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練好簽名
1、實事求是的看待你自己的名字。一切從自己名字特有的結構出發來選擇適合你的簽名,有一些名字像「滕磊」、「周正國」、「席琳琳」一類名字,就應該放棄追求瀟灑的風格,而應該選擇工整清勁的風格,如果你的名字如「賀志濤」、「劉海鷹」、「江志強」一類的名字,那就應該選擇流暢、灑脫的風格。另外簽名也應根據不同的情景、場合選擇,莊重的場合同輕松活躍的場合簽名的風格也不一樣;簽名還要根據對象來選擇,如果是長輩、上級,應以端正、大方的簽名為主;如對象是朋友、熟人、戀人,則可以簽得花俏一些,同樣,正式合同、文件與私人信函上的簽名也是應該有區別的。
2、在設計簽名時,幾個字要盡量靠攏,不能像平日寫字那樣字與字留有空隙。簽名要盡量形成連綿一體的整體感,不能有字字完全斷開的現象,橫式簽名要注意左右字之間的彌合,豎式簽名要注意上下字之間的彌合,在視覺上不能給人字字斷開的感覺,而應給人一種不分你我的整體感。這就要求字字之間要盡量緊緊依靠,使筆畫分布的空間效果完全相接,這就要求空間處理上要懂得「避實補虛」的融合方法,充分利用筆畫的連帶進行補白。
3、筆畫的共用是進行簽名設計時一種常用的方法。要注意分析你名字中,字與字之間的相同或相似的筆畫共用,以便使簽名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筆畫的共用可以在單字裡面,也可以是簽名的字字共用,而字字共用的現象佔大多數,但要注意的是,共用筆畫應該是自然而流暢的,不應是生硬、牽強的。
4、可以改變筆畫的順序,有的簽名可以把筆畫順序倒過來,先寫的筆畫放到最後去寫,如「來文」的簽名,「文」字的最後一點放到最後才補上。如果先寫這一筆,則整個簽名就不會結合地如此巧妙了。另外,由於漢字筆順是從左到右的,如果右邊部分無法同下一個字相關聯,或關聯後不太自然,而左邊部分同下面的字相聯起來倒比較貼切的話,我們可以先寫右邊,再寫左邊,然後同下一個字相聯,順序逆向。
5、在進行簽名設計時,要找出你姓名中可以誇張的那一筆畫,誇張筆畫是使一個簽名形成形式一體化的主要技巧之一。在橫式藝術簽名中,誇張的筆畫放在最後一筆的情況比較常見,橫式簽名的誇張筆畫也比較多樣化,而豎式簽名的筆畫比較單一,現代人使用的比較少。在橫式簽名最後一筆進行誇張時,通常採用由右向左折回和由左向右甩出兩個相反的方向。因此,誇張的筆畫可以預先找出,找出誇張的筆畫後,書寫時一定要寫到位,這將對簽名的整體形式產生重要作用。
6、字體的選擇。楷書:端莊清秀,遒勁自然,淳厚優美,適合於表達莊重舒展,大方雋永的內容;隸書:圓潤豐腴,樸拙溫柔,和煦委婉,適於表達歡暢抒情,輕松愉快的內容;行書:隨意自然、舒爽雋永,坦平易人,適合於表現自然坦達,靈活輕漫的內容;草書:灑脫奔放,流漣飄逸,變幻迅疾,適合表現動感,歡快、瀟灑不居的內容。我們簽名一般應選擇書寫流暢、速度較快的字體。其中以行書、行草書最為理想,楷書和草書也可用,而慎用那些循規蹈矩的字體,如隸書、篆書等。用行書和草書簽名,不僅可以瀟灑而抒情,而且能便捷迅速地應用。
7、使用裝飾性筆畫,裝飾性筆畫可以不是您姓名中任何一個字的筆畫,只是為了簽名整體更加和諧、勻稱,更趨於一體化而添加筆畫。也有少數姓名某字里的誇張筆畫形成裝飾作用的情況。
8、簽名節奏的控制。簽名的節奏由書寫速度和您姓名中的二個字或三個字結構的大小組成。書寫速度與平日寫字的快慢有關,比較好理解,一般來說,禮儀型簽名和實用型簽名一般用楷書或行書,花體簽名是畫個圖案,應該慢一些;草書及仿偽型簽名,寫得越快越有神采。對於一個簽名,主筆抒情,可以寫得快一些,轉折和比較短的筆畫則就需放慢書寫速度。注意到這一點,就要根據自己的書寫習慣和簽名類別的不同,來調節自己的簽名速度。簽名的節奏是按簽名圖形的重心和平衡規律等視覺原理去安排您的名字,這樣做道理很簡單,能夠使您的簽名既美觀耐看,又便於書寫免費簽名。
9、最後當然是要注意設計簽名的防偽性。實用性簽名,特別是在合同、重要文件上的簽名,一經簽署就伴隨著某種責任義務以及違反它所就承擔的後果,往往成為偽造簽名者重點攻克的對象。我們要求簽名者注意防偽性,並不是要求簡單地有簽名上劃上某種符號、曲線和使用裝飾性筆畫,而是要求從縱深的、內在的方面去努力。當然,在簽名中附加某些線條誇張某些筆畫用以防偽是必要的,也是防偽的方法之一,但這只是一種普通層次的措施,掌握不好常會影響整幅簽名的效果。如果線條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同樣容易被摹仿。真正的、深層次的防偽辦法是從提高簽名技巧和藝術水平,寫出自己的風格和表現自己獨特的個性方面著手。
最後一點是比較重要的,現在的人模仿能力越來越厲害,這樣就要求那些重要人士的簽名防偽性要越高,不然出事情的幾率也比較高,深刻了解這個幾點,相信一定會寫出自己獨創的免費藝術簽名。
2. 屈原作品的藝術風格
