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河南全省有多少村有藝術團

河南全省有多少村有藝術團

發布時間:2022-04-27 21:13:26

❶ 河南有哪些民間藝術

祭龍辟蟲的龍抬頭(二月初二)

農歷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節」 或「青龍節」。這天,河南農村的婦女一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 在這個節日里,人們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月二這一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間認為,這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 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

農歷六月初一

農歷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間比較重視的節日。在豫東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過小年的說法。特別是農村,更為重視。人們把這天當作慶祝豐收、祀求豐年的節日。這時, 麥子剛剛打下不久,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的心頭和眉稍。人們在屋中、院內、麥場 里擺上供桌,放上饃、棗山(饃的一種)和桃、李等五種瓜果,用斗盛滿新收的小麥, 鬥上貼紅色的「福」字,然後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後,人們 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用肉、青菜、粉條、海帶做成的「雜燴菜」。大人們在麥場里猜 拳行令,孩子們邊吃邊耍,十分盡興。

農歷六月初一過後,是六月初六,所以,有的人家乾脆把六月初六的活動揉到六月初一來進行。六月初六,民間稱「炒麵節」、「望夏節」、「閨女節」 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風俗就不大一樣。不管怎樣,節日就是吃、玩、走親戚。而且這些節日都與出嫁的姑娘有關。農村的各家各戶,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間,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後再送回婆家。俗語有:「六月六,請姑姑。」「六月六,掛鋤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六月初一過小年的習俗,在中原地區相當普遍。從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農村的「年」 味是濃郁的,時間要持續一周左右。盡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區別,但兩個節日距離太近,節日活動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塊了。

妙趣橫生的乞巧節(七月初七)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乞巧節」,河南新鄉一帶的乞巧風俗是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六晚上,當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湊成一組(以應「七夕」之數),每人兌面兌物,為織女准備供品。有的要買葡萄、石榴、西瓜、棗、桃等七樣瓜果,烙七張油烙饃或糖烙饃,包七碗小餃子,做七碗面條湯。

除此之外,還要單獨包七個大餃子,餃子餡由七樣蔬菜做成,內包用面做成的七樣東西,像針、織布梭、彈花槌、紡花錠、剪刀、蒜瓣或算盤子等。這七樣東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願。 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擺在瓜棚下或清靜的地方,焚香點紙,跪在月下向織女祈禱,念完禱語後,七個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餃子。然後把七張油餅和七個大餃子放在竹藍內,掛在椿樹上。這天晚上,七個姑娘一齊守夜,看守竹藍子。這種舉動稱為「守巧」,目的是防止愛開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餃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剛剛蒙蒙亮,七個姑娘閉著眼睛,在竹藍內各摸一個大餃子。誰摸出的餃子內包有針、剪刀等東西,誰就是未來的巧手。

在豫北沁陽、孟縣等地,現在還流傳有「七夕」對歌的習俗。每到「七夕」這天,當地的少女們按村子,或按鄉、縣組成小組,每組七人,也可為九人、十一人,以單為巧數。民間講究對歌人的數量,俗語有「當單不當對,當對拙一輩」。人們把對歌小組分成單數,都是為了能夠獲「巧」,希望本村的對歌組能夠取勝。

農耕特色突出的牲口節(七月十五)

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民間俗稱為:「鬼節」。中原農家也稱這天為「牲口節」,此日有許多敬奉耕牛的活動。

在豫北林縣等地,七月十五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饃,中午蒸熟後供奉在案桌上,然後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凡有大牲口的農家,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後的羊羔饃送給大牲口吃,也有給牲口喂豆等精飼料的,以顯示牲口節與平時不同。晚上,他們還要做一鍋米湯給牲口喝。有民謠說:「打一千,罵一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

送神慌年忙祭灶(臘月二十三)

農歷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河南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村,祭灶的准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

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時,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於大人之後。據說雞是灶爺升天所騎之馬,故雞不稱為雞,而稱為馬。若是紅公雞,俗稱「紅馬」,白公雞,俗稱「白馬」。

焚燒香表後,屋內香煙繚繞,充滿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頭,嘴裡念念有詞。念完後,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後天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楞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

祭灶儀式結束後,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還要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為了粘住灶爺的嘴巴。傳說灶爺是玉帝派往人間監督善惡之神,它有上通下達,聯絡天上人間感情,傳遞仙境與凡間信息的職責。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

