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藝術攝影用光技巧
在日常的攝影中,攝影師通常要通過光與影來傳播媒介,通過光線的結合來達到更好的藝術造型效果,有了光的存在,攝影作品就很容易表達出攝影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能夠渲染出周圍的環境與氣氛。下面是我整理的藝術攝影用光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光才會有影,用光這一媒介將光線下不同的影子渲染出來,攝影作品就會呈現出令人驚嘆的意境和風格,就像兩件相似的東西,運用不同的光線效果,相似性也就消失殆盡,當攝影作品中的光線、位置等與受眾的思維意識同構,則創作出得攝影作品就會帶給人以敬畏和無法言說的神秘感。
1 攝影藝術
攝影是一種通過鏡頭來表現真實的藝術媒介,而這也是攝影獨具的技術特徵,單從這一點來看,攝影媒介自身並不能詮釋自己,正因為如此,這種藝術介質一直對我們對攝影的印象起著決定性作用。媒介促成了攝影自身的「真實性」,並通過照片的方式折射與表現出來。在我們日常看到的照片中,真實性是顯而易見的,照片是一種可接受的視覺與構建真實的形式,攝影師用照片詮釋著真實的含義,同時,攝影也強烈的表現出先要看到真實的強烈慾望,照片是影像中真實的具體表現,迄今為止,攝影攝像技術通過多種形式在其所涉及的領域進行持續與分化。攝影攝像同時還具有歷史的、文化的、美學極其認知等的內涵,照片的真實用攝像的形式表現出來,向受眾呈現出異樣的,互相排斥或吸引的形式―科學的或是藝術的、集錦的或是紀實的、數字的或是模擬的圖片。
攝影的真實性原理構成了攝影本身的反身與參照的特質,而攝影的本質特徵,引用哲學家希拉的話,就是攝影在於構建事物的真實模式的產生與傳播的過程當中,所以,事物真實與否的可解釋的方式最終要通過圖片的形式進行加強,進而像受眾傳播,攝影歷史其實就是對事物可視性及其真實性的歷史積淀,它想法設法把塔爾博所稱攝影為「自然之筆」的客觀性與日常外在的主觀性結合起來,照片是記錄歷史的真實寫照,在攝影歷史上,攝影不僅是對真實的詮釋,也是一種客觀的認知態度,同時這也是攝影所獨有的魅力所在。即使攝影的記錄的歷史時代已經消亡,但當時記錄的照片卻能帶給後人一種可視的真實。
2 光線對生活與拍攝的影響
2.1 光線影響拍攝的整體效果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個物體本身的亮度,都是有照射在物體表面的光線和物體本身的反射能力所決定的,例如一根黑色天鵝毛,盡管它自身的反光能力非常弱,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強烈的光線下面,天鵝毛的亮光值就會遠遠高於在弱光下白紙的亮光值。事實證明,拍攝對象在不同的光線中,就會呈現不同的亮度,正是因為這種主客觀光線的強烈影響,所拍攝的對象就會呈現出不同的結果,在拍攝時,亮度值會因為某種或者極小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所以說,亮度值直接影響著拍攝對象的整體效果,亮度值是相對產生的。
2.2 光線在攝影中季節變化
眾所周知,太陽從早晨的日出至傍晚的日落,一朝一夕,一分一秒都在發生著位置的變化,所以,照射在被拍攝物體上的光線也會隨著陽光位置的移動而發生著角度的改變,由於角度的改變,被拍攝物體表面的陰影均衡與質感都會因為光線的移動而發生整體的變化。一般而言,拍攝物體的最佳採光角度為被拍攝物體上方四十五度左右,時間段大約在10點~14點左右,由於同樣用的是測光,選擇的角度不同,所呈現出來的陰影就會不同,高角度陰影較短,而低角度則陰影較長,對光時角度的選擇一定要謹慎,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同樣的光線在一天中只有一次,這就需要拍攝者對不同的氣候、環境、時間、方向、季節和角度,甚至拍攝體在攝像機中所呈現出的畫面情緒效果等微妙的變化加以仔細觀察與研究,以便能更好地運用光線來表現構思與主題。
