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定博物館開放時間
保定博物館,位於攜扮扮河北省保定市蓮池區七一東路1032號,毗鄰保定市圖辯灶書館,佔地面積7.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 包括關漢卿大劇院)。 綜合博物館。 [3]
1998年,保定市博物館開工建設。 1999年10月1日,保定市博物館正式開館。 2021年6月,新保定博物館開館。 [3] 截至2019年底,保定市博物館擁有珍貴文物1082件/套,珍貴文物241件/套,展覽10個,參觀人數10萬人次。 [1]
保定市博物館被保定市委、市政府缺如授予2002年度「青年文明號」單位。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536,limit_1② 誰知道保定的書法家嗎
1、吳占良
吳占良,字一杭,別署柳齋。著名書法家。1967年生,河北省保定清苑縣人。自幼習書畫文史,得到魏際昌、朱家_、史樹青、熊任望諸先生指教,於書畫、文物鑒定頗有心會。曾多次參加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覽和學術活動。
2、王法明
王法明,別暑上黨遊子,樂善樓主人。1945年出鄭敗生於山西省陵川縣人。1964年參軍,曾任戰士、上士、參謀、科長、人武部部長等職。
1986年轉業到保定市軍裂叢告隊離退休幹部第一干休所任所長、黨委書記;保定社會福利院院長等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AI),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研究中心特邀書法家,河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保定市書法家協會理事。
3、王志剛
王志剛,字白丁,號石竹齋主,河北保定人,1949年生。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教授。畢業於河北工藝美術學校、河北師范學院美術系,書法使學於顏、柳「二王」後攻《崔敬邕》,工行草,書法凝重險勁,奇姿真率,古樸自然.
作品流傳海內外,多次在升級、國家級書畫展中獲獎,傳略及作品被收入《中國百家墨跡》、《當代書法篆刻藝術大觀》、《當代文學家名典》、《國際現代書法集》、《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中日美術通鑒》和《世界名人》等。
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大賽,並在各報刊發表。部分作品被吉林省圖書館、浙江省革命烈士紀念館、軍事博物館、毛澤東紀念堂、鄧小平舊居紀念館收藏肆明,在《書法報》、《書法家》等專業刊物發表,為河南鄭州黃河碑林、鞏縣神墨碑林、開封翰園碑林刻石成碑。
4、楊中華
楊中華,原名楊慶義,字青石,1944年12月生於河北保定市滿城縣兩漁村,保定農民書法家。楊中華自幼酷愛書畫,1971年師從王文奎先生學畫,1980年拜桐城派著名書畫家姚璜先生為導師,刻苦臨池,努力研習,對傳統書畫進行深入探索。
1988年開辦個人書畫展,深受方家贊賞。在光明日報、北京晚報、河北日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報、天津日報、保定市報等報刊上多次發表作品。
為豐富閱歷,開拓視野。於1988-1990年,用盡兩年時間在青海、甘肅、陝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等14個省區,拜訪各地書畫名家;游歷名山大川;遍訪名勝古跡,歷史文化;了解各地風土人情,博採眾家之長。為今後書畫藝術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劉世斌