非常興隆。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裡。能吃到家裡做的祭灶火燒,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

❷ 簡介鄭州以及河南的的文化遺產

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情(太康縣) (2007-05-05 21:06:34)
標簽:道情 分類:魅力河南

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情(太康縣)

太康道情歷史悠久,是源於春秋遠古時代的民間戲曲藝術,分布在太康及其周邊地區。劇目豐富,據普查統計有三十多個曲牌、曲調,包括三大類五大品種。三大類是:唱腔、表演、音樂,五大品種是:聲腔派系、表演程式、音樂體系、曲牌子曲調、打擊樂。太康道情這些類系的形成,既有沿襲下來的民間藝術,也有姐妹藝術穿插,最後形成太康道情的獨自特色。原有古裝傳統戲160多個,現代戲60多個,這些劇目在長時期的流傳中,有很多已失傳。太康道情戲自形成之日起,經歷了數次的沉浮於1957年才得以正名。

「少鋤二畝地,也不能耽誤看太康道情戲。」在豫東和皖北等地區,太康道情曾經以獨具特色的魅力征服了千萬觀眾,太康縣成立了新中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全國惟一的一個道情專業劇團———太康縣道情劇團,贏得「天下第一團」的美譽。但是,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這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地方小戲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道」不盡的過去事

陽春三月,慕名來到道情之鄉——太康縣。在當地人的引領下,進入黌(hong)學街北一條無名小胡同,前行十多米後停了下來。當地人指著掛牌為太康縣黌學研究所院內的一幢三層小樓說:「這里就是道情劇團。」

木字招牌字體斑駁,木牌上的漆已經脫落。三層樓里,一樓是倉庫,裡面堆滿道具和樂器;二樓是排練廳,僅有一張桌子和十來把木椅;三樓是演員的住室,眼下的情景已經說明了現今劇團的生存狀況。

春季是演出旺季,劇團去漯河演出,家裡關門落鎖,聽說來訪道情戲,當地人還是熱情地把曾經名噪一時道情戲演員朱錫梅請了來,14歲就進入縣戲劇培訓班學藝並登台演唱小生的她,因為嗓音飽滿純正,吐字清晰流暢,表演氣質端莊,受到省內外觀眾一致贊賞,她主演過《王金豆借糧》、《張廷秀私訪》、《李天寶弔孝》、《跪洞房》和《前進路上》等道情戲的代表劇目,多次到鄭州、豫東、安徽等地演出,並灌制了唱片。

《王金豆借糧》劇照

朱錫梅拿出她的定妝照,回憶起當年演出時的盛況,臉上浮現別樣神采:「我們在安徽界首公演時,連演十幾場座無虛席,買不到戲票的群眾,要求將演出實況用大喇叭傳播出去,深更半夜大街上仍有上百人圍坐在廣播下面聽,演員在街上行走,行人指點相告。我們吃飯、照相、洗澡、理發,群眾畢恭畢敬,拒不收錢。劇團離開界首時,賣包子的小販,擔著包子攆到演員乘坐的汽車前,硬往演員手裡塞包子。」

「當年我在鄭州大石橋露天大舞台演出的時候,和常香玉、申鳳梅這些大師唱『對台戲』,這些不同劇種的主演誰也不敢休息,十場八場都不換人,要不觀眾不答應啊,當時大家都誇道情好聽,著名現代豫劇《朝陽溝》里拴寶唱的『那個前腿弓,那個後腿蹬,腳不要慌來手不要猛……』其實就是移植我們道情的唱腔。」

太康道情班在鼎盛期有大大小小60多個。在豫東和皖北等地的鄉村,隨意拉個30歲以上的人,他或許就能大膽地哼段道情戲。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一部道情戲《前進路上》,就曾唱遍大河上下,國內億萬觀眾因此知道了「太康還有這么好的道情戲」。上世紀80年代之後,《王金豆借糧》、《富裕之後》等名戲更是讓無數人津津樂道。參加國家、省市級比賽總是載譽而歸。如今的道情劇團每年的麥收前南征北戰,演出400多場,而絕大部分演出是在農村,演出曲目大多是他們自編自演的題材,豫、皖、魯農村的群眾又給道情劇團送了個名字:「莊稼農戶的劇團」。

