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藝術素質指的是什麼
藝術素質,指的是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了對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文學、戲劇、影視等藝術的欣賞、感受、認知、表現能力上的綜合體現。簡單說,藝術素質,就是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藝術素質的內涵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藝術素質是藝術涵養和藝術能力的統一,是含於內而形於外的。含於內,是為藝術涵養;形於外,是為藝術能力。藝術涵養包括藝術經驗、藝術認識,以及對各類藝術特性的了解和掌握;藝術能力包括藝術感受力、藝術理解力和藝術創造力。
(二)藝術素質具有整體性、綜合性和穩定性。它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貫穿在全部的藝術活動之中,並決定某個人進入既定的藝術境界。因此,如果一個人只能從某一方面、某一環節或某一層次上感知藝術對象,或者只能以事物的某一部分、某一種美為欣賞對象,那麼,還不能說他真正具有藝術素質。
(三)藝術素質是後天培養起來的,具有生成性和可塑性。美感和審美意識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享受,是人們在藝術活動中對於美的主觀反映、感受、欣賞和評價,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人的審美意識不是先天的能力,而是自然界長期發展和社會實踐的產物,在改造社會中人的感覺、藝術的感受也隨之而確證。當然,藝術素質有生理方面的基礎,它的形成有賴於相應的感覺器官。先天的生理缺陷,會導致一定的審美缺陷。但是,藝術素質絕不是遺傳所能給予的,它是生活實踐、知識修養、思想意識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四)藝術素質較之科學素質和道德素質,是更高層次、更綜合的素質。科學求真,即掌握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道德求善,即實現人倫的道德秩序;藝術求美,即對必然性的自由運用,對個體與社會和諧關系的實現。可以說,「真、善、美」便是「美」。藝術作為一種精神生產與生活過程,是一個比文化、道德等更遠離物質和經濟基礎的社會現象,藝術素質作為一種國民素質,是一個比文化道德的素質更高、更綜合的文明進步的標志。
B. 高中藝術素養內容怎麼寫
高中藝術素養填寫可以從思想方面,社會工作方面以及學習方面進行討論,最後通過對自己的評價進行結尾即可。能嚴格遵守學校紀律,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樂於助人,關心同學,與同學相處融洽。
為人誠懇,樂觀開朗,富拼搏精神,能吃苦耐勞。 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踏實,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團隊合作精神; 有較強的學習和適應新環境的能力,求知慾望強烈; 進取心強,樂於助人,愛交際,人際關系好。
培養高中生的藝術素養的要點:
1、若要培養高中生的藝術素養,要在平常多加強對藝術作品的欣賞,比如說多接觸欣賞音樂、舞蹈、歌劇等等,不只是光接觸些美術和設計有關的知識就足夠了,還要通過去參觀博物館,參觀畫展,戶外寫生,書法,繪畫塗鴉等。
2、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藝術趣味。只有積累更多更廣泛的藝術知識才能逐步積累高中生的審美經驗,才能提高高中生的藝術素養.同時,平常生活中要注意多觀察周圍的世界,在觀察中要善於用眼用心用腦去觀察,使審美能力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逐步提高起來。