2.3 光線的軟硬區分
如果從光質上區分光線,光線則可以分為「軟光」和「硬光」。所謂「硬光」,就是平時所說的直射光,通常是指在沒有其他遮擋物體或者雲彩的情況下的太陽光,或者是人造光,如閃光燈、照明燈、探測燈等,被攝體在直射光線的照明下,陰影部分和受光部分的反差較大,陰影濃重而亮部清晰,畫面的反差非常強烈,立體感極強。相反,對於另外一些被拍攝體,例如花瓣、肌膚等等,當明暗度相差太大時,就會給人一種很粗糙的感覺。直射的閃光燈在拍攝時,通常會拍下拍攝者的誇張的黑影,使畫面缺乏美感,過於生硬。所謂「軟光」,就是一種不會產生柔和的、明顯投影的光線,例如被雲彩遮擋太陽的或者是陰天時的光線。通過柔光紙投射的.光或者反光板反射的光也都屬於柔光。因為光線既不是直射,又不能從同一個方向反射到物體上,所以拍攝時陰影很淡,反差小,影調的對比度也比較柔和,像有雲彩遮擋的太陽,散射光與直射光混合的能見度較高的陰天,都被認為是最佳「拍照天」。
2.4 攝影大師世界裡的光線變化
一個優秀的攝影師,對光線的要求和處理都有著非常深刻的詮釋和理解,他們深諳光線的特質,深知光線的效果能直接影響到受眾對生活的感受。攝影師的作品中通常會用光影結合的效果來創造與表達情緒情節的氣氛,這樣創造出的作品更加富有張力及表現力。光線給照片帶來了生命和活力,同時也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魅力,帶給人一種詩歌般深遠的意境和音樂般優美的旋律。攝影大師安塞爾亞當斯的《約塞米提山谷的雷暴雪》曾傾倒無數人:濃密的雲層預示著暴風雨的來臨,中景為陡峭的山崗岩石與森林,禁不住讓人想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更絕的是光與影的層層遞進,更加強了暴雨前的陰郁氣氛。近景則是照射在大杉樹上的一抹陽光,構成壯麗山河樂曲中的最強音,就像進入一種神奇的境界,耳邊是一首庄嚴雄偉的交響樂曲。這就是對亞當斯攝影藝術風格最完美的詮釋與體現,也是亞當斯畢生積蓄和醞釀的成果。亞當斯會經常長途跋涉、翻山越嶺,用心去觀察山巔上風雲的變幻和峽谷中叢林的光影推移,這些微妙的變化都被他盡收眼底,最終構成他那令人贊嘆不已的完美畫面,而這種境界,不是任一個缺乏創造准備甚至缺乏藝術修養的人就能達到的。
3 光在攝影中的照明表現
光是一個可以被人的眼睛感受得到的,電磁輻射中很窄的波段,人們對可見光通常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一般而言,可見光譜包含波長在400 mμ~700 mμ之間的光,人的眼睛也僅僅能看到400 mμ~700 mμ之內的顏色,因為只有在很小的范圍之內的光能,才能刺激眼睛中的視椎神經。因為光是以直線的方式傳播的,所以在有陽光的白天或者在有月亮的夜裡,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沒有光就沒有顏色,青椒之所以在燈光的照射下變成人們眼中所見的綠色,是在光線中,青椒相應的波長被顯現出來,所以被攝體只有在正確拍攝中才能形成色、質感、層次等物體的正確還原,且達到人們眼中的完美視覺效果,這也是在攝影過程中要求攝影師對光線正確運用的根本要求。
在物體還原的過程中,光源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燈光與日光在性能、色溫等方面的不同,燈光的色溫只為三千二百千瓦,而日光的色溫則為五千四百千瓦,所以在日光與燈光的照射下,物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顏色,例如,人們在日光下看到紅色的物質為鮮紅色,而把它放在燈光下則為紫色,這就是由於光源不同,所以色澤的還原度也就不同。由此可見,攝影的靈魂就是光,沒有光,攝影的藝術感和質感就無從談起,只有正視光線,把握好光線的變化及規律,摸透光線在攝影中所帶來的藝術效果,最後在攝影創作中熟練的運用,才能使其成為你拍攝時得心應手的「好幫手」。