扯不斷的戲曲「情」

從太康返回鄭州途中拐道道情劇團正在演出的漯河。太康縣道情劇團團長張天印說起道情戲就打開了話匣:「春天是整個演出的旺季,秋收以後和冬天也都會到各地演出,今年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到各地表演,合同一直簽到了農歷四月十五。演出的地方很多,安徽臨泉,河南項城、漯河、舞陽、禹州、許昌、開封、鄭州,以及黃河北邊的幾個地方。我們每年都要排新戲,今年就排了《出宮恨》、《五世同堂》等。全團出來表演的共有60個人,最大的54歲,最小的14歲。全年能表演400多場,在河南省劇團當中首屈一指,總收入在30萬~40萬元之間。」

可是,和其他稀有劇種一樣,道情發展並不景氣。道情劇團面臨著演出市場逐漸萎縮、經濟困難的問題,生存時刻受到威脅。

「演員每年外出演出的時間,多集中在過完年的三四個月,而此後的夏收秋種,許多農民出身的演員還必須回到家中種田,兩頭掛念,其間沒有工資,這種窘境迫使許多藝人離開戲曲舞台,下海經商。」經了解,一批道情新秀如呂清麗、李艷玲、劉粉霞、張小花、丁彩艷眼看著就要茁壯成長起來,可是受市場經濟影響,有的去鄭州唱戲劇茶座,有的外出打工。

「觀眾聽戲就是看『角』,現在演員太隨意,啥劇都唱,想怎麼唱就怎麼唱,如果讓老演員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培養新生力量,再加上政府對少數劇種給予相關扶持,太康道情肯定有觀眾。」已經66歲的朱錫梅仍然沒有放棄她的道情情結。

一段光榮的家史

坐在簡陋的房間里,太康道情劇團團長張天印依然興趣盎然,隨後,他緩緩講述著道情的歷史淵源和故事,就彷彿是在講述自己的家事。

道情歷史悠久,源於我國的道教,時奉老子為教祖,以《五千文》、《道德經》和《太平調極論》為主要道教論典,至東漢末年制定樂章(道曲音樂)誦誡新法,用詩、詞、曲、歌等文學形式編寫道教題材,誦唱道義、情理,合而為一,曰「道情」。

道情原為詩贊體,宋代後吸收詞、曲牌,衍變為在民間佈道時演唱的新經韻,又稱道歌。用漁鼓、簡板伴奏,與鼓子詞類似。之後,道情中的詩贊體一支主要流行於南方,為曲白相間的說唱道情;曲牌體的一支流行於北方,並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發展為戲曲道情,以「耍孩兒」、「皂羅袍」、「清江引」為主要唱腔,採用了秦腔及梆子的鑼鼓、唱腔,逐步形成了各地的道情戲。內容有升仙道化戲、修賢勸善戲、民間生活小戲、歷史故事和傳奇公案戲4類。

自民國初年,道情從曲藝演唱形式走上舞台,人們稱之為「道情班」。解放前夕,戲班離散,銷聲匿跡,建國後復得挖掘振興。道情擅長演唱兒女家庭故事,情節曲折,以唱制勝,具有濃厚的地方鄉音民俗色彩。

其表演特技堪稱一絕,早期道情演唱時,穿插加入一些「繞口令」,如「百家姓與三字經混唱」等。而演員在扮演鬼怪角色時,要佩戴外形像雞蛋的銅鈴假眼,眼珠會滾動,驚奇可怕,這也是其他劇種所少有的特技。

太康道情班在鼎盛期有大大小小60多個。當時道情戲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流傳著不少諺語,如「寧叫面發酸,也不能耽誤看太康的道情班」,「任憑少鋤二畝地,也不能耽誤看太康的道情戲」,太康也因此被譽為「道情之鄉」。

一段驕傲的經歷

在豫東和皖北等地的鄉村,隨意拉個30歲以上的人,他或許就能大膽地哼段道情戲,道情的普及面之廣令人贊嘆。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一部道情戲《前進路上》,就曾唱遍大河上下,國內億萬觀眾因此知道了「太康還有這么好的道情戲」。上世紀80年代之後,《王金豆借糧》、《富裕之後》等名戲更是讓無數人津津樂道。

