各種明暗層次。明暗層次,不僅應用於表現對象的形體結構,還同時在畫幅構圖中通過明
暗色調的交錯,獲得畫面的變化與均衡,產生節奏韻律感。一般認為,明暗是西洋繪畫特有的藝術語言;中國傳統繪畫,似乎是不講明暗因素的。如線描作品,在形式概念和表現手法上,是不用明暗調子的,它只用純粹的線條表現對象的形與結構,並在構圖布局中,進行線的疏密對比處理。實際上,這就體現出明暗的對比關系,即線密的地方調子深,線疏的地方調子淡,可見線的疏密也包含有明暗調子的意義。線的疏密對比就是明暗的對比。另外,黑白版畫雖只有一種黑色,實際上卻通過點、線、面的處理運用,使畫面產生的明暗層次變化非常豐富,在構圖中發揮出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所以,明暗這一形式因素,在各種繪畫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被廣泛運用。現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1)畫面明暗基調的類別。在繪畫中表現各種主題與情調時,明暗的運用類別很多,大略可歸納為下述三類:
明調——畫面使用的大部分色彩明度較強,畫面色調明亮。這一類色調,宜於表達歡快、舒展、明靜、爽朗、簡潔等感情,也可用於憂傷,悲壯的主題。明色調比暗色調更為動人有力。
暗調——與明調相反,由比較深暗的色彩組成畫面。深沉、莊重、濃郁、靜穆、神秘、恐怖等情調的主題,往往採用暗色調。在色彩調配上,深色使用多,白色使用少,也常使用黑色。
中間調——明調與暗調之間的各種中間冷暖色調,是最富有變化,並運用十分廣泛的色調。在普通光線下,人們生活與活動環境,一般都處在中間色調之中。所以在表達各種生活的繪畫主題,較多採用中間色調。
(2)畫面明暗對比處理的幾種形式:
暗的背景襯托明亮的主體——各種形式對突出主體物很有效果,是常被採用的一種形式,在許多古典的靜物與人物肖像畫中尤為普遍。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人物襯托出來,效果單純、集中、強烈。
明亮的背景(或環境)襯托較暗的主體——19世紀俄國巡迴畫派畫家列賓的許多肖像畫,較多採用這一明暗形式。明亮的背景,使畫面爽朗,主體物也非常突出。
中間色調襯托明暗對比鮮明的主體物——根據人們對日常生活觀察的經驗,近處的物體,總是覺得形象具體突出,色彩鮮明,黑白調子對比強烈。遠處的景物在與近處景物對比之下,總是顯得形體模糊,黑白對比減弱。因此,在繪畫中,運用這一明暗對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實感,也較容易表現出空間效果,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構圖的明暗形式處理,必須服從表達主題的情景需要。同時也要運用明暗對比手段,顯示出構圖的主體部分和陪襯部分的正確關系。在一幅畫中,也可以同時運用多種明暗對比因素的構圖形式,去處理復雜的題材,表現重大的主題。
(3)在構圖中,明暗色塊的形狀和面積大小變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現效果。畫面中各種色調面積變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塊暗色調或明色調;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許多小塊暗色調或明色調;色調形狀的方圓曲直,界限分明與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產生不同的表現效果:色調面積大,相互間對比明顯,界限清楚,這可以產生富有生氣、活躍、動人的效果。大塊的暗色調與小塊的明色調配置,具有庄嚴、悲壯、深沉、神秘等效果。大面積的明亮色調與少量暗色調配置,具有舒暢、輕快、爽朗等效果。淡色調具有優美、純真的情調;柔和的色調具有含蓄、抒情、優美、安詳等表現效果。
(4)線條是構圖中重要的形式因素。中國史前繪畫以線開始,兒童繪畫也以線開始。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描是造型的基礎,線成為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之一,這些主要是指線在造型上的應用。至於線在畫面構圖中的作用,則更為廣泛。線可以達到引導觀眾視線集中到作品主題中心去的目的,線條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現力和美感,將線加以組織,可以具有構圖形式上的韻律和節奏感。線條可以分為許多類:
實線,即本身就具有存在價值的線。
