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師語言的藝術修養
教師的語言應當是規范的,具有標准而動聽的語言,准確而豐富的語匯,科學而形象的語法修辭。所以教師很有必要重視自己的語言的藝術修養。下面是我給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師語言的藝術修養文章內容。
前不久,我校開展了感恩教育活動,特別邀請了中國時代感恩勵志教育傳播中心資深講師程成老師為全校師生、家長上了一堂精彩的感恩勵志教育課。在兩個多小時的講授中,程成老師感人的話語使在場的所有人潸然淚下。由此我想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教師的語言藝術又是誘發“情”的金鑰匙。一個教師,如果具備了熟練的語言藝術就會有較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的語言應當是規范的,具有標准而動聽的語言,准確而豐富的語匯,科學而形象的語法修辭。清晰簡潔、條理分明、合乎邏輯、句式簡短、表達准確,是對教師語言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語言應當富有感情,具有激動人心的力量。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語言是爭取人們靈魂的堅強戰士。”“語言是率領人們沖鋒陷陣的統帥。”教師應當用熱烈而動聽的語言去激發學生的情感,開拓學生的思維,滋潤學生的心田,喚起學生的良知。
可見,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語言藝術修養。在這一方面,馬克思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法拉格曾說:“馬克思是一個嚴格的修辭家,他常常花很多時間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又說:“馬克思在語言風格上十分考究,有時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語言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最重要工具,如果把語言看成是用文字鋪成的復線鐵軌的話,那麼教學和教育工作則是運行在這條復線鐵軌上的一列火車,若失去了鐵軌,列車是無法運行的。所以,教師應把學習語言作為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毛澤東曾指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說好的,非下工夫不可。”如果語言這項桂冠是用荊棘編制而成的,那麼作為這桂冠上的明珠——語言藝術,則是用汗水澆灌而成的。
教師的語言藝術修養與教師的情操、道德有著密切關系。要使語言富有感染力,首先自己必須是一個富有高尚情感的人。“率先垂範”用在這兒實在是恰到好處。所謂“言為心聲”,說的就是美好的語言是情感的結晶,是思想的火花,是智慧的閃光。
教師的語言是教師作用於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情緒和效率。教師語言的風趣詼諧,往往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而歡快;教師語言生動與形象,常常可以把學生引入色彩斑斕的神奇世界;教師語言的簡潔與明快,往往使學生銘記在心。
2. 怎樣提高自己的語言魅力
語言的魅力是不僅能說還得會說,說的要有藝術,說的要有吸引力。有魅力的語言可以化解人的悲傷的情緒,可以讓人覺得渾身充滿力量,可以讓人忘掉生活的煩惱,可以讓人看到未來的希望。那麼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語言魅力呢?
提高自己的語言魅力,首先要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3. 如何演講具有感染力
問題一:如何演講具有感染力 每場演講都有一個主題。首先,你自身必須對其有深刻的認知理解(只有這樣你才能站在這個講台上,心裡也踏實多了),其次:告別緊張,演講不需要內向的孩子。也不需要死板的孩子。記住盡可能的豐富你的語言。否則你那是種如一的言辭和語調,會讓你的聽眾感到厭倦和無聊。甚至在講至 *** 部分適當的運用一下肢體語言。當然,也別忘了與聽眾發起恰到好處的互動。最後就是:平日里多說,多思考(讓你那縝密非凡的邏輯思維,打造的更完美無瑕。它可是你征服聽眾的利器)還可以多看些名家的演講(視頻,文字,語音均可。視情況而定),先看看他們的演講有沒有觸動你?如果你被其中的一些吸引了。就要思考他的演講哪裡觸動你了?如此以來就可以從中學習借鑒。這就叫吸取名家演講的技巧精華。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哦
問題二:求一篇英語作文 題目為如何可以使演講具有感染力 Every speech has a theme. First of all, you must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it (only in this way you can stand on this platform, the heart is also more practical), and secondly: Farewell to the tension, the speech does not need to be reserved for the children. And don't need a rigid child. Remember to enrich your language as much as possible. Otherwise you are a kind of words and intonation that will make your audience feel bored and bored. And even in the climax part of the appropriate use of body language. And, of course, don't forget to have a proper interaction with the audience. Finally is: on weekdays, say, more thinking (to make you a special logical thinking, to create a more perfect. It's a weapon you can conquer the audience.
