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洛陽民間藝術有哪些
陶瓷器【洛陽仿唐三彩,宜興紫砂壺,醴陵釉下彩瓷德化白瓷塑,龍泉青瓷】工藝品,【雕刻(泥塑),玉雕(東陽木雕與青田石雕,樂清黃楊木雕)】織錦,【雲錦,蜀錦宋錦】刺綉【湘綉,蘇綉(雙面綉)蜀綉,粵綉】,土家族的西蘭卡普,漆器工藝品,金屬工藝品【景泰藍】編織工藝品【剪紙,(蔚縣剪紙)花燈,扇子,風箏(濰坊風箏)】工藝畫【壁畫,屏風,水印畫,烙畫】
『貳』 洛陽傳統文化節日有哪些(舉辦地點+舉辦時間)
洛陽城作為千年古都,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多年來也傳承了許多的文化節日習俗,這些節日也為洛陽城的輝煌更添了一分精彩紛呈的感覺。那麼洛陽族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分別在什麼時候進行舉辦呢?舉辦的地點又在哪裡呢?
黃河小浪底觀瀑裂穗此節歷時20餘天,遊人能夠在大壩南岸、北岸和壩頂的4個觀水台,近距離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意境和瀑群一瀉千里的場景。
舉辦地點:小浪底景區
時間:每年7月5日左右
「洛陽看牡丹、汝陽賞杜鵑」,每年四五、月間,西泰山杜鵑花開始綻放,紅、黃、紫、蘭等五彩繽紛的杜鵑花滿山遍野,景色絕美。
舉辦地點:洛陽市汝陽縣西泰山
時間:每年4、5月間舉行,為期1個月左右
伏羲文化節選在傳統的伏羲秋祭之期,為期7天,伏羲被譽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華人文始祖。
舉辦地點:龍馬負圖寺
時間:每年9月23日左右
每年洛陽舉辦的馬寺鍾聲迎新年活動都會吸引眾多海內外遊人,伴隨著白馬寺108下悠長的鍾聲,洛陽迎來幸福吉祥的新年。
舉辦地點:白馬寺
時間:每年新年
文化節內容主要有龍門魏碑國際書法節、關林國際朝聖大典、伏牛山紅葉節、洛陽美食節、豫西山區土特產交易會、新安大黃河龍潭峽谷攀岩比賽、黃河奇石展、秋季牡丹精品展等活動,一般在9月份舉行。
時間:一般在每年9月份舉行
節日期間,全市各民間藝術團體和社火團隊將會到此演出,有精彩的龍燈、獅舞、排鼓、肆迅腰鼓、秧歌、斗雞等民間藝術節目表演。
舉辦地點:洛陽民俗博物館
時間:4月14日至4月25日
牡丹是洛陽的市花,洛陽歷來都有舉辦牡丹花會的習俗。每年牡丹盛開時,都會舉辦「牡丹花會」,依據牡丹開花時間的不同,每年的牡丹文化節一般在4月份舉行。
舉辦地點:王城公園、西苑公園、牡丹公園等
時間:一般在每年4月舉行,為期1個月左右,具體時間詳見當地官網
『叄』 洛陽三絕指的是什麼
洛陽三絕指的是龍門石窟、洛陽水席、洛陽牡丹。
1、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年間,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余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一帶特色傳搜纖統名宴,屬於豫菜系。洛陽水席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
3、洛陽牡丹
洛陽牡山漏敬丹,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洛陽是十三逗慎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
『肆』 河南洛陽有什麼特產
在洛陽的旅遊購物地點,主要有麗景門和新都匯兩處,麗景門可以買到許多傳統的洛陽土產,是文化旅遊的特色街。新都匯則是時尚現代的標志,年輕人逛逛吃吃很合檔櫻畝適。
一、唐三彩壁畫
洛陽唐三彩壁畫傳承了古老的唐三彩製做工藝和典雅的藝術風格,產品由面磚素坯施以唐三彩陶釉,通過繪畫、立線、施釉等燒制而成。畫面通過燒制自然流動滲合形成獨特畫面富麗堂皇,別具一格。三彩上的牡丹紋花形逼真,形式多樣,花枝舒展,色彩明快,淡雅適度。洛陽牡丹花朵碩大,色彩瑰麗,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裝飾效果。是居家裝飾和饋贈佳品。
二、牡丹餅行森
以豆類為主要原料製作,輔以精心泡製的牡丹花瓣。口感酥鬆綿軟,芳香濃郁,營養健康,是洛陽的地方特色食品。
三、欒川特級鹿茸
又名猴葵、鹿角菜,屬擔子菌綱齒菌科黃叢枝珊瑚菌種,以其色黃、形似鹿茸而得名。秋季陰雨天長出,當天中午10點前必須採收。否則,日曬後老腐不能食用,形如梅花鹿角,故稱鹿茸菌。它屬於菌類稀有山珍,質脆、柔嫩、美味可口,其性大寒.食用價值極高,其口感別 具風味,為之上乘珍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等。