物體形狀的輪廓線,這類線有直線、曲線,或兩者結合的線。輪廓線越單純明確,就越醒目強烈。如版畫中的黑白木刻。
一些很窄的物體,也具有線狀效果。如視點很低時的地面、海面、道路、電線桿、樹乾等。
水平線、垂直線、傾斜線。
起伏不平的線條,如:建築群與背景交接的輪廓線、叢樹與天際的交接線等。
曲線:水平曲線、垂直曲線、其他曲線。
地平線(地平線在畫面中十分重要,與構圖關系非常密切)。
運動的線和顯示力的線。
以上這些不同特性的線與構圖的藝術效果,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線的運用中,最主要的是曲線、直線和斜線。
曲線有垂直曲線、水平曲線、無規律曲線之分。曲線給人有女性的聯想,柔和、優美而流暢。曲線使用不當,會使構圖顯得不穩定、軟弱而缺乏力量。垂直曲線如火焰,表示一種活力;水平曲線如水波或遠處山巒的起伏等,具有親切優美和緩慢的運動感。
5、各種構圖優點:S構圖比斜線更有視覺沖擊力。垂直定型線構圖讓畫面有穩重感優靜典雅之美;三角型都用於創作設計(倒置三角型不穩定);十字型安定平衡;對角線構圖有動態要素;棱型構圖給人一種堅強的影響有安寧的感覺;X型構圖穩定(多用於街道、水道風景的構圖)。
6、色彩的使用
(1)色彩的混合,這是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將兩種或多種顏料混合,調配出另一種色彩。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異於原來的顏色,但仍含有原來顏色的個性因素,並與原來的顏色具有諧調關系。如紅與藍調合為紫色,紫色與紅或藍都很諧調,具有紅、藍兩色的個性因素。如是對比的補色相調合,根據調配時兩個顏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減弱色彩純度,以至成為含灰的弱色。如紅綠相調合時,紅色中加微量綠色,就可以出現帶灰的,沉著穩定的紅色。如兩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現色相不鮮明,純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趨於豐富、有對比而諧調的效果。色彩的關系能符合表現對象的要求。色混合的方法,總是會將色純度降低,這個方法容易產生使畫面色彩發灰,缺乏生氣的弊病。調色是一個復雜而重要的過程。一幅色彩作品,極大部分色彩是經過在調色盒中調合後,再畫到畫幅上去的。因此,要掌握調色的技能,除了懂得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識外,主要還是在寫生實踐中獲得經驗。有些畫,色彩關系零亂,缺乏諧調感,或色彩灰暗,畫面失去生氣,這都與調色有一定的關系。開始學習色彩時,總會感到要調配出自己所觀察認識的對象色彩十分困難,尤其是調配含灰色彩更為困難,這是必然的過程。因為要找到一個含灰色彩,需要哪幾個顏色來混合,它們的分量該多少,還應加入多少白色等等問題十分復雜。混合的方法,可以達到近似對象的色彩效果,真實感比較強。但是,混合的方法往往容易使色彩失去純度,缺乏色彩的鮮明感和力量。調色有一些規律,可是沒有公式,只有通過不斷實踐去逐步掌握。
(2)色彩的重置
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顏色重疊,產生另一個色彩的方法,就是色彩重置的方法。重置所得色彩的色相,大致近似混合的效果。這種方法水彩畫應用較多。這是由於水彩顏料具有透明性,這也是運用重置方法的一個條件。如果先畫一個黃色,干後上面蓋上一層藍色,黃色就會透出表面與藍色層綜合成綠色。如再在上面蓋一層有對比關系的褐色,就會產生偏綠的灰褐色。一些畫得深入具體的水彩畫,必須運用色彩重置的技法來完成。由於水粉色的不透明性,重置方法應用並不普遍。如果將水粉色調人大量的水分,使顏料具有透明感,也可以如水彩那樣取得重置的效果。可以通過重置,調整色彩關系,如用冷調的透明色重置,畫出陽光的陰影等。水粉色重置,下筆要果斷快速,不能反復塗擦,因為底層色彩容易被破壞。另一種水粉畫的重置技法,是在第一次色層上面,用枯筆或其他工具,蘸比較乾的不透明色,重置上第二次色,不能完全蓋掉底色。這種方法具有並列的色彩效果。它不僅可以調整色彩關系,還能使色彩更加富於變化與含蓄,產生具有厚度的色彩復雜的效果。
(3)色彩的並列
並列的方法是用筆觸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顏色連接並列起來,在視覺上產生色彩空間的混合效果。如將黃與藍的色點並列起來,就會產生空間混合的綠色,這綠色可以比兩色混合所得的綠色鮮明而活躍。這種並列法是光學原理在色彩方法上的運用,它來源於19世紀某些印象主義和後期印象主義畫家的色彩實踐中。