3、進行審美能力的培養,一定要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進行,以藝術教育為主要途徑及主要內容,將其落實到審美教育的每個環節中去,從而提高學生審美的范圍和質量。
C. 藝術素養活動有哪些
藝術素養活動有繪畫、手工、欣賞、創作等。藝術素養,也叫藝術修養,指人對藝術的感受、體驗、評價、能動創造的能力,是審美修養、美學修養的主要內容,主要集中體現在思想、知識、情感、藝術四個方面。
繪畫運用色彩、線條、造型、構圖等藝術語言創造出視覺形象,表達出思想、情感,在創作過程中人們可以發揮改含想像力和創造力,達到培養藝術素養的目的。
手工運用手或藉助工具,利用各種材料形成有具體形象的造型,在培養動手能力的同時,人們的想像力和觀察力得到提高,藝術素養得到提升罩殲祥。
欣賞即欣賞和感物搏受美術作品,培養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能力,在活動中,人們可以了解形式美的概念,感受內容美和形式美,是培養藝術素養的重要內容。
D. 學生藝術素養包含哪些方面
在我國藝術活動日趨豐富、活躍和多樣化的當前,特別有必要注重國民藝術素養的培育和研究。這是因為,在藝術活動過程中,掌握藝術活動的創作、生產、宣傳、發行及流通等環節的藝術家、文化產業及媒體等,總是更加主動和權威的一方;而普通公眾則往往是被動的一方,雖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也有發言權和干預權。在這里我想批評一下電影《三槍拍案驚奇》。這部電影在宣傳海報上總是冠之名導演的新作這一顯赫身份,但公眾實際觀賞影片時,卻見到的是一群嘻嘻鬧鬧、打打殺殺、奇奇怪怪的人——盡管其在視覺奇觀方面的營造頗為吸引人。面對宣傳內容與影片實際內容之間存在的悖逆,一部分觀眾難免不會產生異樣的感覺以及相應的對影片題旨的逆反心理。這種悖逆情形,是影片製作方的刻意,還是公眾自己過於盲從?這樣的悖逆究竟應該視為電影的常態還是反常態?這些固然需要從製作方和宣傳媒體等方面去總結,但無疑同時也該從公眾自身方面找原因,從而就必然涉及觀眾對待電影這種藝術門類的基本素養問題。
實際上,正是隨著藝術活動日趨豐富、活躍和多樣化,公眾的藝術素養及其積極性尤其需要自覺地調動起來並發揮作用,直到他們能成功地在藝術活動中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由此,不妨簡要談談國民藝術素養培育及其意義問題。
怎樣通向國民的藝術素養?
首先要看到,國民藝術素養是國民文化素養的一部分。當前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看待文化?文化確實常常是高雅的,但又不能被絕對的高雅化或珍稀化,彷彿高不可及。文化既有珍貴的層面,也有日常的層面。文化中既有珍稀的「藍珊瑚」,也有普通的「白珊瑚」。英國思想家阿諾德(MatthewArnold,1882-1888)把文化視為人類創造出來的完美知識體系。「文化即探討、追求完美」。「文化以美好與光明為完美之品格」。這是在突出文化的高雅品位。「文化認為人的完美是一種內在的狀態,是指區別於我們的動物性的、嚴格意義上的人性得到了發揚光大。人具有思索和感情的天賦,文化認為人的完美就是這些天賦秉性得以更加有效、更加和諧地發展,如此人性才獲得特有的尊嚴、豐富和愉悅。」他主張用這樣的文化去教育或熏陶人。但後來的文化批評家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21–1988)轉而強調「文化是日常的」,突出文化的平常性或日常特質,提醒人們關注新興的平民文化、通俗文化或大眾文化的文化普及作用。我們中國傳統講「道不遠人」,意思是相通的。可見文化並非縹緲不可及,也可以平易近人。我們應當看到文化的多層次、多樣性和豐富性。藝術作為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其中的特別活躍的部分,同樣也應當呈現出這樣的面貌。
