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人文有什麼意思

藝術人文有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3-05-24 00:44:06

⑴ 人文藝術是什麼意思

人文藝術是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等方式對客觀或主觀對象進行感知、意識、思維、操作、表達等活動的過程,或是通過感受(看、聽、棗亂碰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藝術包括繪畫、雕刻、建築、音樂、文學、舞蹈、戲劇、電影等。陪或藝術是語言重要補充方法,就像講話中我們會用大聲代表生氣,用笑聲凳談代表開心,用手舞足蹈代表焦急或者其他的心情來傳遞給對方。所以,每件藝術品都應該有它獨特的訴求,這種訴求就是藝術的生命力。同時,藝術也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

⑵ 人文與藝術指的是什麼

人文,是人類文化的簡稱,是人站在自身或者其它的角度,用自己或別人提出的方法對世界中已知或未知存在的客觀事物或現象進行理性的思考而總結出來的符合世界發展規律的又能被大眾接受的屬茄凱於個人主觀的知識點。人文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其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簡而言之,人文,即重埋族視人的文化。人文分類:文化、藝術、美學、教育、哲學、國學、歷史、法律。

藝術,一是指對社會生活進行形象的概括而創作的作品。所謂八大藝術包括文學、繪畫、音樂、舞蹈、顫液喚雕塑、建築、戲劇與電影。二是指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三是指形狀獨特而美觀的事物。

⑶ Arts and Humanities是什麼意思

arts and humanities是什麼意思
中文翻譯手機版

藝術和人文
藝術與人文學橡中慎科
art: vi. 〔古、詩〕〔主語為 thou 時〕 be 的第二 ...
and: 短語和例子 dance and delight = de ...
humanity: n. 1.人類;(許多)人。 2.人性,人情,人道,人性 ...
例句與用法

1. Top arts and humanities
文學及人培敏文科學

2. Arts and humanities
藝術與人文

3. University at albany , new york 1996 artist grant , national taiwan art and humanity foundation
1993教授美展,亞伯尼藝術歷史梁敬學院美國

⑷ 抖音年度總結人文藝術是什麼意思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這就是我們常常所說的人類關懷和生命關懷。人是衡量一扒前游切悔陸的尺度,在人世間的各種權利,只有人權是天賦的,生來具有的,不可剝奪,也不可替代的。承認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個人利益,包括物質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人文,首先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同時,也是一種制度,一種法律。人文思想是人文制度的理論基礎,而人文制度又是人文思想的實現,人文思想的制度化,法律化。

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運用自己的藝術經驗、藝術觀念以及審美體驗,通過一定的藝術媒介和藝術語言,把特定的藝術內容、藝術形式轉化為藝術形象、春銷藝術作品和藝術文本的創造性活動。

因此,人文藝術創作就是把人文的內容轉化為藝術形象、藝術作品和藝術文本的創造性活動。

⑸ 求藝術人文特徵的定義,望高手指點

中國古代商業消費時代的藝術人文特徵的發展起源於宋、明之時,並且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繁榮的商品經濟在幾個世紀的時間里促使千百年來占統治地位的具有濃厚農耕文明時代特徵的社會人文精神發生變化,佛教構築的虛幻世界結束了,世俗文化蓬勃發展,在此基礎上以復古為特徵的實用唯理主義哲學思想興起,並長期在思想界占統治地位,但最終又遭到了於明代後期興起的反傳統主義和實學精神的批判。