以上三種方法,最常用的是色彩的混合。重置與並列法,是不同方式、不同效果的色混合,如使用得當,也可以取得很好的表現效果。
7、色對比
對比意味著色彩的差別,差別越大,對比越強,相反就越弱。所以在色彩關繫上,有強對比與弱對比的區分。如紅與綠、藍與橙、黃與紫三組補色,是最強的對比色。在他們之中,逐步調入等量的白色,那就會在提高它們明度的同時,減弱其純度,成為帶粉的紅綠、黃紫、橙藍,形成弱對比。如加入等量的黑色,也就會減弱其明度和純度,形成弱對比。在對比中,減弱一個色的純度或明度,使它失去原來色相的個性,兩色對比程度會減弱,以至趨於調和狀態。色彩的對比因素,主要有下述幾個方面。
(1)色相對比——從色環中的各色之間,可以有相鄰色、類似色、中差色、對比色、互補色等多種關系。在色環中180。角的兩個色為互補色,是對比最強的色彩(色環中大於120。角的兩色都屬對比色)。色環中成90。角的兩色為中差色對比(如紅與黃、紅與藍、橙與黃綠等)。色彩中還有類似色(如深紅、大紅、玫瑰紅等)和相鄰色(如紅與紅橙、紅與紅紫、黃與黃綠等)。它們包含的類似色素占優勢,色相、色性、明度十分近似,對比因素不明顯,有微弱的區別,屬調和的色彩關系。如相鄰色的兩色之間類同的色素逐漸減少,就會形成強弱不同的對比(如紅與黃綠、紅與青、黃與綠等)。類似色對比要比相鄰色強些,它們在色環中約在600角左右。顏料中的紅色類、黃色類、藍青色類稱同類色。
(2)明度對比——即色彩的深淺對比,色彩的深淺關系就是素描關系。我們從顏料管中,擠出來的每一種顏色,都已具有自己的明度。顏色與顏色之間有明度的差別,如從深到淺來排列,可以得到以下的循序:黑、藍、青紫、墨綠、黑棕、翠綠、深紅、大紅、赭、草綠、鈷藍、朱、桔黃、土黃、中黃、檸檬黃、白。如果每個顏料調入黑或白,就會產生同一色性質的明度差別;如調入比這一顏色深或淺的其他色,就會產生不同色個性的明度差別。由此可見,色彩的明度對比,包含著相當豐富復雜的因素。辨別單色明度和明度對比比較容易,如果要正確辨別包含色彩純度、冷暖等因素的明度對比,則並不容易。
(3)純度對比——色彩的效果,是從相互對比中顯示出來的。純度對比,是指色彩的鮮明與混濁的對比。運用不鮮明的低純度色彩來作襯托色,鮮明色就會顯得更加強烈奪目。如果將純度相同,色面積也差不多的紅綠兩對比色並列在一起,不但不能加強其色彩效果,反而會互相減弱。如將綠色調入灰色來減弱純度,紅色才會在灰綠的襯托對比中更加鮮明。我們在雨天街頭觀察行人使用的五顏六色的雨披和雨傘,那鮮艷純凈的色彩異常醒目、美麗,其原因就是受周圍環境沉暗的冷灰色調對比襯托的緣故。高純度的色彩,有向前突出的視覺特性,低純度的色彩則相反。相同的顏色,在不同的空間距離中,可以產生純度的差異與對比。如觀察處在近、中、遠不同距離的三面紅旗,近處的紅旗是鮮明的;中景位置的紅旗與近景中的紅旗相比,則呈含灰的紫色;遠景中的紅旗,在相比之下,純度更差,呈灰色。這是色彩因空間關系的變化,反映出色彩純度變化而產生空間距離感。一個畫面中,以純度的弱對比為主的色調是幽雅的,所表達的感情效果基本上是寧靜的;相反,純度的強對比,則具有振奮、活躍的感情效果。
(4)冷暖對比——色彩的冷暖感,是來自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的生活經歷。由此,色彩要素中的冷暖對比,特別能發揮色彩的感染力。色彩冷暖傾向是相對的,要在兩個色彩相對比的情況下顯示出來。在色彩寫生過程中,認識色彩冷暖對比變化,主要是依靠互相比較的方法。晴天觀察天色,如是紫灰色調子,一般地面或遠山的天色,會顯得暖一些,上邊的天色會傾向於冷,有微弱的冷暖區別;一個物體受陽光直射,受光面偏暖,背光面偏冷,受光部強光部分又偏冷,背光面受藍天光線反射的部分,顯得更冷,而背光受地面陽光反射部分,卻罩上一層暖調色。從色光的自然規律理解,可以通過觀察,認識到色彩冷暖對比的規律,這在色彩學習中十分重要;如果不能認識並表現出這種冷暖色彩的對比關系,畫面色彩就可能趨於單調。
(5)面積對比——色彩的面積、形狀、位置,在色彩要素一節中已提到過。這是美術設計中的構成或繪畫中布局結構相關聯的因素之一。所謂色彩的面積,在設計或裝飾繪畫中,一般比較明確,因為大多是採用色相單純的平面色塊,結合色塊的形狀,通過安排上的穿插,形成強弱、起伏的節奏效果。在寫實的繪畫中,基本上不會存在單純的平面色塊,在一塊色面積中,一定同時具有許多色彩變化,可是仍然具有色彩面積、形狀、位置等對比的形式因素。色面積的大小與形成色調有關。在藝術表現中的作用是通過對比來獲得色彩效果的。考慮色塊形狀是指外形的美,同時也包含著線與形的對比關系,一個方形與圓形對比有不協調的因素,這與曲直線條給人的感覺並不相同。
8、色調合
