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家用什麼東西東東西

藝術家用什麼東西東東西

發布時間:2023-05-09 22:05:53

『壹』 什麼叫藝術家

藝術家,通常認為,就是藝術的製作者。藝術首先是藝術家製作出來的物品,自然地,是藝術家使藝術成為藝術,沒有藝術家,藝術似乎是不可能的,藝術家以及他的藝術製作活動是藝術的主導因素。邏輯地看,藝術活動首先是藝術家的製作活動,藝術作品也是藝術家的製作活動的最後結果。
隨著西方近代理性主義的高揚,人的價值,個性自由,人的主體性等問題得到了普遍的關注,浪漫主義藝術潮流也隨之勃興,藝術強調藝術家個性的自由張揚和展現,自由、創造、天才等概念成了這種潮流的主導性范疇,藝術家成為藝術的主導因素。與之相應的是藝術「表現說」對傳統的「模仿說」的反叛。18、19世紀的浪漫主義思潮,標榜「自我表現」,沖破了「模仿說」的羅網,「表現說」於是興起。表現說批評模仿機械復制,強調藝術必須以表現主體情感為主。康德最早提出「天才」論,強調藝術是天才的創造和表現,提出天才是和模仿精神是完全對立的觀點。在康德的先驗哲學中,主體性問題被強調到了極致,人是目的的問題是康德哲學的基本出發點,這樣,他就是從藝術家的活動出發,肯定了天才和創造在藝術製作中的巨大意義,他認為天才是一種天賦的能力,這種天賦因素是藝術的決定因素,這樣藝術家在藝術製作中的作用被康德充分地加以肯定了。德國浪漫派畫家德拉克洛瓦認為,人即使練習作畫,感情的表達也應該放在第一位。德國直覺主義哲學家柏格森認為,詩意是表現心靈狀態的。義大利表現主義美學家克羅齊更是乾脆宣稱藝術即直覺,即抒情的表現。表現說把藝術本質同藝術家主體情感的表現聯系起來,突出了藝術的審美特性。中國的言志說、心生說和緣情說大致上是與表現說相類似的觀點。較之模仿說,表現說不是從藝術作品而是從藝術家作為邏輯起點來探討藝術的意義問題,更明確地來說,就是把藝術家的情感作為藝術的核心和關鍵性問題。但同樣可以看出,在這種以藝術家以及藝術家的情感為主導的藝術問題的探討中,照樣包含著對藝術更為極端的本質主義化的傾向。
首先,藝術活動是以藝術家為主體的活動,我們絕對不否認藝術家對藝術製作活動的意義,正因為藝術家的存在以及藝術家的製作活動的水準的高低,就自然決定了藝術作品的產生和水準的高低,否則那些非凡、偉大的藝術作品是不會產生的。但是,我們把問題拓展開來看,如果說,藝術家的製作的結果是藝術作品,推而廣之,就是藝術。那麼,是什麼使得藝術家的製作得以成立?也就是說成為藝術作品,成為藝術,是他賦予的他的製作品的風格,還是情感,還是其他?這些都無法說明這一問題,而且會使問題再一次陷入到循環論證中而無法自拔。進一步的問題也就是,在藝術家的製作活動開始之前或進行中,他是否明確或已意識到他正進行著藝術活動,是否明確他的製作的結果將是一件藝術品而不是其他,如果是這樣,那他已經就是按照藝術的模式和規則來進行藝術產生,那麼,藝術的創造性又怎樣灌注其中,藝術家的主體性又如何體現出來呢?這些問題又涉及到了藝術的意義問題,這就促使我們從其他方面而不是從藝術家出發去探究。顯然,從藝術家為邏輯起點來探討藝術的意義,認為藝術家就是藝術的立法者,藝術家使藝術作品得以成立的觀點,同樣使得問題簡單化了。不難發現,藝術創造並非藝術家為遵守規則而遵守規則,實際上只是為了某種藝術創造才去遵守這樣或那樣的規則,藝術家不是遵循了某些規則而成就了藝術。因此,需要有另一種線索來研究藝術家是如何賦予藝術品的藝術性或者藝術質量以及藝術規則的藝術質量。

