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代至明朝時期,中國畫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段侍斗躍,給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機運,在人物畫方面雖然佛教壁畫中西握磨域畫風仍在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了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談好高的成就。
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完備一,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朝廷設置畫院,擴充機構編制,延攬人才,並授以職銜,宮廷繪畫盛極一時,文人學士亦把繪畫視作雅事並提出了鮮明的審美標准,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而且在理論上和創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獨的體系,其內容、形式、技法都出現了豐富精彩、多頭發展的繁榮局面。
繪畫發展至元、明、清,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
2. 秦朝我國在繪畫領域最傑出的成就是什麼
秦漢繪畫極大地拓展了中國繪畫的表現題材和領域,發展了中國繪畫描繪現實生活及刻畫人物性格的能力,豐富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通過對戰國繪畫的綜合與對外來文化因素的吸收,秦漢繪畫為形成中國繪畫的民族性特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在秦漢繪畫具有空前規模的藝術實踐的基礎上,中國傳統繪畫中以傳神論為美學核心、以顧愷之為代表的三國-兩晉-南北朝繪畫才得以發展起來,而燦爛的外來佛教繪畫藝術也才得以找到它可能生根開花的豐厚土壤。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在秦漢時期已經成為美術領域最主要的藝術門類.秦漢時期的繪畫內容囊括了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天文地理,動植物及山水等等.繪畫藝術的技法方面,繪畫主材為墨汁,繪畫工具為毛筆,繪畫造型為線描.秦漢繪畫藝術主要體現於陶器畫,帛畫,漆畫,壁畫等畫種,
主要類型
宮殿寺觀壁畫
秦漢時代的宮殿衙署,普遍繪制有壁畫,但隨著建築物的陸續消亡幾乎喪失殆盡。本世紀70年代發現的秦都咸陽宮壁畫遺跡第一次使我們領略到了秦代宮廷繪畫的輝煌。在秦宮遺址3號殿的長廊殘存部分上,發現了一支有七輛馬車組成的行進隊列,每輛車由四匹奔馬牽引;另一處殘存的壁畫則表現的是一位宮女。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繪在牆上的,並沒有事先勾畫輪廓,可以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繪畫沒骨法的最早範例。西漢的壁畫則主要是為了標榜吏治的"清明"而創作的。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中記載了當時一個諸侯王所建宮殿里壁畫的盛況。宣帝時更是在麒麟閣繪制了11位功臣的肖像壁畫,開了後世繪制功臣圖的先河。此畫像磚人物眾多,畫面密而不亂,構圖謹嚴。在空隙處點綴兩酒樽及二案,表示此圖為杯盤盡撤,宴罷歌舞的場面。用簡朴的浮雕,准確地刻畫出人物形象,在浮雕的形象上添加線描,倍覺精彩,於古樸中見靈巧,線條遒勁肯定,勾勒熟練,富於起伏,粗細變化、轉折頓挫有力,十分生動流暢,穿插在面之間,與面形成對比。點、線、面自然融合,極富韻律感,生動形象地為主題服務。與細腰女伎相對應的手執鞀鼓的男伎,神態詼諧誇張生動而傳神。磚左有三人為雜技歌舞伴奏,一男子舒展乘勢將起舞,整個畫面充滿熱烈的氣氛。
墓室壁畫
河北安平東漢墓壁畫
秦代的墓室壁畫遺跡,迄今尚未發現。但是漢墓壁畫的發現,則早在本世紀20年代初就開始了。傳出洛陽八里台的那組空心磚壁畫,是有關西漢墓室壁畫的首次重要發現。1931年,遼寧金縣營城子壁畫墓的清理,則揭開了東漢墓室壁畫的面紗。在隨後的數十年間,在全國各地又發現了四十餘座壁畫墓,為探討漢代繪畫藝術的發展狀況,提供了最為重要的實物資料。這一時期,已發現的最為重要的壁畫墓和墓室壁畫有:屬於西漢時期的河南洛陽的卜千秋墓壁畫、洛陽燒溝61號墓、陝西西安的墓室壁畫《天象圖》;屬於新莽時期的洛陽金谷園新莽墓壁畫;屬於東漢時期的山西平陸棗園漢墓壁畫《山水圖》、河北安平漢墓壁畫、河北望都1號墓壁畫以及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發現的壁畫墓等。它們分別描繪了有關天、地、陰、陽的天象、五行、神仙鳥獸、一些著名的歷史故事、車馬儀仗、建築及墓主人的肖像等,含意復雜,但大多是表現墓主人生前的生活以及對其死後升天行樂的美好祝願,希望死者在藝人們營造的地下世界裡享受富足的生活。
漢代帛畫
漢代畫在縑帛上的作品很多,但歷經千年之後,遺存極少。目前最重要的發現有本世紀70年代分別出土於湖南長沙馬王堆、山東臨沂金雀山的漢墓中的西漢帛畫。馬王堆1號墓中出土的帛畫的含意最為隱晦,學者們的解釋極為多樣,但一般都認為帛畫的上部和底部分別描繪的是天界和陰間,中間兩部分則表現的是死者軑侯夫人的生活場景。墓主及各種神禽異獸的刻畫極為生動,勾線流暢挺拔,設色莊重典雅,顯示了西漢繪畫的卓越水平。此外,馬王堆3號墓中的三幅帛畫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視,除墓主人外,還描繪有"導引"、儀仗等內容,精美非常。金雀山的帛畫內容與馬王堆漢墓帛畫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龍虎鬼怪,中間部分描繪的是墓主人的人間生活景象,此畫"沒骨"與勾勒相結合,反映了漢畫技法的多樣性。