屈原作品的藝術風格是什麼?詩經強調其現實主義,分風雅頌三部分,通過賦比興手法的運用,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男女愛情和反抗壓迫;
楚辭在於其浪漫主義和反抗精神,屈原的《離騷》塑造了一個憂國憂民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屈原是我國古代第一個有巨大成就的詩人。《楚辭》中收錄了他的二十五篇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招魂》《天問》《卜居》《漁父》等。這些詩篇,揭露了統治集團的腐朽和罪惡,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政治理想,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和剛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屈原的詩歌採用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構思奇特,想像豐富,文采華麗,富有浪漫主義精神。屈原在學習民歌的基礎上,創造、發展的「楚辭」這一詩歌形式,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法,對古代詩歌的發展,有很大的推進作用。
屈原對後世的影響有兩方面:一是他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積極頑強的斗爭精神給一切追求光明堅持正義的人士以精神上的鼓勵;二是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自覺運用,「楚辭」的參差靈活的體裁以及「寄情於物」、「托物以諷」的表現方法都極大地影響了後來的散文和詩歌創作。從屈原之後,中國詩歌開始了從集體歌唱到個人獨立創作的新時代。《楚辭》作為第一部個人創作的詩歌集,對後世文人心態的確定與賦的形式都有重要影響。它那恢宏瑰麗的錦綉文章,像一縷永恆的精神血脈,穿超千年時空,涌動在代代文人心中。懷才不遇的賈誼、「發憤著書」的司馬遷、「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曠世獨立的李白、描摹社會百態的曹雪芹,還有現代的郭沫若,無不受屈原的作品精神的浸潤。李白曾吟詩道:「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作為第一個集浪漫主義大成的詩人,屈原一生共創作了二十七篇作品,其中《離騷》最能代表屈原的創作風格。它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抒情長詩,表達出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同樣也帶有自序的性質。在作者敘述自己生平時,並不是枯燥得陳述一個個事件,而是將其象形化、實體化,例如作者在詩中說自己美好品質時寫到「扈江離與薜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搴毗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以江蘺、辟芷、蘭喻己之品德;在寫奸佞時「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苣!」以申椒、菌桂喻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中以美人喻指君王;「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說自己曾經為了實現政治理想,培養了大批人才,「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這種形象化的敘述手法比單一的敘述要生動形象得多,對生平的事件的描寫也加上了一層浪漫主義色彩。
抒發對理想世界的追求是浪漫主義最大的特點,作者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力就體現於其中。《離騷》中上下求索的精神是最使讀者感動的。詩人在現實生活中遭到失敗後,又開始了對重華的陳詞,開始了新的上下求索,在詩中寫道;「駟玉虯以乘鷺兮,溘埃風余上征。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圈。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風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時暖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下面又接著寫「尋女」之失敗。在這里,作者把神話中的人物運用於筆下,他飲馬咸池,總管扶桑,望舒和飛廉為其座駕,鸞皇、雷師、鳳鳥等都供之驅使,神遊於天地之間。在這幅神奇的幻想圖景中,作者「上下而求索」,這些都是作者為楚王奔走內外,忠貞於國政的體現。
