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藝術鑒賞類論文怎麼寫

藝術鑒賞類論文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3-05-24 01:08:38

A. 公共藝術鑒賞論文寫作思路是什麼

寫作思路:運用簡潔的語言對公共藝術課的理念以及特色進兄叢行闡述,把自己在美術鑒賞方面的觀點,審美上的觀點寫下來滾塵差。

第一:美術鑒賞有益於大學生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藝術教育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大皮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

人的全面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認為的那樣,包括智力、體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一專多能的素質型發展。鑒於此,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已經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重視與關注。大學生美術鑒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二: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和培養審美能力。在美術鑒賞課上,通過大量地、廣泛地鑒賞優秀藝術作品,就會逐漸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這里不單單是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問題而是如何發展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提高學生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我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B. 求藝術鑒賞論文一篇。3000字以上。

寫作思路:真情實感的表達,結合實際情況描寫,正文: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往往是形容我國古代藝術文化、悠久歷史的最佳詞彙。一個線條,一個輪廓,一抹色彩,看似簡簡單單的幾筆,畫家卻能夠用遠近呼應、以動襯靜等手法將人物、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唯妙唯俏,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繪畫的精髓所在!

從遠古的陶瓷繪畫,到魏晉的墓室彩繪磚,再到隋唐的壁畫,個人感覺,相比較於西方油畫的死板,我們中國美術講究的是形散神聚,畫家們舉手投足之間一揮筆墨,就能表達自己對人物、事物的態度與看法——不論是一種巫術,還是諷刺官僚、表現民生疾苦,抑或是細致刻畫某種動物等等。

通過這幾次選修課,我覺得古代的畫家不僅僅是畫家,他們往往能夠用筆墨批判現實或者是表達某種願望或抱負,總之,繪畫的目的已經遠遠超越了欣賞,我們能夠從眾多的繪畫之中感受到它們所帶來的內涵美、意境美,這也是值得我們去欣賞、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術鑒賞這門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顧愷之大師。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老師上課細心地講述了洛神賦的故事,《洛神賦》是古代有名的詩人曹植用神話隱喻著失落了愛情的感傷的詩篇《洛神賦》,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篇重要作品。

曹植所愛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親曹操的決定下,為他的哥哥曹丕奪去。甄氏在曹丕那裡,沒有得到穩固的愛情死得很慘,她死後,曹丕把甄氏遺留的玉鏤金帶枕給了曹植。

曹植在回歸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經過洛水,夜晚夢見了甄氏來會他,悲痛之餘作了一篇《感甄賦》,塑造了洛神的動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兒子曹睿將它改名為《洛神賦》。

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當時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他的畫師法衛協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

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的特點。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

而在我國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時期,也不乏優秀的作品出現。比如在《步輦圖》中,唐太宗被一群宮女所環繞、包圍起來,並且就連座椅都是宮女們抬起來的,這些許表現了閻立本對當時唐太宗、當時整個唐朝的不滿與諷刺;

但同時,從來使的衣著與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龐的豐潤、目光深邃、神態威儀而不失和藹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所在。可謂是既表現了對吐蕃的蔑視,又在表現唐太宗風貌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對唐朝不敢與吐蕃對抗的看法和諷刺。

古代繪畫給我留下無窮的回味,而當代大師的作品亦能展現出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

「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由,略通古今之變。」一代書畫名家范曾用這二十四個字評價自己。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鍾馗雅趣圖》,正是范老「鬼才」的一個集中表現。范老擅作寫意人物潑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諸人,筆墨渾厚,造型生動。

他繼承了南宋梁楷以來簡筆潑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人物作品之傳神,固出於其才氣之敏悟與博學好思之修養,至於其筆墨之能得其神,則應出於其鍥而不舍的勤奮和努力。這幅《鍾馗雅趣圖》

筆法洗練、形象生動豪放。簡單幾筆構型有狀,神采豪放,線條有樣,生動鮮活。鍾馗的坦胸開衫的簡潔筆法將健碩灑脫的形象描繪得入木三分。卧蠶雙眉,紅臉多髯,使鍾馗的戾氣漸隱,英氣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點點,不可謂不惟妙惟肖。頸肩與手部的'洗練線條使人物更具質感,躍然紙上。

用墨有方,濃淡變化得體,則墨色活潑精神,有光彩,妙趣橫生。前人論畫謂「氣韻生動」,常以用墨佳劣為主要衡量標准不是沒有道理的。當然,一幅畫是否達到「氣韻生動」,還包括畫體的內在精神刻畫,作者情感的傳遞,以及用筆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現主客體的諧調一致。所有這些最終還是要靠墨色的變幻來體現的。

這幅《鍾馗雅趣圖》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豐富,「墨分五色」既有變化又有統一。鍾馗的衣衫以淺淡與中度墨色為主,將白衫的褶皺與光影差別以不同於西方素描的寫意手法行雲流水般的表現出來。

而濃密的髯發更是展現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糾結濃密卻不凌亂,恣意張揚卻不繁雜,漸變與層次感以一種特有的手法顯露,下筆猶如閑庭信步一氣呵成。最可賞的便是范老整個人物的筆觸與構圖,人物有骨有肉,多利豐筋,形象飽滿。

構思精巧,構圖簡潔爽利,人物神態傳神,別有妙趣。范老多畫鍾馗,這幅卻備受矚目,這和此幅鍾馗的「與眾不同」大有干係,是范老的「鬼氣」賦予了此畫別樣的感受。范老打破傳統,一改鍾馗凶神惡煞的民間形象,以雅趣為旨,將鍾馗塑造成一位氣質介於文人與武將之間的另類,使人頓感新意。

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頭鼠竄而是站在肩頭搔弄。舊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鍾馗,在畫中以這些情態出現,詫異者有之,不解者有之,無奈者有之,最終卻化作一笑,獨品出另一味道。這種超脫出傳統拘泥的作品,不愧為鬼才的畫作。

其實,個人認為,我覺得中國繪畫是最能彰顯我國文化特色的歷史產物,我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深厚底蘊,這不僅僅包括歷史,更囊括著我國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淀。

面對文化,我們要有一種使命感,維護我國文化積淀、傳承我國文化瑰寶;面對藝術,我們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發現生活之美、感受來自於藝術的強大力量;面對美術,我們要有一個欣賞的思想,發現生活的不同、感受來自美術的無限魅力。

C. 音樂劇藝術賞析論文範文怎麼寫

音樂劇作為一種獨立的新興藝術品種,是改革開放以後從西方傳入我國的,對音樂劇進行賞析有助於我們陶冶情操。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音樂劇賞析論文,供大家參考。

音樂劇賞析論文篇一:《試談中國原創音樂劇》

[摘 要]當前,國內音樂劇的演出劇目令人應接不暇,無論是國外引進劇,還是中文版的外國音樂劇,亦或本土原創音樂劇,都在努力掠奪新興的音樂劇市場。本文以東莞原創音樂劇為例,從製作模式的角度來探索中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並分析這一模式的利弊:它的利在於推動了音樂劇在現階段的發展,而它的弊端在於這不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音樂劇 製作模式 本土化

說起音樂劇,美國百老匯是世界戲劇界的奇葩。百老匯是音樂劇產業的發源地,也是美國最具代表性和研究價值的劇場聚集區。它的製作與運營模式在一百年的發展中,經過不斷的完善,己經形成非常完備與經典的製作體系。它在商業上的成功運作方式給許多國家的音樂劇發展都帶來了啟迪。在中國,音樂劇從近幾年開始頻繁走入大眾的視野,身貼“舶來品”的標簽,以其豐富多彩的舞台呈現方式吸引了大眾的眼球。當前,國內音樂劇演出劇目令人應接不暇,但筆者意識到,目前的音樂劇發展狀態仍處於本土化探索和市場培育階段,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本文以東莞原創音樂劇為例,試圖探索原創音樂劇的發展之路。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什麼叫原創音樂劇?

對於“原創音樂劇”的概念,目前學界未能給出准確的概念。“原創”指的是創作或發明出全新的作品,而不是由復制、改編、剽竊、模仿、抄襲、二次創作,或系列創作的衍生作品。“原創是獨一的,是母本不是幕本”。而又因為音樂劇屬於舶來品,屬於外來 文化 ,所以筆者認為“中國原創音樂劇”是指在西方音樂劇元素的基礎上,能反映本國人民的生活與情感、表現當地文化、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的音樂劇,並在其組織、製作、演出過程中按照本國的運行規律產生的全新作品。

介於以上的定義,關於“海外引進的原版音樂劇”和“中文版音樂劇”這兩個音樂劇類型暫不作討論。

(二)什麼叫“東莞原創音樂劇”?

是指在東莞政府扶持下製作的一系列原創音樂劇。這些音樂劇的生產單位在東莞登記、注冊、納稅,作品版權歸東莞所有,劇目在東莞排練合成並首演,從東莞走向全國。

二、中國原創音樂劇現狀

在上個世紀40年代,百老匯音樂劇和好萊塢歌舞片幾乎同步進入天了中國,但由於音樂劇的黃金時代尚未真正到來,那時的作品大多停留在“富麗秀”的階段,整體價值並不高。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得以有第二次機會面對藝術成就較高的西方音樂劇劇目,可以說,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歷史真正啟動於改革開放後的新時期。

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央歌劇院等院團開啟了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探索。在《我們現在的年輕人》、《風流年華》、《搭錯車》、《特區迴旋曲》中,不難感受到這個時代的聲音和氣質。

90年代中後期,隨著藝術院校的介入,隨著中國音樂劇研究協會的成立,中國原創音樂劇開始直面消費意識處於萌芽狀態的藝術環境。進人21世紀,中國開始向消費型國家過渡。這時,西方音樂劇被越來越多地引進,一些專業的本土或合資的音樂劇機構相繼成立,進行音樂劇 教育 的藝術院校越來越多,音樂劇呈現出一種“熱”的狀態。人們開始期盼著這一西方現代戲劇樣式,能早日在中國的舞台上紮根、生長,最終創立出本民族的音樂劇。一些專業的本土或合資的音樂劇機構(2005年的“東方百老匯”、2011年的“亞洲創聯”)也相繼成立,2006年“百老匯亞洲娛樂公司(BAC)”在中國成立,2007年後GWB娛樂公司也把開發亞洲和中國市場作為主攻目標;上海、北京、廣州、東莞、深圳等地都想紛紛將自己塑造成“中國音樂劇中心”、“音樂劇之都”、“百老匯音樂劇製作基地”、“中國原創舞台劇產業基地”,上海甚至還有成為“亞洲音樂劇中心”的宏大願景。

三、東莞原創音樂劇探析

向來有“世界工廠”之名的東莞,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也被外界稱為“文化沙漠”,缺少文化氣息的東莞比任何城市都需要藝術。如何打造城市文化,並以文化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以至實現產業轉型這一問題,令人深思。在2007年,東莞提出了打造“音樂劇之都”的構想並付諸實踐,希望發揮當地經濟實力的優勢和高檔硬體設施的優勢,吸引國內外音樂劇創作推廣資源,用10至20年的時間,把東莞鍛造成為“音樂劇之都”,努力使之成為城市文化的名片。8年過去,一批東莞原創音樂劇走進了中國音樂劇發展歷史的視野。

東莞政府之所以選擇以“音樂劇”這一類藝術類型為發展目標,原因有兩個:一是針對東莞的現狀來看,東莞的藝術創作起步慢、積淀淺、人才匱乏,無法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爭鋒,於是策略性地選擇了被國內譽為“朝陽藝術”、相對冷門但又雅俗共賞的音樂劇作為突破口來發展;二是從觀眾的欣賞角度來說,他們需要新型的舞台藝術樣式,他們對走進劇場觀看一場“好看”的劇目有著需求和嚮往,而音樂劇作為當代音樂戲劇樣式的代表,具有時尚的都市文化、通俗文化的屬性,親民易懂,這些特質都契合著觀眾的文化需求。

從2007年到今年,東莞以一年出一部的速度,製作了7部音樂劇:《蝶》、《愛上鄧麗君》、《三毛流浪記》、《王牌游戲》、《鋼的琴》和《媽媽再愛我一次》、《聶小倩與寧采臣》,這7部音樂劇作品自推出後都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巡演。通過這7部音樂劇的製作,東莞也逐漸走出了一條符合自己的音樂劇製作模式,即“政府扶持、企業承辦、指標監管、項目辦團、院線運作”的“五合一”模式。

四、莞產音樂劇發展模式之利弊分析

(一)推動了音樂劇的發展

對於老百姓來說,音樂劇屬於舶來品,它不像戲曲藝術在我國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它是外來文化,從觀眾對音樂劇的不了解、還未形成音樂劇的消費習慣等等原因可以看出,音樂劇市場還未成熟。因此,從這一現狀來看,政府的扶持,將對音樂劇產生有利作用。在由文化部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音樂劇發展國際論壇中,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戲劇和音樂劇劇院董事長拉爾夫・芮明頓先生在《美國政府對音樂劇的支持》 報告 中認為政府應該成為音樂劇事業的推動者,為音樂劇的製作人和演出機構提供保障,增強投資信心。這表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是資金上優勢。從舞台呈現的角度來看,音樂劇是一種製作成本相對較高的舞台藝術,有著較高的資金門檻。在音樂劇的黃金時代《窈窕淑女》(1956)的製作需要35萬美元,80年代後,歐洲巨型音樂劇樹立了新的標桿,《貓》(1982)在百老匯的投資高達400萬美元,90年代後,百老匯音樂劇的投資已經進入了千萬級,2001年《製作人》投資約為1050萬美元,2003年《邪惡女巫》的投資高達1400萬美金。不斷攀升的音樂劇製作成本,令許多其他的業余 愛好 者或者獨立製作人沒有能力去承擔賠本的危險,所以在90年代後期,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由“集團”製作而成的。在中國,由於音樂劇產業尚處於初級階段,很難受到銀行等投資機構或大集團的青睞,而政府以資金扶持者的角色介入到音樂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融資瓶頸,緩解了資金不足的問題,為音樂劇的製作提供了物質保障。