4 藝術攝影中光的效應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短短兩句詩,就生動形象的向人們勾勒出一幅光與影的畫面,李白、明月、影子讓讀者「一眼明了」的同時又如臨其境,而這種意境來自詩人李白的孤寂和豪情,來自人、月、影的映襯,同時也來自明月與人間光影的陪襯與對比。
實世間的光與影就像是一對雙胞胎、一對舞者,他們幾乎每天形影不離、相依相伴,從白天到黑夜,從早晨到黃昏,影子隨著光的存在而存在,像逆光的剪影、水中的倒影、日光的投影、鏡面的反射影等等,哪裡有光,哪裡就有影子的生成。然而光在現實中的表現又太過於現實,從而在人們的腦中往往形成一種荒誕的想像與夢境,在這種情況下,光與影就成了一種作怪的手段,光是元兇,影子則是幫凶,它們的完美組合不斷的轉移人們的注意力,攪亂了人們對真實事物的正確判斷,這時候,光與影也就成為了人們心中的一種感覺,成了人們形影單只,超然物外的一種獨到感受,因此就有了「對影成三人」的情節體驗。
攝影師戚萬鵬說:「攝影大師其實都是光影大師」、「攝影本身就是通過視覺和內心的光影進行作畫」,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光與影在拍攝過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而在光與影的世界裡「孤注一擲」,就像斷臂後的維納斯帶給世人的那種另類的感覺,正因為維納斯斷了手臂,才更讓她有不一樣的美麗,並留給人以無限的、豐富的想像空間。
5 攝影創作中光的藝術表現
攝影藝術的視覺形象是藉助於光與影的變化通過記錄真實在二維平面上產生的,攝影師通過畫面來傳達自身的體驗、情感和理念等,從美學領域來說,意境是一種標志性的藝術審美體驗,而審美意境是中國人自我審美意識的自覺體現,是具有歷史標示的,而藝術的實踐經驗向我們證實:攝影、繪畫等一系列的造型藝術都可以創造意境,作為藝術本體,意境已經深入到各個藝術作品當中,逐漸成為藝術中一種獨特的內在結構和唯美意蘊,而在各類藝術中都有其獨到的審美觀念和創作規律。
光,是一種無形的能量,它能讓我們清晰的看到身邊的林林總總,同時也讓攝影成為一種現實,有些光線是用肉眼看不到的,也有一些光線能被人的眼睛感知出來,這些都與攝影緊密相連,這類光線叫做「可見光線」,不同波長的光波組成不同的光線,而每個波長組成的可見光譜都會顯現出一種另類的色彩,這一原理推動著我們去探究外界的視覺感觀意義,攝像師通過光形成了自身的藝術造型,並決定了圖片的表達效果,也由於光的原因,攝影師與攝影師之間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
其實光的形式是可以被外界所控制的,例如作品《 不安全的生活 》中,一個小女孩的周圍和內側都打上了白色聚光燈,代表著某種邪惡的力量,它在告訴人們,小女孩在這種陰郁的環境中,感受到的不是對生活的憧憬和快樂,而是生命中某種危險的東西。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范圍,比攝像機所記錄的范圍要廣泛的多,人的視覺系統可接受動態范圍為1000000:1,這一范圍可以讓人在黑夜和白天能看到白紙上的黑字,只有在光源照射下,攝影所使用的感光材料才能發生化學變化。光線既能照亮物體,還能傳遞被拍攝物體的信息,起著承接的重要作用,就像被攝體的形狀、色彩、數量、體積、明暗配置等都可以通過光線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6 如何在攝影中正確的運用光