當文化或藝術以這樣的面貌呈現時,國民的藝術素養就變得更加重要了。我國倡導素質教育已有多年。應當高度評價1995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以來的成就,但同時,在當前新的條件下,也應當注重素質教育應有的轉向。我的建議是,要從素質教育轉向素養培育或素養養成,也就是從藝術素質教育轉到藝術素養培育。我國倡導和開展素質教育已多年,成績顯著,但素質一詞需要反思。它不如素養。素質容易被誤解為一種固定的主體內在能力,而素養則突出素質的逐漸養成和繼續涵養,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中注重濡染、感發、涵養、滋養、養成等內涵。所以,我主張現在應更多地使用藝術素養而非藝術素質。
公眾或國民應該接受怎樣的藝術教育?我想提出如下觀點:識別素養應當先於感動素養。今天談論藝術素養,需要看到媒體、文化產業等藉助各級權力組織而處在支配公眾的強勢地位上,因而應當首先注重提升公眾對媒體和文化產業的識別素養,其次才是感動即接受、體驗和傳承等素養。所以要說,識別先於感動。
今天的藝術素養教育做什麼?我建議開展國民藝術素養培育與研究。隨著國家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建設階段,以往的「工農兵」、「無產階級」、「人民」等概念在此時段勢必擴大為更廣泛的全體性概念——
「國民」。藝術的最基本任務,就應當是服務於全體國民的愈益增長的安定與和諧生活需要,這種需要中包含著藝術素質的涵養即藝術素養。於是,國民藝術素養(包括普通公眾的藝術素養普及和專門人才的藝術素養提升)應成為此時段藝術學的新的重心。如此,藝術已轉變成國民生活必備的綜合素養之一——可歸屬於其中的審美與藝術素養,正像國民同時需要飲食與衣著素養、安全素養、文字與文化素養、道德素養、情感素養、理智素養、社會尊重素養、自我實現素養等諸種素養一樣。
國民藝術素養有幾個層面
我國美學家李澤厚先生早在二十年多前就曾提出人的審美能力形態三層次說。他認為人的審美能力包含如下三層次: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悅耳悅目」指的是「人的耳目感到快樂」,這個層面雖然看來屬於「非常單純的感官愉快」,但「積淀」了社會性;「悅心悅意」指的是「通過耳目,愉快走向內心」的狀態,是「審美經驗最常見、最大量、最普遍的形態」,比「悅耳悅目」具有更「突出」的「精神性」和「社會性」;「悅志悅神」則是「人類所具有的最高等級的審美能力」,屬於「在道德的基礎上達到某種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這里的審美能力其實就可以視為審美素養。這三層次說考慮到審美對人所產生的由外在感官到內在心理及其縱深層次的層層深入的愉悅效果,頗富啟發價值,但無法直接落實到具體測評研究實踐中。
近年國內有學者把大學生素養分為科學素養、藝術素養、人文素養、心理素養四種。其中,藝術被視為社會生活的反映和主體生命的審美創造,而藝術素養主要是指人的三種能力:藝術觀察力、藝術想像力和藝術創造思維能力。這三種藝術能力的區分仍然主要著眼於藝術家能力而非普通國民藝術素養,而且同樣無法訴諸具體測評過程。
我認為,今天來看藝術素養,可以在李澤厚先生的三層面說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化。這就是要增加兩層面:一是充分考慮到藝術媒介的重要作用,二是要看到藝術對公眾或國民的實際生活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這樣,從具體層面來看,國民藝術素養可以包含如下五層面(由外層向內層、再由內層向外層):一是媒介體認力及感官快適,二是形式感知力及形式快適,三是意象體驗力及情思快適,四是蘊藉品味力及心神快適,五是生活應用素養及身心快適。
如果這五層面多少有合理處,那麼,相應地,用我習慣採用的以感興為基座的概念構架來表述,這種藝術素養就應包含如下層面:媒介觸興、形式起興、興象體驗、興味品鑒、生活移興。此外,從具體要素來看,國民藝術素養可以包含如下能力(平行地看):藝術感知力、藝術理解力、藝術判斷力、藝術想像力、藝術鑒賞力、藝術行動力等。當然這樣的列舉還可以增加。
國民藝術素養指什麼?