再者,由政府舉辦的一系列公益活動,有效培育了音樂劇市場。政府具有普及推廣舞台藝術、培養潛在觀眾、提升社會美育教育的職責。以東莞為例,通過製作這7部音樂劇,做到了把音樂劇這個產品帶入到大眾視線,讓人們走進劇場,認識了音樂劇,感受了音樂劇的獨特魅力。對於青少年,政府也開展了音樂劇系列活動,例如在假期時間推出了“暑假音樂劇演出季”,引進多部適合青少年觀賞的小成本音樂劇來莞演出,通過低票價甚至免費觀演的方式,吸引青少年進劇場,同時利用玉蘭大劇院的小劇場等陣地開展“我與音樂劇零距離”、“和音樂劇大師面對面”等音樂劇培訓活動,邀請在莞合成劇目的藝術家與觀眾“零距離”講座。通過這些,不僅可以在城市中營造出濃厚的藝術氛圍、提升市民素養,更有利於讓青少年從小就接觸音樂劇,為培養音樂劇潛在專業人才打下基礎。

(二)缺少發展的可持續性

對於一部原創音樂劇能持續上演多少場,哪個城市能夠成為音樂劇中心,並不是一個地方政府單方面的意願所能決定的,音樂劇的真正決定權在於普通觀眾。作為以營利為目的的商品,音樂劇必須面向市場才能生存和發展,換句話說,觀眾需要什麼,音樂劇就生產什麼。百老匯音樂劇的娛樂性和喜劇色彩就是迎合了大眾對於輕松娛樂的追求,這也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體現。

但是,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打造“音樂劇之都”是為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市內涵的舉措,在這一宏觀願景下製作的音樂劇,只是代表了政府的意志,而老百姓真正想看什麼,政府不得而知。所以,對於大眾來說,政府製作的音樂劇僅僅是“被接受”的狀態,而不是“主動接受”,這與音樂劇作為大眾文化的主旨相去甚遠。再者,隨著政府工作目標的不斷升級,對於“音樂劇的扶持”能不能成為後繼領導層的工作重點,這對當地音樂劇發展又是一個重大考驗。

無數事實向我們證明,一切違背經濟規律的行為終將是失敗的。當我們的音樂劇尚無市場土壤時,任何頭腦發熱只能是極為短視的行為,最終不能使音樂劇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結語

從音樂劇製作的角度來看,不能把東莞原創音樂劇簡單地概括為“政府行為”,而是一種政府和企業通力合作的產物――政府追求社會效益,企業要的是經濟效益,二者把各自的優勢資源整合起來,強強聯合,最終成就了這類音樂劇的誕生。而這一製作模式,是根據東莞的情況、根據中國音樂劇的現狀、市場狀態而做的一種比較可行的辦法。然而,從音樂劇自身發展規律的角度來看,以政府為主導的音樂劇並不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雖然政府給予了音樂劇資金上的支持、舉辦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動,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音樂劇的發展,但是這類音樂劇只是代表了政府的意志,與老百姓的真正需求產生了疏離。因此,如何興弊除利,探索出一種適合我國原創音樂劇的發展之路是業界下一步需要討論的議題。

參考文獻:

[1]楊適.原創文化與經典.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P16;

[2]慕羽.中國音樂劇藝術與產業. 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1):P347;

[3]汪朝光. 建國初停映美國影片紀實.世紀,2007(04):P56;

音樂劇賞析論文篇二:蒲劇《掛畫》表演技巧賞析

摘 要: 文章 通過分析蒲劇《掛畫》中的表演技巧,展現了戲劇表演中,合理運用身段技巧於表演中,具有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豐富人物內心情感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蒲劇 掛畫 技巧 表演

一、《掛畫》演繹歷史

《掛畫》是摺子戲《梵王宮》中的一折,梆子戲中常見的劇目,是蒲劇(蒲州梆子)的代表作。秦腔,晉劇,京劇,紅梅戲等劇目也曾移植這一劇目。

20世紀30年代蒲劇表演藝術家王存才踩蹺表演這一劇目,轟動一時,他在《掛畫》中應用“蹺功”和“椅子功”,把一個喜不勝喜,待要出閣的耶律含嫣,從內心到外形,刻畫得淋漓盡致。布置新房時,站在凳上,腰一扭,膀一搖。踩著蹺飛身上凳,身段是那樣美,功夫是那樣深,令人驚嘆。在板凳上,雙腿立,單腿立,單腿蹲,鳳凰展翅,童子拜佛,種種表演,般般絕技,都是在表現掛畫時的喜悅心情,而不是在單純賣弄技術,絲毫感覺不到是技術的堆砌。

觀眾喜歡王存才的《掛畫》,給他編了“寧看存才《掛畫》,不坐民國天下”、“誤了秋收大夏,不誤存才《掛畫》”來贊美他的 順口溜 。後來女演員韓長玲學演這出戲,因為不再踩蹺,王存才便設計了不再用長板凳,換成了一把民間的羅圈椅子,讓演員沿著椅子上蹦上跳下,單腳踩在椅子的上沿,做著釘釘、掛畫等高難度形體動作,這也是當年賈永愛、今天任跟心等演員的演法了,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掛畫》的演法。

一出《掛畫》演紅了幾代蒲劇演員,也成了蒲劇的招牌劇目,各省戲曲舞台也常有演出,與陳素真的“甩大辮”演繹的都是《梵王宮》中的一段,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 《掛畫》表演技巧賞析

《掛畫》情節很簡單。講述了少女耶律含嫣沖破世俗的傳統偏見,大膽追求愛情自由的 故事 。演繹的是耶律含嫣得知迎親花轎將至,以掛畫的方式表現喜悅的心情。其中通過掛畫展示了椅子功、水袖功、手帕功等表演技藝。讓人在驚心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心情,通過這些表演程式的運用體現了少女的各種心情。

全折戲從耶律含嫣上場到與花雲相偕逃走,演出時間只有四十多分鍾,但人物的情緒、行動和戲劇節奏卻一環緊扣一環。“思親”、“掛畫”、“整容”、“迎親”、“揭蓋”、“訴情”、“出走”,任跟心正是抓住這些人物在特定情緒支配下的每一個動作,從表現人物情緒上的變化遞進去逐步揭示人物性格的。她所飾演的耶律含嫣,出場時愁眉籠罩,身披衣服,頭裹紅帕,緩慢的步態加上踉蹌的小碎步,臉上帶著倦怠的神容,處處流露出少女的相思之苦,充分表現了對封建世俗的不滿和無奈,以及少女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嚮往。

當聽丫環說“花轎已從花家莊動身”時,含嫣驚喜的後退半步,激動地“噢!”了一聲,隨後一個長身,倦容全消,心花怒放。不僅使舞台氣氛瞬間變化,觀眾的心情也從“思親”較為壓抑的氛圍中釋放出來,變得輕松。同時也抓住了觀眾的獵奇心理,讓觀眾帶著好奇心繼續看接下來的表演。在歡快氣氛的演奏聲中,含嫣在舞台上轉圈的同時將衣服脫下,用嘴咬著衣領,把兩個袖子輕輕拋起,在水袖緩緩落下的同時折到衣服的中間位置,在把衣服上下折好,隨後輕快的遞給丫鬟。可以體現出少女激動喜悅的心情,像疊衣服這樣的小事都可以自己去做了。

為了增加閨房的喜氣,接著就是選畫,掛畫了。含嫣和丫鬟左選右選終於要掛了,丫鬟搬來凳子,一掛掛不上二掛掛不上,含嫣急了,要自己掛。在掛畫過程中,耶律含嫣跳上有圈手的椅子,不夠高,又輕松的跳到圈手上,在牆上釘好釘子,然後開始掛畫。演員單腳站在圈椅扶手上,先是金雞獨立,身子隨著畫卷的下落也逐漸下蹲,然後一個側身的完美亮相,這一切都是演員長期的腰腿功夫。這些都令台下觀眾連聲叫好。在掛好一邊之後,圈椅上來回轉了幾個圈要掛另一邊了,又一個金雞獨立,掛好了畫,身體隨後漸漸下蹲,當含嫣掛好畫將下來時,身子忽然一歪,兩腳在圈椅扶手上相互迅速交替換位以保持平衡,最後總算是平穩落地了,驚出含嫣和丫鬟一身冷汗。

左邊牆掛好了還有右邊,同樣地掛畫動作,同樣地精美絕倫的椅子功,只是表演稍有不同,這邊的牆上原本就有了釘子,只是跳在扶手上加固了,又是金雞獨立,又是一連串高超的技藝,當掛完畫下地時,依然做了雙腳在圈椅扶手上的迅速交替,只是這一次是含嫣故意嚇唬丫鬟的。體現出含嫣作為少女活潑可愛,機靈愛搗亂的性格,比起之前的充滿倦態的含嫣,此時好似完全換了一個人。渲染出人物布置閨房、喜迎情人的歡快之情,刻意點染一個“喜”字。

接著是梳妝與換衣,這一段的表演展現了人物心理的變化與音樂節奏一起由慢到快,任跟心以其准確、迅捷的撲粉、點唇動作來表現含嫣緊張激動地心情。要換衣服迎接新人了,一件不滿意再換一件,終於滿意了,結果卻在著急中袖子穿不進去,只好自己穿,幾個旋轉便穿好了,只是忙中出錯的系錯了扣子,急忙整理。含嫣急切的眼神,出錯的窘況使得觀眾會心一笑。感慨少女急欲出門迎接情人的迫切之情,突出了一個“急”字。小碎步出門迎接新人,卻被石子絆了一跤,瘸了腿,一拐一拐的動作逗壞了觀眾,嬌羞惱怒的含嫣一個反身踢飛了石子。

“新人”進房,眾人退下,圍繞“揭蓋頭”一段,任跟心的表演惟妙惟肖,將人物內心按捺不住的沖動情緒展現的淋漓盡致,細膩傳神地表演出一個急迫卻又羞澀的懷春少女的心境。急欲弄清“新人”究竟是否花雲,卻又欲揭還羞,在椅子上輾轉,卻又不敢上前,用手帕招呼卻又無人搭理。悄悄的起身巡門關門,慢慢地向新人移動,反復進退,變化多端。讓觀眾也隨著含嫣的猶豫心裡著急。恨不得自己去一把抓下紅蓋頭,好一睹真容。終於走到新人邊,一次揭蓋頭沒有成功,驚地回到椅子上左右盤坐,再看新人,二人竟不約而同地對視,這讓含嫣嬌羞的不知如何是好,一手飛快的轉動手帕,一手抓著衣襟,體現出又驚又喜,忐忑緊張的心情。想看又不敢上前,跑了幾次圓場,幾番掙扎,終於去踢了一下新人的腳,隨即又跳回椅子上緊張萬分。好不容易揭下蓋頭,又嬌羞畢露,順手扯過蓋頭,飛身“凌空越桌”帶“空中轉身”,“菩提盤坐”式落於桌後高墊的椅子上,“蓋頭藏羞”反成了新娘子①。終於,新人將蓋在含嫣頭上的蓋頭掀開,二人才得以相見,含嫣嘴咬蓋頭,嬌羞的感情肆意流露,讓人不得不愛上這個痴狂的女子。任跟心以近似瘋狂的動作揭示出人物感情世界的動盪,把動作變為情感自然流露,此情此境,又非如此誇張凝練的動作不足以表現。所以,當含嫣唱出“我愛他氣軒昂英雄模樣,一支箭射雙雕武藝高強;我要把終身事對他言講,羞答答上前去口呼花郎”時,雙方彼此的深情表白成功地把人物思想情緒推到了頂峰。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二人的深情愛意。

任跟心的表演讓觀眾的心,隨著含嫣的一舉一動,而忐忑不安,驚喜不斷。在人物貫穿情緒的表達上,她表現得層次清晰,脈絡分明,連貫飽滿。對於人物感情上的起伏跌宕,尤其是點睛之處,她都能處理的急徐有致,不溫不火,分寸准確。

三、結語

正是通過演員的專業表演,嫻熟的椅子功,優美的手帕功等,通過高難度的身段動作表演,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演活了一個飽含炙熱感情又活潑嬌羞的少女耶律含嫣。對於耶律含嫣的表演不能太過火爆,給人以輕浮之感,又不能太過溫婉給人以怯懦之意,要完美並恰到好處的演繹這樣一個既有豪情又有溫情的少女是何等之難。任跟心通過自己嫻熟的表演技巧,以及個人的藝術創造,成功地塑造出了《掛畫》中少女含嫣的內心世界讓觀眾也感受到了女主人公的心境,增強了作品帶給我們的藝術感染力。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音 樂劇賞 析論 文”

D. 大學美術鑒賞論文3000字參考範文有哪些

美術鑒賞是一種視覺藝術,在發展學生的視掘沒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美術鑒賞3000字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美術鑒賞論文3000字 範文 篇1

淺談中國繪畫藝術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往往是形容我國古代藝術 文化 、悠久歷史的最佳詞彙。一個線條,一個輪廓,一抹色彩,看似簡簡單單的幾筆,畫家卻能夠用遠近呼應、以動襯靜等手法將人物、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唯妙唯俏,這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繪畫的精髓所在!