四、欒川黃金菇
黃金菇又稱金頂蘑、榆黃蘑,黃金菇為名貴的食用菌,歷來有「真菌之花」的頌羨美稱。通過對其進行篩選培育,並對培養料配方,生物學特性、栽培技術等進行試驗研究。
五、杜康酒
杜康酒是我國歷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貢酒」、「仙酒」之譽。歷代墨客文人與它結下不解之緣,常以詩詠酒,以酒釀詩,詩增酒意,酒助詩興,觥籌交錯,華章汗牛。
六、洛陽剪紙
洛陽剪紙是洛陽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早在漢唐時期,民間婦女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鬢角為飾的風尚。後來逐步發展,在節日中用有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的故事貼在窗戶上(窗花)、門楣上(門簽)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綉花樣之用的。洛陽剪紙分為簡刻和繁刻兩類,前者粗獷豪邁、造型簡朴,後者結構繁茂、精巧秀美。 【本文由老家特產網 http://www.6678.tv/ 收集整理】
七、洛綉
洛綉是洛陽傳統的工藝品,已有2000 多年的歷史。它是以紵麻布等紡織品為主要原料,在相關葯物的配合下,用特殊的技術織成。主要圖案包括人物、花卉、飛禽、走獸、山水、園林等。特點是色彩鮮明、工藝精巧。
『伍』 洛陽古民居建築的裝飾藝術
下面是我整理的洛陽古民居建築的裝飾藝術的論文,歡迎各位藝術類畢業的同學借鑒!
摘要 洛陽古民居建築在屋宇格局、屋頂、梁架、門窗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裝飾藝術。其精神境界中蘊涵著以河圖洛書和牡丹意象為文化元素的精髓,並因此顯得簡潔而不失大氣,質朴而不乏典雅。
關鍵詞: 洛陽古民居 裝飾藝術 文化元素 簡潔大氣 質朴典雅
古往今來,人類對於物體的設計方式有兩種:通用式和特殊式。綜合各種要求,制定出標准形式以備選擇即為通用式;按照個體要求進行特殊設計即為特殊式。在現代工業生產中,前者為製成品,後者為訂製品。就世界建築史而言,西方建築是特殊式,中國建築是通用式。西方建築以石材建構,追求永恆,如金字塔。中國建築以木材建構,追求時新,如北京四合院和洛陽古民居。但洛陽古民居建築不僅依靠房屋的布局來表現其性格,還依靠其屋宇格局、屋頂裝飾藝術、梁架裝飾藝術、門的裝飾藝術等來表現其地域特徵和思想情趣,營造詩情畫意的環境藝術。
一 屋宇格局、屋頂裝飾藝術
洛陽位於北方黃河中游區域,其古民居屋頂與南方民居利於防雨的懸山頂不同,多為利於防風火的硬山頂。現以洛陽市老城區貼廓巷35號清代莊家大院――「洛八辦」紀念館為典型,試作分析。
莊家大院始建於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總建築面積達3330平方米,由三座三進式四合院自東而西並排構成,相互有偏門連通,為清代磚木結構古民居。大院座南面北,其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臨街房、廳堂、上房。大院兩側的廂房均為兩層樓房式建築。莊家大院屋頂為硬山頂。各進院落之間構成了「高――低――高」三段式有節奏感的起伏性主韻律格局,其長巷與牆垣則形成了銜接的「長――短――長」的交錯狀輔助韻律。行走其中,穿門越巷,會油然產生一種緩步悠遊,韻律悠悠的清幽興味。不由使人聯想起宋代寇準《踏莎行春暮》「春色將闌,鶯聲漸老,紅英落盡青梅小。畫堂人靜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裊。密約沉沉,離情杳杳,菱花塵滿慵將照。倚樓無語欲銷魂,長空暗淡連芳草」的意境:三春漸深,黃鶯新聲,繁華繽紛,青梅小小。華屋靜靜,細雨蒙蒙。屏風半掩,余香裊裊。思婦傷春懷遠,約言沉沉,音信杳杳,懶對菱花鏡,倚樓獨望遠,失魂又落魄,悵然對長空,芳草連雲天。
其屋頂正脊東西兩端及其四條垂脊前端均裝飾有鴟尾,屋脊棱之間的面上覆有蓋瓦,蓋瓦面上裝飾著卷草紋的二方連續圖案,屋檐的滴水瓦上塑有花卉走獸圖案。正脊線條平直,垂脊線條斜欹,形成平欹對比,二方連續圖案構成重復,屋脊的鴟尾裝飾與滴水瓦上的圖案裝飾則構成了立體與平面的裝飾對比。整個屋頂由「二方連續圖案」的重復性和立體與平面的「高――低」對比構成平行重復、先高乎枯嫌後低的和諧銜接,不僅具有防火、排水的實用性,而且也像一隻緩急有度的小夜曲,給人以雅而美的視覺享受。
二 梁架裝飾藝術