在宋明時代,中國古代社會人文思想發展史上是一個值得濃墨重彩椽筆書寫的重要時段。其時,商品經濟空前發達,商業收人已成為社會的重要財富,商業力量影響到了社會各個層面。經濟基礎上的這種變化,不但促使封建國家的運作機制趨於完備,經濟結構趨於合理,而且還涉及到了層次更多,更廣泛。
20世紀90年代,中國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和逐步深化的市場經濟,逐漸積累了社會財富,提高了國民生產總值,促進了中國社會從生產型向消費型的社會轉換。中國社會不再因生產力不足而限制消費,相反卻因生產的相對過剩而鼓勵消費以維持、拉動和刺激生產。「消費時代」已名正言順地成為中國現在進行時態的強勢語境。
現代消費時代的變化主要表現三個方面:一視覺消費化,二泛媒介化,三消解藝術生產者與藝術消費者的界限。
消費時代這種藝術觀照對象和受眾主體的變化所形成的新的文化命題,自然也造就了消費時代的藝術人文特徵。這些特徵主要表現在審美認識的游戲化轉向、精神俯視的物慾化轉向和類關懷的個體性轉向等方面。
審美認識的游戲化轉向
審美認識的轉向,是美術在消費時代從審美教育的認識關懷轉向審美休閑的娛樂性關懷。
一個不容忽視的歷史現實:』85新潮美術之後,美術從政治的美術、社會的美術、文學的美術、責任與工具的美術,回到形式的美術、語言的美術、本體的美術和文化的美術。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消費社會的逐漸顯形,美術創作逐漸走向大美術的媒介整合,逐漸顯露出追逐視覺消費的休閑娛樂性。這種意識形態工具角色和文學角色的淡化,意味著美術已演變為意識形態的邊緣而成為大眾消費市場的商品。④它不必再負載傳統的重壓,因襲沉重的歷史包袱,扮演認知說教的角色,而以一種輕松游戲的心態並通過與金錢交換的方式來實現藝術的價值。