劉世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行書委員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北蘭亭藝委會委員,保定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保定市青年書法家協會主席,保定畫院副院長,保定市文化建設研究優秀青年專家。
③ 從保定客運中心到保定市博物館坐幾路車,去那裡花錢嗎裡面有什麼古董
公交線路:1路
→
35路,全程約9.1公蠢知罩里
1、從保定客運中心站乘坐1路,經過11站猛晌,
到達古蓮花池站(也可乘坐8)
2、帶鬧乘坐35路,經過12站,
到達市圖書館站
3、步行約30米,到達保定博物館鐧懼害鍦板浘
④ 保定市博物館
保定博物館是一座仿歐式的五層建築,是保定市唯一綜合性博物館。地理位置優越,與保定市圖書館悉山毗鄰,區內絕昌賓館林立,購物、住宿、餐飲睜宏中十分方便。
⑤ 河北省博物館的館藏陳列
唐山大城山龍山文化遺址出土的穿孔紅銅牌,是人類由石器時代向青銅時代過渡的產物,也是我國境內出土的最早青銅製品之一。興隆縣出土的一批戰國洞睜譽鐵范42副87件,包括鋤范、鐮范、钁范、斧范、鑿范、車具范等類型,是國內出土的生產工具鑄范中數量和種類最多的。
滿城陵山漢墓出土文物是河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陵山漢墓是西漢第一代中山國王靖王劉勝和王後竇綰的墓葬,兩座洞室墓共出土金、銀、銅、鐵、玉、石、陶、漆、玻璃器等文物萬余件,其中一級文物90餘件,國寶級文物5件。劉勝金縷玉衣是用金絲將岫岩玉片編綴而成,整體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金絲約1100克,玉片2498片,是我國考古發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竇綰金縷玉衣形式與劉勝玉衣相似,共用金絲約700克,玉片2160片。長信宮燈通體鎏金,作宮女跪坐執燈形象,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燈盤、燈罩等部分組成。宮女體臂中空,右臂為煙道,可將燈煙導入器內,以保持室內清潔。錯金博山爐爐身似豆形,通體用金線和金片錯出舒展的雲氣紋,工藝精湛,裝飾華美,是舉世聞名的珍寶。透雕雙龍紋高紐白玉谷紋璧玉質晶瑩潔白,紋樣優美,造型生動,雕琢精緻,為漢代玉器中的珍品。
河北是中國古陶瓷的發源地之一和重要產地,早在距今7000年的磁山文化時期,人們就已開始大量使用陶器。唐宋時期,河北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瓷器產地,出現了著名的四大瓷窯——邢窯、定窯、磁州窯和井陘窯。隋唐邢窯白瓷是北方瓷器的代表,被唐代茶聖陸羽譽為「類銀」、「類雪」,形成中國瓷業生產「南青北白」的局面。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產品胎薄釉白,刻劃花技法流暢生動,印花裝飾更具特色,發展為宋代白瓷窯之首。磁州窯是納段宋代北方著名民間瓷窯,紋飾技法風格豪放,富有鄉土氣息,瓷器上的繪畫題材饒有興致,極富情趣。井陘窯是河北省考古工作者的新發現,產品以細白瓷為主,唐、五代時曾為官府燒制過瓷器。石家莊市博物館四大名窯瓷器精品均有收藏。
河北省博物館另一具有重要特色的瓷器藏品是元代的青花和彩釉瓷,1964年保定市元代窯藏中出土的11件青花和藍釉瓷器代表了同類元瓷的最高水平。其中青花開光鏤雕紅藍釉花卉大罐是國寶級文物,集繪畫、鏤雕、浮雕、貼塑、青花、釉里紅等多種裝飾技法於一身,代表了元瓷燒造的最高成就。玉器中的精品以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的玉璧和東漢中山簡王劉焉墓出土的成套玉器最具特色。
