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語言藝術的教學特色怎麼寫

語言藝術的教學特色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5-15 08:11:24

A. 如何運用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大致有導語、提問語、闡釋語、應變語和結語等。教師必須根據各類語言的作用、特點,把握好運用的藝術。
1.導語的藝術——導語引人入勝
導語是一堂課的開場白。其作用是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慾望引入預定的教學軌道,使學生對新的學習內容產生好奇心。教學導語的最基本要求是引人入勝,最大忌

諱是千篇一律,平淡無奇。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找准兩者之間的契合點來設計教學導語。導語的設計方法很多,但要使導語引人入勝,最重要做到以「趣」入境,以「情」入境,以「奇」入境。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展視野、充實心理生活的極其重要的動力。只要能培養並啟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就可以促使他聚精會神地去獲取知識,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激發興趣要教師通過設計或提一些有趣的設問等方法來實現。上課一開始,教師便根據課文內容設置懸念,正如小說寫得精彩處卻嘎然而止,來一個「且聽下回分解」,讓讀者更想知道下文。這樣便可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論語》中有這樣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樂」,實質上就是強調情感在學習中的作用。所以,只有引發情趣,使學生進入課堂情境,置身其中,才能獲得親切的體驗,愉悅身心,從而接受真、善,美的熏陶。這在文藝類作品的教學中尤為重要。激發情感關鍵是要將學生引入一定情境,讓學生和教師一起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每個教師都應以自我激情的觸動,作為感染學生情緒的起點。教師通過自己富有真情實感的語言,以達到師生情感相通、心理相融、共同探索的效果。
生理基礎決定了人的大腦皮層不僅能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而且能對外界刺激進行綜合分析即思維活動的過程。大腦的這種反應效率與所接受刺激的強弱有關,刺激的多邊性、新奇性是引起大腦皮層快速反應的強刺激特質。所以教師的導課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具體的環境條件,具體的學生素質等靈活多變地進行。
常見的教學導語有談話式、激發式、故事懸念式,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還可以採取猜謎式。這些類型都有助於引發學生對新的教學內容的興趣,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學軌道。常言: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有人主張:開講五秒鍾,就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精心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教學導語,是提高教學語言藝術的一個重要環節。
有位老師在教《益蟲和害蟲》一課時,教師先打了個謎語:「是半球體,背背幾顆星,蚜蟲見了它,休想再有命。」讓兒童猜一動物。兒童很高興的猜出是七星瓢蟲,這時教師抓住時機追問道:「蚜蟲見了七星瓢蟲為什麼就會沒命?」兒童更加活躍起來,就這樣自然地導出了「益蟲和害蟲」這一課題。
教師用簡短的謎語開頭,既可以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使兒童通過謎語的分析綜合,培養其思維能力。
2.提問語的藝術——提問語難易適度
提問語是以發問的形式來啟發學生思維與回答問題所使用的教學語言。提問,是觸發學生思維的引信,是激發學生覺悟的契機,是教學檢測的手段。提問的巧妙或笨拙,體現著教學語言藝術水平的高低,抵制著教學過程能否推進,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怎樣提問是大有學問的,要想運用好提問,應注意這幾點。
2.1提問要有計劃性;一堂課要提問幾個問題,所提問的切入角度都要經過精心的構思,切忌「滿堂問」。應當重視提問的濃度、節奏及其他教學方式的配合。教師要緊扣教學目的和教材重點、難點,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力求提問設計少而精,直入重點。這可借鑒系統工程辦法,對問題進行合並、簡化、刪除,達到精簡數量、加大容量和提高質量的目的。
