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如何把宣教目的隱藏於藝術

如何把宣教目的隱藏於藝術

發布時間:2022-04-28 01:37:41

① 怎樣開展藝術教育活動

一、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對教育的根本看法,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具有指導和統領作用。藝術教育同普通教育相比具有獨特的辦學模式和特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樹立起培養創新精神的藝術教育觀念、整體化知識教育觀念和「做人」、「做事」相結合的藝術教育觀念。學校藝術教育是要通過讓學生在學習繪畫、音樂、舞蹈等過程中拓寬知識面,提高審美境界和藝術修養,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崇高理想和偉大目標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代新人。
二、健全組織機構
學校應成立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建立藝術教育工作長效機制。領導小組負責規劃、指導、評價學校的藝術教育,管理要分工明確、線條清晰,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發揮學校藝術教育的輻射作用。這就使得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中長期規劃與學年、學期計劃環環相扣、層層落實。
三、提供有力保障
為滿足藝術類課程教學的需要和課外藝術教育活動的需要,學校應按照《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准》,配備齊全的藝術教育設施、設備。比如:學校應設有專業舞蹈教室、音樂教室、書法教室和美術教室,配備電子琴、鋼琴、電鋼琴、手風琴、架子鼓、合唱台、美術用的畫板、畫架等繪畫工具。學校應設有可以進行節目排練、節目展演等大型活動的場地,為學生的藝術展演提供良好的硬體設施。另外,學校還應計劃每年都能籌措資金添置藝術教育設施、設備。

② 如何理解教育的藝術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

在藝術中我們要多鼓勵,鼓勵會使藝術變美。


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是德國著名的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說的。
德國的著名教育學家斯普朗格也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馬克思也說:「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於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因此說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喚醒。」

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的這一教育理念,一方面來源於盧梭及裴斯塔洛齊的思想,一方面來源於他的同代人、福祿貝爾主義的主師爺福祿貝爾(F.W.A. Fröbel)。他們都主張教育的天然性、啟發性、主動性、個性和創造性,尤其注重教育的人性價值。

語言是人類進行思維和交際的工具。課堂教學語言則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載體,是課堂教學中連接學生和教師的橋梁,是教師教育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

③ 如何在一日生活活動中滲透藝術教育

3——6歲幼兒的教育,是一生教育的基礎。有專家說過:「幼兒園一日生活都是教育」。的確,教師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僅扮演著照料者的角色,而且更重要的是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向幼兒進行體、智、得、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
那如何在一日生活中滲透教育呢?
首先,幼兒園教育有其多樣性。
各種活動都具有教育的因素,豐富的生活、有趣的游戲是幼兒有效的課堂。
1、在每天的早鍛、戶外活動和早操中加強幼兒的鍛煉,給幼兒一個健康的身體。孩子多少會有點惰性,有時對運動缺乏熱情,作為老師這時候就應該向幼兒講清楚鍛煉的好處,鼓勵孩子參與鍛煉。還有教育幼兒注意運動的安全,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同時懂得簡單的衛生常識。
2、可以通過每天的起居飲食培養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盥洗、大小變、用餐、睡覺、自己物品的管理都需要在老師不斷地幫助、提醒、督促中培養起來。
3、在各種教育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聰明才智。老師要不斷地發現和培養幼兒的興趣,培養其觀察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發展其想像力、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4、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五愛」的教育、尊重長輩、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勇敢誠實、文明有禮都是、幼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
5、給孩子美的熏陶。讓美充滿孩子的生活,培養幼兒對藝術美的感受,認識自然美和社會美。
第二,幼兒園教育有其系統性、計劃性、有序性。
幼兒園教育的系統性、計劃性、有序性及集體主義教育和紀律教育是家庭教育不可代替的,因此要承認幼兒園教育對孩子的主導作用。教育的系統性、計劃性、有序性體現在從幼兒園的學期計劃到本班的月目標、周目日安排,教師都心中有數,並根據工作的重點展開主題工作。
第三,幼兒園教育有其隨機性。
3——6歲幼兒的教育,是一生教育的基礎,並且這個階段的幼兒身心發展較快,一個人一生中一些重要的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在這個階段形成。所以教師必須經常留意、觀察每位孩子的一舉一動,對好的思想萌芽,及時給予鼓勵支持;發現問題,隨時隨地展開教育,做到「遇物而誨,擇機而教。教育孩子的機會很多,我們老師要做個有心人,通過生活具體、形象的事例,用淺顯懂得的道理,啟發引導幼兒區分是與非,好與壞,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並且講清楚為什麼。
第四,幼兒園教育有其感染性。
孩子是一個單純的個體,可塑性和模仿性極強,所以老師的教育能夠心領神會,老師的榜樣作用、一言一行,都能深刻地印入孩子的腦海里。因此我們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真心誠意地為孩子做出榜樣,如:老師要求孩子飯前洗手,自己首先洗手;要求孩子吃飯不說話,自己首先保持安靜;要求孩子注意說普通話,自己首先說好、、、、、、既要言教,又重身教,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第五,幼兒園教育有其針對性。
幼兒的發展千差萬別,就對待教育的態度而言,有的積極,有的消極,有的抵制;就智力發展水平看,有的發展好,有的發展差;興趣愛好更是各有差異;行為習慣和個性也是一人一樣。作為老師應該使教育具有針對性,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注意因材施教和個別教育,充分發揮幼兒的個性和才能。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多想辦法,在一日生活中採取多種教育手段,充分注意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使教育滲透到一日生活當中,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步伐的有用人才。