(1)對比與調和,是互為依存的、矛盾統一的兩個方面,都是獲得色彩美感和表達主題思想與感情的重要手段。在一個畫面中,根據表現主題的不同要求,色調可以以對比因素為主,也可以以調和因素為主。在感情上的反映,一般積極的、愉快的、刺激的、振奮的、活潑的、輝煌的、豐富的等等情調,是以對比為主的色調來表現的。舒暢、靜寂、含蓄、柔美、樸素、軟弱、幽雅、沉默等情調,宜用調和為主的色調來表現。對比兩色中,如混入同一復色,即含灰的色彩,那麼對比各色就會向混入的復色靠攏,色相、明度、純度、冷暖都趨向接近,對比的刺激因素因而減弱或消失。調和效果的加強與混入色量成正比。對比色雙方,如一方混入對方的色彩,或雙方都混入對方的色彩,可縮小差別,減弱,趨向調和。
(2)同種色調和,是指任何一個基本色,逐漸調入白色或黑色,可以產生單純的明度變化的系列色相。這趨向明亮或深暗的不同層次的顏色,可稱為同種色或同次色,有極度調和的性質。如果一組對比色,雙方同時混入白色或黑色,純度都會降低,色相個性會削弱,加強了調和感。
(3)相鄰色、類似色的調和,是在色彩中包含的類同色占優勢,色相、純度、明度等色彩因素十分近似,對比特徵不明顯,屬於調和的色彩關系。如相鄰色紅與紅橙、紅與紅紫、黃與黃綠;類似色如深紅、大紅、玫瑰紅、朱紅等。類似色的色對比稍強於相鄰色。無論什麼顏色,與非彩色的黑、白、灰配置在一起時,都可以產生調和效果。兩個不調和的對比色之間,處理一個與兩個對比色都能諧調的色彩,就可以使不諧調的兩個對比色諧調起來。如在紅綠對比色中,間以與紅綠都能調和的黃色,紅綠的對比強度就會減弱,而趨向調和。在擺設寫生靜物時,主體物中如有強對比不協調的色彩時,在配襯布時往往根據以上的規律,考慮合適的襯布色彩,使靜物具有對比諧調的整體色彩效果。
9、用筆方法
(1)隨形體布局用筆
依託物體的明暗改動規則——五大調子去表現物體,伴跟著形體布局的轉機,明暗與色彩都會發作改動。用筆的方向、起止要跟著形體布局的轉機來用筆,也能夠了解成按照明暗聯系與色彩聯系來用筆。由於形體布局的轉機與明暗改動、色彩改動是緊密聯系的。用筆的巨細要跟著形的巨細而改動,簡略的布局;大的部位、形狀用大筆去表現,如布景等。雜亂的小布局、小的部位、小的形與細節,用小筆去表現。如高腳杯、瓷器的口部、碟子的厚度等等。單用大筆觸必定顯有空、不精美。單用小筆觸易瑣碎、放不開。兩者要相互聯系。
(2)用筆要決斷、精確、歸納簡練
每畫一筆都要肯德、形色兼備,考慮欠好,不要隨意著筆。一旦著筆就要決斷、精確、乾脆利落。一旦筆觸落於紙上,就不要簡單描抹、改動。力求一次畫好。除此之外,用筆還要歸納簡練,恰當地一筆處理一個塊面、一個轉機等。即一筆完結一個使命或幾個使命。如一筆一起處理明暗、純度、色相、塊面、真假等。做到有把握的一筆畫好,絕不必兩筆,盡可能用少的筆觸刻畫好物體。防止用筆瑣碎、故意地重復描、塗、抹,此是水粉畫用筆之大忌。由於水粉顏料的約束,重復地塗改會使底色泛起,尤其是帶紫色的(玫瑰紅,紫羅蘭)這些顏色最容易翻出來變臟畫面,描、塗、抹會使人感到板滯生硬、機械、不放鬆、不直爽。因此也就失去了繪畫的美感。用筆要生動、天然、共同
(3)用筆要生動、天然、共同
生動即是要畫得生動、靈敏多變。筆觸過於規整、相同就會使畫面顯得拘謹、板滯。共同即是對改動的操控,是筆觸上的共性。改動與共同是辯證的,筆觸只求改動就會看上去很亂。亂即改動,,不亂即共同,改動與共同是敵對的兩。需要找到兩邊的平衡點。中國畫論需求用筆時要做到:「亂中不亂,不亂中又有亂」「略無紀律而紀律自由其間」「不齊之齊,齊而不齊」。這都是這方面極好的論說。「亂中不亂」闡明這種亂應該是有操控的亂,失去了操控,那是真實的亂,而非是所需求的生動。「不亂中又有亂」即在一個度的掌握之下,盡量求得改動。
10、總結
(1)水粉畫調色,使用水分有兩個目的:一是調稀顏色,便於自如地運筆著色;二是水分可使顏色稀薄到各種程度,使明亮的紙色能透出色層,顯出明度的變化。如果水分使用較多,讓顏色在紙面上流淌,也可以產生水色交融的效果。一般水粉畫的第一次著色(或稱鋪底色),大多採用含水較多的薄畫法,它可使色層柔和含蓄有遠退的效果。畫景物陰影部分及遠景常採用此法。薄畫法由於水多色薄,粉質因素和遮蓋力會減弱,水粉畫的藝術特性就不能充分發揮,所以薄畫法常常只應用在局部或畫第一次色。
(2)水粉的厚畫法,容易產生水粉畫的藝術特色。因此,調色盒中的顏料量要多,必須保持濕潤不幹,保證畫筆伸入顏料格子就能蘸出充分的顏料,在調色時或畫到紙面上去,能十分豐厚飽滿,運筆也能隨意自如。有時可以蘸幾種不同顏色,可在畫上塑造對象的同時通過筆法調出恰到好處的色彩,這可以畫出諸色爭輝的生動效果。當然,在沒有充分經驗與基礎能力的情況下,是絕不易做到這一點的。因為在表現許多明亮物體或景色時,如天色、水面、路面、房屋等等,需調入大量的白色來達到明度的要求的,所以水粉畫需要用白色時,就應大膽使用白色,並保證有一定的厚度,這樣可使造型厚實有力,與薄畫部分產生強弱對比效果。一般說來,用色的厚薄方面,以厚畫為主,方能獲得較好的水粉畫效果。
⑶ 油畫顏料——人像與表現