問題三:如何演講具有感染力 如果在演講的開頭根據自身和現場的實際情況,主動示弱,就能一下子增強演講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收到活躍氣氛、融洽關系的良好效果。
問題四:如何演講具有感染力 站在大家的角度思考,大家希望有擾派拆一個怎樣的演講
問題五:如何演講具有感染力 站在大家的角度思考,大家希望有一個怎樣的演講
問題六:如何做到讓演講富有感染力? 講自己的真實的故事。真感情才能打動人,用生命去演講。
問題七:好的演講該具備哪些因素 演講作為人類一種社會實踐活動,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演講者、聽眾、溝通二者的媒介以及時間、環境。離開其中任何一個條件都構成不了演講。演講的傳達手段包括:有聲語言、態勢語言和主體形象。
有聲語言是演講活動最主要的表達手段。它由語言和聲音兩種要素構成,以流羨手動的聲音運載思想和情感,直接訴諸聽眾的聽覺器官。它要求吐字清楚、准確、聲音清亮、圓潤、甜美緩棗,語氣、語調、聲音、節奏富於變化。
態勢語言就是演講者的姿態、動作、手勢和表情,是流動著的形體動作輔助有聲語言運載著思想和感情,直接訴諸聽眾的視覺器官。它要求准確、鮮明、自然,協調。
主體形象是指演講者的體形、容貌、衣冠、發型、舉止神態等。主體形象的美醜,好與差,直接影響著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表達。它要求演講者在符合演講思想感情的前提下,注重裝飾樸素、得體,舉止、神態、風度的瀟灑、優雅、大方,給聽眾一個美的外部形象。
必須指出,演講如果只有「講」沒有「演」,只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視覺器官,就會缺少動人的主體形象和表演活動;如果只有「演」而沒有「講」,只作用於聽眾的器官而不作用於聽眾的聽覺器官。所以,二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但是,「演」與「講」的和諧必須是以「講」為主,以「演」為輔,「演」必須建立在「講」的基礎上,否則便失去了演講的意義。現在,可以給演講的本質下一個定義了:演講者在特定的時境中,藉助有聲語言和態勢語言的藝術手段,針對社會的現實和未來,面對廣大聽眾發表意見,抒 *** 感,從而達到感召聽眾並促使其行動的一種現實的信息交流活動。
那麼,演講都有哪些特徵呢?
首先是它的現實性。這是因為演講屬於現實活動范疇。不屬於藝術活動范疇,它是演講家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
其次是它的藝術性。這里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是現實活動的藝術。它的藝術性在於它具有統一的整體感和協調感,即演講中的各種因素(語言、聲音、表演、形象、時間、環境)形成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的美感。同時,演講不單純是現實活動,它還具備著戲劇、曲藝、舞蹈、雕塑等藝術門類的某些特點,並將其與演講融為一體,形成具有獨立特徵的演講活動。那一世範文網
第三是它的鼓動性。沒有鼓動性,就不成為演講,政治演講也好,學術演講也好,都必須具備強烈的鼓動性。這是因為;一、一切正直的人們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渴望,演講者傳播了真善美,自然會引起共鳴,激勵和鼓舞聽眾。二、演講者以自己熾烈的感情去引發聽眾的感情之火,容易達到影響聽眾的目的。三、演講者的形象、語言、情感、態勢以及演講辭的結構、節奏、情節等均能抓住聽眾。四、演講的直觀性使其與聽眾直接交流,極易感染和打動聽眾。可以說,鼓動性是演講成功與否的一個標志。
第四是它的工具性,演講是一門科學,更是一個工具,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思想、任何學識、任何發明和創造,都可以藉助演講這個工具來傳播。可以說,演講是最經濟,最實用、最方便的傳播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
以上,我們談了演講的本質和特徵。在現實的演講活動中,有以下兩種傾向很值得注意。一是有的演講者只「講」不「演」,只注重演講的實用性而忽略了演講的藝術性,使演講不倫不類,乾巴枯燥,因而削弱了演講的效果。二是有的演講者一味過分地「演」,追求相聲、評書、朗誦、故事等其他藝術表演技巧,沖淡了演講的現實性、實用性和嚴肅性,顯得滑稽、夾生,起不到演講應有的作用。這兩種傾向都是必須認真加以克服的。
【重點在稿子上】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體。是為演講准備的書面材料。
......>>
問題八:如何說話才有感染力? 上面這答案已經很全面了,估計會把我們其他人的答案給幹掉了,但還是要說些我個人的看法。
我感覺,說話的時候機智、幽默些,就很有感染力了,會吸引人,能引起人的興趣。一定注意不能太多地說表揚自己的話,那樣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多些自嘲應該是可以的。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所以多看看相聲,也能夠從中學到些語言的技巧。
再就是不要太緊張,要有自信。說話盡量避免磕磕巴巴的,語速也要適當,比如,話叮比較容易讓人激動的時候,語速要快,向別人解釋、說明情況的時候,語速要慢。
還有就是要抓住眾人的心理。在表達不同意見時要先對對方的觀點表示肯定,然後再說出自己的觀點,不能像吵架一樣。
說心裡話,說實話。真實的,往往是最感人的。
這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問題九:演講很有感染力,怎麼理解感染力與影響力呢?! 感染力多指現場感覺,情緒互動,共鳴,引發集體的一致情緒感受。影響力是客觀評價,內容深度,含金量
問題十:怎樣才能讓自己說的話富有感染力? 說話技巧
一、 怎樣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1、 造成說話不得要領的因素
(1) 內容上的――如說話目的不明確;把握不住話題;對突出現象缺乏應變能力。