洛陽古民居梁架形式與南方古民居穿斗式梁架形式不同,多採用抬梁式,把梁做成月梁形式,即梁的上下表面均被削成向上微微拱起的弧線。例歲手如,新安縣鐵門鎮73號現為劉隧傑居住的一楊姓故宅,其廊柱與牆體連接的橫梁也加工成月牙形,足見其設計者的睿智表現。大有宋代詩人蘇軾所謂「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的意趣。
在對魏家坡村125號民居考察時看到其堂屋前坡裡面二檁木架上,雙木檐檁上,以及梁端橫面上鑲有方形牡丹花飾件,紅花綠葉依然明晰。而且在堂屋正中的一朵牡丹花飾件下面6根敗坦檁條的相間處,在長方形黃色底上繪有8個褐色菱形,褐色菱形上繪有白色八卦圖形,八卦圖的左右標有楷書字「八卦圖」「萬福圖」。八卦圖的中間繪有陰陽圖形的太極圖。太極八卦圖之下的正堂房間,與其圖下二檁木架連接的是整房間寬的隔斷式屏風,其上4個金線方框中刻有「桂馥蘭馨」楷書金字。整體氣度恢弘,儒雅大方,充滿中華文明特有的文化韻味。我們由此而聯想起《河圖》與《洛書》,二者均發生於洛陽。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宋人黃庚《贈易數周仁山》有「河洛圖書排紙上,乾坤爻象只胸中」之句,宋代佚名《朝會》也有「爰有嘉禾,含章自天。宛城洛書,粲若奎光」之言,可見《河圖》與《洛書》的深遠影響,洛陽古民居裝飾藝術出現其所衍生的太極八卦圖也是自然之事。
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美譽的洛陽牡丹,其雍容華貴的容顏更是享譽古今,為洛陽傳統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正如唐代詩人徐凝《賞牡丹》所吟:「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這就難怪洛陽古民居裝飾偏好牡丹了。邵雍的一首《洛陽春吟》說得更妙:「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花開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無涯。」可見洛陽人熱愛牡丹花之深,洛陽古民居建築裝飾有牡丹圖案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 門的裝飾藝術
「門」作為建築平面設計段落的一種表達形式,成為變換封閉空間的轉接點。洛陽古民居建築的門具有引導帶領的作用,在平面構圖藝術上,強調視覺審美的程序化。大體而言,洛陽古民居的門分為:外牆門與內屋門。
1 外牆門的裝飾藝術
洛陽古民居的外牆門俗稱大門樓,是一戶人家貧富的形象建築。因此,凡殷實富貴之家,無不殫精畢力,以求完美。例如,伊川縣呂店鄉溫溝中街152號明清古民居,其門樓位於臨街倒坐屋的東南部,屬於佔有一間房屋空間的大如意門樣式。其大門樓左右兩端的大門及魚鰓牆與前檐柱平齊,魚鰓牆上有如意狀的磚石構件外挑。門楣部分自下而上依次是掛落、冰檐、望柱和朝天欄板。門框及魚鰓牆外側的墀頭牆上方有盤頭、墊花和博風頭箱子型獅子,門枕石是一對相側而視的石獅。門樓的正脊與倒坐屋相連一體,有鴟吻裝飾。門樓兩側外向立壁面上,在花卉磚雕的下方分嵌的青條石上有雕刻精美的圖案:右為雪胎梅骨圖,左為荷香清賞圖。整個門樓透露出一派富貴高雅之氣,尤其是大門兩側的雪梅、荷香圖,流露出辛棄疾《臨江仙》「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的心情,以及祖孫登在《賦得涉江采芙蓉》中所謂「人來間花影,衣渡得荷香」的意念,使人賞心悅目。
再如,伊川縣呂店鄉符村110號古民居的門樓。其建築為二層磚木結構,整體形象高俊秀偉。門樓為懸山式一殿一卷的垂花門,前後兩坡屋面在脊部形成過隴清水脊,過隴清水脊端部有鴟尾裝飾。門上檐柱垂花門是古民居的第二道院牆門。其形象幾乎全部具備構成中國建築的要素、構件、裝修手法等。各種裝飾手段,如磚雕、木雕、石雕、油漆彩畫都用上去了,相襯得體,華麗悅目。懸於中柱穿枋上,柱上刻有花瓣聯(蓮)葉等華麗的木雕,仰面為蓮花雕件。垂花門朝外一面兩側的看面牆,使用磨磚砌法,做得很精緻。左右相對的粉牆上開有燈窗,屋脊兩端磚雕的花草,門兩側牆上的磚雕、抱鼓石的石雕、門簪、花板、垂珠等木雕都很精美。
垂花門整座建築占天不佔地,這是垂花門的特色之一,因此垂花門內有一個較大的空間,給家庭主婦與女親友的話別提供了溫馨的空間。張籍在《秋思》中說「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其「臨行開封」書信的意象猶如昨天就發生在這垂花門下一樣感人。垂花門建在民居建築的主軸線上,她與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樣,同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線上。內宅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門為中軸向左右展開。