因此,作為文化消費的視覺藝術,在通過消費實現社會價值時所表現出的人文關懷,更多的是與受眾的親和性與娛樂性。消費時代最典型的藝術,都不是那些被動性的經典藝術種類,而是具有強烈參與性、互動性的裝置、影像和行為藝術。這種人文關懷的目的,也是游戲化大於審美教育化。正是從消費文化的游戲化角度,你才能在威尼斯異域情調的文化之旅中,解讀蔡國強獲威尼斯第48屆雙年展國際獎的《威尼斯收租院》時空錯置與文化錯置所形成的游戲性的沖突和對比;你才能在歐美休閑一族的女士們中,體驗徐冰在異質文化圈書寫出一種跨越文化差異「新語言」的趣味性;你才能在宗教信仰與儀式最濃郁的國土,闡釋谷文達人發裝置《聯合國》在不同的種族和地區產生的游戲圖騰的文化反響。這些作品無關於生活、情感,無關於個性、風格,也無關於形式和美感,它們運用的修辭手法,諸如復制、挪用、戲仿、反諷,幾乎是諷刺與幽默綜藝晚會最常見的娛樂手段。由此可見,這些作品的非審美性,更多的是站在漫畫化、喜劇式的游戲角度,把重大的、嚴肅的、甚至是深刻的社會、人生和文化問題化解在幽默的戲謔與機智的娛樂中。社會、人生和文化問題,本來是沉重的,但消費時代的這些新媒介藝術卻把它變得像相聲、小品里的段子似的輕松和愉悅。這正是消費文化大眾化的典型表徵。
精神俯視的物慾化
精神俯視的物慾化,使消費時代的人文關懷失去了悲壯的意味。如果說,消費時代的視覺藝術是「慾望的感性顯現」,那麼,它所體現的人文關懷,是用精神的「低姿態」與生活對話。世俗的一切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顯得那麼重要。
審美認識的游戲化轉向,導致了以往社會那種精神詩意與神聖的失落。它所體現的人文特徵,往往是忽視或者放棄精神、情感的訴求,消解生產型社會藝術的道德感召和現實批判。羅丹(Auguste Rodin)的雕塑《老娼婦》(又名《歐米哀爾》)以藝術的嚴肅性表達了悲劇性的人文關懷。在這個用凝固性的雕塑語言表達的真、善、美的道德批判中,「老娼婦」形象通過創作主體的「精神俯視」所呈現的憂患意識反而獲得了精神凈化。而參加首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的瞿廣慈的《英雄》,把本是「英雄」的形象日常化,那裡已沒有「英雄」非凡的氣概和崇高的精神,只有挾裹在詼諧戲謔中的玩世不恭。羅丹的《老娼婦》和瞿廣慈的《英雄》所表現出的審美變化,揭示出消費時代的藝術人文特徵,已發生了從理想、憂患、崇高的精神悲劇性,向實利、詼諧和休閑的精神玩偶性的轉換。被商業殖民化的視覺審美,把「美」作為慾望的感性顯現。精神俯視之所以物慾化,是和現實生活的審美化或藝術化分不開的。在生產型社會,人們一方面更多關注產品的物性特徵、使用與實用價值,另一方面也因清貧的物質困窘而用豐贍的精神作為補償。如果說,生產型社會強調的往往是藝術的生活化,在強調藝術與生活聯系的同時,因現實社會物質的困窘而使藝術與生活分離、生活不等於藝術,生活只有通過藝術的「超越與理想化」,才能達到逼近而超越生活的一種藝術審美境界;那麼,在消費型社會,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已發生了某種變化,即生活的審美化。在這種新型的關系中,因物質產品的消費性特徵而強調藝術對生活的「進入與現實化」,追求的是一種生活酷似藝術審美的人生境界。⑤可見,精神俯視的物慾化是生活審美化的結果:人們一方面更多地關注商品的符號價值、文化特性與形象價值,另一方面則是這種「詩意」的物質和審美化生活消解了整個社會的精神維度,當審美化成為消費時代衡量生活質量的尺度與杠桿時,物質困窘社會的藝術人文關懷,就從精神俯視轉化為精神的「低姿態」。
類關懷的個體性轉向
類關懷的個體性轉向,是以社會生產的相對過剩為基礎的。馬克思曾在為創作《資本論》而寫下的《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把「以物的信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二大形態。他認為:「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體系。」 ⑥顯然,類關懷的個體性轉向,是社會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結果,是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
「英雄」和「理想」在消費時代的失落,揭示出「個體關懷」在現代文明中凸現的社會價值。在生產型社會中,物質尚不能完全滿足個體生活的消費,因物質貧困而產生對富裕生活與社會平等意識的嚮往,因物質貧困也使得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依存,類意識是生產持續性發展的必要社會意識,「精神俯視」的憂患意識也是生產型社會最典型的人文關懷。只有物質的貧困,才有精神的苦難;只有精神的苦難,才有理想和英雄。可以說,類意識和精神俯視都是「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思想根源。群體利益,形成群體倫理的道德規范,建立在這種道德規范之上的人文關懷,也以道德批判作為主要的審美價值。現實主義所表達的人文關懷,實質上是生產型社會以「真」和「善」為道德批判的審美判斷。當社會進入消費時代後,因社會物質的變化而發生社會意識的某些轉化,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使個人消費獲得極大的滿足,「人」從群體的物質依賴中獨立出來,物質的豐贍使個體消費成為可能。而消費的實質,是個體慾望的實現。因此,消費時代的人文關懷更多地是從類關懷到個體關懷,作為類意識象徵的英雄主義與理想主義在消費時代失去了語境,個體意識、普通人的思想情感成為藝術表述的主題
消費時代是一個藝術個體關懷和個人化時代。藝術創作被各種個性獨特的創作理念所包圍,成為藝術家實驗新的創作載體與形式的跑馬場。錄像、攝影和數碼技術在記錄與表達個人感受時所具有的直接性,和年輕一代藝術家的知識結構、生活背景與心理需求十分吻合,他們以紀錄、拼貼、復制數字處理等不同方式構築的圖像世界,既捕捉了外部世界的變化,也營構了自我滿足的空間。他們的作品所顯示的人文關懷,往往不是對公共人文精神或人文問題的切入,而是「自我視角」的「個體關懷」。正像波伊於斯(Joseph Beuys)的許多作品一樣,他的《油脂椅》顯然不會產生公共性的人文意義,那「黃油」和「毛氈」所產生的人性溫暖,只屬於他個人的經歷和體驗。因為越是個人化、個性化的東西,越需要新的表現形式來支撐。為把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人性感悟方式表現出來,個性化的觀念與語言追求便再所難免。而個性化觀念與語言追求,也將賦予藝術以全新的面貌,給人全新的視覺審美體驗。這種對於都市人的個體意識關懷和全新的個體表達方式,更適應與符合消費時代人們的視覺。