(2) 技巧上的――如說話缺乏條理;思維混亂;詞不達意。
2、 糾正的方法
(1) 勤學苦練,樹立自信心
首先是要大膽,否則說話自己先哆嗦,思維就跟不上去了,心亂了,自然會語無倫次;其次是興趣,平時我挺喜歡與別人講理,俗一點叫「抬杠」,文雅一點是「理越辯越明」;再就是掌握一點談話的技巧,《演講與口才》等雜志中這類實例是很多的。
(2) 寫――背――說三步訓練法
(3) 盡量把話說得簡潔,明了
(4) 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總結:一是大膽,二是興趣,三是技巧
二、 正確理解「言為心聲」
話題輯錄,學生分組,選擇話題,討論。
1、暑假是外出旅遊的大好時機,如果你曾參觀過某個旅遊景點,請你談談旅遊的收獲。當然,如果你沒去旅遊,也請你就作為一種現象--「旅遊經濟」談談自己的看法。
2、在一次班級競聘會上,你准備應聘班長,可是,這時你聽到一句冷言冷語:就你瞎逞能!你怎樣回答這句冷嘲熱諷?
3、威海市今年夏天定量定時供水,你對此作何感想?
4、今天開的是新教材培訓會,作為經歷舊教材熏陶的一名中學生,你有何感想?你對教材改革提供那些建議或意見?
5、請你就某一項最新科技成果談談自己的看法。
6、請你就某一新聞熱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7、在不遠的將來,當你填報高考志願時,你是選擇你喜歡的專業還是那些「熱門專業」?
8、中學生出國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9、老師和家長對中學生過生日「大操大辦」現象頗有微詞,中學生們卻樂此不疲。你怎麼看中學生過生日「大操大辦」?
10、電子(電腦)游戲,家長對此恨之入骨,學生對此欲罷不能:它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請你從學生的角度談談學生玩游戲的利與弊。
三、怎樣把話說的機智、幽默
美國演講專家理查德即興演講的「四步曲」
如何做好即興演講,避免因措手不及而陷入難堪的境地呢?美國演講專家理查德總結了一個即興演講的「四步曲」,這四步是:1,喂,喂!2,為什麼要浪費這個口舌?3,舉例。4,怎麼辦?
四、說話要注意文化傳統背景
提倡咬文嚼字
明確:
例 子 分 析 道 理
「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關系密切
《史記》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 增減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門」一句的推敲 不同字眼,不同意味
《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句的剖析 用聯想義,意蘊豐富
「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濫詞舊語,毫無新意
3、 在上述討論基礎上列舉課外尋找的實例並加以評說。
明確:本問題有一定難度,教師可適當先援引一些學生熟悉的實例先行進行解說,如:
原文:眼看朋輩成新鬼
改文:忍看朋輩成新鬼
解說:「眼看」沒有「忍著」的悲憤意味。
原文:春風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風又綠江南岸
解說:「綠」較之「到」寫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機,又流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
原文:紅杏枝頭春意濃
改文:紅杏枝頭春意鬧
解說:非一「鬧」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紅,其紅之濃。「鬧」將無「聲」的景象隨著上有「聲」的意味。日常經驗里的視覺、聽覺等感覺被彼此打通,多層次地將審美的精微感受傳達出來。
最後在總結課內外諸多實例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語言跟思想情感走,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只有刻苦自勵,推陳翻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的精練與吻合,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
4. 如何增強教育的言語藝術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不僅需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更要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工作方法。可以說語言表達是教師最重要、最基本的職業技能。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無論是傳授文化知識,培養能力技巧,還是啟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都離不開語言。然而在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常常有一些現象讓我們做老師的感到困惑:我們在向學生熱情的傳遞知識、價值觀和各種行為要求,而學生卻毫無興趣,甚至很抵觸。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師生雙方溝通的不暢,教師的教育教學語言缺乏藝術性。因此教師說話水平的高低、口語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教育教學工作的優劣,也會對學生素質的提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那麼,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怎樣培養語言的藝術性,以增加教育的實效,增強教學的魅力,強化教學的效果呢?
