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敦煌藝術源於哪個教派

敦煌藝術源於哪個教派

發布時間:2022-04-27 12:41:41

㈠ 敦煌藝術源於中國哪個教派

佛教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㈡ 敦煌藝術是哪個教派

敦煌藝術是佛教藝術。
公元111年,漢武帝設立河西四郡,敦煌就此成為佛教和佛教藝術自西域東傳的第一站。歷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10個朝代,敦煌以其原有深厚的漢文化基礎,融入西域傳入的佛教和佛教藝術,造就了輝煌的敦煌石窟藝術。敦煌石窟藝術乃指由建築、雕塑及壁畫三者緊密結合而成的綜合藝術。

石窟的興建是為了配合宗教需要,先後開鑿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縣榆林窟、東千佛洞、肅北縣五個廟等規模大小不同的石窟群,並設置宗教雕塑和壁畫的神殿。洞窟的主體是佛的塑像,兩側都陪襯有弟子、菩薩的塑像,共同成為佛教徒頂禮膜拜的對象。壁畫是石窟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石窟寺中主要的作用是用具體的圖像向佛教徒宣傳、闡述佛教義理,繪畫技巧高超,人物造型優美,特別是圖畫中線條運用得非常成功,利用鐵線描、游絲描、摺魯描、藍艷描等表現人物的面孔、肉體、衣裙和衣褶,栩栩如生,唯妙唯肖。洞窟中壁畫與塑像緊密結合,營造完整、獨立的宗教世界來感染信眾,使人們走進洞窟猶如走進佛國,「人佛交接、兩得相見」,利用藝術美感來潛移默化,誘導人們信仰宗教。除了展現佛教世界外,古代社會生活的點滴也一一呈現在洞窟內壁畫中。值得一提的是,洞窟中的菩薩塑像相當具有特色,猛一看是女性,體型豐滿,動態優美,頭發微微傾斜,斜肩柳腰,還有個小肚肚,中軸呈現S形,所以說「敦煌菩薩三道彎兒」。若透過鏡頭以動態展現各種菩薩的姿態,簡直就像是在跳舞呢!仔細再看,敦煌的菩薩從臉到身體雖是女性的特徵,但是還保留了男性的特徵——鬍子,胸部飽滿像男性,腰是女人的腰,因此又有一說「敦煌菩薩是男人的胸、女人的腰和肚」。至於菩薩的性別——是中性的。

對於這列名世界文化遺產的佛教藝術寶庫,過去由於時空阻隔,身處台灣的中國人無緣得見。本館於4月29日推出的「沙漠中的明珠——敦煌石窟」特展是敦煌研究院歷年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敦煌展覽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希望將敦煌石窟藝術引進,讓台灣地區的民眾藉此機會認識中華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眾所周知石窟內的文物均不能搬動,故此次參展展品的主題是洞窟模型、壁畫和彩塑的摹本,它們既是敦煌石窟藝術精華的代表,更凝聚了敦煌研究院藝術家們的心血。他們長期在幽暗陰冷的洞窟里從事臨摹的工作,觀察、揣摩、研究敦煌藝術的特點與神韻,以其嫻熟的摹繪技術,精確、忠實地再現原作的精神。展出作品中不乏著名的畫家和敦煌學者,如常書鴻、董希文、段文傑、史葦湘、李其瓊等人的心儀之作。

㈢ 求夢幻鄉試答案。看清楚了。是鄉試

夢幻西遊鄉試部分更新
佛道禮儀
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其中浮屠的意思指的是 寶塔
《金剛經》是(佛教)著作
古代「敦煌藝術」源於中國的(佛教)
唐朝六渡日本宣揚佛教為當時兩國邦交作出重大貢獻的是(鑒真)
道教創始於(東漢)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其中祭祀活動被稱為(吉禮)
按照古人的飲食禮儀,在上一道燒魚時,應該(魚尾向著客人)
俎是古時的一種禮器,為祭祀時使用,用途是(宰殺和擺放祭祀用的牲畜)
古人以「孝悌」為美德,其中悌指的是(尊敬兄長)
古人講究尊稱禮節,談到對方父親一般稱為(令尊)
古人講究謙辭禮讓,談到自己兒子一般稱為(犬子)
古人稱呼自己父親的侄女婿為(堂姐夫/妹夫)
古人稱「拙荊」指(自己的妻子)
古人稱「連襟」指(姐妹之丈夫)
在古代,下列哪個詞語中用來稱呼對方妻子(令困)
古人所稱的「頓首」之禮是指 跪而頭叩地
古代「敦煌藝術」源於中國哪個教派 佛教
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准備活動的是 賞燈
佛教所稱「圓寂」是指 佛門中人去世 古代所稱
「先考」是一種尊敬的稱法,指的是 已逝世的父親
甲的兒媳與乙的母親是妯娌,乙應該稱呼甲為 祖父/祖母
甲與乙是連襟,則甲的女兒稱乙的岳丈為 外公
在寺廟里總管各項事務的一位僧人稱為 主持方丈
「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位於哪個省 山西
佛教中人所用的「缽」是一種 餐具
以下與自已「輩分相同」的親屬是 姨父的弟媳的外甥
以下親屬中,輩分比自己高的是 表弟的侄女的外婆
古時人稱 「 情誼契合、親如兄弟 」 的朋友為 金蘭之交
佛門中主持 「 水陸法會 」 需要幾天時間 7 天
「 皈依三寶 」 是成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課,其中三寶是指 佛、法、僧
佛門戒律中「三聚凈戒」是指 菩薩戒
甲的嫂子是乙的姑姑,則以下兩人屬於「親家」關系的是 甲的父親與乙的祖母
拜佛時香客送上的「香火錢、香油錢」是用來 捐贈給寺廟
音律棋牌
下面哪種不是古代的樂器 鏜
按音律的風格情趣劃分,與陽春白雪截然相反的是 下里巴人
古代流傳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哪種樂器演奏 琵琶
以下屬於圍棋術語的是 三連星
下列古代樂器中,屬於少數民族樂器的是 馬頭琴
葫蘆絲」是我國古代哪地區常見的民族樂器 西北
「馬頭琴」是哪個民族的常用樂器 蒙古族
以下樂器與「笛子」在演奏方式上屬於同一類的是 嗩吶
以下中國古代樂器,按常見大小計算,最小的是 木魚
以下「不屬於」象棋術語的是 邊前象
二胡」是民間常見的拉弦樂器,它的琴弦數目是 兩根
民族樂器「葫蘆絲」按演奏方式劃分屬於 吹奏類樂器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描述的是哪種樂器 琵琶
琵琶頂部的「弦軸」作用是 調節音高
象棋中的「卧槽馬」是指 在對方將前一格形成將軍的馬
以下象棋的棋子中不能走直線的是 象
以下哪一個是象棋中不會出現的走法 象四進五
以下關於象棋的說法,哪個是正確的 象棋起源較早,戰國時期就已有記載
中國象棋棋盤上的 「 米 」 字形方框叫做 九宮
以下關於象棋的說法,哪個是正確的 象棋起源較早,戰國時期就已有記載
以下哪一個是象棋中不會出現的走法 士二進四
圍棋棋盤的圖案是 橫豎各十九條線
「說琴諫國王」所說的是(鄒忌諫齊王)
我國古代最早出現的樂器是哪一類(吹奏樂器)
五音是(宮商角徵羽)不包括(雅)
吹奏橫笛的正確口型應該是(嘴角向兩邊)
與「琵琶」演奏方式屬於同一類的是(箏)
十面埋伏的主演奏樂器(琵琶)
古人所稱的「鍬秤」指的是哪種物品(棋盤)
中國象棋棋盤上的「米」字形方框叫做(九宮)
以下哪一個是象棋中不會出現的走法(象四進五,士二進四)
象棋第一步走「炮」至中線,俗稱「當頭炮」叫做(炮二平五))
關於象棋的說法錯誤的是(兵和卒只允許前行,不能後退和平移)
以下關於象棋的說法,哪個是正確的(象棋起源較早,戰國時期就已有記載)
關於圍棋的說法錯誤的是(圍棋的棋子分數輛相同的黑白子)
圍棋開局的落子規則是(執黑先行)
圍棋的棋盤圖案是(橫豎十九條直線)
圍棋棋子緊鄰的直線交叉點成為(氣)

