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藝術與審美體現中國古人的審美追求和情趣的有哪些
1、明清傢具。
明式傢具是指製作於明至清代前期的傢具,是中國悠久燦爛的藝術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不僅服務於人,同時還凝聚著獨特的藝術風格,綜合反映了明清時期的生產發展、生活習俗、觀念意識、大眾審美情趣以及科學技術和物質文化的發展水平。
明清傢具的設計風格是同期大眾審美文化意識在工藝生產活動過程中逐步積淀和凝聚的,充分反映了同期大眾審美意識的核心內容,體現了當時的審美需要、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審美標准等審美意識。
❷ 藝術特徵包括哪些方面
藝術的基本特徵有形象性 情感性 主體性等
形象性是指藝術總是以某種形象呈現出來 ,如繪畫是用線條 色彩 構圖構成的圖形的形象 ,音樂是用旋律 節奏 音色等構成的聲音的形象 。
情感性是指藝術品常常飽含情感 ,同時創作藝術 ,欣賞藝術也都常常伴隨強烈情感 與自然科學的冷靜理性不同。
主體性是指藝術品常常體現創作者的想法 ,理想等 是主觀性的 ,不是客觀的 藝術能夠表現現實所沒有的東西 ,相對人們在客觀現實受到的各種束縛 ,人們在藝術中可以獲得更多的自由。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象,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展過程)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表達形式:語言、聲音、文字、繪畫、眼神、呼吸、肢體等。
藝術體現和物化著人的一定審美觀念、審美趣味與審美理想。無論藝術的審美創造抑或審美接受,都需要通過主體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傳達並引發相應的審美經驗。
對藝術的審美分類,主要應根據主體的審美感受、知覺方式來進行。依據這個原則,藝術可以分為造型藝術、表演藝術、綜合藝術和語言藝術四大類。
❸ 藝術設計有哪些基本的審美特徵
藝術設計審美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價值取向活動或者說價值實現活動,是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感知、聯系、想像,乃至理解、判斷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其內涵是領會事物或藝術品的美。藝術審美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通感又是審美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藝術通感在藝術的創作和欣賞過程中,好比"橋梁"一樣,使藝術之間相互溝通,相互轉化。使人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互相溝通,互相轉化,也使藝術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它對各種藝術的觸類旁通,甚至融會貫通起著橋梁的重要作用。
認識藝術通感
藝術最大的特點是具有互通有無的特點,藝術審美的實質就是把握藝術通感。從審美統覺的角度來說,藝術通感就是一種在藝術活動中以審美統覺為其基本心理機能,以感情為其心理動力,表現創造主體人格、心境、意緒的一種統覺性、整體性、創造性的審美力。所以,藝術通感應當是一種藝術創造的能力。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藝術通感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敏感地把握形象的特徵,領悟感覺之間的藝術通感點,從而作藝術真實的描繪,創造無限的藝術想像空間;對於藝術接受者而言,其藝術通感能力越強,就越能在接受過程中與作者達到心靈的溝通,領會作者創造的意義,從而建構自己的藝術人格。所以,藝術通感能力的提高是審美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標志和體現。
藝術通感又稱通覺、聯覺、移覺或連帶感覺,是指在各種藝術符號的流動中,從感知、表象到意象的各種感覺挪移、轉化、滲透、互通審美體驗的心理過程。它是不同感覺的相通與挪借,是社會生活實踐經驗積累的結果;運用通感,可突破人的思維定勢,深化藝術思維,可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創造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及藝術境界:通感有"感覺直覺聯想"和"情感態度聯想"的方式。在藝術審美中藝術通感是使藝術符號流動起來,並產生高層次審美體驗的關鍵之一。
人對世界的感覺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種感官,由此形成了視、聽、嗅、味、觸五種感覺。從"通感"的角度講這五種感覺是相互貫通、相互滲透、相互聯系的。"通感"在審美教育中有著極高的價值。它要求人們,不僅觀其形,更要見其神, 即從外在的形象中看到內在精神,從情感起伏中體會到它的深刻含義。因此,我認為單一感官的發展不能形成真正的藝術能力,在審美培養中應充分調動多種感覺,即用"通感"豐富心靈的審美體驗,用藝術通感在各種藝術間建立審美溝通的橋梁。藝術通感不僅僅發生在感覺層,它是更高級的心理活動。其間要注意"統覺"對人的意識所進行的統一整合方面的獨到作用。統覺將分散的感覺刺激調動到一個整體集合內,各類不同刺激在整體作用下產生了關聯。統覺的綜合作用是依據關聯和聯想,由統覺的綜合作用而產生集合觀念,並引起兩種統覺分析:一種叫想像,一種叫悟性。統覺中正是有了關聯和聯想才產生了集合觀念--整體性認識。