一、 教師的語言應具有豐富的情感性。
教師語言藝術的根就是情。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用動情的語言打開學生稚嫩的心扉,讓學生感受到你的真誠。從而喚起學生的信任感。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性的話語比單純的理論性話語,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優秀教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用滿面春風的語態,帶有濃郁感情味的話語,飽含激情的語氣來引發學生的情感,在情感共鳴的語境中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為之所動,從而轉化為良好的學習動機,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有這樣一個案例。學生小王因病請了三天假,今天剛來上課。班主任老師微笑著迎了上去∶「嗬!小王來了!你的病好了嗎?高燒退了吧?以後可要當心,天氣冷了要多穿衣服。」然後,老師轉向全班∶「同學們,小王恢復健康了。瞧!他今天來上課了,讓我們歡迎他!」說完帶頭鼓起掌來。在掌聲中,小王感動得流淚了。試想學生請假好幾天,回到學校上課。如果你對他說的頭一句話是:「小王,你已經缺了不少課,要加倍努力呀!」或者說∶「有醫院的病假條嗎?那麼家長證明呢?……沒帶?!回去拿!」讓學生離開教室。無庸置疑這位班主任老師是用愛護關切的詢問,飽含真情的話語使學生深受感動,這同時也教育了全班同學。相信孩子的學習熱情一定會是非常高漲的。
教師在話語中注入豐富的感情,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深情融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做到情到深處自然流露,才能產生像磁石一樣的吸引力,觸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師生心靈的共鳴,使學生對教師產生親近感、信任感。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從而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們興致盎然的學習,必然也會使教學工作事半功倍。
二、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熱情的激勵性: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需要教師的激勵。因為小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多以感性為主,又由於年齡小,喜怒哀樂的情感很豐富,情緒也易於波動,所以教師要處處表現出對學生的寬容和厚愛,教學中要多用褒揚性、肯定性的語句,「你做得真棒!」「你進步真快!」;少用貶義性、命令性尤其是斥責性、諷刺性語句。當學生失意時,「我想你一定盡力了,只差一點點,重新再來一定能成功!」「我想你一定不會服輸,你會暗暗努力,老師會為你加油!」這樣的話一定能如同一輪暖日,促使學生學習起來興味盎然,精神專注,情緒飽滿, 「陶陶然樂在其中」。課堂中我們常常發現:當學生尤其是一些學困生答對問題受到表揚時,他們會激動不已,整堂課都會昂著頭,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對待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教師要耐心地鋪路搭橋,盡可能引導學生找出答案,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學生答對時,教師要多用激勵語適時表揚。相信老師熱情的激勵,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師的語言要具有鮮明的准確性。
教師負有「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教師語言的准確與否直接關繫到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教師使用的一切語言都必須准確,尤其是教學語言。我認為教師的語言必須做到准確、鮮明、簡練。所謂准確,就是要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准,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鮮明,是指語言要褒貶分明,飽含真情實感,愛什麼,恨什麼,贊揚什麼,反對什麼,涇渭分明。所謂簡練,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晴,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的知識一道帶進去。試想,如果一個語文老師望文生義地說,「語法就是語言的法則」、「法人就是負有法律責任的人」等,都是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解釋。如果把這樣的知識教給學生將會貽害無窮。