詩詞對聯
舞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腐隨風鈴。的作者是? 馮延已
清瑟怨遙夜的下一句是什麼? 正確答案:繞弦風雨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紀念誰的。答案:諸葛亮
古詩名句:「去年花里逢君別」的下句(今日花開又一年)
古代成語「百巧千窮」的寓意是:比喻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古代成語「長繩系日」的寓意是:想留住時光
古代成語「並日而食」的寓意是:吃不飽,生活很窮困
李白《山中答問》詩中「桃花流水苜然去」的下句是:別有天地非人間
古詩名句「蓬頭稚子學垂綸」的下句是:側坐莓苔草映身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出自 李白的《夜宿山寺》
成語「百巧千窮」: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出自《將進酒》
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作者:賈島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出自於李白的《將進思》
古詩名句「此地一為別」的下句是:孤蓬萬里征
古代成語「不舞之鶴」的寓意是:指名不副實的無能的人
古詩「應憐屐齒印蒼苔」的下句是:小扣柴扉久不開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首膾炙人口的《俠客行》出自(李白)
「在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出自(《長恨歌》)
被稱為樂府雙壁的是《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
古詩名句「夕陽無限好」的下句是(只是近黃昏)
古詩名句「正是江南好風景」的下句是(落花時節又逢君)
古詩名句「十年一覺揚州夢」的下句是(贏得青樓薄倖名)
古詩名句「今日聽君歌一曲」的下句是(暫憑杯酒長精神)
古詩名句「千山鳥飛絕」的下句是 (萬徑人蹤滅)
古詩名句「舉杯邀明月」的下句是 (對影成三人)
古詩名句「採菊東籬下」的下句是 (悠然見南山)
古詩名句「奇文共欣賞」的下句是 (疑義相與析)
古詩名句「郎騎竹馬來」的下句是 (繞床弄青梅)
古詩名句「大漠孤煙直」的下句是(長河落日圓)
古詩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的下句是(無人知是荔枝來)
古詩名句「春風得意馬蹄急」的下句是(一日看盡長安花)
古詩名句「男兒何不帶吳鉤」的下句是(收取關山五十州)
古詩名句「仰天大笑出門去」的下句是(我輩豈是蓬篙人)
古詩名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下句是(淺草才能沒馬蹄)
古詩名句「千里鶯啼綠映紅」的下句是(水村山郭酒旗風)
古詩名句「可憐九月初三夜」的下句是(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詩名句「長恨春歸無覓處」的下句是(不知轉入此中來)
古詩名句「東邊日出西邊雨」的下句是(道似無晴還有晴)
古詩名句「黃鶴一去不復返」的下句是 (白雲千載空悠悠)
古詩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的下句是 (一行白鷺上青天)
古詩名句「幾處早鶯爭暖樹」的下句是 (誰家新燕啄春泥)
古詩名句「黃河遠上白雲間」的下句是 (一片孤城萬仞山)
古詩名句「憑君莫話封侯事」的下句是 (一將功成萬骨枯)
古詩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下句是 (片片吹落軒轅台)
古詩名句「人生得意須盡歡」的下句是 (莫使金樽空對月)
古詩名句「馬上相逢無紙筆」的下句是(憑君傳語報平安)
古詩名句「雲橫秦嶺家何在」的下句是(雪擁藍關馬不前)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出自蘇軾的 《水調歌頭》
蘇軾《赤壁懷古》中的「遙想公瑾當年」一句所指人物是 (周瑜)
李清照《如夢令》中「昨夜雨疏風驟」的下一句是 (濃睡不消殘酒)
蘇軾《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下一句是(捲起千堆雪)
岳飛《滿江紅》中「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下一句是(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宋詞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似曾相識燕歸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出自宋詞《天凈沙 秋思》,作者是 (馬致遠)

