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是什麼

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24 04:34:39

❶ 我國傳統戲曲的知識

中國戲曲包括宋元南戲、元雜名句、明清傳奇、近現代京劇和各種地方戲。中國古代戲曲主要指元明清戲曲,包括:宋元南戲、元雜劇和明清傳奇。 中國五大戲曲劇是: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 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秦腔、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越調、曲劇、崑曲、粵劇、川劇、淮劇、晉劇、漢劇、湘劇、潮劇、閩劇、祁劇、莆仙戲、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呂劇、花鼓戲、徽劇、滬劇、紹劇等六十多個劇種。 戲曲是漢族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又說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漢族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卜纖「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漢族的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紅」、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一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戲曲始終紮根於漢族民間,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看戲至今仍然是漢族的主要娛樂活動之一。一般說來,北方人多喜看京劇,南方人則多愛好越劇,各種地方劇種都有其自己的觀眾對象。遠離故土家鄉的人甚至把聽、看民族戲曲作為思念故鄉的一種表現。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各種表演藝術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歷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長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更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編輯本段中國戲曲
1、始於離者,終於和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台藝術樣式。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還包括舞台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而這些藝術因素在戲曲中都為了一個目的:演故事;都遵循一個原則:美。 2、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國戲曲之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戲曲與話劇,均為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所不同者簡森,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國戲曲的表現生活,運用了一種「取其意而棄其形」的方式,如中國畫之寫意山水,用縱橫的筆勢去體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戲曲舞台上才有了紅臉的關羽,白臉的曹操;有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有了無花木之春色,無波濤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國戲曲作為一種舞台藝術,需要面對一個舞台之狹小與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戲曲並沒有象話劇那樣用「三一律」的原則對生活進行擠壓以便於表現。而是運用虛擬的手段,製造彈性的時空,又藉助於演員生動的表演和觀眾的想像與理解,來完攔弊畝成對闊大天地的描畫。所以,戲曲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製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曠的舞台上馭馬行舟。

❷ 京劇是集我國戲曲之大成,不斷吸收地方戲曲的精粹和其他藝術的特長而豐富發展起的,是源遠流長的戲劇「國


小題1:D
小題1:D

❸ 麻將和京劇誰是國粹中的第一

麻將歷史悠久(不爭事實),歲帆兆流傳廣泛(起碼泛東亞東南亞),花樣繁多(肯定有你不知道的玩法和胡法),但是西方人不太認可。。。

京劇就不用多說了,太特殊了乎租,重要的是被西方認可,所以撐起「國粹」的大旗和轎此中國武術一起成為中國文化的代名詞,個人認為多少有點迎合外國人心理的意思!!!!!!!!!

結論:論娛樂性,競技性,而且具有體育精神的麻將那是當然!(全民性第一)
論藝術性,綜合性,關鍵欣賞時所需耐性非京劇莫屬!(後繼乏力,不敢說能否失傳)