之前,曾聽人說,太康道情劇團在當地有「金獎專業戶」的美稱。張天印抱來的一大摞榮譽證書和獎杯證實了此言不虛,原來太康道情屢次參加國家、省市級比賽,總是載譽而歸。

1992年,《王金豆借糧》參加全國「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榮獲八大獎項,劇團正式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天下第一團」;2000年,道情劇團被評為河南省文化先進集體;2001年,《富裕之後》榮獲全國第十一屆「群星獎」大賽金獎,隨後又拿得全國人口文化獎;2003年,在河南省第八屆小戲、小品(曲藝)大賽中,太康道情劇團憑借一部《戀歌》摘得桂冠……與此同時,道情劇團還多次應邀進京獻演,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評價,深受首都百姓的青睞。

被譽為「天下第一團」稱號的太康道情屬全國稀有劇種。太康道情被國務院定為首批非質物文化遺產。

鄭州日報大型系列報道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行

http//www.zynews.com 2006-03-23 11:10:22 中原新聞網-鄭州日報
視力保護色: █ █ █ █ █ █ █ █

本報訊 為提高廣大讀者對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和保護工作,本報從3月上旬開始,派出主力記者深入全省各地現場采訪。從今天開始,這組飽含著記者熱情和心血的報道,將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原行」系列報道的形式在本版連續推出。

非物質文化
遺產是中華民族數千年傳承
下來的、和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不以物質形態展現的文化的統稱,其中包括傳統戲劇、音樂、舞蹈等表演藝術以及手工藝和手工技術,此外還有傳統節日、民俗等重要精神文化遺產。

我省具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搶救和保護工作也居全國領先水平。2003年,我省成立了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領導小組;次年,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在全省正式啟動。今年1月中旬,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501項,我省上報的57項中,有20項榮列推薦名錄。

記者采訪了解到,根據《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實施方案》,我省已確定了第一批46個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保護名錄和首批24個河南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項目,並選出57個項目申報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同時加大民族文化民間文化保護宣傳力度,在國內率先舉辦了「河南文化遺產日」。

據了解,我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總體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04年至2008年,為先行試點和搶救瀕危階段;第二階段從2009年至2013年,為全面展開和重點保護階段;第三階段從2014年至2020年,為補充完善和健全機制階段。

據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委員會負責人介紹,當前他們正在進行5個方面的工作:在全省各地調查發現民間文學、美術、表演藝術方面的優秀代表人物,100名入選者將被授予「河南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稱號,並從中選出10名重要傳承人由國家對其進行必要的扶持和保護;啟動《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編輯工作,對民間口承文學進行搶救保護;開展河南十大民俗經典評選命名及編撰出版工作;對我省1949年以前創辦的「老字型大小」進行全面普查,並予以記錄;對我省民居民間建築進行普查,對其中的經典予以合理開發利用。

河南省申報第一批國家級 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單
(帶「▲」的為進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民間文學/口頭文學:5個
1.花木蘭傳說(商丘虞城縣)▲2.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駐馬店汝南縣)3.帝舜傳說及文化空間(濮陽縣)4.「白蛇鬧許仙」傳說(鶴壁淇濱區)
5.董永與七仙女傳說(焦作武陟縣)▲民間美術:2個
1.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封開封縣)▲
2.王橋農民畫(駐馬店市汝南縣)民間音樂:9個
1.板頭曲(南陽)▲2.中州箏派(省藝術研究院)3.籌(許昌)4.司馬懿得勝鼓(焦作溫縣)5.超化吹歌(鄭州新密市)6.嗩吶(焦作沁陽市)▲7.銅器舞(平頂山市郟縣)8.大銅器(駐馬店西平縣、遂平縣)
9.武陟盤鼓(焦作武陟縣)民間舞蹈:1個
1.官會響鑼(周口項城市)戲曲:14個
1.豫劇(省藝術研究院)▲2.曲劇(省藝術研究院)▲3.越調(周口)▲
4.大弦戲(省藝術研究院、安陽滑縣、濮陽縣)▲
5.羅卷戲(省藝術研究院、駐馬店汝南縣、開封通許縣)
6.目連戲(濮陽南樂縣)▲7.道情(周口太康縣)▲8.宛梆(南陽內鄉縣)▲
9.四平調(省藝術研究院、商丘市、濮陽縣)
10.大平調(省藝術研究院、濮陽縣、安陽滑縣)▲
11.道情皮影(三門峽靈寶市)12.羅山皮影(信陽羅山縣)13.杠天神(駐馬店新蔡縣)
14.懷梆(焦作沁陽市)▲曲藝:5個
1.河洛大鼓(洛陽)2.河南墜子(省藝術研究院)▲3.王屋琴書(濟源)4.灶書(信陽固始縣)
5.絲弦道(駐馬店平輿縣)民間手工技藝:5個
1.杜康酒釀造工藝(洛陽)2.鈞瓷(許昌禹州市)3.玉雕工藝(南陽鎮平縣)4.泥咕咕(鶴壁)▲
5.棠溪寶劍製作工藝(駐馬店西平縣)生產商貿習俗:1個
1.確山打鐵花(駐馬店)歲時節令:1個
1.九九重陽節(駐馬店上蔡縣)民間知識:5個
1.少林功夫(鄭州少林寺)▲2.太極拳(焦作溫縣)▲3.八卦文化(省社會科學院)4.洛陽正骨(洛陽)
5.針灸銅人(省中醫葯管理局、開封)與上述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9個
1.馬街書會(平頂山)▲2.太昊陵人祖廟會(周口淮陽縣)▲3.老子生日廟會(周口鹿邑縣)4.浚縣正月古廟會(鶴壁浚縣)
5.盤古廟會(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中心、南陽桐柏縣、駐馬店泌陽縣)
6.百泉廟會(輝縣市)7.大營社火(三門峽陝縣)8.民間社火(鶴壁浚縣)9.地坑院(三門峽)

