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有什麼建築特色和藝術特色
宮殿建築又稱宮廷建築,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這些建築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
從秦朝開始,「宮」成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宮殿則成為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中國宮殿建築的規模在以後的歲月里不斷加大,其典型特徵是斗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絢麗的彩畫、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漢白玉台基、欄板、樑柱,以及周圍的建築小品.北京故宮太和殿就是典型的宮殿建築.
為了體現皇權的至高無上,表現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築相對低小簡單.由於中國的禮制思想里包含著崇敬祖先、提倡孝道和重五穀、祭土地神的內容,中國宮殿的左前方通常設祖廟(也稱太廟)供帝王祭拜祖先,右前方則設社稷壇供帝王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社為土地,稷為糧食),這種格局被稱為「左祖右社」.古代宮殿建築物自身也被分為兩部分,即「前朝後寢」:「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之處,「後寢」是皇帝與後妃們居住生活的所在.
中國宮殿建築以北京的故宮為代表.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帝的宮廷,先後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過.故宮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有房屋9千多間,故宮周圍是數米高的紅色圍牆,周長3400多米,牆外是護城河.故宮規模之大、風格之獨特、陳設之華麗、建築之輝煌,在世界宮殿建築中極為罕見.
故宮分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發布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築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些建築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建築形象嚴肅、庄嚴、壯麗、雄偉,三個大殿的內部均裝飾得金碧輝煌.故宮的後一部分——「內廷」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後妃們居住的地方,這一部分的主要建築乾清宮、坤寧宮、御花園等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建築多包括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它們均自成院落.
由於朝代更迭及戰亂,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留存下來的並不多,現存除北京故宮外,還有沈陽故宮,此外,西安尚存幾處漢唐兩代宮殿遺址.
古代建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宮殿建築則是其中最瑰麗的奇葩.不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形式上,它們都顯示了皇家的尊嚴和富麗堂皇的氣派,從而區別於其它類型的建築.幾千年來,歷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視修建象徵帝王權威的皇宮,形成了完整的宮殿建築體系.本課以明清故宮為代表,展示了中國古代皇家建築的特點及其反映的歷史文化內涵.
北京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皇宮,即今北京故宮.明代皇帝朱棣沿用元朝大內宮殿舊址而稍向南移,以南京宮殿為藍本,驅使百萬工役在13年(公元1407—1420年)時間內建成的.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宮內有各類殿宇9000餘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並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建築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環繞紫禁城的城牆高約 10米,上部外側築雉堞,內側砌宇牆.紫禁城外還有一條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宮城辟有四門,南面有午門,是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牆四角聳立著4座角樓,造型別致,玲瓏剔透.
紫禁城宮殿在建築布局上貫穿南北中軸線.故宮建築大體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前朝,也稱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後寢,也稱內廷.前朝是皇帝辦理朝政大事、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以皇極殿(清代稱太和殿,又稱金鑾殿)、中極殿(清代稱中和殿)、建極殿(清代稱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其中太和殿是宮城中等級最高、最為堂皇的建築,皇帝登基、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或慶典,此時數千人「山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鍾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
內廷以乾清宮(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西六宮(皇妃宮室),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皇帝的「三宮六院」,是皇帝平日處理日常政務及皇室居住、禮佛、讀書和遊玩的地方.坤寧宮後的御花園,是帝後游賞之處,園內建有亭閣、假山、花壇,還有欽安殿、養性齋,富有皇家苑囿特色.出御花園往北為玄武門(清代改稱神武門),是故宮的北門.
故宮前朝後寢的所有建築都沿南北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布局嚴整,東西對稱,建築精美,豪華壯觀,封建等級禮制森嚴,氣勢博大雄偉,這一切都是為了突顯專制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威.
