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繪畫藝術中,藝術家是怎樣表現畫面的虛幻與真實的
任何藝術作品都是用來塑造靈魂的。都是從現實生活升華到現實藝術,從古代生活升華到古代藝術,沒有多少人能真正欣賞古希臘的裸體之美。這些有決心的人,真的是脫離了藝術境界,超越了庸俗的慾望。超越了藝術領域更大的生活范圍。走進返璞歸真、善德歸真的境界。這應該是藝術作品的召喚力,是心靈對理性感知的升華。包含更多創作空間的虛幻和真實的天賦節省。它融入了一個更大、更敏感的人類智慧和知識領域。
霍獨特的幻影空間在精神表達上的轉換是清晰的,就像我們可以很快識別出歌聲來自誰,以及聲音所傳達的各種信息,轉換更多的感性因素等等。,這里的性質就會發生根本的轉變。因為純視覺空間的營造會引起類似的視覺轉化,所以無論是物理再現還是場景再現,都是以一種富有表情的姿態和意味深長的形式展現出來。基礎錯覺代表了藝術家的一種特殊體驗,會融入更多的主觀因素,具有獨特性。每個基本錯覺都會成為不同的藝術門類,所以也是藝術分類的主要依據。
Ⅱ 抽象藝術的背景是如何了解抽象藝術
西方的抽象藝術開始於19世紀,藝術在19世紀下半葉面臨了巨大的挑戰,藝術家們開始對於藝術表現使用的因素和對象進行了重新的研究和考慮,特別是對應光線和視覺過程的研究,開始揭示了一個視覺表現的嶄新天地。從浪漫主義時期起,藝術家開始否定古典藝術、學院派藝術的自然主義方法和對對象的刻板摹寫,而提出通過藝術形式來達到藝術家自我表現的創作目的,從這個時候起,藝術開始逐漸走向越來越多地採用藝術的各種技法因素來表達自我,而不再強調自然主義的、寫實主義的再現,1890年,法國藝術家毛利斯·丹尼斯(Maurice Denis)說︰「我們要記住的是︰一張畫,在它被描繪成或者一匹戰馬、一個裸體,或者什麼其它的具體對象之前,它僅僅是一個平面而已,所謂畫,就是在這個平面上把色彩按照某種次序進行的組合。」這句話基本代表了十九世紀象徵主義、後印象主義藝術對於繪畫的立場,把繪畫不再看成是一個再現真實的對象,而僅僅是藝術手段的平面組合而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四、五年前後,有些藝術家開始嘗試採用純抽象的形式來表現主觀心理,其中比較突出的有羅伯特·德洛涅(或者翻譯為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卡西米爾·馬列維奇(Kazimir Malevich)和佛拉基米爾·塔特林(Vladimir Tatlin)等人,除了德洛涅之外,其它三個都是俄國人。在這幾個藝術家中,以康丁斯基的探索最為重要,他被視為真正進行純抽象繪畫創作的第一人。這幾個抽象藝術家的重大突破在於︰1. 完全放棄了對真實對象的描繪和再現;2. 運用繪畫的各種基本因素︰形式、線條、色彩、色調、肌理等等來表現自我的心理主觀感受;3. 把形式、線條、色彩、色調、肌理這些原來僅僅是繪畫的元素上升到繪畫的主題的高度,繪畫的核心成為這些元素的自我表達和組合。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最能顯示這一風格在觀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徵。自1947年起,他採用了將大幅畫布平輔在地上,再在它周圍走來走去,把「顏料」滴濺在畫布上的 抽象表現主義。波洛克的代表之作「薰衣草之物」羅伯特·馬瑟韋爾(Robert Motherwell)可算作抽象表現派運動的組織者,他是一位學識豐富、精力充沛的藝術家。其最為著名的作品是名為「西班牙共和國輓歌」的系列作品。弗朗茲·克蘭(Franz Kline)的作品也是如波洛克一樣屬於動態性的。他的結構對60年代構成主義雕塑家產生了重大影響。
請採納
Ⅲ 如何看懂和理解抽象藝術作品
