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張翰給客人拍照,看到他拍攝時的姿勢,難怪我們只能拍出遊客照,你會拍嗎
對於明星來說,與親自拍照相比,大多數明星的拍照頻率還是比較高的。然而,說到旅行,誰不願意和一個會拍照的人一起旅行呢?就連韓雪也曾在采訪中表示,如果非要選一個男人陪她旅行,那一定是胡歌,因為胡歌善於為別人拍照。不過,胡歌並不是娛樂圈唯一一個擁有這種「噱頭」的男藝人。
姚晨的丈夫是個攝影師。在他的鏡頭下,大姚已不再是媒體照片中美麗而高貴的形象。更寫實、更藝術的照片不僅展現了她老公的攝影技巧,也讓觀眾覺得這位女明星在生活中可以如此優雅。鹿晗和關曉彤是一對低調的夫妻,公開後很少表露愛意。不過,每次關曉彤生日或他們出遊時,他們總是用照片來表達愛意,這讓人相當羨慕。觀眾們,你們怎麼看?
B. 美術館館長談網紅展打卡拍照,你認可他的觀點嗎
我非常同意美術館館長的觀點,拍照的確是培養大眾審美的起點,大眾會去拍下認為好看的東西,可能觀察的時間會短暫一些,那麼如果能夠留下照片,大眾也會選擇在業余時間去欣賞照片,在欣賞的同時也就漸漸培養起來一些好的審美觀點了,畢竟大家到美術館的機會還是少的,不會每日都去,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在美術館觀察欣賞照片,這樣看來拍照的確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館長也鼓勵大家能夠到美術館拍照,同時也鼓勵大家帶著孩子去美術館,雖然孩子還小可能還不懂得欣賞,但審美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如果孩子從小接觸到類似美的東西,孩子的審美也就會變得好起來,所以館長的這兩個觀點都是非常正確的,都是基於實際情況來提出的觀點,應該值得大家的認可,並且大家的確可以按照館長的觀點去做。
所以館長的說拍照是提升審美的起點這個觀點是非常正確的,拍照的確是一種留下美的很好的方式,照片可以記住美的瞬間,同時也可以讓大家一致欣賞美。
C. 旅行時怎樣拍照才不會感覺是「到此一游」的遊客照
很多人朋友圈旅行完以後,拍出來的照片就是遊客照。其實並不需要專業的攝影師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一個三腳架或者一個自拍桿就可以拍出令人點贊的自拍呢。今天小米就教大家三個方法,掌握這三個方法你也可以拍出令人點贊的照片。
一、豐富的肢體語言
這是最難也是最基礎的一環了。我們在感情里都很討厭黏黏糊糊猶豫不決的人,在攝影里也一樣,不要貪圖把所有的美景都納入自己囊中,選取表現自己最美的一個角落足矣。
馮小米(公眾號:Sunny敏),旅行冒險家。探索過20多個國家,200多個城市,想定製好玩有趣的旅行攻略快撩我。
D. 參觀博物館為什麼不能拍照
對於博物館內禁止拍照的原因,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解釋是為了保護文物。可這樣給孩子解答,是正確的嗎?