『貳』 什麼是藝術家

什麼是藝術家,是從自覺的藝術到藝術的自覺,由此,藝術就變得無比艱難。 藝術家的工作是把藝術個性化。藝術中沒有超越,只有區別,成功者都是在千差萬別中顯露自己。藝術家的個性魅力成了他藝術的靈魂。如何把個性魅力變成個性藝術?藝術家們各有各的秘密。 憑仗著他們的努力,創造一個世界。這世界不是現實世界的復制。智慧到處發光,才華到處流溢;所有顏色都是語言;所有聲音都有靈性,所有空間都充滿想像。
藝術有它神秘的規律;由於藝術的本質是生命,藝術家生存在自己的藝術中。藝術一旦完結,藝術家雖生猶死。長命的辦法唯有不斷區別別人,也區別自己。這苛刻的法則便迫使藝術家必需傾注全部身心,寧肯在人間死掉,也要在藝術中永生。藝術家最大的朋友是寂寞,伴隨藝術家一生的是忽冷忽熱的觀眾、讀者,和一種深刻的孤獨。 這便是大家心中的藝術家,天生的苦行僧,拿生命祭奠美的聖徒。但如果沒有他們,人類的才智便沉沒於平庸,生活化為一片枯索的沙漠,好比沒山,地球只是一個光禿禿黯淡的球體。
這是唯美的藝術家的境界,曾經在搜狐上看到一篇母子的書信文章,我永遠的記錄了下來,內容如下:「首先做藝術家需要奉獻精神!有人說,搞藝術,必須成為善於超脫的投入者,善於投入的超脫者。此話誠懇而實在。人家有吃肉的滋味,我有吃菜的品位;別人有說名道利的情趣,我有墨池飛魚的樂趣。這才是藝術家的心靈。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寬心靜氣,將生命和熱情全部傾注於事業和藝術。使畫中膽魄更博大,令心裡詩韻更充盈,做無愧於時代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人如果想高尚,就要學會並且做到寬容和理解、原諒和大度。雖然要做到很不容易,但是只要努力就能夠做到。」
兒子,請試著去嘗試一下,去追求一種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爭當一個品德高尚、心靈善良的藝術家。千萬別當唯我主義、狂妄自大並以個人的好惡去控制別人的暴君。也不要將忌妒和仇視的眼光投向那些社會中的貴族階層,因為以上兩種做法都是不明智的。這樣為自己製造痛苦或使自己陷入痛苦,都是對自己、對他人的不公。媽媽想告訴你:生活原本是美好的,是某些不自律的人破壞了這種美好,媽媽要求你不要做這種人。
媽媽願意和你一起學會做一個高尚的人!讓我們共同朝著這個目標而奮斗。兒子就要出發了,媽媽的心,將伴隨著你同行!
現在之所以提這樣的話題,主要是為了讓許多即將走入藝術家行列的新人意識到,藝術雖然有一定的商品屬性,更重要的依然應該是它的社會屬性和意識屬性。
文字於筆,筆如刀。
寫這篇文章只是用自己的文章敘述的方法正言一些論點,在網路上看到所謂的偽善型的評論家對景德鎮現代陶瓷窮其所能的進行貶低。的確一些藝術家受物質利益驅使,把藝術當成了贏利的工具,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藝術性。但是一味指責批評會毀掉一個行業的的藝術生命,這種「棒殺」,是很可怕的。 然而,正是這些隱藏在偽善的外表下這類人,卻在為了自己個人私利,導演著愈演愈烈的焚火攻勢。
現代陶瓷收藏行業起飛也就這么幾年事情,在這短短的幾年內現代陶瓷收藏能夠起飛到現在這個程度得益於市場的垂青,但是也是因為現代陶瓷收藏有他的藝術基底,平地是不可能起高樓的。
現代陶瓷藝術品市場的迅速膨脹,當然也使得許多藝術家的心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這個是顯而易見的,而如果用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心態就很片面了,市場發展到這個程度,我們做的不是「棒殺」,而是需要引導,藝術家通過勞動獲取報酬,是無可非議的。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文化藝術資源可以轉化為生產力,可以帶來經濟效益。而如何正確幫助藝術家辨識經濟利益和藝術追求的目的,這個就是媒體工作者的責任,也是一個媒體工作者的道德。
有某些這個行業行走的人都因為各種原因對這個行業有著諸多的不滿,其中有被市場拋棄的、被藝術家群體拋棄的、個人恩怨、行業抵觸等等,他們將自己的心中的忿滿化之的是語言上的表述,將一些小的東西誇大,然後無限制的誇張,續而,恐怖化。就如這個文章所要探討的金錢與藝術的問題,這類陰暗的人群不是去引導而是竭盡所能貶低,試著想想,一個心態陰暗的人,他的話語怎麼能夠公正表達。可是當這些話語偽裝在其偽善的外表下卻在故意對他人產生錯誤的引導。
這個行業如果要健康的發展,藝術家需要進行引導、自律很重要,但是同時也要收藏家自己認真看清楚一些文章和言論,看看寫這些言論的人的背景和發展歷程以及現在的行業地位和他所從事的工作,您就會明白他真正的用意和立場。

