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慶陽藝術大門多少錢

慶陽藝術大門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2-04-28 00:50:23

❶ 別墅藝術大門的造價一般是多少

要看修什麼結構的別墅。如果做磚混的造價應該比普通的房子多一半費用,估計15萬,因為別墅有異形需要鋼筋混領土現澆;如果全做鋼筋混凝土結構造價最便宜也要25萬以上.

❷ 甘肅慶陽鎮遠縣風土人情

首先,糾正一下,是鎮原縣!
基本情況
鎮原縣位於甘肅省慶陽地區西南部,東鄰革命勝地延安,南眺六朝古都西安,西接省會蘭州,北界塞上明珠銀川。全縣共轄
7鎮17鄉215個行政村2008個自然村,總面積3500平方公里,總人口51.98萬(2005年),其中,農業人口約48萬,少數民族6個,包括回族、維族、蒙古族、撒拉族、藏族、赫哲族,共51戶241人。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政編碼:744500,電話區號:0934,拼音:Zhenyuan Xian。
行政區劃
鎮原縣轄7個鎮、12個鄉:城關鎮、屯字鎮、孟壩鎮、三岔鎮、平泉鎮、開邊鎮、太平鎮、臨涇鄉、南川鄉、上肖鄉、新集鄉、方山鄉、殷家城鄉、馬渠鄉、廟渠鄉、武溝鄉、郭原鄉、中原鄉、新城鄉。
歷史沿革
鎮原古屬雍州,秦屬北地郡,位於黃河中游、涇水以北的黃土高原,為華夏古土。各代均在此在封署設置,委官牧民。西漢初年,北地郡分設安定郡,所轄21縣,臨涇縣是其中之一,北魏時置原州(轄今鎮原、平涼和寧夏的彭陽、固原一帶),唐時築臨涇城,為臨涇縣治
,唐末和宋代原州治置此,後又成為鎮原州的州治。明初鎮原州改縣,臨涇縣被廢,民國初年,鎮原縣被劃分為五區。
地理交通
鎮原縣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西南部,東臨慶城縣、西峰區,西接寧夏自治區彭陽縣,南界平涼市涇川縣、崆峒區,北靠環縣。界於北緯35°27′至36°16′,東經106°44′至107°36′之間。南北長91.24公里,東西寬78.3公里,土地總面積3500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69萬畝,人均3.5畝。境內山川塬兼有,以山地居多,占總耕地的68%以上。平均海拔1500米,年降雨量400-500mm,無霜期150天。
鎮原縣地處黃河中游的隴東黃土高原,區位偏僻。公路作為唯一的交通運輸形式,在國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縣上下的不懈努力,交通面貌發生了較大變化。縣內公路641.8公里/21條,其中國道(G309線)44公里/1條,省道(S303線43.8公里、S319線92公里)135.8公里/5條,縣道240.2公里/7條,鄉道221.89公里/11條。鄉村道路1551公里,其中農二級以上砂路611.5公里。按技術等級:3條179.8公里國、省道,均為新建的三級油路,路況良好,橋涵及防護設施配置較為完備;21條462公里縣鄉公路中,三級油路100.75公里,四級油路15.76公里,三級砂路129.45公里,四級砂路151.31公里,等外路54.82公里。全縣19個鄉鎮均通等級路,通公路率100%。13個鄉鎮通油路,通油路率為68.4%。45個行政村通油路,行政村通油路率21%。全縣公路密度為18.34公里/百平方公里。
經濟狀況
鎮原乃華夏故土,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沃土平疇,物華天寶,曾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糜谷、豆類、薯類;經濟作物主要有黃花、烤煙、油料、葯材、花椒等;杏子、蘋果、西瓜、桃、棗、梨等果品素負盛名,尤以黃花、杏子為最。黃花菜享譽全國,香飄五洲,被國家外貿部命名為「鎮原金針菜」;杏產品品類繁多,風味獨特,產量居全國第二,素有「紅杏之鄉」美稱;煙葉質優色黃,香味濃郁,被定為全國商品煙葉生產基地縣;畜產品以皮張、羊毛、羊絨等比較有名;石油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開發前景廣闊。
近幾年,鎮原縣圍繞農產品的更新換代,大力發展杏子、黃花、草畜三大支柱產業。杏子:加快優質杏子基地建設,壯大龍頭企業,提高杏產品加工能力,新增新產品加工和保鮮生產線。黃花:培育優質品種,組建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實施產業化經營。草畜:建立肉牛繁育地和秸稈養羊示範基地,擴建現有牛、羊肉生產線,新建苜蓿草系列產品加工廠。目前,全縣杏製品企業已發展到110戶,年產杏製品16000噸,產值1.12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9000萬元。開發的杏系列產品有杏肉、杏脯、甘草杏等三大類20多種,先後榮獲國內國際26項大獎;黃花全縣留存面積現已達到24.76萬畝,年產乾菜6000噸,產值4200萬元,人均黃花收入90元,年加工銷售能力4000多噸,出口創匯200多萬元;草畜資源豐富,全縣飼養量現已達到15.1萬頭,規模養殖戶達到5000戶,以紫花苜蓿為主的多年生草地留存面積達50萬畝,畜牧業人均純收入達到150元。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4億元,增長1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28億元,增長36.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088萬元,增長20%,但總支出中轉移支付佔90.7%。2005年,鎮原縣面向市場,充分利用區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綜合開發,培育形成了屯字塬優勢蘋果,平泉塬畜禽規模養殖,茹河洪河川區優勢烤煙,北部鄉鎮黃花,杏子、飼草、葯材、小雜糧生產基地的產業化格局。