藝術的審美特徵
在文藝學中,根據各種藝術形式塑造形象的媒介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分別把它們叫做造型藝術、表演藝術、語言藝術、綜合藝術。文學是語言藝術。在藝術審美中,藝術審美特徵是通感審美的基礎,藝術家和鑒賞者必須在各種藝術審美特徵中找到一個切入點,並在相互間建立聯系,才能使通感審美在各種藝術間自然流動。因此利用藝術通感進行審美,必須對各種藝術的審美特徵有所了解。下面便對各類藝術的審美特徵做簡要分析:
一、造型藝術的審美特徵。造型藝術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顏料、絹、布、紙張。石、金屬、木、竹等),通過塑造可視的靜態形象來表現社會生活和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式。它包括繪畫、雕塑、攝影、建築、工藝美術等具體的藝術形式。其主要審美特徵是直觀具象性;瞬間永恆性;空間表現的差異性;凝聚的形式美。
(一)直觀具象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運用物質媒介在空間展示具體藝術形象的特性。造型藝術運用物質媒介創造出的具體的藝術形象,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感官。這種直接具體的形象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意蘊,把具體可視或可觸的形象直接呈現在觀眾面前,引起觀眾直觀的美感。造型藝術也可以把現實生活中某些難以顯現的無形事物,轉化為可以直觀的具體視覺形象。
(二)瞬間永恆性,是指造型藝術具有選取特定瞬間以表現永恆意義的特性。造型藝術是靜態藝術,難以再現事物的運動發展過程,但它卻可以捕捉、選擇、提煉、固定事物發展過程中最具表現力和富於意蘊的瞬間, "寓動於靜",以"瞬間"表現"永恆"。比如攝影藝術,攝影畫面瞬間的表達,往往抓住即將抵達高潮之前的瞬間,給人的想像留下無窮延伸空間。
(三)空間表現的差異性,是指造型藝術各門類內部在空間表現上具有彼此不同特性。如中西繪畫運用不同的透視方法在二維平面上營造虛幻的三維立體空間,在西方油畫中是用"焦點透視",中國畫則運用"散點透視"。
(四)凝聚的形式美,是指造型藝術具有在藝術形象中凝結和聚合形式美的特性。形式美法則對於造型藝術各門類都具普遍性,因而運用形式美法則對物質媒介進行加工,便可以整合出凝聚著形式美的藝術符號。形式美多種多樣的法則(如對稱、均衡、節奏、韻律、對比、比例、主從、尺度、明暗、虛實、多樣統一等)在各門類藝術的具體運用中,又凝聚成美的千姿百態。比如比例的勻稱、變化的節奏韻律、明暗對比、多樣統一、虛實相生等,都是形式美法則在各種門類藝術中的集中呈現。
藝術分類並非絕對的、無條件的,相反,各門類藝術之間的界限具有非絕對性和有條件性,它們之間在審美感受、表現手段、相互匯通等方面既存在區別,又有聯系,相互轉化,共同發展。它們的審美特徵也有很多共通之處。實現藝術通感的審美體驗,必須緊緊把握各種藝術之間的相同與不同之處,並通過感覺之間的相通與挪借,使這些審美特徵在各種藝術間的審美感受中相互溝通。
❹ 什麼是審美包含哪些內容(4分
1、審美概述: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明確什麼是美,美是能夠使人們感到愉悅的一切事物,它包括客觀存在和主觀存在。其次我們應該明確,審使人們對一切事物的美醜作出一個評判的過程。由此可見,審美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活動的過程,使人們根據自身對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種對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它同時也受制於客觀因素,尤其是人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會對人們的評判標准起到很大的影響。以文革為例,當時的許多行為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是極端的丑惡,而在當時的人們的心中則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表現。
2、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審美是事物對立與統一的極好證明。審美的對立顯而易見,體現為他的個體性,審美的統一則通過客觀因素對人們心理的作用表現,即在每個時代或階段,人們所處的環境,或多或少都會對人們的審美觀造成影響。
3、由於審美是一種主觀的活動,因此很多人會認為,審美只是人的一種特殊的行為,在其他動物中不存在審美。其實不然,人們對動物中是否存在審美這一行為的推測,很大程度上被人們的思維所左右,而並不是真正從動物的角度出發,因此難免存在偏差。因此也很難說審美僅是人類所特有的。