2 內屋門的裝飾藝術
內屋門包括版門、隔扇門等,工藝手法多樣,重整體效果和細部刻畫,使之近看有內容,遠觀有效果。
洛陽古民居房屋中使用的大木板門叫版門。版門即雙扇木板門。版門又可分為棋盤版門和鏡面版門。棋盤版門多用於城門或宮殿,衙,署的大門,或民居外牆門。鏡面版門,即門扇完全用厚木板拼合,背面用橫木聯結,無木框規范。鏡面版門如魏家坡村125號民居二進院左右廈房的屋門即為版門。這種門在安裝時,必有門枕石為軸,門上安裝連楹固定門扇軸,可自如開門。這種門用約6厘米厚的木板製成,開起來很重,這樣才有防禦性。
洛陽古民居建築以抬梁式木結構為主,一般無承重牆,廊柱內柱與柱之間一般以 扇門或 扇代替牆面。因為古代建築物較高,所以 扇造型也窄而高,狀如淑女。 扇中間的絛花板為腰板,束腰以下為裙板。其上部格心裝飾,有多種紋飾,飾以人物、花卉。其腰板和裙板上則多以人物故事、山水、花卉、動物浮雕裝飾。其人物或須發畢現,具體而微;或廝殺混戰,生感動人;或醉酒賦詩,佯狂顛倒……均表現得淋漓盡致,花卉紋花瓣翻卷有致,花葉抑揚紛披,自然生動。
例如,洛陽市老城區貼廓巷35號清代莊家民居一進院過廳門為四扇隔扇門。其絛花板為十字川龜紋飾,抹頭與裙板飾以花卉圖案。整體效果簡潔大方。其二進院過廳門亦為四扇隔扇門。其絛花板為亞字錦地紋飾,抹頭與裙板飾仍用花卉圖案,與一進院的風格保持一致,表現出中原傳統文化崇尚質朴、典雅的風格。
四 窗的裝飾藝術
洛陽古民居的窗有檻窗、橫風窗、短窗等。
檻窗是設置在檻牆上的隔扇窗。檻窗,位於殿堂門兩側各間的檻牆上,它是由格子門演變而來的,其裝飾主要集中在格心、絛花板、裙板。橫風窗又稱橫披窗,裝於上檻與中檻之間,成橫長方形,窗可以向上、下開,一般不開啟,作採光之用。以洛陽市老城區貼廓巷35號清代莊家大院為例,其檻窗位於過廳門的兩側檻牆上,絛花板以十字川龜等紋飾,上下抹頭飾以花卉圖案。其上與裝飾有亞字錦地的橫風窗相連,大方得體,簡潔雅緻。詩仙李白《謝公亭》有道檻窗之美:「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竹下秋蟲鳴夜靜,清響聲聲到窗前,是何等美妙。
進院的東西廂房牆壁上設置有短窗。短窗又稱半窗,位置在半牆之上。其形狀為正方形,絛花板為亞字錦地紋飾,上下抹頭各有花卉裝飾,簡潔大方。宋代晏幾道《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道出了半窗的好處:春夢短暫,秋雲縹緲,好景易逝,斜月低臨半窗,夜已深,情未了,床前畫屏吳山翠,心境輾轉人難寐。人對半窗月低臨,極具詩情畫意。
另以伊川縣呂店鄉符村120號古民居、洛陽市安樂邵雍故居為例,其臨街廈房向內門左側的短窗和邵雍故居大殿門右側的短窗,分別以亞字錦地紋飾、十字川龜紋飾,四框素麵,倒也顯得小巧簡潔。
綜上所述,洛陽古民居建築藝術與以浙江東陽、安徽徽州為代表的具有文人化傾向的江南建築裝飾藝術典型「強調文化內涵、講究情趣、收斂含蓄」的風格不同;與廣東潮汕、雲南昆明為代表的具有商業化傾向的繁華富麗、熱烈奔放的風格不同;與山西平遙、陝西韓城等地繼承中原傳統文化而表現出質朴簡約的風格也不盡相同。洛陽古民居建築藝術雖然也以質朴簡潔為主,但在其精神境界中蘊涵著以河圖洛書和牡丹意象為文化元素的精髓,並因此顯得簡潔而不失大氣,質朴而不乏典雅。
參考文獻:
[1] 許彥、許譯丹:《南方古民居窗飾藝術風格論》,《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0年第8期。
[2] 施維琳、丘正瑜:《中西民居建築文化比較》,雲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 徐倫虎:《中國古建築密碼》,測繪出版社,2010年版。
[4] 宋曉國:《中國古建築吉祥裝飾》,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年版。
[5] 路玉章:《古建築木門窗欞藝術與製作技藝》,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年版。
[6] 王頌、馮波:《河南民居地域文化特色的保護與延續――以劉青霞故居為例》,《安徽農業科學》,2010年第33期。
[7] 周海萍、谷言:《蘇州古民居生態價值淺析》,《山西建築》,2010年第33期。
[8] 曹國慶、朱毅:《皖南古村落建築裝飾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啟示――以西遞、宏村為例》,《傢具與室內裝飾》,2010年第8期。