❹ 中國戲曲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戲曲藝術具有著瑰麗無比的美的魅力。她集傳統藝術美之大成,含蘊著人物性格的美,戲劇意境的美、舞蹈的美、音樂的美、美術的美、語言的美以及氣韻的美,系統全面地體現了我國人民的審美觀念和審美心理。戲曲美學就是在這個博大深厚、源遠流長的藝術氣脈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形成了獨特的美學傳統。系統地整理戲曲美學思想,探尋古典戲曲美學傳統的基本特徵,對於紅樣民族文化傳統和戲曲藝術的發展,有著迫切的意義。
古典戲曲美學作為一門理論學科,主要是研究古典戲曲中理論形態的審美意識,即研究古人對戲曲的審美本質和審美規律的見解和論述。這些見解和論述又大多體現為古典的戲曲美學范疇和命題,所以古典戲曲美學就是以研究古典的戲曲美學范疇和命題的關聯和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在浩如煙海的戲曲理論形態和准理論形態的著作中(包括專著、序跋、評點、筆記、尺牘等),我們看到,歷代前人提出許多戲曲審美范疇和論斷,諸如:道、理、氣、機、神、形、意、趣、味、悟、虛、實、真、假、情、景、化工、畫工、氣韻、風神、意象、本色、當行等范疇,以及"曲可興觀群怨"、"傳奇皆是寓言"、"填詞皆尚真色"、"填詞需用本色語"、"因物賦形"、"摹情彌真"、"賤相色、貴本色"、"多虛少實,真假相半"、"氣和調肅、神凝志一"、"妙在不工而工"等論斷。其中有的雖然理論化的程度不夠,但已屬於理論形態的審美意識范疇之內。正是這些范疇和論斷的產生、聯系和發展、轉化,構成了我國古典戲曲美學體系。歷代的戲曲美學家就是在對戲曲審美的探索中,提出這些范疇和命題,豐富和發展這些范疇和命題,逐步完成了戲曲審美意識的理論化。我們關於古典戲曲美學的基本特徵的辨析,就是對於這些理論形態的審美意識的初步認識。
值得注意的是,古典戲曲美學與其母體中國傳統文化的密切聯系。戲曲審美意識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層土壤中,戲曲美學受到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深刻影響。古代哲學作為戲曲審美的理論基礎,不僅一些戲曲美學范疇直接來自古代哲學,如:道、理、氣、形、神等,都是從哲學延伸到美學,而且戲曲美學中有關審美的本質、審美體驗、審美趣味、審美方式和審美境界等,都受到古代哲學決定性的影響,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同時,由於戲曲雖起源於遠古時代,卻形成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宋元,先於戲曲形成的各種文藝品種,如詩、詞、散文、音樂、舞蹈、美術、小說、曲藝等,多已發展成熟,形成系統和豐富的審美思想,作為綜合各門藝術而形成的戲曲藝術,不能不受到各門藝術美學思想的影響。事實上,古典戲曲美學的多數審美范疇,大多是自古典詩論、文論、樂論、畫論、舞論中引進的。如:意象、意境、趣味等是從詩論引進的,神、形、虛、實是從畫論引進的,真與假則來自小說論中。這種情況要求,理解和弄清古典戲曲美學的范疇和命題,必須首先從傳統的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的角度進行,弄清了傳統哲學和美學的基本特徵,才可能正確理解戲曲美學的基本特徵。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弄清,這些審美范疇和思想被引進戲曲藝術中時,其內涵已經產生的變化,研究它們在戲曲審美方式中所包含的特定意義,從而考察它們及其所構成的戲曲審美體系的獨特之點。
古典戲曲美學的內容,大致包含以下三個方面:有關戲曲本體的美學、戲曲創作的美學和戲曲欣賞的美學。戲曲本體的美學主要是探討戲曲藝術的基本審美特徵。戲曲創作美學和戲曲欣賞美學,則主要探討戲曲創作與欣賞過程中的規律性的美學問題。古典戲曲美學與戲曲社會學和戲曲審美心理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受中國古典哲學的影響,古典戲曲美學高度重視戲曲的社會價值和作用,故此,戲曲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聯的探討,成為美學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古典哲學重了悟,不重形式上的細密論證,重生活上的實證或內心神秘的冥證,而不重邏輯的論證,長時間的體驗,忽有所悟,疑難渙然消釋,即直接寫出所得所悟,而不加仔細的證明。古典哲學認為經驗上的貫通與實踐上的契合,就是真的證明。因此,中國哲學的文章形式常常是片斷的,哲學家並不認為系統的長篇比片斷的議論更為可貴,反而常常認為長篇的論述是一種贅疣。受古典哲學的影響,戲曲美學同樣具有這一特點。戲曲美學著作除少數具有較系統論述和內在的體系外,多數為戲曲創作實踐和欣賞經驗的總結,常常是一種描述性的直觀性的內容。由於這些內容多是一種體悟性的產物,這些體悟更多是同表象、情感、想像、理解等心理功能相融合,因而帶有豐富的心理內容,具有突出的心理學特點。對心理體驗和感受的研討,在戲曲美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不少美學著作都涉及到審美心理學的內容。所以,古典戲曲審美心理學成為戲曲美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本體論、戲曲社會學和戲曲審美心理學,構成了古典戲曲美學的三個重要方面。本文以下所論述的古典戲曲美學的基本特徵,就是對這三個方面內容的粗淺的概括。

❺ 中國戲曲特點

(一)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民族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

(二)虛擬是戲曲反映生活的基本手法。它是指以演員的表演,用一種變形的方式來比擬現實環境或對象,藉以表現生活。中國戲曲的虛擬性首先表現為對舞台時間和空間處理的靈活性方面,所謂「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頃刻間千秋事業,方丈地萬里江山」,「眨眼間數年光陰,寸柱香千秋萬代」這就突破了西方歌劇的「三一律」與「第四堵牆」的局限。

(三)程式是戲曲反映生活的表現形式。它是指對生活動作的規范化、舞蹈化表演並被重復使用。程式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生活,但它又是按裂悉照一定的規范對生活經過提煉、概括、美化而形成的。此中凝聚著古往今來藝術家們的心血,它又成為新一代演員進行藝術再創造的起點,因而戲曲表演藝術才得以代代相傳。

