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詩經有哪些主要的藝術特徵

詩經有哪些主要的藝術特徵

發布時間:2022-04-27 14:10:15

⑴ 詩經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詩經的藝術特色就是他是比較短的語言。然後有押韻。朗朗上口,然後非常的有富富有民族風俗習慣。

⑵ 簡述《詩經》的藝術特色。

藝術特色: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關於賦、比、興的意義,歷來說法眾多。簡言之,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

拓展資料:

1、《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康、崇伍、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2、《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3、《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⑶ 《詩經》有什麼樣的藝術風格

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簡言之,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歌創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創造了詩歌的藝術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准。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⑷ 《詩經》有哪些藝術特徵

1)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我國古代 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

2)《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 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捲徐 緩。《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於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 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3)《詩經》的押韻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 韻腳在偶句上,這是我國後世詩歌最常見的押韻方式。

4)《詩經》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⑸ 淺析《詩經》的藝術特色

《詩經》的藝術特色:


一、《詩經》關注現實、抒發現實生活觸發的真情實感,這種創作態度,使其具有強烈深厚的藝術魅力,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第一座里程碑。《詩經·國風》是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隸們血淚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剝削者階級意識的覺醒,憤懣的奴隸向不勞而獲的統治階級大膽地提出了正義質問:「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有的詩中還描寫勞動者對統治階級直接展開斗爭,以便取得生存的權利。在這方面,《碩鼠》具有震顫人心的力量。


二、賦、比、興的運用,既是《詩經》藝術特徵的重要標志,也開啟了中國古代詩歌創作的基本手法。關於賦、比、興的意義,歷來說法眾多。簡言之,賦就是鋪陳直敘,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來作比喻。興則是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賦、比、興三種手法,在詩歌創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創造了詩歌的藝術形象,抒發了詩人的情感。


三、《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捲徐緩。《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於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幾個詞,來表現動作的進程或情感的變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換了六個動詞,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個過程。復沓回環的結構,靈活多樣的用詞,把采芣苡的不同環節分置於三章中,三章互為補充,在意義上形成了一個整體,一唱三嘆,曼妙非常。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一雲:「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綉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若斷若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四、《詩經》的語言不僅具有音樂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詩經》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情貌無遺」。但雅、頌與國風在語言風格上有所不同,雅、頌多數篇章運用嚴整的四言句,極少雜言,國風中雜言比較多。小雅和國風中,重章疊句運用得比較多,在大雅和頌中則比較少見。國風中用了很多語氣詞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這些語氣詞在雅、頌中也出現過,但不如國風中數量眾多,富於變化。國風中對語氣詞的驅遣妙用,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生動性,達到了傳神的境地。雅、頌與國風在語言上這種不同的特點,反映了時代社會的變化,也反映出創作主體身份的差異。雅、頌多為西周時期的作品,出自貴族之手,體現了「雅樂」的威儀典重,國風多為春秋時期的作品,有許多采自民間,更多地體現了新聲的自由奔放,比較接近當時的口語。


五、詩與樂的關系密切,詩三百皆有曲調。《詩經》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為各種典禮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於社會和政治問題的看法。


明代大音樂家朱載堉《樂律全書》說:「《詩經》三百篇中,凡大雅三十一篇,皆宮調。小雅七十四篇,皆徵調。《周頌》三十一篇及《魯頌》四篇,皆羽調。十五《國風》一百六十篇,皆角調。《商頌》五篇,皆商調。」詩與樂的這種關系在上博簡《采風曲目》中得到了部分證實。馬承源先生認為:「簡文是樂官依據五聲為次序並按著不同的樂調類別整理采風資料中眾多曲目的一部分。每首歌曲弦歌時可依此類別定出腔調,如《詩經》那樣,而簡文所記約是楚地流行的音樂。」

⑹ 《詩經》有哪些主要的藝術特徵

《詩經》無論是民歌還是文人詩,都是合過樂的歌詞,因而形式上有許多相同之處。如大都分章,四言為主,句尾押韻,且多是隔句用韻等等。但文人詩以敘事見長,如周人史詩大都是敘事詩,而民歌則多抒情詩;文人詩寫得較為板滯,文字干澀,不及民歌生動活潑而富於變化。《詩經》藝術的最高成就,應以民歌為代表。總括起來,它有如下特色:

1、從創作方法來看,《詩經》民歌開創了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傳統,所謂「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正是它的特色,詩歌作者善於按照現實本身的情況,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並通過生動的畫面,真實地、具體地再現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斗爭,以表現主人公的思想和感情。從前面分析的民歌主題的多樣性、廣泛性看,就足以證明這點。我們所以能從中認識當時社會,了解歷史,並獲得真實感和形象感,總的來說都是這一創作方法帶來的藝術效果。

2、從表現手法來看,比、興是《詩經》民歌中廣泛採用的表現手法。前人把《詩經》的表現手法概括為賦、比、興,當然是對的,不過比、興尤為重要。朱熹曾對賦、比、興作了非常簡要地解釋:「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見《詩集傳》中《關雎》、《葛覃》、《螽斯》注)「比」就是以更具體而熟悉的事物來打比喻,「興」就是先描寫其他的事物來開個頭,一般是用景物起興。比、興手法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和提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豐富詩歌的意境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賦」,有鋪敘和直言的意思,就是除開比、興以外的一種直接描寫的手法。許多詩篇往往通過細節描繪,人物對話以及心理刻畫等手段展示人物的性格,其中較少雕琢,顯得朴實自然而富有生活氣息,象《靜女》、《伯兮》、《君子於役》、《溱洧》等篇都是這方面的優秀作品。

3、從形式看,多重疊句,保留了民歌的原始狀態。如《西南•苤苡》全詩十二句,兩句一組,各組之間只有一字不同,然而都很有韻味。清人方玉潤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惚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之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詩經原始》)可見,重章迭句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對詩歌意境的不斷加深。

4、《詩經》民歌語言,亦以生動、形象、優美、自然而富有音樂性為特色。詩歌作者不僅熟悉生活,而且熟悉當時語言,能運用語言的一些特性來表現生活,特別是大量運用近字和聯綿字,或雙聲,或迭韻,讀來自然和諧,富有音樂感。

5、古代勞動人民雖然還處在生產力發展較低的歷史階段,但由於他們長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斗爭,就逐漸養成了敏銳的觀察力,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他們善於區別事物的善惡,發現事物的特徵,並且通過口頭語言和歌舞場景表現出來。因而在詩歌創作中,不僅表現了他們對現實的認識和愛憎,而且還表現了他們善於以簡朴的語言描摹事物,以樸素的生活畫面反映社會現實的才能。這種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在「國風」中有較好的體現,並且成為詩經顯著的藝術特點,給予後世詩歌以極大的影響。《七月》以素描的手法寫農奴們一年緊張的勞動生活,象一幅幅風俗畫一樣,那麼真實、那麼生動地把他們被壓迫被剝削的處境呈現在讀者面前。可是自漢以來的儒者都認為它是周公所作,連駁小序最力的朱熹也看作是「周公以成王未知稼穡之艱難,故陳後稷公劉風化之所由,使瞽朦朝夕諷誦以教之。」這都是封建學者為掩蓋它的真實面目所施放的煙幕彈。其實,這首詩真正的意義就在於它是勞動人民自己的創作,以及它所表現的現實主義精神。方玉潤說得好:「《七月》所言皆農桑稼穡之事,非躬親隴畝,久於其道,不能言之親切有味也如是。周公生長世胄,位居冢宰,豈暇為此?」(《詩經原始》)「國風」中更多的詩篇則是通過對具體事物物描寫,突出生活的一個側面或人物特徵來表現作者對社會的認識和批判。象《黃鳥》(「秦風」)作者選擇了用活人殉葬的題材,通過人們對殉葬者深切的同情和惋惜來抗議這種暴行。《陟岵》(「魏風」)通過征夫想像中的親人對自己的囑咐來表現當時徭役、兵役帶給人民的痛苦。《氓》(「衛風」)則通過女主人被遺棄的不幸遭遇、無限悔恨的傾訴和決絕的態度,使人們看出那個社會制度的罪惡,更有更深刻的批判力量。而《將仲子》「鄭風」女主人公自述的矛盾心情,令人感到那黑暗現實令人窒息的空氣和階級社會加於女子的桎梏。「國風」中那些揭露統治者醜行的民歌,或再三指斥,或辛辣嘲笑,或狠狠詛咒,都深刻地表達了人民對階級敵的痛恨,也是對黑暗社會的有力沖擊。