藝術素養作為國民文化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國民對藝術和相關文化活動的認知、體驗、思考等素質及其養成。如果說,藝術啟蒙一詞更多的是指向藝術的認識現實、改造現實的功能,重在讓人們藉助藝術的特殊光芒去洞燭現實的規律以便改造它,那麼,藝術素養一詞則側重於體現藝術對個體素質的養成功能,著眼於藝術如何服務於國民的自幼至長乃至終身的人格塑造和涵養。在這個意義上,藝術學或藝術理論可以實際地成為一種國民藝術素養學,即研究國民藝術素養的學科,其研究重心在於國民藝術素養的養成規律。
要研究國民藝術素養,需要對藝術素養概念本身作認真的辨析,進而開展國民藝術素養的實證意義上的測評研究工作。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其實一直未曾獲得認真的回答。在西方,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1992年對媒介素養作過如下界說:媒介素養是人們面對各種媒介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思維上的反應能力。有媒介學者則認為媒介素養有七個要素:批判性思維技能、了解大眾傳播的過程、懂得媒介對個人乃至社會的影響、建立分析討論媒介信息對策、透視媒介文本、研究和欣賞媒介傳播內容、動手製作媒介產品。這個定義和分析構架彼此相通,都有其合理因素,但畢竟只是針對一般媒介素養而並未專談藝術素養。心理學在研究相近問題時,常常從人的特殊能力角度看待藝術能力,著眼於具有特殊藝術才能的人的能力或素質測評,或為殘障人群的藝術治療而開展藝術測評研究,但少見針對普通人群藝術素養而設計的分析構架。
今天來考察國民藝術素養,應當從一開始就從理論辨析與測評貫通的角度,對藝術素養概念做出不再是純理論的而是具有可測評性的界說,進而由此在國民中開展具體的測評與研究工作。國民藝術素養是指國民面對藝術時展現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和創造等個體素質和涵養,由媒介素養、形式素養及其它相關素養的總和構成。把國民、藝術、素養這三個概念合起來理解,則可以見出國民藝術素養的如下內涵:國民藝術素養是指個體在面對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建築、書法、電影、電視、時裝、廣告等藝術門類形態時以及在美食、美容、美發、美體、家居美化、環境美化等藝術生活過程中所展現的素質、能力、才能、修養、稟賦、涵養、風度、風采或風范等。
培育國民藝術素養和研究的意義
開展國民藝術素養研究有什麼意義?這里需要暫時回到本文開頭批評過的「實例」《三槍拍案驚奇》。影片在移植一個來自美國的「反英雄」故事上,不可謂不努力。編導有意識地淡化美式「反英雄」色彩,大量注入中國地緣文化元素,特別是強化了視覺奇觀及趙本山團隊東北風喜鬧劇的征服力,以圖投合他們心目中當下中國大多數觀眾的時尚口味。改編的結果是呈現為一部「鄉村俗艷喜劇」:鄉村、通俗、艷麗、喜劇四重元素都組合到一起。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封閉地域,一群愚昧而凶頑(老闆和巡邏隊長)、單純而痴情(李四和老闆娘)、貪財好色(趙六)、或世故練達(陳七)的人,他們圍繞錢財、純情及性命等而發生人際糾葛、搶劫乃至殺人。人們都彷彿被籠罩在一張無法猜透和操控的神秘命運之網中,而這張神秘之網又摻雜進讓人想笑卻很難笑出來的搞笑場面,沒能調動他們的更深的心靈感盪和至深的神志顫動,落入我稱為「眼熱心冷」的影像陷阱中。
把美國咖啡館謀殺故事挪移到中國古代西北荒漠中一家面館並轉換成「喜鬧劇」時,影片在大約兩點細微而又重要的方面過於盲視了:一是當下中國觀眾對美式「反英雄」故事缺乏足夠的正面共鳴,對其「黑色幽默」效果也難以動心,在體驗的瞬間很難找到足以傾情投入的情感觸發點;二是從中國通俗藝術的固有美學傳統來看,重要的不是可否「俗」和「艷」,而是「俗」和「艷」背後是否有某種要命的價值蘊藉的問題,准確點說,是要求通俗的表層文本下面有著豐厚的帶有感興意味的人生意義蘊藉,簡稱興味蘊藉。而這種興味蘊藉正意味著古往今來中國美學都特別注重的在感興中對人生價值的直覺體驗,例如對「情義」、「義氣」、「氣節」、「道義」、「家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中國式人生價值觀的熱烈佔有和享受。在這一點上,《十月圍城》做得比較好。《十月圍城》是不折不扣地按照「商業片」套路拍出來的,但它深諳在驚險、懸念、刺激等時尚外表的深層投寄中國式興味蘊藉之道,營造出全香港居民都在為保衛孫中山、捍衛共和事業而浴血奮戰直至英勇犧牲的感人場面,足以激發公眾的發自內心的感動。這正是符合中國美學的興味蘊藉傳統的當前實例。按照這種美學傳統,優秀藝術品之所以能從初級的「感目」上升到中級的「會心」和高級的「暢神」層面,靠的就是「感目」效果下面還隱伏的那些興味蘊藉——它們正是讓觀眾「會心」和「暢神」的客觀的美學資源。