2.2提問設計要有啟發性,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遊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切忌提一些「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簡單的問題。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具有50%成功性的學習任務,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快樂。對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才會依據個人的能力、主觀的努力選擇好的方法來解決,獲得成功,這樣可以使學生產生自豪感,促進能力的提高,增強決心,產生快樂,並增強意志力。
2.3提問要有順序性;先問什麼,後問什麼教師都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劃。提問要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步步深入,有條理的進行。
2.4提問要難易適度;這點是關鍵,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出相應難易適度的問題,要調整提問過程的局面,教師可以把大的難的問題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以減少每次提問的難度,減少提問間的坡度學生回答了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則一步步解決了難以解決的大問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隨著教師提問的步步深入,學生一步步地思維、回答,接受知識,教學活動漸漸推進。
2.5提問的方法要靈活;有些問題,從正面直接提問可能難度較大;倘若教師能從側面間接去問,可能學生會答出。這就是教學中的曲問。
一位教師在一年級自然課教學中是這樣採用提問組成的問答來教學生形成「動物」這個概念:
師:為什麼說雞、鴨、豬都是動物?
生:因為它們都會叫喚。
師:對嗎?蚯蚓不會叫喚,可是它也是動物啊!
生:蚯蚓會爬。會爬、會走的都叫動物。
師:魚不會爬、不會走,只會在水裡游動。鳥會飛,不是動物嗎?
生:它們是動物,因為它們會活動,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
師:能活動的生物叫動物,可是,飛機會飛是不是動物?
生:飛機自己不會飛,是人開的,它沒有生命,不是動物。
師:對了,能自己活動的生物叫做動物。
教師用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後,通過比較的方法解釋概念,使學生「思而後得」,啟迪了學生的思維,准確地講清了問題的實質。
3.闡釋語的藝術——闡釋語通俗易懂
闡釋語是教師向學生傳播知識和技能時進行敘述並解釋的語言。它是使用頻率最高,運用最廣泛的教學語言。要將一個全新的知識和學生不明白的問題傳授給學生,講好闡釋語是重要的。教師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識性的東西解釋清楚,又要把怎樣做的方法、要領傳授好。所以,闡釋語要規范、明了、准確、流暢,又要通俗、易懂、生動,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使學生在愉快中接受。其中做主要的是做到通俗易懂。所謂通俗,是指教學語言能夠與人民群眾的常用語言接近或溝通,能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常用詞彙所譯解或消化。這樣的教學語言才能為廣大教學對象普遍理解和接受。通俗是易懂的前提和手段,易懂,除了要求教學語言的表達形式既所用詞彙和句法易於被人理解之外,教學語言的表達內容,也要想法讓廣大教學對象所理解和接受,這樣就要求教師善於調控教學語言的表達內容及其表達形式。
怎樣把教材語言轉化為學生易於接受的闡釋語,使聽講成為學生的享受呢?這不僅需要老師對教材知識體系有深刻的理解的把握,而且需要老師有很高的教學語言的表達技能、技巧。事實上,這種把深奧變通俗的過程,有如把深奧的科學道理變為科學普及讀物一樣,是需要有深厚的科學功底和高超的語言表達技能、技巧的。
一位教師在解釋「美」的含義時,用一篇寓言開頭,作了如下闡釋:「虹看到弧形的石橋,向它說道:我的大地上的姐妹,是你的生命比我長久。石橋回答:你那麼美,你在人們的記憶中必然是久恆的。」在引導同學們討論後,教師歸結道:「我認為虹和橋都是美的。虹美在壯烈燦爛,美在短暫;橋美在默默奉獻,美在長久。美的內涵是豐富的,她的外延又十分廣大。她豐富多彩,無所不在。我們不能因為有虹在,便鄙夷腳下的石橋;也不能因為踏上了石橋,便不願抬頭看天上的彩虹。美,決非一個簡單的判斷句所能包容。我們要積極地發現身邊的美,包括美的事物、美的人格、美的生活、美的理想。既不能因喜歡藍色的遼闊,便排斥綠色的生機勃勃;也不能羨慕轟轟烈烈,而忽視了默默無聞。應在自己生活的時時刻刻中,自覺地追求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用美的標准要求自己……。