歷史知識
下列年代相對最早的一個朝代或時期是(漢)
東晉和西晉的順序是(先有西晉後有東晉)
唐朝前是(隋朝)
唐朝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下面哪個省不在三省之列(下書省)
南北朝時期的南朝不包括(楚)
下列朝代按時間順排列應為(夏商周)
曾經東征高麗的隋煬帝名叫(楊廣)
著名的陳勝吳廣起義地點大澤鄉在哪個省 (安徽)
不屬於二十四史的史書是(史通)
李世民在位期間的治平局面稱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國號是(貞觀)
唐朝的開國皇帝是(唐高祖)
墨子屬於(墨家)
莊子屬於(道家)
提倡「兼愛,非攻」的是(墨家)
古代常識
下列哪個稱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
古代所稱「不惑之年」是指(四十歲)
古代所稱「古稀之年」是指(七十歲)
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種(炊具)
古語所稱「按圖索驥」的驥是(良馬)
古代文人所稱的「懷袖雅物」是(扇)
古代科舉考試按順序排列需要經過(鄉試會試院試殿試)
五嶽之說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稱為(南嶽)
古代地理所稱「陽」指的是(山南水北)
古人的「謚號」指的是(帝王所專用的稱號)
我國古代四大藝術是指(棋琴畫書)
人們所稱的「三伏」出現在農歷的(六月)
下列屬於十二地支的是(午)
古人用「六畜興旺」形容家境繁榮,其中六畜指(豬馬牛羊犬雞)
古代人所說的「寒舍」是指(自己的住房)
甲與乙連襟,則甲的女兒稱乙的岳丈為(外公)
「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是(論語孟子中庸大學)
長城修建後關內關外的說法中「關」指的是(山海關)
古代「上元節」是指(元宵節)
「重陽節」是指(農歷九月初九)
古語所稱「細軟」是指(錢財)
古代稱20歲的少年為(弱冠)
襁褓使嬰兒用的被子,古代也用「襁褓」來指(未滿周歲)的孩子
古代所稱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齡為(十三四歲)
二十四節氣排序(春雨驚春晴谷天,夏滿忙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古人說的元旦是哪一天(正月初一)
凌晨1:00至3:00古代稱為(丙夜)
古時的二更相當於現在的(1-3點)
在我國古代,下列哪個時段指現在的19:00-21:00 (黃昏)
我國農歷把每月初一稱為 (晦日)十五(望日)
古代工藝
三國演義里「木牛流馬」是誰製造的? 諸葛亮
古人發明的一種工藝"耒耜(leisi) 是 農業
中國四大名綉: 蘇綉、湘綉、蜀綉、粵綉
黑火葯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混合成分不包括?甘油
絲綢的生產原料是 蠶絲
據考證,指南車為三國何人所造? 馬鈞
馬踏飛燕又稱為馬超龍雀,是什麼朝代青銅藝術的傑出代表? 東漢
皮影戲最早誕生在兩千年前的西漢,「發祥於」中國哪個地區? 陝西
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認定為世界 第十二處
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的是: 趙州橋
承德避暑山莊是哪個皇帝開始建造 康熙
尊是古代的一種容器,它一般用來裝什麼? 裝酒
四羊方尊是哪個朝代的物品? 商朝
太師椅最早的朝代 宋
洛陽白馬寺創建於() 東漢
欲剪湘中一尺天,吳娥莫道吳刀澀」盛贊 葛布的精美
紫砂壺作為茶具和工藝品已有悠久歷史,它的原產地是 宜興
算盤發明後,人們用珠算口訣幫助記憶,以下口訣「正確」的是 五去五進一
古代被稱為「天南貢品」的是哪種工藝品 椰雕
盆景藝術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種園林藝術,盆景藝術五大流派包括蘇派、揚派、徽派、嶺南派和 川派
天工開物》是明代記載農業手工業技術的著作,其作者是 宋應星
西藏布達拉宮反映了中國建築工藝的高超,這座宮殿在取材上屬於 石木結構
烙花」工藝是中國發間傳統工藝,歷史上以那個地方的烙花工藝最為有名 河南南陽
北頌的趙括所著的《夢溪筆談》主要記載的是: 古代科技
墨綉起源於唐朝的刺綉工藝,墨綉所用的材料是:() 頭發
古代殺青指的是一種() 制茶工藝
「景泰藍」工藝品的主要原料是: 銅
以下不是貝雕工藝材料的是 : 龜甲
盆景藝術五大流派:川派,嶺南派,揚派,蘇派,海(滬)派 嶺南派
石膏雕塑不是古代民間藝術 石膏雕塑
「殺青」是下列那種工藝的步驟 制茶工藝的第一到工序
宋瓷」聞名世界,宋代五大名窯除定窯、哥窯、鈞窯、官窯外,還有 汝窯
宋代制瓷業非常繁榮,著名的汝窯位於哪個省 河南
北宋慶歷年間,印刷技術逐漸成熟,在雕版印刷基礎上出現了「活字印刷」,這項技術的發明人是 畢升
東漢時期,紙張逐漸代替竹簡和絲帛來書寫文字,這項造紙技術的發明人是 蔡倫
東漢時期我國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台監測報告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它的發明者是 張衡
景泰藍」工藝品的主要原料是 銅
古代工藝中的「雲雕」是指 一種漆雕工藝
秦代的「兵馬俑」體現了古代工匠的哪項高超技藝 制陶工藝
古代新春有貼年畫的習俗,畫中的鯉魚代表哪種寓意 連年有餘
翡翠是古代一種貴重的玉器材料,它在材質上屬於 礦物
古代民間所用的「頂針」屬於 縫紉用具
以下哪個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藝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國古代以瓷器著稱的是(江西)
古代所說的「紙鳶、紙鴦」是指(風箏)
我國古代稱為「千年冰」的是(水晶)
我國古代稱為「吉金」的是(青銅)
玉石之王(翡翠)
我國被稱為「建築業鼻祖」的是(魯班)
古人把硝石裝在竹筒里點燃,產生了火葯爆竹,最初用來(驅散瘟疫,鎮妖避邪)
唐朝著名醫生孫思邈曾為四大放明之一(火葯)做出過卓越貢獻
東漢時期發明的「水排」作用在於(提高冶鐵質量)
著名的「趙州橋」位於(河北省)
書畫藝術
著名的《女史箴圖》是哪位畫家的作品(顧愷之)
被譽為「書聖」的是哪位書法名家 (王羲之)
有「畫聖」美譽的吳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以草書見長,人稱「草聖」的書法家是(張旭)
被稱為「文房四寶」的是(筆墨紙硯)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是(王羲之的《蘭亭序》)
唐朝的「唐」字由多少筆畫組成?(十畫)
唐朝的「朝」字由多少筆畫組成?(十二畫)
「夢幻西遊」四個字一共由多少筆畫組成(三十二畫)
「長安」兩字一共由多少筆畫組成(十畫)
下列哪個字具有漢字的八種基本筆畫「點、橫、豎、撇、捺、折、鉤、提」(永)
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義的字典是(說文解字)
古代名畫「洛神賦圖」的作者是(顧愷之)
古代名畫「步輦圖」的作者是(閻立本)
隋朝的「隋」字由多少筆畫組成?(十一畫)
以畫竹子著稱的書畫家鄭板橋是哪個朝代的人(清朝)
古代書畫按風格來講,「工筆」繪畫注重(細致寫實)
書畫工藝中所稱的「裱畫」是指(為書畫配上襯紙卷軸以便張貼和收藏)
有畫聖美譽的吳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我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義的字典是(說文解字)
「夢幻西遊」四個字一共由多少筆畫組成(三十二畫)
茶酒中葯
以下不屬於中草葯的是 砌末
江西廬山盛產茶 雲霧茶
麝香 雄性鹿的腹部
以下不屬於中草葯的是 白毫銀針
被廣大百姓推崇為中國「國酒」的是: 茅台
不屬於中草葯的是 巴烏
龍眼的主要功效 補血安神
中醫的「針灸」對人體穴位有很深的研究,以下位於人體手部的穴位為: 勞宮穴
在《茶經》中,陸羽精心設計了多少種適於烹茶、品飲的茶器? 24
葯用獸皮的統稱 曬乾的蟬蛻
適量合理地飲用葡萄酒,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防治心血管病
一般情況下,用什麼材質的桶貯藏葡萄酒? 橡木
中葯「龍眼」的主要功效是: 補血安神
碧螺春是 綠茶
中葯的「狗寶」通常指的是?犬科動物犬的胃結石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龍井茶」原產地在哪個省 浙江
在我國古代針灸用具是: 九針
中醫的「針灸」對人體空位有很深的研究,人體有一處「四白穴」位於 頭部
熬制中葯一般常用的器具是 砂鍋砂壺
按照一般市場行情,同樣重量的以下中葯(例如同為一兩)最為貴重的是 鹿茸
健胃類的中葯一般怎樣服用有利於葯效的發揮 飯前服用
福建名茶「大紅袍」屬於哪類茶 烏龍茶
古代將中草葯按葯性分為「四氣」,指的是 寒熱溫涼
安徽黃山所產的名茶眾多,其中最為有名的是 毛峰
以下中葯里,除了治病外,還有驅蚊功效的是 艾蒿
中葯里的「牛黃」指的是 牛的膽囊結石
以下「不屬於」中葯薄荷的功效的是 止血
中葯里的「玳瑁」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功效,它取材於 一種海洋植物
中醫所說的「白虎歷節」指的是哪種症狀 關節腫痛
綠茶、白茶、表茶、紅茶是以什麼為依據來劃分的 茶葉的發酵程度
中葯「羊蹄」按取材分類應該屬於 植物葯
中葯里的「大黃」指的是 一種植物類中葯
中華名酒「汾酒」有著1500多年的歷史,它的原產地是 山西杏花村
有一味中葯名為「全蟲」,這里的蟲是指 蠍子
清末商人胡雪岩創辦的著名中葯堂名叫 胡慶余堂
茶酒中葯 中葯所說的"飲片"是指: 加工後炮製的中葯
中葯"川貝母"取材於:一種草本植物
中醫的「針灸」對人體穴位有很深的研究,人體有一處「曲池穴」位於 「肘部」
隔夜茶」對人有什麼影響 因人而異
下列中「甜純型」的茶是 紅茶
中國十大名茶中「碧螺春」的產地是 蘇州洞庭山
釀酒工藝中所提到的「酒麴」是指: 用來發酵酒的原料
中葯里所說的「陳皮」是指: 曬乾的橘皮
古代中葯里俗稱:當門子指的是什麼? 麝香
與針灸無關的是 頂針
湧泉穴在 足底
川貝母屬於 野生葯用植物
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白毫銀針」原產地在哪個省 福建
我國第一部詳細記述茶藝的著作是 唐代陸羽的《茶經
以下哪項是加工綠茶時不會出現的步驟 發酵
我國古代釀酒的主要原料是 糧食
列具有疏散風熱、清目醒腦作用的一味中草葯是 薄荷
下列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一味中草葯是 金銀花
草葯里「三七」的入葯部分實際是植物的 根
中葯配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禁忌,以下一般不可同時入葯的是 甘草和甘遂
下列哪種草葯能夠治療嘔吐瀉痢 黃連
古代所稱的「杏林高手」是指 醫術高明之人
古代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 張仲景
被譽為「茶仙、茶聖」等稱謂的陸羽是哪朝人 唐朝
提出「望聞問切」等醫療手段的是 扁鵲
以下最早在中國出現的酒是哪一類 黃酒
喜好飲酒,自稱「酒中仙」的著名詩人是 李白
古代「重陽節」里有飲酒的習俗,所飲的酒是 菊花酒
交杯酒」一般出現在哪種場合 結婚喜宴
我國最早的一部葯物學著作是 《神農本草經》
配製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葯劑「麻沸散」的是 華佗
中葯「胖大海」的主要功效是 潤喉止咳
中葯里的「雄黃」屬於 礦物
以下「不是」花茶中常用原料的是 君子蘭
以下「不是」古代葯酒常用原料的是 雞尾
古人泡茶注重用水,以下被視為上等茶水的是(山泉水)
我國第一部詳細記述茶藝的著作是(唐代陸羽的《茶經》)
我國古代釀酒的主要原料是(糧食)
以下最早在中國出現的酒是(黃酒)
「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發生在(三國時期)
「交杯酒」一般出現在哪種場合(結婚喜宴)
中草葯里的「三七」的入葯部分實際是植物的(莖)
中草葯里的「甘草」的入葯部分實際是植物的(根)
中草葯人參主要功效是(補氣固元,生津安神)
中葯配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禁忌,一般不可同時入葯的是(乾草和甘邃)
下列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一味中葯是(金銀花)告
提出「望聞問切」等醫療手段的是(扁鵲)
古代醫學著作《傷寒雜病論》的作者是(張仲景)
古代所稱的「杏林高手」是指(醫術高明之人)
游戲小知識
魔族門派中只收男弟子的門派是(獅駝嶺)
一隻召喚獸出戰多場卻沒有損失忠誠度和壽命,可能是因為(是在擂台切磋)
戰斗中捕捉怪物的快捷鍵是(Alt+G)
召喚獸是否聽從主人的召喚出戰,取決於它的(忠誠度)
能夠提高防禦力的寶石是(月亮石)
下列具有補充氣血功效的裝備特技是(氣歸術)
查看小地圖的快捷鍵是 Tab
避免遇敵的「攝妖香」在哪可以買到 雜貨店
以下只能女性角色佩帶的裝備是 黃銅圈
以下只能男性角色佩帶的裝備是 綸巾
「裝備收購商」不會收購下面哪類裝備 耐久度為0
戰斗中按下「Alt+A」的組合鍵,角色會怎樣行動 隨機攻擊某個敵人
物品放在「道具」欄與「行囊」欄有什麼不同 行囊欄物品不能直接使用
讓角色「自動跟隨滑鼠」跑動的操作方法是 壓下左鍵幾秒鍾
在哪個城市裡的店鋪可以買到「10級」兵器裝備 建鄴城
以下物品在戰斗中不能由召喚獸來使用的是 飛刀
初入游戲時領取寵物後才能攜帶召喚獸,負責發放寵物的NPC是 建鄴城的寵物仙子
「打開法術快捷欄」的組合鍵是 Alt+C
下面哪項屬性的點數分配對「靈力」的影響最大 魔力
虎頭怪和狐美人結婚後,可能養育哪個寶寶 小精靈
夢幻卡牌中底色為「黃色」的牌屬於 干擾類卡牌
游戲中向玩家傳授「夢幻卡牌」技能的NPC名叫 牌中仙
夢幻卡牌中底色為「綠色」的牌屬於 防護類卡牌
夢幻卡牌對弈的勝負依據是 氣血
與NPC對弈夢幻卡牌如果取勝,可以獲得什麼獎勵 金錢獎勵
負責發放「官職任務」的NPC是哪一位 李將軍
養育系統中,能夠提高小寶寶法術悟性的物品是 啟蒙棋譜
養育系統中,人族小女孩的默認名字是 小丫丫
「朋友有難不幫忙,不如回家去放羊」是哪張夢幻牌中出現的一句話 有難同當
游戲中的「龜鶴延年燈」屬於幾級傢具? 二級傢具
以下屬於「一級傢具」的是 漆花地板
在家中擺放傢具時,怎樣轉換傢具的朝向 按空格鍵
與「傢具製作」相關的輔助技能是 巧匠之術
可能天生具有「善惡有報」技能的召喚獸是 律法女媧
變異白熊的皮毛是什麼顏色的 藍色
多少級以上可以攜帶「大蝙蝠」作為召喚獸 5級以上
多少級以上可以攜帶「小龍女」作為召喚獸 25級以上
游戲中收到郵件消息時,如何確認是系統或GM發來的消息? 系統消息框無頭像,並且有黃色邊框
游戲高峰期可能出現計費系統繁忙、點卡扣除延遲情況,此時怎樣才能最准確地核實自己的消費記錄 主頁左側客戶服務區的「消費查詢」
以下措施中,能夠增強自己帳號物品安全性的是 為貴重物品設置保險加鎖密碼
在哪個聊天頻道發言是要消耗體力的 世界頻道
怎樣才能提高生肖寵物的經驗 隨在線時間而自動增加
初入游戲時領取寵物後才能攜帶召喚獸,負責發放寵物的NPC是 建鄴城的寵物仙子
下列NPC不在建鄴城裡的是 牛二
東海灣的海岸邊有一位船夫,他可以把行人送到哪裡 傲來國
「小家碧玉」是哪個門派弟子的稱謂 女兒村
「護城小兵」是哪個門派弟子的稱謂 大唐官府
等級達到多少時可以領取一級的門派稱謂 30級
等級達到多少以後可以帶老虎作為召喚獸 15級
以下可能天生具有鬼魂術的召喚獸是 牛頭
聊天時輸入井號加19顯示的是哪個動畫 小女孩
聊天時輸入井號加75顯示的是哪個動畫 砸你一錘子
在長安樂坊(樂器店)可以買到哪種樂器 蕭
每個攝妖香使用後可以維持多長時間的效果 30分鍾
在長安雜貨店可以買到以下哪種花 蘭花

