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戲曲文化的傳承作為大學生 你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做
1、堅守文化自信是戲曲發展的重要基礎。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國文化藝術審美傳統精髓的堅實基礎之上的,對作為最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審美符號之一的戲曲藝術獨特的審美韻味、表演絕技的深刻理解與精神傳承,才能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2、重拾中國戲曲的信念和自信。
戲曲研究者應該重拾中國戲曲的信念和自信,把中國戲曲放在東方文化中加以審視,重視對中國戲曲價值的開掘。
❷ 2020年戲曲百戲盛典11日在江蘇啟幕,你認為戲曲將如何傳承
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全國各地的戲曲藝術不僅來源於生活,也反應了生活。通過吸取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到中國的歷史,還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巨大魅力。由於社會的發展和外來文化的沖擊。我國傳統的戲曲藝術的地位日益見微。關於戲曲如何傳承和發展也就迫在眉睫了。
想要傳承我們的戲曲藝術。首先要從娃娃抓起。現在的很多年輕人對戲曲沒有一個很好的了解,認為戲曲是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東西,這樣的觀念很明顯是錯誤的,關於戲曲需要我們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地吸取有足夠的了解;其次,加強戲曲的宣傳。要想讓戲曲得到傳承就要讓戲曲展現在我們每個人平時的生活之中。讓大眾了解戲曲,感受戲曲,逐漸喜歡上戲曲;最後,加強對傳統戲曲藝術的重視和保護。傳統的戲曲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需要我們全社會遺棄行動起來,加以重視並且積極進行傳承和保護的。
三、加強對戲曲的重視和保護。現在人們對戲曲的重視程度很低,傳統的戲曲藝術逐漸走向了沒落和斷代。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所以全社會都要共同努力,重視戲曲的傳承和發展,讓中華民族的這一種獨特的文化發展傳承下去。
關於傳承戲曲藝術,你有什麼建議?
❸ 我們應該怎樣傳承戲劇文化
表現方法與形式日趨多樣性。由於科技的迅猛發展,三十多年的戲曲更以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借鑒其他門類的藝術或技術手段,使之成為這一時期戲曲發展十分醒目的特點,從另一意義上講,這也是戲曲綜合性藝術特徵的顯現。戲曲藝術的綜合性特徵是在戲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善於融舞蹈、音樂、繪畫、詩歌、武術等多種藝術樣式為一體。戲曲天然具有吸納、包容具體時間段內各門類藝術最高成就並融匯成獨特的藝術門類的特點,這在世界藝術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不論是宋元南戲、元雜劇、明清崑曲、還是花部翹楚京劇,都曾站在了時代藝術的高峰上。「百年傳統」使戲曲的這一屬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當下的戲曲更是繼承發揚了這種精神,不斷匯集、凝聚當下各藝術門類的表現方法、技術手段,如對電影、戲劇語言的借鑒,對聲光電技術的系統使用,對當下繪畫、色彩藝術的應用等等,都使戲曲積極地吸收其他藝術門類的營養,從而提升了自身的表現力,豐富了自身的美學品格。同時,其他藝術門類也逐漸注意到了戲曲這座蘊藏豐富的寶藏,電影、話劇、流行音樂、現代派繪畫等「前沿性」藝術門類都紛紛從中吸取有益的養分。這種雙向的良性交流,正逐漸成為一種常態。
❹ 說明你對中國戲曲的現狀和傳承的方法及意義
戲曲藝術發展到今天,經過不同的時代,不斷適應新時代、新觀眾的需要,保持和發揚民族傳統的藝術特色。戲曲界提出的「現代化」與「戲曲化「的問題,已成為新的歷史時期積極探討和積極實踐的問題。
傳承的方法
1、加強戲曲保護與傳承。實施地方戲曲振興工程,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總體規劃。鼓勵地方設立戲曲發展專項資金或基金,扶持本地戲曲藝術發展。
2、支持戲曲劇本創作。加大對戲曲劇本創作的扶持力度,實施戲曲劇本孵化計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戲曲企業的優秀戲曲劇本創作予以支持。
3、支持戲曲演出。加大政府購買力度,將地方戲曲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組織地方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到農村為群眾演出。