攝影過程中的光感材料要想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就必須要通過光源才能進行。在攝影過程中光線的作用不僅僅只是用來為被攝體照明,它還有傳遞被攝物體信息的重要能力,所以,光線在拍攝中起著媒介與橋梁的重要作用。比如,被拍攝物體的體積、數量、質感、形狀、色彩、空間深度感及形狀等方面的信息,以及被拍攝物體的畫面氣氛、層次、敏感配置等等多方面,都要通過光線的配合才能完美的變現出被拍攝物體的藝術性。因此,拍攝者不能僅僅從物體的表象去觀察光線,而要從更深入的構思中巧妙的運用光線,拍攝同一個物體時,不同角度的採光,拍攝出的作品會相差甚遠,所以,我們要熟練的掌握對光的感覺和在拍攝過程中光與影的效應,培養對光影和光感的敏感度,善於運用,是每個攝影師都應有的本能,畫家描繪惟妙惟肖的物體靠的是手中熟練的畫筆,而攝影者拍攝物體則是要靈活運用大自然賜予的光線。所以說,光是攝影的靈魂,攝影過程需要光,變現事物的藝術本質也需要光,正確熟練的認識和運用光線,把握好光線的變化規律和它帶給人們獨到的藝術效果,在藝術攝影的創作當中有效的去研究和運用,這樣才能達到惜光如金、用光如神的最高境界。
光在藝術攝影和藝術造型的表現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攝影的靈魂。攝影技術需要光,要想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更離不開光,只有調到和利用好光。攝影的創意才能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在日常的攝影中,攝影師通常要通過光與影來傳播媒介。通過光線的結合來達到更好的藝術造型效果,有了光的存在,攝影作品就很容易表達出攝影者的思想感情,同時能夠渲染出周圍的環境與氣氛。有光才會有影,用光這一媒介將光線下不同的影子渲染出來,攝影作品就會呈現出令人驚嘆的意境和風格。就像兩件相似的東西,運用不同的光線效果,相似性也就消失殆盡,當攝影作品中的光線、位置等與受眾的思維意識同構,則創作出的攝影作品就會帶給人以敬畏和無法言說的神秘感。
拍攝作品中的用光問題是靈活多樣、千變萬化的,攝影藝術是光和影的藝術的結合體,而光又是攝影的靈魂,中國的很多優秀的風水攝影師就是了解和掌握專業攝影技巧的同時,又具備了很高的藝術修養,才拍攝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影視藝術的創作根基是攝影技術,而攝影技術的更新又推動著更多創新理念的變化,新理念的變化又推動者各種藝術作品的變革,技術和藝術結伴而行」我們通常說的藝術修養包括:繪畫、文學、色彩學、光學等功底,所以要了解攝影的真正內涵,還要進行明暗的變化和對比,以及帶給受眾的心理感受等。因此,我們在拍攝藝術作品時,不僅要有明確的構思、還要調動光的造型運用以及造型意識,用抽象形式表現客觀映像,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加優秀、更加令人驚嘆的攝影作品。
2. 攝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對!把錢用光的藝術
有個哥們是個攝影迷,半輩子積蓄都換成了器材,家裡堆滿了幾十個防潮箱。他拍了至少有20萬張片子,每一張都非常精彩,其中有3張作品被攝影教材選中,書名叫《錯誤的曝光與構圖,100個示範與實例》。
比車比表比電腦,單反只是冰山一角。80%的攝影愛好者,最後都成了器材愛好者。他們用單反毀一生,攝影窮三代來自嘲。
「是的,攝影就是一門『用光』的藝術,首先你得學會把錢用光。」
攝影圈裡有個故事,一個攝影師在外拍攝,碰到一個乞丐過來要飯。攝影師給他了他一塊錢。乞丐瞟了一眼攝影師的照片,幽幽地說,應該再減半擋曝光。
從第一個塑料機身入門,拿著一台黑色的單反拍下能見到的任何題材。「你的相機拍的真清楚!」朋友們的贊賞讓你飄飄然。
你隨身帶著單反,像是一個掃街的記者,一個多月按了兩萬次快門,隨著經驗的積累,你對照片越來越挑剔。
背景不夠虛化、主體不夠豐滿、照片放大了簡直沒法看,噪點嚴重。冥冥中腦海里有個聲音對你說「換個鏡頭,這一切都能夠改變!」
一口氣買五個鏡頭,大三元、大光定、大炮筒。換了全畫幅機身,背著30公斤的設備出門,在朋友眼裡你成了一個專業攝影師。
構圖、光圈和焦段,這些像玄學一樣圍繞在你的腦海。
你混在蜂鳥和無忌,像一個老手點評別人的照片:毒!德味!大師!學習了!焦外如奶油般化開,焦內如刀鋒般銳利!構圖合理!曝光准確!