❸ 有誰知道河南有多少村

截止2001年底,全省轄17個省轄市,1個省直管市,21個縣級 市,48個市轄區,89個縣,2123個鄉鎮,4.80萬個行政村。省轄市 為: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周口、駐馬店、信陽,省直管市為濟源市。

2001年底河南省總人口達9555萬人,居全國第1位,人口密度為572人/平方公里。 截至到2001年,全省漢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98.78%,除漢族外,有回族、蒙古族、滿族、土家族、壯族、維吾爾族、苗族等50個少數民族,佔全省總人口的1.22%。

望樓主採納,很詳細了吧?呵呵,希望對樓主有用!

❹ 河南省歷史名勝有哪些

一)重要的古文化遺址1、南召猿人 :發現於河南南陽南召縣的古猿人化石,證明在大約五六十萬年以前,河南就有人類居住。 2、許昌人 :距今約1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於2007年在河南許昌被發現。它的發現,通過與其它遺址配合,為中國人不是起源於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證據。 3、賈湖遺址: 距今約9000年左右,位於河南舞陽,這里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樂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類似文字的契刻符號等幾項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轟動世界,被認為是「人類從蒙昧邁向文明的第一個門檻」。 4、裴李崗文化 :距今約8000年左右,因發現於河南新鄭裴李崗村而得名,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 5、太昊陵: 距今約7000年,位於河南周口淮陽縣,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華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於春秋,擴建於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51次御祭。淮陽古稱「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長眠之地,也是神農氏定都之地,被認為是中華姓氏文化、農耕文化和龍圖騰的發源地,是華夏族和東夷族共同的聖地。 6、仰韶文化 :距今約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於河南三門峽仰韶村而得名。這是同時期影響范圍最廣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發掘也是中國近代考古學的發端。 7、黃帝故里: 河南新鄭是國內史學家公認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軒轅黃帝出生、創業和定都之地。中國人從春秋起開始在新鄭軒轅丘祭拜人文始祖黃帝,一直延續至今。「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華人的廣泛認同而成為中華第一大典,在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頭文化: 距今約4000年,因發現於洛陽偃師二里頭而得名,被學界認為是夏朝的都城。這里出土了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 9、鄭州商城: 位於今天鄭州市區,是商朝早期比較重要的都城。這是鄭州成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陽殷墟: 因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和甲骨文而轟動世界,堪稱20世紀人類10大考古發現之首,殷墟也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甲骨文是一種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種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傳下來的文字。「十一五」期間,我們國家要在安陽建設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 11、白馬寺: 位於洛陽,建於東漢,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見證。 12、龍門石窟: 位於洛陽,是北魏遷都洛陽後開鑿的。它既是少數民族與漢民族文化交流的產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 龍門石窟產物。尤其是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它那「東方的微笑」將神性與人性、陽剛與陰柔很好地結合起來,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龍門石窟也因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13、少林寺: 位於登封,是禪宗和少林武術的發源地。佛教傳入中國後,少林僧人將它與中國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創立了禪宗。禪宗是中國化的佛教,它迅速地傳向全國各地及周邊的日本、朝鮮、韓國和東南亞等地,對中國歷史以及日本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少林武術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僧人在交流中汲取天下武術之大成,總結出了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經、鐵布衫等700多種武術絕技,並對其它武術流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僅從少林拳派生出的拳術就有四五十種。