『叄』 藝術家的作用

藝術家 指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嫻熟的創造技巧並從事藝術創作勞動而有一定成就的藝術工作者;既包括在藝術領域里以藝術創作作為自己專門職業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職業之外從事藝術創作的人。
藝術家是社會分工的產物。在人類早期階段,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尚未分離的時候,技術嫻熟的工匠就是早期的藝術家。爾後,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分工中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最後分野,使藝術生產成為一個獨立的精神生產部門,從而為專業藝術家的出現提供了客觀條件。同時,人類長期的勞動實踐還為藝術家的出現創造了主觀條件:一方面,它創造了藝術家的審美的感官、靈巧的肢體、健全的心理結構、熟練的技巧、能力等;另一面,它創造了人的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創造了整個社會對藝術不可缺少的審美需求。沒有這種需求,也就不可能有藝術家的產生。
藝術家是進行藝術創作的主體。作為創作主體所具有的構成因素中,發達的審美感受能力、創造性的想像、豐富的情感和嫻熟的藝術表現技巧是藝術家的主要內涵。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對生活的敏銳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藝術家必須具有的素質。對人生的嚴肅態度、對人類命運的巨大責任感是藝術家的主要道德品格。藝術天賦對於藝術家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藝術家總是具有某種突出的藝術天賦。就某些藝術種類如繪畫、舞蹈、音樂藝術來說,創作主體藝術天賦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偉大的藝術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藝術家應該是具有較高思想修養和良好藝術修養的人。傳大的藝術家同時也是思想家。藝術家的思想在藝術作品中是通過血肉豐滿的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這就比抽象的理論更富有生動性。藝術家對社會實踐具有極大的反作用力。這種反作用力主要是通過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品來實現的。它既可能給人以心靈的安慰,也可能給人以精神的鼓舞;既可能給人以虛靜恬淡,也可能給人以騷動不安;既可能使一個民族的精神穩固和加強,也可能使它解體和渙散;既可能提高一個時代的趣味,也可能敗壞一個時代的趣味;既可能對一定的社會起「潤滑」作用,也可能對一定的社會起「摩擦」作用。如果說,科學家給自然以秩序,倫理學家給社會以秩序;那麼,優秀的藝術家則給精神以秩序,在一個想像的空間里,給整個宇宙以最後的自由與和諧。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參加藝術活動的人也將越來越多。為了適應社會不同層次、不同階級的藝術審美需要,於是便有了所謂嚴肅的藝術家類型和通俗(流行)的藝術家類型之分。這種現象廣泛地見之於各個藝術領域。此外,還存在著一支人數眾多的藝術家類型,即民間藝術家。這一類型藝術家的存在,與民族傳統、民族審美心理和趣味、民間工藝、風俗等密切相關,同是藝術家隊伍中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此,在進行美學或藝術學研究時,無論對哪種類型的藝術家都不應該忽略。
【古代藝術家稱呼】
音樂舞蹈方面的叫伶人 書畫方面在宮廷的叫畫師 民間的叫匠人——以前沒有書法家這個概念,只要會寫字的,人人用毛筆呀!那時候唯有「善書」之稱耳,特別厲害的開宗立派的有稱「聖」如王羲之。
藝術家
在現代中國社會,也指一群有點齷齪創意的人士,多為人體藝術家,打著人體藝術的旗幟卻干著色情的勾當,糟蹋了藝術一詞,更毀了人體藝術的本意,真為維納斯雕塑的創造者感到悲哀。這些所謂的藝術家的態度,既沒有古希臘時期人神合一的理想化精神追求,也沒有文藝復興時期強調性感與美感統一、美化人的自然屬性的精神境界。而是帶著一種齷齪的思想來對待人體藝術的。如某所謂的藝術家在女性的乳房上作畫,或在私處上作畫,在女性身體上以唇印作為署名,等等。為什麼這些所謂的人體藝術家不去藝術一下男性身體,而只藝術女性身體?這就是這些有著中國特色所謂的藝術家的虛偽之處。
【藝術家所要具備的條件】
作為一個藝術家,所要具備的條件有:發達的審美感受能力、創造性的想像、豐富的情感、嫻熟的藝術表現技巧和空間想像能力。