如果談《三槍拍案驚奇》的問題,我想主要地還是出在其缺乏足夠的興味蘊藉上。影片中著力打造的真摯愛情線索,以及愛人之間面對神秘莫測命運而發起的頑強抗爭之舉,在影片整體語境中可憐地被置於備受嘲弄或戲謔的負面而非正面價值境地,似乎不足以喚起觀眾的同情和共鳴。導致這樣的原因在於,主人公的本來可以多少感人的為愛獻身的犧牲精神等正面價值蘊藉,被他們自己不該有的外表極盡誇張做作之能事的搞笑言行消解了,從而導致喜劇的外在化或淺表化。這很大程度上來自劇本改編的欠缺或美國劇本中國化的欠缺。
以上問題涉及我們正在討論的國民藝術素養問題,包括藝術家和公眾的藝術素養如何養成的問題。推進國民藝術素養研究,其實正是出於適應當代藝術活動新方式的必然要求。一部電影不僅是一種供「買賣」的文化商品或藝術商品,而且還要「賺吆喝」,實施普通商家就必然採用的媒體宣傳策略,從而難免兼有藝術性和商業性——屬於審美與商業相互交融的文化藝術產品。今天,諸如電影、長篇小說、戲劇、流行音樂專輯一類的藝術活動的新方式在於:首先,它不再作為單純的個人創造,而是常常作為文化產業機構的商品而出現,從而遠不僅僅是藝術家(如導演)個人的產品;其次,它不再只是以藝術家本人的創造力及人格為重心,而是也要以公眾消費、公眾接受和公眾行為為重心;再次,它不再僅僅以「百看不厭」的經典標准為最高追求,而總是顧及國民日常生活中豐富而多樣趣味的適時滿足以及個體親身體驗;最後,它不再僅僅作為高雅的精神享受而存在,而是高雅精神享受常常深嵌入通俗的物質生活過程中,形成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復雜交融。在這里,藝術家個人的創造力固然重要,但文化產業或媒體的群體心智、合作成果以及盈利動機等遠為致命,其對公眾的影響效力遠非藝術家個人才華和意圖所能掌控。在此情形下,只能更多地寄希望於公眾藝術素養的養成及提升。確切點說,我們正置身在藝術不再是超脫於生活之上的純精神享受,而是精神享受同日常生活的物質過程相互滲透的時代,也就是人們把藝術不再僅僅當做單純的個性化創作和鑒賞而是同文化產業製作、媒體包裝、訊息轟炸、消費者炫耀等密切相連的時代。在這樣的藝術與審美滲透到日常生活各個角落的泛藝術與泛審美時代,國民現有藝術素養還能同原來理解的單純精神素養一樣嗎?國民藝術素養的養成和提升無疑已變得十分關鍵了。
面對這種新的藝術生活方式,藝術學研究者的意識需要做出變通或調整。這表現在,原有的以藝術家為重心的藝術心理學視野、以藝術品為重心的藝術符號學視野及以公眾藝術接受為重心的藝術接受美學視野,在這里需要轉換為新的以國民藝術素養為重心的藝術素養學視野。藝術學的藝術素養學視野,是指藝術學把公眾或國民的藝術審美能力作為藝術研究的主要對象。國民藝術素養研究在目前面臨兩大任務:一是如何讓藝術品真正具有可供國民鑒賞的優質品質?二是如何讓國民具備藝術「慧眼」,以便他們真正獲得優質的藝術享受和精神提升?對城鄉建設來說,第二個任務更為重要和迫切,因為它涉及大量的和廣泛的國民素養問題。對此我想到一首流行歌曲《霧里看花》:「霧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你能把握這搖曳多姿的季節∕煩惱最是無情夜∕笑語歡顏難道說那就是親熱∕溫存未必就是體貼∕你知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哪一句是情絲凝結∕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擁有「藝術慧眼」,也就是擁有高度的藝術鑒賞力,而這也正是藝術的文化軟實力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必要成為當代藝術學研究的新的重要課題。這基本上應當屬於一個新的未知領域,需要我們採取實證調查、理論描述、個案分析等多種研究手段去探測和衡量。
E. 中學生藝術素養主要指什麼
高中生藝術素養內容如下寫作:
1、掌握一定的審美知識、能感受並欣賞生活、自然、藝術和科學旦早則中的美。
2、善於發現美,學會欣賞美,具有一定的藝術鑒賞力。
3、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情調模棚。
4、能夠積極參與各類健康的睜鋒文化藝術活動,並在參與中積極地追求美和表現美。
5、在學習和生活中有創造美的心靈和環境優美的意識。
6、有獨特的視角,能夠發現生活中別樣的美,善於拍攝優美意境的圖片,攝影作評曾對此獲獎。
F. 藝術素養包括什麼
藝術素含改養包括對藝術理論、藝術史知識的掌握,對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發展規律的理解,以及對藝術的感受力、想像力、判斷力、理解戚啟力、創造力等。藝術素養亦稱「藝術修養」,指人對藝術的感談仔判受、體驗、評價和能動創造的能力,是「審美修養」或「美學修養」的主要內容。
G. 青少年藝術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藝術的表現對象、藝術的接受對象在藝術修養的內容上也多種多樣。主要集中體現在思想、知識、情感、藝術四個方面。