油畫是在文藝復興時期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藝術,它完全具備了那個時代所具有的特徵:既察腔文藝又古典。再加上 油畫顏料 本蠢派身就色彩光亮油潤,能夠充分表達出物象復雜的色調層次,這應該就是傳說中的通透感了吧。除此之外,油畫顏料的厚塗筆觸,使得人物更加的柔美立體。
著名的美國畫家惠斯勒說過,「人像畫的是誰並不重要,重敗檔衫要的是表現的內容」。他在畫《惠斯勒的母親》這幅作品的時候還有一段故事:惠斯勒本來是有模特的,但是因為模特沒有及時的到達,所以媽媽就代替模特坐在那讓惠勒斯作畫。正是這種血緣情感上的緊密關系,使母親經常成為惠斯勒筆下描寫的對象,也就只有母親,才願意這樣為孩子紋絲不動的坐數小時。
畫家惠斯勒的作品《惠斯勒的母親》,從畫面上看,空氣好像凝聚在他母親那身玄色的長衣附近,導致觀眾的視線被強烈的壓抑,然而在雙腳的淺色踏板處,能夠尋到一處可以舒坦的空間。一直延伸到地板上的淺色調,使得那坐著的女人顯得更為高貴,令人尊敬。
畫油畫人物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每個元素都需要精確的曝光。油畫講求的是要高光柔和,暗部的細節不可以丟失。注意畫面的明暗交接處,同時也能夠營造出朦朧的氣氛。油畫人物技法經過幾代藝術家們的不斷的完善,使得其表現形式又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轉折,也就是由多層次的罩染法慢慢地發展成為綜合型的表現方法和直接畫法,極大地豐富了油畫的表現語言與技巧。
⑷ 厚塗該怎麼去學習如果學習厚塗
我先講解一下,厚塗就是油畫的主要三種技法,後來CG繪畫多以「厚塗」來指稱用繪畫軟體的相關特性模擬油畫的一種繪畫技法。可以用厚塗法畫超寫實人像、二次元人物、游戲美宣、場景、原畫、還能畫漫畫等。
學習厚塗就必須非常強橫的素描功底,素描是現代繪畫最常用到造型訓練方法,造型是一切繪畫及雕塑藝術的基本功,換言之你只要開啟了繪畫學習,素描是必修,接觸到素描其實你已經一隻腳踏入了厚塗。
如果你想進入這個行業,想系統的去深入學習,推薦像王氏教育這種大機構,厚塗一直是王氏教育19年來的旗艦專業,在這個領域,王氏教育深耕了19年,才做到了行業的標桿,王氏教宴鬧育實體培訓有多強呢,免費試學下就知道了,點擊:王氏教育專業課程試聽晌枝罩-可下載網校APP(繪學霸)點擊進入王氏教育網校(可下載厚搭陸塗教學APP) 。
王氏教育的品牌是無數優秀老師用強大的專業號召力共同搭建出來的,一直堅持公司項目總監級老師實體面授,而且王氏教育無論是創始人還是管理層,都是厚塗方面的專家,了解整個產業,需求,就業,能無縫對接到市場,王氏教育的課程研發也一直是行業爭相模仿的對象,每個專業都由一線公司的項目總監參與研發和用人對接,學員無縫輸送對應企業。
而運用我們專業優勢自主研發的教學輔助產品:繪學霸APP(各大應用市場均可搜索下載,裡面的厚塗視頻教程多達8000多套)就是一款有著從學習到就業的完整成長路線手機APP。學技能的路很長,參加培訓一點也不能將就,選一個有著多年口碑的面授培訓機構更有保障。
⑸ 如何體現攝影的藝術性
1 紀實性特徵
幫助達蓋爾確立攝影術的法國國會議員阿拉戈,在攝影術發布的當天發表感言:「考古學家將從這項新技術中得到多大的好處呀!光把刻在底比斯・孟菲斯及卡納克等地的巨大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摹寫下來,就需要花20年的時間,還要有大批擅長描繪的工匠,而假如利用銀版攝影術的話,那麼只需一個人就能完成同樣規模的任務……」在這段激昂的陳詞里,阿拉戈所著重推介的是攝影術精確摹寫客觀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攝影藝術的「紀實」能力。「紀」,同「記」,所謂「紀實」,就是逼真、精確地表現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各種事物或現象,攝影藝術的這一特徵來源於透鏡成像的共軛關系和感光材料的光敏特性,是攝影藝術的技術性所賦予的。在攝影術誕生之初,一名記者向沒有見過攝影術的讀者解釋攝影為何物時,曾經形容為:「就像在馬路上拿著一面鏡子,周圍的景物都極細致地反映了出來,然後把鏡子帶回家中,這些景物就永遠留在上面了」。①這是對於攝影藝術紀實性特徵的形象闡述。