4、審美的范圍其廣泛,包括:建築、音樂、舞蹈、服飾、陶藝、飲食、裝飾、繪畫等等。審美存在於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走在路上,街邊的風景就需要我們去審美;坐在餐館,各式菜餚需要我們去審美…….當然這些都是淺層次上的審美現象,我們需要審美,研究審美,更應是從高層次上進行探討,即著重審人性之美。我們不斷叩問自己的心靈,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❺ 藝術包括哪些方面
時間藝術:音樂、文學、曲藝等
空間藝術:繪畫、雕塑、工藝美術、攝影藝術、建築藝術和園林藝術等
時空藝術:戲劇、電影、電視劇、舞蹈、雜技等
❻ 藝術與審美的關系是什麼
藝術與審美的關系如下:
藝術形象又是藝術家認識體驗生活的結果,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結晶,因此藝術形象又具有藝術家審視、體驗生活時把握到的鮮活性和具體性,通過人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能夠感受、把握到藝術形象的色彩、線條、聲音、動作,給人以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的審美感受。
藝術家的情感往往通過藝術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現,藝術家反映生活,描繪藝術形象,絕不是冷漠的、無動於衷的,而是凝聚著他的思想情感、愛憎褒貶,滲透著他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
在審美以及藝術創造和藝術欣賞活動中,情感不僅與形象聯系在一起,也同認知聯系在一起,是隨著審美認知而產生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現象,其基礎是審美認知。經過審美認知,及其復雜的思想活動,生活中的美才能被發現、被感悟。
藝術的審美特性是區別於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的根本標志。所謂審美特性,是指藝術作品所具有的美學品質和審美價值。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審美理想的結晶,是美的創造的結果。
(6)藝術與審美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造型藝術:
所謂視覺藝術即美術,是指通過人的視覺感官(眼睛)及與之相適應的審美手段去傳達和接受審美經驗的藝術。
在人的各種感覺器官中,視覺最為復雜、細致和靈敏,同時也是人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外在世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常常通過視覺活動而被人感知。因而,視覺藝術的種類和樣式也最為豐富,甚至其他藝術也往往需要以視覺感受為基礎來構造藝術形象。
人類從遠古時代就開始了視覺造型的探索,留下了最早的繪畫和雕塑。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以視覺為審美途徑的藝術種類和手段也日漸增多,繪畫、雕塑、建築、工藝美術、書法、攝影等是最為典型的視覺藝術種類。
直觀性是視覺藝術最基本的審美特徵。視覺所直接感知的,是直觀的形狀、色彩(或色調)和質感(質地或體量)及其構成關系。
因此,在視覺藝術中,無論是平面(繪畫、書法與攝影)還是立體(雕塑、建築)的造型,都十分重視形式美規律的運用,多樣統一、對稱、均衡、對比、和諧以及圖與底的關系等,都是構成視覺藝術審美特性的重要因素。
在視覺藝術中,形式和內容、形象與意味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構成了視覺藝術無比豐富的審美魅力。例如,基於對生命運動變化和不同質感或量感的高度概括能力,線條可以產生直接的審美感染力,不同的線條則能給人不同的審美感受。
因此,線條不僅成為繪畫的主要語言要素,也是其他視覺藝術的重要語言。色彩具有影響人的情感的功能,它也是視覺藝術的主要審美要素,不同的色彩配置或色調能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傾向,獲得視覺快感並體悟其表現意義。
❼ 藝術的審美本質是什麼
本質是人類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高級、特殊的形態。
所謂審美,簡單地說,就是感受、領悟客觀事物或現象本身所呈現的美:具體地說,它指的是人在其社會實踐過程中與客觀事物或現象所歷史地發生和建構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性關系。
提高自己的藝術審美的方法以及付出的代價:
1、對大自然的熱愛。 美的藝術源於大自然,無論是翁郁芬芳的花木,還是歌聲美妙的鳥兒都能夠給人一種審美的愉悅感。很多作家或者藝術家都會關注和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2、多閱讀些人文類書籍。這些書籍都會使得閱讀者感到一種藝術的美感。當然這種藝術創造來源於作者對美好情感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美的藝術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3、多了解國內外藝術。人們對審美的藝術的理解和思考可以說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那時候的藝術作品水平還不算很高,有一種天真樸拙的美感。隨著社會發展程度很高的時候,人們無論是造型藝術還是審美能力大大提高了很多。所以我們平時可以多了解些這類藝術,對提高我們的審美還是有幫助的。