『肆』 藝術創作論(三)

第六章藝術的創作過程

藝術創作是人類特有的、復雜的 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 。

藝術創作就是藝術家把自己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到的思想感情運用藝術語言和藝術技巧轉化為具體的、生動的、可感的藝術形象,把自己的審美意識和生活體驗用物質的手段表現為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過程是復雜的,不同的藝術家,不同的藝術種類,不同的創作方法,使藝術創作過程呈現出復雜多樣的表現形式,但大體上可以區分為三個階段: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與藝術傳達 。這三個階段的成果是: 審美表象、審美意象和藝術形象 。

第一節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就是藝術家在接觸生活時,被生活中的具體形象所感動而引發的飽含情感的切身感受。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開始於人的感官對客觀生活的接觸,終結於創作慾望的萌發,審美表象的形成。

一、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准備階段。

藝術家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形式,可以是自覺的,也可以是不自覺地;可以具有明確的目的,也可以不具有明確的目的;可以時間很長,也可以時間很短。

二、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一)、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

在藝術與社會生活之間,有一個中間環節,那就是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藝術體驗。

藝術只能表現藝術家體驗到的社會生活。深切地生活體驗和豐富的經驗積累是藝術創作的前提和基礎。

俄國作家岡察洛夫說:「我只能寫我體驗過的東西,我思考過和感覺過的東西,我愛過的東西,我清楚地看見過和知道的東西,總而言之,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常在一起的東西。」

    (二)、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引發藝術創作的慾望。

當藝術家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有了豐富的積累,為生活中的形象所感動,就必然產生升華、飛躍,要求轉達給別人,不吐不快,這就是藝術創作慾望的心理動因。

鄭板橋論畫竹,說「意在筆先」,「意」就是指「立意」、「意象」、「意趣」等等,「筆」就是指「用筆」、「筆法」、「筆墨」等等,它概括了藝術創作過程的兩個階段。這里所說的「意」既存在於藝術構思階段,也存在於藝術體驗階段,藝術家的「意」蘊於其中的「眼中之竹」就叫做審美表象。鄭板橋所說的「胸中之竹」就是藝術家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改造現實中竹子的形象而產生的審美意象。

三、對生活藝術體驗的特點。

    (一)、藝術體驗是對形象的體驗。

政治家、經濟學家、科學家了解社會也要從形象入手,通過形象去了解社會的本質與規律,但是一旦他們把握之後,就拋棄了形象。

藝術家在體驗生活是必須始終以敏銳的觀察力去把握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了解和熟悉事物形象的特點和細節以適應藝術創作的特殊要求。

福樓拜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去觀察它,以便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發現的東西,因為人們用眼觀察事物的時候,只習慣於回憶起前人對這事物的想法。最細微的事物里也會有一點點未被認識過的東西,讓我們去發掘它。」

    (二)、藝術體驗是情感的體驗。

科學家對生活的體驗和認識是純客觀的、純理性的,是不包含情感的真理的探索。

而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卻是包含主觀心靈的情感體驗。

德國美學家利普斯提出「移情說」,揭示了藝術家對生活情感體驗的過程:

第一,由我及物。藝術家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外射」或「移」到客觀事物上去,使無生命、無情感的外物有了生命、有了情感;

第二,由物及我。既然外物已經有了生命和情感,它就會反轉過來影響藝術家主體的情感;

第三,由物我兩忘,達到物我同一。藝術家感到外物與自己有相同的情感,於是認為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藝術家永遠不是生活的冷靜的、純理性的旁觀者。他把自己全部的情感、理想、人格,他全部的心投入生活,以致自己深深的感到,生活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生活。這是藝術家體驗生活的主要特點。

    (三)、藝術體驗是對美的體驗。

    對生活中美的敏感是藝術家必須具備的獨特的觀察能力與感受能力。

以上我們說明了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徵。沒有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就沒有藝術創作。