事實上,正常的拍照並不會對文物造成損害,唯一可能造成直接傷害的,只有閃光燈而已。
從理論上說,幾乎所有光線都會對文物造成損傷,尤其是紫外線和紅外線,能對器物表面造成結構性的傷害,促使其老化。因此,無論什麼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環境都應該絕對無光。
但咱們去博物館看展覽的時候,總不能摸黑觀賞吧。光線對博物館的展覽顯然是必不可少。因此,針對各種文物對於光線的敏感程度,文物保護部門也出台了相關的規定,嚴格控制文物在展覽過程中所承受光照的限度。
所以,博物館里禁止拍照也是有依據的。就算現在大部分的博物館對拍照沒有要求,但有的博物館會在注意事項里註明:禁止使用閃光燈、自拍桿等。
其實,不管是什麼原因,大多博物館禁止拍照的初衷,都是希望觀眾能夠在更好的氛圍下欣賞藝術品。尤其是在如今的很多展覽中,光線、聲音等元素都在發揮重要的作用,當觀眾拍照時,不僅會影響觀感,也會對其他參觀人員造成影響。
E. 如何避免拍出到此一游的照片
很多人說,現在的旅遊,就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根本就不是在旅遊,這話說得還挺有道理的,起碼很多人到了景區景點拍出來的照片,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看起來就是「到此一游」的「打卡照」。我覺得要拍出別出心裁的照片,就不能拘泥於風景,而是應該把人融合到景物裡面,讓人成為景物的一部分。
又比如,在海邊,一對看不清模樣的情侶,他們在說著什麼悄悄話,男生聽著女生的話,看著她,是什麼感覺……
其實,拍照套路多,想要不拍出給人「到此一游」感覺的照片,多看看別人怎麼拍,跟著模仿,也是不錯的選擇。
F. 都是拼湊之作,毫無美感可言,旅行中如何避免尷尬的拍照構圖
很多人在旅行拍照的時候都有著這樣的一種體驗,那就是拍的照片毫無美感可言,整個背影已經雜亂無章,沒有辦法突出重點。一般來說這樣的照片我們都稱之為遊客照,因為缺乏了一定的藝術性,都有很多沒有專門學習如何去拍照的人來說,想要拍攝出好看的照片確實是有難度。想要能夠在拍照的時候有一個好的構圖方式,以下幾個方面非常重要。
一、選擇寬闊而又干凈的背景。如果自己並不知道怎樣去構圖,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先去選擇一個寬闊而又干凈的背景,往往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拍攝出來的照片能夠更好的圖形出主體,只有有了一個干凈的背景,才能夠吸引住人的視線。拍照其實就是在做減法,整個畫面當中出現的東西越少,越能夠吸引住人的視線,讓人能夠產生一種聯想。
G. 去觀看藝術展,結果發現都沒什麼差別,要怎麼欣賞它的美
我也經常去觀看藝術展,其實說實在話要說巨大的差別,我有時候也體會不到,但是每次去觀看心裡還是挺開心的,因為在看藝術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欣賞美那欣賞美總是能給人帶來愉悅的。
藝術是一個摸不著看不見的東西,很難說清楚誰好誰壞,其實全憑感悟。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我們對於藝術作品,其實應該抱有更高的尊重和包容。
H. 中國美術館館長談網紅展打卡拍照,這么做真的是好事嗎
自網紅產生以後,也產生了很多的網紅打卡點,很多人對於網紅打卡點的出現存在爭議,有的人認為這樣這一點的設立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很有可能會對該地的環境造成影響。百害而無一利不過是吸引熱度的工具罷了。而有的人認為網紅打卡點的出現促進了該地的經濟。
而在近日,中國美術館的館長吳為山談及了網紅站打卡拍照的事情,他認為拍照是培養大眾對博物館美術感感情的起點,博物館和美術館本身就是面向大眾為大眾進行服務的場所。因此再次進行打卡,拍照也是其產生價值的一種方式。而且這個社會需要有人去,發現美,博物館和美術館的設立就是為了去留存這些美,為了讓人們去欣賞這些美,理解這些美。因此網紅站打卡拍照的事情是一件好事。
I. 普通人如何能更有意義地參觀美術館
作為普通人,參觀美術館,想要更有意義:
首先,要找准什麼是值得一去的美術館,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錢。
並不是所有的美術館,博物館都值得一去,也不是一個美術館里的所有作品都值得看,都是最好的作品。那怎麼能知道哪些是好美術館,不妨問問身邊了解藝術行業的朋友,或者上網搜尋一下此類的信息。像我2017年一月就去了一次北京的國家博物館,完全刷新了我的三觀,在我理解的應該出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里的東西基本都沒有出現,而不該出現的東西出現了一大堆。而如果你要去紐約就一定不要錯過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芝加哥的話就一定要去芝加哥藝術學院,或是去費城就不要錯過了費城美術館,若是去舊金山就不能不去SFMoMA——總之,去專業的大美術館看知名藝術家的作品,一般來說不會浪費時間。