⑹ Arts and Humanities是什麼意思

Arts and Humanities
藝術與中戚人文蔽森
雙賣並陵語對照
詞典結果:
網路釋義
1. 藝術與人文

2. 藝術與人文領域

3. 藝術和人文

例句:

Arts and humanities graates are the most prone to exaggerating achievements suggesting their creativity is often carried over into their resumes.
藝術和人文學科的畢業生最容易誇大自己的成績,表明他們的創造力經常會延伸到自己的簡歷上。

⑺ 人文與藝術指的是什麼

人文與藝術是具有時代性地域性的人類活動的歸納,包含了社會因素和文化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歷史因素和人文因素兩大類。歷史因素中有時代因素,民族因素、地域因素,這些因素比較穩定,不是經常變化的。人文因素是社會因素中最活躍的也是經常變化的因素。人文因素包括人的習俗性格、宗教信仰、文化素養、審美觀念等。

凡屬於意識形態方面的、非物質技術方面內容的、都屬於文化因素范疇。如制度(如禮制)、宗族、還有藝術方面的小說、詩歌、繪畫、音樂、戲曲、雕刻、裝飾、裝修、服飾、圖案等都屬於文化范疇。以建築類別來說,則多著重在制度、習俗、審美觀以及藝術處理等方面。

人文條件的內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項,一是性格特徵,另一是文化特徵。如果說,當地人民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本地共同性格特徵已經認真地總結出來,同時它的共同文化特徵也已經總結出來,那麼說,本地區的人文條件基本成熟了,這就為創造本地區的建築風格奠定了人文基礎。

(7)藝術人文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人文一詞的中文,最早出現在《易經》中賁卦的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頤《伊川易傳》卷二釋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謂日月星辰之錯列,寒暑陰陽之代變,觀其運行,以察四時之速改也。

人文,人理之倫序,觀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禮俗,乃聖人用賁之道也。」人文原來是指人的各種傳統屬性。 廣義的講人文就是人類自己創造出來的文化,自然就是原始的、天然的。我國《辭海》稱:「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

到了近代,人文這個詞被用來翻譯humanism,人文主義,這個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一些知識分子,在超越和反對中世紀歐洲宗教傳統的過程中,把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作為一種依歸,用這種辦法來回皈世俗的人文傳統。