四、教學的語言應具有生動性、形象性。
教師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是教師語言修養的更高要求,是當好一名出色教師的重要條件。如果把講台比喻成教師的舞台,那麼每一堂精彩的課就是教師自編自導的藝術珍品,而在這藝術珍品中,教師語言的生動、形象而富有特色則是奠定這一堂課能夠成為藝術珍品的先決條件。一位教師不論上哪一門課,如果他的語言不但能做到准確、鮮明,而且能做到生動、形象,使抽象的東西具體化,深奧的東西淺顯化,概念的東西形象化,那一定會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語言的生動形象性如何體現呢?我認為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
第一、課堂語言應該生動形象。
課堂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師就要以形象、生動富有啟發性的教學語言來刺激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其思維活躍,注意力穩定,激發他們的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試想如果一節課只是一味地圍繞課文內容去乾巴巴地講解,那學生必須具備很強的意志力才能做到認真聽講。長期沉浸於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免會感覺單調、乏味、缺乏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悅。相反,教師只有在講課時用生動、精妙、新穎的語言去吸引和感染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到新鮮、親切、真實,趣味橫生,從而受到教育和啟迪。
例如有位教師這樣向學生解釋「樂觀和悲觀」二詞:「樂觀就是指精神愉快,對事物的發展充滿信心的意思;悲觀則指的是精神頹喪,對事物的發展缺乏信心。」這樣的解釋當然是無可非議的,但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另一位教師同樣解釋「樂觀和悲觀」這兩個詞語,其方式卻截然不同:如一個餅吃到一半,樂觀的人認為:呵!我還有半個呢!而悲觀的人卻覺得:唉,只剩下半個啦!吃完了怎麼辦?」這種解釋不僅解釋清楚了兩個詞的詞意,而且讓學生印象深刻產生了共鳴。
第二、教師語言應富有幽默感。
幽默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風趣幽默的語言表達,不僅能使學生以輕松愉悅的情緒學習知識,而且在笑聲中得到啟迪,領悟其中蘊含的睿智和哲理,從而激起自身的幽默細胞,打開思維和創造的大門,靈悟頓開。莎士比亞說過:「幽默風趣是智慧的閃現。」教師應該把幽默看成是教師職業技能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用心地學習和模仿。首先要堅持收集和積累各種幽默素材,包括口頭笑話、軼事趣聞、格言諺語、幽默故事等,以備在教學中隨時運用。其次要掌握好修辭技巧,以增加幽默感。許多修辭技巧都可以對幽默有幫助,如比喻、誇張、雙關、曲解、歇後語等。在教學中,緊扣教學內容,適時補充引用,使學生在愉悅之中增長知識,以提高教學效果。
記得曾經看過中央電視台的《小崔說事》,崔永元用他的幽默和主持機智緩解了小嘉賓的拘謹不安,崔永元設計了這樣一段話:
崔:聶利同學,你是怎樣做實驗的?
聶:(拘束的)我先用剪刀剪去蜜蜂的翅膀。
崔:這時它還會發聲嗎?
聶:蜜蜂還在發聲。
崔:這不是蜜蜂在發聲,這是它在哭泣,你剪去了它的翅膀。
聶:(面帶微笑)我接著用針刺破蜜蜂的小黑點。
崔:他還在發聲嗎?
聶:不發聲了。
崔:你知道它為什麼不發聲了嗎?如果發聲害怕你再刺它啊!
……
崔永元信手拈來的「這是它在哭泣」、「害怕你再刺它」幾句幽默,不留痕跡的拉近了主持人與嘉賓的距離,活躍了對話氛圍,緩解了嘉賓的拘謹心態;讓觀眾與主持人產生互動的心理效應,使人感受到盡管是談話節目,但沒有說教的感覺。崔永元在這里並非娛樂節目中那種「搞笑」式的幽默,他為後面節目的開展「搭橋鋪路」。我常想,在課堂上,我們不是也需要這樣的幽默嗎?