但是,對生活的直接觀察和體驗並不排斥間接經驗。間接經驗在藝術創作中是必要的:

首先,表現歷史的題材只能藉助於間接經驗。

其次,由於藝術家生活經驗的局限,間接經驗是直接經驗的補充。

第二節 藝術構思

    藝術家對生活有了體驗,就會萌發藝術創作的慾望。也就是說,藝術家想把自己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思想感情傳達給別人。這時藝術構思階段就開始了。

一、藝術構思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藝術構思是一種復雜的 精神活動 。它是藝術家在對生活藝術體驗的基礎上,為了表達思想感情,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提煉、加工、改造、虛構,形成 審美意象 。

藝術構思始於 創作慾望的萌發 ,終於 審美意象的完成 。

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 中心環節 。只有通過藝術構思,才能把藝術家對生活的藝術體驗轉化為藝術作品。

藝術構思的作用就是在藝術家頭腦中產生審美意象。審美意象的產生標志著藝術構思的完成。

二、審美意象的特徵。

    (一)、審美意象是主觀和客觀統一的內心視像。

「意象」中的「意」是指 主觀的情思 ,「象」是指 客觀的物象 。「意象」是物象與情思的融合。

所謂「審美意象」是指這種「意象」既體現了 主體的審美意識 ,又體現了 客體的審美特徵 ,是二者的統一。

所謂「內心視像」就是指存在於藝術家內心的 視覺形象 ,這種形象還沒有用物質手段表現出來呈現於觀賞者的面前。

藝術構思首先要考慮的是「象」,即表現怎樣的 社會生活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藝術作品的題材 。藝術家要從五光十色的客觀生活中選擇一角加以凝縮集中,以便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去感受它。沒有選擇與集中就無法確定藝術要表現的對象。

藝術構思的關鍵是要考慮通過「象」表達怎樣的「意」,既表達怎樣的 思想感情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藝術作品的主題 。

「意」與「象」的關系是「象」表現「意」,「意」統帥「象」。意中有象,象中有意。

    (二)、審美意象是共性與個性統一的內心視像。

所謂共性與個性統一的內心視像,就是典型的內心視像,它是藝術家通過典型化的方法構思出來的內心視像。

所謂典型化,就是創造典型的內心視像的方法,也就是藝術家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集中、概括,創造出典型的內心視像的過程。

典型化是藝術構思的關鍵。包括兩個方面:

共性化 :把生活中個別的、零散的、偶然的事物,經過選擇、提煉、加工、改造,使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從而揭示出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

個性化 :把對象獨一無二的個性特徵鮮明突出地表現出來。

共性化並不排斥個性化,共性化沒有脫離個性化,共性化就寓於個性化之中。

比如畫家畫一株松樹,要觀察千百株松,最後所形成的審美意象並不是磨去一切個性特徵的松,而是具有千姿百態的松。

具體方法:

第一種, 綜合法 。這是採用多種生活原型概括出來的審美意象,魯迅概括為「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人」的方法。

第二種, 原型法 。是以一個模特兒為主幹適當吸取其他素材所創造出來的審美意象。

    (三)、審美意象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統一的內心視像。

審美意象是藝術家內心中具體、鮮明、確定的形象。審美意象雖然有確定性的一面,還有不確定性的一面。

首先,審美意象具有 模糊性 。藝術家在構思的過程中總感到審美意象在心中清晰可見,呼之欲出,於是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但是,待藝術家傳達這個內心視像時,總感到某些細節是模糊不清,有待補充。

其次,審美意象具有 變動性 。魯迅說:「寫小說是不能夠休息的,過了一夜,那個創造的人脾氣也許會兩樣。」

第三節 藝術傳達

一、藝術傳達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藝術傳達是藝術構思的延續,是藝術創作的完成。

所謂藝術傳達,就是藝術家藉助於 物質材料 把 藝術構思 表現出來成為 藝術作品 ,藉助於藝術語言和藝術技巧把 審美意象 物態化成為 藝術形象 。

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是藝術傳達的最終結果,是藝術創作這種精神勞動的物質體現。

藝術形象與審美意象的聯系:審美意象就是心中的藝術形象,藝術形象就是物態化的審美意象。

藝術形象與審美意象的區別:

第一,審美意象是不能夠為他人感知的 內心現象 ,藝術形象是可以為他人感知的 物態化的形象 。

第二,審美意象具有 不確定性、模糊性、短暫性 ,藝術形象大多具有 確定性、鮮明性、持久性 。

二、藝術傳達的一般規律。

(一)、藝術技巧是藝術傳達的手段。

所謂藝術技巧就是掌握物質媒介表現審美意象的特殊能力,亦稱藝技。

技術不同於藝技,技術生產物質產品,藝技生產精神產品;技術生產的是千篇一律的產品,藝技生產的是高度個性化的產品;技術可以脫離審美表象,而藝技變現審美表象。

藝術與藝技是什麼關系?有兩種片面的意見:

第一種,藝術就是藝技。他們認為,繪畫就是比例透視,音樂就是旋律節奏,詩歌就是對仗押韻,「只要知道了藝術創作的規則,他們就都可以隨意依樣畫葫蘆,製造出藝術作品來。」但這種僅僅靠技術所創造出來的產品並不是藝術作品。

畫匠、畫工與畫家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僅僅有藝技,因而只能模仿而不能創作藝術作品;畫家不僅僅有藝技,還有畫匠、畫工所不具有的某些品質,因而能創作出藝術作品來。

第二種,藝術根本不需要藝技。克羅齊認為,藝術就是心中的直覺。達芬奇之所以是藝術家,不是因為他創作出來《最後的晚餐》,而是因為他在心中想出了《最後的晚餐》,達芬奇把心中的圖像畫到畫布上,所需要的僅僅是藝技而已。藝技對藝術是不必要的。

但既然藝術是心中的直覺,而心中的直覺是人人都有的,因此,人人都是藝術家。一切嚴肅的理論家與藝術家都充分估計藝技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認為,不能把藝術歸結為藝技,但藝術離不開藝技,藝技是藝術傳達的手段。藝技的獲得是不容易的,「它完全要靠思索、勤勉和練習。」

(二)、藝術傳達是伴隨情感的傳達。

藝術家把審美意象變為藝術形象,決不是純理性的活動,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可以說,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傳達。

三、藝術傳達與藝術體驗、藝術構思的關系。

    (一)、藝術創作過程三個階段不是彼此隔絕的,而是互相滲透的。

首先,對生活的藝術體驗貫穿藝術創作的始終。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但是對生活的藝術體驗並不是一次完成的,在藝術構思、藝術傳達階段依然穿插著藝術體驗。

其次,藝術構思與藝術傳達也是相互滲透的,在藝術傳達過程中常常需要重新構思。

最後,藝術體驗階段也孕育和蘊含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的因素。

    (二)、藝術創作過程的三個階段都伴隨著情感的活動,情感是貫穿藝術創作整個過程的中心線索。

藝術體驗是情感的體驗,沒有情感的體驗就不會產生藝術創作的沖動進入藝術構思階段。

藝術構思階段所產生的審美意象是包含情感的內心視像,沒有情感就不可能產生審美意象。

藝術傳達階段同樣是伴隨著情感的創作活動。

總而言之,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創作。

『伍』 請問一個藝術家是用什麼樣的眼光去看會體藝術的

什麼是藝術家? 藝術家就是為你喜歡的那個藝術 那些東西 那個味兒 (奉獻一生) 有可能沒有一個人欣賞你 喜歡你的東西 沒有御銷一個人喜歡你內心裡的中瞎感覺 但你還賣拆空是在堅持的自己的東西 你就是藝術家 藝術家是用什麼樣的眼光看藝術? 誰都不會懂別人 每個人的想法 每個人的胸懷 每個人對美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堅持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人生,堅持自己的藝術,堅持自己喜歡的那種美麗,就是一種藝術。

『陸』 為什麼藝術家要用素描或線描的方式 記錄他們所看到的東西

因為素描是最基礎的。
素描是寫實繪畫的重要基礎,也是最節制、最需要理智來協助的藝術。初學繪畫的人一般來說是先學核襪毀素描,素描畫得好的人,油畫自然畫得好。
素描的操作定義:使用相對單一的色彩,藉助明度變化來表現對象的繪畫方式。素描的改備繪畫工具多種多樣,並不局限於某一工具。速寫是一種相對快速的素描形式。素描水平是反映繪畫者繪畫基好臘礎水平和基本造型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柒』 用什麼東西畫畫最快