紫禁城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在世界建築史上別具一格,是中國古典風格建築物的典範和規模最大的皇宮.粱思成說:「中國建築既是延續了兩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建築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紫禁城雖然是封建專制皇權的象徵,但它映射出的中國歷史悠久的古代文明的光輝,證明了故宮在人類的世界文化遺產史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2. 京劇為什麼被稱為宮廷藝術
京劇不僅繼承了古代戲曲的精髓,還在徽劇的基礎上融合了秦腔、漢劇等眾多古老劇種的藝術因素和特點。因此,京劇雖然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它的精神核心卻是兩千年的中國文化。
此外,京劇藝術與詩詞、書法、繪畫等古典藝術和中國人的審美情趣相互輝映,比如京劇的簡約之美,可以與書法和國畫藝術相呼應;京劇的比擬、象徵的特色,也是古典文學常用的修辭手法;京劇唱腔中的韻律,和古代詩歌的韻律一致;就連京劇的服裝也是綜合了唐、宋、明、清等不同時期服飾特點加以美化的成果。
3. 什麼叫宮廷風格與民間風格有什麼關系
1、宮殿建築又稱宮廷建築,是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常,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築物。這些建築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由此可見宮廷風格就是巍峨壯觀,精緻華貴。民間風格又有多種建築風格,大多崇尚實用,依各地風土人情而建。
2、關系:宮廷風格就是巍峨壯觀,精緻華貴。民間風格又有多種建築風格,大多崇尚實用,依各地風土人情而建。宮廷風格這些建築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
民間風格建築人們會在家居中大量使用各種各樣的色彩,有時候甚至在同一個空間中,使用三種或三種以上的色彩,一般都是普通人所用。
(3)什麼是宮廷藝術擴展閱讀:
宮廷風:穿衣搭配的一個風格,「宮廷風」總與優雅、高貴、設計感、蕾絲花邊、蝴蝶結、雙排扣這些元素有關,它們非常注重裝飾性,極力渲染歐洲中世紀的復古、奢華,那是一個即使沒錢吃飯也要穿得優雅的時代,這些理念也造就了當時藝術的鼎盛。
時至今日,速食年代的人們逐漸講求實效,逐漸變得鋒芒銳利,這也是時代所需,但閑下來時總難免會追慕那樣的一個時代,還好我們還有宮廷風的衣服。
4. 論民間藝術,文人藝術,宮廷藝術之間的關系
聯系:文人藝術指的就是宮廷藝術,是民間藝術的帶領著,民間藝術是宮廷藝術的基石,兩者區別如下:
一、主體不同
1、宮廷藝術:指的是中世紀藝術,指5-15世紀的西方美術。主要表現在建築的高度發展。
2、民間藝術:那些沒有受過正規藝術訓練,但掌握了既定傳統風格和技藝的普通老百姓所製作的藝術、手工藝和裝飾性裝飾物。
二、特點不同
1、宮廷藝術:不注重客觀世界的真實描寫,而往往以誇張、變形等手法表現精神世界。
2、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
三、目的不同
1、宮廷藝術:以誇張、變形,改變真實空間序列等多種手法來達到強烈表現的目的。
2、民間藝術:是以農民和手工業者為主體,以滿足創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補充家庭收入為目的、甚至以之為生計來源的手工藝術產品。
(4)什麼是宮廷藝術擴展閱讀:
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可以有多種角度的分類方法,按照材質來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等不同材料製成的各類民間手工藝品,它們基本上都是天然材料,以手工加工製作的。
按照製作技藝的不同,又可以將民間藝術分為剪刻類、塑作類、織綉類(包括印染類)、編織類、繪畫類、雕鐫類、扎糊類、表演類、裝飾陳設類等。
從功能上看,它包括了側重欣賞性和精神愉悅的民間美術作品,也包括了側重實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裝飾品。作品的題材和內容充分反映了民間社會大眾的審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飽滿粗獷,色彩鮮明濃郁,既美觀實用,又具有求吉納祥、驅邪避害的精神功能。