『陸』 洛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象庄秦氏婦科、飛騰八法——針灸、楊氏沙園膏葯、洛陽宮燈、河洛大鼓。 其中塌仔洛陽宮燈歷史悠久,它創自東漢,盛於隋唐,久傳不衰團枝汪。相傳漢光武帝建都洛陽後,為粉飾太平,於元宵佳節在宮廷里張燈結綵,大擺宴席,盞盞宮燈,各呈艷姿。後來,宮燈的製作技術,逐漸傳出宮廷,流向民間。搭嘩
景點拓展:
1、象庄秦氏婦科:始創於清朝中葉嘉慶年間,已祖傳十代,有二百多年歷史。因秦家人世代居住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鄉象庄村,獨創中醫婦科,聞名華夏,且世世代代祖傳,故而得名 「象庄秦氏婦科」、「象庄婦科」。
2、飛騰八法:又稱奇經納干法,是以天干為主,按時開取八脈交會穴的方法。該法與靈龜八法略有不同,飛騰八法不論日干支和時干支,均以時干支的天干為主,取用天干所對應的八脈交會穴進行治療。
3、楊氏沙園膏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1年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洛陽宮燈:歷史悠久,它創自東漢,盛於隋唐,久傳不衰。相傳漢光武帝建都洛陽後,為粉飾太平,於元宵佳節在宮廷里張燈結綵,大擺宴席,盞盞宮燈,各呈艷姿。後來,宮燈的製作技術,逐漸傳出宮廷,流向民間。
5、河洛大鼓:是一種以說、唱為藝術表演手段,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歌唱社會生活的傳統音樂。其演唱藝術形式有十一種詞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曲目有《劉公案》、《雙打擂》、《大紅袍》、《大八義》、《小八義》等。
『柒』 洛陽文化有哪些
洛陽文化有龍門石窟、白馬寺、洛陽牡丹、關林、洛陽片區大遺址群、洛陽水席
1、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中國河南省洛陽市南郊12公里處伊水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崖壁上,開鑿於北魏中期至北宋的四百餘年間。
2、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
洛陽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古剎,是世界著名伽藍,乃佛教傳入中國後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譽為「釋源」、「祖庭」。白馬寺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
3、國花——洛陽牡丹
洛陽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富麗堂皇,寓意吉祥富貴、繁榮昌盛,是華夏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洛陽牡丹栽培歷史始於隋代,唐代是其鼎盛時期,至宋代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說。
4、忠信仁義——關林
關林相傳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的地方,前為祠廟,後為墓冢,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南7公里的關林鎮。關林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依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國家4A級旅遊景區。
5、洛陽片區大遺址群
洛陽片區大遺址群,包含了自夏商至隋唐三千年中華文明與文化起源和發展階段的大規模遺存,價值突出,分布密集,規模宏大。分布在洛河沿岸的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興衰。
6、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是洛陽一帶特有的傳統名吃。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咸俱全,舒適可口。洛陽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捌』 洛陽有哪些習俗