文 | 壹觀察 宿藝
用一支畫筆,藝術家可以畫出最美的夏天。那麼,一台平板電腦呢?
8月8日,華為MatePad藝術沙龍活動在杭州黃龍萬科華為智能生活館開啟,華為主題寶藏插畫師邦喬彥為現場用戶分享了藝術設計理念和繪畫技巧,並教授大家如何使用華為MatePad Pro 5G進行創作,畫出心中夏天的模樣。
平板產品整體創新趨緩,但在萬物互聯趨勢下重要性日趨突顯。本次沙龍以華為引領式的硬體+系統軟體+應用服務一體化創新為依託,完成了科技產品與藝術創作人群的精準連接,是華為平板產品提升品牌勢能,加速高端人群覆蓋的重要一步。

用科技連接藝術

高端平板類產品天生就是生產力與創作工具,這點從強勁的處理器、豐富的移動辦公+繪圖創作應用軟體,以及外置的鍵盤與壓感觸控筆等配置,都可以看到這一趨勢。
很多現代藝術大師都喜歡將便攜的平板產品作為日常創作工具,比如81歲的大衛·霍克尼(DavidHockney)就使用平板電腦為英國著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設計了一差殲款全新的彩色玻璃。如今無論是在抖音還是微博等社交平台,都有很多藝術家和網路紅人使用平板進行創作爆款內容......
基於對消費者使用需求的深度挖掘,華為也在積極拓展平板的應用場景。華為MatePad Pro 5G定義為「5G重構創造力」,其搭載了華為P40系列旗艦手機同款的麒麟990 5G SoC晶元,CPU使用了晶元行業最領先的7nm+ EUV工藝製程,16核Mail-G76GPU,以及華為獨特的達芬奇架構NPU,使其完全可以勝任藝術創作中復雜的虛橋沖圖形計算;它採用了10.8英寸2K QHD絢麗高清屏幕,解析度消弊為2560 x 1600,色彩表達更精準;再加上4096級壓感、低至20ms延時、可以還原真實鉛筆般使用體驗的HUAWEI M-Pencil手寫筆,大大提升了藝術工作者的實際上手創作體驗;同時,智慧分屏、多屏協同等功能,以及豐富的創作類應用,也為不同階段的用戶提供了便於學習、臨摹,以及公開演示等創作場景。
可以說,依靠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並聚合一系列華為最新的硬體+系統軟體+應用服務一體化創新,使得華為有著足夠的底氣與能力實現藝術創作用戶群體的廣泛需求。而本次華為MatePad藝術沙龍活動,則做到了通過面對面的演示+場景化的深度體驗與互動,向大眾用戶精準傳遞這一信息。

用藝術連接品牌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美學傳遞與情感訴求,對品牌高端化、時尚化,以及內涵維度的豐富化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提升作用。
一流的品牌,同樣擅長通過藝術這一載體,完成與用戶的情感連接。在這個領域做的最好的是歐洲品牌,一方面是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歷史積淀,另一方面也與這些品牌長期以來的品牌藝術化傳播密切關聯。
華為過去曾被外界視為一個「理工男」品牌,這與華為公司的強技術背景和人才體系相關。但作為一個面向大眾消費市場的科技品牌,華為已經意識到品牌藝術內涵與特質傳播帶來的巨大價值。
從品牌建設維度,我們可以看到華為近年來推動的Logo與VI體系變化,以及產品設計、工藝、材質的創新變革。
在傳播維度,從華為P30系列中國發布會開啟的「未來影像之夜」,以及之後與知名藝術家、導演、攝影師聯合舉行的一系列跨界活動,都讓華為品牌內涵在大眾用戶群體中不斷刷新藝術感知。
在平板領域也是如此。2019年12月100名設計人士聚集上海,一起用華為MatePad Pro作畫,他們每人的繪畫作品中都隱藏了"鼠"的元素,共同拼貼出一副含有「2020」字樣的跨年巨製作品。
去年12月21日,華為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舉辦的手機影像藝術展期間,電影《哪吒》、《姜子牙》主創團隊主力之一張毅就親自演示如何使用華為MatePad Pro製作國漫,為參展者傳授諸多繪畫技巧。
今年6月華為授權體驗店Plus(湖濱銀泰in77)開業當天,由100名創作者使用200台華為MatePadPro 5G平板一起完成了「共繪西湖2020」活動,集體創作了一幅全景式西湖夏日風光卷軸。
如今,全球科技企業都在尋找競爭的品牌詮釋載體,以及具備人文特質「潤物細無聲」式的品牌觸達方式與情感溝通。此次華為MatePad藝術沙龍活動,可以說成功地完成了用藝術為載體高效連接品牌,並賦予了用戶更多的藝術創作場景和創作想像力。