這些人就被稱為「人文學者」,後來人文學者所做的學問就變成了「人文主義」,到19世紀的歐洲又有所謂的人文學科,20世紀英美的大學裡面也開始出現所謂的人文學科。

人文學科的意思不是說人文的東西用一種科學的理論來解釋,而是說對於人的各面的一種求知、對於人的知識的一種探討。 人文思考從根基處說是一種對存在的抽象玄思。

⑻ 人文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人文?
我國的教育,由於專業分得太細,太早;急於培養有用之材,忽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傳授為主,內化不足,所以,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具有一定的知識,技術或藝術,但往往知識狹窄,能力畸形,缺乏較深厚的素養,特別是作為現代人的綜合素養。其中,尤其是人文素養。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學、藝術、人文。科學追求的是真,給人以理性,科學使人理智;藝術追求的是美,給人以感性,藝術讓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給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誠。科學強調客觀規律,藝術更注重主觀情感;科學講的是理性,藝術更富於情感;「科學就是根據事物的普遍性處理事物的特殊性。藝術則是根據事物的特殊性去處理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沒有科學,也不能沒有藝術,更不能沒有人文。所以,我們也可以把人的綜合素養概括為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
當我們談到教育的時候,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非教育工作者,都有一個同感,我們的教育太缺乏人文了。甚至我們談到今天的社會的時候,也覺得我們今天的社會太缺乏人文。
是的,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需要知識,需要技術,需要藝術,但是尤其更需要人文。
那末什麼是人文?科學與人文是什麼關系?社會科學是不是人文?文學藝術是不是人文?在今天的社會,我們看到,不僅理工科的學生,往往有知識,缺人文,社會學科的,甚至學文學藝術的學生也往往有知識、有藝術,缺人文!
人文,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從一般的意義上講,比如我國《辭海》中就這樣寫道:「人文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我們知道,文化是人類,或者一個民族、一個人群共同具有的符號、價值觀及其規范。符號是文化的基礎,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而規范,包括習慣規范、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則是文化主要內容。「各種」文化現象,顯然就包括了先進的和落後的,科學的和愚昧的禪旁,優秀的和次劣的,健康的和病態的。
那麼,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重視人文教育,這里的人文,顯然是指人類文化中的先進的,科學的,優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進的價值觀,其主要內容則是指先進的規范,對於社會而言,尤其是先進的法律和制度規范,對於社會成員而言尤其是先進的道德和習慣規范,對於青少年來說,首先體現在養成良好的習慣規范。從文藝復興的歷史看,人文應該是重視人的文化。
平時,我們習慣地把理科和工科以外的學科稱為人文學科。其實並不準確。
知識大體可以分為科學和技術,文學和藝術,哲學和宗教等三個大的部分。科學包括數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這是講客觀,講規律,講理性的。文學和藝術則主要是講主觀,講情感,講感性的。哲學和宗教,應該說主要就是講人文。而且,這種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精神,大量的滲透在文學和藝術之中,甚至大量的產生於文學和藝術之中,也滲透在社會科學之中。所以,人們往往把文學和藝術,甚至社會科學,看成是人文學科。其實人文精神也滲透在自然科學和技術之中。這里的關鍵是,滲透還是不滲透,滲透多少,這就同一個國家的文化、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不滲透,這樣的社會科學,甚至這樣的文學和藝術,也是沒有人文的,至少是缺乏人文的。事實上,文學和藝術也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形式和內容。這里的內容,應該是人文的。但是,在有的社會、有的時期,它也可能是缺人文,不人文,甚至是反人文的。哲學總該是人文的了。但是如果哲學只講方法論,甚至只講「斗爭的哲學」,那它也是不人文,甚至反人文的。又比如,醫學,以人為對象,本來就始於人文,充滿著人文。但是,當人們把它看成一種治療「技術」的時候,往往反而缺乏人文了。所以,我們常常說,有的人有知識無文化,或者說,有藝術無文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這里的文化指的就是文化中的先進部分、核心部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文。
又回到這個問題上了:說得具體點,什麼是人文?