五、教師的語言應具有含蓄的啟發性。
教師的任務不只是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具備獲得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語言應具有啟發性。教師語言的啟發性是指教師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的啟發性主要通過教師的課堂語言得以充分實現。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必須巧於引導、注重啟發、循循善誘,激發學生思考,給學生留下思維想像的空間。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教學效果的實現進而對學生個體素質的提高 ,都具有切實的作用。
記得一位優秀教師在教《月光曲》一課時適時、巧妙地給學生以啟迪、引導,曾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學生對貝多芬為何要給茅屋裡的盲姑娘彈琴很不理解時,她啟發學生說:「盲姑娘聽貝多芬談了一曲後說:『彈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對於一個素不相識的人來說,為何能從琴聲中聽出彈琴的人來呢?這時貝多芬的心情又怎樣呢?」學生積極思考,但一時又回答不出來。稍等一會,老師又給學生講了一個典故:「古代有兩個人,一個叫俞伯牙,一個叫鍾子期。俞伯牙喜歡彈琴,彈得非常好。有一次,鍾子期在旁邊聽著,十分欣賞。俞伯牙彈到描寫高山的樂句時,鍾子期就情不自禁地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當俞伯牙彈到描寫流水的樂句時,鍾子期又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非常高興,覺得世界上沒有人能像鍾子期一樣了解自己,他是自己的知音。後來鍾子期死了,俞伯牙就不再彈琴了。因為……」
她的話還沒說完,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說:「老師,我明白了。盲姑娘像鍾子期一樣,是貝多芬的知音。貝多芬既同情盲姑娘,又看到她是自己的知音,所以心情很激動,願意為盲姑娘彈了一曲又一曲。」
學生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回答得多麼精準呀!可見適時、巧妙地給學生以啟迪、引導,把握最佳的啟發時機,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師的語言藝術還包括親切、優雅的態勢語。
教師的語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還有態勢語言。態勢語言,是一種非口頭語言,是通過人的身體形態、手勢動作、眼神表情等來表達的。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它在教學中能輔助有聲語言更准確、更形象、更直觀地表達教師的意圖和情感,對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是親密的、和諧的。教師親切、優美的姿態動作,與學生拉近距離的各種體態暗示,如: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個微笑的表情或是一個恰當的手勢等都能使學生體驗到自然、和諧、親切的氣氛,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支持和信任,感受到努力進取的精神力量,使學生樂於接近教師,親近教師,聽取教師的教誨。所以我們應利用一切機會,有效運用體態語言,增強活動的效果,千萬不要吝嗇運用微笑和肢體語言向學生發出積極的信息,因為教師的態勢語有時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教師的語言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教師的語言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思想。語言是教師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滿活力,使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教師就必須以淵博的學識來豐富自己的語言,以飽滿的熱情去飛揚自己的語言。藉此來「粘」住學生,讓他們隨著我們的教學語言展開激情的雙翼,在知識的碧海藍天中自由地翱翔。
5. 如何說話才有感染力
上面這答案已經很全面了,估計會把我們其他人的答案給幹掉了,但還是要說些我個人的看法。
我感覺歷友,說話的時候機智、幽默些,就很有感染力了,會吸引人,能引起人的興趣。一定注意不能太多地說表揚自己的話,那樣會讓人感覺很不舒服。多些自嘲應該是可以的。相聲是一門語言的藝術,所以多看看相聲,也能夠從中學到些語言的技巧。
再就是不要太緊張,要有自信。說話盡量避免磕磕巴巴的,語速也要適當,比如,話題比較容易讓人激動的時候,語速要快,向別人解釋、說明情況的時候,語速要慢。
還有就是要抓住眾人的心理。在表達不同意見時要先對對方的觀點表物做示肯定,然後再說出自己的觀點,不能像吵架一樣罩爛衡。
說心裡話,說實話。真實的,往往是最感人的。
這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
6. 語言藝術 如何讓自己說話發言有魄力 感染力從哪幾方面呢語速還是…請一一說來
在與他人交流的時候不要一味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交流的時候要首先思考你說的話會帶來的後果。
7. 如何提升課堂語言的藝術魅力
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學語言是教學最主要的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的諸多因素最終都要通過教學語言這一媒介發揮作用,教師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對於政治課教師來說,要想改變政治課堂枯燥、抽象、沉悶的舊貌,使政治課充滿吸引力,就必須利用好語言這一工具,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和品味,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巧用語言藝術,收獲「魅力」課堂。
要收獲精彩課堂,我們可以藉助於哪些語言類型呢?
一、生活化、形象化的語言
政治課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於生活色彩,使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教育。這就要求我們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於具體形象的事例、情節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動化,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例如,我在講「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的優越性時,引用了群眾中流行的一句話:過去是「幹活一窩蜂,實際是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攆人」;大包干後是「又種田、又掙錢、住新房、穿新裝、看電視、上網路、用冰箱」。事實證明,這些生動形象的語言為學生喜聞樂見,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積極性。在講到貨幣的職能時,我給學生講述《儒林外史》中嚴監生的故事,自己加入了一些形象化的描述,形象地勾畫出了一個視財如命的吝嗇鬼的形象,使得學生立即興致盎然。
二、生動、幽默的語言
生動幽默的語言具有吸引作用,可以引起學生注意;具有協調作用,可以創造愉悅、和諧的教學氣氛;具有激發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誘導作用,可以誘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具有陶冶作用,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因此,生動幽默的語言又被稱為語言交談的潤滑劑,它能使語言信息的傳遞與轉換過程得到優化,直接創造出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三、趣味性的語言
它要求政治課教師的教學語言要風趣幽默,使學生的思維處於興奮狀態。
例如,在講感覺與抽象思維時,我就跟學生開玩笑說:「假如現在我們看到一位陌生的女孩子時都脫口而出說『好漂亮的女孩子』,那我們的這種意識屬於哪一類意識呢?」同學們都笑著回答出了「感覺」、「形象思維」等。「那麼,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之後,我們又說『她的心真好,真是一個好人』,這種意識又屬於哪一類呢?」同學們便又大笑著回答出:「抽象思維。」教師詼諧的語言,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又有效地調節了課堂氣氛。
四、藝術性的語言
這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語言類型,也是最易觸動學生心靈的語言類型,是完成政治課情感教育目標的最佳工具。例如,在講到正確對待貨幣這個內容時,我用一首小詩來作結尾,使得學生的情感在藝術享受中得到了升華。
那麼,我們政治教師應如何掌握這些語言類型,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呢?