從遠古的陶瓷繪畫,到魏晉的墓室 彩繪 磚,再到隋唐的壁畫,個人感覺,相比較於西方油畫的死板,我們中國美術講究的是形散神聚,運散扒畫家們舉手投足之間一揮筆墨,就能表達自己對人物、事物的態度與看法——不論是一種巫術,還是諷刺官僚、表現民生疾苦,抑或是細致刻畫某種動物等等。通過這幾次選修課,我覺得古代的畫家不僅僅是畫家,他們往往能夠用筆墨批判現實或者是表達某種願望或抱負,總之,繪畫的目的已經遠遠超越了欣賞,我們能夠從眾多的繪畫之中感受到它們所帶來的內涵美、意境美,這也是值得我們去欣賞、去研究的地方!

在美術鑒賞這門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顧愷之大師。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

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老師上課細心地講述了洛神賦的 故事 , 《洛神賦》是古代有名的詩人曹植用神話隱喻著失落了愛情的感傷的詩篇《洛神賦》,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曹植所愛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親曹操的決定下,為他的哥哥曹丕奪去。甄氏在曹丕那裡,沒有得到穩固的愛情死得很慘,她死後,曹丕把甄氏遺留的玉鏤金帶枕給了曹植。曹植在回歸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經過洛水,夜晚夢見了甄氏來會他,悲痛之餘作了一篇《感甄賦》,塑造了洛神的動人形象,也就是被他美化了情人的形象,甄氏的兒子曹叡將它改名為《洛神賦》。

愷之知識淵博而有才氣,擅長詩賦、書法,尤其精通繪畫。工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當時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他的畫師法衛協而又有所變化,他的畫有敷染容貌,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的特點。史有以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精通畫論,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對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影響很大。

而在我國古代鼎盛的唐朝唐太宗時期,也不乏優秀的作品出現。比如在《步輦圖》中,唐太宗被一群宮女所環繞、包圍起來,並且就連座椅都是宮女們抬起來的,這些許表現了閻立本對當時唐太宗、當時整個唐朝的不滿與諷刺,但同時,從來使的衣著與恭敬地神情以及唐太宗面龐的豐潤、目光深邃、神態威儀而不失和藹也能充分展露出盛唐一代明君的風范、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所在。可謂是既表現了旁昌對吐蕃的蔑視,又在表現唐太宗風貌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對唐朝不敢與吐蕃對抗的看法和諷刺。

古代繪畫給我留下無窮的回味,而當代大師的作品亦能展現出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

“痴於繪畫,能書。偶為辭章,頗抒己懷。好讀書由,略通古今之變。”一代書畫名家范曾用這二十四個字評價自己。

范曾,字十翼,別署抱沖齋主,江蘇南通人,當代中國著名的 國畫 大師,開 人物畫 一代風氣之先。作品熔山水花鳥人物於一爐,集詩、書、畫三絕於一身,在繪畫語言上有創新,功力不凡。他的古代人物畫,識者謂其氣韻生動,神彩飛揚,精湛嫻熟,筆力遒勁,線條簡括,形象生動。

《鬼才范曾》封底上的那幅《鍾馗雅趣圖》,正是范老“鬼才”的一個集中表現。范老擅作寫意人物潑墨人物,力追古代梁楷、法常諸人,筆墨渾厚,造型生動。他繼承了南宋梁楷以來簡筆潑墨的手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其人物作品之傳神,固出於其才氣之敏悟與博學好思之修養,至於其筆墨之能得其神,則應出於其鍥而不舍的勤奮和努力。這幅《鍾馗雅趣圖》

1.筆法洗練、形象生動豪放。簡單幾筆構型有狀,神采豪放,線條有樣,生動鮮活。鍾馗的坦胸開衫的簡潔筆法將健碩灑脫的形象描繪得入木三分。卧蠶雙眉,紅臉多髯,使鍾馗的戾氣漸隱,英氣伶伶俐俐的流露出一點點,不可謂不惟妙惟肖。頸肩與手部的洗練線條使人物更具質感,躍然紙上。

2.用墨有方,濃淡變化得體,則墨色活潑精神,有光彩,妙趣橫生。前人論畫謂“氣韻生動”,常以用墨佳劣為主要衡量標准不是沒有道理的。當然,一幅畫是否達到“氣韻生動”,還包括畫體的內在精神刻畫,作者情感的傳遞,以及用筆能否恰如其分地再現主客體的諧調一致。所有這些最終還是要靠墨色的變幻來體現的。

這幅《鍾馗雅趣圖》用墨也是十分精巧。墨色豐富,“墨分五色”既有變化又有統一。鍾馗的衣衫以淺淡與中度墨色為主,將白衫的褶皺與光影差別以不同於西方 素描 的寫意手法行雲流水般的表現出來。而濃密的髯發更是展現出范老用墨的不俗功底,糾結濃密卻不凌亂,恣意張揚卻不繁雜,漸變與層次感以一種特有的手法顯露,下筆猶如閑庭信步一氣呵成。最可賞的便是范老整個人物的筆觸與構圖,人物有骨有肉,多利豐筋,形象飽滿。

3構思精巧,構圖簡潔爽利,人物神態傳神,別有妙趣。范老多畫鍾馗,這幅卻備受矚目,這和此幅鍾馗的“與眾不同”大有干係,是范老的“鬼氣”賦予了此畫別樣的感受。范老打破傳統,一改鍾馗凶神惡煞的民間形象,以雅趣為旨,將鍾馗塑造成一位氣質介於文人與武將之間的另類,使人頓感新意。而右肩上的小鬼不再抱頭鼠竄而是站在肩頭搔弄。舊往打鬼擒妖的鬼判官鍾馗,在畫中以這些情態出現,詫異者有之,不解者有之,無奈者有之,最終卻化作一笑,獨品出另一味道。這種超脫出傳統拘泥的作品,不愧為鬼才的畫作。

其實,個人認為,我覺得中國繪畫是最能彰顯我國文化特色的歷史產物,我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深厚底蘊,這不僅僅包括歷史,更囊括著我國五千年來的文化積淀。

面對文化,我們要有一種使命感,維護我國文化積淀、傳承我國文化瑰寶;面對藝術,我們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發現生活之美、感受來自於藝術的強大力量;面對美術,我們要有一個欣賞的思想,發現生活的不同、感受來自美術的無限魅力。

美術鑒賞論文3000字範文篇2

淺談大學美術鑒賞

摘要:美術鑒賞課將我帶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帶到了一個我以前從未涉足過的領域,帶到了藝術的殿堂,我可以說出那些美麗的作品的故事,它讓我發現原來世界是這么美,原來一個人的思想可以這樣表達,原來先代們是那麼的智慧。 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 經驗 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鑒賞活動能幫助我們在欣賞、鑒別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關鍵詞:繪畫、梵高、中國建築、鑒賞

一、對繪畫的鑒賞

繪畫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設色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里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

就像梵高的藝術是偉大的然而在他生前並未得到社會的承認。他作品中所包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其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代的前面的確難以被當時的人們所接受。他以環境來抓住對象他重新改變現實,以達到實實在在的真實,促成了表現主義的誕生,在人們對他的誤解最深的時候,正是他對自己的創作最有信心的時候。因此才留下了永遠的藝術著作。 他直接影響了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陽光明媚燦爛的法國南部所作的。 畫家像閃爍著熊熊的火焰滿懷熾熱的激情令運動感的彷彿旋轉不停的筆觸是那樣粗厚有力色彩的對比也是單純強烈的。然而在這種粗厚和單純中卻又充滿了智慧和靈氣。 觀者在觀看此畫時無不為那激動人心的畫面效果而感應心靈為之震顫激情也噴薄而出無不躍躍欲試共同融入到梵谷豐富的主觀感情中去。

總之梵高筆下的向日葵不僅僅是植物;而是帶有原始沖動和熱情的生命體。我更愛看窗外那一片向日葵,愛看她們在陽光下開出燦爛的笑容。我不敢展示真正的我,我也不知道真實的我是什麼樣。在向日葵面前,我有一種自信的感覺,展示著那個成功、全新的我;我在看見向日葵時,心裡總有種暖洋洋的感覺。 我看見梵高背著畫夾,在向日葵叢中專心致志地畫著那幅熱情奔放的向日葵。我看著向日葵明朗的臉,眼睛一亮。我對梵高喊道:“你必須面對自我,絕不能逃避。不管這有多麼困難,需要多大勇氣!”其實這句話不僅是對梵高說的,也是對我說的。雖然梵高已經成為過去,而我卻可以改變。我要感謝的不僅是那扇窗,更要感謝窗外精彩世界為我帶來的美好遐想。

二、對中國建築的鑒賞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築體系之一,有7000年以上有實物可考的歷史。3000年前已形成以木構架為主要結構、以封閉的院落為基本的群體布置方式的獨特風格。它的發展從未中斷,並對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各地的建築有重要影響。它從陝西半坡遺址發掘的方形或圓形淺穴式房屋發展到現在,已有六、七千年的歷史。修建在崇山峻嶺之上、蜿蜒萬里的長城,是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跡;建於隋代的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在科學技術同藝術的完美結合上,早已走在世界橋梁科學的前列;現存的高達67.1米的山西應縣佛宮寺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北京明、清兩代的故宮,則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精美、保存完整的大規模建築群。至於我國的古典園林,它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這一系列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像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國古代的建築藝術也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

中國建築體系是以木結構為特色的獨立的建築藝術,在城市規劃、建築組群、單體建築以及材料、結構等方面的藝術處理均取得輝煌的成就。傳統建築中的各種屋頂造型、飛檐翼角、斗拱彩畫、朱柱金頂、內外裝修門及園林景物等,充分體現出中國建築藝術的純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

半坡村已有前堂後室之分。商殷時已出現高大宮室。西周時已使用磚瓦並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戰國時期更有建築圖傳世。京邑台榭宮室內外樑柱、斗供上均作裝飾,牆壁上飾以壁畫。秦漢時期木構建築日趨成熟,建築宏偉壯觀,裝飾豐富,舒展優美,出現了阿房宮、未央宮等龐大的建築組群。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寺、佛塔迅速發展,形式多樣,屋脊出現了鴟吻飾件。隋唐時期建築採用琉璃瓦,更是富麗堂皇,當時所建的南禪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猶存,舉世矚目。五代、兩宋都市建築興盛,商業繁榮,豪華的酒樓、商店各有飛閣欄檻,風格秀麗,明清時代的宮殿苑囿和私家園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築亦較宋代華麗繁瑣、威嚴自在。近現代中國建築藝術則在繼承優秀傳統相吸收當今世上建築藝術長處的實踐中,不斷發展,有所創新。

中國古代建築的藝術成就令世界各國人民嘆為觀止,取決與它那獨特的結構。在我們來看一看古代建築的特點。下面是我們從網上和圖書館查閱收集來的關於古代建築的信息。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特點是多方面的。從美術鑒賞的角度來說,以下一些特點是應當了解的:

1、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結構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 諺語 ,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2、庭院式的組群布局

從古代文獻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一直到現存的古建築來看,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築和一些圍廊、圍牆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後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後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宋朝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門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處,就都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築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徵。

中國的這種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所造成的藝術效果,與歐洲建築相比,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一般地說,一座歐洲建築,是比較一目瞭然的。而中國的古建築,卻像一幅中國畫長卷,必須一段段地逐漸展看,不可能同時全部看到。走進一所中國古建築也只能從一個庭院走進另一個庭院,必須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宮就是最傑出的一個範例,人們從天安門進去,每通過一道門,進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變換,給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宮的藝術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腦海中了。

三、豐富多採的藝術形象

如前所述,建築不僅僅是技術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建築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 雕刻 、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採的藝術形象,並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1、富有裝飾性的屋頂

2、襯托性建築的應用

3、色彩的運用

偉大的中華民族,文明傳承了幾千。中國建築,一個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輝煌成就的標志,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伴隨著對勞動人民的深深敬佩。我們的研究接近尾聲了,古代建築的藝術成就,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讓我們期待中國的明天更美好。

結束語

美術鑒賞課更好的培養我們,提高我們的素質,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們的精神境界。美術鑒賞的最終意義,就在於使大學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凈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精神境界得到升華,自身得到美化。 美術鑒賞有益於我們靈魂的雕鑄和人格的完善 藝術 教育 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潛能,並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升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完善。