河北歷史上一直是佛教盛行之地,館藏的許多造像以精美的藝術造型和重要的歷史價值而聞名於世。曲陽修德寺出土的2000餘件漢白玉佛教造像,是國內出土數量最多、時間延續較長的一批佛教造像,對研究佛教發展史有重要的意義。金銀器中以唐代鎏金鹿紋菱花銀盤和遼代契丹文「敕宜速」金、銀牌最為代表。
館藏書畫約2000件,主要是明清兩代政治家和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明代著名諍臣楊繼盛、東林黨人趙南星、明末殉國名臣吳景范、清初理學家孫早御奇逢、清康熙名臣魏象樞、魏裔介等人的書畫作品,形成了以地方名人墨跡見長的館藏特點。另外還有文徵明、朱耷、唐岱、鄭板橋、虛谷、吳昌碩及徐悲鴻、齊白石、傅抱石等名家的精品之作。
近現代文物藏品記載著燕趙兒女為追求解放、爭取光明而進行的血與火抗爭,是100多年裡河北人民革命征程奮斗不息的歷史見證。其中有鴉片戰爭後外國教會勢力入侵重要證據的清末直隸南部法國天主教總堂獻縣張庄教堂遺留原始資料;義和團運動首領景廷賓在「掃清滅洋」起義中使用的馬鞍;土地革命時期寧都起義領導者趙博生的遺存衣物;抗日戰爭時期人民音樂家張寒暉創作的著名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手稿;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征戰的指揮戰刀;冉庄地道戰中使用的油燈、鎬頭、鐵杴;白洋淀雁翎隊使用的木船、火槍;晉察冀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紀念大碗;中國人民銀行第一版人民幣印鈔石版等珍貴文物。 石家莊市博物館建有設備比較完善的文物庫房,有一套健全嚴格的文物接收、鑒選、登記、編目、入庫、提用、核對、注銷、統計等管理制度和手續,有專業技術人員對藏品進行維護保管,並設有文物保護實驗室和文物修復工作室。保管工作正在逐步走上正規化、科學化、現代化軌道。
⑥ 保定市博物館的介紹
保定市博物館位於保定市高新區朝陽北大街599號,始建於1998年,1999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建築面敬碼臘積亮滑4000餘平方米模搭,為仿歐式五層建築,是保定市屬唯一綜合性博物館。
⑦ 夢尋燕趙:河北博物院一覽
近日去石家莊,發現了一個清新的去處——河北博物院。
剛踏進省博廣場,就著實被驚喜了一下:廣場上成百上千隻鴿子在悠閑地盤旋、漫步!我欣喜地小心翼翼地走近它們,它們卻並不害怕,反而圍在我的腳邊咕咕地叫著,繞來繞去,甚是可愛。這是第一次這樣近距離地接觸廣場鴿,以往在影視作品中所羨慕的歐美國家城市廣場上鴿子起起落落的場景,竟然出現在了眼前。走在鴿子群里,讓人真切地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祥和與快樂,也體會到與萬物和諧相處的樂趣。
記得曾看過一則報道:某知名藝人興致一到,便會專程坐頭等艙飛往倫敦,在廣場上喂一個下午的鴿子,不過夜即坐飛機返回。頭等艙的鄭重與喂鴿子的隨意,完滿地詮釋了什麼叫經濟自由,隨心所欲的生活。
此時,我當然也可以浪漫 時尚 地喂鴿子了,但火辣槐氏辣的天氣,怎容得了如此雅興?我們只在廣場逗留了片刻,便直奔博物院,去感受中央空調的清涼和燕趙 歷史 的深邃。