思想修養
精湛的藝術作品常折射出藝術家深邃的思想。
藝術家只有對人生真諦和社會發展規律,進行精深的體察與領悟,產生獨特的認識和發現及精闢見解,才能發幽探微洞若觀火創造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凡在藝術史上留下光輝一頁的藝術作品無不具有獨特的思想意義與哲理光彩。它們的產生正得益於藝術家的深刻思想修養。莎士比亞作品具有深刻人文主義思想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縮影。
世界經典名畫
思想修養與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密切相關。
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看法,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都包含於世界觀中。
世界觀的核心是哲學觀點,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部分,是對人生的基本看法。
價值觀是人生觀的核心,是對人生價值的看法。
審美觀是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審美活動的基本看法。
進步的審美傾向直接決定於進步的審美觀。思想實際上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觀念的總和。
藝術家思想修養的關鍵在於樹立進步的世界觀。
世界觀的轉變是人的根本轉變。
先進世界觀可使藝術家比較正確的觀察、體驗和認識客觀世界與主觀世界,從而形成正確的創作目的與動機,選擇恰當的創作方法,提高藝術作品格調和品位,激發健康的感情,創造出崇高的審美境界。
知識修養
要成為傑出藝術家必須加強知識修養,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合理知識結構。
若僅憑精湛的技藝無深厚知識積淀,即使作品再精彩,只是「雖工亦匠」,不會產生深刻影響。因藝術家要表現的對象是整個社會人生與大千世界,故無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藝術理論、生活知識都要涉及,才能博古通今、學貫中西。
1.自然科學知識修養
人類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在社會生活中日益顯示其巨大作用,並進入藝術創作的方方面面。它既是藝術表現的對象之一,也是藝術創作、傳播的工具與手段。許多新藝術形式如:影像藝術、裝置藝術、利用電腦創作等,都依賴科技。加強自然科學知識修養,是藝術家從事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修養之一。
2.社會科學知識修養
藝術表現的對象以人為中心藝術與社會密切相關,藝術家只有具備豐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才能更好地了解社會,了解人,與之進行更好溝通,產生廣博而深刻的人生感受與社會體驗,形成獨特的真知灼見,創造出獨具一格的優秀作品。
3.藝術理論知識修養
盡管藝術各門類知識不同,但作為人類的精神產品有相通的共性。只有廣泛獵取不同藝術門類的知識並融會貫通才能使藝術家從事的專門藝術揚長避短開創藝術新局面。美國現代舞蹈派創始人鄧肯之所以能以自然的舞蹈動作打破古典芭蕾傳統束縛,開創舞蹈全新局面,正得益於年輕時對繪畫、雕塑、戲劇、音樂的深刻研究,以及對尼采哲學、惠特曼詩歌的精深造詣。
世界經典名畫
4.社會生活知識修養
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廣闊源泉,藝術家生活經驗與生活知識的廣度與深度直接關繫到藝術家的成就。生活知識的內容包羅萬象,既包括歷史的、民族的、地域的等時空知識又包含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倫理、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內容。藝術家只有盡可能掌握、熟悉這些理論知識,形成良好的生活知識積淀,才能更好地以藝術作品反映生活。
情感修養
情感是藝術的重要特徵,無感人的審美情感就沒有藝術美。對藝術家而言,尤其需要強烈的健康感情、完善的審美情感與獨立的人格。
藝術家較常人的情感更具敏感性、易發性、持久性且更豐富。
從創作慾望的激發到意象形成,由藝術構思到物化成作品,藝術家始終處於激情洋溢之中。藝術家的情感是群體、大眾情感的凝聚。她是凈化的、健康的情感,代表著人民的心聲。其情感是日常生活情感的升華,要求品位更高,有獨立完善的人格,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高尚的情感才能體現其人格魅力,才能使作品更具生命力,產生更久遠的影響。