人的全面發展,正如恩格斯所認為的那樣,包括智力、體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發展是一專多能的素質型發展。鑒於此,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已經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們的重視與關注。大學生美術鑒賞作為美育的一種手段,在促進大學生靈魂雕鑄和人格完善的全面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滿足大學生的審美需要,提高和培養審美能力,在美術鑒賞課上,通過大量地、廣泛地鑒賞優秀藝術作品,就會逐漸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這里不單單是提高我們的鑒賞水平問題而是如何發展我們的價值取向問題。提高我們對美術意義的認識,培養我們正確的審美理想,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陶冶我們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們的精神境界。

致謝:

通過學習本課程,可以使我們了解更多的美術知識,提高我們的美術鑒賞能力,培養我們的藝術審美興趣,而這對提高我們的全面素質起著十分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1、《中外美術鑒賞》 徐改,劉晨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9-08-01

2、《美術鑒賞》 李新平,成文光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9-07-01

3、《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年版

4、《西方美術史》 李春 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2年版

美術鑒賞論文3000字範文篇3

淺談新課改下美術鑒賞課中的情感教學

摘要: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越來越注重學生個人能力和個人素質的發展和提高。美術教學也是如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公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離不開情感的運用。利用情感開展美術教學可以有效地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能夠讓學生更熱愛美術學習,更積極地參與美術教學。本文是我在實際教學中 總結 的一些運用情感開展美術教學的經驗,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愛 用心 贊賞 學生 真心

“想要別人怎樣對你,你就要怎樣去對待別人,同樣,想要別人愛你,尊敬你,你也要同樣先去愛別人,尊敬別人。”以前,總是聽到這句話,但真正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是在我這兩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真正體會到:“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只要你真心地去愛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用心去和學生交流、溝通,用愛鼓勵學生。”這是開展情感教育,運用情感教育促進美術教學的前提。我們必須與學生加強溝通和了解,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起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教學效果。那麼,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如何落實好情感教育呢?筆者認為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用你的真心去和學生溝通,建立信任感

“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賞這句 名言 。教師在教育工作中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還關心他們的生活,做他們的知心朋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學的成功不僅和教師有很大關系,也同樣和學生有很大的關系。對於學生而言,但凡是自己喜愛的教師給予的教育,他們很快便能接受、掌握。即便是批評,也能愉快的接受,這便是學生所說的喜歡的教師的課就愛上,不喜歡的教師學生往往有抵觸情緒,從而不愛上這一門課程。所以,我們要用愛建立情感的磁場,使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

在一次高一美術鑒賞課上,我正在講課,一位學生踢門而入,並且用挑釁的眼光看了看我,然後走到座位上趴著,好像在說:“看你能把我怎麼樣?”面對這位“刺頭”學生,我沒有發火,繼續講課。講完課後,我走到他的座位旁邊對他說:“怎麼了,你不舒服嗎?要不要去醫務室?”那個學生坐直了說了句:“沒事。”我繼續說:“既然身體上沒有原因,那麼就是不喜歡我的課嘍?那麼你 說說 為什麼不喜歡我的課?”這位學生這時有些不好意思了,說道:“沒有,老師,是我錯了。”從此以後,我每次上他們班的課,他總是很認真聽講,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事。我認為,這就是情感的收獲,也是愛的收獲。對於學生而言,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只有真正的信任你,才會接受和相信你的道理。如果教師和學生建立了真正的情感,達到了信任的程度,就會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用心鼓勵,用愛讓學生建立自信

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自信心是一種精神能源,是人行為活動的內驅力。一個人有信心,心裡活動就積極、穩定,就會以持久的毅力去實現自己已定的目標。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也是一項艱巨而神聖的使命。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教師予以肯定。這就是一個心理學家曾經說過的:“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賞識是樹立學生自信心最重要和有效的 方法 ,適時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是使學生產生情感增長的關鍵性 措施 。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失敗,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贊賞,再對學生出現的問題作具體的點評分析,幫助學生在失敗中挖掘閃光點,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溫暖,既保護到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不足,鼓勵學生增強信心,爭取獲得成功。而在學生獲得成功時,也對學生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鼓勵學生是一個教師愛的具體體現。那麼,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你的鼓勵和關愛呢?其實做法很簡單:一個簡單的動作、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簡單的話語……都會在不經意間發揮著奇妙的作用。

三、經常贊美學生,讓學生充分感受愛的魅力

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例也告訴我們,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責難和賞識,方法不同,結果也大不一樣。經常贊賞學生,用賞識和贊許的目光關注學生,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當一個教師真正愛學生時,他的注意力將不再放在學生錯誤的行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歡和欣賞的行為上,賞識就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發生了。在我們真誠地贊揚學生時,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顯示出友好合作的態度,激發學習熱情。

一次,一個美術班的學生找到了我,他說:“老師,我有事情請教您,但是您得答應我,不許和別人說。”我說:“好。”他說:“我喜歡我們班裡一個女生,我不知道要不要和她表白,我很苦惱。”我一聽,這是早戀啊,腦子里第一反應就是要勸他放下早戀,把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去,但是又不能直接說。於是,我說:“是哪個女生能不能告訴我?”他說了女生的名字,我一聽,原來是最漂亮的那個女生。於是我就說:“我得表揚你!你看,你喜歡的女生是班裡最漂亮的,這說明你的審美能力很高嘛!你說說,你除了喜歡她漂亮還喜歡她什麼?”他說了這個女生的幾個優點。

我表示同意,我接著說:“你看到的都是她的優點,是一個人,她就會有優點也有缺點。你再去觀察觀察她的缺點,我再告訴你你該不該表白。”過了一個月,他又來找我,這回他說:“老師,我不想表白了!”我說:“為什麼?”“我按照您說的去觀察她的缺點,我發現了不止有十條,而且有些是我不能容忍的!”我說:“你看,現在你的煩惱自己就解決了,根本就不用我幫忙了!不過,人都是有優點和缺點的,戀人之間也要能包容所有的缺點才能稱之為戀人。你包容不了,這說明她不適合你。那麼,這一篇就掀過去,你以後要把她還當朋友一樣對待。”“謝謝您,老師!我開始跟您說的時候,您沒有批評我,反而表揚了我,我很感謝您!”後來,這個學生考上了很好的大學。

贊賞學生時,心靈的感受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麼人和人在吵架的時候要很大聲,因為他們的心離得遠了,他們越大聲心離得越遠,而愛人之間在甜言蜜語的時候都是輕聲細語的,因為他們的心離得非常近。所以,我只要用我一顆熾熱的心去接近學生,用心靈與學生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每一位學生熱愛美術學習,獲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美術教學應該充分體現新課程標准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從學生的角度入手開展教學。情感教育的運用正是體現了這一點。情感的溝通也是一種教學方式,他不僅是對人的尊重更是對我們美術教學的促進和補充。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在鑽研美術基礎知識完成好美術教學設計的同時,還要注重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多運用情感教育豐富、充實自己的教學課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完成美術教學任務的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美 術鑒 賞論 文3000字范 文”

E. 美術作品賞析論文怎麼寫

《撐陽傘的女人》Femme a l'ombrelle 作者: 克勞德 莫奈 Claude Monet印象派是19世紀中葉歐洲藝術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重要階段,印象派畫家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其鋒芒針對陳陳相因的古典畫派和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 以"光為畫面主角"的印象派最偉大的大師莫奈曾經畫過二幅《撐陽傘的女人》,一幅作於1875年,一幅畫於1886年。 首幅畫里的採用仰視的角度來表現畫面的人物,女人半側著身子,衣褶因為她的轉動也在旋轉,動態的呈現著這一微妙的動作,而平衡女子動作的是她手持的陽傘。 陽傘的灰綠色調與天空融合在一起把人物既與畫面結合又使人物跳出背靜那澄明的天空動感在人們眼前。畫面中的遠處的小男孩兒又拉深了畫面的層次感,不僅突出了撐陽傘的女人也把遠處的天空顯得更加高遠。 但,在印象派中"光才是畫面真正的主角"。在這幅畫中,採用原色並列、重疊和補色手法,形成新的繪畫語言。為了表現物體的動態變化和光色的斑斕絢麗、光怪陸離,畫家採用小筆觸和色調並列方法,有些顏色不再在調色板上調配,而是黃、藍並列,時而重疊,並把黃和綠、藍和橙色補互對比,使色彩在強烈視覺沖擊中產生新的和諧。 光與影正是依託於這兩個人物跳躍穿梭在人們眼簾中的。女人身後的天空如同水一般透明多變,彷彿一指就可以戳破。 陽光透過湛藍的天空灑到女人的衣裙上,正因為光影的作用,女人的上半身色調昏暗表明她處於傘的陰影之下。 微風揚起的裙袂上有莫奈最擅長捕捉的光與影——藍天的光彩、女子腳邊墨綠的草與淡黃的花朵的顏色。它們反襯在女子的裙子上,袖肘上。女子腳下順著微風傾斜的花草,彷彿可以聞到泥土與花草混合的清新氣味。 用模糊大塊的筆觸來描繪,是莫奈在繪畫技法上的一大特點。這也是印象派不注重所描繪的主題本身而注意光影的需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在這幅畫中,我們尚且可以看出撐傘女人的外貌,但是她和她構成三角型起穩定畫面作用的兒子的面貌卻被簡化成了僅有兩個黑洞洞眼睛長相的人。 可是,也正因為這樣,我們不必糾纏在畫面的技法上而能把更多的心思花在畫面所傳遞的,清晨,母親和孩子散步的愜意及其中的微風,藍天那種恬靜美好當中。 所以印象派的勝利在於它不僅僅是開拓了一條奇路使人們耳目一新更在於它可以把畫家自身的感受記錄下來傳遞給他人。這種心靈上的震撼是其他流派所無法比擬的。 從中也可看出當時莫奈初期作品風格強調瞬間的感官色彩來搭建一座用色彩構成的絢麗的世界。突破當時束縛繪畫的古典主義,把繪畫從單純的照物寫實中解放出來,開拓了一條用眼睛捕捉"瞬間美好"的新的繪畫流派。 作於1886年的《撐陽傘的女人》和第一幅畫在構圖上相差不遠,人物在衣著上更是如出一轍。但,比起第一幅,人物處於更次要的位置,印象派很少畫人物,風景中的色彩變化才是莫奈的永恆主題。所以第二幅《撐陽傘的女人》足以看出莫奈及整個印象派的走向。 畫中大塊的墨綠和棕紅的,凝重的顏色。不再看見早期注意天空光影的糾纏和光影對人物的影響,換而之是大塊更大塊的顏色鋪成一幅畫甚至連人物本身都只是畫中顏色的一部分(上一幅中女人的尚可辨認的面目在這里徹底被簡略掉)。或者說我們可以感受到畫面里的風不再是清晨的微風而是夕陽落下的晚風,吹的人物身後的雲彩在大塊急速的運動,熾熱的陽光照在草上淹沒了女人的腳,女人上半身因為撐陽傘形成的陰影和下半身被陽光照耀彷彿要燃燒的裙子形成強烈的對比,加上飄揚的紗巾給人以視覺沖擊。 兩副幾乎同樣的以撐陽傘的女人為主題的作品,但是意境卻相差萬里。這就是印象派的核心所在——此時此刻的光和影。而光與影永遠在變,水中的浮光掠影,空中的色彩萬千,地上的花朵妖嬈。不變的是對影的捕捉對光的追隨。這件作品是莫內早期的印象技法畫作。畫面正中偏右站著一位撐陽傘的女仕,而畫面偏左較遠處的就是她的兒子。這是一個晴天的早上,兩母子在草地上漫步。 整幅畫只用了簡單的藍、綠、棕等自然的色彩,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感覺。畫中的女仕佔了畫面大部份的空間,成為畫的趣味中心。但左側的小兒子與陽傘和女仕也構成一個三角形,得到一個平衡的作用。 雖然此畫是莫內早期的作品,但也可見他已很好地捕捉光影和畫中的瞬間印象感覺。畫中女仕面部和上半身都用上較暗的色彩,表明是處於陽傘的陰影之下。而整個陽傘、面部、衣裙和草地上的陰影區,與女仕衣裙上向光一面的光影形成對比(小兒子方面也一樣),就如現實中看到的一樣。另外,女仕擺動的頭巾和長裙上的縐褶也加強了畫面的動感。

F. 藝術作品賞析論文參考範文

藝術賞析課應充分發揮藝術感性形式的優勢,以情切入,以理導引,情理並重,才能引導學生以切實的內心體驗參與藝術的感悟,以情感激發理性,促進藝術教育目標的達成。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藝術作品賞析論文參考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藝術作品賞析論文參考範文篇1
試談《鍍金時代》中黑色幽默語言藝術的應用

《鍍金時代》是馬克?吐溫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揭露了當時美國社會扭曲的價值觀以及人們對於財富的瘋狂嚮往。其中,應用了大量的黑色幽默表達方式,讓“鍍金時代”這個詞語成為美國社會的代名詞。本文擬對《鍍金時代》中黑色幽默語言的應用進行探析,以深入理解馬克?吐溫的寫作手法。

一、《鍍金時代》的創作背景

《鍍金時代》是馬克?吐溫創作生涯中的首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受到了業界的高度評價,為讀者展現是美國經濟膨脹時期人們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扭曲。《鍍金時代》完成於1873年,當時南北戰爭結束,為經濟的發展掃平障礙,大量移民聚集到美國,希望可以趁機發筆橫財,而當時美國西部的礦產資源也吸引了大量的外來者,整個美國經濟實力開始膨脹,一躍成為當時的世界強國。美國南北戰爭徹底摧毀了奴隸制度,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工業革命大大提升了當時的工業生產效率,讓美國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馬克?吐溫用詼諧、幽默的表達手法創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鍍金時代》。

二、《鍍金時代》中蘊含著現實主義的黑色幽默語言

《鍍金時代》中,作者應用大量蘊含現實主義的黑色幽默語言來諷刺與鞭笞當時美國社會的掠奪和投機行為,成功的刻畫出西部投機者、政府官吏與東部企業家等人物形象,將當時社會的投機取巧、貧富差別、巧取豪奪刻畫的入木三分。書中內容描寫的是美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階段,看起是“黃金時代”,實際上人性異化、物慾橫流。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再單純,而演變為赤裸裸的金錢交易,每一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利益打著小算盤。

在《鍍金時代》中,郝金斯老爹為了給子女帶來巨額財富,期望他們“生活得像王子,受到追求和崇拜,名字在大洋與大洋之間傳播”,於是乎大肆買地,在當時人們的思想中,有錢就擁有了一切。小說的主人翁塞勒斯上校一貧如洗,但是內心深處卻有很多的發財計劃,其中一個計劃就是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銷售假的眼葯水。一些貪婪的投機者,騙取他人錢財來給自己投資,露絲的父親正是因為想一夜暴富而屢屢被騙子欺詐。露絲不禁向父親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難道所有戴著大鑽石胸針的人,都是這樣在餐桌上揮舞刀叉,講話時語法錯誤百出的來欺騙么?”