④ 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有如下幾點:

1、對個體而言,藝術教育是生命早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路徑。

2、對學校而言,藝術教育是碎裂學科的粘合劑,是倦怠時刻的興奮劑。

3、對家庭而言,藝術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悅化。

4、對社會而言,藝術教育能夠彌合被不同標准切割的人群,提高全社會的內聚力和創新力。

5、對民族而言,藝術教育是傳續民族精神的瑰寶,是積淀民族文化的法寶。

(4)如何把宣教目的隱藏於藝術擴展閱讀:

藝術教育的內容:

1、藝術知識,包括藝術理論、藝術批評和藝術史;

2、藝術欣賞,包括對藝術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感受和鑒賞能力;

3、藝術創作,包括創作藝術作品的構思和表達能力。

⑤ 如何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強化幼兒藝術教育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兒審美意識,還有助於其拓寬幼兒的視野、讓幼兒感受生活的美好。藝術教育的基本目標是為了培養幼兒感受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基於此幼兒園的藝術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創新人才的培養必須從娃娃抓起,幼兒藝術教育對提高個體創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幼兒園進行幼兒藝術教育不僅僅能夠引發幼兒的審美情趣,還能夠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想像力、記憶力等。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幼兒園藝術教師對各年齡段的幼兒進行不同藝術課程的引導,充分調動了各年齡階段幼兒的參與性、想像力和動手能力。從實踐上來講,有的藝術教師未能有效的促進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藝術教師沒有把握藝術活動的教學策略。
一、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
生活即教育,教育也同樣離不開生活,生活不但可以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還可以激發幼兒無限的想像力。在幼兒園中,藝術教師也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帶領幼兒運用自己的感官去聽聽、摸摸、看看、玩玩等形式,積累豐富具體的感性經驗。現在很多幼兒園在進行藝術教育活動時,教師都通過開展有趣的活動,讓每個幼兒從不同角度來表現心中的活動,這樣幼兒交上的作品都各具特色、多姿多彩。有的幼兒用繪畫表現當日活動的情景,有的幼兒則用音樂表現當時活動時愉悅的心情,還有的幼兒用舞蹈表現整個活動的過程。教師只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需要,給幼兒提供一定的可操作的材料,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藝術教育活動,提高幼兒對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感受、評價、創造的能力,培養幼兒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敏銳的審美能力。為幼兒生活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才能使幼兒從小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二、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
3-6歲的幼兒注意力很容易被身邊的人或事物所影響,所以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就成了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關鍵之處。只有激發各年齡階段幼兒的藝術潛能和創造思維,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做到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為幼兒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更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參與性、想像力和動手能力,以幼兒獨特、新穎的作品表現為內容,整合多種藝術表達方式來創造新穎獨特的藝術形象,陶冶情操,培養幼兒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獨特想像力,從而展示自己的個性思維。常言道:環境造就人才。藝術教師有義務為各年齡階段的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好的環境不但能夠誘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積極性,還能促進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藝術活動的學習中來。教師要為幼兒的藝術活動提供豐富的素材,為幼兒營造良好藝術氛圍的同時也使各年齡階段幼兒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養成、提升和發展。
三、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情感和興趣
3-6歲幼兒的藝術活動應以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情感和興趣為核心,以藝術教師對幼兒的引導為基礎,通過多種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促使幼兒進行創造性設計的藝術活動,讓幼兒可以在開放式的課堂環境里,自主地探索知識,自主地表現自己,這種藝術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更尊重了幼兒的心理特點,更注重了對幼兒情感的陶冶和自我探索能力的提升。幼兒園幼兒藝術活動要以幼兒的生活為主,通過幼兒的生活來進行知識的傳授,情感的熏陶和行為的規范。幼兒藝術教育不是為了讓幼兒掌握某種技能,也不是認為幼兒只要能畫一幅完整的畫,或者能跳一個完整的舞蹈,就算是學會了。家長們通常把幼兒學會畫畫和舞蹈基本功的技巧作為藝術教育活動的主要目的,完全忽略了幼兒的天性,忽略了幼兒本身的創造性,導致幼兒不願意進行藝術活動。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幼兒的思想被家長局限了。家長的心急有可能會對幼兒起到反作用,家長們不經意的一個語言或動作就可能會把幼兒的想像給扼殺在了搖籃里,使幼兒逐漸失去了自主的創造力和自由的想像力,甚至失去了再次進行藝術活動的情感和興趣。如果幼兒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那麼幼兒很難自由發揮,自由想像的進行創作。其實幼兒的家裡就有很多可以利用的藝術材料,幼兒都可以嘗試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表現。實踐表明,幼兒使用不同材料產生的新鮮感會給小朋友帶來很大的好奇心,這種興奮的狀態極大的引起幼兒的興趣可以讓幼兒帶著興趣繼續去創作。
3-6歲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的材料就應該以豐富多彩,更貼近幼兒的生活為主,讓幼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給幼兒足夠的空間可以自由選材創作,尊重幼兒的個性,充分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同時激發了幼兒對藝術活動的情感和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也就沒有想像和創造的動力。在幼兒藝術活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幼兒的興趣為切入點,重在培養幼兒豐富想像力的同時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隨意使用各種材料進行大膽創作和表現,培養幼兒豐富的想像力、表現力及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幼兒為中心嘗試創造性思維訓練活動,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喜悅,在創造性活動中要調動幼兒多種感官,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各項能力都能得到發展。「生活是想像的源泉。」幼兒藝術創作也一樣,任何的活動都來源於生活,藝術活動同樣來源於生活並接近生活。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讓幼兒接觸五彩繽紛的大世界,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了解周圍的一切,獲得生活感受同時積極地引導幼兒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讓幼兒喜歡藝術教育活動,從而為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⑥ 怎樣理解教育是一門藝術