第一次到本省博物院,還是自豪滿滿的。河北博物院的藏品據說有十五萬件,但我們是提前做了功課有備而來的,目標是劉勝的金縷玉衣。劉勝就是劉備時常掛在嘴邊的「中山靖王之後」的那個中山靖王。金縷玉衣是漢代規模最高的喪葬殮服,目前已經出土的金縷玉衣中,年代最早、做工最精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的這兩件了,它們距今已有兩千年的 歷史 。劉勝的玉衣,長1.88米,按人體結構比例製作,分為頭罩、上衣、手套、褲筒和鞋五部分,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1100多克,所用的金絲一般長4-5厘米,最細的金絲直徑僅有0.08毫米。整派明納件玉衣,設計精巧,做工精細,拼合得天衣無縫,令人驚嘆,反映出制衣工匠傑出的技藝以及王侯們奢侈的生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珍品。
窮奢極欲的皇室貴族,迷信「玉能寒屍」,為使其屍體不朽,他們用昂貴的玉衣作斂服,且使用九竅器塞其九竅,可謂費盡心機。但兩千年後,祈求「金身不敗」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卻是這一具精美絕倫的玉衣了。有意思的是,在所有出土的金縷玉衣中,只有劉勝這塵沒一件的腹部微微隆起,說明完全是按照劉勝的體型量身定製的,也就是說劉勝是一個大腹便便的胖子。據史料記載,劉勝去世時53歲,在位43年,他認為諸侯王就應當每日聽音樂,玩賞歌舞美女,劉勝喜好酒色,妻妾無數,兒子就生了120多個,據說是史上兒子最多的人。史料記載,製作一件這樣的金縷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而劉勝夫婦墓中出土的文物共6000多件,每一件都精妙絕倫,震驚世界。攤上這樣一位生前身後都極盡奢華的敗家祖先,劉備早年顛沛流離,淪落到靠賣草鞋為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件國寶級的文物是長信宮燈,第一次知道它是在2009年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上。長信宮燈也是出土於劉勝妻子竇綰墓的,據專家考證說是竇太後送給竇綰的陪嫁品,設計確實巧妙,集實用、裝飾、環保於一體。但我個人認為,它的實用性高於藝術性,它的精美程度遠遠不如另外幾件藏品,如錯金博山爐、錯金銀虎噬鹿屏風座、透雕龍鳳紋銅鋪首等。
我最喜歡的一件則是元青花釉里紅開光貼花蓋罐,它是元青花中的頂級國寶,1964年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元代窖藏出土。罐體使用彩繪、鏤雕、堆貼等多種裝飾技法,共有11層紋飾。腹部是四組菱花形開光,開光內鏤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葉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紅塗繪。青花色澤濃艷,釉里紅顏色純正,藍紅輝映,工藝高超,為元代青花瓷器代表作,素有青花王的美譽。講解員說,當時一共出土兩件,也是全國僅有的兩件,但另一件被故宮博物院收藏了,故宮用幾個慈禧用過的盤子回贈了省博。哈哈,我不禁心中暗笑,故宮要省博的,省博不也是要市博的么?這珍寶不就是保定出土的么?那兩百萬年前的猛獁象牙化石不還是張家口陽原的么?這有什麼關系呢,只要在我大中華境內,放在哪裡不都一樣么?
徜徉於博物院內,課本上的文物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在眼前,每一件文物背後都有一個甚至多個故事,它穿越千百年來到我們面前,時間賦予了它們永不磨滅的生命,一件件珍貴的藏品,洗凈昔日的浮華與艷麗,沉澱的是 歷史 的厚重與滄桑,它們是這樣的古老,講述著歲月的殘酷無情,講述著一個個封建王朝的興衰更替。斗轉星移,日月山川依舊壯麗;物是人非,歌舞昇平早已不在。這眼前的每件文物,彷彿是時空隧道,聯系著過去和現在,聯系著古人和今人。
唐太宗雲: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在這一件件珍品面前,我們除了驚嘆古人的勤勞智慧之外,難道不更應該反思些什麼嗎?