對於多數人來說欣賞一些繪畫、雕塑、裝置等藝術作品的時候總會有些作品叫你看不懂,或者根本不理解作者的意圖是什麼。因為在抽象作品中我們找不到任何具象的語言或者甚至符號來告訴我們這件作品到底要表達什麼。具象作品還有這么幾個派別或者說風格比如古典主義,服務於宗教和國家,浪漫主義,服務於皇宮貴族們,現實主義,揭露社會現實。即使到了後來的具有表現性的印象派,再到具有想像力的象徵主義,最後到表現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和超現實主義等現代美術的興起,其實大多數藝術作品還是沒有完全擺脫具象語言符號。我們還是能從他們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找到可以提示我們的信息,還有可以解讀的元素,還有一定的主題。
現代繪的畫興起也伴隨著抽象主義的成長進步,正如我們熟知的康定斯基,馬列維奇,蒙德里安等奠定了抽象藝術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給予了抽象藝術廣闊的發展前途。使人們能夠從簡單的因素里獲得更多的更豐富的造型可能。對於大多數抽象作品其實讓我去具體的給你解讀出些什麼來或許我也不懂,也不能說出個什麼一二三來。但是我卻可以去感受,感受作品所帶給我的視覺沖擊,或是美,或是丑。比如畫面的色調或許讓我感覺興奮,壓抑,溫暖,寒冷,苦澀等等現實世界中曾經某事某地某景所帶給我的真實感受所產生的共鳴。又比如畫面的構成傳達給我們的趣味和驚喜,就像我們小時候認識新事物的驚喜,甚至是驚恐感覺。原來還有這樣的世界存在,還有這樣的表達手法。再有畫面的筆觸,肌理所帶給我們最直接的視覺沖擊,顏色的肆意潑灑或流淌,筆觸的任意跳躍,筆筆都像一個音符一樣刺激著我們的視覺神經。一副好的作品可以引領我們也可以像藝術家本人一樣任意書寫自己的內心世界。
解讀到這里部分讀者應該可以理解一些怎樣去鑒賞抽象藝術了。下面我就試著講講一個普通人該如何的解讀和看待抽象藝術作品。藝術本無界,上面第一段我已經講了現代主義之前的藝術多是有服務對象的,而抽象藝術是掙脫了這個牢籠有了更自由廣闊空間,起初的抽象藝術都甚至是排斥和詆毀宗教的也不服務於任何群體和機構。而現在抽象藝術是藝術家本人對自己內心世界自由無拘束的表達,沒有任何的限制,只有色彩,形式,筆觸,甚至拋棄了所有的具象語言。抽象藝術本身就是感性的,沒有邏輯,沒有故事,沒有任何現實場景的。換句話說就是沒有你曾經所從現實生活中所獲取的任何經驗,抽象既是陌生的。陌生這個詞大家並不陌生了了吧?陌生人,陌生城市,陌生世界,陌生的領域,抽象藝術就是一個陌生的人傳達給我們的他的內心我們所不了解的內心世界。所以在這里我們沒有辦法給抽象藝術一個評價標准,共同的解讀語言。常言道:千人千思想,萬人萬模樣。對於一件事的評判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對於一個你素未謀面的新事物你不懂,不理解我想是應該的。我這樣解釋抽象作品後,你應該正視懂與不懂已經無關緊要了。那什麼才是緊要的呢?以前我的老師給我講過評價一件作品沒有好壞只有品的高低。作品不是為了用來看懂的,而是用來欣賞的,好的作品大多數人都會看著好,不論你是不是一個懂藝術的藝術家還是普通人。我想有些時候對於抽象作品的評價,普通的不懂藝術的人的評價才來的更直接更純粹。土話講的好:「蘿卜白菜各有所好嘛!」抽象作品就算是我們不知道他表達了什麼,但是總有人會去欣賞它,或者批判它。我覺得只有有了爭議的作品才算有意義的作品。所以重要的的是有沒有作品是你喜歡的,你想去感受它的。