四.藝術修養藝術家的藝術修養,除上文談到的藝術理論知識之外,還包括藝術創作、接受、藝術評論、教育、管理以及藝術傳播等方面的藝術活動能力。
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能力包括:
1.敏銳的感受能力。感受事物是藝術創造的前提。藝術家要有意識地培養隨時隨地捕捉創作素材的能力,並且發展自己藝術感受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表現於專業的差異、藝術偏愛的品種、具體感受的側重點、角度、方法和內容的不同。
2.豐富的藝術想像力。豐富的想像是藝術才華的根基。藝術想像是通過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重組、虛構,以創造新形象的創造想像。藝術想像包括無特定目的、不自覺的、不由自主的無意想像和自覺有意的有意想像,包括由感知而形成相應形象的再造想像與獨立創造新形象的創造想像,包括由此及彼的聯想和重構全新形象的構想等。而尤以有意想像、創造想像和構想為主。
3.精湛的藝術技巧。技巧是以技能、技法、技術為基礎的但技巧並不等於技能、技法、技術。技能、技法是進行藝術創作的基本手段、基本功夫,技巧則是運用技能、技法、技術創造獨特藝術作品的本領。戲曲演員具有唱念做打的基本功,具有熟練的技能、技法,但只有獨創性地﹑以此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才是技巧。所以,技巧是藝術家運用藝術技能、技法、技術創造藝術作品、塑造藝術形象的本領。藝術技巧是藝術才能在藝術創作中的集中體現。藝術才能是藝術家從事藝術創作的能力,這種能力主要表現為熟練的藝術技巧。因此藝術家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創造能力,與提高藝術技巧密不可分。
H. 綜合素質評價藝術素養
綜合素質評價藝術素養如下:
我從小就對藝術產生濃濃的興趣和愛好所以在我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填報了某校的應用藝術專業,應用藝術學生的自我評價。
4年來,我勤奮好學牢固掌握專業知識,還以尋求自身多方面發展為目標進行各式的社會實踐。這些都培養了我的責任感和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團隊精神,我會用我積極,學習,奉獻,合作的態度完成每一項任務。對於挑戰,天生樂觀的性格不會讓我退縮,而是以最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去迎接。
在4年的大學學習期間,我不僅築就了我扎實的理論知識體系,並且通過各項豐富的實踐活動,提高了我的綜合能力。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我認真學習各項專業知識,發揮自己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力,結合每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機會,從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組織及管理技能。
自我評價《應用藝術學生的自我評價》尤其是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有幸能夠成判兆為了城市美容美化研究部的部長,這不僅使我繪畫創作能力得世數到充分的發揮,增強了自身的專業知識,還學會了領導組織各種活動的流程、充分鍛煉了我的個人能力。
對於專業的學習,藝術是我從小就喜愛的專業,從小就有自己的夢想和願望,所以各門專業課的學習成績很優異。對於老師布置的作業、作品,我都能做出各種有創新的設計理念,經常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肯定。
晃眼4年的學習即將結束,我的現階段的學習也將告一段落,套用一下哲學經常用的一句話:運動是時時存在的,又是無處不在的。現在的結束只是為下一個階段學習的開始打下基礎。我又將重新整裝,確定新的目標,迎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我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後的社會生活中能不斷的改善自己,讓人生更加的完美。但人生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得到提高、完善的。我自信能憑自己的能力和學識在畢業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種困難,不搜沖首斷追求的目標和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