1、教育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藝術
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而教育藝術的全部復雜性,是要善於感覺到一個人身上那種純屬個性的東西。
2、進行德育需要技巧藝術
進行道德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把道德財富揭示給年輕的心靈,要運用鮮明的形象,激起真情實感,喚起對理想的追求。
3、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需要技巧和藝術
對學生施加真正的教育影響的技巧和藝術在於要接觸學生,分析學生;談某個學生的缺點時,不要指名道姓,不要對他的舉止評頭品足,不要把他的錯誤行為交給集體評判。
4、要深入到教育技巧的領域之中去
深入到教育技巧的這些微妙的領域之中去,會使我們享受到創造的幸福。沒有比教師和學生的腦力勞動更為生動、更為千變萬化和更為活躍的事物了。
5、總能找出時間來積累教育智慧
不管青年時期的工作多麼緊張不懈,總能找出時間來逐漸地、一步一步地積累我們的精神財富——教育智慧。
6、對少年的心靈施加意志影響要講究藝術
教育者對少年的心靈施加意志影響的藝術在於,要使少年在了解自己職責的同時,愉快地自己對自己下命令,自己對自己提出要求;要使您,一個教育者,用人的責任感的道德美來吸引和鼓舞少年,要有一種嚴厲的、必須無條件服從的紀律,這種紀律與鼓吹寬恕一切和抽象善行是勢不兩立的,並且要使這種紀律成為少年的自我肯定和他本人的道德力量的一種表現
7、向班集體講述一個學生道德上的缺點時要講求藝術性
向班集體講一個學生道德上的缺點應當慎重,注意分寸。向班集體講某些個別學生的生活、苦惱和歡樂時,要講究藝術。這種藝術在於不要用手指點,也不要用譴責的目光看著有過失的兒童。談話時應該做到,使每個人想的不是某個同學的某一錯誤行為,而是自己與同學們交往的性質、對同學的態度以及自己的品行等。讓每個學生想一想自己的所作所為,使他們在聽到教師的號召後,都努力表現得好一些。
8、要善於細致、聰明、有分寸地誘導學生向教師吐露心聲
一個學生如果遭到了不幸、痛苦、傷心事,受到了委屈、不公平,或者心裡惶惑、不知所措,是很願意向他所尊敬、愛戴和信賴的人傾吐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的。……要善於從學生的眼睛裡看出其內心世界的細微活動,設法單獨和他在一起,從無數的詞彙中找到唯一合適的說法,做到細致、聰明、有分寸地誘導他向你吐露心聲。
9、責備的藝術在於嚴厲和善意的機智結合
責備的藝術在於嚴厲和善意的機智結合:學生在教師的責備中感覺到的不僅是公正的嚴厲,而且是仁愛的關懷。
10、表示不信任也是一種相當激烈的手段
表示不信任也是一種相當激烈的手段。教師的教育修養將在運用這一手段時首當其沖地受到考驗。只有嚴格遵守僅在個別場合才採用,不信任才會產生應有的教育感化作用。切不可向一些學生表示對某個學生的不信任,更不用說面對整個集體了。
11、愛情教育是衡量一位教師的教育藝術的尺度
在培養高尚的愛的情感中所取得的成績,是衡量一位教師的教育藝術的尺度。理解愛情,就意味著理解一個人的心。相反,對待青年男女的愛情抱輕蔑乃至嘲諷的態度,恰恰說明教師的教養水平低。如果說在情感教育中要求特別細心,善於掌握分寸,那麼在愛情教育中就需要加倍如此。12、把學生的缺點公諸於眾要慎重
把一個學生的缺點和毛病公諸於眾,是一件非常細致的事情,要很有分寸,講究方法,要有很高的技巧。
13、教師要善於委婉地細致地啟發孩子
要使教師善於委婉地、細致地、非強加地去啟發孩子,使他懂得在生活中應當做些什麼,聯繫到精神生活方面哪種勞動、哪種義務能塑造他的個性,使他不愧為公民、勞動者、思想家、父親、丈夫的名字。這里尤為重要的一點,正是細致的提示,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說教,老師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提示都會喚起兒童意識中豐富的思想。