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以來,鎮原縣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1999年,全縣實現了"基本除青壯年文盲"和"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目標;2004年各級各類學校發展到355所,學生超過10萬人,41所中小學建起了計算機教室,130所中小學安裝了現代遠程教育設備。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全縣共向全國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2.2萬人,被清華、北大錄取的學生達31人,再現了"教育大縣"的光輝形象。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縣屬各醫院裝備有B超機、自動化分析儀、日本進口全自動血球儀等現代化設備。2002年,鎮原縣成立了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時時監控傳染病的流行情況,還免費提供肺結核等傳染病的治療葯物。同時,全民健身活動正在蓬勃發展。不論在農家小院,還是機關大院,都會看到幹部群眾熱火朝天地開展的體育活動。2000年全省運動會,鎮原縣輸送運動員奪得了5枚金牌,佔全市金牌總數的78%。多年來,破格錄取的超10人以上,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等級的有4人。開邊中學畢業的張德宏,於1990年代表我國在比利時參加世界中學生田徑運動會,擲鐵餅第4名的好成績。此外,鎮原縣又以"文化大縣"聞名遐邇。周銅劍、秦詔版國內稀有,"書畫之鄉"美名遠揚,民間藝術古樸典雅,尤其剪紙、刺綉引人注目,倍受國內外朋友青睞。臨涇鄉農村婦女祁秀梅是享譽海內外的剪紙藝術大師,其作品被法國、日本、義大利等國人民收藏。
旅遊名勝
鎮原縣歷史悠久源長,文化積淀濃厚,境內自然景觀風格特異,歷史文化遺址留存較多。全縣境內共有帶傳奇色彩的名山30多座,有考證價值的歷史文化遺址36處,寺廟祠堂遺址69處,出土文物500餘件,有天然池湫泉潭28處。目前已形成以潛夫山森林公園為中心,屯字塬「三池」(翟池、太陽池、白馬池)為重點,其它名勝古跡點綴其中,東與慶陽北石窟寺相接,北與寧夏沙湖毗連,西與平涼崆峒山接界的旅遊線路。
〔潛夫山森林公園〕國家AA級旅遊景點,距鎮原縣城1公里,省道318線從旁邊穿過。潛夫山距今約有1800多年歷史,因東漢末年著名思想家、政論家王符在此隱居著書《潛夫論》而得名。山上現有當年王符親手所植柏樹百餘棵,枝繁葉茂,挺拔翠綠,屬省級重要文物。
潛夫山森林公園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4.7萬平方米,現存五角楓、夜合歡、雲杉、雪松、金絲柳、龍爪槐、塔柏等各類樹木36種、20餘萬株;鐵根海棠、牡丹、月季、玫瑰、花石榴等各類花草20多個品種。公園設有南北兩個進出大門,西、北兩側遺存古鎮原縣城牆遺址。園內包括烈士陵園、悠園、沁園、怡園、王符紀念館、潛夫亭、杏花亭、佑德觀、通明宮、書畫展覽廳、休閑娛樂廣場等景觀,東邊建成潛夫山莊賓館。公園四季長青,三季有花,環境優雅,設施齊備,是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避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園林景區。
〔翟池山莊〕距鎮原縣城35公里,郿肖省道從旁邊穿過。傳說當年大禹治水有功,禹死後,三個貌若天仙的女兒繼承父志,在此築堤蓄池,保護農耕,形成今之「三池」(翟池、太陽池、白馬池)。翟池池面東西寬200米,南北長800米,水深16米,蓄水量104.5萬立方米。四周群山環抱,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環境怡人。景區建有水上人家賓館、中高檔客房、露天游泳池、多功能大廳、停車場等設施,開設劃船、游泳、垂釣等20多個游樂項目,設施齊備,服務周到,是旅遊觀光避暑度假、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太陽池生態旅遊風景區〕距鎮原縣城32.5公里,郿肖省道從旁邊穿過。據考證,太陽池成池已有1000多年,池面長約970米,寬約250米,水深14.5米,蓄水量218萬立方米。四周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碧水藍天,環境幽雅。目前景區建有高檔賓館、美食娛樂城等設施,開設游泳、劃船、垂釣、賽艇等多種水上娛樂項目,設施設備齊全,服務接待周到,是集觀光旅遊、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生態風景區。
〔石崆寺石窟〕距鎮原縣城2公里,位於茹河南岸石崖上,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題記和雕塑風格考證,此窟始建於北魏,鑿於隋代,造像於唐代,石窟群開鑿在高約30米,長達200米的懸崖上,共兩個窟龕,存有石雕佛像14尊,泥塑神偶25尊,並繪有彩色壁面,布局錯落有致,構架端直開闊,雕鑿精緻,氣勢恢宏。
〔紅軍長征三岔紀念館〕三岔鎮位於甘肅、寧夏兩省區的交界,309國道穿境而過。1935年10月,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長征的中央紅軍經過這里,然後輾轉環縣、華池等地進入陝北。毛澤東等中央首長曾經居住在三岔天主教堂,有8位紅軍烈士犧牲長眠於道教名山「老爺山」下,目前天主教堂已改建成「紅軍長征三岔紀念館」,與毗鄰的道教名山「老爺山」聯成一片,成為集紅色旅遊、宗教祭祀於一體的風景區。
氣候環境
鎮原縣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徵顯著,年平均氣溫7.5—9.5℃,平均降水量450—580毫米,無霜期140—180天,日照充足,雨量適中。
歷史地位
鎮原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長。漢稱安定郡,唐稱原州,元始稱鎮原州,明降州為縣,沿襲至今。縣內文物遺址遍布,有考證價值的故城、故寨遺址25處,文化遺址36處,周銅劍、秦詔版國內稀有,《潛夫論》蜚聲中外,英傑賢達不勝枚舉,書畫之鄉美名遠揚。
鎮原又是革命老區。紅軍長征時期毛澤東帶領紅一方面軍途經鎮原,曾住三岔鎮;後劉伯承率援西軍駐鎮原營救西路軍失散人員;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轉戰鎮原,在鎮原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❸ 慶陽剪紙的歷史淵源