為了得到一張清晰的照片,你甚至報了個瑜伽速成班。
換更大的機身,更牛的鏡頭,你家裡的器材差不多花了小三十萬,你賣掉了心愛的奧迪。
你跟朋友約著出去外拍,起早摸黑追求日出和日落的那黃金一小時。
你加入了攝影俱樂部,大家湊錢請個18線野模,擺拍半天再輪流玩半天。
你成了車展的常客,對美無比執著,用鏡頭捕捉鋒利的光影,放大唯悄數倍品味細節。
你開始迷戀微距。他們說,近一點就能更清楚。
於是,為了得到一朵鮮花的特寫,不惜損壞一萬塊的鏡頭。
為了拍到鳥眼睛裡的琥珀色,你自學了捕鳥的訣竅。
你跟朋友玩航拍,玩運動攝影。你上了帶雲台的牛逼腳架,買了五套濾鏡,但得到的照片總是缺點什麼。
太清晰但沒意境,有意境又不太清晰。這些像噩夢一樣讓你不得其解。
於是,你另闢蹊徑。
膠片走進了你的視野,像一個走遍天涯的浪子,重新回到了起點指芹渣。
」只有膠片才是真正的攝影。那種厚重深沉和濃郁的歷史感,是一般的數碼相機無法體現的。「你這樣麻痹自己。
你執迷於老式相機,在全世界的二手網站上淘舊貨。為了得到一台停產的萊卡135旁軸,你不惜飛到香港走貨。
你進入另一個語系,稱呼膠卷為菲林。冰箱里沒有食物,放的全是珍首察藏的菲林。
你收集老膠片,自己布置暗房沖卷。你研究不同膠卷的含銀量,用燒杯和溫度計配置顯影液定影液。你甚至開始嘗試電影頭。
你像一個科學家或收藏家,離主流攝影圈越來越遠。
牛人們說,天氣越差,越才有可能出好片。
於是,你穿沖鋒衣帶煤油爐搭帳篷,你爬雪山過草地攀絕壁,你腰肌勞損面色黝黑,你風餐露宿九死一生,老婆抱怨你體能下降,買腎寶片泡枸杞蛇酒裝保溫杯里給你補。
猛然有一天,你幡然醒悟。攝影是一門藝術,不是一門科學。
一張既清晰又有意境的照片,全圖能看出境界,放大能玩味細節,就能讓世界震撼。
就這樣,你不再執迷於器材,放下了一切跟過去一刀兩斷,賣掉了所有的相機。
你成為手機攝影黨,習慣了在開飯前拍菜。
你愛上了手機攝影,這比相機更輕松隨意,這是另一種樂趣,一種更輕松的樂趣。你不用再扛著大包小包外出采風,你回到了攝影的本身,就是定格瞬間。
但你的極客本質不允許你參與低端的攝影游戲。就像當年玩器材一樣,你研究手機攝影。你追崇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用玻璃杯望遠鏡吸管搞創意攝影。
出於對圖片的完美挑剔,你手機里裝了30個美圖軟體,每拍一張照片要修三個小時才能放心發朋友圈。
你走到哪拍到哪,你參加集50個贊送獎品的攝影活動,你在群里發紅包求人投票。除了微商,你成了朋友圈裡發片最多的人。
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手機上。你幾乎沒有其他時間休閑娛樂,更顧不上家裡。
攝影師最不喜歡的話,排名第一的肯定是這句:攝影有啥難?不就按快門!聽到這話的時候,我都想用鏡頭斃了他/她!
連光圈/快門/感光度這三個核心都沒搞清楚,玩什麼攝影?對測光/構圖/內涵沒有深刻的了解,偶爾是能拍出不錯的照片,但想追求卓越,還是遠遠不夠的。
今天告訴大家五個方法的訓練來避免成為「只會按快門的人」,想法很重要,千萬不要被相機給「玩」了哦!
①
多思考
不要在拿起相機時才思考!要培養出「攝影眼」,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因此除了拿起相機時要思考才按快門,不常在做其他工作、逛街、吃飯,甚至是上廁所時也可以思考研究一下怎樣拍攝:
找主題 :這里有什麼值得拍攝的呢?
突出主題 :要怎樣拍攝才可以令主題更明確呢?
光和影 :怎樣捕捉光和影?
構圖 :該用什麼構圖?
光圈、快門、ISO :試試自己按該環境來預設一些組合
色彩 :在這個環境下該用什麼色彩來表達?
②
你留下的是一個故事
要成為出色的攝影師,每一張相片總會留下一個故事。當相片正在記錄一個人或是一個時間內的故事,你便為這張照片增加了生命和意義,它不再只是一個感光元件下的「影像」了,而是一個具有背景的故事。所以在拍攝前先問一問自己,這張相片會有「故事」嗎?