⑦ 如何加強藝術教育

一、轉變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對教育的根本看法,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具有指導和統領作用。藝術教育同普通教育相比具有獨特的辦學模式和特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應當樹立起培養創新精神的藝術教育觀念、整體化知識教育觀念和「做人」、「做事」相結合的藝術教育觀念。學校藝術教育是要通過讓學生在學習繪畫、音樂、舞蹈等過程中拓寬知識面,提高審美境界和藝術修養,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成為具有崇高理想和偉大目標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代新人。
二、健全組織機構
學校應成立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建立藝術教育工作長效機制。領導小組負責規劃、指導、評價學校的藝術教育,管理要分工明確、線條清晰,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發揮學校藝術教育的輻射作用。這就使得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中長期規劃與學年、學期計劃環環相扣、層層落實。
三、提供有力保障
為滿足藝術類課程教學的需要和課外藝術教育活動的需要,學校應按照《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准》,配備齊全的藝術教育設施、設備。比如:學校應設有專業舞蹈教室、音樂教室、書法教室和美術教室,配備電子琴、鋼琴、電鋼琴、手風琴、架子鼓、合唱台、美術用的畫板、畫架等繪畫工具。學校應設有可以進行節目排練、節目展演等大型活動的場地,為學生的藝術展演提供良好的硬體設施。另外,學校還應計劃每年都能籌措資金添置藝術教育設施、設備。
四、加強師資培訓
要採用多渠道培養方式,壯大藝術教師隊伍,建設一支有敬業精神、有較強業務能力的骨幹教師隊伍。一方面是通過實施「國培」、「農培」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訓現有兼職藝術教師,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水平,使教師盡快適應學校藝術教育的長遠需要;另一方面,錄用和分配教師時以專業技能為標准,同時兼顧錄用人的綜合素質。通過培訓、錄用和合理分配等形式要盡快使每一所農村學校都有一定專業水平的專兼職音樂、美術教師,使藝術教育能夠正常開展。
五、強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學校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環節。首先學校應嚴格執行《中小學課程計劃》,開齊、開足音樂、美術等藝術課程。要求藝術教師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堅持「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聽課、教學反思」,注重指導過程,以探索、實踐生成式課堂教學為主要研究方向,扎實開展教研組活動,加強隨機聽課,建立反饋機制,撰寫教學反思,找出薄弱環節,對症下葯,共同提高。比如在音樂課中採取「聽、唱、奏、賞、動」的愉快教學法:「聽」——引導學生專心聽音樂;「唱」——指導學生把歌唱好唱准;「奏」讓學生參與各種表演歌曲樂曲的活動;「賞」——讓學生欣賞大量的中外名曲;「動」——讓學生通過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形象。在美術課中,讓學生「聽樂曲,想意境,邊聽邊畫」,把音樂、繪畫、工藝融為一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樂感,又給人以美的熏陶、美的教育。
其次,要加強學科滲透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僅僅是專業教師的責任,各科教材都是各個領域中美的極致,所以每個學科都應認真挖掘美,各科任課教師應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美,不能使學生感到枯燥,這才是藝術教育的真正普及。比如語文課,教師把語文、音樂、美術有機地融在一起,課文的掛圖、多媒體的動態演示,配上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很快就領會了課文內容。通過學科滲透,學生不但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能獲得美的感受,領略了自然美、音樂美、色彩美、語言美,同時還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六、建設藝術團
藝術活動對於豐富學校文化生活、營造文化氛圍、展現學生風采、陶冶學生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加強學生藝術團體的建設,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成立舞蹈、器樂、合唱、繪畫、書法、電腦繪畫、鼓號隊等各種藝術興趣小組。我們採取教師按學生特長挑選學生及學生自願報名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編組,學生人人參與,提高了學習興趣,獲得了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
七、開展藝術活動,展示學生的藝術才能
藝術活動是以藝術教育為宗旨、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前提、以關注學生成長為核心、以激發個人潛能為目的的活動之一。在學校整體教育環境中,藝術活動以其特殊的教學內容,承擔著人才培育的特殊任務,對培養學生美好的品格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學校應為學生搭建展示藝術才能的舞台,組織各類活動和演出,多途徑、多角度地展示學生的藝術成果。還應定期舉辦藝術節、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等活動,給學生搭建表現自我、展示自我、鍛煉自我的平台。這樣既能促進德育和美育工作,又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使校園文化建設呈現藝術性的特點。