攝影藝術的紀實性有著三個層次的不同內涵:首先,攝影藝術能夠精確地復制客觀對象,這時的紀實性表現為真實與逼真;其次,攝影主體必須親臨活動現場,即便是用攝影藝術表達攝影藝術家自我的情感,也必須在一定的現場拍攝其中的事物或現象,這時的紀實性表現為一種現場性;最後,攝影藝術只能表現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事物,對於過去和將來的事物沒有表現能力,這時的紀實性又表現為一種現實性。②攝影藝術紀實性的這三個方面的內涵,對攝影藝術的本質和創作手法作出了規定,但在某些時候,如果刻意堅守紀實,又會對攝影藝術創作造成一定的阻礙。對此,攝影藝術界曾有過激烈的論爭,部分新聞攝影專業人士堅持「寫真紀實」的觀點,認為人們之所以需要攝影,是因為它是對於真相的記錄,照相機面對的必須是真人、真事、真景、真情,否則就不是「照相」,而是「照假」。他們還認為具體可視形象的記錄,是攝影藝術的特點乃至生命所在,是攝影藝術自立於藝術之林的依據,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和其他藝術的真實性是有區別的,其他藝術的真實性是概括的,可以虛構編造;而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必須實現真人、真事和真場景這「三真」的統一,才能實現攝影藝術作品的美。另一些以藝術創作為主要方向的攝影人則堅持「技術紀實」的觀點,他們認為寫真紀實論只適用於新聞攝影,對藝術攝影而言,紀實只是一種自然屬性,是由攝影藝術的技術條件所帶來的,但這種紀實並不等於真實,真實也未必需要紀實才能實現,攝影藝術的真實性和其他藝術所要求達到的真實性一樣,是必須發揮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才能達到的。從攝影藝術的發展歷程來看,如果沒有薩洛蒙、布勒松等堅持寫真紀實的攝影藝術家們的努力,今天的讀者就享受不到那些決定性瞬間賦予眼球的沖擊;而如果沒有曼瑞、哈爾曼斯等攝影藝術家的奇思妙想,讀者也就感受不到圖片中異想天開的廣闊世界。正當寫真紀實論者與技術紀實論者爭論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些折中主義的理論家拋出了「廣義紀實」和「狹義紀實」這兩個概念。他們把「狹義紀實」界定為事實和形象真實的一致性,要求照片的內容必須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必須忠實地記錄當時特定的環境和人物的真實情景;「廣義紀實」則是指在藝術攝影中,攝影藝術的真實性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只要拍攝者選擇的題材具有現實生活的真實性和典型性,就可以在創作過程中對素材進行加工,並創造條件完成創作。③
關於攝影藝術究竟應該具有怎樣的紀實性,相信每位讀者都有自己的見解。對於新聞攝影而言,紀實無疑就是「寫真紀實」,圖像與事實之間不能存在人為的、主觀造成的差距。當然,由鏡頭特性或特定條件下的快門速度、光圈大小所造成的變形是可以理解的。對於藝術攝影來說,攝影藝術家必須在記錄客觀事物的基礎上對圖像進行一定的藝術變形,從而將自身的思想情感、審美理想和藝術情趣滲透到攝影畫面的藝術形象中去。
新聞攝影的寫真紀實是建立在技術紀實的基礎之上的,在很多情況下,照片中的「真」只是一種表象,要真正地使紀實等同於真實,還需要攝影藝術家的精心選擇、提煉與概括。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真善美和假丑惡總是交織在一起,有些看起來是真的事物或現象,卻來自人為的操縱與控制,這時的「紀實」只能是一種「真實的謊言」。對此,法國攝影理論家吉澤爾・弗倫德在著名的《攝影與社會》一書中曾指出:「它(照相機)看起來既精確又公正。攝影比起其他任何媒介來都能更好地表達統治階級的意志,並以那個階級的觀點來解釋事件,因為攝影雖然極為逼真,但卻具有一種虛幻的客觀性。鏡頭,這只所謂沒有偏袒的眼睛,事實上允許對每一事實進行可能的歪曲……。」而有些在我們看來再虛假不過的畫面,卻從宏觀層面上表現著生活的真實,《穿著軍裝的天使》就是鮮明的例證。這張圖片是侵華日軍佔領廣東時擺拍出來的,表現的是一位「將難民視作自己母親背往避難所的皇軍勇士」,還附了這樣一段文字說明:「這是我皇軍真正的寫照:佔領廣東當日夜晚,由於敵軍放火焚城後逃逸,全城許多地方都陷於火海之中。在大火及濃煙密布下,許多城裡的居民都收拾細軟衣物開始逃難。在此情況下我軍本著『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在尚未開始享受勝利的果實之前,就立刻捲起衣袖於海珠公園建立避難所,協助收容難民。」如果單從技術紀實的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張紀實照片,但照片的內容卻是日軍為了欺騙世界輿論而耍出的卑鄙伎倆。