4、改善戲麴生產條件。把簡易戲台納入村級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范圍。實行差別化的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政策,進一步完善有關用地標准和建設標准。
5、支持戲曲藝術表演團體發展。重點資助基層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縣級以下(含縣級)轉企改制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在購置和更新服裝、樂器、燈光、音響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
對地方國有戲曲藝術表演團體捐贈收入實行財政配比政策。落實已有的稅費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支持戲曲表演團體。
6、完善戲曲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加強學校戲曲專業人才培養,對中等職業教育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實行免學費。實施「名家傳戲——戲曲名家收徒傳藝」計劃,完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青年表演人才培養機制。
暢通引進戲曲優秀專業人員的通道,按照特人特招、特事特辦原則引進優秀專業人員。將轉制為企業的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和民營戲曲藝術表演團體中的專業技術人員納入職稱評審范圍。切實保障戲曲從業人員社會保障權益。
7、加大戲曲普及和宣傳。加強學校戲曲通識教育,大力推動戲曲進校園,爭取每年讓學生免費欣賞到1場優秀的戲曲演出。實施優秀經典戲曲劇目影視創作計劃,擴大戲曲社會影響力。
意義: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是表現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
發展歷程
戲曲音樂是中國漢族戲曲中的音樂部分,包括聲樂部分的唱腔、韻白和器樂部分的伴奏、開場及過場音樂。其中以唱腔為主,有獨唱、對唱、齊唱和幫腔等演唱形式,是發展劇情、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表現手段。
唱腔的伴奏、過門和行弦起托腔保調、襯托表演的作用。開場、過場和武場所用的打擊樂等則是渲染氣氛、調節舞台節奏與戲曲結構的重要因素。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
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昆劇等。
❺ 戲曲音樂應該如何傳承和發展
1、夯基固本,彰顯特色。有了國家、省、地方的多重政策支持作為堅強後盾,作為地方戲曲的傳承人,就應該勇於擔當,抓住機遇進行發展。尤其在藝術教育中要加強戲曲專業人才的培養,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戲曲的接班人。
以名家傳戲來傳幫帶,把各劇種的藝術精粹傳授下來,彰顯各劇種的特色,也唯有特色,才能獨樹一幟,才能歷久彌新。
2、揚棄繼承,轉化創新。在振興地方戲曲的過程中,避不開對傳統戲曲繼承與發展的討論,以及戲曲創新的爭論。面對這個問題,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是科學的發展態度。
活態藝術,是歷代藝術家的不斷再創造,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演變的結果,今天的戲曲發展同樣要關照傳統戲曲的當代發展。但是,必須警覺的是,發展不是隨心所欲,必須守住自己的根脈和劇種的特性。彰顯自身的美學特徵是評判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標尺。
(5)如何傳承戲曲藝術擴展閱讀:
1、傳承學習的前提是有相應的資源和對象,如果沒有將對象釐清,沒有將資源充分的挖掘,只是一味傳承,也是不充分和不完善的。要積極挖掘一些傳統劇目,做好劇目整理工作,將那些接近歷史邊緣的有價值的劇目和選段及時拯救,做好挖掘整理留存的工作。
2、像天津開展的京劇「音配像」工程,對傳統劇目進行拯救保存,搶救了一批已失傳或接近失傳的傳統劇目,這種工作可以說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還可以開展京劇老藝人的口述史工作,將他們的人生經歷、對京劇的認識和畢生的經驗以及理論知識進行總結保存,作為資料永久的被銘記,讓後人可以更加方便和廣泛的進行學習。
❻ 中國傳統戲曲逐漸衰落,我們應該怎樣傳承傳統戲曲
目前這些平台對原創視頻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完全可以幫助你傳承好戲曲文化。戲曲的藝術傳承目前確實出現了問題和困難,但豫劇不會,因為在河南及周邊地區普及學唱率很高,戲校較多,地區劇團較多,演出場次較多,不會出現傳承的擔憂。到是國家戲麴院團在傳承問題上需要加把勁,包括機制改革,演出下基層,放下架子,復排經典,普及現代戲,讓老百姓耳熟能詳的戲曲及段子更接近百姓,國粹重拾百花齊放推陳出新!