⑧ 如何將教育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

教育工作首先要講究科學性,要科學地進行人格教育,科學地開展學習指導。
教育內容很多,我認為最重要的有兩個方面,一是人格(教育),二是學習(指導)。 在進行人格教育時,要講究科學性。比如自信心教育,一般的做法是對其本人進行正面鼓勵,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可這樣做並不科學,效果不會太明顯。因為一個人很在乎周圍的人對他的態度,總希望被別人尊重,被別人接納,被別人欣賞。如果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的自信馬上會被動搖。所以,自信心教育要成功,必須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對他們進行正面的引導鼓勵,二是為他們創設一個信賴、欣賞的環境。為此,就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因素,讓家長創設一個鼓勵、欣賞的家庭環境;讓同學營造一個友好、尊重的班級氛圍;讓老師創造一個信賴、鼓勵的課堂氣氛。再比如意志力教育,要有效運用「團體動力學」的原理,利用團體的相互影響、相互啟發和相互幫助,形成團體的共識和目標,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有所領悟和反省,進而改進自己的態度和行為,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堅韌不拔的意志力。
除了人格教育,教育工作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習指導。學習指導要體現出科學性,我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分三步進行:第一步,進行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懂得一些通用型的學習方法,知道如何訂計劃,如何預習,如何聽課,如何作業,如何考試,如何遷移創造。第二步,進行學習風格指導。學習方法是通用的,帶有共性的,而每個人的學習風格是不一樣的,班主任就要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認知特點、情感特點、意志特點、社會特點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第三步,進行學習策略指導。學習策略是指在特定條件下,為完成某個學習任務或達到某個學習目標,學習者根據自身的學習風格,對學習方法進行選擇,對學習過程進行調控,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反省的高級認知活動。要讓學生在學習時不斷地問自己:我是怎麼學習的?我這樣學習有效嗎?該怎樣調整才更有效?掌握了學習策略,學生才算真正學會了學習。這三步順序不能顛倒,但可以循環重復。
教育學生如同培育樹苗。育苗時施這種肥能助長,施那種肥不能助長(施不施都一樣),施另一種肥則會危害其生長。教育也會出現正效、無效、負效三種情況。但和育苗相比,教育的效果更隱性,標准更不唯一,所以更需要我們積極思考,努力探索。
教育內容要講究科學性,而教育方式則要講究藝術性。藝術性的教育多姿多彩,生動活潑,要多姿多彩,生動活潑,通過文學語言、典型故事、現場實例、心理實驗等多種方式進行藝術性的教育,以使教育效果達到最優化;而空洞的說教則枯燥平板,蒼白無力。前者能使學生愉悅地接受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教育效果達到最優化。
科學性和藝術性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教育是科學,要求真;教育又是藝術,要求活。兩者相結合,才能使教育效果達到最優化,才能讓學生得到自由的和諧的發展。應多學點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多學點心理輔導技術和語言表達技巧,以把教育做得更科學,更生動活潑。