少林的積極入世使它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在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和明等朝代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少 少林寺林也因承擔社會責任而成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武術也因此廣播四方並在實戰中進一步發展壯大。少林的與時俱進、開放和積極入世,使它一直保持著很強的生命力,在歷經磨難後的今天,禪宗和少林武術依然生機無限。今天的少林僧人又將互聯網、營銷學等現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使少林迅速走向世界。少林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典範,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華文化的代名詞。 14、中嶽廟:位於嵩山,是五嶽名山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共有古建築514間。中嶽廟始建於秦,後來,漢武帝、武則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宮對其進行擴建。現存的中嶽廟為乾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宮所建,因酷似故宮,故有「深山故宮」之稱。五嶽名山為道教所封,而中嶽廟是五嶽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築,所以中嶽廟被認為是嵩山地位的象徵。 15、嵩陽書院: 位於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范仲淹、程頤、程顥、司馬光等大儒曾在這里講學,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有一部分就是在這里寫的。這里在洛陽附近,二程在這一帶將儒釋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創立了以後影響中國800年的理學。 16、應天書院:位於商丘(北宋時稱應天府)睢陽區,是宋代四大書院之一。「學子不遠千里而至」,「遠近學者皆歸之」,說的就是應天書院。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曾求學於此,在商丘落戶,並擔任應天書院掌學主教。 17、登封觀星台: 位於登封,建於元代,距今約有800年的歷史,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學遺址。大天文學家郭守敬在這里取得了領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學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時歷」被中國、朝鮮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今天,我們國家正以此為依託,在這里建設「中國天文博物院」,以集中展示中國古代天文學成就。 18、紅旗渠: 位於河南林州,是聞名於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為了修建這條渠,10萬林州人在崇山峻嶺中的懸崖峭壁上辛辛苦苦地整整幹了10年。他們沒有錢、沒有糧食、沒有技術、又不受政策支持,卻靠著頑強的毅力削平了1250座山頭,修建了上百座引橋,鑿通了上百座隧道,最終將生命的河水引入到了乾涸的土地。紅旗渠的總渠長超過4000公里,其土石方可以從哈爾濱到廣州修一條寬2米高3米的石牆!紅旗渠是人類改造自然的傑作。

(二)河南風光
河南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更有迷人的自然風光。在全國19個世界地質公園中,佔全國面積僅1/60的河南就佔了4個,分別為嵩山、雲台山、伏牛山和王屋山-黛眉山。在河南廣闊的土地上,點綴著嵩山、雲台山、白雲山、伏牛山、雞公山、堯山(石人山)、太行山大峽谷、牛尾山(伏牛山之尾)等名山大川,綻放著洛陽牡丹和開封菊花等奇花異草,千百年來,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前來旅遊觀光。下面選幾個著重介紹:

1、萬山之祖-----嵩山

嵩山
中嶽嵩山,「峻極於天」且「居天下之中」,自古就被認為是「萬山之宗歟」。單是一個「嵩」字就可看出嵩山的地位,「嵩」者「高」「山」也,而實質上,嵩山海拔只有1492米。嵩山地區產生了中國最早的國家文明,且長期是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而留下了大量極其珍貴的古代文化遺址。2009年中國唯一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嵩山古建築群」,共8項11處,其每一項都有資格單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嵩山是一部用石頭和建築書寫的中國歷史教科書。

嵩山更是舉世罕見的地質博物館。小小的嵩山,竟然橫跨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地質年代,是地質學領域的「五世同堂」。據說嵩山上既能見到大象的化石,也能見到海象的化石。這就是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澗、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構成的八景為:嵩門待月、軒轅早行、潁水春耕、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玉溪垂釣、少室晴雪、盧崖瀑布。