❼ 戲曲如何傳承與創新
作者:莫岸洪
戲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粹,看戲、聽戲曾經在很長的歷史上成為人民群眾最喜愛的娛樂形式之一。但在21世紀的當代社會,傳統戲曲在文化娛樂市場上卻不太景氣。雖然國家對戲曲的傳承發展一直給予大力支持,雖然各大劇種不斷推陳出新、陸續有新編戲曲面世,但是在文娛市場上,傳統戲曲相比流行歌曲、影視劇、動畫片、歌舞劇、網路游戲等,明顯處於劣勢,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2015年面世的新編粵劇《決戰天策府》在票房上取得了驚喜,三年來持續得到了觀眾的好評與熱捧。
粵劇電影《柳毅奇緣》劇照
《決戰天策府》為我國首部「互聯網+戲曲(粵劇)」,由廣東粵劇院出品及排演,取材自3 D武俠網游《劍網3》,在此基礎上改編創作。據報道,創作團隊旨在用傳統粵劇文化藝術結合現代時尚的網路游戲元素,針對年輕受眾群體,創作一部思想積極向上、富有武俠風格的創新型粵劇,力求打造具有廣東特色的文化品牌,並吸引、培養新一代粵劇觀眾。從市場結果上看,《決戰天策府》達到了創作目的,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據報道,該劇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珠海、佛山等城市演出超30場次,超過5萬人次進場觀演,單次票房達到20萬元左右。這在戲曲藝術的演出票房上,是很不錯的成績。從粵劇《決戰天策府》上,我們看到了傳統戲曲的復興希望,也可得到傳統戲曲如何傳承與創新的啟示。
傳統戲曲在市場上的逐漸低迷,源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文娛市場也得到迅猛發展,各種文藝娛樂形式層出不窮,尤其是隨著影視劇的發展與普及,得到老百姓的喜愛與追捧,對戲曲市場的沖擊力最大。三十多年來,戲曲市場逐漸萎縮,以至觀眾以中老年居多的地步。雖然客觀上如此,我們也大可不必對戲曲市場產生悲觀消極的態度。因為隨著我國國力的逐漸強盛,國民的文化自信心也在逐漸增強。並且在近年來,國家加大弘揚傳統文化的力度,在文化建設上、在各層次教育上也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普及與弘揚力度,因此,國民尤其是新一代年輕人對戲曲的鑒賞能力必定也在逐漸提升。那麼,戲曲市場也必然不至於落到「無人問津」的地步。但是,在當代對戲曲有利的大文化背景下,我們梨園從業者也必須「居安思危」,有所作為,才能肩負振興戲曲的重任。戲曲從業者,包括劇作家、編導、戲曲演員等,如何才能有所作為呢?筆者認為,那就是要在傳統戲曲的傳承與創新上下工夫。
戲曲的傳承與創新是一體的,不能分割。傳承,是要傳承傳統戲曲的藝術精髓,保持我國戲曲的藝術特色,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例如,我國戲劇是寫意的、唯美的,這是跟西方戲劇不同的特色,這個必須堅持與弘揚。還有傳統戲曲的唱腔,也應該傳承精髓與特色,可以借鑒流行歌曲或美聲唱法進行創新,但不能泯滅特色,否則就不成為戲曲了。在唱腔創新上,近年來流行的例如「京歌」等「戲歌」就是很好的藝術創新,這是戲曲唱腔與流行歌曲的結合,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與推崇。
創新,是要在保持戲曲特色的基礎上,創新傳統戲曲的表演內容與藝術形式。一方面,戲曲在表演內容上要大膽創新,與時俱進。傳統戲曲,演繹的多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表現的是古人的思想感情,其主旨雖是懲惡揚善,弘揚美德,但對於現代社會的部分受眾,難免顯得不合時宜,應該多編一些能表現現代人生活和情感的劇目及曲目,這樣才能吸引當代觀眾。即便是演繹古人故事的劇目,也應該在思想內涵方面接上地氣。2015年推出的粵劇電影《傳奇狀元倫文敘》在票房上取得不俗的成績,得到很多觀眾的好評。雖是改編近年來流行的粵劇《倫文敘傳奇》,但能順應當代觀眾的社會心理,描寫的是廣東鄉村的「貧困生」倫文敘勤工儉學、自尊自強,白天賣菜晚上讀書,最終因品學兼優考上狀元的故事,這對當代年輕觀眾頗有激勵意義,可稱是一部穿古裝的青春勵志片。因此,傳統戲曲的改編與新編,應該順應與表現現代人的社會心理,主旨仍要堅持懲惡揚善,弘揚美德,但要讓傳統美德貼近現代人的生活,要能夠引起當代觀眾的情感共鳴。
另一方面,戲曲在藝術形式上也要面向市場,不斷探索革新。從傳統戲曲的演變史上看,戲曲一直都處於優勝劣汰、革新演變的過程。戲曲行業內有人對我國目前一些劇種已經消失或瀕於消失表示遺憾,呼籲國家應該大力扶持。我國戲曲史上曾有「花雅之爭」,在清代中期,「雅部」的崑山腔和弋陽腔雖然受到清政府的大力扶持與保護,而作為「花部亂彈」的各地方戲曲雖然受到清政府禁演打壓,但在民間蓬勃發展,最終「花部」對「雅部」是壓倒性的勝出。因此,在現代市場經濟下,各個劇種、曲藝的從業者應該增強市場意識,在藝術上不斷探索創新,使戲曲在文娛市場上能站穩腳跟。戲曲的藝術創新,不僅可以在劇本上,在「唱、念、做、打」上下工夫,還可以和現代流行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網路游戲等藝術娛樂形式相結合,探索普及與弘揚戲曲的新途徑。例如前文開頭提到的新編粵劇《決戰天策府》,創造性地將傳統粵劇與網游結合,為了打造符合年輕人審美的粵劇,從角色形象包裝到音樂,以及舞台空間,廣東粵劇院的主創團隊花費一年時間做了諸多調整創新。演出時,雖然唱腔、表演動作仍是傳統的粵劇,但呈現在舞台上的語言與傳統文化的隔閡都已消弭,只剩下夢回唐朝的江湖,與那段愛恨情仇交織的故事,令觀眾大呼過癮。雖然該劇也受到一些質疑,但在戲曲市場上,該劇的藝術創新無疑是成功的,值得我們借鑒與進一步探索。