㈣ 敦煌藝術是怎樣形成的

甘肅省敦煌縣東南鳴沙山的斷崖上,有很多石窟。這是從兩晉南北朝經隋、唐、五代、宋、元前後一千多年中陸續鑿成的。這就是莫高窟,共有一千多個洞窟,也叫千佛洞。現在還保存了492個,其中60%以上是隋唐時候開鑿的。隋窟95個,唐窟213個,足見唐代是敦煌藝術的極盛時期。

敦煌藝術的產生,一是由於自漢代以來敦煌成了東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成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熱鬧的國際都市。西漢末年,印度的佛教就是通過這里傳入中國內地的。二是兩晉南北朝時期,統治者大力提倡佛教,用以麻醉和欺騙人民。戰爭帶來的災禍,也給佛教的傳播准備了條件,當時人們希望從宗教里得到一些安慰。因而佛教得以廣泛傳播,鑿石窟、雕佛像、繪壁畫等佛教活動盛行起來。於是產生了敦煌藝術。這不但是中國藝術史上也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大事。

關於莫高窟開鑿的年代,有人說自西晉開始,比較多的人認為是在前秦。根據唐《重修莫高窟佛龕碑》、《莫高窟記》和156窟的題壁載,大致是:符秦建元二年(366),樂傅和尚西遊至敦煌城東南的三危山下,時近黃昏,忽見三危山放射出萬道金光,彷彿有千佛之狀。他認為這是聖地,就募人在三危山對面鳴沙山上開鑿石窟。其實樂傅看到的金光,只是落日的余輝照到山頂紅色岩石上的反射。從樂傅開始,陸續開鑿,到隋唐時期達到高潮。

莫高窟鑿窟的崖壁,是沖積岩,質地松軟,雖可鑿窟,卻不能用來雕刻。所以,在莫高窟看不到像雲崗、龍門那樣的大石雕刻。這種自然條件的限制使敦煌藝術向泥塑和壁畫發展,這就給我們留下這一份豐富多彩的藝術寶藏。否則我們看到的將是素樸的浮雕、圓雕,不會這樣絢麗多彩了。

莫高窟的塑像據初步統計有2415身,其中唐塑就有670身,另外還有數以萬計的小千佛(多用影塑或浮雕)。這些塑像,有的秀骨清風,有的肌肉豐滿,有的體態玲瓏,有的氣魄雄偉,有的色彩樸素,有的色彩華麗,顯示出各個時代不同的藝術風格,是一個大雕塑館,一部生動的中國雕塑藝術發展史。唐窟出現了前代不見的高大塑像。如武則天延載二年(695)的北大像高33米,玄宗開元年間(713-714)的南大像高26米,代宗大歷十一年(776)的涅槃像長17米。唐塑有很大進步,頭和身子的比例適當,菩薩像有高高的發髻,圓圓的面龐,風度優美,薄薄的貼身的衣服起著微波似的衣褶,在沉思,在微笑,眼腈和嘴角是那樣的傳神,儼然是唐代美麗的中年婦女的形象。藝術家們不是在頌揚神,而是在歌頌人類女性的善良、美麗、智慧和尊嚴。天王像更表現了男性的健美。或是全身盔甲,或是半露上身,用肌肉的緊張和暴露的青筋表示出勇猛、堅毅的性格,顯示出唐代武士躍馬橫戈的神情。「人們的願望是怎樣的,他們的神像便是怎樣的」,由於對人的尊敬,對生命的歌頌,才創造出這樣動人心弦的卓絕作品。

古代名畫莫高窟四壁45000多平方米光彩奪目的壁畫,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風格。北魏的色彩沉著,用筆豪放。隋代的線條流利,用色柔和。唐代的構圖宏偉,色彩富麗。內容主要是描繪佛教故事,如:經變,就是佛經的變相,也就是佛經的圖畫;本生故事,本生指釋迦的前生,印度佛教徒相信輪回,認為釋迦在降生前就經歷了許多世,便把許多民間的寓言和傳說穿鑿、附會編成本生經,其中好的主角就是佛的前身。另外有供養人像,就是那些出錢修窟的人,把自己的像畫在壁上,表示這窟內的佛菩薩是他們所供養的。他們是現實世界的人,穿著當時的服飾。這些供養人像,是一個包括了不同時代、不同階層和不同民族的服飾展覽會,給我們提供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資料。即使是佛教故事,因為藝術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人們無法離開自己的生活方式、經驗等等,去設想天堂和地獄,所以它還是復雜而曲折的反映了現實生活。我們可以從壁畫中看到,有統治階級殘酷鎮壓人民,把他們剜去兩眼的血淋淋的場面,有農民辛勤勞動耕種、收割、打場的場面,有泥瓦匠正在修建樓閣亭台的勞動場面,有畫師們在洞窟里借著微弱燈光,一筆一筆地繪制壁畫的場面,有貴族官僚觀看精彩的歌舞伎樂的場面。敦煌藝術所以永遠保有清新的力量,主要是在於它反映了當時的現實,給我們用圖畫留下這一千多年的社會生活面貌,敞開了無數扇歷史的窗子。也看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卓越才能。

莫高窟里還保存有大量古書、古畫、戶籍、契約、小說、詞曲以及絲織品等珍貴文物,寫本就有兩萬件以上,刊印本約佔百分之一二。這些文物大約是在北宋中葉西夏占據敦煌前,和尚們逃難時藏進一個洞窟的復室里的。外面用泥壁封好,並繪上壁畫,直到1900年才被人發現。後來英帝國主義分子斯坦因騙走24箱寫本和五箱繪畫、織綉品。法帝國主義分子伯希和盜購經過精選的文書經卷特製的化學膠布揭走無比精美的唐代壁畫26方,搬走幾尊最優美的唐代塑像。由於人民的反抗,才使莫高窟嘲塑壁畫和部分藏經保存下來。