4、要有一顆包容的心。我們在審美的時候,不能對這幅藝術作品或者文學作品一概而論。我們要理合分析作品的優長和不足之處。每個人對美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不一樣,自然得出對美的評價是不太一樣的。
5、多實踐 。我們要提高審美能力需要多從生活素材中汲取豐富的養料,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感受到美的藝術內涵。
(7)藝術與審美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藝術審美與一般審美的不同,主要是由於它的審美對象不同,它是以藝術作品作為審美的對象。一般審美是對現實美的觀照,現實中的客觀事物或現象,原不是作為人們的實踐對象和認識對象而存在的。
在社會實踐中,它們與人首先形成了意志實踐關系和理智認識關系。在這個基礎上,當社會發展到人們不以直接的功利態度、實用態度對待客體對象時,才出現了比較成熟、純粹的審美關系。而藝術美則不同於現實美,它是作為審美對象而生產、而存在的。藝術家創作藝術作品,其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藝術審美需求。
藝術給予人的只是一種審美愉悅、審美享受和審美評價,只在人的精神上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它不能像客觀事物那樣可以作為實用品出現,如畫上的馬不能騎,香蕉、蜜桃不能吃等。
藝術必須具有美的品格,只有體現了真、善、美相統一的藝術作品,才具有審美價值,也才能實現以審美功能為前提的各項社會功能。
❽ 藝術與審美
藝術跟審美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藝術是藝術家帶著他的美的觀念創造藝術作品,這是審美的表達
欣賞者來欣賞作家的作品,感受作家表達的美,自己也帶著對美的認識。
所以設計對設計者在美的認識修養和表達技巧(專業訓練)方面要求很高。
設計其實有兩個方面,毋寧說兩個層次:一是符合通行的審美原則,或者說是迎合大眾審美趣味。
另一個層次是要有自己個性的地方,是你獨特的要表達的。藝術就是表達個性,有時候個性和剛才說的第一個層次相矛盾,是堅持還是妥協就是區分藝術水準的標准。
www...com
❾ 談談藝術的審美價值
藝術的審美價值的本質是人類審美活動中的一種高級、特殊的形態。
所謂審美,簡單地說,就是感受、領悟客觀事物或現象本身所呈現的美:具體地說,它指的是人在其社會實踐過程中與客觀事物或現象所歷史地發生和建構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性關系。
提高自己的藝術審美的方法以及付出的代價:
1、對大自然的熱愛。 美的藝術源於大自然,無論是翁郁芬芳的花木,還是歌聲美妙的鳥兒都能夠給人一種審美的愉悅感。很多作家或者藝術家都會關注和欣賞大自然的美麗。
2、多閱讀些人文類書籍。這些書籍都會使得閱讀者感到一種藝術的美感。當然這種藝術創造來源於作者對美好情感和幸福生活的追求。美的藝術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3、多了解國內外藝術。人們對審美的藝術的理解和思考可以說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那時候的藝術作品水平還不算很高,有一種天真樸拙的美感。隨著社會發展程度很高的時候,人們無論是造型藝術還是審美能力大大提高了很多。
4、要有一顆包容的心。我們在審美的時候,不能對這幅藝術作品或者文學作品一概而論。我們要理合分析作品的優長和不足之處。每個人對美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不一樣,自然得出對美的評價是不太一樣的。
(9)藝術與審美有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文學的審美價值:
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被欣賞、被感知的立場,可按照「意向性對象」對文學作品加以分析。該理論出自茵伽登的「純意向性對象」理念,並對其進行了適當修改,將意義作為對象,將材料實體化,最後將二者統一。
由於觀念與意識相互依賴,將關鍵與意識相結合,進而對作品深層次解讀。
文學作品若還未進入審美環節,不被意識所喚醒,其將僅作為一種實在對象。只有當意識促使作品活起來,才能在讀者的審美過程中具體化,將其轉化為「意向性對象」。讀者的具體審美價值可超過其本身具有的藝術價值,而這種超越需要填補某種思想、感覺等。
可見,藝術價值若真正存在,其應是作品中所存在,並展現在作品中的東西。審美價值是對作品進行整體性質進行特定時,才有所顯現。而藝術價值則從來都存在於作品中,表面看或許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其內在與外在的相互融合永遠都存在於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