廣東粵劇新世紀以來在戲曲動畫片和戲曲電影上也有探索、創新的努力。戲曲片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迅速發展壯大的電影藝術品種,但毋庸諱言,隨著中國電影走向市場化之後,戲曲片日漸衰落。2004年,世界第一部粵劇動畫電影《刁蠻公主憨駙馬》開播,紅線女再次把粵劇電影帶回舞台銀幕。除了上文提到的粵劇電影《傳奇狀元倫文敘》,還有2017年推出的粵劇電影《柳毅奇緣》也在今年春節影城開場中受到觀眾歡迎,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因此,粵劇在藝術形式上的傳承與創新,值得全國其他戲曲品種借鑒並進一步探索、發展。筆者認為,未來的戲曲革新與演變,還可以產生新的劇種,傳統戲曲在文娛市場上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必定是「金子」。
筆者相信,只要戲曲從業者能夠直面市場,以市場的生存與競爭意識大膽進行戲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那麼戲曲市場的低迷現狀不僅可以改變,戲曲的新的春天也會來臨。(莫岸洪)
來源:中國藝術報
❽ 怎樣讓戲曲傳承下去
現如今如果想讓京劇傳承下去,靠的必須是國人的努力和京劇人的一種傳承,只有弘揚國粹,京劇才能徹底光大起來。
如果想要將京劇傳承下去,首先就是讓人們對國粹有一顆好奇之心。只有他們心中有想去看的念頭,京劇關注度才會越來越高,才有可能發揚光大。而且我覺得應該在社交媒體上經常宣傳一些京劇的內涵,既然被稱為國粹,肯定有它的價值,我們身為21世紀的青年,應該多品味京劇的魅力。
❾ 如何評價中國戲曲文化,傳承戲曲我們可以做什麼
中國戲曲有一種「奇特」的精神,它沒有西方嚴格意義上的悲劇,但是有其自身的悲劇特色。中國戲曲對於帶有悲劇性的情節內容更多是肯定而不是完全否定,這樣樂天知命、積極進取的價值觀很值得推廣。
傳承:
1、堅守文化自信是戲曲發展的重要基礎。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國文化藝術審美傳統精髓的堅實基礎之上的,對作為最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審美符號之一的戲曲藝術獨特的審美韻味、表演絕技的深刻理解與精深傳承,才能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2、重拾中國戲曲的信念和自信
戲曲研究者應該重拾中國戲曲的信念和自信,把中國戲曲放在東方文化中加以審視,重視對中國戲曲價值的開掘。
(9)如何傳承戲曲藝術擴展閱讀:
扮演劇中人物分角色行當,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行當從內容上說,它是戲曲人物藝術化、規范化的形象類型。
從形式上看,又是有著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類系統。這種表演體制是戲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創造上的集中反映。每個行當,都是一個形象系統,同時也是一個相應的表演程式系統。舉例來說,老生就是一個形象系統,其中包容著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剛毅的男性人物形象。
如京劇《空城計》中充滿智慧的軍事家諸葛亮,京劇《四進士》里的宋士傑等。這些人物的性格氣質比較接近,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應的程式。
如念韻白、用真聲演唱;風格剛勁、質朴、淳厚;動作造型以雍容、端方、莊重為基調。由於這類人物必須戴象徵著胡須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
❿ 戲曲因何起源怎樣傳承的
中國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種較為獨特的藝術形式,它是由民間歌舞、說唱還有滑稽戲這三種藝術形式組合而成的。它經過時間的推移以及歷史的改朝換代之後,已經擁有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所具有的文學和美術等藝術特色一直被人們所贊嘆,成為人們最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戲曲的起源其實很簡單,它是起源於古代時候的原始歌舞,傳承其實就是靠著一代又一代人學習戲曲。
戲曲的傳承別無他法,最重要的就是通過一代又一代人學習這些戲曲的一點一滴,然後通過自身對於戲曲的理解,漸漸豐富了戲曲本身,然後再將其傳承給自己的後來,也正是因此,戲曲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獨特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