這種哭笑不得的幽默表達方式給讀者揭示出當時美國社會人們心理的畸形,其中應用了大量的現實主義表達手法,也讓馬克?吐溫氏的黑色幽默更加直逼人物內心。

三、以反語、諷刺表達手法為基礎的黑色幽默藝術

《鍍金時代》語言中最顯著的藝術特色就是反語與諷刺表達手法的應用,這種表達手法,在《鍍金時代》的卷首語中便得到了體現。馬克?吐溫在描寫亨利與參議員的交往時,就應用可這樣的表達手法:

“參議員熱情好客,喜歡在自己的家中招待朋友,亨利談笑風生、口若懸河,參議員聽起來覺得非常有趣,連最忙碌的政治家們、最虔誠的人,都會抽空來散散心。”然而,亨利的虔誠,是對自己利益和金錢的虔誠,參議員所謂的忙碌,並不是為了人民而忙碌,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種畸形的虔誠與忙碌在當時的美國社會中屢見不鮮,也是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馬克?吐溫反語、諷刺表達手法的應用極為成功,起到了強烈的諷刺效果。

四、源自與小生活環境的黑色幽默語言

在馬克?吐溫生活的美國社會,相當一部分的民眾都是早期建設開荒者,他們的生存環境非常艱難,只能夠苦中作樂,後期移民時代中又到處充斥著文化沖突,因此,幽默也開始成為人們化解生活煩惱的重要手段。研究顯示,幽默主義是早期美國人緩解生活壓力的重要手段,在艱難的環境下,美國社會中大量充斥著幽默、樂觀的精神。馬克?吐溫《鍍金時代》的最大價值就是多元化的幽默諷刺藝術,這種藝術的應用與馬克?吐溫的自身經歷密不可分。

馬克?吐溫黑色幽默藝術的誕生正是來源於他對於美國太平洋沿岸、邊境礦區與西南部的深刻感悟,當時的邊疆生活異常艱苦,文娛活動匱乏,面對著生活的蒼涼與冷瑟,馬克?吐溫產生了深刻的悲觀主義情緒,交織著憎恨與憤怒的情緒。一個長期悲觀的人,需要用樂觀的情緒來豐富他們的生活,於是馬克?吐溫開始用獨特的幽默藝術來表達自己對現實社會的不滿,黑色幽默能夠將憎恨、憤怒和樂觀的情緒融為一體,有的時候,他會用樂觀的語言來描寫血腥的流血事件,令人人俊不俊的同時卻又毛骨悚然。馬克?吐溫由於對邊疆生活的絕望和失落,用幽默的表達方式為人們講述這一個個的故事,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擺脫這種絕望的生活,馬克?吐溫的黑色幽默中既有諷刺,也有哀怨。

總而言之,馬克?吐溫在《鍍金時代》中大量使用黑色幽默語言,不僅為了逗人發笑,而是為了引起人們心靈上的共鳴。他曾經說過:“幽默本身的來源並非快樂,而是悲傷”。《鍍金時代》中的人物和語言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笑料,但是卻能夠從中透視到社會的荒誕。
藝術作品賞析論文參考範文篇2
從電影《大魚》看影視藝術中的文化隱喻

《大魚》是美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於2003年出品的一部奇幻片。該影片由導演蒂姆?伯頓執導,由伊萬?邁克格雷戈、阿爾伯特?芬尼、傑西卡?蘭格主演。故事改編自丹尼爾?華勒斯於1998年創作的小說《大魚老爸》,從兒子威爾?布魯的視角敘述其父愛德華?布魯的傳奇一生。

一、影片名稱的隱喻

影片名稱“大魚”的多重隱喻已為人所知,本文據此探討這些隱喻中的文化內涵。

首先,最直觀的是,愛德華講述的故事中有一條黑色的大怪魚,它不會被任何人釣到。愛德華說:“有些魚人們抓不到,不是因為他們壯碩敏捷,而是因為它們擁有別的特質。”這里的魚可以理解為文化:文化是自由的,是沒有國界的,也是不可捉摸的。

其次,影片的英文名“big fish”可以通過“big fish story”的語境進行理解。“big fish story”是美國俗語,意為有趣的或誇張的童話,彌天大謊。這一名稱暗示了愛德華講述的奇幻故事是不真實的,或者說是經過修飾的。事實上,承載各民族文化意象的神話傳說都是人們通過自己的想像力編造出來的,而這些傳說正是人們價值觀的體現,它們深植於民族文化之中。

最後,大魚也可以指代愛德華本人。影片中愛德華讀到網路全書里“養在小魚缸里,金魚就會一直維持它的大小。若有更多空間,金魚就會數倍化地成長。”這句話時,認為自己在艾許鎮里是“小池塘里的大魚”,因此要出走尋找更大的世界。這一隱喻暗示了文化不能固守一隅,而需要在交流得以傳承和發展。

二、主人公的經歷與美國文化

《大魚》作為一部美國奇幻片,不可避免地帶有美國文化的特點。愛德華的傳奇一生在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是“美國夢”,即美國文化,的體現。自美國宣布獨立以來,美國人深信只要經過自身不懈的奮斗就可以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影片中的愛德華正是這樣一個樂觀並對生活充滿熱情與嚮往的人。他心中雖有畏懼,但仍舊提起勇氣走到女巫門前。他不滿足於自己在家鄉艾許鎮的成就,滿懷雄心抱負探索鎮外的世界。他偶然來到了充滿歡聲笑語、綠草如茵的豐都鎮,卻不打算在這世外桃源中安度一生,而是對鎮民說:“我還沒准備要落腳在任何地方。”他為馬戲團免費幹活三年之久,僅僅為了獲取他心愛的姑娘的消息。他用盡一切浪漫的手段追求自己的姑娘。他在他的生命即將結束時,仍舊樂觀地面對一切。美國文化深深地潛藏在這些美好的故事中,正如愛德華的一生籠罩在為自己編織的夢境中。

但也應清晰地認識到,“美國夢”只是一個美好的期許和幻想。資本主義世界更多地是在為人們編織一個個夢境,讓人們沉迷於虛假的滿足之中,而缺乏實現夢境的現實路徑。我們應警醒這樣的美國文化。

三、作為文化載體的影視畫面

畫面作為視覺符號,是電影語言符號的表現載體,也是影視文化的載體。索緒爾認為,任何語言符號是由“能指”和“所指”構成的。對影視作品而言,“能指”指電影畫面,“所指”指電影畫面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與內涵。因此,電影畫面往往有其內在的含義,即文化的體現。通過分析電影畫面,可以解讀電影中包含的文化內涵。電影《大魚》中,當巨人卡爾出現在艾許鎮時,導演並非直接將他的真容展現在觀眾面前,而是通過幾個鏡頭――牆上的洞、巨人偷羊羔時的影子和大手等,讓觀眾想像巨人的身形。這種充滿懸念的畫面正是美國文化的一部分:危機與冒險。當愛德華從陰森的樹林中來到豐都鎮,畫面色彩由灰暗變成亮綠。這種色彩的對比突出了愛德華“絕處逢生”的驚喜。這一系列畫面不止與美國文化中的樂觀色彩有關,也與中國文化中“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概念產生交流。

影視畫面之所以成為文化的載體,一方面因為電影的製作者本身便是某個文化的一部分,他們深受其民族文化的影響,他們的作品也必然處處體現該文化的精神內核;另一方面因為“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影視作品即是某種生活方式的熒幕展現,同時它也加強並塑造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四、音樂與文化

音樂作為影視藝術的一部分,無疑具有文化的屬性。包含在音樂中的文化屬性必然外化為具體的音樂形式。電影《大魚》的配樂在這種意義上講,正蘊含著美國文化。《大魚》的配樂由好萊塢著名電影作曲家丹尼?艾夫曼創作,並於2004年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配樂提名。配樂或優美動聽,或緊張詭異,具有豐富多彩的心理暗示作用。當愛德華內心忐忑地走向女巫的房間時,音樂頗為詭異,有著明顯的節拍,好像他的心跳,又像他一頓一頓的腳步聲。當女巫打開門驀地出現時,聲調立即變高,符合愛德華瞬時驚恐的情緒。這是美國懸疑文化的體現。愛德華坐在馬戲團的觀眾席時,音樂節奏歡快活潑,則表現出他離開豐都鎮後准備探索世界的愉快心情。他對未來充滿期待,正像音樂所描繪的那樣。這正是美國文化的體現――年輕人應該出遊世界去冒險。當愛德華追求他的愛人珊卓提普頓時,音樂是夢幻輕柔的,體現了美國人對浪漫愛情的嚮往。音樂是人類世界共通的語言,它不受時空限制而為全人類所理解。這些與畫面內容相符合的配樂能夠幫助受眾理解人物情感,從而使他們理解影視中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五、小結

影視藝術是文化交流的橋梁。人類的語言各有不同,但影視作品可以不受語言和國界限制被解讀。文化便通過影視這一載體在世界范圍進行溝通。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一代一代積淀下來的,我們生長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應該懂得欣賞自己文化中的韻味。同時,人們常常有崇拜自己文化的傾向,各民族的文化差異又是巨大的。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人們很可能對外來文化產生不解和偏見。當處理自己民族文化與其他文化的關系時,我們應該尊重其他文化,嘗試以另一種思維方式理解其他文化。如果說愛德華象徵浪漫主義文化,威爾則象徵現實主義文化。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碰撞,正像影片中威爾與父親經歷思想碰撞後相互理解的過程。文化最終會在交流中得到融合,達到一種平衡狀態,正像威爾最終融入了父親的故事,與父親達成和解。
猜你喜歡:
1. 藝術類畢業論文參考範文

2. 淺談繪畫藝術賞析論文

3. 藝術鑒賞論文範文參考

4. 有關藝術鑒賞方面的論文參考

G. 藝術類論文的寫作技巧

技巧—: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論文寫作的價值,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因此,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
技巧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充實論文的基礎,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因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即成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從小從專進行選題。所謂從小從專,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要從專業出發,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切記全而不專,大而空洞。 論文的關鍵詞不僅可以用最簡短的詞語概括論文講述的核心問題,而且還可以為相關問題的研究者和閱讀者提供檢索的信息。就規模來說,普通學術論文可以有2——8個關鍵詞,囿於普通學術論文的篇幅、容納的信息等各種原因的限制,多數論文的關鍵詞均控制在3——5個左右。如此規模的關鍵詞使文章顯得更為緊湊;其論述的核心也更為突出。

H. 有關美術鑒賞論文範文(2)

美術鑒賞論文範文篇4
試談美術鑒賞的性質和特點

摘要:美術鑒賞活動的開展是對美術體系內容的填充,而與美術鑒賞有關的理論知識可以被視為培養鑒賞者美術素養的基礎知識。積極對美術作品的內涵進行鑒賞與分析,是鑒賞者表現出的一種審美活動、也是他們對藝術作品價值判斷以及再創造的過程,其可以被認定為人類審美消費的一種形式。此外,美術鑒賞活動的開展能夠將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之間的審美價值的統一性表現出來,是鑒賞者審美 經驗 與審美再創造統一性的外在體現之一。

關鍵詞:美術;鑒賞;性質;特點;分析

所謂的美術鑒賞,可以被理解為鑒賞者在對美術作品觀摩的過程中應用自身的認知能力、生活閱歷、道德素質以及審美觀念對作品的意境與內涵進行體會、分析、辨別、理解、認可以及想像的過程。其作為一種特別的美術接受形式,具有娛樂、享受等多樣化的性質,有助於陶冶欣賞者的性情。本文作者結合相關美術作品,進而達到對美術鑒賞的性質與特點客觀而深入分析的目標[1]。