從概念上講,可以這樣認為,人文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先進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其集中體現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簡而言之,人文,即重視人的文化。
人文,賀喊橡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基因,作為一種樸素的習慣和意識,古已有之,無論是滲納西方還是東方,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但是,作為一種社會潮流,作為一種普遍的文化,即更多的人、更大的人群共同具有並更為穩定的價值觀及其規范,則始於15、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形成於17、18世紀的約翰•洛克、亞當•斯密和法國啟蒙運動,以及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時期,反思於19、20世紀初的馬克思、尼采、羅素所處的反思期,發展於20世紀中後期的現代時期。在發展期,聯合國的兩個人權宣言則是人文走向法制化、國際化的標志,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則是現代人文思想最傑出的代表。
近代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一系列的深刻變化。首先是人文革命——文藝復興 ,科學革命——近代科學誕生。並誕生兩大觀念:人文觀念——尊重人;科學觀念——尊重規律。緊接著工業革命,工業革命又經歷了蒸汽機時代、電氣時代和電子時代等三個階段。人類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遺憾的是,在這幾次偉大的變革中,中華民族始終沉睡不醒。更糟糕的是,一覺醒來的時候,我們又往往把世界的一系列偉大變革,人類的許多共同文明成果,特別是人文思想、人文精神的偉大成果,誤認為是資產階級的,或資本主義的,長期加以否定、拒絕和抵制,極大地增加了我們轉變過程中的阻力,也給我們民族歷史進程留下許多空白和斷層。更遺憾的是,這些誤解、空白和斷層長期內化在我們的教育之中,使我們的教育常常處於尷尬的地步,進而增加了我們理解現代社會文明進程的難度。我們醒來,卻沒有醒正。
現在,又發生一場新的革命:信息化、知識化、民主化、全球化。人在社會中的地位以及社會本身都在發生根本的改變。人從過去的工具人,經濟人,發展到現代的社會人,文化人。人的價值得到充分承認,人與人的相互交流與認同得到更好的實現,自信、平等和價值感等現代國民素質得到更廣泛的提升。
前面已經提到,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文,只的是先進文化中的核心和主要內容: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范。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人類關懷、生命關懷。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間的各種權利,只有人權是天賦的,生來具有的,不可剝奪,也不可代替的。承認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個人利益,包括物質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人文,首先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同時,也是一種制度,一種法律。人文思想是人文制度的理論基礎,而人文制度又是人文思想的實現,人文思想的制度化,法律化。
人權觀念的誕生以及人權的法制化、人權法的國際化、全球化,是人文真正確立的標志,是人文思想得以實現的根本保證。
作為現代人文思想,至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人本觀念」,即「人本位」。人是社會的中心,人是衡量社會的尺度,「本位」者,標准也,人是衡量一切的標准。從君王為標准,到人為標准,或者說,從「君本位」到「人本位」是人類社會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人類價值觀的一次偉大轉變,是約翰•洛克尋求社會規律的第一個偉大的發現。改變標準的人,才是偉大的人。
約翰•洛克用了《政府論》的整個上篇,差不多100頁的筆墨,以詳盡的事實,犀利的邏輯,打破了桎梏人類幾千年的傳統觀念:「君權神授」。正如哥白尼、牛頓把顛倒了的「地心說」顛倒過來,建立了「日心說」一樣,洛克則把顛倒的「君本位」顛倒過來,建立了「人本位」的偉大學說。從此,確立現代人文思想的核心內容。
順便說一句,洛克打破「君本位」,建立「人本位」,即人權思想的銳利武器,就是理性。洛克比牛頓大十來歲,但是他是牛頓的好朋友,莫逆之交。他深受牛頓的思想影響。牛頓是近代科學的集大成者,近代科學的誕生,給人類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觀念:規律意思和理性思維。洛克想,自然界如此有規律,有秩序,人類社會是不是也有它自身的規律呢?「人本位」就是他研究人類社會規律的第一個偉大發現。
由此可見,洛克在科學和人文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科學為人文提供了理性的武器,而人文又為科學提供了發展的方向:科學始終造福於人類,而不要給人類造成傷害。