慶陽剪紙,由來已久,早有影響。早在公元前3世紀-公元1世紀的漢代,隨著造紙術的發明,用紙剪人影像以代活人的剪紙藝術就開始了。到了公元6-10世紀的隋唐時代,剪紙用途進一步拓展,人們用紙剪出武將秦瓊、敬德的形象,貼在門上作為門神,祛邪擋鬼。此後,剪紙藝術不斷衍變,題材不斷拓寬,用途不斷增加,由宮廷祛邪走向民間生活。慶陽作為當時京畿之地,是剪紙藝術最先興起地區之一。後經宋、元、明、清幾個朝代,剪紙不斷發展成熟。1930年,慶城縣胡仙川(女)創剪的《五福捧壽圖》在《波蘭畫報》上發表,慶陽剪紙首次走向國門。1942年,陝甘寧邊區政府就組織專業人員對慶陽民間剪紙進行過搜集整理。解放後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古元借鑒慶陽剪紙,創作了很多珍貴的木刻。這些木刻又影響了慶陽剪紙,使慶陽剪紙有了新的提高。1959年慶城縣編印了《慶陽民間剪紙》一書,在西峰召開的中國「全國群眾美術現場會」上受到了專家們的喜愛和好評。1985年,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王光普的《隴東民俗剪紙》,再次把慶陽剪紙介紹給全中國。