一、分析美術鑒賞的性質

1.由上文簡要的論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美術鑒賞是一種性質特殊的美術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鑒賞者的情趣、品位得到提升,身心得到放鬆與調節,同時調動了鑒賞者對藝術境界追求的積極性,此時他們也會客觀的去認識以及挖掘藝術作品的價值深度。總之,一部優秀美術作品的完成時建立在建設的基礎之上的;美術鑒賞具有使心情愉快、陶冶情操以及塑造自我的功能。此時,美術鑒賞的性質大體上是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美術鑒賞使一種審美享受。

2.其攜帶這一性質主要是因為距離感、假定性和超越感的存在。所謂的距離感,就是說被鑒賞的美術作品能夠將人類思想的改變、文化發展的情況以及文明更替演變的過程展示出來,例如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這一美術作品以素描的形式將觀者對事物觀察的准確性表現出來,真實的將15世紀末期猶茄慶太人生存的面貌展現出來。鑒賞者隔著時間的跨度對本部美術作品進行賞析之時,將會獲得不一樣的情感體會,此時現實與美術作品之間產生了距離美;所謂的假定性就對鑒賞者提出了相關的要求,充分的利用自身的 想像力 ,將美術作品中虛設的背景、情節等勾畫出來,將特定的美術語言轉化為惟妙惟肖的形象圖,這是非現實的,但是對鑒賞者來說是審美上的再創造;超越感就是鑒賞者對作品進行賞析的過程中思想與現實之間的跨度,不考慮個人功利以及物質實用性等因素,而專注於審美價值的方向;二是美術鑒賞可以被視為藝術再創造的一種形式。

3.通常認為,鑒賞是在創作之後才出現的一種行為方式,作品的質量直接關系著鑒賞的效果這一定論是較為膚淺的,因為美術鑒賞不是對藝術作品價值評判的一種被動回復方式。而之所以認為美術鑒賞可以被視為藝術再創造的一種形式,主要是因為觀賞者始終是積極的、主動的去參與藝術作品意義的構建等環節,此時若沒有鑒賞者的加入,藝術家筆下的作品就不夠完美。由此我們可以推斷的是一件優秀的作品的出現出來需要創作者的努力,還需要鑒賞者的認知理念以及審美情趣去將空缺有效的彌補,此時美術作品的意義更加的豐滿,因此可以說鑒賞環節的落實使作品得以再創造,此時鑒賞演化為觀者審美能力再創造的一種行為方式;三是美術鑒賞時觀賞者對其藝術價值的判斷。

4.觀者在對美術拿兆作品進行鑒賞之時總會對其造型結構、色質優劣有所評價,對其主旨以及內涵做出評論,這是普遍存在的理性現象。而對於美術鑒賞而言,其主要包括情感的、藝術的判斷,此時情感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其將鑒賞者愛憎好惡、抑揚褒貶等品質體現出來。例如鑒賞者在對梵高的《向日葵》進行欣賞時,在辯證思顫敏握維的引導下,能夠體會出梵高在最為痛苦煎熬的生活中對自然、朴實、陽光精神境界的嚮往與追求,這件色彩對比強烈的作品對法國的野獸主義,德國的表現主義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效果。總之,這一性質存在於美術鑒賞中,使欣賞不再是單一化、公式化、概念化,同時也使鑒賞意識與審美情趣建立健全。

二、探究美術鑒賞的特點

1、使鑒賞者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

這是因為美術作品將豐富多彩的世界展示給觀者,自然景觀也好,人文景觀也罷;此外美術作品中滲透率創造者的情感與情緒,或激憤或低沉,鑒賞者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性,去感悟精神世界,開拓眼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術鑒賞的又一特點是能夠協助欣賞者強化自身的審美能力,在藝術的熏陶下,欣賞者的思想道德素養明顯的提升,此時的對美術作品的賞析使觀賞者的身心得到了良性的發展與成長;另外,不同的美術作品中涵蓋了不同地區的宗教信仰、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境界的差異性與共同性,此時鑒賞環節的啟用,協助鑒賞者開發自身的智慧,建立健全了審美情趣;當然,鑒賞環節的開展具有的最大特點是使美術作品得以再創造,這是因為鑒賞者在情緒情感的變化之中,傳承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將新鮮的元素再一次融入進行美術作品之中;

2、鑒賞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性

主客體同時參與對美術作品的賞析,這才是對藝術的鑒賞。而美術鑒賞的最終結果取決於心理、情感活動的復雜性,主客體之間在情感對話以及精神境界融合的基礎上,才會使審美活動具有再創造的意義;

3、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統一結合的特點

有些美術作品中帶有某些學者對其理解、認識、評價的字眼,這是對美術藝術作品價值與本質的揭示,但是只有在鑒賞者情感接受與肯定的情況下,它們才成為理性上被認可的事物,此時鑒賞者認知上的感性方式與藝術作品所傳播的理性內容統一化,也是鑒賞者情感因素與理性因素整合的形式。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統一結合衍生出的意義是重大的,其促使鑒賞者認清事物的本質,端正了情感態度,走向了實踐路線。

三、結束語

總之,美術鑒賞的性質與特點是多樣化的,美術鑒賞也可以被視為一種性質特殊的審美消費行為,是生產到消費的過程;特點還包括審美經驗與審美再創造、制約性與能動性、享受與判斷、教育與娛樂的統一性。美術鑒賞對審美理念的培養發揮了巨大的輔助作用[2],因此,藝術領域提高對美術鑒賞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協助鑒賞者感受藝術特色與魅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同時升華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凱.淺論美術鑒賞的性質和特點[J].美術教育研究,2012.

[2]白晶瑩.美術鑒賞在美育中的作用[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7.
美術鑒賞論文範文篇5
淺談美術欣賞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我國藝術教育近幾年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美術欣賞課在學校整體的教育環境中,以其特殊的內容承擔著人才培育中的特殊任務,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審美觀?當教育步入素質教育時代,美術欣賞課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加強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 措施 ?

關鍵詞:美術欣賞課、創造、審美、廣博知識、人格境界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美術教育尤其是其中的美術欣賞教學在整個素質教育中有著 其它 學科無法取代的智育?德育?美育等多方面育人功能日益受到重視?雖然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欣賞課題只佔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隨著多媒體使用信息量增大,學科課題綜合化都必將大大拓展美術欣賞的容量?高中開設的美術欣賞課程以列為必修課程,以及大學美術選修課等構成全民的藝術素質教育,突現了美術教育在現代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美術教育要在素質教育中找准位置就必須突出普及和審美二個方面,才能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取得主動?不能認為開了美術課就是素質教育了,觀念不轉變美術照樣搞應試教育(如重技巧?輕欣賞,重課外?輕課堂,重特長生?輕多數學生等)?美術教育要跳出低層次,實現其階值就必須改變以掌握專業技法為主的教學模式,加強美術欣賞(既使是技能技巧教學也必須更多融入欣賞內容,對於特長生更應當重視美術欣賞及文化素養),糾正作為藝術教育的美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兩大頑症:藝術教育不藝術(套用其它學科教學模式無新意)?普通教育不普通(“重技輕理”過於強調專業技能)?使學生在學習賞評作品過程中建立完善的審美知識結構,提高藝術素養,形成健康?高尚的審美直覺和情趣,努力構建起新的適合素質教育的基礎美術教育?

美術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培養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現狀

我國美術欣賞起步晚,很多搞美術的人都以繪畫實用美術為主,去搞美術理論的相對很少也屬於冷門,從而致使美術欣賞很滯後?眼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推動文化藝術不斷與國外交流溝通及碰撞,美術欣賞被提上發展的日程,目前美術欣賞課正處於在普及中提高這樣一個層面上?

美術欣賞從2003年起就成為全日制普通高中(必修)課,從體制上看美術欣賞課的地位有很大的改觀?但在現實教學中,美術欣賞課題依然沒有改變,從根本上幾乎很難改變學生對美術欣賞課的認識?幾乎每個學生都知道美術欣賞課的重要作用,但是學生說的和做的卻大相徑庭,在他們眼裡這是一門副的不能再副的課,既不統考又不高考(美術專業除外),還是多學點考試用的吧,這樣更實惠些?不僅學生不重視,社會?學校和家長對美術欣賞課的關注也不夠?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的幾點嘗試

美術欣賞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始——新的教學觀認為:教材中的學習內容,不一定必須是成定論的知識,也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接觸一些尚在爭論的內容?因此,新課程為尋找現實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提供了相對廣泛的空間?現實生活中的話題往往具有親近感?如在“什麼是美術作品”的教學中,筆者出示了現在明星穿著的“破”牛仔褲和學生平時穿的校服問:“這些是美術作品嗎?你平時會喜歡穿哪樣的服裝?”從而引出美的多樣性?美的時代性以及美術作品產生的條件,將美的觀念與相應的形式法則運用到生活的實際中,使學生感覺到美就在身邊,並且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自主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身的創造潛能?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路等收集與欣賞內容有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從而縮短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興趣?上課時,教師出示欣賞作品後,教師不要立即講解,可以讓學生讀畫幾分鍾,也可以以討論的形式,再請他們 說說 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後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如畫面是以什麼顏色為主?畫了些什麼?顏色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整幅畫感覺是歡快的,還是傷感的?這都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觀感覺,勝於教師的講解?這樣也改變了那種以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

2?欣賞與繪畫?工藝結合

從中領悟作品內涵?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於學生理解作品?例如,在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學生往往表現出很大的興趣,想動手做一做,這時不妨讓學生照著作品的風格?形象臨摹一下?

3?創設情景,從中品味藝術魅力

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總體形式結構背後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種意味等精神內涵,即意蘊美?假如在美術欣賞課中有機地把音樂和美術結合起來,將能達到圖音並茂,聲色俱全地表現深刻主題的教學目的,並能充分培養學生的審美理解力?創造力?教師若能充分利用電化教育法?語言描述法?情景設置法等辦法,往往事半功倍?

4?美術欣賞應從文本欣賞走向研究性學習

在高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適當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是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世紀人才培養的需要,是連通美術與社會文化?時代之間的橋梁,通過這樣的活動賦予美術欣賞教育以豐富的意義,無疑給美術鑒賞教學帶來新鮮的空氣?

美術欣賞課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這種指導與傳統教學指導不同,課題研究的答案沒有所謂的標准,甚至課題的提出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列出?通過網路資源?圖書查詢?民間調查等手段廣泛收集資料,並且對與課題有關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進行整合?匯總,圍繞自己的課題進行合作探究,完成研究 報告 ?它有助於擴大學生美術文化的視野,促進學生對美術文化的體驗與感受?

新課程理念要求,美術欣賞教學應該看重其學習的過程,不要過於追求結果,不要過於追求統一,這樣才有利於學生進行積極思維,使學生學會如何研究問題,從而鍛煉創造性思維,增強美術鑒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三?美術欣賞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審美能力的教育

審美能力就是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裡,到處存在著美與丑?對與錯的對比?中學生正處在豆蔻年華,感情自然而純真,對世界的美麗與美好的事物有著發自內心的渴求?但對社會一些對立變化認識還是很膚淺,所以中學美術欣賞課的審美教育尤其重要?“美到處都有,只是我們缺少發現的眼睛”,美術是視覺形象藝術,美術教育就重視視覺形象的運用?優秀的美術作品,往往能引起人們心靈情感的共鳴,思想沖擊,陶冶情操,塑造美的靈魂?

利用藝術的感染力,感召力,觀盡大千世界中的藝術精華?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去發現生活中美的本質,美的真諦?從重視視覺形象教學原理入手激發學生興趣,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提高獲取知識的質量,引導學生直接觀察對象,認識對象?運用直觀教具?模型?范畫?錄像?幻燈?電腦設計等,幫助學生感知美,提高審美能力?藝術家創造的美術作品,都是靠視覺形象來感染人,打動人的?因而欣賞教學必須緊緊圍繞形象展開活動?光憑教者一支粉筆?一張嘴,是無法組織教學的?在美術欣賞課中,欣賞者與美術作品發生著一種審美關系?

通過感知與體驗對美術作品作出評價?美術欣賞教學要達到欣賞者與藝術家創造的帶有普遍性的審美經驗的交融,方能產生情感共鳴?任何成功的美術作品都有從個別到一般的象徵意義,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我們不僅從蒙娜麗莎的臉上看到,透過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雙目,悄然地流露著一種恬靜?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同時,我們還能感覺到一種樸素?自然?純真的人性情感透溢出來,表現出一種徹底掙脫宗教禁錮而蘇醒了的人性與復活了的靈魂,體現出充滿血肉情感的人本價值,從而高揚了人文主義精神?許多美術作品創造的藝術形象的感人效果,是言語?文字所無法描繪的,只能用心去體驗?去觸摸?