這段闡釋語從具體實例中引導學生辨證地看問題,不僅將屬於較高層次的思辯性問題透析,而且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達到發展智力的作用,使學生學到嘗試用辨證的方法去分析問題睥本領。同時,在老師生動優美的語言的闡釋下,形、情、理交織在一起。學生因情感的升華而深悟其理。語言藝術對學生的認知活動起到了指向作用和強化作用。
4.應變語的藝術——應變語因勢利導
應變是一種教育機智的表現。應變是教師用以應付教學形勢的變化的教學語言。教學是雙邊活動,教學雙方處於錯綜復雜的關系之中,教學形勢常常由於意外情況而出現新的變化。如何應付千變萬化的教學形勢,根據出現的新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靈活地調整教學語言,駕馭課堂教學,這需要教師具有應變能力,教學機智和語言藝術。靈活而恰當地運用教學應變語,要求教師有敏銳的發現能力與敏捷的思路。善於順著學生考慮問題的軌跡,找出結症所在,因勢利導,運用恰當的教學語言點醒「夢中人」,三言兩語使學生恍然大悟,從而使教學活動健康發展。這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對症下葯,冷靜機智,耐心和藹,善於點撥調控,妙語驚人;切不可因教學陷入困境而手足無措,指責學生。
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正在上課,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一隻蟬突然闖了進來傾刻間同學們的眼光全集中在蟬的身上。先是一陣騷動,繼而有人起鬨,有聲音說要「捉住它」。這時老師有力地插入一句:「同學們,我們現在講關於蟬的問題。」學生聽到老師要講蟬的問題,不免有些意外,倒是想知道老師要講點什麼。老師趁勢說:「首先得考一考大家看誰能說出一些帶有蟬字的詞語。」立即有學生舉手。有人說「金蟬脫殼。」有人說「蟬聯……」這樣學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覺地又被引了過來。
小學生的性格是好動的,課堂上出現外來干擾事件時,免不了要起鬨,常使教師措手不及。如果處理不當,必然擾亂課堂秩序,影響教學進度。這位老師隨機應變,借「蟬」發揮,馬上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是一舉兩得。
5.結語的藝術——結語簡明扼要
結語是對一堂課或一個問題進行總結的教學語言。其作用是使學生鞏固強化所學知識,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種教學結語要簡明扼要,提綱挈領,並且要耐人尋味,意味綿長,如橄欖在口,如音繞梁;切忌簡單機械重復所講,語言枯燥乏味,毫無新意。創造簡明扼要而意味綿長的教學結語,這需要教師切實把握教學對象特點和知識體系,有高度概括能力和高超的語言表達技巧。這方面,很多特級教師的教例為我們提供了榜樣。成功的「結尾語言藝術」可通過對一節課上教學內容梳理、概括、規律揭示、畫龍點睛、提煉升華及引導探索等形式,把一個完整的知識交給學生,使它在學生頭腦里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其中,運用最多的是緊扣全文、突出中心的總結語。
比如有一位教師教《綠色的辦公室》一課,是這樣結束的: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審題,本課題目為什麼叫「綠色的辦公室」?又什麼在題目上加一個雙引號?(學生回答——略)同學們說對了,實際上沒有什麼辦公室,「綠色的辦公室」指的是「湖邊的森林」。這是用一種專有事物的名稱指代列寧當時艱苦的革命斗爭環境。所以,在題目上用雙引號。下課。
這樣結束講課,緊扣全文,畫龍點睛,簡潔明快,具體新鮮,中心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培養學生的回憶,聯想和思維能力,大有好處。
結尾的歸納總結,教師既可以根據教學的重點進行歸納,也可以引導學生歸納,還可以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歸納綱要,學生復述內容。這種結語藝術主要表現在能用扼要的語言,較短的時間,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明確重點,掌握主線和關鍵內容,產生提綱契領的效果。
總之,教師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提高教學語言的運用藝術,才能使課堂教學佳處紛呈,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B. 教師語言的特點有哪些【淺談教師的語言藝術】