由於長期在中國歷史上居於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古都洛陽的歷史文化可謂綿延久遠、博大精深,民俗文化即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洛陽民俗文化的內容十分豐富,無論是物質生產、衣薯悄燃食住行、人生禮儀、節日廟會,還是手工技藝、游戲雜耍、民間傳說、方言俚語,林林總總,蔚為大觀。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大種類:以河洛大鼓、排鼓、舞獅、舞龍、旱船、高蹺、皮影戲、雜耍等為代表的戲曲演藝類,以關林廟會、洛陽民俗文化廟會、元宵燈會和其它傳統節日等為代表的節日廟會類,以洛陽水席、民間小吃(如漿面條、燙面角、不翻湯、各種肉湯、燴菜等)為代表的飲食類,以刺綉、雕刻、陶瓷、泥人、年畫、剪紙等為代表的民間工藝類。這些內容無不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動人的魅力。x0dx0a任何一個社會的文化都可以分著兩種文化:一種是主流文化,即雅文化;一種是非主流文化,即俗文化。如果人們只關心主流文化的研究,就會喪失文化的豐富性。洛陽風物民俗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千年來一直綿延不斷,從某種意義上說,洛陽風物民俗就是中華風物民俗的淵源和縮影。蘇東坡說:「洛陽古多土,風俗猶爾雅。」x0dx0a(一)洛陽唐三彩x0dx0a唐三彩是唐代藝術的精華,距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三彩是通稱,並不只限於三種顏色。唐時多以紅、綠、黃為主,故稱「唐三彩」。實際上除以上三種顏色外,還有白、黑、蘭、紫等顏色。唐代的這種藝術珍品最早是在洛陽發掘出來的,故有洛陽唐三彩之稱。唐三彩的復制與仿製工藝,在洛陽已有百年的歷史,清乾隆年間,孟津南石山高氏家開始仿製,經過歷代藝人們研製,使製作的工藝技巧與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全國工藝產品評比中,名列前茅。洛陽唐三彩,目前生產廠家很多,產品在市場上供應充足,已成為饋贈國內外親朋好友的貴重禮品。x0dx0a(二)洛陽宮燈x0dx0a洛陽宮燈,歷史悠久,古樸典雅,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洛陽宮燈,品種繁多,常見的有白帽方燈、紅紗園燈、六角龍頭燈,走馬燈、蝴蝶燈、二龍戲珠燈、羅漢燈等,尤以紅燈最為有名。洛陽宮燈,造型優美,宜書宜畫,撐合自如,易於保存。洛陽宮燈製作始於漢代,代代相傳,至今仍很盛行。洛陽老城人李文林及朱氏成為一代製作宮燈的名師,所制宮燈萬余盞,遠銷省內外。解放後,北京中南海,大會堂、天安門城樓上也掛起了洛陽宮燈。自1983年起,洛陽每年一度的牡丹燈會,將制燈技藝推向了新高度,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的宮燈藝術,光彩奪目,令人贊嘆不絕,,已成洛陽的一道迷人的景觀。x0dx0a(三)澄泥硯x0dx0a黃河澄泥硯是中國運改歷史上的四大名觀之一,唐宋時皆為貢品,原產虢州,後失傳。新安縣的民間藝人,從1987年開始挖掘研究澄泥觀的製作工藝。經數虛過反復試驗,燒製成的仿古黃河澄泥觀,具有澤美如玉,擊如鍾馨,貯墨不腐的特點。硯的式樣又有改觀,從單一的貯墨功能並為收藏珍品。主要式樣有壽星、盤龍、卧虎、醒獅、卧牛等圖形,投入市場、深受國內外賓客歡迎。x0dx0a(四)仿古青銅器x0dx0a洛陽是中國青銅器製作最早的地區之一,在洛陽東部二里頭的夏文化遺地中,不僅出土有青銅器,還發現了青銅作坊。洛陽仿古青銅器不僅再現了歷史的風貌,而且已成為精美的工藝品。青銅器的主要品種有馬踏飛燕,犀牛、醉邪、方彝、車馬俑、人物俑,奔馬、酒器、刀、劍,樣樣都形象逼真,再現了遠古風采。x0dx0a(五)洛陽杜康酒x0dx0a史料記載,杜康酒是洛陽的傳統名酒,也是全國的名牌酒。杜康是中國糧食酒的創造人,被譽為酒聖,距今已有3000多年。古往今來,「杜康酒八仙」、「杜康醉劉伶」的動人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杜康已成為瓊漿佳釀的代名詞。建安時期的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x0dx0a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訪問中國時,周恩來總理為他舉行宴會,田中贊道:「天下美酒,唯有杜康。」並希望下次來中國時能喝到杜康酒。消息傳出,古代杜康釀酒之地的汝陽、伊川在「復興杜康,為國爭光」 x0dx0a的號召下,幾經試驗,使失傳的杜康酒復生。