⑨ 藝術教育的作用

藝術教育在當代社會究竟具有怎樣的價值和意義呢?(一)對個體而言,藝術教育是生命早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重要路徑。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藝術教育在個體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從發生學的角度看,兒童與藝術最近,每個兒童都擁有一顆藝術的心。兒童就是天生的藝術家。每個兒童都天生擁有著游戲的精神和藝術的心靈。游戲則是連接兒童與藝術的最佳通道。研究發現:兒童幼時的游戲程度,直接決定其成長的質量。因為通過藝術的教育,能開發兒童的游戲和藝術本能,能使兒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種形式,如線條、聲音、韻律等。正因為如此,一些有遠見的教育家主張,在7-14歲期間,藝術教育應該成為學校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沒有藝術和游戲陪伴的兒童,是孤獨不幸的;沒有藝術和游戲的童年,是黯淡無光的。如果一個孩子喪失了內心的藝術本能,人性意義上的「死神」就會降臨。
從人的個體成長的整個過程來看,藝術教育是全面提升個體素質與能力的主要路徑。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認知能力。人的認知能力是人首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礎。智識教育強調的是邏輯的、理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左腦。藝術教育則側重於直覺的、感性的認知能力,更多在開發人的右腦。從腦科學角度來說,藝術,協調著人的左右腦,使兩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進中得到提升和發展。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創造能力是人類能力系統的重要內容,也是考察一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因為藝術思維更側重於直覺,具有跳躍性、非線性,因此在任何類型的發明創造的過程中,會起到畫龍點睛的關鍵作用。在這個意義上說,當「人轉向藝術時,就進入了創造活動的實驗室」。康德對此做了這樣的描述:「藝術是神聖的,它比科學更高深、更深刻。它揭示的真理超越了科學的范疇。」這句話從一個側面揭示了藝術創作具有原創性,是一個發明的過程,是從無到有的過程。
藝術教育有助於提高人的審美能力。馬克思說:「如果你想得到藝術的享受,那你就必須是一個有藝術修養的人。」藝術大師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美的眼睛,藝術教育就必不可少。因為藝術教育的目的指向之一是審美。審美是藝術教育價值的核心意蘊。
從美感的形成角度看,藝術教育對於喚醒與塑造兒童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義。每個兒童內心深處都有一種審美的潛能,只是它取決於是否能夠被浪漫地喚醒,又是否在相應的精確之後,能夠被綜合塑造為更高層次的美的意境、生命的境界。通過藝術教育,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種子,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經驗結構,形成足夠豐富的感受、感知以及溝通能力。因而,藝術教育也是對美感的喚醒。
藝術教育喚起人對審美的需要,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形成人的審美觀念,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欣賞、理解和創造,人會逐漸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一旦人成為審美的人之後,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按照美的樣式來改進自己的生活。
藝術教育有助於提升人的心理調適能力。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承受力小,調適能力差,凈化能力弱等問題。而藝術由於它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與人的身心關系最為緊密,並在人的理性和感性沖突之間找到平衡,使人的生活方式由「物質化、身體化」向「藝術化、審美化」轉變,因而具有心理療治功能的作用。這也是藝術教育所特有的精神救贖的功能。在日本等國家,用藝術治療心理疾病,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技術。如通過繪畫療法,讓病人釋放並表達自己;通過音樂療法,讓病人發泄情緒;通過戲劇療法,讓病人藉助於表演回歸自我等等,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藝術教育有助於培養人的社會交往能力。藝術教育不僅讓人學會創造,也能夠讓人學會合作和交往。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會通過使用一系列視覺的、聽覺的、動覺的信號和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對於溝通與表達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樣,參加藝術學科的集體學習過程,就是學習合作和交際能力得到提升的過程,而這些素質,對學生當下的和未來的生活都極為重要。
更重要的是,藝術教育有助於人的人格形成。兒童通過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逐漸形成初淺的平衡、空間、架構等意識,並會根據這些來形成和諧的性格,不斷滋養精神、涵育生命、圓善人性。藝術的學習過程,在培養記憶、觀察等能力的基礎上,一定伴隨著聚精會神、堅持不懈、有的放矢等,這些是形成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過程也是促使形成富有個性化的、獨特的、穩定的、統整的行為模式、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的過程,無疑對人的當下生活,對今後的成長、發展,對塑造形成健全人格和完美人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二)對學校而言,藝術教育是碎裂學科的粘合劑,是倦怠時刻的興奮劑。
在學校生活中,藝術教育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它不僅對於其它學科的學習具有顯著的正相關,而且使學校生活張弛有度,充滿活力。
近年來,隨著腦神經認知學科的發展,藝術教育的價值得到了進一步發掘,科學家們發現,藝術是為長期教育服務的。如果只關注考試成績,而考試又只針對數學等知識體系的話,藝術會明顯地處於劣勢。「如果我們要求短時間就有結果,那藝術將無能為力。藝術發展的是那些需要長期積累才能發展完善的神經系統。不過,優勢一旦顯現,將無所不及,從精細的運動技巧到創造能力,乃至情緒平衡能力的提高都將表露出來。」
有科學研究顯示,在充分的藝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成績測驗之間,存在著穩定的正相關關系。參加藝術活動的學齡期學生在口頭記憶測試上所獲得的分數,要比班上那些沒有參加藝術活動的同學明顯高出許多。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表明,「每周參加音樂活動三次的學生,在數學、閱讀、歷史、地理測試中的成績要比那些不參加活動的學生的成績平均高出40%。」
同時,藝術教育還會對其他諸多教育因素產生積極影響。根據美國學者EricJensen的研究:「藝術用非一般的方法來影響通常令教師感到棘手的學生,使得拖拉、曠課和輟學的現象減少了;藝術使學生之間的交往更加友好,爭吵和歧視減少了,冷嘲熱諷也減少了;藝術使環境變得充滿發現,重新點燃那些已厭倦被灌輸知識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愛;藝術為各種水平的學生提供挑戰,水平的跨度從發展遲緩到天資聰慧,所有學生都能夠自發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水平;藝術讓學習者融入真實的世界中,戲劇、音樂、美術、舞蹈等文化產品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受眾;藝術使學生成為持之以恆的、自我管理的學習者,而不是一個只從高獎賞測驗中獲取事實性內容的知識儲藏庫;與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學生相比,社會經濟地位低的學生從藝術指導中獲得的知識和他們一樣多或更多。」
為什麼藝術教育會有著這樣令人驚異的效果?我們認為這首先和藝術的「粘合」功能相關。藝術學科(教育,不應該是學科)不僅僅是機械枯燥生活的潤滑劑,更是被課表割裂的教育生活的粘合劑。從本質來看,教育本應是渾然一體的,但是由於知識的極速增長需要提高學習的效率,這才逐漸有了分科。這樣的分科本身就導致了教育整體上的碎裂。藝術教育的存在,把教育生活連綴為一個和諧的整體,讓學習生活變得更加輕松、美好,讓生命在高強度的學習過程中,並不顯得緊張與忙碌,而仍然擁有從容與優雅。
這種粘合發生在一天、數天、每天的學習中。就像一天中的課間休息時,無論高歌一曲還是翩躚起舞,這既是藝術教育,也同時是一節課和另一節課之間的美妙聯結;就像在為期數天、數周的一個課程的學習中,在每一個課程的開頭與結尾,我們用藝術來呈現課程對生命的書寫,這也是一個課程和另一個課程之間的美妙聯結;而在所有的普通日子之間的一個個節假日,或者是根據學校、根據教室的需求創造的「自己的節日」,都會在擦亮一個節日的同時,照亮期間的普通日子,從而把一個日子和另一個日子有機聯結為一個教育的整體……
同時,精神上的高度興奮專注形成的高峰體驗,會讓人忽視身體的疲憊,但人畢竟不僅是精神的人,同時也是物質的人,在高強度的學習之後,人的肉體會疲憊,也就對學習自然產生倦怠。但是,因為藝術思維另一種思維,使用的主要是右腦,其他科目的學習更多使用左腦,所以,通過藝術教育不僅鍛煉了右腦,還讓左腦得到了充分的休憩,為新一輪的學習重新注入激情。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這里提及的藝術教育,不僅指藝術學科的教育,如美術、音樂等藝術科目,也泛指在其它學科中實施的藝術教育,比如數學、化學等學科,當教師在數學課上講述那些神奇的圖形結構,在化學課上展示那些美妙的分子組合,讓孩子以美術的方式進行描繪時,不僅能夠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也會相應產生同類效果。