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與學生交流聯系的工具,是架起教師與學生相互溝通的橋梁,也是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一把鑰匙。由於學生不識字,學生教師在教育學中合理地運用語言藝術將直接關繫到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感的發展。
抑揚頓挫是教師語言的節奏美;談吐幽默是教師語言的機智美;聲情並茂是教師語言的情感美;啟迪心靈是教師的道德美。語氣平和說明了教師的穩重,語氣溫和表現了教師的耐心。
語言的藝術在於能在活動的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那麼,學生教師應具備什麼樣的語言魅力呢?

一、教師的語言應富有趣味性

教師趣味性的語言是應該貼近學生的心理,能使語言更具活力,比空泛的說教更具有效力。
有一次做完操回到教室里,學生要喝水,很興奮,很吵鬧。我就說:「咦,我們教室里什麼時候來了那麼多小喜鵲,嘰嘰喳喳的,好吵呀,我們把他們請出去吧。」學生聽完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後,便安靜地喝水了。這就是富有趣味性語言的魅力。
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住學生的特點,使生動形象的語言具有感染力,貼近生活,有效地激活學生的興趣。

二、教師的語言應避繁就簡

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這就要求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避繁就簡。教師在與學生交談時,應使用結構較為簡短,詞彙涉及范圍較小的語句。
我班有個叫王媛的同學,不愛吃飯,對蔬菜更是拒之門外,長得很瘦弱,面部發黃。因體質較差,經常感冒、發燒。她姥姥很著急,對我說了這件事,希望我能幫助她改掉挑食的毛病。於是,我就向媛媛介紹不要偏食及多吃蔬菜的好處,還告訴她:「胡蘿卜很有營養,吃了對你身體有好處。」過幾天,媛媛的姥姥對我說,她外孫女不挑食了,也愛吃蔬菜了,尤其愛吃胡蘿卜。如果說我對媛媛說胡蘿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蘿卜素,可以轉為維生素A,給身體提供所需要的營養,能預防各種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人都要吃。這樣講,學生很不容易理解,自然效果就不盡人意。
得體簡明的介紹,學生不僅愛聽,也樂於接受。正如媛媛的姥姥說「老師一句話,勝過家長千言萬語。」可見,老師的語言不僅是一種知識,更是一種藝術。

三、教師的語言應詼諧幽默

教師的語言具有教育功能。詼諧幽默的語言是教師語言的機智美歷飢,體現出說者的情趣和語言魅力。
一次數學課上,學生做練習的時候我聽到誠誠說:「單老師,明明寫字時手裡還拿著陀螺玩。」我走過去,把紅黃蘭綠四個漂亮的小陀螺放到盒子里,然後在教室里巡迴指導學生書寫。過了一會兒,等我再次回到座位上時,發現紅色的陀螺不見了。我看看盒子旁邊的明明,我猜出是怎麼回事,但沒有直說。我摸著盒子里的三個陀螺,笑著說:「淘氣的紅陀螺,你跑到哪兒去了,也去檢查小朋友做練習了嗎?」這時,明明輕輕地對我說:「單老師,它跑我鞋裡去了」,說完從鞋裡拿出了紅色的陀螺。
由此可見,用幽默的語言,寓情於理,寓理於情,不僅輕松地達到想要的目的,同時又保慎嫌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啟迪了他們的智慧,陶冶了他們的心靈。

四、教師的語言應體現人性化

學生雖小,但自尊心也很強,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傷害到他們,給他們的心靈健康成長方面帶來一些消極影響。所以,我們不僅要教育學生如何做,同時也要更多地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尊重他們。
馬卡連柯說過:「教師的態度,神色的少許變化,學生都會看到或感受到,教師思想、語言上的一切變化無形都會影響到學生。」

五、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

鼓勵和支持學生是使他們學習和發展的前提,當學生遇到問題不能解決感到灰心失望時,就要積極引導學生肢孝返去探索。
如有些學生體育課練習過河時不敢自己過,總想依賴老師。這時我就會耐心地鼓勵他們「勇敢地跳過去!沒關系,失敗了,再來一次。」等話語來激勵學生。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的力量。可以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學生有了自己的發現和見解時,教師應及時鼓勵:「你真行。」「你最棒!」「你的想法很特別。」等語言。會給學生極大的鼓舞並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慾望。
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鼓勵、激勵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