這就明確地表示了幻想境界正是現實的反映這一情況,也使詩人的追求更富於激烈的感情。浪漫主義的最大特點就是離開現實世界,描寫幻想世界,幻想世界又是現實世界的折射。《離騷》里玉鸞為之戒,鳳凰在翔,蛟龍在架橋,玉虯在駕車,若木可以拂日,鴆鳥作媒,望舒、飛廉在前後奔走,鸞凰、鳳鳥在上下飛騰,一切都在作者的智慧下按照他的意願活動著,構建成一個神奇變幻的境界,烘雲托月般地突現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浪漫主義的作品往往還要用誇張的手法來突出描寫對象的特徵。《離騷》里就事物的本身誇大或誇小手法不多,但是卻很能表現事物的本質特點,他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人不能九死,但詩人為了極力表現自己向善之心的永不改變,用「九死其猶未悔」來誇張,突出詩人的堅定不移的信念。《離騷》里的誇張多用在對某些象徵性事物的重復性描寫上。如為了表示詩人的品行高潔,詩人用他佩帶香花芳草來表現,但這些香花芳草的種類之多就是誇張,說他「攬木根以結?兮,貫薛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這種反復的誇張,突出地表現了詩人的高潔的道德品質。
我們在指出《離騷》的浪漫主義手法的時候,還要再次澄清,屈原的浪漫主義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它揭露了現實的黑暗和污濁,揭示了真、善、美與假、惡、丑之間的斗爭,並且不加粉飾地展示了光明戰勝黑暗的前景,激起人們嚮往光明,嚮往美好,喚起人們對黑暗現實的反叛情緒。因此,屈原的浪漫主義精神是積極的,健康的,培養了我國人民高尚純潔的品格和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屈原作品中的浪漫主義主要特色便是旖旎多變的幻想,這種幻想大量出現在其作品中,成為了屈原表達自己愛國情感、抒發憤懣等多種矛盾心理的主要工具,而在這些幻想中運用了比喻、暗示、誇張等藝術表現手法,讓這個幻想的世界顯得更加五彩繽紛、色彩絢麗,也使所表達的感情具象化,更能讓作者的情感力量渲染讀者。
愛國名人屈原的故事及相關作品介紹
屈原所在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他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最終被逐出郢都,到了漢北。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幾起幾落的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在20多年的流放生活中,始終關心著楚國的命運,陸續地寫出了《離騷》、《天問》、《招魂》、《哀郢》等詩篇,表白了自己不願與黑暗腐朽的勢力同流合污的立場和決心。
其中,高中課文《屈原列傳》、《離騷》、《湘夫人》等,都說到屈原。
一、原文再現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屈原列傳》
二、素材評析
在屈原的作品《涉江》一詩中他自己寫到:「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這是屈原受到奸臣讒陷,被楚王流放時,在憤激之下而寫的'。正如司馬遷所說:「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所以作詩《離騷》泄憤。但是,屈原的高潔之處,在於他無論遭受什麼樣的打擊與諂害,但他總是執著地堅持自己的操守,所以司馬遷贊美到:「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三、適用話題
適用「肩膀」、「位置與價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親疏與對事物的認知」、「責任」、「理想」、「執著」等等。
屈原《離騷》作品鑒賞
內容思想
《離騷》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即自「帝高陽之苗裔兮」,至「豈余心之可懲」,為前一部分;從「女嬃之嬋嬡兮」,至「吾將從彭咸之所居」,為後一部分。