(三)對家庭而言,藝術教育是日常生活的詩意化,是道德教育的愉悅化。
家庭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無聲無息、全方位的教育,是整個教育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但是,家庭教育以日常生活為載體,活生生的現實既在累積著教育的廣度與力度,其瑣屑雜亂的一面也會不斷沖刷、消減著深度與高度。由於血緣的特殊關系,家庭教育往往容易劍走偏鋒,剛性有餘而柔性不足。
在家庭中有意識地開展藝術教育,首先能夠讓日常生活變得詩意,讓教育變得柔軟,從而家庭成員的生命的存在,最終如同詩人荷爾德林贊頌的那樣:「充滿勞績,然而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同時,如果說學校教育的重心往往放在知識的傳授上,那麼,對道德人格的教育則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標。藝術作為人類豐沛美好的情感和直觀可視智慧的結晶,能夠直接給心靈以震盪和沖擊。通過藝術教育而開展道德人格教育,則會避免說教,更加靈動、愉悅。如此一來,藝術教育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家庭教育的優勢與強項,迴避家庭教育的劣勢與弱項,從而為教育搭建起一個更加美好而堅固的教育共同體。
(四)對社會而言,藝術教育能夠彌合被不同標准切割的人群,提高全社會的內聚力和創新力。
在社會中,尤其是在城市化、全球化的後工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空間上的距離越來越接近,但心理上的距離卻越來越遠。選擇越來越多的人們越來越被不同追求、不同職業、不同喜好,乃至不同收入等具象而微的標准切割,成為越來越孤立的個體。
美國學者艾伯利斯明確指出:「藝術教育有利於形成一個有內聚力的社會。」藝術教育使人不僅僅了解藝術本身,而且更多認知和理解藝術背後的社會文化、精神和價值,如此附著於藝術之上的文化、精神、價值更易於得到生動的傳播與廣泛的認可,必然會促使人們產生共同的社會文化和精神,價值和話語,從而形成強大的社會內聚力。我們可能都有一種共同的感受:每當雄壯悲愴的國歌響起,我們總是熱血沸騰,深深地被其中的愛國主義情懷所震撼。如果全體公民都了解自己的藝術文化,這個社會就會更加容易形成共識,公民的文化素質以及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就會提高,社會內聚力就越強。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藝術教育還具有提升國民素養、構建和諧社會、築造精神家園的作用。
一般而言,藝術永遠是以創新者、弄潮兒的形象,站立在每一個時代的前沿。通過藝術教育,我們可以了解社會的文化思潮,緊跟時代的步伐,藉助於藝術思維的方式和藝術作品特有的闡釋範式,沖擊陳腐老舊的社會觀念,在更深遠的層面上綜合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更新觀念,革新思想,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方式,重新發現並改造世界,推動社會進步。
以曾經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為例,一個軍旅題材的電視作品,本來只會吸引一部分觀眾的注意。但是,因為這個作品凝練地呈現出了一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團隊精神,一種自強不息的個人精神,而成為一時間的社會熱點,被廣泛傳播。我們的教育如果能夠通過這樣的藝術作品而開展,就能夠讓這種精神在全社會得到更深入、更持久、更徹底的弘揚。
(五)對民族而言,藝術教育是傳續民族精神的瑰寶,是積淀民族文化的法寶。
藝術和藝術教育天生與民族和民族文化血脈相連、水乳交融。藝術和藝術教育,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提升著一個民族的審美品味,鍛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之魂。
通過藝術教育,受眾的藝術品味得到提高,督促也激勵著創作者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創作者凝聚個體的精神呈現時代的思考,所創造出更好的藝術品,則影響著人們,提升著人們的藝術品味;二者結合,共同接受著時間的淘洗,一個民族就在這樣的不斷繼承、不斷超越中,讓自身不斷革新,戮力創造。
我們強調,在藝術教育上,要堅持多樣化與民族化。這看似矛盾的表述,恰恰是一個硬幣不可分割的兩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比如我國的國粹藝術崑曲與京劇,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通過這一類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教育,使學生通過唱做念打、生旦凈末丑等形式,充分體味這些藝術背後的歷史、文化,從而提升對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鑒賞能力。藝術教育正是這樣無形而又深刻地塑造出中國人的精神與靈魂,決定了中國式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方式,既在孩子心中播下中國藝術的種子,也讓孩子因此成為一個「中國人」,從而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世界人」。
(六)對人類而言,藝術教育能夠幫助我們形成看待世界的第三隻眼,交給我們開啟世界的另外一把鑰匙。
真、善、美,如同三盞燈,照耀著人類前行。「真」是指科學和真理等必然性的知識,解決「是什麼」的問題;「善」是指道德和宗教信仰等應然性的范疇,解決「怎麼做」的問題;「美」是指藝術、人文、情感和審美等或然性的領域,解決「如何是」的問題。
如果說,「真」是世界的第一極,「善」是第二極,那麼,「美」則是世界的第三極。如果說,科學是用共同的語言揭示不同的世界,道德和宗教是用共同的語言揭示共同的世界,那麼,藝術則是不同的語言揭示不同的人性世界。對真善美的追尋,不僅是全人類用以實現自我的方式,而且,以科學求真、以宗教求善、以藝術求美,是全人類在發展中總結出的追尋真善美的有效方式。
在這個意義上說,藝術是人類看待世界的第三隻眼。人們一旦學會了用藝術的眼睛去看待世界,也就會自然而然地用這隻眼睛省察日常生活、反觀自我成長,從而在心靈上發現自我,在精神上獲得豐盈,在生命上感受意義,在人生中活得從容。
藝術是開啟世界的另外一把鑰匙,這是藝術的另一個重大價值。這把鑰匙,我們可以稱作藝術思維。
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人類對萬物的理解越來越清晰,一個人在童年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這些知識基本都是有序的、精確的、線性的,從邏輯上是有因有果,從時間上是有始有終。通過對這些知識學習,兒童逐漸理性地把握了這個世界,兒童的思維也逐漸因此訓練為理性的思維。
但是,世界是立體的,是多維的;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僅僅依靠科學和道德宗教,無法對世界產生全面認知。如果說科學是外求,是以各種工具去辨析萬物,藝術則顯然是內求,是以自身直覺去感應世界,以自身經驗去把握世界。馬克思曾把人類對世界的把握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物質掌握,一種是精神掌握。前者是指生產勞動實踐;後者是指藝術等實踐。這種精神掌握方式不同於物質掌握方式,它不是通過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來認知世界,而是訴諸人的感性直觀能力來獲得對世界的把握;不是依靠必然的邏輯結構來把握世界,而是依賴感受力來(即形式美的眼睛和音樂感的耳朵)獲得對世界的認知。因而,在藝術思維的角度下,世界呈現給人的場景是可感的、豐富的、彈性的、張力的。
在現實生活中,伴隨著理性思維的單向開發,往往會有對藝術思維的抑制。畢加索曾經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在很小的時候畫的就像是拉菲爾,可是我終其一生希望畫的就像是一個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藝術是藝術家情感磅礴噴涌的產物,是經驗通過直覺井噴的產品。這種過程,對年齡越小的兒童,就越發是自然的生存狀態,但對成人來說,卻是需要不斷突破束縛才能重返的狀態。
藝術思維尤如一座「渾沌」立交橋,它在萬事萬物之間建立起非理性的聯系,尤其是諸多能夠被深刻感知卻又無力名狀的事物,可以藉由它,瞬間四通八達。古今中外許多傑出的科學家,往往也是頗具藝術修養的人士。比如愛因斯坦對音樂、文學的迷戀,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話,竺可楨、蘇步青、李四光、高士其、李政道等也都具備深厚的藝術修養。難怪美國藝術學博士貝蒂·艾德華呼籲:「人人都應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毫無疑問,結合科學與藝術、內外兼備地二者共同發展,讓二者從兩極向中間並進,最終融合、平衡,才是最為理想的思維模式,才能更加完整地理解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因此特別強調,「藝術和科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是不可分割的。」1987年,《科技日報》發表了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蘇步青等近30位我國著名科學家暢談文藝的文章,均表明他們的藝術生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科學想像力。
總而言之,藝術教育在人的發展、社會進步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柏拉圖甚至有這樣一個的觀點:藝術應成為教育的基礎。可以說,不重視德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準;不重視智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認知水平;不重視體育,損害的是一代人的身體健康;而不重視藝術教育,損害的則是一代人的心靈世界,損害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想像力和創造力。