第二,「個人觀念」,即承認和尊重個人的哲學觀念,是針對「君王主義」或「君本位」而言的。君王們,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君王們,總是打著「國家」「天下」「組織」「集體」之名,行專制主義之實。所以,「個人觀念」也是針對專制主義而言的。是保護個人,反對專制的,特別是反對專制主義利用「國家」、「集體」、「組織」的名義侵犯個人的權利。在這里,對於專制主義而言,個人是神聖的,是偉大的,是不容侵犯的。在約翰•洛克們眼裡,「人權」包括三個相關聯的基本思想:第一,人權就是指個人的權利。第二是人權是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三者不可分離的權利,「不可分離」,也就是三種權利一個也不能少,只講生存權,不講自由權,豈不成為動物保護法了,第三,人權是不可代替的,也是不可代表的,屬於個人自己的權利,而且是天賦的權利,生而有之的權利。
人權是天賦的,是原生的,是生而有之的。而政府的權利,是人們為了更好的保護自己的人權,自願聯合起來,授予的,是後天的,而且人民如果認為必要,比如人權得不到這個政府的保護的時候,可以隨時收回政府的權力。「個人觀念」,就是個人是根本,個人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及其這種權利能否得到保護,是衡量一切,包括組織、社會、尤其是政府的根本。孰輕孰重,孰本孰末,在一些國家,把它搞顛倒了。所以,個人的權利,常常並且是輕易的被剝奪了,還誤認為是「顧全大局」,「犧牲小我」,是講「道德」。結果,代表「大局」、「大我」的政府,政府官員,就可以堂而皇之、肆無忌憚的去「代表」他人的利益。結果,腐敗成風,民無寧時。
「個人觀念」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個人重於政府,人權大於主權。「個人觀念」是約翰•洛克的第二個偉大發現。我們需要來一次啟蒙教育。
尊重個人,首先指的是國家,政府,那些有權力的機構,要尊重個人。有權力的機構尊重無權力的個人,這是人文思想的基點,也是民主政治的基點,同時,尊重個人,是尊重「每一個人」。作為個人,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也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正因為要尊重個人,所以任何人決不能損害他人的個人利益。「個人觀念」,是一個神聖的、偉大的哲學觀念。「個人觀念」是同專制主義作斗爭的偉大武器,所以為專制主義所不容。同時,「個人觀念」也是道德的源泉。所以,提倡個人觀念的國家,反而道德狀況比提倡集體主義的國家更好些。因為「個人觀念」告訴人們,自己有個人利益,要理直氣壯的保護自己的個人利益,不容別人侵犯;同樣,別人——和自己一樣——也有自己的個人利益,所以,任何時候,決不損害他人的個人利益。於是,「保護自己,不損害他人」就形成了社會的力量,社會的道德基礎。
第三,「自由觀念」,即「政府的唯一宗旨是保護個人創造財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也是,或者說,首先是針對政府而言的,是針對有權力的機構而言的。人權是唯一天賦的、根本的權利。政府的權力是選民賦予的,其唯一宗旨,就是保護人的自由。當人民的自由得不到保護的時候,政府的權力就應當被取消,所以叫「人本位」,人,人的自由,是衡量一切的標准。「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在人的權利中,自由是最寶貴的,也是頭等重要的。「自由觀念」,首先也是針對政府而言的,規定了政府的唯一宗旨,就是保護人的自由。什麼樣的政府才能保護人自由呢?約翰•洛克及其後來的繼承者們進一步指出,只有人民選舉的政府,只有三權分立的政府,只有實行輪換制的政府,只有實行新聞自由的政府,也就是由「選舉制」、「分權制衡制」、「輪換制」、「新聞自由制」構成的民主政府,才能成為保護人的自由的政府。
約翰•洛克們的偉大在於,不僅提出了偉大的觀念,而且進一步提出了實現這種觀念的制度保證,他們的偉大還在於,開創了治理社會的新理念:不是靠口號,不是靠提法,而是靠制度,靠一種相互制約的制度,靠一種人民能真正制約政府的制度。
「自由觀念」,同時是指「每個人」的自由,只有尊重他人的自由,才能有自己的自由,爭取自己的自由,決不損害他人的自由。怎樣識別、判斷是否損害了他人的自由呢?人類找到一個最好的方法:制定規則。制定以保護人的自由為宗旨的規則。這就是現代法制的基本觀念,規則是保護人的自由的。於是,作為個人,違背規則也就是損害了他人的自由,就需要付出代價,受到懲罰。作為個人,遵守規則就是尊重他人的自由,也是尊重自己的自由。於是,規則意識,就成為自由國家國民的基本素養。所以,自由主義,決不像有些人歪曲的那樣,為所欲為,無法無天。
可見,「自由觀念」既是反對專制主義的有力武器,也同樣是社會良好道德的哲學基礎。
科學與人文--現代文化和現代文明的象徵。

⑼ 人文藝術

人文藝術

什麼是人文藝術?

這里需要拆分成兩個概念來解釋「人文藝術」,人文和藝術;

一:人文

人文學也稱「人文陸迅學科」;

人文學科的出現過程:文學、歷史、語言、藝術余禪;

二:藝術

實踐早毀此、現象、規律

理論性、學術性

概念、范疇

理論探討、分析

how

如何理解人文藝術?

⑽ 什麼是藝術人文

藝術是離不了人的,離了人也就沒有藝術生存的空間了
再者,藝術是先有了人,有了社會才有的,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就是這個道理,用馬克思的話說,藝術是在人們的生產勞動中出現的. 無論古代的藝術或者是現在的藝術都是根據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發展的,在古典派的時代里絕對不會出現現在的後現代派,同樣,現在也不太容易出現古典派的類型了。這就是藝術屬於人文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藝術人文有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