參觀結束,走出博物院,彷彿穿越時空的通衢,又回到了現實之中。陽光很是明亮,是石家莊難得的晴天,想起剛才來的時候計程車司機的話:很不習慣,今年霧霾少多了,陽光強烈,我都被曬黑了……
同一個時空中,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看法,歷經兩千年的歲月,一切都發生著怎樣的變化呢?所以有人說,文物是 歷史 的見證者,沉默的它們會帶我們接近最真實的過去。可能這也是博物館存在的意義之一吧。
鴿子們仍在盤旋、漫步,想起了《布拉格廣場》的歌詞:我就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再見,省博!再見,白鴿!今後一定會再覓合適機緣,再訪省博,並到省博廣場來享受喂鴿子的溫馨浪漫,畢竟我是坐不起也不用坐頭等艙的哦。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伊蓮娜的小房子」,第一時間收到更新。公眾號內有一百多篇文章,歡迎品讀。
你可能喜歡作者往期文章
忽然,去了趟濟南。(四)
山西行:漫行太原
⑧ 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的介紹
直隸總督署是清代直隸省(今河北省虛巧)最皮譽絕高軍政長官——直隸總督的辦公處所,該署是我國現存最為完好的燃姿一座清代省級衙署。它的前身可上溯到元朝至元年間(公元1264年~公元1294年)所建的「宣化堂」。
⑨ 保定的文化藝術
保姿隱困定老調
老調又名老調梆子、老生調,從元代時尚小令「河西調」變化而來。「河西調」是流行於燕趙民間的一種小曲,清初曾在白洋淀周圍和瀦龍河以西的廣大農村遊行傳唱,當時的民間花會也多唱此調。後來,一些藝人在「河西調」的曲調中加「滾唱」開始在舞台上搬演故事,成為老調劇種的雛形。老調劇種的成熟最晚不遲於請出清初咸豐年間,清末民初為它的鼎盛時期,曾有演出班近20個,除冀中廣大農村外,其足跡還到過保定、北京、天津等城市,涌現出了韓大倉、高老壽、肖寬玉等一批老調藝人,劇目如《雕寇》《臨潼山》《忠保國》等100餘個。到抗日戰爭前夕,老調藝術得到了迅速發展,達到了空前繁榮。全國解放後,老調迎來了它的又一個興盛時期。
涿州皮影
俗稱「皮影戲」,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集造型藝術和表演藝術於一體,由藝人操縱用牛皮或驢皮雕刻的人物、道具,通過燈光照射,投幕在銀幕上進行表演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傳統藝術。 有人考證,北京、唐山,甚至承德、遼寧一帶的皮影的來源就是涿州的皮影。涿州的皮影,被稱之為「涿州影」。「涿州影」傳入北京,是在明代晚期。
滿城寸蹺
寸蹺發源於滿城東於河村,據說由宮庭舞演變而來,至今已有200餘年的歷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縣文化館組織人員深入鄉村對這一瀕臨滅絕的古文化遺產進行發掘整理,並將其搬上舞台映屏。在1991年正月初一,由該縣編排的寸蹺舞《小羊倌》中央電視台多次播放。
高洛古樂
淶水縣義安鎮高洛村古名「高樂」。 經專家學者鑒定,它是一種古老的、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其中的祭祀音樂相傳是華夏音樂始祖伶倫4800年前所創的「黃帝家廟」祭祀音樂的變存。2006年高洛古樂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雄縣趙崗古樂
雄縣趙崗村音樂會一本民國年間的手抄本樂譜,記載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古代樂曲,經專家鑒定,其中幾首在其他地方的古樂中從未發現——雄州古樂存「天籟」,該村音樂會演奏技巧較高超。該村從88歲的老人到20多歲的年輕人,四代傳人共同演奏,使得這種傳承有序地繼承,所以該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氣。 雄縣黑陶
中華黑陶工藝源於古老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已有七千多年的燦爛歷史。後因青銅器出現被取代而失傳近四千餘年。黑陶由原來人們的生活日用品,逐步發展成古樸、莊重、優美、高稚的藝術品,成為古代宮廷和官宦貴族階層所珍愛的工藝品。
曲陽石雕