建國後莫高窟回到人民的懷抱,洞窟得到修繕,文物和藝術品的研究工作開展起來,這個藝術寶庫才得以大放光彩。

㈤ 敦皇莫高窟壁畫描繪的絕大部分是 哪個教派的宗教故事

當然是佛教~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類:

一、佛像畫。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

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

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

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

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

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畫阿修羅與摩尼珠,南北兩面畫東王公、西王母駕龍車、鳳車出行。車上重蓋高懸,車後旌旗飄揚,前有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四、供養人畫像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五、裝飾圖案畫 豐富多彩的裝飾圖案畫主要是用於石窟建築裝飾,也有桌圍、冠服和器物裝飾等。裝飾花紋隨時代而異,千變萬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巧和豐富的想像力。圖案畫主要有藻井圖案、椽間圖案、邊飾圖案等。

六、故事畫 為了廣泛吸引群眾,大力宣傳佛經佛法,必須把抽象、深奧的佛教經典史跡用通俗的簡潔的、形象的形式灌輸給群眾,感召他們,使之篤信朝拜。於是,在洞窟內繪制了大量的故事畫,讓群眾在看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故事畫內容豐富,情節動人,生活氣息濃郁,具有誘人的魅力。

1.佛傳故事 主要宣揚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其中許多是古印度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徒經過若干世紀的加工修飾,附會在釋迦身上。一般畫「乘象人胎」、「夜半逾城」的場面較多。第290窟(北周)的佛傳故事 作橫卷式六條並列,用順序式結構繪制,共87個畫面,描繪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出家之間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巨制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

2.本生故事畫 是指描繪釋迦牟尼生前的各種善行,宣傳「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生動故事。也是敦煌早期壁畫中廣泛流行的題材,如「薩捶那捨身飼虎」、「屍毗王割肉救鴿」、「九色鹿捨己救人」、「須閣提割肉奉親」等。雖然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但仍保持著神話、童話、民間故事的本色。

3.因緣故事畫 這是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和釋迦牟尼度化眾生的故事。與本生故事的區別是:本生只講釋迦牟尼生前故事;而因緣則講佛門弟子、善男信女前世或今世之事。壁畫中主要故事有「五百強盜成佛」、「沙彌守戒自殺」、「善友太子入海取寶」等。故事內容離奇,情節曲折,頗有戲劇性。

4、佛教史跡故事畫 是指根據史籍記載畫成的故事,包括佛教聖跡、感應故事、高僧事跡、瑞像圖、戒律畫等。包含著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是形象的佛教史資料。這類畫多繪於洞窟龕內四披、甬道頂部和角落處次要地方。但有的也繪於正面牆壁,如第323窟的「張騫出使西域圖」、「佛圖澄」和第72窟的「劉薩訶」等。

5、比喻故事畫 這是釋迦牟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給佛門弟子、善男信女講解佛教教義所列舉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是古印度和東南亞地區的寓言、童話,被佛教徒收集記錄在佛經里,保存至今。敦煌壁畫中的比喻故事有「象護與金象」,「金毛獅子」等。

七、山水畫 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布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大多與經變畫、故事畫融為一體,起陪襯作用。有的是按照佛典中的山水,參照現實景物加上高超的想像力,描繪出「極樂世界」青山綠水、鳥語花香的美麗自然風光;有的是以山水為主體的獨立畫幅,如第61窟的,「五台山圖」。

壁畫內容除以上七類外,還有建築畫、器物畫、花鳥畫、動物畫等。敦煌壁畫的藝術價值彌足珍貴,在結構布局、人物造型、線描勾勒、賦彩設色等方面系統地反映了各個時期的藝術風格及其傳承演變、中西藝術交流融匯的歷史面貌。

上述七類壁畫,除裝飾圖案而外,一般有情節的壁畫,特別是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現實社會生活,如:統治階級的出行、宴會、審訊、游獵、剃度、禮佛等;勞動人民的農耕、狩獵、捕魚、制陶、冶鐵、屠宰、炊事、營建、行乞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少數民族、外國使者等等各種社會活動。因此,敦煌石窟,不僅是藝術,也是歷史。

敦煌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它和另的宗教藝術一樣,是描寫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以寄託人們善良的願望,安撫人們心靈的藝術。因此,壁畫的風格,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特徵。但是,任何藝術都源於現實生活,任何藝術都有它的民族傳統;因而它們的形式多出於共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風格,也間接表現了當時的人們精神面貌和現實生活。

㈥ 敦煌藝術源於中國哪種教派

敦煌文化藝術又稱莫高窟文化藝術,被稱為東方世界的藝術博物館。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紀到十一世紀的洞窟735個,彩塑三千餘身,壁畫45000平方米,唐宋木構建築五座。早在1944年國民政府就在此成立了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新中國成立後,更名敦煌文物研究所,後擴建為敦煌研究院,敦煌是藝術的殿堂。--引自網路
敦煌文化藝術具有獨特風格,具有多元文化屬性,以佛教藝術為主,刻畫了很多生動形象的人物,背後蘊藏著多個神話故事,用圖像代替語言,訴說著用千年的秘密,至今為止已經成為。中國文獻寶庫和文化基地,很難想像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是如何完成這樣的文化巨大寶庫,這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這是中國藝術上一個巔峰,不僅僅需要高超的藝術修為,而且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只有盛世光景才能完成這么偉大的工程,這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敦煌莫高窟內部還藏有大量佛學典籍,超過十種以上的語言翻譯了經典佛教典籍,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研究佛學的重要參考文獻,而且還有大量的佛家用具。銅佛、法器、幡、幢、絹紙畫等等。
敦煌莫高窟內部的實物遺存已經成為了研究,古代佛學和文學重要的一手資料,為學者和研究人員提供了大量歷史依據,打開了一個世界新的大門,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㈦ 敦煌壁畫始於哪個朝代

01 十六國;北魏

敦煌壁畫始於十六國和北魏時期,在西魏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北周逐漸成熟,高峰時期是唐期,題材豐富,形象生動,凈土變相、經變畫和故事畫,都反映了大量的社會現實生活,由於歷史的原因,敦煌藝術在宋朝時期走向了衰落。

敦煌壁畫特指中國敦煌石窟內壁的繪畫藝術作品,屬於世界文化遺產。敦煌壁畫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個石窟歷代壁畫,規模巨大,技藝精湛,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描繪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寄託良願,安撫心靈。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審美特徵和藝術風格,源於生活,美賞生活;源於藝術,集成藝術;源於世界,分享世界。

敦煌壁畫始於十六國和北魏各窟壁畫(如275、254、257等窟)感情強烈外露、動態明顯誇張的人物造型,以勁細線條勾勒並注重暈染的表現方法,以及用赭紅色加散花圖案裝飾襯底的形式,都明顯帶有域外或新疆的繪畫風格。西魏時期風格(249窟、285窟等)在吸收傳統形式並把更多的生活情節和形象融入佛教壁畫創造中。通常這個時期的壁畫為白粉鋪底,以遒勁瀟灑的線描和明快的賦色進行繪制。整體上,看來傳統畫風在敦煌佛教藝術中已得到進一步發展。

北周時期風格(290、428、299等窟)通常為大型本生及佛法故事連環畫,皆以白壁為底,用流暢的線描勾勒,造型簡賅生動,色彩清淡雅麗,雖有的肌膚略作立體暈染,尚存西域繪畫遺風,但整體而言,從形象到藝術風格已是漢族傳統繪畫面貌了。北周造像風格、洞窟布局與前代石窟相比有兩處變化:一是西魏時的“秀骨清像”式造像風格為一種面相渾圓、身體豐壯的風格所取代;二是千佛圖像面積增大,佛傳、本生故事等原本放在重要位置(牆中部)的佛畫內容被移到次要位置的窟頂。其變化折射出北朝晚期佛教藝術傳播方向的改變,它體現了中原佛教逐漸成熟,並向周邊傳播。

唐代風格題材非常豐富,大致可歸納為:凈土變相,經變故事畫,佛、菩薩等像,供養人。凈土變相的構圖利用建築物的透視造成空間深廣的印象,復雜豐富的畫面仍非常緊湊完整,是繪畫藝術發展中一重要突破,一直被後世所摹仿、復制並長期流傳。經變故事畫以零窟和三三五窟的圖像作為代表,內容豐富而多變,場面和情節被處理得真實有趣。繪畫和雕刻中的佛、菩薩等像在唐代的佛教美術中是一重要創造,這些形象所表現出來的動作及表情比前代更加多樣化了,出現了多種坐、立、行走、飛翔中的生動姿態,特別是唐代菩薩的形象為古代美術中理想與現實成功結合的重要範例。唐代供養人壁畫精心描繪了上層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一三零窟盛唐時期樂庭瑰和他的妻子王氏的供養像是優秀的代表作,有名的還有《張議潮夫婦的出行圖》。