下面我就簡單的解答一下很多人對抽象藝術的疑問,並不是權威的,也不是絕對的只是簡單的表達一下個人的理解吧。首先第一個問題就是看不懂。剛剛我也已經解釋過了,抽象作品不是用來讓你看懂的而是去感受的。感受畫面的第一視覺印象,你喜歡也許就會駐足觀看,看畫面的表達手法,技巧是什麼,解讀或者幻想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又為什麼這樣去表達。想著想著或許你就會沉浸到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倘若自己又怎麼去表達這樣一件作品,什麼地方可以做一些改變。抽象藝術的關鍵也許就在此處——引人思考,發現自我。發現自我並藉助適當的技法,媒介來展示自己的風格,或者感情。第二個問題,抽象作品的意義何在?我國抽象藝術歷程不過幾十年但是走完了西方近兩百年的路,雖然魚龍混雜但是也出現了不錯的大師比如趙無極,朱德群,徐冰等人。在這里我想到了兩句話一句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去吧,另外一句是走別人的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兩句話拿傳統的寫實油畫和抽象藝術來比喻的話應該非常貼切的。寫實油畫好比一條寬闊的馬路大家走可以走只是有人在路邊有人在馬路中間罷了。而抽象作品就是民間小路甚至獨木橋是一個人的路。在抽象這條道路上沒有相似,沒有重復,「似者死「便成了抽象這條路上的一個潛規則。意思就是你必須是獨一無二的,你必須是創新的。很多學畫畫的人都可以感受的到似乎什麼樣的表現手法似乎都被嘗試過了,要想在創新真的是覺得很難很難。是的這條路的過程是興奮和痛苦的,是一條不斷地迷失方向又不斷地找到新世界的一個過程。抽象作品的意義就是它突破傳統創作的一切束縛走向了讓不同的人可以自己去發現屬於自己的現世界的一個過程且沒有終結。藝術的世界就像科學的世界還有許多的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去發覺。
最後我覺得還是會有人想問抽象作品到底有沒有標准好壞。在這里我想說的是你自身就是標准,評價一幅作品的好壞要看你個人的審美素養和興趣愛好了。我沒有貶低的意思,這句話也很容易理解魯班認為一棵歪脖子樹是沒什麼價值的,因為造不了什麼好的傢具什麼的了。但是一個盆景藝術家會覺得這棵樹也許換個地方就會價值連城。有一個老太太不小心進了一個畫廊以為是賣布的,看到一幅畫的相對簡單的畫就問:「這塊布怎麼賣的啊」,老闆:」10塊錢「老太就回:」怎麼都弄臟了還這么貴,給便宜點吧,回家我還得洗干凈。「我這樣解讀不知道你是否滿意,當你再次遇到一件抽象幅作品的時候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糾結什麼,你覺得他是什麼他就是什麼。他是作者的世界也是你的世界。區別就是你喜歡就多看一眼,不喜歡就當他沒有存在過就這么簡單。我這篇論文沒有從很多的專業角度去解讀抽象作品,也不想弄得文章神乎其神的,就是想讓一些普通觀眾能夠平靜下來自己去感受作品。感受作品的一切比如顏色,材料,技法,構圖,和諧,異樣,力量,氣勢,唯美,粗俗,精緻,荒唐,戲劇等等。作為一個人的個體所擁有的所有感情,抽象作品我想完全能夠表達出來並且能夠傳達給你一種極致。最後呢我想用一句話來回應一些認為抽象作品其實很簡單連小孩都會畫的這個論點,來結束本篇論文。抽象藝術「簡約而不簡單」!
Ⅳ 如何正確理解藝術抽象
抽象藝術在二十世紀初期,以抽離與表象世界之關連為訴求,藉非具象 的表現形式,揭示事物的本質.這樣的訴求,雖提供藝術界新的美感經驗,但也加深了觀者與創作者之間的距離.然而這種貼近創作者內在情境且深具自我表徵的獨特創作方式,未必會被後續仍以抽象語匯創作的藝術家們放棄.但隨著知識建構的強勢趨力,八零年代後現代主義時期的抽象藝術家們,也開始警覺抽象藝術已成為具象的另一個代名詞的事實.換句話說,當觀者毫不猶豫地針對一張不具形象的作品,以分類的方式,將此作品快速的歸屬在抽象藝術的范疇,並以過往對抽象藝術的識加以詮釋時,他們已視抽象藝術為具象的形式語言.鑒於此,當代抽象藝術創作者試圖擴大抽象藝術的定義,關切知識建構體系中具象與非具象的分界點,也關切信念本身的意義.