攝影的紀實性特徵還常常使其成為一種鮮明、有力的證據。1906年,著名的「南昌教案」發生後,法國傳教士誣稱縣令之死實為自刎,北京《京話日報》在3月29日的第570號刊登了南昌知縣江召堂的遺體特寫,並附文字說明――「江西南昌知縣江大令召堂被天主教請酒謀殺,兇手便是勸人為善的教士。教士既下毒手,又肆口捏造情形,說是自刎。本館再四辯白,今特把江大令受傷的照像,做成銅版,印入報內,請大眾看看這樣自刎的有沒有。」這是中國第一次真正用照片報道重大新聞事件,也是中國新聞照片參與民族斗爭的第一次。在現代法庭審判中,以攝影照片為代表的影像資料已成為重要的「呈堂證供」,因此,如今各家司法鑒定機構都在積極地招募、培訓具有影像司法鑒定資格的專業人才,以鑒別這些影像證據的真實性。
2 瞬間性特徵
攝影藝術紀實性特徵的第三大要義,乃是「只能表現一定時間和空間范圍內的事物,對於過去和將來的事物沒有表現能力」,不論是在傳統膠片時代還是今天的數字時代,這都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照相機所記錄下的被攝對象,只能是快門從開啟到閉合這一短暫時間內被攝對象的瞬間狀態。攝影藝術的這一瞬間性特徵,既賦予了自己一定的優勢,也為自己帶來了一些缺陷。
首先是與電視相比較而言的。20世紀40年代,電視從問世到風靡世界只用了幾年的時間,到了70年代,它已經對報紙造成了強烈的沖擊。1972年,曾因出色的攝影報道而擁有4
000萬讀者的《生活》雜志「36歲而亡」(《國際先驅論壇報》語)。電視的沖擊,是其消亡的主要原因。與攝影相比,電視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有聲的動態圖像上,而電視可以現場直播的特點,也使其比攝影報道更具時效性。
其次,攝影藝術的瞬間性特徵也為攝影造假提供了較大的空間。事物的真實性是在時間的流動與空間的轉換中體現出來的,例如丘吉爾在卡什的相機面前表現出獅子般的憤怒,並不意味著憤怒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徵(其實憤怒是每個人性格中都具有的一面),而攝影圖片的造假者也可以利用攝影藝術的這種瞬間性特徵,去擺布、導演出各種各樣的瞬間,以證明某種現象或某件事物的真實性。
再次,攝影藝術的瞬間性特徵給攝影藝術創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人們常說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也是針對攝影藝術的瞬間性而言的。畫家和文學家可以憑借對現場的回憶或他人的口述來重現現場,而攝影藝術家一旦錯過一個精彩的瞬間,就再也不可能挽回了。瑪格麗特・伯克・懷特曾說過:「當我在拍攝照片時,如果忽然有人跳出來擋住我的鏡頭,我會為此急得發瘋――甚至會氣得立刻把他殺掉!要知道,在一次采訪中,最精彩的鏡頭往往只有一個,稍有延誤,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雖然瞬間性會為攝影藝術帶來上述缺陷,但它賦予攝影藝術的優勢仍然是主要的。攝影的「代名詞」――布勒松將攝影藝術中的瞬間稱作「決定性的瞬間」,並以一生之精力來實踐這一口號。攝影史上優秀的紀實類作品,大多以抓取了情態生動、富於張力的瞬間取勝。具體來說,瞬間性特徵給予攝影藝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類似於中國繪畫中的「留白」,攝影藝術對於瞬間畫面的截取,能夠引發觀眾對於這一瞬間的前後兩個時間段的聯想,從而賦予攝影作品無窮的張力。
第二,作為唯一的一種能夠以高度清晰的靜止、凝固的形象來定格社會生活的技術手段,攝影藝術能夠高度集中觀眾的注意力,使他們有時間、有條件也有興趣對畫面中的形象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攝影藝術家鄭鳴的《望長城內外》就是一幅用凝固的形象來定格歷史的經典之作,畫面中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和丈夫在長城觀光時,不停地出現左顧右盼、目不暇接的動作以及不一致的驚喜表情,當兩人再一次「分道揚鑣」時,拍攝者毫不猶豫地按下了快門,一個耐人尋味的經典瞬間便被永遠地凝固下來了。
第三,攝影藝術的瞬間性能夠將三維空間的社會生活凝固在一個二維平面中,從而使作品比電視更易於閱讀,也更易於保存。
瞬間是轉瞬即逝的,正所謂「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也正是因為美好的瞬間一旦失去,就不可能上演第二遍,所以攝影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對攝影藝術家抓取瞬間影像的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般來說,以手腳麻利、眼光敏銳、思維敏捷為基礎的抓拍是獲得精彩瞬間的前提,關於這一點,將在後面的章節中具體闡述。