前一部分描寫屈原對以往生活經歷的回顧。敘述屈原出身於與楚王同姓的貴族家庭及其生辰名字;描寫他自幼就努力自修美德、鍛煉才能,並決心報效楚國的願望;描寫他激勵引導楚王「及前王之踵武」,使楚國富強的理想,和輔助楚王進行政治改革的斗爭;然而由於屈原的政治理想和改革的實踐觸犯了腐朽的貴族集團的既得利益,因而招致了他們的重重迫害和打擊,X謗和誣蔑漫天而來,而楚王也聽信讒言,疏遠和放逐了屈原;就在此時,屈原為實現理想而精心培植的人才也紛紛變質,使屈原的處境極為孤立;在此情況下,屈原看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民生之多艱」,而祖國陷入「路幽昧以險隘」的岌岌可危的境地,使愛國愛民的屈原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屈原滿懷憤怒地揭露了楚王反復無常,不辨忠奸,昏庸無能的作為;同時揭露腐朽的貴族集團貪婪嫉妒,苟且偷安,背法妄行,結黨營私,把祖國引向危亡的罪惡;描寫了屈原不向反動勢力屈服的斗爭精神。
後一部分主要描寫屈原對未來道路和真理的探索與追求。首先,女嬃勸他接受歷史的教訓,不要「博謇好修」,而要明哲保身;但是屈原通過向重華陳辭,分析了古往今來的史實,否定了女嬃建議;於是屈原開始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理想的歷程。首先,他上叩「天閽」,卻遭到冷遇;接著,詩人下求佚女宓妃、有娀氏女和有虞之二姚,以便上通天帝,然而均都落空,這象徵性地說明了爭取楚王已經毫無希望了;於是屈原去找神巫靈氛占卜,靈氛勸他去國遠游;詩人猶豫不決,又去找巫咸問策,巫咸則勸其暫留楚國待明君而行;在矛盾的建議中,詩人分析了國內政情,覺得不能久留於黑暗無望的楚國,決定離楚遠行;但是,遠行的想法又與屈原愛國的衷情發生矛盾,所以在他升天遠行時,忽然看到了楚國大地,「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形象地否定了離楚的道路,最後詩人決心「從彭咸之所居」,用死來殉其「美政」的理想。
全詩的主題思想,即通過詩人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終生的描寫,強烈地抒發了他遭讒被害的苦悶和矛盾的心情,表現了他為國獻身的精神,和與國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和同情人民的感情,表現了詩人勇於追求真理和光明,堅持正義和理想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同時也深刻地揭露了以楚君為首的楚國貴族集團腐朽黑暗的本質,抨擊他們顛倒是非,結黨營私,讒害賢能,邪惡誤國的罪行。
人物形象
屈原在《離騷》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體現了屈原的偉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首先,這是一位傑出政治家的形象。他有明確的「美政」思想,這與屈原改革弊政,聯齊抗秦的政治主張是一致的。其最終目的是要「及前王之踵武」,使歷史上曾興旺發達的「三王」政績發揚光大。亦即由楚國統一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美政」思想的實質是要鞏固楚王的統治,它充滿了儒家美好政治的色彩,體現了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屈原不但有美政理想,也有實現它的具體辦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明臣賢」。要有好的國君,還要有忠於國君並且有才乾的大臣加以輔佐,君臣和諧才能成功。因而他歌頌「湯禹嚴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他極力主張選賢任能,贊美古代賢君「舉賢而授能」,稱頌「說操築於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呂望之鼓刀今,遭周文而得舉。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同時他還主張廢斥群小,這也是實現「美政」的重要保證。他在詩中極力揭露群小的罪惡,正是出於這種想法。他還主張「循繩墨而不頗」,強調以法度治國。他為此奮斗終生,充分顯示了這一形象的政治家風度。
這一形象還體現了詩人勇於同黑暗腐朽勢力作斗爭的精神。詩人清楚地知道,楚國的不幸命運,以及詩人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楚廷群小造成的。詩人對之極為憤恨,因而不遺餘力地反復加以揭露和抨擊,斥責他們「好蔽美而稱惡」,競進貪婪,嫉妒成性,朋比為奸,隨波逐流,黑白顛倒。詩人還揭露了楚君的過失,說他反復無常,荒唐糊塗,寵信奸臣,疏遠忠良,善惡不辨,致使詩人的「美政」理想落了空。顯示了詩人同黑暗勢力的勇敢斗爭精神。