❹ 慶陽市的簡介

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俗稱「隴東」。東接陝西省,北接陝西和寧夏,西與寧夏相連,南鄰平涼市和陝西。轄慶陽縣,華池縣,環縣,合水縣,正寧縣,鎮原縣,寧縣和西峰區,總面積2.7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44萬,有漢、回、蒙、滿等20個民族,其中漢族佔98%以上,少數民族主要是回族。全市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東部黃土丘陵區,中南部為黃土高原溝壑。慶陽市屬內陸性季風氣候,冬寒較短,夏少酷暑,秋季多雨。

慶陽,一名系沿用古「慶陽府」名稱,最早取自於宋代政和年間。後設環慶路,又設「慶陽軍」節度。慶陽之名,方見於史冊,並沿用至今。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曾任「環慶路經略撫緣邊招討使」,與其子駐防慶陽,駐城練兵,保境安民。慶陽市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早在20萬年前這一帶就有人類生存。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在此農耕,養殖,制陶。據《史記》載:黃帝軒轅氏在這一帶和醫祖歧伯合著《內經》。夏代,周祖不出失官率部族赴此,駐城拓荒,安邦定居。今慶陽縣城據傳就是建於此時的「不出城」,故有「周舊邦」之稱。慶陽市也是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部分,俗稱「隴東老區」。

慶陽市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地區。是有名的烤煙生產基地,作物以半乾旱的小麥、玉米等為主。

慶陽市乃「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活動區域。「周道之興自此始」,也是周人的發祥地。曾為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部分。遺存於區內的歷史文物古跡十分豐富。舉世矚目的「古象黃河」化石、「環江翼龍」化石和我國第一塊打制石器就出土在這里。周祖陵殿、公劉殿、秦直道、秦長城、北石窟寺,古墓葬、古城堡、烽燧、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抗大七分校、南梁紀念館等文化遺產,是祖先遺留下來的重要的人文旅遊資源。被專家稱之為「華夏文化的縮影,民族文化的結晶,起源最早的造型藝術」的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黃土文化、遺產是祖先遺留下來的另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被譽為民間「四絕」的刺綉、剪紙、皮影、道情就是這些文化的藝術再現。

慶陽特產豐富,西峰市的小米,營養頗高。慶陽的黃花菜,質嫩味美。寧縣的晉棗,黃甘桃。鎮原縣的杏系列產品,都久負盛名。早勝牛,慶陽驢,環縣的灘羊遐邇聞名。

❺ 隴東皮影的隴東皮影

隴東皮影,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隴東皮影是秦隴文化與周邊族群文化相融合,古老的道情與皮影相結合的產物。相傳產生於宋代,漢族民間俗稱「燈影戲」、「小戲」、「老道情」,她在千百年的發展演變中,採取「借燈、傳影、配聲以演故事」的手段,「集中華皮影之大成,擷當地道情曲藝之精華」,融民間音樂、美術和口傳文學為一體,成為當地人民傾訴情感、豐富文化生活和承擔祭祀、過關、還願、節慶等習俗的綜合性藝術。到了晚清,特別是一代皮影大師解長春的心揣手摹、傳承革新,更是將這門藝術發揚光大,推向鼎盛。
慶陽市資源富集,香包、刺綉、剪紙、道情皮影、隴東民歌堪稱慶陽「五絕」。以香包刺綉為代表的漢族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底蘊深厚,聞名海內外。
從2002年開始,慶陽市以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傳統為基礎,通過成功舉辦香包民俗文化節,打造了慶陽香包名片,培育了骨幹民俗企業,造就了民間藝術人才,興起了民俗文化產業,開拓了廣闊銷售市場,極大地提高了慶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慶陽市先後獲得了中國民俗學會和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香包刺綉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徒手秧歌之鄉」、「荷花舞之鄉」、「周祖農耕文化之鄉」、「皮影之鄉」等十多項命名,
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011年「慶陽香包綉制」、「環縣道情皮影戲」兩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所在公司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中國慶陽端午香包民俗文化節已成為享譽海內外的特色節會,慶陽的小香包正在做成大產業、香飄全世界。