自西漢始,曲陽石工便用大理石雕刻碑碣諸物跡念,初為墓碑,後亦用於記事、留言,主要陳列於寺廟,被漢武帝盛贊為「雕刻之鄉」。北魏時期雕刻的佛像、雄獅已形成獨特風格,作品古拙渾朴,體形狹瘦,偏重形似。大唐盛世,佛教盛行,石雕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曲陽雕刻流行圓刀法,人物、佛像造型豐富,衣飾調順、文武有姿,飛禽走獸、花鳥靜物等輪廓清晰,線條流暢,玲隴剔透。元代曲陽石雕藝術已享有盛名,作品造型優美,做工精細,奇巧生動,有不少作品成為傳世之作,雕刻藝人楊瓊所作的「一獅一鼎」作為貢品,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高度贊賞,稱「此絕藝也」,並「將其編籍宮中,督燕南諸路石匠營造大都」,至今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仍放射著燦攜塵爛的光輝。清末,曲陽藝人劉普治雕刻的「仙鶴」、「干枝梅」等作品,在巴拿馬國際藝術博覽會上榮獲第二名,自此有「天下咸稱曲陽石雕」之說。民國中期,幾家較大的私營雕刻廠,如公義興、日新、永新等,在北京、南京等地均設有銷售點。新中國成立後,曲陽3000多名石雕藝人先後參加了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民族文化宮、軍事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的興建及天安門修復等項工程。
定興文化
定興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秦時屬范陽縣,金大定六年(1166年)始置定興,取大定興盛之意。我國最早的音樂家高漸離,燕國名臣郭隗,東晉名將祖逖,唐朝詩人盧照鄰、賈島,元朝名將、保定府建造者張柔,元朝著名戲劇家、《西廂記》作者王實甫,清末軍機大臣鹿傳霖皆出於此。燕昭王招賢納士所築黃金台,荊軻刺秦王時的荊軻渡均在定興。義慈惠石柱和慈雲閣是同故宮、長城同期公布的國保文物;賢寓調、民俗「九曲黃河燈陣」、「黃金台傳說」等成功入選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戲劇盔頭、賢寓刺綉、琺琅工藝被列入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定興還是元曲的故鄉,河北梆子、孫式太極武學文化的重要發祥地。
曲陽定瓷
隋朝曲陽開始燒制粗瓷,至唐代便有白瓷生產,到北宋時期達到鼎盛,以生產宮廷用瓷而著稱,為五大名窯之一。定窯燒制的白瓷胎質潔白細膩,釉色勻凈,薄而時硬,素有「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的美譽,蘇軾有詩盛譽:「定州瓷甌,顏色天下白」。1999年為慶祝建國50周年,由國際工藝美術大師陳文增創作的「四海呈祥」雲龍雕花瓶,刀法以定窯鐫刻為主,立意新奇、高雅別致,被定為國家珍品,由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
白溝泥人
白溝泥塑,俗稱白溝泥娃娃,已有300多年歷史。白溝泥塑以其獨特藝術風格,多次出國展出,並做為國家饋贈、陳列佳品。多年來,「白溝泥人」與「楊柳青年畫」齊名。泥娃娃最早起源於鎮西的北劉庄,在十八世紀末,發端於清乾隆年間,從數家糊口只末技,到風靡一方之特色,至清末,竟發展成為北方的泥人之鄉。到清朝末期,白溝的南,北劉庄、轆轤把等村,幾乎家家以此為業。古鎮街干石橋段漸次形成別具特色的泥人市場,產品遠銷華北,口外及東北各地。
易水硯
易水硯產於古易州,相傳始於戰國,盛於唐宋,為中國制硯之鼻祖,歷代宮廷之貢品。弘治《易州志》載:硯石有紫、綠、白、褐諸色,質細而硬,為硯頗佳。唐朝曾賜易州制硯、制墨大師奚超以國姓,賜名「李超」,其子李廷圭充任墨官。隨後李廷圭又將技藝傳到安徽,再傳入廣東端西,從而帶動了歙硯、徽墨和端硯的發展。到了宋代,易水硯更為趙氏皇族所垂青,名列宮廷貢品之首。宋代鑒貢家贊易硯:質地堅潤而剛,顏色嫩而純,滑中有澀,澀而不滯筆,澀而易發墨,其色尤艷。明代鑒貢家贊易水硯:質之堅潤,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為硯中之首。在清代,柳葉煙、磨盤柿和硯台並稱「易州三寶」,為清廷貢品。
易縣絞胎瓷