這一形象也是追求光明和真理的美好形象,體現了詩人堅持正義的剛毅不屈的偉大精神。他堅信真理和正義的存在,雖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但他始終是「上下而求索」。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他的高潔的品格,他的超群拔俗的崇高理想,都「不同於今之人」,因而招致「謠諑」X謗,遭受種種迫害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連他親近的人都勸其隨俗浮沉,不要「博謇好修」。可是,詩人卻在詩中反復申明他決不能隨波逐流的態度。在打擊和迫害面前決不動搖,巋然如山,堅強不屈。詩中描寫屈原三次求女嬃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不懈地探索真理,尋求志同道合者,這種對光明和真理的追求與熱愛的精神,正是他終生奮斗的力量源泉。這種精神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極深遠的。
詩人還通過這一形象,描繪了詩人自己思想感情的波瀾,詩人把自己描繪成渾身披覆著香花和美玉的潔身好修,幽美芳香,嫵媚奇特的超人,用來象徵其純潔高尚的內在美質。屈原內在美質的表現,最感人的就是他那強烈而真摯的愛國主義精神。詩人自幼就立下為國盡忠的理想,他為此自修美德和才能,祖國被「黨人之偷樂」搞得「路幽昧以險隘」,他為之而傷心,他一再表白「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他為祖國的前途而憂心忡忡。他被群小打擊迫害而離開了政治舞台,但他始終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他雖然為自己不幸的命運而痛苦憂傷,但他更關心的是國家和君王,他始終繫心懷王,不忘楚國。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憑著屈原的傑出才能,他投奔別國也許會成為將相高官,但它否定了一切離楚遠游的想法,非常形象,非常真摯地表現了屈原那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參差不齊的句子形式
《離騷》吸取楚地民歌的語言特點,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句式,把句式加長,擴大了詩歌的容量。屈原不僅採用靈活變化的民歌句法,又在此基礎上吸收了戰國時散文的句法,在作品中使用了「路漫漫」、「長太息」等,從而創造了一種節奏分明而參差錯落的雜言句式。《離騷》中出現了不少「言對」,即工巧的對偶:「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還出現了一些「事對」,就是上下句所用的典故相對:「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但是這類句子在屈原作品中僅佔少數,參差錯落的句子占著絕對的優勢。從節奏效果看,《詩經》傾向於整齊勻稱,屈原的作品傾向於參差錯落。一般來說,《詩經》中的詩以四字句為典型句式,句中是二二節奏;《離騷》的典型句是五、六字句,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節奏。「四言簡質,句短而調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調易雜」。《離騷》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靈活多變的自由體,「折繁簡之衷,居文質之要」,語言節奏自有獨到的妙處。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通過字數的增加與減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語言節奏,形成《離騷》特殊的語言節奏美。
錯落變化的句子結構
《離騷》與《詩經》的區別在於,當上下兩句有可能形成對偶的時候,《離騷》有意識地變換詞語的結構形式,使之具有錯落之美,如「駕八龍之蜿蜿兮,載雲旗之委蛇」、「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蜿蜿」與「委蛇」是疊音詞與連綿詞相對,「掩涕」與「浪浪」是片語與疊音詞相對,對應的詞語或片語結構發生變化,是為了使語言形式發生變化,從而形成詩歌語言的節奏變化。《離騷》「乎」和「於」的用法,很能說明屈原有意追求錯落的特點。「《離騷》語法,凡二句中連用介詞『於』『乎』時,必上句用『於』,下句用『乎』,『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夕歸次於窮石兮,朝濯發乎洧盤』……胥其例也。」