到宋代由於歷史的原因,敦煌藝術由最後的高潮走向衰落,但密畫和中原新畫風的壁畫仍保存至今,北宋洞窟多以前代洞窟改建而成,宋代壁畫之下往往覆蓋有唐代或北魏壁畫,前代洞窟的門口兩側往往有五代北宋加繪的供養人,供養人往往尺寸極大,如真人甚至超過真人大小。九八窟的《勞度差斗聖變》,六一窟的大幅五台山圖都顯現了當時的構圖技巧以及山水人物的繪畫水平。

㈧ 敦煌佛教的繁榮期藝術作品的特點有哪些

敦煌佛教的繁榮期藝術作品氣勢盛大。
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築的中國特色

佛教石窟始興自印度,輾轉傳到西域。每傳一地形制都有所變化,原來印度的毗訶羅(僧房)和支提(塔廟)都出現了新形式。傳到敦煌,則離印度更遠。敦煌最早的禪窟,其窄小的甬道與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兩側僅容一人結跏趺坐的小禪室,亦與印度起居室式大禪房相異,並完全模仿了庫車蘇巴什的禪窟形制,而且規模更小。北魏的中心柱窟與廊柱佛塔式大廳更不一樣,它是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爾逐漸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發展成為中國多層樓閣式塔,繞塔觀像的作用與支提略同,但後室有平綦頂、前廳是人字形、硬山頂,南北壁有漢式闕形龕。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國木結構建築的特色。隋唐以後的倒斗頂殿堂,正壁開龕,頂懸華蓋(藻井),有的窟中設佛壇,前有踏步,後有背屏,四面圍欄,佛壇四面畫壺門及伎樂、動物裝飾,四壁畫聯屏。佛窟在世俗化過程中進一步模仿宮殿形式,中國特色更為濃厚。

(二)從印度飛天到中國飛仙

世界各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飛神形象,希臘有安琪兒——臂長翅膀的兒童或少女;中國有羽人,臂長羽毛,奔騰於空,世稱飛仙;印度有頭頂圓光、身托雲彩的飛天,也有雙翼天使。敦煌飛天來自印度。當其進入龜茲石窟後變為圓臉、秀眼、身體短壯、姿態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雲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風格。進入敦煌後,遂漸與羽人相結合,五世紀末轉化為飛仙,條豐臉型、長眉細眼、頭頂圓髻、上身半裸、肩披大巾、頭無圓光、風姿瀟灑、雲氣流動,這就是敦煌式中國飛天。隋代帝王寵愛飛天,暗造機關令木製飛天上下飛舞為帝王卷簾啟戶,天上的仙人下降凡間。①因而隋代飛天發展到了頂峰,千姿百態,成群結隊,形成了自由自在的飛天群。特別是天宮,閣中的伎樂天也騰空而起,化為繞窟一周的伎樂飛天。

唐代飛天,不長翅膀,不依託雲彩,就靠一條長巾,展卷飛舞,便輕盈飄渺地翱翔太空。正象我國詩人李白詠飛仙詩所說:「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浮升天行。」②這就是中國飛仙(即飛天)典型的藝術形象。

(三)菩薩的女性化

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在印度石窟中人體比例、姿態動作、面部表情都比較寫實而又合於理想;在男女性別上,特徵分明,聖眾中男女生理特徵非常明顯。男者面相豐圓、唇有胡須、肩寬腰壯、強健有力;女者臉圓、眼尖、眉長、唇厚、豐乳、細腰、大臀、跣足,有的男根女陰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

龜茲石窟繼承了這一傳統,但裸體像已大為減少。進入高昌地區,菩薩聖眾性別大多不明,佛陀身後的天龍八部也多為同一形象,沒有男女長幼之分,裸體形象已不存在。敦煌早期洞窟多半如此。一方面符合佛經的說法:佛國世界的聖眾「非男非女」,同時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認為赤身裸體有傷風化,不文明不道德,故有意不表現男女生理特徵。隋代以後,明顯地出現了女性菩薩,面相豐潤而嫵媚,唇上雖然有綠須,胸前亦無乳房,但溫靜嫻雅、姿態婀娜。故唐初高僧道宣說,造菩薩象:「宋齊間皆唇厚鼻隆目長頤豐,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來,筆工皆端嚴柔弱似伎女之貌,故今人誇宮娃如菩薩也。」③畫家趙公佑形容菩薩像「妍柔姣好,奇衣寶眼,一如婦人」④,感嘆失掉了造菩薩像的目的。敦煌畫師與中原一樣,為了「取悅於眾目」,菩薩像也女性化,世俗化了。

(四)供養人畫像是中國特有的肖像畫

在印度佛教石窟藝術中,還沒有發現有紀年題記的供養人畫像。在西域的龜茲石窟中出現了為數不多的供養人畫像行列,但少有題銘。敦煌則不然,在最早的一組十六國晚期洞窟里便出現有供養人畫像群或通壁畫像行列,並有榜題,這與儒家的祖先崇拜有關。漢代已有為祖先畫像之風,佛教功德主畫像便與此結合成為最初的施主列像。西魏已形成一家一族的畫像,唐代則發展為家廟,如貞觀十六年的220窟,題名「翟家窟」,從道公翟思遠到九世孫五代翟奉達「檢家譜」⑤共連續了280多年,翟奉達又畫了他一家三代之像,十幾代人一脈相承,豈非家廟?

五代98窟為曹議金功德窟,共畫供養人169身,從曹氏家族內親張議潮、索勛、外戚女婿於闐國王李聖天、回鶻公主等,還有節度使衙門大小官員及曹氏姻親、曹氏家族祖宗三代、兒女、子婿等,按輩份依次排列,而且有一批等身大像,超身巨像,比佛、菩薩畫更為顯赫,而且依次排列繞窟一周,畫像場面宏偉,似乎不是在供佛,而是供人,供奉曹氏家族,充分表現了佛教石窟中中國封建宗法社會的特點。

(五)大乘經變的王國

大乘教在中國普遍流行,並形成了許多宗派。因而如《法華經》、《華嚴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彌勒經》等大乘主要經典都有經變。這里的經變是指一部經繪一幅畫,本生故事,則一個故事一幅畫,也可叫經變,但一幅大型經變卻包含許多故事。這種經變,在佛教國家隋唐以前的佛教遺址中尚未發現過,中亞也沒有,這是中國畫師以佛經為依據獨創的。據現存的畫跡來看,北魏晚期在麥積山石窟里已出現巨型中國式西方凈土變和維摩變。從敦煌說,一般晚於中原,始於隋,盛於唐,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西方凈土變》、《東方葯師變》、《彌勒變》、《維摩變》、《報恩經變》、《密嚴經變》……等二十幾種,計1102幅,如加上本生故事,約有1350幅,堪稱當今世界大乘經變之王國。特別是吐蕃時期以後,集各宗各派經變系於一窟,同時並存,各展風彩。這些經變是抽象佛經的具像化,在具像化過程中又出現了中國式樓台亭閣、金碧輝煌的皇家宮苑和色調幽遠的自然景色,在經變的藝術境界中,還蘊含著多層次的意境:宗教境界、政治境界、倫理道德境界等,充分體現了釋、道、儒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中國特色。

(六)敦煌壁畫是一座音樂舞蹈寶庫

敦煌壁畫中反映的舞與樂是聯在一起的整體,舞是樂之形,樂是舞之聲,它融合了各民族和各國舞樂的因素,它的多元性是很明顯的。主要可分為三類:中原漢民族的舞樂,如清商樂、燕樂等;西域兄弟民族的舞樂,如龜茲樂、疏勒樂、高昌樂等;外國舞樂,如天竺樂及中亞波斯等國的舞樂。在河西走廊主要流行以龜茲樂與中原舞樂結合的《西涼樂》,其中包括敦煌樂。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和佛教藝術在敦煌的發展,天竺樂在西域和敦煌舞樂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敦煌壁畫中的舞樂,分為兩大類:即仙樂與俗樂。所謂仙樂即以佛國世界天人形象出現的舞樂,如早期洞窟里繞窟一周的天宮伎樂;唐代金碧輝煌的極樂世界裡的大型舞樂場面,如220窟的胡旋舞、胡騰舞,217窟的柘技舞等。俗舞是現實生活中的樂舞,如張議潮出行圖中的營伎;宋國夫人圖中的清商伎和百戲;嫁娶圖中的六公舞等。仙樂中天人、菩薩的手式和姿態,都蘊含著印度舞蹈的流風余韻。但這一切都納入唐代吸收融合、不斷創新的民族精神中,形成了中國舞樂的龐大體系和優秀傳統。