荊柯刺秦王石像圖
漢畫像石
畫像石是遺存豐富,很有特色的秦漢美術史資料。藝術家們以刀代筆,在堅硬的石面上創作了眾多精美的圖像,用以作為建築構件,構築和裝飾墓室、石闕等。全國發現的漢畫像石數以千。據載,畫像石萌發於西漢昭、宣時期,新莽時有所發展,到東漢時進一步擴大,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陝西、四川及其周圍地區、西漢晚期畫像石以山東沂水鮑宅山鳳凰刻石、山東汶上"路公食堂畫像"為代表;新莽時期則以河南唐河馮君孺人畫像石墓為代表,墓內刻30餘幅畫像,描繪現實生活及神怪異獸等。東漢前期畫像石的代表作品有山東長清孝堂山石祠和南武陽石闕畫石。東漢後期的畫像石以山東嘉祥武氏祠最為著名。該石祠自宋代即為金石學家所重視,元代受水後被掩於地.至清乾隆時才重見天日。其中的武梁祠的畫像石最為精美,皆用減地平雕加陰線刻的技法雕成,多為歷史故事及神仙、奇禽異獸,技法高超。作者善於抓取歷史故事矛盾沖突的高超,並善於運用必要的景物以交代特定的環境,人物之間的呼應關系也處理得非常出色,如《荊軻刺秦王》。出土於成都羊子山1號墓、現藏於重慶市博物館的《出行、宴樂畫像石》為四川漢畫像石的優秀代表作。
門楣畫像石 東漢(公元25-- 220年) 高40、寬196.5厘米 1996年陝西省神木縣大保當鄉漢墓出土
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淺灰色砂岩。畫面減地刻,細部塗色加墨線勾勒,分上下兩欄。上欄為狩獵圓,是緊張激烈的射獵場面,左、右上角日月輪中分別繪玉兔、金鳥。下欄為車馬出行圓,一行三車。車隊前後有導騎扈從三人。這批彩繪畫像石是陝西畫像石的全新資料。
秦漢畫像磚
畫像磚是秦漢時代的一種建築裝飾構件。秦漢至西漢初期,多用於裝飾宮殿衙舍的階基;西漢中期以後,主要用於裝飾墓室壁面;東漢則是畫像磚藝術的鼎盛時期。秦代的畫像磚用模印和刻劃兩種方法製成,形狀分大型空心磚和實心的扁方磚兩類。臨潼出土,今藏陝西省博物館的一塊《侍衛、宴享、射獵紋畫像空心磚》,是現存秦代模印畫像空心磚的代表作。西漢畫像磚則以河南洛陽的出土品為代表,以簡潔有力,形象生動傳神著稱。東漢的畫像磚以河南、四川兩省出土最多。藝術造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帶出土的東漢後期畫像實心磚,畫面一次模印而成,構圖完整,大多表現現實生活情景,代表作有《弋射收獲畫像磚》等。
3. 六朝時代的繪畫和書法主要有哪些成就
成就:
1、「佛畫之祖」:曹不興
曹不興,亦名弗興,三國時著名畫家。孫吳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他在黃武年間(222—229年)享有很大的聲譽。被稱為「佛畫之祖」。與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並稱「六朝四大家」。又與趙達的算術、嚴武的弈棋、皇象的草書等號稱「吳中八絕」。
曹不興善畫龍、虎、馬及人物,有「落墨為蠅」等傳奇故事,其佛畫成就對後世影響很大,相傳其所畫龍頭令謝赫嘆服不已。畫跡今已不存,據《貞觀公私畫史》載,作品有《青溪龍》、《赤盤龍》、《南海監牧進十種馬圖》、《夷事夷獸樣》、《桃源圖》等,惜早已兆李散佚。 但之後的著名畫家衛協直接師承其法。
主要成就:與顧愷之、陸探微等,並稱「六朝四大家」;與皇象善書、嚴武善弈、趙達善數等,並稱為「吳中八絕」。
2、「疏體」:張僧繇
張僧繇,字型大小不詳,吳郡吳中(今江蘇蘇州)人。南北朝時期梁朝大臣,著名畫家。
梁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苦學成才,長於寫真,並擅畫佛像、龍、鷹,多作卷軸畫和壁畫。成語「畫龍點睛」的故事即出自於有關他的傳說,記載他在金陵一乘寺用講求明暗、烘托的「退暈法」畫「凸凹花」,有立體感,可知他已接受了外來的繪畫技法,「筆才一二、像已應焉」,很像現在的速寫,被稱為「疏體」。
今有唐人梁令瓚臨摹的《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圖》傳世,現已流往日本,但這幅畫的用筆和記載並不相同他還善於雕塑,有「張家樣」之稱。
張僧繇的繪畫藝術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影響,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並稱為畫家四祖,唐朝畫家閻立本和吳道子都遠師於他。
3、以書法入畫:陸探微
陸探微,漢族,吳縣(今蘇州)人。南朝劉宋時期畫家,在中國畫史上,他是正式以書法入畫的創始人。他把東漢張芝的草書體運用到繪畫上,可惜今已難再見到他的畫跡。唐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載有他的畫達七十餘件,題材十分廣泛,從聖賢圖繪、佛像人物至飛禽走獸,無一不精。
與東晉顧愷之並稱「顧陸」;連謝赫的《古畫品錄》中也對他推崇備至。他是江南蘇州一帶最早的傑出畫家之一。為了研究其遺風,撰者隨文附有同樣畫風的作品數件,以資參酌比較。
4、中國畫祖、山水畫祖:顧愷之
顧愷之(348年~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東晉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因為他有對文學和繪畫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於是人們稱他為畫絕、文絕和痴絕。
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鬧培之作液猜唯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