首先,要博聞廣識,加強自身修養。要真正掌握語言的藝術,提高政治課的魅力,政治課教師要做知識上的「雜家」。除了加強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掌握一定的其他學科的知識,尤其是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識素養,以此來豐富自己的教學語言。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從文學的、藝術的、美學的各門學科中去獲取。
其次,要精心備好每一課。每一個學科、每一堂課都有自己的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我們不管採用何種方式、利用何種手段,都是要為達成教學要求服務的。因此,我們要認真分析教材內容,理清內在的邏輯關系,把握好重難點,這樣才能有精力考慮如何運用語言的魅力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再次,「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語言訓練重在平時。在日常的交流溝通中我們要盡可能使用活潑、生動、幽默的語言,從而增強課堂語言的吸引力。語音的高低、節奏的快慢,會使人產生不同的聽覺效果。在強調重點內容時,可採用低聲音、慢節奏,以便使他人有一個思考、回味的餘地;在講述一般性內容時,可採用高聲音、快節奏,以達到在短時間內使人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論證某一結論而引用材料數據時,可採用高低、快慢交錯或連珠炮似的語言,以加強結論的可信度。這樣,我們通過語言的感染力,在向人們表達自己觀點的同時,也傳達出另一種信息,即這些內容是可識、可記、可信的。
最後,教師要在平等的基礎上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師和學生是兩個不同的群體,接觸的事物不同,興趣愛好也有區別。教師要真正地了解學生所想、所求、所好,就只有與學生多交流。但這種交流不是居高臨下的訓話式的交流,而是真正放下所謂的「師道尊嚴」,以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進行朋友式的交流,這樣才能真正接觸到學生的生活,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生活語言。
豐富多彩的情感要靠豐富多彩的語言來表達,因此,政治課教師都應努力掌握政治教學語言的特性,巧用語言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收獲「魅力」課堂。
8. 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z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很重要的,這也是一種活躍氣氛的好方法。因為教師生動的語言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也正如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生動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寓教於話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所以說教師要用語言來啟迪學生的智慧,塑造學生的心靈,就必須講究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那麼應該如何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呢?我主要採用下面的幾點方法: 一、從導語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情趣性。 導語是教學一篇課文的開場白,是教師在新課的開始階段,從一定的目的出發,用很短的時間,並採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心理情緒的重要教學環節。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往往得力於一個生動的導語,這是因為學生對每一篇新課文都有一種新鮮的感覺,都懷著新的興趣和期待。因此精心設計好一個導語,因勢利導,那麼上課一開始就能扣住學生的探究心理,激發其興趣,活躍其思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在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課時,我一開始就播放了一段劉歡唱的歌曲《好漢歌》,讓學生先聽,從而激起學生心中的那股浩然正氣。「聽了這么雄壯的歌曲,你是否也有這種抱打不平的沖動呢?」從而讓學生帶著一種躍躍欲試的情感來學習課文,效果非常好。由此可見,巧設導語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定下了基調,活躍了氛圍,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從幽默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生動性。 德國著名演講學家海茵茲·雷曼麥說過的話: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的提出更能為人接受。可見,在教學中適當採用幽默的語言,讓人在輕松、愉快中學到了知識,提高認識,這是學生樂學、願學的一個原因。 例如在教學《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前,我先講了與此有關聯的一個故事:「美國的大作家馬克·吐溫十分愛好釣魚。他把釣魚視為最有意義的休息,一天,他正在釣魚,一個陌生人走來問他:「怎麼,你在釣魚?」「是啊!」馬克·吐溫答道:「今天釣了半天,沒見一條魚,可是昨天在這里卻釣了15條魚啊!」「是嗎?」陌生人問,「那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這地方專門檢查釣魚的,這段江上嚴禁釣魚。」馬克·吐溫忙反問:「那你知道我是誰嗎?」陌生人驚訝之際,馬克·吐溫直言不諱地說:「我是作家馬克·吐溫。你不能罰我的款,因為虛構故事是我的事業。」同學們聽後都會心地笑了,當學生還沉浸於故事中時,我追問:「那麼馬克·吐溫的幽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寫的《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看看他是不是從小就具備了這種幽默的?」就這樣同學們在我講的故事下進入教學情境,激起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更大興趣。 