(七)敦煌石窟藝術與信仰思想

敦煌石窟藝術直接接受了西域佛教藝術的內容、技法和風格,主要頌揚佛陀生平事跡和前生善行,宣傳累世修行積累功德,因而薩王子飼虎、屍毗王割肉喂鷹、月光王施頭千遍、須堵提割肉奉親等悲劇性題材大為流行,宣揚舍己為眾生的犧牲精神,最後才能成佛。

隋唐時代,全國統一,政治經濟大發展,大乘經變一時蔚然興起,《彌勒凈土變》、《東方葯師凈土變》、《阿彌陀凈土變》、《法華經變》等一反早期悲慘氣氛,而呈現出樓台亭閣、金碧輝煌、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當世死後即能成佛、念佛七日即可往生凈土的思想代潛了漫長的累世修行才能成佛的舊觀念,善男信女對佛的信仰思想發生了變化。大體有三種:一、超度亡靈。希望先亡父母、三世父母、七世父母神遊凈土永離三途;二、為活著的人祝願。如「現在居謄位太安吉」、「見在老母合家子孫,無諸災降」、「府主大王曹公保安」等。三、願成佛者多籠統祝願。「願亡者神生凈土」、「法界眾生,同登正覺」、「一切眾生,一時成佛」,特別是對現存者的祝願。法華經普門品,觀音經變及千手千眼觀音變中,大量表現了口念觀音名號,立刻解脫現實苦難的畫面,而不是死後成佛。因而極樂世界圖往往是人們作為對佛陀的供養,以求得解脫現實苦難的目的,進入極樂世界,成佛的希望是有的,但三等九級的等級制是很嚴格的,得之不易。
千年佛教信仰思想的變化,是受到儒家入世思想和現實思想影響的,是儒、佛思想結合的產物。

(八)中印壁畫技法上的交流

敦煌壁畫表現技法有兩個來源:一是中國傳統的壁畫技法,敦煌漢晉墓畫便是基礎;一是西域傳來的表現技法。壁畫製作方法大體相同,造型、線描、構圖、賦彩、傳神等表現技法,各具民族特色,這里不多談,主要談談完全不同的兩種立體感表現法。

從西域傳來的天竺凹凸法,即以明暗暈染表現主體感。這種方法從阿旃陀傳到敦煌,已經有許多變化,但以肉紅色塗肉體,以赭紅暈染眼眶、鼻翼和面部四周,使明暗分明,最後以白粉塗鼻樑和眼球,表現高明部分。年久色變,肌肉變為灰黑,而白鼻樑,小字臉更為突出,這種暈染法在敦煌石窟流行了250多年。

中國傳統的色暈法,方法簡單,與印度凹凸相反,只在面部兩頰及上眼瞼渲染一團紅色,既表現紅潤色澤,又有一定的立體感。這種方法起自戰國,西漢已很成熟。五世紀末進入敦煌壁畫,與西域明暗法並存近百年,至六世紀末的隋代,才融合中西為一體,以色暈為主,又有明暗渲染,至七世紀初的唐代才形成嶄新的中國立體感表現法。

(九)釋道儒三家思想大融合

敦煌藝術的開始時期,主要表現佛陀說法、釋迦生平事跡——佛傳故事、佛陀前生舍己救眾生的善行——本生故事、佛陀渡化眾生的事跡——因緣故事、還有靜坐參禪的千佛。主要表現修持六度以成佛道的悲劇性靜穆境界。

北魏晚期,壁畫中出現了東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媧、方士、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羽人、烏獲等道家神仙的形象,出現了雲氣天花流動旋轉,出現了動的境界,還出現了傳自南朝的「秀骨清像」的菩薩以及身著大袍、腳登高頭履的士大夫形象,這正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與道家神仙思想相結合的反映。

隋唐以後,出現了許多偽經,實際上是中國人自撰的佛經,《報父母恩重經》是根據《孝經》杜撰的。唐代洞窟里有此經變,中部為佛陀與聖眾,四周描寫十月懷胎、分娩成長、長大成人、忤逆、不孝等情節。這不是宣傳佛教,而是宣揚儒家孝道思想。在許多凈土變的深層境界中,多蘊含著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和政治境界。

南北朝時一位學者說得好:「釋迦生中國,立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立教如釋迦。」一語揭示了文化交流中的規律。

(十)中西石窟藝術交流的交匯點

公元前三世紀中,阿育王弘宣佛教,佛教藝術自印度興起。公元一世紀時,希臘式佛教藝術出現於犍陀羅,並向各國傳播。二世紀時從阿富汗傳入新疆於闐,在南路的民豐漢墓中發現有漢代希臘式菩薩像和中國的龍圖案,諾羌的寺院遺址中發現有須大本生故事畫,與此同時在以龜茲為中心的北路,克孜爾石窟里出現了巴米揚石窟一派藝術,當它與龜茲風土人情相結合後,就形成了龜茲特有的菱格故事畫。但龜茲藝術中仍然包含著印度藝術成分、阿富汗特色和波斯影響,而更重要的是漢畫因素,因而形成了多元型的西域風格。

高昌自晉以來一直是漢人政權,漢文化根深蒂固,西方傳來的裸體藝術受到儒家思想的抵制,裸體人物、菩薩的性別特徵被沖淡了,佛陀和聖眾多變成了無性天人。繪畫形式與中原漢畫有更多關系,因而真正中西藝術交流的第一站是在這里。

傳入敦煌後,一開始就賦予了更多的漢文化因素,如闕形龕、人字形窟頂、組畫形式、筆意豪放等,但基本上仍然保持西域風格。北魏時期,人物形象漢化,連環畫形式發展,雖然在風格上仍然保持著印度、波斯成分,但由於中原佛教藝術,特別是南朝藝術的西傳,從題材內容、人物造型、線描、賦彩、立體暈染到意境創造,都出現了明顯的中原風格,把敦煌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進程推向高潮。同時形成了西域風格、中原風格交匯敦煌、同時並存的新局面。太和以後,中原風格的畫幅還隨著宋雲、惠生傳入西域,反饋於中亞和印度。事實證明敦煌石窟是中印、中西文化交流的交匯點。

㈨ 古代"敦煌藝術"源於中國哪個教派

敦煌藝術亦稱為敦煌佛教石窟藝術、敦煌石窟藝術,它包括壁畫、彩塑、建築、樂舞、書法藝術等。
古代藝術家在繼承中原漢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藝術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化了外來的表現手法,發展成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國民族風俗的佛教藝術品,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族關系、中外友好往來等提供珍貴資料,其文物價值,可說是無法比擬。整個千佛洞地區是個藝術寶庫,至少累積了1400多年的帶有歷代藝術風採的壁畫、雕刻、經卷等等。背景題材雖以佛教文化為主,但不同時代的藝術品,也反映了傳統的民間藝術特色,是人類文化的寶藏和精神財富。

㈩ 敦煌壁畫是什麼宗教

佛教壁畫
中國佛教中,飛天作為一種護法的形象出現,是天龍八部之一。從佛教的角度來看,飛天是接受佛法和護持佛法的善神,他們出現在佛說法的各種法會之中,為庄嚴道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敦煌飛天,是中國佛教壁畫的非常之特色。我們搜集了各種精美的飛天壁畫,希望讀者從飛天的輕盈姿態中體悟佛法的精妙絕倫。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據常書鴻先生在《敦煌飛天》藝術畫冊序言說,「總計4500餘身」,可以說是全世界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

從起源和職能上說,飛天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那羅的復合體。乾闥婆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音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乾闥婆和緊那羅原來是印度古神話與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他們一個善歌,一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夫妻,後來被佛教吸收,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唐代慧琳《音義》解釋說:「真陀羅,古作緊那羅,音樂天,有微妙音響,能作歌舞。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為妻也。」乾闥婆與緊那羅被佛教列入天龍八部神後,隨著佛教理論、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創作的發展需要,由原來的馬頭人身的猙獰面目,逐漸演化為眉目清秀、體態優美的天人飛仙了。

乾闥婆和緊那羅最初在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中的職能是有區別的。乾闥婆——香音神的任務是在佛教凈土世界裡散發香氣,為佛獻花、供寶、作禮贊,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雲霄;緊那羅—天樂神的任務是在佛國凈土世界裡,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於雲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的職能混為一體:乾闥婆亦演奏樂器,載歌載舞;緊那羅亦沖出天宮,飛翔雲霄。乾闥婆和緊那羅男女不分,合為一體,化為後世佛教藝術中的飛天。西魏時,莫高窟已出現了持樂器歌舞的乾闥婆。隋代以後,乾闥婆和緊那羅混為一體,已無法分辨了。只是音樂界、舞蹈界寫文章時,為了把他們和樂伎加以區別,把早期天宮奏樂的緊那羅定名為天宮伎樂,把後來合為一體、持樂歌舞的飛天定名為飛天伎樂。