所謂的抽象,有兩種:抽象的抽象和具體的抽象.從此概念的劃分來講,康定斯基是一位徹底的抽象派畫家和創始者,純粹的抽象派畫家.從他的理論上的研究,如顏色心理學、對於點、線、面的分析,足以證明他的作品絕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表現而是在深刻理論指導下、有目的、有價值的創作,因此作品本身是具有豐富內涵和藝術理論支撐的.
當一幅完全抽象的作品展現在你的眼前的時候,你或許會被某些色彩本身所吸引,或許是某些抽象的形態讓你產生了聯想,或許是你從預見過的材料的運用,在你第一次看見它的時候,你的反應也許是驚訝,也許是茫然.當你睜大了雙眼,想努力從畫中看出些什麼,可結果並不另人滿意,你仍然是一無所獲.對於涉足於藝術專業的我都曾有過類似的體驗,在圈外人士看來更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更何況是普通的大眾呢?於是,我開始懷疑藝術的初衷到底是什麼?難道不是為大眾服務嗎?(這也曾是包豪斯的領軍人物納吉的最主要的觀點);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抽象藝術,抽象藝術家們也不能為了「討好」大眾而改變自身作品的表現形式而降低了作品本身的價值,否則抽象藝術也將無法生存下去了甚至變得毫無意義了.如果大眾能夠完全理解抽象作品並接受抽象的表現形式,「那麼藝術家也就能夠放棄各種自然的形式和色彩,直接使用純粹的藝術語言了.」
在欣賞抽象藝術作品時,努力嘗試探尋畫中所要傳達的畫家本人的思想,以及他所要展現給觀賞者的意圖究竟是什麼,或者說這些作品究竟要對我們說明什麼.諸如此類的想法多次在我的腦海中閃現,揮之不去.有時對某抽象作品困惑之極,便憑主觀臆斷,自圓其說地給予畫本身一個勉強的解釋.
Ⅳ 什麼是抽象藝術
抽象藝術是指任何對真實自然物象的描繪予以簡化或完全抽離的藝術,它的美感內容藉由形體、線條、色彩的形式組合或結構來表現。有時抽象藝術的主題是真實存在的,但由於過分風格化、模糊化、重疊覆蓋或分解至基本的形式,以至於難以辨認原貌。用此種方式將主題局部分解,稱之為半抽象藝術(semiabstract);而徹底將真實物體拋棄,則稱之為非寫實藝術(nonrepresentational)或非具象(NONOBJECTIVE)藝術。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率先使用了這個詞語,他作於1910年的一張水彩畫被某些權威學者認定為第一件屬於完全意義上的抽象繪畫作品。從新石器時代迄今,顯現於藝術品或裝飾藝術中的抽象元素或抽象傾向,貫穿了整個藝術史。但抽象風格成為一種審美准則,卻是到了20世紀初期由巴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喬治·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領導的立體主義運動(cubism)發展之後才開始。抽象藝術在早期發展的重要階段,尚有其他出現在荷蘭的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和俄國的至上主義 。
Ⅵ 如何欣賞抽象畫作
在對抽象美術作品進行藝術欣賞時,第一要明確作品概念,區分作品分類。抽象美術作品有很多的藝術流派,每個藝術流派特點不同、風格不一,因此在對抽象美術作品進行欣賞時,首先就是要分清各大派別,分清各類派別的風格和特點,對抽象美術作品進行分類。再者說,我們要對抽象美術作品寬容對待,抽象美術作品因為其自身的特點,也許並不被全部人所能接受,藝術作為主觀性的創作產物,自身就帶有創作者濃濃的個人情感所在,因為藝術具有寬容性,因此無論任何類型的抽象美術作品,我們應該帶著寬容的心去欣賞;第三,在進行藝術欣賞時必須突破傳統的欣賞觀念,創新欣賞方法。第四點,在對抽象藝術作品進行欣賞時,不能以平常眼光來看待,而是以適當的「視覺」角度來挖掘抽象藝術家的內心情感世界。最後,讓抽象美術作品進入我們日常的生活,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藝術作品早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落入千家萬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抽象美術作品也不例外,盡管在大眾審美眼光上存在差異,但是巧妙的通過生活中的小細節將抽象藝術作品展現出來,將其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才更有利於人們了解抽象美術作品、欣賞抽象美術作品,進而接受抽象美術作品。