用品牌連接用戶

2019年底余承東在與《壹觀察》的一次對話中,曾明確提出了華為平板「第一」的業務目標。
按照華為消費者業務一貫的思維,這個「第一」不僅僅是出貨量,同樣是產品體驗、用戶口碑與品牌勢能。這點在手機、筆記本等終端品類上都已得到印證。
伴隨華為平板在中國市場確立絕對優勢,以及作為華為平板旗艦產品——華為MatePad Pro 5G的上市,如今華為平板業務也已走向了這一關鍵時間點。
市場研究機構GFK公布數據顯示,自2019年第三季度,華為在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首次超越蘋果iPad之後,不斷延續並擴大與蘋果iPad之間的差距,今年2月中國區市場份額已攀升至46%,近乎「半壁江山」。而在全球市場,華為平板電腦市場份額也穩居前三位,並以44.5%的增速領跑TOP3品牌的增長市場(Canalys,2020年二季度數據)。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華為對平板產品的精準定位。不僅滿足了未來用戶在全場景智慧化生活中的多種需求,也使得華為MatePad Pro 5G這樣的平板電腦成為幫助用戶「重構創造力」的重要工具。
《壹觀察》認為,過去十年,中國平板市場中絕大多數宣稱與蘋果iPad對比的品牌都消失了,唯有華為完成了這一理想,並確立了市場份額與絕對增速的兩大優勢。在其背後,一是靠華為堅定的平板戰略,並在智慧全場景時代成為「1+8+N」戰略的重要終端品類;另一個就是華為通過深度技術投入與整合,建立起獨特的硬體+系統軟體+應用服務一體化創新優勢。
這讓華為如今已替代蘋果,成為中國平板市場絕對的創新引領者。唯一的變數,就在於品牌勢能。對於現階段的華為平板業務來說,必須找到貼合中國用戶偏好的品牌打法,以及快速建立與用戶的情感連接力。
通過華為MatePad藝術沙龍活動近期在深圳、上海、杭州的快速落地,以及一系列與藝術、時尚深度結合的品牌創新,已經讓外界清晰地看到了華為平板不斷豐富的品牌內涵與用戶認知張力。
在技術與產品創新引領之外,華為開啟了新的探索。用科技連接藝術,是華為品牌與用戶全新的溝通與互動方式,這也是一家科技企業從規模優勢走向全球高端市場、持續引領行業創新的必經之路。

『捌』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藝術家

作為藝術家應具備修養和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很多很多,但最基本的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進步的世界觀和審美理想
世界觀是對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審美觀和審美理想就是指在審美活動中所形成的對美、審美、美的創造及其發展所持的基本觀點。先進的世界觀決定著正確的創造目的與動機,影響作品的格調與品位。科學、進步的審美觀和審美理想決定了人們的審計標准,激發追求最理想、最高尚的藝術美的境界。
二、深厚的文化素養
應具備的文化素養大致分三方面:一般文化、姊妹藝術文化、專業藝術文化。學識修養能幫助藝術家從整體上提高創作境界,文化素養直接影響藝術表現力。藝術表現力是藝術家在各種素質中最重要的,他由專業技能和藝術感受力組成。文化素養圍繞藝術感受力,使之從文化視野的高度去深層次洞悉現實、領悟人生,創作和理解作品,用心靈去撞擊生活和作品,使其具有更深廣、更全面的表現力。
三、豐富的生活積累
豐富曲折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條件。一部好的藝術作品必須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豐富曲折的生活積累、切身感受是創作的源泉,它會激發創作沖動,從而構思和創作出內涵深刻、感人至深的藝術作品。反之,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沒有藝術生命力。

『玖』 一般畫家畫東西時用來壓住畫的叫什麼

你好,放在畫上用來壓住畫紙,防止畫紙移動的是鎮紙,一般為石質或者瓷製品,也有紫銅黃銅的,種類很多

閱讀全文

與藝術家用什麼東西東東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