簡稱絞胎,是中國唐代出現了一種名貴的陶瓷品種。它是利用不同顏色的陶瓷泥料進行特定的切疊絞合後再成形,經乾燥後燒成的一種陶瓷製品。按絞合方式和混料顏色的不同,可使其構成各類抽象的藝術畫面,且花紋由表及裡,內外相聯。它不公僅具有類似寶石的質地,而且具有古樸、高雅、名貴之特徵,新穎、美觀、柔和之視覺,堅固細膩、質朴之手感,充分體現出了我國傳統藝術的濃厚民族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一古老的傳統製作工藝在宋代靖康之變後失傳,從而使這一古代陶瓷藝術品在今天極為少見。新的絞胎陶瓷藝術品不但保留了傳統絞胎陶瓷的藝術特色而且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使新品更加豐富多彩。已先後9次被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首腦。 安新葦編畫
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淀,生長蘆葦歷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記》中已有「淀中有蒲柳多霞葦」的記載。淀內有葦田十二萬畝,年產蘆葦七點五萬噸。白洋淀蘆葦特有的皮薄、節長、韌性好的特點,具有很高的天然材質美。
高陽紡織
高陽紡織源遠流長,始於明末,興於晚清,盛於民初,四百年長盛不衰。高陽紡織遍天下,二十世紀上半葉,產量占華北地區三分之一,有「桂林山上無雜木,高陽花布四季新」之美譽。 新中國成立後,紡織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高陽的印花布更是獨樹一幟。時至今日,高陽紡織再現輝煌,駛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高陽縣被省政府命名為「紡織強縣」。 順平桃花節
順平縣是林果大縣,果樹面積近30萬畝,僅桃園就有20萬畝,2001年8月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中國桃鄉」。仲春時節,萬畝桃花竟相開放,爭奇斗艷,綿延起伏百里不絕,沿途近百里,時時聞花香,處處是桃源,迎面花海,處世憂愁,隨即而去,真是「人間四月芬菲盡,桃花依然笑春風」。
敬老健身節
長壽之城——保定,自古以來,就有強身健體的習慣,並成為一種社會時尚,由於這一特殊原因,其平均壽命明顯高於全國,一年一度的中國保定敬老健身節是保定獨有的節日。
空竹藝術節
保定市舉辦國際空竹藝術節,除創造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紀錄和開幕式外,還將舉行空竹技藝展示、空竹論壇、空竹文化長廊展示、空竹藝術節攝影大獎賽、空竹博覽會等。來自美國、俄羅斯等60個國家及國內32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92個城市、5000多名空竹愛好者參加。「空竹達人秀」表演將展現世界最高空竹技藝水平和魅力,共推空竹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
白洋淀荷花節
為塑造白洋淀旅遊品牌新形象,提升白洋淀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自1991年開始,安新縣每年7月23日至9月23日舉辦白洋淀荷花節。
涿州花燈節
涿州花燈節始於漢,興於唐,盛於明清,因坐落在涿州南北大街中間的「通會樓」而得名,清末民初時列為涿州八景之一,稱作「通會燈市」,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文化活動。每年正月十五元宵之夜,涿州城內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火樹齊放,銀花共開,千家萬戶,燃燭通宵。
安國國際葯材節
安國市古稱祁州,中葯材交易已有千年歷史,始於北宋,盛於明清,超常發展於改革開放以後。「草到安國方成葯,葯經祁州始生香」已成為天下葯商篤信的箴言。自1980年以來,安國順應市場發展規律,兩次遷移和擴大沿革千年歷史的馬路中葯材市場,建成佔地400畝,擁有400多座樓房和4個交易大棚的祁州葯市,贏得了「天下第一葯市」的贊譽。
滿城紅葉柿子節
滿城縣是國家林業部命名的「中國磨盤柿之鄉」,其磨盤柿以「個大、汁濃、味美」享譽海內外。滿城神星柿子溝為滿城磨盤柿生態旅遊景區。幾萬畝柿樹森林分布於溝內6個村莊周圍,神星柿子溝群山環抱,柿林浩瀚,景觀優美,空氣清新,保持了原始自然風貌。春季山花爛漫,鳥語花香,生機盎然;春季柿林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