⑩ 為什麼需要藝術教育它能帶來什麼

藝術教育的根本意義不在藝術,而在於人的素養,關乎民族的文化提升。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點兒藝術?除了經常聽到的答案——除了「考個好大學」之外,也有些人清楚地知道:在今後的人生中,掌握了一門藝術技巧,對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或許是有用的。
其實,藝術教育的意義還不止這些,甚至還有更重要的意義。
可以從一個現象來分析:從古到今,有不少思想家、科學家、教育家、軍事家等著名的人物多才多藝,甚至他本來就是藝術家;這句話我們還可以倒過來說:在許多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中,出現了不少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教育家,甚至軍事家!
一種現象出現多了就可能證明其中存在一種規律性,有它的必然性。
我是想說,藝術教育最重要的意義是,讓受教育者在藝術學習與實踐中學會形象感知和形象思維,並在對美的感知、感受中形成完善的人格,進而有更好的比較、判斷、聯想和創造的能力,更強的表達、表現能力。這樣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會比別人更優秀。
現代教育思想討論中經常聽到「通才教育」、「復合型人才培養」等等說法。是否有人意識到這樣的現象:一個人才多種能力的結構中,藝術素養和藝術技能常常是不可或缺的。或者說,無論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都需要有藝術感覺和美學素養,才能做得更好。達芬奇、亞里士多德、曹雪芹.....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人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
喬布斯說,蘋果「是人文科學與尖端技術的結合點」;貝律銘說,「建築是一種社會藝術的形式」。我們的生活中,最受使用者歡迎的日常用品,不僅需要有實用性,最好本身就有藝術欣賞的價值。我們應該想到:一個成功的作品,設計和製造它的人,不僅需要專業技能,具備藝術素養,往往還需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盡善盡美的追求。
所以我說:藝術教育的根本意義不在藝術,而在優秀的人格和素養。

閱讀全文

與如何把宣教目的隱藏於藝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7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7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45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2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5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1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9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6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1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7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5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6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0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5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6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98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6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