如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者》的魅力在於通過刻畫勞動的美,表現出一種自然淳樸的情感,堅實而凝練的筆調描繪出法國農婦朴實?勤勞?誠摯的品格,優美的自然風光,飽含著一種寧靜的生活意趣?欣賞教學的重點必須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現,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藝術形象是通過審美體驗而獲得認知的,欣賞教學就是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賞析逐漸提高審美感悟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另外美好的學習環境,會使心情愉悅,激發學習興趣;惡劣的學習環境,會使學生心情郁悶,影響學習效果?因此,通過美化育人環境,向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2?創造性思維培養

中國的傳統教育,包括解放後幾十年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教育,的確不重視對青少年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個根本的原因是:幾千年封建專制政策傳統的和“靠天吃飯”的小農經濟及近幾十年經濟的計劃管理模式以及過多的_運動影響對人的創造性思維的重視,這種社會結構偏愛有知識?有技能但因循守舊?被動馴服,因而忽視乃至壓抑了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美術欣賞教學中,不以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為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人類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創造,“創造”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靈魂,“學習”這種人雲亦雲的能力每個人(包括動物)都有,但遺憾的是,創造性思維能力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當人類步入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創造性思維是人類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結晶,是一種文明的象徵?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教育的重要目的是造就批判性思維的頭腦?敢於驗證問題的頭腦,而不是人雲亦雲的頭腦?”美術欣賞課利用美術作品的內涵不確定性,讓學生大膽想像,並能以我為主?自圓其說,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想像空間?著名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說過:“想像是極其重要的事,有形的東西,可用想像使它變形;無形的東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世界的發展大多是從無形到有形的一個過程,美術欣賞所培養的創造性思維表現為對相對客觀世界的審美能力?

雖然這種創造性思維不一定形成驚人的作品,但由於形象語言的多樣性,也能開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成為一種廣義的形象思維文化教育?這對於多角度,多方式思考問題是最為有益的?因為這種教育用於大多數,對於創造性思維普遍提高具有積極意義?如形成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波普藝術,提倡成品再創造和藝術的大眾化?流行化,藝術家運用他們喜歡的材料,創造出一些簡單的?有意義的作品,使藝術成為每個人都可以創作的公有財產?

1958年藝術家賈斯伯·瓊斯創作的《三面旗》畫的是三面大小不一而又有漸變形式的美國國旗?這件作品力圖使人人都熟悉的圖像,復制出來讓觀者看,給人一種新的視覺形象和沖擊力?這便是創作,既簡單又富有聯想,使藝術成為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創作,美術欣賞課正努力提高美術教育這方面的功能?如廢物造型創作,從材料到構思,完全是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體現,化腐朽為神奇,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也提高了動手動腦的能力?

特別是結合社會實際,挖掘有價值的課題,使這種教育潛移默化的形成一種素質?開拓學生視野,創設發揮想像力的表現空間,運用現代新型材料與工具發掘新課題?如 廣告 欣賞?標志欣賞?傢具欣賞?店面欣賞?環境藝術欣賞等實用性強,想像空間大的課題,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體現,增強了學習興趣參與欲?學生的創造力在恰當的指導下,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從步驟過程到結果,感受到一種全新的體驗?如在我校五十年校慶之前進行慶徽設計,同學們結合我校的特點及對標志的理解積極構思,細致描繪,整個過程都充滿著創造性思維鍛煉?在美術教學中提高創造性思維比較常見,效果非常好?

3?廣博知識的源泉

著名藝術家豪澤爾指出:“人可以生來成為藝術家,但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美術欣賞是依靠人的理解力的增強發展起來,理解力是一種領悟各種關系,攫取事物本質的能力?因而學生知識的積累,教師的旁徵博引,促使欣賞教育有效地進行?任何的美術作品都來源於社會,並依社會而存在,所以,欣賞美術作品必須要了解作品產生的社會背景?風俗?人文等?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發現作品外部的諸種關系以及更為深邃和復雜的內涵?

這要求教者不僅知識要更新,能廣泛涉及中外古今美術史知識,而且要求教師的知識必須准確?如一位教師在講雕塑的基本手段時,把“焊”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這在金屬工藝發展的今天,大量合金鋼雕塑作品的問世,“焊”恐怕要算是較重要的雕塑手段?倒是另一位教師在講述雕塑特徵時引用了“焰火”是否也可以把它看作雕塑作品--瞬間雕塑,反而引起學生的思維立即活躍起來?美術欣賞是一種直覺審視力,這種審視力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撐,是對美術語言本身的理解,以及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對獨特價值的領悟?

如欣賞《中國古代山水畫》,一定要涉及到中國山水畫和西方 風景畫 的區別,讓同學們各抒己見,最後歸納出:山水畫是散點透視,因為山水畫是移步換景?邊走邊畫,不是很注重客觀現實,重寫意;而風景畫是焦點透視,因為風景畫是站在一個點不動進行作畫,注重對客觀現實的描寫,重寫實?這幾千年的藝術也造就了東西方人的性格差異,東方人重情感,西方人重理性?由此會延伸到很遠?很深?好的美術作品,欣賞者要有一定的知識做前提,即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包括外部的形式結構,作品的歷史?人文?風土人情等背景,內部情感意蘊?所以在欣賞的同時,大大的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4?人格境界的提升

情感境界在審美中是一個中心問題?美術作品主要是作用於人的情感境界?優秀的美術作品欣賞起來可以陶冶情操,完善意志,使欣賞者的人格境界得以提升等?如《長江萬里圖》激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及民族自豪感;拉斐爾畫的《聖母像》激起人們愉悅愛慕親切的情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米開朗基羅雕塑的《大衛》表現一種頑強?堅定和正義的精神氣質與勇敢?無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美術作品在引起欣賞者的激動和共鳴中,喚起了優美?崇高?悲哀?痛苦等種種思想感情,在潛移默化中使欣賞者接受某種道德情感,受到某種精神品質的熏陶,從而改善人們的情感狀態,影響人的行為?審美情感可以說是審美過程中的心理動力?現在全中國正在轟轟烈烈的推行素質教育,而美育教育思想品德的培養也正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美術教學的內容與形式決定了它在美育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課堂教學中用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格境界,培養學生的美好心靈和愛國主義的偉大情懷?

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學生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使他們學會創造,具有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創造能力;學會生存,具有拼搏?競爭的生活能力;學會學習,具有自學的能力;學會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美術欣賞盡管已成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個熱門話題,但美術欣賞在素質教育中所要達到的目標,還有許多深入的理論問題需要解決?

我國美術欣賞在素質教育中的現狀,也需要認真調查研究?美術欣賞在自身科研方 面相 對滯後的狀態,應該努力以改善?美術欣賞真正切實地實施起來,還會遇到許多實際困難,需要進一步探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可以預期的是,通過我們共同努力,美術欣賞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會更加突出?

美術欣賞課在素質教育中超越了民族界線,超越了國界,是一種無聲的心靈語言交流?與之交流絕不僅是以上談到的這種作用?一幅優美的作品它有宏大的包容量,個中的內容是我們無法盡述的,這也就是所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我們靜靜地品味畫中的意境,也靜靜地品味多姿的生活?品味燦爛至高的人生,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完善我們的人格品質,這也正是美術欣賞課的本質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鄧福星.《美術教育學》,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年版.

[2]徐芬?趙德成.《教育研究與實踐》,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3]姚今邁.《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小學美術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年版.

[4]鍾俊主.《美育》重慶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猜你喜歡:

1. 美術鑒賞論文3000字範文

2. 美術欣賞論文優秀範文

3. 有關美術鑒賞論文範文

4. 美術鑒賞論文3000字

5. 美術鑒賞論文範文

I. 關於藝術鑒賞的論文800字以上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具有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作者通過對清明節日
北寧都城汴梁(今開封)和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兩岸各階層人物活動情景的描繪,集中反映了這一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翰林張擇端(公元十二世紀),山

東諸城人,是北宋末期職業畫家,曾在畫院任職,擅長畫人物、樓閣、舟車等。圖中所繪城廓市橋屋廬之遠近高下,草樹馬牛驢駝之大小出沒,以及居者行者,舟車

之往還先後,皆曲盡其意態而莫可數記,全幅場面浩大,內容極為豐富。畫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廣泛而細致地描寫了各種復雜的社會形象和民俗風貌。《清
明上河圖》這一不朽傑作,無論從繪畫藝術價值或從歷史價值而言,皆堪稱國之瑰寶。
《清明上河圖》長525厘米,寬25.5厘米,其中計有人物684個,牲畜96頭,房舍122座,轎子8頂,舟船25隻,樹木124棵。《清明上河

圖》畫卷,北宋風俗畫作品。傳世名作、一級國寶。《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圍繞著它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故
事。
作者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為宮廷畫家。少年時到京城汴梁(今河南開封)游學,後習繪畫,尤喜畫舟車、市橋、郭徑,自成一
家。《清明上河圖》是張擇端的代表作,曾經為北宋宣和內府所收藏。絹本、淡設色,高24.8厘米,長528.7厘米,原作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

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一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5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
間穿插各種活動,注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注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
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一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頂轎子,內坐一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
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
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裡船隻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

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一隻大船正待過橋。

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隻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麼。船里船外

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一把汗。這里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一個水陸
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
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葯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扎

「綵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

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
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

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一幅描寫北宋汴京城一角
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繪畫史上名為《清明上河圖》的畫幅很多,但真本畢竟只有一幅。經過眾多學者、專家對這一專題的研究,大家意見基本一致,都認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畫作,均為後來的摹本或偽托張擇端的臆造本。
它的藝術構思,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的繪畫方面的重要特點,它不是像西洋畫一樣,把視點固定於一定的位置上,而是採取「移動透視」或者「散透視」、「不定透視」的
手法來處理構圖方式,這種手法更具有靈動性。比如,虹橋上下,既畫橋下,有畫橋上,
室內室外面面俱到。畫家的觀察和表現物象的能力和技巧,實在是驚人的,它跳出焦點透視的局限,根據主題的要求和藝術的規律,虛實、節奏巧妙組織畫面,並按

照圖畫的需要,延長或者縮短上下上下左右的距離,更好地表現了畫家的創作意圖。此外,它也將其廣闊的生活畫面活壯麗的山河景象,有頭有尾地表現出來,充分
地體現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魅力。