(5)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是什麼擴展閱讀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仔喚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

以集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念源凱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

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❻ 京劇是音樂美術還有融為一體的

京劇是融文學、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因素於一體的綜合藝術,被譽為中國的「國劇」。下列對其藝術特色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京劇集古代戲曲藝術大成,發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藝術程式
B.表演藝術以說、學、逗、晌信唱為手段
C.用銅鑼和櫻謹弊京胡脊族、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節奏、渲染氣氛
D.角色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

❼ 戲劇走向成熟的標志

元代雜劇的出現,使我國戲曲出現了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和角色譽亮配合,集詩詞、歌唱、對白、音樂、舞蹈於一體,標志著我國古代戲曲的成熟。故選A。崑曲被看作是中華民族戲曲的代表,百戲之祖,是中國戲曲汪虛迅藝術集大成者,為後來的京劇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京劇是我國戲曲藝術的頂峰;明代傳奇是小說,不是戲曲。因此BCD均錯誤。
考點:中國古代的戲曲藝術
點評:中國古代戲曲在原始社會萌芽,成為「儺儀」,春秋時期得到一定的發展,到了宋代形成完整的形式;到了困此元代戲曲發展到成熟階段;崑曲被稱為百戲之祖;京劇則是發展到高峰。

❽ 中國戲曲是由什麼發展而來的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1]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胡大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2][3][4][5]
精品薦讀

羅貫中:替古代人創造多少光輝事跡?
作者:米南德
快速
導航
藝術特色

藝術品貌

戲曲行當

戲曲音樂

戲曲臉譜

戲曲劇種
發展歷程
綜述
戲曲音樂是中國漢族戲曲中的音樂部分,包括聲樂部分的唱腔、韻白和器樂部分的伴奏、開場及過場音樂。其中以唱腔為主,有獨唱、對唱、齊唱和幫腔等演唱形式,是發展劇情、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現手段。唱腔的伴奏、過門和行弦起托腔保調、襯托表演的作用。此帶開場、過場和武場所用的打擊樂等則是喧染氣氛、調節舞台節奏與戲曲結構的重要因素。[6]

崑曲《牡丹亭》-游園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褲扒豎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昆劇等。[7] [8]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成。

❾ 為什麼說昆劇是中國戲曲的鼻祖

因為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崑曲起源於元末明初的江蘇崑山一帶,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藝術傳統的戲曲形態,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瑰寶。

崑曲藝術劇目豐富多彩,文詞華麗典雅,曲調清俊婉轉,舞姿細膩優美,武功技藝卓絕,表演情真意切,富有詩的意蘊,畫的風采,熔戲、文、樂、歌、舞於一爐,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崑曲對後來的京劇和眾多的地方戲曲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因此它被看作是中華民族戲曲的代表,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是中國戲曲藝術集大成者。

2001年5月18日,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崑曲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上演劇目。其中有影響而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摺子戲,如《游園·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崑曲的音樂屬於聯曲體結構,簡稱「曲牌體」。它所使用的曲牌,據不完全統計,大約有一千種以上,南北曲牌的來源,其中不僅有古代的歌舞音樂,唐宋時代的大麴、詞調,宋代的唱腔、諸宮調,還有民歌和少數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為基礎,兼用北曲套數,並以「犯調」、「借宮」、「集曲」等手法進行創作。

崑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敏盯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啟瞎和。 崑曲源於南戲四大聲腔中的崑山腔(其餘三種:餘姚腔、海鹽腔、弋陽腔):
崑山腔:僅流傳於吳中地區,魏良輔所著《南詞引正》記載:「腔有數種,紛紜不類……唯崑山為正聲,乃唐玄宗黃幡綽所傳。元朝有顧堅者,雖離崑山三十里,居千墩。精於南詞,善作古賦……善發南音之奧,故國初有『崑山腔』之稱。」後崑山腔經顧堅為首的文人改革後稱崑山新腔,明正德、嘉靖年間,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對崑山腔進行了改革創新,將起發展為細膩優雅的水磨腔,終於使崑山腔「清麗悠遠,出乎三腔之上」。此後,就是改革後的崑山腔迅速發展起來,加上豐富的表演形式,同弋陽腔一起成為了影響力最大的兩種聲腔並逐漸蓋過弋陽腔,最終成為曲壇霸主。隨著聲腔、表演形式、劇本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崑山腔成長為此後的崑曲。
崑曲是我國眾多古老劇種中發展最為成熟、文化內涵最豐富的,不少相對年輕的劇種都或多或少地借鑒過崑曲,無論是從劇本上還是表演上,崑曲因此被稱為「百戲之祖崑曲(原應為「昆」),是我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清朝以來被稱為「崑曲」,現又被稱為「昆劇」。崑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