也正如美國密執安大學教學研究中心專家羅伯特說:「講課最主要的缺點就在於從本質上說,它是一種單向性的思想交流方式」,而這個缺點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容易使學生產生精神疲倦。因此,成功的教學語言就必須具有吸引力和生動性。而幽默正是具有「生動性」才會有感染力,才能促使學生精神亢奮,思維活躍,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海綿吸水」的效應。 三、從設問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啟發性。 教學語言的啟發性是現代教學法所倡導和追求的目標之一。它的好處很多,例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活力,造就學生的進取精神,活躍課堂氣氛等等。 例如在教學《孔乙己》時,可以這樣問的:凡是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讀過《孔乙己》的,幾乎都在心底留下了這個舊社會苦人兒的形象,魯迅先生運用了怎樣的鬼斧神工來塑造了這個藝術形象的呢?孔乙己的悲慘遭遇,究竟是社會的悲劇、性格的 悲劇、還是社會的悲劇呢?仔細學習,可以得到答案。自然而然的,學生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也注意到了幾個問題,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與學習重點,在聽講的時候也能做到有的放矢了。 古語雲,「學起於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教師從提問入手,設計有價值的思考題,促使學生積極動腦,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積極,課堂氣氛才能活躍而充滿生機。有這樣的一個比喻,它形象地說明了啟發性的含義:如果把知識比作果實的話,那麼「教師不把果實塞到學生的嘴裡,也不把果實放在學生手裡或伸手就能逮住的地方,而把它掛在學生跳起來才能夠的著的位置,讓學生自己費點神去摘取。」可見,適時適度、而且富於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能力訓練的進程,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四、從情境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形象性。 情境是一堂語文課的「小天地」,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藉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強烈的共鳴。這樣,也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青海湖,夢幻般的湖》一課時,掛出了一系列有關青海省自然風景保護區的彩照片,來展現它的迷人與神秘,這樣就與課文中的夢幻說法產生了共鳴,進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而神往。由此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收到了十分可喜的教學效果。再例如,在教學《周庄水韻》這一課時,利用了豐富的資料圖片,有關江蘇的建築、服裝、首飾、風土人情等,讓學生通過最直觀的圖片來感受江蘇的美,激發了學生了解江蘇的興趣,對學習這課非常有幫助。 五、從感情入手,從而達到語言藝術的感染性。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學時,注重以情感感人,用情意盎然的語言導入新課,能感染學生,也會產生學習動機。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律,教師的情感對於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也就是說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感染著學生。 例如教讀阿累的《一面》前,我演說了下面的一段話:「大千世界,人海茫茫,來來往往,相逢相離。緣分是人與人交往的紅線,緣分好象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畢業後大學同窗可能 只有鴻雁傳書,電話往來;退役後的戰友也可能從此天各一方,音訊杳無。緣分哪,它有時就像百向東,永不回頭。珍惜緣分吧!哪怕是萍水相逢、一面之緣。也許那一面之緣會帶給你美好的情懷,強大的動力,生命的綠洲,不朽的回憶!同學們,珍惜緣分吧!即使是短暫相逢,一面之緣!」這樣就收到很好的效果;,打動了學生的情感,讓「一面」之緣在學生心田激盪,沖吊著學生的胃口。經過一鋪墊,再進入課文《一面》可謂輕車熟路。 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於激 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 綜上所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就必須把課文講得生動、形象、有一定的感染力,並帶有趣味性、啟發性。而事實上也證明,課堂教學語言如同電影語言、話劇語言、相聲語言、音樂語言,屬於專業語言。高水平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且還能引起學生的美感,使他們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成功的課堂教學無不得力於教學語言的熟練駕馭,這就要求教師把語言學家的用言准確、數學家的邏輯嚴謹、演說家的論證雄辯、藝術家的情感豐富集於一身。 而教師的職業也決定了教師是「吃開口飯的」,也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能培養出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的愉悅是教師的最高本領」。因此,掌握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對一名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否掌握好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也是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而且生動的教學語言會給學生莫大的愉悅感和美的享受,使學生覺得學習是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