③
減少,而不是增加
人總是貪心的,但在攝影世界內,「減少」會比「增加」來得好,當你一張相片內充滿元素,有數十個想表達的主題,往往這張相片會雜亂無章,令讀者根本不知道你想在拍什麼!因此要令攝影技巧進步,不妨「減少」你想包含的元素,令主題更明確吧!
④
嘗試拍攝「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當你在拍攝了數千張、甚至是數萬張上相片的時候,便會發覺很多相片的構圖、概念、拍攝方法等也相同,這時你可以試試去拍攝一些「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例如:
拍攝特寫
在在不同的角度拍攝(極端的角度可能更有趣)
在特別的時間拍攝(例如月圓夜、深夜、日出前,甚至是季節性/大自然的,如當一些動物遷徙到該地時、剛下雪/雨時等等)
利用快/慢快門
⑤
不要讓器材操控你
老實說,更新、更強的器材真的會令人著迷!但是這樣的追求對攝影師來說沒有多大用途,反而會讓器材操控你,彷彿沒有強勁的器材便不能拍出好相片。但其實只要多練習以上的四點,無論你是在用什麼相機鏡頭,總可以靠著你個人的技巧和腦袋去拍出絕徍的作品。
更多藝術設計精彩內容
請打開「藝厘米app「—【厘米閱讀】收看
3. 光效應藝術的起源
光效應藝術亦稱「光學藝術」或「視覺藝術」。它是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歐美的一種利用光學的感覺加強繪畫效果的抽象藝術。這種藝術是建立在對抽象派和波普藝術反叛的基礎之上的。它認為抽象派藝術太依賴畫面偶然性的效果和任憑感情的沖動,而波普藝術又過於鄙俗和缺乏藝術的感染力。他們的目的是要通過各種不同的紋樣和色彩,利用觀眾的視覺變化來造成一種幻覺效
果。它的具體作法就是利用簡單的幾何形體的重復或中斷,利用色塊的補色關系和結構的連續與並列達到繪畫的效果。他們在作畫時常常使用直尺和圓規等工具,有
的還可以大量的拷貝和復制。從事光效應藝術創作的畫家往往具有比較熟練的技巧,比較完美地掌握了圖案藝術的規律,能使作品產生千變萬化的效果。可以說,他
們是打破了純繪畫藝術和裝飾圖案藝術之間的界限,對工藝美術銀幕藝術,廣告藝術和建築藝術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所以有人把光效應藝術當作視覺藝術的科研成
果來看待,是年輕的藝術家們對科學技術興趣開發的結果。
人眼睛在無彩色黑白條紋的同時刺激下能產生色幻覺,我們把這種視覺現象稱
為「主觀色彩」。例如完全為黑白條紋構成的圖形,如果我們經長時間注視後,在密集的弧形黑白條紋部分會出現閃爍的彩虹般的色彩奇觀。這種現象的最先發現者
是弗契那(C.T.Fechner),因此也稱之為弗契那色彩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因為運用現有的色彩理論無法解釋。這種視幻現象的
發現被20世紀50年代現代派畫家所應用,他們創造了各種「光效應藝術」(OPART)。畫家們研究運用圖和底不停相互交替的方法,使觀者產生一種視覺運
動的錯視,從而誘發出彩虹般的色感。代表畫家有比·賴里(B.Biley)和阿·奈爾(R.Neal)。光效應藝術曾經對紡織品圖案設計產生一定影響。
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最美麗的東西就是那些神秘的東西.它們是一切藝術和科學的真正源泉.
——愛因斯坦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4. 光線在影視影像中有怎樣的藝術功能
光是造型元素的主要構成要素之一,光直接作用到觀眾的感官,能夠讓觀者體會到畫面的情緒,感受到影片的基調,觸動到情節渲染的氛圍。
1、光的人物造型功能
首先,光對突出人物特性有著重要的藝術功能。在眾多影片中,我們為了彰顯某個人物的形象,經常會使用特定的光線將其襯托出效果,最為我們熟悉的就是,在《西遊記》里,如來佛祖永遠都金光環繞,耀眼璀璨,就是為了突出其偉大至尊的形象。
光已經不僅僅是讓我們更清楚更明白地看清事物,而是賦予了一定的藝術功能,理解了光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揣摩創作者的意圖以及影片所蘊含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