3 圖像性特徵
攝影藝術之所以是攝影藝術,是因為它使用一種不同於文字的特殊的視覺語言來訴諸觀眾的眼球,這種視覺語言直觀生動,容易為觀眾所接受。與文字相比,攝影藝術的視覺語言還具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優勢――超越地域界限,能夠為不同國家、民族的觀眾所理解。在2006年3月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選活動中,來自俄羅斯的評委菲力克斯・施馬格爾・阿拉諾維奇曾說:「圖像不是方言,圖像可以作為一種國際語言讓人交流,這很有趣。」④
20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視覺圖像傳播在大眾傳播媒體上的廣泛興起,人們開始把今天的社會稱作「圖像時代」或「讀圖時代」,「圖像取代文字」、「一圖勝千言」等說法也應運而生,這實際上是人們對於攝影藝術圖像性特徵的一種誤解。不管是視覺語言還是文字語言,傳遞的都是信息,圖像或文字只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和媒介,究竟是用圖像還是文字來傳遞信息,要根據信息本身的特點來進行選擇。譬如會議新聞報道,我們可以選擇文字來傳遞其中的重要信息,如決策、決議等。攝影的手段則主要用於表現會議中的一些新人物、新現象,或是抓取會場上的精彩瞬間以改變會議報道冰冷、僵硬的傳統面孔。
要想充分發揮攝影藝術的圖像性特徵賦予其自身的優勢,攝影師必須在拍照時通過各種方法來強化照片的視覺效果。之所以講求構圖、用光與色彩,為的也正是這個目的。在這里,著重介紹「視覺沖擊力」這一重要概念。從畫面的視覺效果這一角度來看,優秀的攝影圖片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意境深遠,回味悠長的,這類圖片的畫面並不是十分「惹眼」,但由於具有深刻的主題,觀眾能夠在細細品味中發現它的藝術魅力;另一種是不需要觀眾進行什麼思考,直接在畫面的結構上就能獲得強烈的視覺感受的,攝影圖片所具有的這種能力就是視覺沖擊力。
在競爭態勢異常激烈的現代媒介環境中,發揮攝影藝術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已經成為平面媒體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大幅封面版圖片的運用就是強化視覺沖擊力的手段之一。
要強化攝影藝術作品的視覺沖擊力,需要攝影師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著手,而驚心動魄的內容能夠引人入勝,即使不具備奇特的形式也能夠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如亞當斯的《槍斃越共》和邁克・韋爾斯的《烏干達乾旱的惡果》。這就要求攝影師注意選擇那些信息量大、感人至深並具有強烈象徵意味的瞬間;富有情調、幽默詼諧或是氣勢恢弘的場景也能夠強化攝影藝術畫面的視覺沖擊力;而使用廣角鏡頭、靠近拍攝、轉換視角等技術手段,同樣能夠使畫面產生奇特的效果。
除了紀實性、瞬間性和圖像性之外,攝影藝術還具有一種物質性或稱技術規定性的重要特徵,在第一章「攝影藝術必須以技術作為依託」一節中,我們曾對科技與攝影藝術發展的關系作過詳細的論述。簡而言之,攝影藝術是一門對技術手段和物質條件有著高度依賴的藝術,攝影藝術的發展,始終與攝影器材的發展密切相聯,這是任何人也無法更改的必然規律。
⑹ 淘寶網上油畫肖像做得特別逼真,商家介紹說是微噴技術加手繪製作的,什麼是微噴技術
所謂「微噴」,正式名稱叫「藝術微噴」,是由頂級列印設備、專用耗材以及專業色彩管理軟體使圖片列印達到亂真效果的一項圖像數碼模擬印刷術。模擬國畫可以列印在特製的宣紙上,模擬油畫可以列印在專用的畫布上。
所謂「微噴加手繪」,專用於模擬油畫。因為,油畫模擬微噴只能從視覺效果上實現油畫筆觸的凹凸感,但觸覺上無法做到「逼真」,也就是說,看起來筆觸有凹凸感,但用手摸一摸就會「露餡」。為此,模擬油畫列印完成後,必須由畫家適當進行手繪「修飾」,即把原畫中顏料厚塗的地方用真實的顏料做些「堆砌」,以彌補列印機無法達到的觸覺性能,最後再將它綳在畫框上,這樣就「天衣無縫」了。
藝術微噴不僅用於模擬,也可以用於輔助創作。畫家可以利用數碼照片和電腦軟體,就可相對輕松地完成創作,然後通過微噴技術輸出到宣紙或畫布上,成為一幅不折不扣的藝術作品(如圖,這是我用電腦創作的版畫、中國畫和油畫,不是仿的哦,地道的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