5. 宮廷舞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隋唐是歌舞藝術鼎盛時期。隋朝樂舞,基本上把南北朝遺留下來的樂舞和百戲加以集中發展。隋初制定出《七部樂》,到了隋煬帝楊廣時,發展成為《九部樂》。有些舞蹈還是從雜技藝術中演變而成的。唐初沿用《九部樂》。唐太宗時,把為皇帝歌功頌德的樂舞《燕樂》加入《九部樂》並列為《十部樂》之首。唐玄宗時,宮廷樂舞分堂上表演的《坐部伎》和堂下表演的《立部伎》兩大類別,共有十四種樂舞,是當時皇帝宴飲和盛會時的主要樂舞節目。唐代教坊把供宮廷、士大夫家中宴會之用的樂舞分「健舞」與「軟舞」。「健舞」剛健快捷,「軟舞」溫婉輕柔。這種教坊樂舞名稱很多。公孫大娘的《劍器》屬健舞,它是由舞蹈本身特色得名;軟舞的《春鶯轉》是根據樂曲歌詞配上舞蹈而成的。唐代宮廷舞中,姿容極美,藝術性較高的要數《霓裳羽衣舞》。這是當時河西節度使楊敬述獻給唐明皇的,初名《婆羅門曲》,後經玄宗創作改編,制歌配舞,改用現名,又經楊貴妃表演,加上大詩人贊頌,使這個作品身價倍增,蜚聲古今。
6. 宮廷和宮庭的區別。
沒有區別,意思一樣。
宮庭,通常寫做宮廷,是封建帝王居住的地方。
古代宮廷的設計,一般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面是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後面是帝王、後妃們居住的地方。
皇宮中的主要宮殿都建在一條南北中軸線上,兩側的建築整齊而對稱。
重重院落,層層殿堂,展示了皇宮的齊整、庄嚴和浩大。
(6)什麼是宮廷藝術擴展閱讀:
宮廷中的建築,大都由金碧輝煌的大屋頂、朱紅的木製廊柱、門窗和寬闊潔白的漢白玉台基組成。
宮廷建築大都採用大屋頂。這種大屋頂不但華美壯麗,而且對建築物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大屋頂層層飛翹的屋檐和屋角,使屋面形成了巧妙的曲線,這樣,雨水從屋頂流下,會被排得更遠,從而保護了木造的宮殿不受雨淋。
大屋頂上裝飾的鳥獸,不但給庄嚴的宮殿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對古建築起到了固定和防止雨水腐蝕的作用。宮廷建築的屋頂上,一般都鋪設金黃色的琉璃瓦,因為金黃色象徵皇權,所以只有王室才能使用這種顏色。
用木材建造房屋,是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特點。宮廷建築的樑柱、門窗等,都是用木材建造的,而且被漆成了象徵喜、富的朱紅色。
有的地方,還描繪著龍鳳、雲海、花草等彩畫。鮮艷的顏色,不但體現了帝王殿宇的華貴,也對木製的建築起到了防潮、防蛀的保護作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就是中國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潔凈寬闊的漢白玉台基,是雄偉宮殿的基座。北京故宮的太和殿就建在三層漢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的石柱和台階上,雕刻著精美的石龍和各種花紋。中間皇帝專用的通道,用巨大的石料雕刻著海浪、流雲和翻騰的巨龍,十分壯觀。
幾千年來,中國歷代帝王都不惜人力、物力和財力,建造規模巨大的宮廷。可惜的是,這些輝煌的建築大都在戰火中毀壞了。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宮廷建築,就是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故宮博物院。這座明清兩朝的皇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群。
7. 論述中國古代宮廷藝術與民間藝術的區別
剪紙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大約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而普遍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