從藝術形象上說,敦煌飛天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融合為一的結果,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它不長翅膀,不生羽毛,沒有頭光,藉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而凌空翱翔。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之一,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與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停建而消逝。在這千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由於朝代的更替、政權的轉移、經濟的發展繁榮、中西文化的頻繁交流等歷史情況的變化,飛天的形象、姿態和意境、風格,都在不斷地變化,其演變史同整個敦煌藝術發展史大體一致,分為四個階段。

1.興起時期。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366~535年),大約170餘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大體上是西域式飛天。但這一時期兩個朝代的飛天特點也略有不同。

莫高窟北涼時期的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物的頭上。其造型和藝術特點是:頭有圓光,臉型橢圓,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飾環璫,頭束圓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珠寶冠,身材粗短,上體半裸,腰纏長裙,肩披大巾。由於暈染技法變色,成為白鼻樑、白眼珠,與西域龜茲等石窟中的飛天,在造型、面容、姿態、色彩、繪畫技藝上都十分相似。由於莫高窟初建時,敦煌地區的畫師畫工尚不熟悉佛教題材和外來藝術,處於模仿階段,運筆豪放,著色大膽,顯得粗獷樸拙。如莫高窟北涼第275、272窟中的飛天。

莫高窟北魏時期的飛天所畫的范圍擴大了。不僅畫在窟頂平棋、窟頂藻井、故事畫、佛龕上,還畫在說法圖、佛龕內兩側。北魏的飛天形象大體上還保留著西域式飛天的特點,但有一些洞窟里的飛天形象,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逐步向中國化轉變。飛天的臉型已由豐圓變得修長,眉清目秀,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諧調。頭有圓光,或戴五珠寶冠,或束圓髻。身體比例逐漸修長,有的腿部相當於腰身的兩倍。飛翔姿態也多種多樣了,有的橫游太空,有的振臂騰飛,有的合手下飛,氣度豪邁大方,勢如翔雲飛鶴。飛天起落處,朵朵香花飄落,頗有「天花亂墜滿虛空」的詩意。如莫高窟北魏第251、260窟的飛天。

2.創新時期。從西魏到隋代(535~618年),大約80餘年。此時期的敦煌飛天,處在佛教天人與道教羽人、西域飛天與中原飛天相交流、相融合、創新變化的階段,是中西合璧的飛天。

莫高窟西魏時期的飛天,所畫的位置大體上與北魏時期相同,只是西魏時期出現了兩種不同風格特點的飛天,一種是西域式飛天,一種是中原式飛天。

西域式飛天繼承北魏飛天的造型和繪畫風格,其中最大的變化是:作為香音神的干闥婆抱起了各種樂器在空中飛翔;作為天樂神的緊那羅亦飛翔於天空。兩位天神合為一體,成了後來的敦煌飛天,亦叫散花飛天和伎樂飛天。其代表作如第249窟西壁佛龕內上方的四身伎樂飛天。

中原式飛天,是東陽王元榮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間,從洛陽帶來的中原藝術畫風在莫高窟里新創的一種飛天。這種飛天是中國道教飛仙和印度佛教飛天的融合:中國的道教飛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體,脖飾項鏈,腰系長裙,肩披綵帶;印度的佛教飛天失去了頭上的圓光和印度寶冠,束起了發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長,面瘦頸長,額寬頤窄,直鼻秀眼,眉細疏朗,嘴角上翹,微含笑意。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第285窟南壁上層的十二身伎樂飛天和兩身裸體飛天。

北周時期由於鮮卑族統治者崇信佛教,且通好西域,因而莫高窟再度出現了西域式飛天。這種新出的飛天具有龜茲石窟飛天的風格,臉圓、體壯、腿短,頭有圓光,戴印度寶冠,上體裸露,豐乳圓臍,腰系長裙,肩繞巾帶。最突出的是面部和軀體採用凹凸暈染法,現因變色,出現了五白:白眉棱、白眼眶、白鼻樑、白嘴唇、白下巴。飛行姿態成敞口「U」字形,身軀短壯,動態樸拙,幾乎又回到了莫高窟北涼時期飛天的繪畫風格特點,但形象卻比北涼時期豐富得多,出現了不少伎樂飛天。如第290窟和第428窟中的飛天。

隋代是莫高窟繪畫飛天最多的一個時代,也是莫高窟飛天種類最多、姿態最豐富的一個時代。隋代的飛天除了畫在北朝時期飛天的位置外,主要畫在窟頂藻井四周、窟內上層四周和西壁佛龕內外兩側,多以群體出現。隋代飛天的風格,可以總結為四個多樣性:一是風格特點多樣性。既有西域式飛天,也有中原式飛天,更多的是中西合璧式的飛天。二是臉型身材多樣性。臉型有豐圓型,也有清秀型;身材有健壯型,也有修長型。但大多數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肢柔細,綽約多姿。三是衣冠服飾多樣性。有上身半裸的,也有著僧祗支的;有穿無袖短裙的,也有穿寬袖長裙的;有頭戴寶冠的,也有頭束發髻的,還有禿發僧人式的飛天。四是飛行姿態多樣性。有上飛的,也有下飛的;有順風橫飛的,也有逆風橫飛的;有單飛的,也有群飛的。但飛行的姿態已不呈「U」字形,身體比較自由舒展。從總體上說,隋代飛天是處在交流、融合、探索、創新的時期,總趨勢是向著中國化的方向發展,為唐代飛天完全中國化奠定了基礎。最具有隋代風格的飛天,是第206、427、404窟的飛天。

3.鼎盛時期。從初唐到晚唐(618~907年),貫穿整個唐代,大約300年。 唐朝時,敦煌飛天進入成熟時期,藝術形象達到了最完美的階段。這時期的敦煌飛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飛天的風貌,是完全中國化的飛天了。

唐代前期的飛天具有奮發進取、豪邁有力、自由奔放、奇姿異態、變化無窮的飛動之美,這與唐王朝前期開明的政治、強大的國力、繁榮的經濟、豐富的文化、開放的國策、奮發進取的時代精神是一致的。

最具有唐代前期風格特點的飛天,是畫在初唐第321窟中的雙飛天和盛唐第320窟中的四飛天。

唐代後期的飛天,在動勢和姿態上已沒有了前期那種奮發進取的精神和自由歡樂的情緒;在藝術造型上人體已由豐滿嬌美變為清瘦朴實;衣飾上已由艷麗豐厚轉為淡雅輕薄;神態上已由激奮歡樂變為平靜憂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畫在中唐第158窟西壁大型《涅盤經變》圖上方的幾身飛天。

4.衰落時期。從五代至元代,(907~1368年),大約460餘年。這一時期的敦煌飛天繼承唐代余緒,造型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漸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藝術生命。

五代和北宋時,河西歸義軍曹氏政權管轄敦煌地區。這一時期的飛天繼承唐代余風,但無創新,不復生氣,完全失去了唐代飛天生氣歡快的基調。但曹氏政權崇信佛教,在莫高窟、榆林窟新建和重修了大量洞窟,並且建有畫院,聘用了一些當時著名的畫師、畫匠,繪制了不少壁畫。這些畫師畫匠繼承模仿唐代風格特點,在榆林窟和莫高窟也留下了一些上乘的飛天之作。其代表作品是榆林窟第16窟和莫高窟327窟中的飛天。

西夏是黨項族在大西北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莫高窟西夏時期的飛天,一部分沿襲宋代的風格,一部分具有西夏獨特的風格。最大的特點是把西夏黨項族的人物風貌和民俗特點融入了飛天的形象。臉型長圓,兩腮外鼓,深目尖鼻,身體健壯,身穿皮衣,多飾珠環,世俗性很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第97窟中的兩身童子飛天。

元代時蒙古族統治敦煌地區,在莫高窟和榆林窟營建重修的洞窟都很少。元代流行密宗,分藏密和漢密。藏傳密宗藝術中無飛天,漢傳密宗藝術中現存的飛天也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畫在第3窟南壁和北壁《千手千眼觀音經變》圖上方兩角的四身飛天。這四身飛天形象、姿態、衣飾基本相似,頭梳錐髻、戴珠冠,臉型豐圓,長眉秀眼,上體半裸,項飾瓔珞,臂飾寶釧。一手托蓮花,一手執蓮枝負在肩上,乘黃色卷雲從空而降,衣裙巾帶很短,身體沉重,飛動感不強,已無佛教飛天的姿態風貌,倒像是四身乘雲飛行的道教仙童。

敦煌飛天,經歷了千餘年的歲月,展示了不同的時代特色和民族風格,其永恆的藝術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著人們。正如段文傑先生在《飛天在人間》一文中所說:「她們並未隨著時代的過去而滅亡,她們仍然活著,在新的歌舞中,壁畫中,工藝品(商標、廣告)中,到處都有飛天的形象。應該說她們已從天國降落到人間,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不斷地給人們以啟迪和美的享受。」

閱讀全文

與敦煌藝術源於哪個教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