從此,杜康酒以名揚海內外,並多次被評為全國優質酒。x0dx0a(六)洛陽探鏟x0dx0a洛陽古墓很多,曾有「邙山無卧牛之地」之說。舊中國的一些洛陽人,以挖墓為生,根據他們的經驗,製成了一種半園形的長筒鐵鏟,這種探鏟呈半筒形,上裝長木柄,手持下探,鑽探鋒利,帶土量多,出土利,又能保持原土質不變,使用方便,判斷准確。解放後被文物部門所採用,定名為「洛陽探鏟」。解放前,洛陽有四家生產這種探鏟,而以楊林家生產的質量為最好,所以又稱:「楊林探鏟」。1955年洛陽被定為全國重點建設城市,利用楊林探鏟,在洛陽探出古墓及古遺址數千處,後被國家文物部門所肯定並拉推廣全國,又傳到蘇聯,東歐與亞州各國,被公認為「洛陽探鏟」。x0dx0a(七)洛寧竹簾x0dx0a洛寧竹簾,源於明代。洛寧盛產竹子,從事竹簾編制的人有數千人,多數技巧精湛,造型奇巧。洛寧竹簾主要有門簾、窗簾、樓房走廊的墊簾。編制者根據竹節情況,巧作安排,製成各種各樣的優美圖案,引起國內外客商的極大興趣。洛寧竹簾在日本最受歡迎,年出口日本常在40萬掛。x0dx0ax0dx0a說到民俗的話,與漢族人的大多數習俗都一樣的。。也有一些地方的特色。。x0dx0a比如:x0dx0a女子嫁人的 哭嫁 x0dx0a家裡面有人去世的話,三年內的對聯怎麼掛,都是有講究的。第一年不貼對聯,第二年貼紫色對聯,第三年才貼紅對聯 x0dx0a家裡有人去世的話,過年時怎麼走親戚也是有講究的,第一年是不允許走親戚的。。x0dx0a女子出嫁後三日回門x0dx0a回娘家要帶三色禮x0dx0a嬰兒滿月要穿小貓鞋x0dx0a四月中旬賞牡丹花x0dx0ax0dx0a另外中國農歷的二十四節氣,都是根據洛陽地區的農耕時節來定的,每個節氣都有一定的農事活動及其它慶祝活動。
『玖』 河南有什麼藝術
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封盤鼓、豫劇、洛陽宮燈、河洛大鼓等。
1、朱仙鎮木版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主要分布於河南省開封、朱仙鎮及其周邊地區。朱仙鎮木版年畫構圖飽滿,線條粗獷簡煉,造型古樸誇張,色彩新鮮艷麗。
2006年5月20日,朱仙鎮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開封盤鼓
開封盤鼓又稱大鼓,是河南省開封市特有的一種傳統鼓樂表演藝術。
開封盤鼓由眾多人組成規模大小不一的鼓隊,鼓隊成員有的擊打挎在身前的大扁鼓,有的敲擊大鑔、馬鑼等銅器,在「令旗」的指揮下,邊演奏著各種復雜的鼓點,一邊列隊行進在節日的街頭、廣場。寄託了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3、豫劇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 、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4、洛陽宮燈
洛陽宮燈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品,元宵佳節常見的裝飾品。品種繁多,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常見的有白帽方燈、紅紗圓燈、六色龍頭燈、走馬燈、蝴蝶燈、二龍戲珠燈、羅漢燈等等。
尤以紅紗燈最為有名。其造型優美,宜書宜畫,撐合自如,易於保存。既可用於喜慶飾品,點綴昇平;又可作藝術宣傳,表彰新風。
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5、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俗稱「說書」,河南傳統地方曲種之一。
河洛大鼓是一種以說、唱為藝術表演手段,敘述故事、塑造人物、表達思想感情、歌唱社會生活的傳統音樂。
其演唱藝術形式有十一種詞牌,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曲目有《劉公案》、《雙打擂》、《大紅袍》、《大八義》、《小八義》等。
河洛大鼓發源於河南偃師,興於鞏義,流行於洛陽、孟津、登封等地。2006年5月20日,河洛大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Ⅴ-12。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仙鎮木版年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開封盤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豫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河洛大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洛陽宮燈