現在已發現的最早剪紙實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動物花卉團花,學者們則認為可推溯到漢唐婦女使用金銀箔剪成方勝貼在鬢角為飾的風俗,而雖已找到蔡倫以前的東漢紙張實物,嚴格意義上的剪紙恐不會早於漢朝。早期的剪紙大約跟道家祀神招魂祭靈有關,例如杜甫詩中就有「暖湯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明確記載。今日苗族仍有年節剪鬼神之形貼於牛欄或門上的巫術習俗。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熟練的民間藝人只打腹稿就直接用剪刀把紙剪成圖形,專業藝人則有用刻刀在蠟板上製作者,稱「刻紙」。經起稿、剪刻、粘貼、揭離、修整而成,可以一次刻透多層紙,而提高產量。
剪紙因材料單薄,多用滿幅鋪排勻稱而物像互相串連的平面構圖法,形象多富裝飾性,避免大塊黑白,用精緻花紋點綴裝飾主體人物。聰明的藝人在表現「貓捕鼠」時竟創造出「鼠在透明貓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爛漫的風格十分耐人尋味。平面重疊鋪陳的手法不僅造成濃烈的民族風味,並且擴大了畫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紙的表現力。絕大多數剪紙都並不追求嚴格寫實,而是群眾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現,例如陝西剪紙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極度誇張而成為牛身上的裝飾花紋,既增添了視覺的動感變化,又加強了形式美感。
春節習俗:舞獅子
圍繞著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如接神、敬天等,帶有迷信色彩。隨著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漸被淘汰了,有的習俗,賦予了新的內容,如燃放鞭炮、張貼春聯和年畫、耍龍燈、舞獅等等,迄今仍廣為盛行。
舞獅子
每當「爆竹一聲除舊歲」時,在我國廣闊的土地上,傳統的舞獅活動就伴隨著送暖的春風和歡樂的鑼鼓,出現在城鎮和農村。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歡樂氣氛。
舞獅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體育活動,起源於南北朝時代。
據傳,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陽還使用了象軍參戰。這支象軍由於士兵持著長矛騎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所以使僅僅擁有短兵器的敵方,連接近它都很困難,宋軍的士兵開始吃了大虧。後來,先鋒官振武將軍宗愨想了個辦法。他說,百獸都害怕獅子,大象大概也不會例外。於是,連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許多假獅子,塗上五顏六色,又特別張大了嘴巴。每一個「獅子」由兩個戰士披架著,隱伏草叢中。他還在預定的戰場周圍,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井。敵方驅象軍來攻,宗愨用弓放出了假獅子,這種「雄獅」一個個翻動著斗大的血口,張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嚇得掉頭亂竄,宗愨又乘機指揮士兵萬弩齊放,受驚的大象頓時沒命地向四處奔跑,不少跌到陷井裡,人和象俱被活捉。……從此,舞獅首先在軍隊中流行,然後傳到民間。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西涼使》中就有「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起毛衣擺雙耳……」。可見,在唐代已有類似現代的獅子舞了。
為什麼在春節期間人們喜歡舞獅子呢?據說,明朝初年,廣東佛山地區出現了一頭怪獸,每逢年歲將盡,則在佛山郊區出現,到處糟踏莊稼,殘害人畜,鄉農不勝其苦人們就把竹篦紮成若干頭獅子模型,並塗上各種斑駁的顏色,事前布置好,當怪獸出現時,鑼鼓齊鳴,群獅奮舞,一齊朝著那頭怪獸進發,那怪獸驚恐萬狀,掉頭就跑,爾後,當地鄉民認為獅子有驅邪鎮妖之功,有吉祥之兆。於是,每年春節打鑼鼓,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預報吉祥之意。