六、教師的語言應具有韻律美

富有詩化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教學生疊衣服時,我告訴學生:「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彎彎腰,帽兒點點頭」節奏明快,琅琅上口的兒歌使學生在詩情畫意中的氣氛中輕松自然地學會了疊衣服的技巧。「自己來,自己來,自己起床坐起來,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帽兒自己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首兒歌讀起來琅琅上口,記得牢固。蘇果是我班最小的男孩,他的父母送他時,總是把書包給他送到座位上才走開,學了兒歌第二天,他高興地走進教室就笑著問:「老師好!」還只見他嘴裡小聲念叨著什麼,走到座位上時非常懊惱地說:「老師,我忘帶書包了」。我笑著問:「你背上背的是什麼?」他看了看說:「我忘了自己背了」。他說很喜歡「自己來,自己來」這首兒歌,一路上背著兒歌,忘了自己背書包了。
一首韻律優美的兒歌能幫助孩子動手動腦,既發展了語言能力,又鍛煉他的自立自理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必須考慮學生的語言接受能力,因人而異,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因人用語,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教師在活動中就要積極地運用語言藝術,用輕柔的語調和語氣鼓勵學生,教師的語言就像一本厚厚的「網路全書」如何使這本網路全書像童話一樣美,教師要用美妙的語言藝術這本書,讓孩子在純凈的童話世界盡情遨遊,用心靈來體驗著語言的藝術美。

C. 教師資格評定教學風格和特色怎麼填寫

教學風格是以學生為本,將課堂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的風格。

特色是課堂上詼諧幽默,並不會一成不變,會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

教育是全方面的教育,並不是只要教會學生怎麼考試,還要教會他們怎麼處事。

教師資格是國家對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人員最基本的要求。教師資格制度是國家對教師實行的一種特定的職業許可制度。世界上許多國家對教師的資格標准都有嚴格的規定,不少國家建立了教師許可證制度或教師資格證書制度。

D. 語文教師教學特色

突出語文特色 盡顯學生個性 使教、學成為快樂

形象地說,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的頒布,對我們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是一次「福利」——為我們每一個敢於改革課堂教學的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大舞台。回首以前的語文教學,教師難教、學生厭學,語文教學竟成了學校教學質量提高中的一個老大難問題。《新課程標准》的實施,給語文教學吹來了改革的春風。經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不斷的積累經驗、總結教訓,我覺得語文教學應突出語文的特色,盡顯學生的個性。就此而言,我認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 教師的口語要藝術化,體現漢語言的魅力。

《語文新課程標准》要求:「九年義務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就對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說普通話,口語更要藝術化,要體現漢語言的獨特魅力。具體有那些要求呢?

蘇霍姆林斯基明確指出:「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學除了要用簡明、准確的語言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外,還兼有對學生進行規范語言的訓導和陶冶任務,所以語文教師在平日和學生交往時,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用語的規范性和自身語言的示範性,達到言簡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效能。此其一。

其二,通俗生動,富有幽默感。由於教材用的是規范化的語言表達嚴整的知識體系,學生看過後未必能理解記牢,這就要求教師盡量用直觀性很強的語言表述得具體形象。例如議論文中論據間應有針對性的分析並做到有理有據這點,很多學生不明白這樣做有何好處。我就形象直觀的將寫議論文比做蓋房子,事實論據好比磚,若事例堆砌,毫無分析,就如同將干磚壘在一起,無水泥粘合一樣,一推就倒,站不住腳。這一比喻,學生豁然開朗,清晰的理解了這一難點。同時,語言還應幽默風趣,易於引起聽者的興趣。

其三,條理清楚,富有層次感。教師的教育對象是各有不同、千變萬化的活生生的學生,是一個個信息復雜的小世界,因此,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特點出發,或條理清楚連貫,或准確鮮明、形象生動,或語氣莊重,或語氣平和。總之,必須做到條理清楚,富有層次感。

其四,點播啟發,富有激勵性。魯迅曾說過「音美以感耳」這樣一句話。的確,語文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要使人感動,聽起來入耳,要收到音美之效。語文教師要用語言去打動學生,這就需要讓自己的語言富有情感與激情,使學生在充滿感情的語言世界中去接受知識,得到啟發。教師的一句點撥話語有時能讓學生茅塞頓開;一句激勵之言,有時能讓學生終身銘記。要做到這些,關鍵教師要情真。情語動人,既可以策人奮發,又可以催人淚下,這應是教師口語藝術的最高境界。