2、山水旅遊聖地-----雲台山

雲台山位於河南焦作修武縣境內,既是世界地質公園,又是國家AAAAA級景區。雲台山滿山覆蓋的原始生林,深邃幽靜的溝谷溪潭,千姿百態的飛瀑流泉,如詩如畫的奇峰異石,形成了雲台山獨特完美的自然景觀。漢獻帝的避暑台和陵基,魏晉「竹林七賢」的隱居故里,唐代葯王孫思邈的采葯煉丹遺跡,唐代大詩人王維寫出「每逢佳節倍思親」千古絕唱的茱萸峰,以及眾多名人墨客的碑刻、文物,形成了雲台山豐富深蘊的文化內涵。

「焦作山水」因雲台山而叫響全國。

3、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

白雲山位於洛陽市嵩縣境內,2006年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聯合眾多旅行社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白雲山位於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區,奇峰俊秀,白雲悠悠,瀑布飛跌,林深谷幽。整個景區融山、石、水、洞、林、草、花、鳥、獸為一體,雄、險、奇、幽、美、妙交相生輝,形成各具特色的白雲峰、玉皇頂、小黃山、九龍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觀光區,成為中原地區集觀光旅遊、度假避暑、科研實習、尋古探幽為一體的復合型旅遊區,被譽為「人間仙境」、「中原名山」。

4、恐龍沒落的見證者-----伏牛山

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東南綿延800餘里,這古老的大山見證過恐龍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龍沒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蘊含的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豐富,全世界無出其右。近兩年在伏牛山北坡,還發現了大量的恐龍骨骼化石,這些化石的出現也如恐龍蛋一樣在學術界內外成為爆炸性新聞。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和恐龍蛋化石博物館是拜訪恐龍的好去處。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的寶天曼位於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這里古樹參天,鳥獸群集,奇峰競秀,滿目涌翠。西峽龍潭溝瀑布群水石相依,風景獨秀。而瑰麗神奇的桐柏山,奇峰若雕,碧水如畫,為千里淮河的發源地,登上主峰太白頂,聽百里林濤淺吟低唱,可見山景,能賞水色。

5、花中之王------開封菊花

開封的養菊歷史悠久,遠在唐代就初具規模。至北宋,開封菊花更遐邇聞名。明清時代開封養菊、賞菊之風依然盛

菊花
行,清代乾隆皇帝南巡來到開封禹王台賞菊時,就留下了「楓葉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著名詩句,並被刻在當今禹王台公園保存的「乾隆御碑」之上,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新中國成立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開封人民酷愛菊花的傳統習俗猶濃。

6、國色天香------洛陽牡丹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

洛陽牡丹甲天下
城。」牡丹因千年帝都洛陽而名聞天下,洛陽因牡丹的國色天香而更加迷人。洛陽牡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的人工栽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

洛陽牡丹不僅花色迷人,而且蘊含豐富的牡丹文化。從唐宋開始出現的贊頌牡丹的詩詞、歌賦、小說、故事以及繪畫、刺綉等不僅量大,而且內容豐富。由於人們對洛陽牡丹的至愛,千百年來流傳的關於洛陽牡丹的種種神話故事和趣聞逸事更是家喻戶曉。

❺ 河南省豫劇三團的發展建設

五十多年來,河南省豫劇三團在黨的文藝路線、方針指引下,在上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界群眾的支持下,緊扣時代脈搏,勤奮耕耘不輟,以表現當代生活為己任,經過幾代文藝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對舊的「河南梆子」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進行了全面改革創新,創造了一個新的豫劇藝術流派,為豫劇藝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先後排演了《小二黑結婚》、《劉胡蘭》、《朝陽溝》、《倔公公與犟媳婦》、《兒大不由爹》、《紅果,紅了》、《螞蜂庄的姑爺》、《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等二百多個表現新時代新人物新形象的現代戲劇目,曾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和曾慶紅、李長春等中央領導親切接見,多次獲文華新劇目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特別是2000年《香魂女》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2002年《村官李天成》入選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劇目初選劇目,均實現我省在這些獎項中零的突破,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評價和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被中宣部、文化部譽為全國一面編演現代戲的旗幟,成為河南文化界在全國叫得響的品牌。
1964年元旦,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在北京觀看了現代豫劇《朝陽溝》,接見了全體演職員。

❻ 河南省有多少個村阿

AYY1401 2008-12-15 12:53:45 61.187.214.* 舉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並規定「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目前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即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總計:省級34個,地級333個,縣級2862

閱讀全文

與河南全省有多少村有藝術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1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7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8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6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1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0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20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