舞獅子,除春節外,在喜慶的日子裡,也常以舞獅助興。民間一般舞獅由兩人合作扮一頭大獅子(有的地區稱太獅),一人扮作一頭小獅子(有的地區稱少獅),另一人扮武士,手拿綉球作引導,並先開拳踢打,以誘引獅子起舞。獅子隨著鼓點的快、慢、輕、重,忽而翹首仰視,忽而回頭低顧,忽而回首匍伏,忽而搖頭擺尾,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在模仿動作上,有舐毛、擦腳、搔頭、洗耳、朝拜、翻滾等動作;在技巧上,有上樓台、過天橋、跨三山、出洞、下山、滾球、吐球和采青等。
竹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蔑紮起骨架,外面用紙裱糊,再經過彩繪而成。竹馬分為前後兩半,系於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騎馬狀。山西晉城市的陽城縣,則是用中式大襠褲填滿於草,一頭作馬首,一頭作馬尾,白褲腰是表演者的坐騎部位,外加馬頭,人稱之為「褲馬」。
跑竹馬,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鬧「紅火」時活動於廣場或街頭巷尾。山西省各地參加跑竹馬表演的人數不等,活動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8. 什麼是古代藝術中的宮廷藝術有哪些特點
先秦時期,宮廷藝術與民間藝術分野了,商周青銅器和仿青銅器形制的白陶器、代表身份地位和道德標準的玉器,以及新興的漆器,成為宮廷王室貴族的專利品,生時佩戴使用,死後葬之地下墓穴;而當時的下層平民、奴隸,雖然創造了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自身卻只能使用那些幾何印紋陶、原始瓷等民間藝術品。
9. 唐代宮廷樂舞藝術特徵是
唐代宮廷樂舞(唐宮樂舞)分為五大類,一是享宴樂舞,二是清商樂舞,三是周邊少數民族樂舞,四是散樂百戲,五是祭祀所用的雅樂。享宴樂舞中,一部分是前代所留,一部分是唐代所作。清商樂舞是南朝舊樂,隋平天下,集其大成,遺留於唐。周邊少數民族樂舞,隋時已很完備,至唐時只加一部樂。散樂百戲為歷代散樂之集合。祭祀樂舞,亦稱雅樂,只在祭祀時用,歌詞固定,曲高和寡。 按舞蹈風格特點可分為「軟舞」、「健舞」兩類。軟舞優美婉柔,節奏舒緩;健舞動作矯健,節奏明快。兩種舞蹈的規模不大,多是獨舞或雙人舞,但是動作技巧水平較高。如:唐明皇創作、楊貴妃表演的《霓裳羽衣舞》屬於「軟舞」,該舞的內容和美麗綽約的月宮仙子有關,充滿了道教請調;西域舞蹈《胡旋舞》則屬於「健舞」,該舞蹈以快速輕捷的旋轉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法,以彈撥樂器和鼓笛伴奏。這兩類舞蹈廣泛流傳於宮廷,為貴族與士大夫所喜愛。 唐代樂舞娛樂性很強的是坐、立部伎。「坐部伎」在堂上演奏,規模較小,但是藝人水平最高。唐代樂舞的發達繁榮不僅體現在小型樂舞的技巧上,還體現在大型舞蹈的編排整理方面。「立部伎」舞蹈人數眾多,上百人表演. 唐代《秦王破陣樂》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宮廷歌舞。原是唐初軍歌,主要是歌頌秦王李世民統一中國、以武功定天下的英勇戰績。李世民當皇帝後,親自繪制了《破陣樂舞》,由宮廷樂官呂才照圖編舞,排練成盛大的舞蹈節目。舞者達120人,披甲執戟而舞。隊形左圓右方,交錯屈伸,有種種變化。舞分三段,每段四變其陣。演出時大鼓震天響,傳聲上百里,氣勢雄渾,感天動地。這個歌舞有強烈的戰斗氣息和粗獷的陽剛之氣。當時,百官看了都激動不已,興奮異常;就是現在,歌舞團表演這個舞蹈的時候,外國的賓客也禁不住紛紛跟著手舞足蹈。
10. 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為什麼宮廷藝術在法國藝術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16世紀宮廷藝術在法國藝術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這主要是因為法蘭西斯一世(1515~1547)對義大利文化有著極大的熱情,他崇尚藝術,並設法吸引義大利及歐洲各地藝術家到法國宮廷為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