❻ 慶陽西峰有什麼好玩的

慶陽是一塊神奇的高天厚土。慶陽地處祖國大西北、陝甘寧三省的交會處,全市總土地面積27119平方公里,總人口256萬,轄環縣、華池、慶城、鎮原、寧縣、正寧、合水七縣和西峰區。地勢南低北高,海拔在885米與2082米之間。山、川、塬兼有,溝、峁、梁相間,高原風貌雄渾獨特。全境有10萬畝以上大塬12條,面積382萬畝。董志原平疇沃野,一望無垠,有13627畝,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土層最厚、保存最完整的黃土原面,堪稱「天下黃土第一原」。子午嶺的400多萬畝次生林,為中國黃土高原上面積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養林,有「天然水庫」之稱。國道211、省道202兩條主幹線縱貫南北。國道309、省道303線橫穿東西,構成「兩縱兩橫」公路主骨架。供電、通訊和廣播電視三大網路覆蓋全境。
慶陽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遠在20萬年以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7千多年前就有了早期農耕。據《史記》記載,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曾與中醫鼻祖岐伯論醫,有《黃帝內經》行世,「岐黃故里」由此得名。周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慶陽)之間」,與其子鞠陶、孫公劉等「教民稼穡」,「務耕種,行地宜」,開啟了先周農耕文化之先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於慶城東山之巔,殿宇巍峨。位於西峰區溫泉鄉的老公殿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華夏公劉第一廟」。
慶陽有璀璨的古代遺珍瑰寶。世界矚目的「環江翼龍」和「黃河古象」化石,均發掘於境內馬蓮河流域。標志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肇始的華夏第一塊舊石器出土於華池縣趙家岔。新石器時代的仰韶、齊家文化遺址和歷代古建築、石刻、墓葬及古生物化石點有近千處之多。戰國秦長城橫跨鎮原、環縣、華池三縣。古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沿子午嶺穿越正寧、寧縣、合水、華池四縣。開鑿於北魏時期的北石窟寺為甘肅四大石窟之一。慶陽歷代名人輩出,各領風騷。東漢思想家王符的《潛夫論》、西晉學者傅玄的《傅子》和明代文學家李夢陽的《空同集》,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具有重要影響,是先賢們留給後世的不朽的精神遺產。
慶陽是甘肅惟一的革命老區。1927年在寧縣建立了甘肅第一個農村黨組織,1931年建立了甘肅第一支革命武裝——南梁游擊隊,1934年建立了西北第一個陝甘邊區蘇維埃政權——南梁政府。陝甘邊是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從未丟失過的一塊保存最完整的革命根據地。後與陝北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組成西北革命根據地,為北上抗日的紅軍和黨中央提供了落腳點。這片熱土,養育了革命,也造就了一大批革命幹部,原隴東地委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華池縣長李培福皆為時代楷模。毛澤東曾分別為他們題詞: 「密切聯系群眾」、「一刻也離不開群眾」、「面向群眾」。現存的「南梁政府」舊址、河連灣陝甘寧省府舊址、山城堡戰役遺址,是國家、省、市分別確定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在血與火的斗爭中鑄就的老區精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給慶陽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慶陽民俗文化獨樹一幟。刺綉、剪紙、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稱慶陽「五絕」。慶陽民歌享譽「黃土歌魂」,唱遍全國的《咱們的領袖毛澤東》、《綉金匾》、《軍民大生產》三首革命歌曲,是慶陽人孫萬福、汪庭有等農民歌手的佳作。評劇精品、電影《劉巧兒》講述的就是華池縣農民封芝琴爭取婚姻自主的真實故事。在隴東道情的基礎上孕育誕生的隴劇,是甘肅惟一的新劇種。慶陽剪紙巧奪天工,以香包為代表的民間刺綉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已蜚聲海內外。目前,慶陽已獲得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的中國香包刺綉之鄉、徒手秧歌之鄉、民間剪紙之鄉、窯洞民居之鄉、五蝠皮鼓——慶陽一絕,環縣——道情皮影之鄉、溫泉鄉公劉廟——華夏公劉第一廟、周祖農耕文化之鄉、荷花舞之鄉、中國民俗文化及民間工藝美術調研基地、中國民俗藝術教研基地等11大命名。2004年,在中央電視台和央視國際網路共同組織的西部名城評選活動中,我市從170多座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被評為最具藝術氣質的西部名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美術委員會還命名慶陽市賀梅英等48名民間藝人為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慶陽市馬秀珍等63名民間藝人為甘肅省民間藝術家;慶陽市民間工藝美術協會命名170人為慶陽市工藝美術大師。