Edward Hopper的油畫,在惠特尼美國藝術館
第二,明確自己的參觀目的。
什麼是「更有意義」的參觀,也許每個人的理解和要求也不一樣。遇見一個神奇的人工景色,成為拍照的神器,回來可以發朋友圈,這是一種參觀的模式;「有意義」的觀看,也可以是近距離的參觀大師的作品,看到原作的細節,啟發自己的創作;「有意義」的逛美術館,也可以是看看藝術界的最新花樣,看看有哪些新的視覺傳達方案,有哪些新的藝術議題。
這三種「目標」的指導下的獲得的參觀體驗都是不同層面上的「有意義」,你在選擇美術館和展覽的時候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有意義」要求來選。
舉個例子,如果你喜歡拍照,希望刷新朋友圈的逼格,不如去看看最近有什麼新媒體藝術展和裝置藝術作品,例如龍美術館的James Terrell的燈光裝置展,就很適合拍照,或是北京Pace Gallery的日本新媒體團體TeamLab的展覽,也是營造了一種人工數碼美景,或是紐約的New Museum去年上演的Pipilotti Rist的大新展覽「數碼森林」(Pixel Forest)也能充分滿足你拍照的需要。這些大型裝置藝術,新媒體的「沉浸式」的展覽,都很好看也很好玩,參觀作品基本不需要任何專業藝術史知識,藝術家會給你製造好一個夢境,你去感受,去做夢就好了。
第三,我覺得「好奇心」和「包容心」在參觀藝術展覽時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任何人來說,一種open-minded,開放性的對話是理解一件藝術作品中最重要的工具。在面對我們的不理解的作品時,不要有抵觸和詆毀的心態,而是用一種好奇和包容去打開對話。很多時候,一件作品的確會於你的個人審美,個人趣味,甚至是與你的價值觀和信仰產生沖突,但是這不是你去質疑這件藝術品是好還是壞的標准。
對一件當代藝術的作品抱有不滿和不理解很正常,我們要記得它的功能是反思,那麼這件作品點燃的你的不滿和不爽、不喜歡與不解,也許都是讓你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和激發辯論的一種手段。
我覺得提出問題可能是欣賞和解讀藝術作品的第一步。不要因為一秒鍾的看不懂就放棄,就蔑視,也許多看幾次,瞅一眼做的說明,讀一讀藝術家的文字,可以引發出你的思考,也許還能激發出很強烈的反應。
第四,請在遵循美術館的規定和藝術家的指導下,盡情享受這件藝術品。
一般來說,美術館的基本守則是:不要觸碰展品,不要大聲喧嘩。在這兩項基本原則之下,請你盡情觀察。同時,你也知道,現在的一些作品是可以被觸碰,甚至可以參與其中的。所以美術館里,在面對一件作品時,你還可以咨詢或者觀察一下周圍的人,或者最好去閱讀一下這個作品的信息,看看這個作品是否是可以觸碰和互動。
如果是互動式和參與式的作品,就請大膽使用,融入作品環境,然後動用你的一切感官,調動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鼻子,如果可以觸碰,也請放心地按照指示去觸摸這些作品。然後用你的身體感官所收集到的信息告訴自己這是一個什麼體驗。
它是否可以啟發你的一些聯想?或者是讓你喪失一些感覺,從而掉入藝術家設計好的圈套?例如那些利用煙霧和光色讓你喪失方向感的裝置藝術。
作為觀眾,我們在構建一件藝術作品意義的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羅蘭·巴特早就用他的書《作者之死》告訴我們,藝術的意義現在歸於觀眾了,而事實證明,觀眾的想法和參與很多時候真的會影響到一些藝術家的作品。
觀眾通過提供他或她的個人反思,經驗,意見和解釋來完成一件藝術作品所期待的對話。而例如像是互動性的藝術作品,沒有了參與者,沒有了觀眾,這個作品就不完整,甚至不成立了。
J. 美術館館長談網紅展打卡拍照,拍照可以培養人們的哪些意識
這類展覽是把自己在生活里發現的美好,通過拍照方式,展現出來給大眾欣賞。我認為通過對照片拍攝、構圖可以培養人們審美意識,構圖意識和觀察意識。這些意識可以讓人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更多美好事物,陶冶自己的情操,從而使自己生活愉悅。
培養優秀審美意識
愛拍照的人在生活中常常會注意到自己周圍發生各種事,敏銳發現其中有意義的事,在需要的時候拿出手機、相機,適時記錄下來。回看這些照片時,發現其中的美好,曬出來給大家分享。細致觀察身邊事物,敏銳的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面對生活態度就會更加積極健康。
拍照能培養人們的以上三種意識,這些意識讓人們在面對平淡的生活發現更多,得到也更多。從生活中發現更多美,活著也更加輕松愉悅。遇到生活中的困難也會積極面對,從平淡生活里找到美好來慰藉自己度過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