J. 美術鑒賞論文如何寫

呵呵 可以直接選擇一個方面寫 我原來就是這樣寫的……一下例文 祝你好運

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自問世至今,將近五百年,後人不知做過多少品評和揣測,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當今,世上有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數百部,而有近百名學者將此畫作為終身課題。時間的推移不會使疑團得到解決,只會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更多的疑惑留給後人。
人們過分地喜愛她。無止境地探討她那難以覺察的、轉瞬即逝然而亘古不變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莊沉穩的姿態,高貴而樸素的裝束,以及無懈可擊的完美構圖。人們驚嘆:列奧納多,惟有列奧納多,上帝一樣的智慧,才能採集那麼多美的元素,將眾多美好合為一個完美。於是,美、智慧、永恆,三位一體,極致的搭配,再無超越的可能。就這樣,蒙娜麗莎帶給人們無限美好的遐想,也給人們無限沉重的壓力。人們既願意棲身她的庇蔭,吸取滋潤的營養;又渴望走出她的陰影,呼吸自由的空氣。多少年了,無數醉心繪事的人,都為這一重矛盾所困擾。
這是一個神話,它與達·芬奇無關,完全是後人製造的。神話像雪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滾動,無限膨脹,最終連神話的製造者也被吞沒。如今,蒙娜麗莎坐在盧浮宮一處顯要的位置,隔著厚厚的防彈玻璃,每天以我們熟知的、神秘而永恆的微笑迎候數以萬計的來訪者。這些朝聖般的觀眾心中裝著各式疑問,他們渴望通過這一張溫柔嫻靜的臉龐讀出答案,然而離開時卻將更多的問題帶走。問題是五花八門,許多與蒙娜麗莎並無關系。有人會問:蒙娜麗莎究竟是畫中人的名字,還是微笑的別稱?畫中人究竟是銀行家喬.貢多的妻子,還是伊薩貝爾王妃?此畫確有真人模特,還是憑想像畫成?畫中人物沒有眉毛,這是當年佛羅倫薩的審美時尚,還是像某人所說,其人正在懷孕,是妊娠反應?畫中人是否剛經歷流產的傷痛,所穿衣裳是喪服?蒙娜麗莎那令人迷惑的表情真的是微笑嗎?難道不是面部麻痹症造成?蒙娜麗莎到底是男是女?其原型是否就是達.芬奇本人?問題越問越離奇,距離畫本身越來越遙遠,不僅無助於解讀該畫,反而將人不斷引向迷途。
其實,有些問題已經構成了對《蒙娜麗莎》的褻瀆,只是提問者尚未覺察。蒙娜麗莎是男是女,這還用得著問嗎?任何一個對性別有感知的人都不該對此產生疑問,可是有人偏要提出如此荒唐的問題。有人說蒙娜麗莎給人的感覺是中性的,至少她不會給人產生性的誘惑。試問,難道惟有性感才能構成女性美嗎?如此,一幅肖像畫與一幅色情照片又有多大區別?無疑,蒙娜麗莎是美的,她的美充分體現在人性美上,而不局限於女性特徵;或者說,她的美已經超越了性別阻隔,但這並不等於連性別都分辯不出。對於顯而易見的事實還要發出荒唐的疑問,若不是別有用心也是無聊之極了。面對一幅分明令人愉悅的肖像卻偏要說甚麼面部麻痹症,這簡直令人憤慨。蒙娜麗莎表情是僵化的嗎?瞬間的表情被定格就說成僵化,那真是荒唐透頂。微笑是難以描述的,專注中不自覺的微笑,友善的微笑,欣慰的微笑,或是略帶嘲諷的微笑,那是每個人不同情緒下的感受,但笑意是毫無疑問的。至於有人感到蒙娜麗莎的微笑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因而斷定此畫不是以真人為模特,而是完全憑想像畫成,這種論斷也純屬多餘。人們驚嘆達.芬奇卓越的繪畫技巧:畫中人由面部五官到雙手,再到身體的其他部分,包括衣著穿戴,每一處都那麼真實可感,幾乎伸手可及,這是憑空想像無法完成的。倘若沒有真實人物作參照,達.芬奇縱然有天大的才氣也不可能畫得如此生動細膩。有人要問,畫中人的眼神、她的笑意是那麼遙遠和不辯深意,那是其人所獨有的嗎?為什麼今人就摹仿不出?其實這樣的問題很好解答。每一個了解繪畫的人都懂得,肖像畫並不等同於人物原型。一幅好的肖像畫首先要體現作者與表現對象間的互動;畫家將自己的智慧、情感、人生理念、精神渴求等等都融鑄進了畫中人物,這樣觀眾從畫面上讀到的肯定比真實人物要豐富的多。我們了解了達.芬奇的生平,認識了他在諸多領域的非凡造詣之後,上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既如此,那麼畫中人究竟是誰的妻子、叫什麼名字就不重要了,她是達·芬奇全部藝術才情的匯聚,也是他理想人格的集中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她不是任何人的妻子,她是一個超乎常規限定的完美人性。我們可以理解蒙娜麗莎為達.芬奇的精神肖像,但要說是以他本人為模特就顯得太庸俗化了。有人通過電腦技術將達.芬奇的自畫像與蒙娜麗莎作以對照,發現兩者的基本結構驚人地相似,於是斷定該畫是以他本人為模特。其實這是吹毛求疵。相似不等於吻合,當然完全吻合是不可能的,正如畫中人與真實人物也非完全相同;然而不同的人總有相似之處,並且相似性是主要的,差異卻是微小的;更何況每一個畫家描繪他人時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的形象帶進畫面,因為畫家對自己最熟悉;這點想來達.芬奇也不會例外。說到這些,其餘的問題也就無須解釋了。如果我們多讀一些畫,多接觸一些畫家,那麼不著邊際的問題就不會提出來了。
駁斥了上述一些問題,不是說圍繞《蒙娜麗莎》的研究都是無意義。作為世界美術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一件作品,必然會有無盡的問題為後人探討。對於《蒙娜麗莎》人們過分熟悉,很難再產生新鮮感;然而醉心於此畫的人,卻是每看必有新得,各中奧妙怕是只可意會了。《蒙娜麗莎》不但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簡直是法國人的驕傲。當年《蒙娜麗莎》曾經失竊,千萬人為之痛不欲生,政府則把當日定為「國難日」;而當它失而復得時,則舉國歡騰,其盛況不啻於國家重獲新生。法國人莫非忘記了,《蒙娜麗莎》本不該屬於他們。在蒙娜麗莎的故鄉義大利,擁有無法估量的藝術寶藏;卻不曾擁有《蒙娜麗莎》,不能不說是巨大遺憾。這是世界上擁有最多發燒友的一幅畫,不要說藝術界,單就政界要員對她的迷戀就令人詫異:大名鼎鼎的戴高樂總統每當心緒煩躁時,必驅車前往盧浮宮欣賞《蒙娜麗莎》,出來後便滿面春風,原先的煩惱盪然無存;而蓬皮杜總統則公開承認無法克制對《蒙娜麗莎》的心馳神往之情。世紀偉人邱吉爾可謂是曾經滄海了,可他晚年有幸親撫《蒙娜麗莎》時,竟無法控制顫抖的手指;鐵娘子撒切爾夫人亦對《蒙娜麗莎》情有獨鍾,無緣享有真跡,就收藏了4幅贗品。看到這些事實,我們會產生疑問:一幅不大的肖像畫為何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或是震懾力,難道不是有一種神秘的無形力量在驅動么?
有些問題是難以回答的,我們先從《蒙娜麗莎》自身來認識。舉世公認的真跡現藏盧浮宮,那是流傳有序的。當年達.芬奇遷居法國,身邊就帶著這幅畫;達.芬奇死後,《蒙娜麗莎》即為法國王室所擁有;盧浮宮建成後,此畫就被永久收藏。然而,人們不解,現今看到的《蒙娜麗莎》與當初描述的不盡相同。莫非已經過他人做手腳了?的確,我們今天看到的畫與當年達.芬奇初畫的已經有了不小的差距。據說,當年拿破崙得到《蒙娜麗莎》,為了將它裝進現成的鏡框,裁去了畫面左右各三厘米;原先的畫上兩側有石柱,現在看不到了,只能看見一點柱礎。按說拿破崙給此畫造成了極大破壞,可我們今天卻不會這么認為。在今人看來,《蒙娜麗莎》的構圖是完美無缺的,人物身後的風景拓展了畫面空間,又很好地烘託了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也極為突出;相反,兩側增加了立柱反倒覺得構圖沉悶,視野欠開闊,人物形象也失去了單純。拿破崙戎馬一生,未曾對藝術有過特殊的關注,卻在美術史上留下了顯著的一筆,真是不可思議。看來神聖也不見得是不可動搖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蒙娜麗莎》是棕褐色調,略帶些青綠色相,色彩簡潔而沉靜,樸素而凝重。我們以為畫向來如此,其實不然。據達.芬奇同時代人對此畫的描述,當時的畫是色彩鮮艷,調子明快的,什麼時候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呢?當年法王得到了《蒙娜麗莎》,為了更好地保護它,在表面塗了過多的光油;歷經數百年光陰,光油變成了暗褐色,像我們目前看到的色彩;畫表面已經開裂,形成了蛛網般的細密紋理。保存狀況不佳,那是令人惋惜的;然而,我們寧願承認當今的《蒙娜麗莎》。單純渾厚的色調與人物沉靜內斂的精神氣質相得益彰;深暗的衣飾、迷濛的背景將人物臉龐及雙手襯托得響亮動人;而均勻的裂紋則給人物增添了神秘氣息,讓我們欣賞她時帶上更多的崇敬與神往。有人想通過現代科技手段除去表面油垢,恢復原先明麗的色彩;只是擔心技術不過關,怕損傷畫面。其實,倘若真的修復了,我們反倒會覺得陌生以至難以接受。
臨摹名畫是一種喜愛的表現,《蒙娜麗莎》就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臨本。且不說今人的臨摹,僅在達.芬奇時代就有好幾個版本的《蒙娜麗莎》,那多半是達.芬奇的學生或助手臨的。有幾幅技巧拙劣,放在原作跟前不堪入目,不過其中也不乏佳作。在美國新澤西州也有一幅《蒙娜麗莎》,和盧浮宮的原作極為相似,只是構圖略大一些,露出左右兩側的石柱(原作構圖本來如此)。畫上的蒙娜麗莎秀麗、清純,更具人間氣息。專門研究《蒙娜麗莎》的學者雷特認為這幅也是達.芬奇所作,而且是最初作品,該作表現出了人物的青春魅力;而收藏於盧浮宮那幅大約作於1513年。達.芬奇到了晚年技藝愈加爐火純青,但多年過去,蒙娜麗莎已不再年輕,而多了些許成熟與深沉。這種說法頗耐人尋味,但畢竟只是推測,難以得到證實。多數人對此持否定意見,反對者認為:達.芬奇一生中創作的繪畫屈指可數,他從未重復過自己的作品。不過,這種論斷也缺乏說服力,達.芬奇本人就曾經畫過兩幅同樣的《岩間聖母》 。既如此,那麼他留下兩幅《蒙娜麗莎》也非絕對不可能。據稱達.芬奇畫《蒙娜麗莎》前後耗費了四年時間或更久,那他在這其間畫過一幅或多幅變體畫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真偽鑒定會有專人去考據,而我們將新澤西州的《蒙娜麗莎》與盧浮宮的原作放在一起欣賞是別有趣味的。兩幅畫看去幾乎一模一樣,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兩者風格截然不同。新澤西的蒙娜麗莎看去更活潑些,嫻靜溫柔中透出靚麗與清新;人物動態是平靜自然的,毫無刻意臨摹的那種拘謹與呆板;背景色彩反差較大,不似原作那般含蓄沉穩,卻與該畫的氣氛極為協調。無疑,這是一幅佳作,但與原作相比就顯得單薄了。當我們面對《蒙娜麗莎》原作時,不會有驚艷之感;那不是一位絕代佳人,似乎也不大年輕。蒙娜麗莎的手也被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手。
但是,我們會長久端詳著畫面,不忍轉移視線。我們首先會被那絕妙的光影效果所折服,層層退暈呈現出豐富的空間以及逼真的質感,無界線的形體轉折及色彩變化,比同時代人領先了幾個世紀。真正讓人驚嘆的還不是技巧,那時隱時現的神秘微笑才令人銷魂。那笑容太淺淡了,離得再近也看不真切;然而,只要你看到畫,無論距離多遠,都能感到微笑的存在。微笑不僅體現在翹起的嘴角,而是遍及臉上每一部分肌膚,甚至畫面的各個角落,以至觀者在欣賞蒙娜麗莎的同時,內心也裝滿了微笑。面對真跡的感受是別處無法取代的,盧浮宮的《蒙娜麗莎》註定會被永久保存。
《蒙娜麗莎》就這樣占據著人們的心靈。幾個世紀過去了,蒙娜麗莎幾乎成了一項法則,為無數藝術家所遵循。然而在藝術界,有了法則的設立者,就會有顛覆者。20世紀是藝術走向自由與多元的世紀,許多原本神聖的法則都發生了動搖。且看《蒙娜麗莎》近一個世紀的遭遇:先是杜桑用鉛筆在她那美麗的臉上畫上小鬍子和山羊須,並題上L.H.O.O.Q字母;而後攝影師哈爾斯曼將蒙娜麗莎的臉龐換成了達利那怪異的面容:鼓瞪的雙目,翹過眉毛的鬍子,青筋突起的手中塞滿錢幣;再是南美畫家博特羅將蒙娜麗莎畫得肥胖無比,臉部像是充氣球幾乎占滿畫面而手卻小得幾乎看不見。此後衍化風盛行,各式各樣的「蒙娜麗莎」紛紛出籠。裁剪了的蒙娜麗莎、肢解了的蒙娜麗莎、污損的蒙娜麗莎甚至燒毀的蒙娜麗莎都成了獨立的藝術創造;還有人將蒙娜麗莎置換成動物頭像,讓人哭笑不得。隨著衍化的普及,具有經濟頭腦的企業家看中了《蒙娜麗莎》的商業價值,於是蒙娜麗莎搖身一變,成了商品推銷員。來自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商品經「蒙娜麗莎」之手而身價倍增。蒙娜麗莎或握滑鼠,或持飲料,或叼煙卷,或著泳裝,或披婚紗,形象千奇百怪。無論人們贊嘆其想像獨特,還是因其歪曲名畫而不齒,廣告卻因此為人注目,商家藉此達到了促銷的目的。與此同時,還有不少人喜愛裝扮蒙娜麗莎,有的國家還舉辦「蒙娜麗莎模仿大賽」,獲獎的女士總是無比榮幸。正因有了此類活動,某些男士也產生了裝扮蒙娜麗莎的念頭,有人還真的實踐了,男士扮演的「蒙娜麗莎」讓人看了實在是忍俊不禁。
關於《蒙娜麗莎》還有一個傳說。公元前817年,古埃及有一個叫哈歌布蘇的女祭祀,非常美麗,可以預測未來。她為了給法老祈福並獲得永生,她自願被做成木乃伊,葬在胡夫金字塔的石棺中。2003年,考古隊開啟了她的石棺,可裡面什麼也沒有!他們還發現,墓室牆上的古老文字,是女祭祀給自己留下的預言:她在300年後會復活,然後會有一個來自芬奇鎮的畫家萊昂納多把她的微笑畫下來,難道這正是達·芬奇畫中的蒙娜麗莎?!這種說法很離奇,但願在不久的將來,真相會讓我們釋懷。
這都是近些年的事情。在這個高速運轉的、文化快餐統治的世界裡,再神聖的經典也擺脫不了被解構的命運。對此我們很難做出評判,也許我們會為設計家天才的創意而贊賞有加,或因玩世者褻瀆神聖而憤慨不已;然而,這都是確實的存在,我們除了承認別無他途。幾百年來,《蒙娜麗莎》受到太多的贊譽,超出了它自身的承載力;當人們對它的推崇達到了飽和,不再有更新的創意時,歪曲、嘲弄和揶揄就應運而生。而正本清源,又有專門研究和品評《蒙娜麗莎》的文章或專著不斷問世,包括各種推斷與猜測;就這樣,一幅畫成了一門學科,許多人願意耗費畢生的精力。未來的科學研究也許會為我們解答許多關於此畫的疑問,然而神秘一旦消失,一切便如同猜破的啞謎般索然乏味。畢竟,《蒙娜麗莎》是一幅畫,一幅美麗的肖像,我們帶著虔誠,也帶著無需解答的疑問去欣賞她,這就夠了。

閱讀全文

與藝術鑒賞類論文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6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3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