該劇種於2001年5月1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悄拿空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崑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崑曲形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它起源於元朝末年的崑山地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宋、元以來,中國戲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樣。元末,顧堅等人把流行於崑山一帶的南曲原有腔調加以整理和改進,稱之為「崑山腔」,為崑曲之雛形。明朝嘉靖年間,傑出的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對崑山腔的聲律和唱法進行了改革創新,吸取了海鹽腔、弋陽腔等南曲的長處,發揮崑山腔自身流麗悠遠的特點,又吸收了北曲結構嚴謹的特點,運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簫、笙、琵琶的伴奏樂器,造就了一種細膩優雅,集南北曲優點於一體的「水磨調」,通稱崑曲。之後,崑山人梁辰魚,繼承魏良輔的成就,對崑腔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慶末年,他編寫了第一部崑腔傳奇《浣紗記》。這部傳奇的上演,擴大了崑腔的影響,文人學士,爭用崑腔創作傳奇,習崑腔者日益增多。於是,崑腔遂與餘姚腔、海鹽腔、弋陽腔並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到萬曆末年,由於昆班的廣泛演出活動,崑曲經揚州傳入北京、湖南,躍居各腔之首,成為傳奇劇本的標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吳門」。明末清初,崑曲又流傳到四川、貴州和廣東等地,發展成為全國性劇種。崑曲的演唱本來是以蘇州的吳語語音為載體的,但在傳入各地之後,便與各地的方言和民間音樂相結合,衍變出眾多的流派,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崑曲腔系,成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戲曲。至清朝乾隆年間,崑曲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從此崑曲開始獨霸梨園,綿延至今六、七百年,成為現今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傳統的戲曲形態。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現,終於使崑腔在無大鑼大鼓烘托的氣氛下能夠清麗悠遠,旋律更加優美。同時,魏良輔對伴奏樂器也進行了改革。原來南曲伴奏以簫、管為主要樂器,為了使崑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將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樂器集合於一堂,用來伴奏崑腔的演唱,獲得成功。

崑山腔開始其流布區域,開始只限於蘇州一帶,到了萬曆年間,便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並逐漸流布到福建、江西、廣東、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萬曆末年還流入北京。這樣崑山腔便成為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

據學者研究稱,「崑曲所代表的美學趣味雖然明顯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區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卻並不屬於一時一地,它凝聚了中國廣大地區文人的美學追求以及藝術創 造。正是由於它是文人雅趣的典範,才具有極強的覆蓋能力,有得到廣泛傳播的可能,並且在傳播過程中,基本保持著它在美學上的內在的一致性。」

崑曲(崑山腔)的得名即產生於江蘇崑山一帶,它與起源於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起源於江西的弋陽腔,被稱為明代四大聲腔,同屬南戲系統。

崑曲是我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昆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在我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因為崑曲是由元代元雜劇衍變而來的,歷史最悠久,出現年代最早。其他的戲劇都有它的影子,比如京劇,裡面很多劇目都是崑曲里的,像《乾元山》、《扈家莊》、《擋馬》、《游園》、《玉簪記》等等,因此崑曲可以說是百戲的鼻祖。但由於崑曲過於高雅,地方話難理解,難學難懂,不如京劇和地方劇種通俗易懂,崑曲漸漸沒落,京劇漸漸興起,使崑曲的發展緩慢,漸漸不為人知。

❿ 京劇的意思是什麼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另外,「京劇」也是一個網路用詞,意思同「驚懼」。

詳細解釋
1. 來自北京的戲曲。(在北京融合的) 唐李頎 《望鳴皋山白雲寄洛陽盧主簿》詩:「故人吏京劇,每事多閑放。」 唐 劉長卿 《洛陽主簿叔知和驛承恩赴選伏辭》詩:「一從理京劇,萬事皆容易前渣。」
2. 亦稱「 京戲 」。流行全國的槐鉛戲曲劇種之一。 清 乾隆 末期四大徽班進 北京慧明悄 後,於 嘉慶 、 道光 年間同來自 湖北 的漢調藝人合作,相互影響,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融合發

與古代戲曲藝術之大成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9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
© Arrange www.lianjie114.net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