其四,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感。課堂上的口語音速要快慢適宜,節奏分明適度,使語句的斷續疏密、語氣的剛柔與內容的轉換、感情的變化起伏一致,做到抑如平湖秋水,揚如天女散花,頓是金戈鐵馬,挫象雷霆萬鈞。這樣,才會在學生的內心深處掀起波瀾,使課堂教學深刻形象、生動感人。

二, 學生的閱讀要個性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學生隨著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對知識的需求量增加,閱讀范圍進一步擴大,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那麼,閱讀教學應注意那些呢?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做出自己的評價」。有人說: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就其本質而言,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閱讀行為也就意味著在人與人之間確立了一種對話和交流的關系。這種理論下的閱讀教學應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的主體間和文本主體間對話過程。因此,讀者的閱讀,尤其是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共同參與以至共同創造的動態過程,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立體交叉、互動、互為依存條件關系。在閱讀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應充分顧及到學生閱讀態度的主動性、閱讀需求的多樣性、閱讀心理的獨特性,就是對話閱讀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此要求下,個性化閱讀教學就必須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第一,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準、人生經驗、審美水平要高於學生,他可以起到向導的作用,但絕對不能取代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如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這些都為學生的個體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學生個人。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從這層意思說,我們的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

第二,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如對文本中自己特別喜愛的部分作出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作設計,等等。在文學作品閱讀教學中,不要去刻意追求標准答案。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

三,課堂的形式要多樣化,教、學都是一種快樂。

回顧以前,語文教學之所以成為一個難點,課堂形式單一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教師一本教科書,學生一個筆記本,一個講:文章大意,大家記:段落層次。千篇一律,課課如是,想來也覺得枯燥無味,面目可憎。春節晚會之所以為大家所期盼,所回味,是因為裡面的節目形式多樣,精彩紛呈。語文教學如果也形式多樣的話,語文也會成為教師願教,學生樂學的科目。那麼,語文課可以採用那些形式呢?

1, 詩歌,散文朗誦會。適合詩歌、散文的學習,因為這種文章語言優美,富有感情,節奏感比較強,最適合朗誦。

2, 主題辯論會。適合議論文的學習,在辯論中,既豐富了大家的知識,而且也提高了嚴密的思維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和應變能力。

3, 戲劇演出。適合小說、戲劇的學習,把書面的文字變成活生生的舞台形象,既提高了表演能力,又掌握了文體知識。

4, 受抄報展評。適合培養大家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以及圍繞中心選材的能力。

此外,還有演講比賽、書法比賽和成語接龍等形式。課堂形式多樣化的實施,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且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能力,何樂不為呢?

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當中最富有創造力和激情的學科。那麼,語文教師理所當然要成為一名最有激情,最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鮮活生命的個體,是一個個有活力,有尊嚴的個性存在。這就要求語文教師應當正視乃至珍惜學生的富有生命價值的語文學習活動,懷著對生命的敬畏,對學生的成長充滿期待,以極強的責任感,幫助學生構建完美的人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發展的需要,精心設計,給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的智慧、潛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處於激活的狀態。只有具有這樣的「生態關懷」,學生們才會在學習體驗中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生活中的人,一個自主學習的人,一個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的人,一個滿足看生命成長需要的人。這樣的語文學習,有誰會說不快樂呢?其實,語文課堂上,老師們在對學生進行有機滲透生命情感的同時,也在不斷拓展著自己的生命空間,不斷實現著心靈的轉換,不斷創造著的自我,展現著自己生命的價值。這樣的課堂,有誰會說不是充滿快樂呢?

理想的語文課堂應當是快樂的,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們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傳播著知識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情感信息,進行著心靈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心中有學生,把學生看成是有自控能力的行為主體和夥伴;學生心中有老師,把老師當成可以信賴的導師和朋友,在溝通、合作、對話、互動、交流中,師生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獲得精神的交流和意義的分享。

閱讀全文

與語言藝術的教學特色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