《離騷》大量使用雙音實義二字結構,大量使用連綿詞:耿介、謇謇、冉冉、鬱邑、岌岌、菲菲、歔欷、逍遙、相羊、周流、啾啾,等等。雙聲、疊韻、重言,錯雜相間,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節奏感和音調美。
「兮」字的普遍使用
「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離騷》中即普遍使用。「兮」字並非《楚辭》所獨有,在北方文學中也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國風」中除《秦風》外,十四國風中都有「兮」字出現,而且多達236次。《詩經》中的「兮」字一般是用在句末,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兮」字的典型句式;還有用在句中的句子,如「寬兮綽兮」、「伯兮朅兮」,但是這樣的用法相對來說只佔少數。到屈原的作品,「兮」字用得更為廣泛,而且有比較嚴格的規律性,用「兮」雖然不是屈原作品的特長,但是用得奇特、富有創造性並因此成為屈原作品語言形式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屈原劃時代的創造。從《離騷》來看,兩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這種用法對調整詩歌節奏起著很大作用。「兮」本來是個語助詞,許慎說:「兮,語所稽也」,段玉裁說:「語於此而少駐也,此與『哉,言之間也』相似」。從屈原作品使用的情況看,「兮」都是語氣助詞,如果譯成現代漢語,相當於語氣詞「呵」。郭沫若、聞一多認為「呵」是「兮」字的本音。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凡今本《老子》的「兮」都寫作「呵」,證明郭、聞二位先生的推斷是有根據的。如此「兮」字的作用主要是強化情感、延長音節、調整節奏,增強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藝術特色
深深植根於現實盼積極浪漫主義
中國文學觀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這兩種創作方法源遠流長,現實主義導源於《詩經》,浪漫主義導源於《楚辭》。《離騷》的浪漫主義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離騷》展現了作者愛國主義的崇高理想和為實現這種理想而百折不撓的斗爭精神。他殷切希望楚國能實行修明法度、舉賢授能的「美政」,再現堯舜禹湯文武和三後那樣的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所以他極力贊頌道:「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他為了理想,堅持不懈,上下求索,九死未悔。第二是大量的浪漫主義手法。作者插上幻想的翅膀,盡情馳騁,這在詩的第二、三兩大段里有充分的表現。如上款帝閽一節,詩人幻想在太空中翱翔,早晨從南方的蒼梧山出發,傍晚便到了西北昆侖山上的懸圃。他在太陽洗澡的咸池給馬喂水,在太陽升起的扶桑樹下總轡啟行。月神、風神、雷師、鳳鳥、飄風、雲霓一大群神物前呼後擁。神遊西天一節,寫他駕飛龍、鳴玉鸞,從天津啟程,取道昆侖,渡赤水,過流沙,經不周,到西海。想像豐富奇特,境界恍惚迷離,場面宏偉壯麗。
比興手法的運用
《離騷》繼承並發展了《詩經》的比興傳統。其具體表現為:在廣度上,它較多地應用比喻,構成龐大的比興系統;在深度上,較之《詩經》更為注意比興中「此物」與「彼物」的內在聯系,用作比喻的事物與全篇所表達的內容統一,富有象徵性。如詩中用「美人」喻指楚懷王,用「眾芳」喻指群賢,用「椒、桂、蕙、茝」四種植物喻群賢,用香草「荃」喻楚懷王等等,把比興與表現的內容合而為一,使詩中的意名勝具有了象徵意義。
對比手法的運用
屈原在其詩篇中,以遠古的堯、舜賢君的「耿介」、「既遵道而得路」與桀、紂暴君的「猖披」、「夫唯捷徑以窘步」相對照,用以勸諫楚王要走正確的治國之路。又以「恐年歲之不吾與」和「惟夫黨人之偷樂兮」相對照,使自己的熱心為國與小人的苟且偷安形成鮮明對比。
抒情中有故事情節的敘述
抒情詩一般沒有故事情節。《離騷》是一首長篇政治抒情詩,抒發其忠而被疏的憤懣之情。但是詩中的前一部分里敘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實,後兩部分里更虛構了女嬃詈原、陳辭於舜,上款帝閽、歷訪神妃,靈氛占卜、巫咸降神、神遊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使這首抒情詩具有了故事情節的成分。看來似乎山窮水盡,眨眼又是一番新的景象,波瀾起伏,百轉千回,從而把敘事詩和抒情詩融為一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