❼ 關於慶陽的1000作文

慶陽是一塊古老而又美麗的土地,河川縱橫,在慶陽眾多的河流中,馬蓮河卻卓爾不群,流域內一條條支流、一道道溪水、像一縷縷纖微靈動的毛細血管,滋潤著慶陽大地。
慶陽有名的要數窯洞了,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是獨特的漢族民居形式,是陝北農民的象徵。具有十分獨特的漢族民俗文化和民族風情。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去慶陽就要去周祖陵,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古為游覽勝地。首先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蜓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築群用822個石台階連接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布局嚴謹規范,錯落有致。
以周祖大殿、周王殿、肇周聖祖牌坊、姜嫄殿、後稷殿、碑亭、八卦亭、鑒亭、棲鳳亭以及鍾鼓樓為主的周祖文化景區。農耕文化體驗園景區。周祖農耕文化體驗園在建設上主要突出了五穀、五果、五菜、五花、五葯為主的五福臨門,以田間小道、循環利用的潺潺流水,以因地制宜的樹種大全,以多彩多姿的隴東民俗,以體驗享樂的農家樂園五大特色。現已建成了主幹道路、盤旋路、祭壇、祭祀廣場、二十四節氣柱、岐黃中醫博物館、作坊街、展覽館、風情廣場等主要建築,已成為集祭祀、體驗、感受、觀光、娛樂於一體的旅遊景區。

❽ 大美慶陽五百字作文

大美慶陽

慶陽是一塊古老而又美麗的土地,河川縱橫,在慶陽眾多的河流中,馬蓮河卻卓爾不群,流域內一條條支流、一道道溪水、像一縷縷纖微靈動的毛細血管,滋潤著慶陽大地。

慶陽有名的要數窯洞了,窯洞是黃土高原的產物,是獨特的漢族民居形式,是陝北農民的象徵。具有十分獨特的漢族民俗文化和民族風情。在這里,沉積了古老的黃土地深層文化人民創造了陝北的窯洞藝術(民間藝術)。過去,一位農民辛勤勞作一生,最基本的願望就是修建幾孔窯洞。有了窯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業。男人在黃土地上刨挖,女人則在土窯洞里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小小窯洞濃縮了黃土地的別樣風情。

去慶陽就要去周祖陵,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古為游覽勝地。首先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蜓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築群用822個石台階連接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布局嚴謹規范,錯落有致。

以周祖大殿、周王殿、肇周聖祖牌坊、姜嫄殿、後稷殿、碑亭、八卦亭、鑒亭、棲鳳亭以及鍾鼓樓為主的周祖文化景區。農耕文化體驗園景區。周祖農耕文化體驗園在建設上主要突出了五穀、五果、五菜、五花、五葯為主的五福臨 門,以田間小道、循環利用的潺潺流水,以因地制宜的樹種大全,以多彩多姿的隴東民俗,以體驗享樂的農家樂園五大特色。現已建成了主幹道路、盤旋路、祭壇、祭祀廣場、二十四節氣柱、岐黃中醫博物館、作坊街、展覽館、風情廣場等主要建築,已成為集祭祀、體驗、感受、觀光、娛樂於一體的旅遊景區。

❾ 鋁合金藝術大門每平方多少錢

酉陽鴻福藝術門廠生產鋁藝術門檔次分明,有320元/平方的,有360元/平方的,有380元/平方的,有400至880元/平方的,廠址在酉陽縣城何家壩路275號

❿ 慶陽的風俗習慣

隴 劇 隴劇是甘肅省一個新興的地方戲曲劇種。它的前身是流傳在甘肅環縣環江地帶的隴東道情。隴東道情產生的具體年代,現已無法考察。據老藝人的記憶,首先把道情曲調用於皮影演唱的,是環縣耿灣的皮影藝人解長春(1843-1916年)。 隴劇是在隴東道情的基礎上,經過繼承、整理、發展和創新逐步建立起來的;而隴東道情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它的音樂上,它的音樂基本上屬於板腔體。其唱腔說唱性質較強,地方音樂語言特點濃郁;過門比較平整,沒有多大變化;曲調高亢質朴,歡快明朗。隴劇使用的樂器也有較大的發展,增加了琵琶、二胡、笙、板胡、揚琴、提琴和一些銅管、木管樂器,豐富了隴劇音樂的表現力。 隴劇還十分重視創作和積累自己的演出劇目。已經積累了一些為群眾歡迎的《楓洛池》、《旌表記》、《草原初春》、《假婿乘龍》等保留節目。

閱讀全文

與慶陽藝術大門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