『拾』 請介紹一下洛陽的傳統文化,謝謝。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是「華夏第一王都」,是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絲綢之路」起始點(長安、洛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漫長的歷史孕育出洛陽獨一無二的歷史與文化,衍生出其獨一無二的特產。給洛陽這座千年古城添加上濃描重繪的一筆。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是「華夏第一王都」,是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絲綢之路」起始點(長安、洛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崤函帝宅,河洛王國」,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
漫長的歷史孕育出洛陽獨一無二的歷史與文化,衍生出其獨一無二的特產。給洛陽這座千年古城添加上濃描重繪的一筆。
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國唐代的藝術精華,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唐三彩是指唐代俑器和陶器上的釉色而言。唐時多以紅、綠、黃為主,故稱「唐三彩」。 三彩是通稱,並不限於三種顏色。除紅、綠、黃外,還有白、黑、蘭紫等顏色。唐代這種藝術珍品,大部在洛陽發掘出來,故有「洛陽唐三彩」之稱。
唐三彩的作法是將做好的坯體,裝在窯內燒至1100度左右,取出施彩,然後再放進燒窯內燒至900度左右即可。唐三彩釉質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鋁。呈色劑是各種不同的金屬氧化物。
唐三彩的復制和仿製工藝,在洛陽已有百年的歷史。經過歷代藝人們的研製,使「洛陽唐三彩」的工藝技巧和藝術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目前,洛陽唐三彩的生產廠數十家,以洛陽市美陶公司生產的為最佳。外賓及國內遊客來洛觀光時,無不帶回三彩製品作為紀念,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時,多以「唐三彩」作為饋贈禮品,洛陽人也多用「唐三彩」作為重要禮品贈送親朋。
唐三彩的造型主要是馬、駱駝、人物。
洛陽牡丹
洛陽剪紙
剪紙是洛陽民間傳統裝飾藝術的一種。早在漢、唐時期,民間婦女即有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花鳥貼鬢角為飾的風尚。後來逐步發展,在節日中用有色紙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或人物的故事貼在窗戶上(叫窗花)、門楣上(叫門簽) 作為裝飾,也有作為禮品裝飾或刺綉花樣之用的。洛陽剪紙分為簡刻和繁刻兩類,前者粗獷豪邁、造型簡朴,後者結構繁茂、精巧秀美。根據剪紙時用紙色彩不同,分為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兩種。建國後,洛陽剪紙藝術得到較大發展,出現了以李少白、周紹凱為代表的一批剪紙藝術家。李少白的剪紙把傳統藝術和現代藝術手法巧妙結合,創造了數千幅獨具特色的剪紙藝術作品。其創作題材廣泛,表現了現代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祖國花朵》等作品,構圖明快自然,手法細膩,明暗協調,技法獨特。李少白剪紙把洛陽剪紙藝術推到從未有的高度,代表了中原剪紙藝術的最高水平,贏得了海內外的聲譽。周紹凱的剪紙也很有特色,其作品多吸收中國畫、版畫、年畫及雕塑藝術的特點,以豐滿圓潤為特色。
青銅器
洛陽青銅器製造業歷史悠久,始於夏代,盛於西周。自1973年以來,洛陽工藝美術研究所和工藝美術廠,復制了數千件仿古青銅器,主要有馬踏飛燕、犀牛、醉邪、方彝、車馬俑、人物俑、奔馬、各種酒器、刀、劍等。洛陽仿古青銅器的製作成功,不僅再現了歷史的風貌,而且還可以做為室內裝飾品,帶給人們藝術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