Ⅶ 抽象藝術畫的主要靈感如何來方法是什麼
抽象派靈感源於情緒,情感等內心感受,抽象派就是憑著一種感覺去作畫的,它幾乎沒有任何的參照物,都是作者憑空想像出來的
希望採納
Ⅷ 如何欣賞抽象藝術
如何欣賞抽象藝術
(1) 觀念的改變:改變以傳統的具象形分析的欣賞方式入手,而應通過想像、聯想、感受等方式,分析欣賞構成畫面的點、線、面、色彩和量塊等抽象元素它們的獨立品格特徵和彼此組合產生的新的聯想空間。如紅色代表熱情、喜悅、激昂、暴力等豐富內涵,而圓形和方形會讓人聯想到飽滿和堅硬等諸多事物特徵和心理感受,大體塊的形可能給人以厚重、沉悶之感,而小體塊的形給人以輕盈、遙遠之感,即使不通過表現具體的自然形,但不同的點、線、面、色彩和量塊等的組合同樣可以令人產生優美、崇高、憂郁、歡快等極其豐富多樣的審美體驗,甚至這種體驗更甚於具象形,因其不受具體形象的束縛而給人以更寬泛自由的體驗和感受
(2) 舉例分析: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極少主義等作品
(3) 抽象藝術產生的重要意義:
A、對純造型藝術:抽象藝術的產生,標志著西方現代藝術的發展進入到一個藝術的內部革命的高峰期,它使藝術無論從形態到色彩還是精神層面,都已經徹底完成了藝術內部的革命,藝術已經完全脫離自然的一切具象形態而獨立存在,這就標志著點、線、面、色彩和量塊,完全有了真正屬於它們自己的獨立的品格特徵。藝術家完全可以通過自己主觀的意識和情感來創造不隸屬於自然形態的藝術作品。這種純精神和形式的飛躍,標志著西方現代文化藝術史上的又一次轉折性的里程碑,它的產生和發展對以後整個人類社會諸多領域中的活動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B、對實用藝術:抽象藝術與實用美術結合,開創了一種與古典、傳統的藝術 形態完全不同的嶄新的形式,賦予了建築、產品、設計、服裝、室內裝飾等簡約、明快、時尚等特點、與時代的快速度發展和節奏緊密協調,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生活,拓展了人類的審美視野。
C、與其他藝術形式的交叉:對音樂感受的具體形象呈現。
抽象藝術是無主題無邏輯無故事的藝術,是經驗之外的生命感受,是通過抽象的色彩、線條、色塊、構成來表達和敘述人性的藝術方式。
抽象藝術追求獨創性,並把創新作為唯一的藝術。抽象藝術要挑戰經驗與世界,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新美圖畫。
我們常常會覺得抽象藝術的不可接受與不可理喻,會感嘆抽象藝術作品驚人的陌生和晦澀。其實,這一切只是經驗與想像的矛盾所致。要知道藝術並不是具體的物質展示,而是抽象的感覺過程,是主觀意識的活動。抽象藝術的獨創性,給我們主觀意識以最大的活動空間,感受藝術才能成為最美好的享受。
抽象藝術注重形式更甚於注意內容。
繪畫形式的純粹性,不帶任何經驗的構想。不模仿任何已有的創造,刻意在視覺空間,創造出獨特的繪畫語言,以鮮明的個性及藝術符號來完成畫家對藝術的生命體驗。
欣賞抽象藝術,懂與不懂是相對的。而人的文化修養、藝術修養決定了人的審美能力,這是絕對的。
具像藝術是經驗藝術,是理性和邏輯藝術,欣賞成為習慣,所以很少審美障礙
抽象藝術是非理性的,既無主題又無故事,完全要靠審美者自己的創造能力,思維想像能力,才能完成審美,因此抽象藝術對審美者要求特別高。在色綵線條面前,每個人的答案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即是不同的思維。一個沒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是很難體會抽象藝術的奧秘的。
普及藝術是大眾藝術,抽象藝術是高雅藝術。
抽象藝術使藝術回歸人性。著力於開發人性尚未被開發的潛意識和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