在形象塑造上「國風」也表現了現實主義藝術的特色。盡管「國風」中大都是抒情詩,但它們的作者仍能通過抒情主人公內心的直接傾訴,表現了它們的歡樂和悲哀,激起讀者的同情,而且也讓讀者看到主人公的行動和他們性格的特徵,以及他們的不同面貌。《褰裳》(「鄭風」)是很短的一首詩,但那少女的音容笑貌是如此生動地浮現出來。《野有死麋》(「召南」)的末章是一個少女的獨白,它生動地表現了她在等待與愛人相會時內心的激動。《谷風》「邶風」和《氓》都是描寫婦女被遺棄的詩,二詩的主人公都有相同的不幸遭遇,但在主人公的傾訴中卻表現了完全不同的性格:前者性格是柔婉而溫順的,她那如泣如訴的敘述和徘徊遲疑的行動,以及「不念昔者,伊余來暨」的結尾,表現了她思想的軟弱和糊塗。後者性格則是剛強而果斷的,她能比較冷靜地陳述事理,並嚴厲譴責了男子的負心,而「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結尾,更表現了她在訣別時的怨憤情緒和堅決態度。

「國風」中的景物描寫對人物也起了烘托的作用,例如《君子於役》: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這何忽思!
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恬?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於役,苟無飢渴?
詩人以家畜、家禽傍晚歸來的生動景象襯託了女主人公倚門寧望歸人的悲傷心情,寫得那麼樸素簡凈而又感人至深。《蒹葭》(「秦風」)則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清秋蕭瑟的景象,襯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見的空虛和悵惘。有些詩的起興也同樣對人物形象起襯托作用,如《桃夭》(「周南」)以鮮艷盛開的桃花起興,它正好是行將出嫁的少女們光采煥發的姿容。而《谷風》以「習習谷風,以陰以雨」起興,則暗示了將有一件不幸的事情發生。

⑺ 詩經的主要藝術特徵

《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詩歌的優良傳統,中國詩歌藝術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23]
一、現實主義精神與傳統
《詩經》立足於社會現實生活,沒有虛妄與怪誕,極少超自然的神話,描述的祭祀、宴飲、農事是周代社會經濟和禮樂文化的產物,對時政世風、戰爭徭役、婚姻愛情的敘寫,展現的是周代政治狀況、社會生活、風俗民情,這一「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精神傳統為後世所代代繼承和發揚。
二、抒情詩傳統
從《詩經》開始,抒情詩成為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風雅與文學革新
《詩經》中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為屈原所繼承和發揚,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23] 。
後世詩人往往倡導「風雅」精神,來進行文學革新。陳子昂感嘆齊梁間「風雅不作」[24] ,李白慨嘆「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25] 」杜甫更是「別裁偽體親風雅」[26] ,白居易稱張籍「風雅比興外,未嘗著空文」[27] ,以及唐代的許多優秀詩人,都繼承了「風雅」精神。而且這種精神在唐以後的創作中,從宋代的陸游延伸到清末的黃遵憲。
四、賦比興的垂範
《詩經》的「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在古代詩歌創作中一直被繼承和發展著,成為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詩經》還以鮮明的事實證明了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才能,《詩經》民歌重疊反復的形式,准確、形象、優美的語言,被後世詩人、作家大量的吸取運用。《詩經》以它所表現出的深刻的社會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形式,吸引著後代文人重視民歌,向民歌學習。《詩經》靈活多樣的詩歌形式和生動豐富的語言也對後代各體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魏晉時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學習《詩經》,創作四言詩。文學史上的賦、頌、箴、銘等韻文也都與《詩經》不無關系。

⑻ 《詩經》有哪些主要的藝術特徵

《詩經》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構上多採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迴旋跌宕的藝術效果.在語言上多採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此外,《詩經》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在《詩經》中幾乎都已經具備了.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

(8)詩經有哪些主要的藝術特徵擴展閱讀:

歷史名人對詩經的評價:

孔子:「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

孟子:「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荀子:「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司馬遷:「《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

董仲舒:「所聞『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從變從義,而一以奉人。』」

何休:「男女有所怨恨,相從而歌,勞者歌其事,飢者歌其食」。

朱熹:「凡詩之所謂風者,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朱熹第一次明確提出《詩經》是里巷歌謠(民歌)說;二是淫詩說。特別是在談及「鄭風」時,他認為「鄭風」十有八九都是淫詩。

參考資料:網路-詩經

閱讀全文

與詩經有哪些主要的藝術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