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怎麼使篆刻藝術不斷傳承

怎麼使篆刻藝術不斷傳承

發布時間:2023-05-30 06:20:50

❶ 傳統篆刻有什麼特點如何才能一名優秀的篆刻師

篆刻,可稱之為燙印,治印,別名刻章。它以篆字為主導的書法藝術、工藝美術、手工雕刻於一體,具備中華民族與眾不同藝術風格的綜合型的民族文化,又稱之為「篆刻造型藝術」。


在具體操中,我們可以觀看古器、觀查古印譜,看藝術展、藝術品展等,乃至是讀一讀文學小說、看一下話劇表演,聽一聽巡迴演唱、演奏會、這些。勤奮豐富多彩自身的日常生活歷經,把自己的心態都帶入寫作著作之中。

❷ 書法篆刻藝術的傳播是什麼

書法篆刻藝術先後傳播到日本、朝鮮等漢字文化圈各國,至今仍在這些國家內有很強的生命力。本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十年來,書法篆刻藝術不斷發展,影響也日益廣泛,從事人數之多,成績提高之快,都是以往任何時代所不能比擬的。

❸ 初學篆刻要注意哪些篆刻有哪些方法怎麼刻

新手玩篆刻首先是要注意自己的手,別被刻刀刻著嘍。除了自己的手需要特別注意外,還需要提防著某寶上的各種新手篆刻套裝和石料套裝。這些個新手套裝和石料套裝不是說不好,如果你要是僅僅想體驗一下這個篆刻的話,這些套裝是個好選擇,相對便宜,東西還全。但是想要認真玩下去的話,那這些套裝燃含就太雞肋了。

在回答的最下面我推薦了一百多冊篆刻書籍你可以看一下,在最上面這張篆刻圖的右下角可獲得這些所有篆刻書籍

剛開始學篆刻,你得配一把好刀。刀分鎢鋼和白鋼。鎢鋼刀硬,不容易磨損,但是它也脆,一些磕碰就可能導致刀刃崩碎掉,刀刃壞了之後還不好磨,因為它太硬了。白鋼刀相對較軟,容易磨損,但它韌性好,磕碰大多也就是導致豎敏卷刃,而且白鋼刀因為它軟,所以好磨刀。還有就是白鋼刀一般比鎢鋼刀便宜。我接觸鎢鋼刀多一點,白鋼刀接觸少,不了解,所以我只能推薦鎢鋼刀。鎢鋼刀就選最普通的永字刀,不用那麼花里胡哨的,一般買個八毫米的或者六毫米的就行,也可以配個三毫米或者兩毫米的來清底或刻一些細朱文。一般永字刀兩把最多七十塊錢,不摔的話用幾年沒啥問題。

石頭的話買青田石或者紅石就行,我推薦青田石,因為青田石便宜好刻。店鋪去淘寶搜「青田金石坊」(我沒拿錢)。我經常在這個店買石頭,價格便宜,石頭質量也好。

然後就是印泥,印泥的話可以先買個便宜的,「雙維」就可以,便宜實惠(我也沒拿錢)。後期可以買點好的,比如上海西泠的印泥。

最後就是印譜,這是個重點,剛開始買個漢印印譜就行,淘寶上也就一二十塊錢就能買到了。漢印入門要多臨,後期深入學習也要臨,有名的浙派,海派,皖派,京派都跟漢印脫不了干係。

最後的最後,就是記得多寫篆字,畢竟「印從書出」,篆字寫多了對於印面布局和篆字使用作用很大。

最後的最後的最後,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小東西,比如連史紙(蓋印花用的),轉印紙(把印文轉到石頭上用的),鬃毛刷(拓邊款用的),小楷筆,墨汁啥的。

估計剛開始買工具大概需要一兩百塊錢,前期皮纖笑投入較多,但後期花費絕對很少,注意,千萬別買淘寶上的各種新手套裝,把所有工具分開買。(我沒有拿錢宣傳,也沒有拿錢當水軍)

以上是我的一些個人見解,希望能提供幫助。


注意看圖片中右下角,此所有篆刻書籍資料均出自於此處

推薦篆刻工具書目錄:

│山西博物院藏歷代璽印.pdf
│嶧山碑.pdf
│嶧山碑與篆書技法.pdf
│嶧山碑及其筆法.pdf
│張遴駿道德經.pdf
│影印古本篆刻學鄧散木.pdf
│徐正濂談刀法與線條.pdf
│戰國文字編.pdf
│戰國璽印字根研究.ZIP

│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pdf
│明清著名藏書家[1].藏書印..pdf
│來一石先生篆刻.pdf
│來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pdf

│西泠印社藏印選 [第一冊].pdf
│西泠印社藏印選 [第二冊].pdf
│西泠四家印譜.pdf
│西泠秋拍陳巨來精品.pdf
│趙之謙印譜原印本.pdf
│邊款知識和鈐印法.pdf
│送給篆刻新手的禮物 臨摹教程.pdf
│逍遙-武陵老井近作十數方.pdf
│鄧散木原拓印稿.pdf
│金意庵篆刻.pdf

│漢玉印精選(正).jpg
│漢瓦當精品.doc
│漢私印.pdf
│汪關印譜.pdf
│沉陽古籍:百體千字文.pdf
│沙孟海印學史.pdf
│沙村印話-沙孟海.pdf
│河南駐馬店的新蔡地區出土的戰國封泥.pdf

│古璽匯編.pdf
│古璽鑒賞150例.pdf
│古肖形印臆釋.pdf
│古陶文匯編.pdf

│高清漢代私印印譜2.pdf

│方介堪精品鳥蟲篆印.pdf
│施曉峰篆刻網路展.pdf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pdf
│篆刻技法圖典.pdf
│篆刻愛好者最易進入的四個誤區.pdf
│篆刻病印評改200例_韓天衡.pdf
│篆刻病印評改摘要.pdf
│篆刻藝術中不可忽視的另一面 邊款.pdf
│篆刻針度.pdf
│羅福頤+漢印文字征補遺.pdf


│ 篆刻編 先秦璽印.pdf
│ 《古璽匯編》

│ 《古鉨文編》羅福頤.pdf
│ 《古籀匯編》.pdf
│ 篆書的辨識與寫法.pdf
│ 篆字印匯.pdf
│ 篆字匯.pdf
│ 集古印篆增補六書通.pdf
│ 鳥蟲書通考.pdf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七篇.pdf
│戰國鉩印分域編.pdf
│掌上金石大字典.CHM
│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pdf
│故宮博物院藏肖形印選.pdf
│方介堪《心經》原列印譜.pdf
│方介堪篆《心經》.pdf


│大千印留.pdf
│天津博物館藏印.pdf
│安持精舍印冣.djvu
│寶子碑.pdf
│封泥匯編-福庵.pdf
│將軍印100方.rar
│履盦三代朱跡.pdf

│篆刻印史編年.txt
│篆刻四大家印譜.pdf
│玉印集存.pdf
│玉印(反).jpg
│玉印(正).jpg
│王福庵.pdf
│王福庵印存.pdf
│王福庵原印拓片.rar
│王福庵篆書千字文.pdf
│王福庵篆書說文部目.pdf

│古璽文編.pdf
│古璽匯編 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pdf

│羅福頤印選.pdf
│虢季子白盤清末朱拓.pdf
│西夏官印匯考.pdf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pdf
│西泠印社社員袁道厚作品欣賞.pdf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pdf

│百扇齋主手拓悲鴻用印.pdf
│福庵印綴.pdf
│秦印文字匯編.pdf
│秦漢鳥蟲篆印選.pdf
│簡明中國文字學 [修訂版].pdf
│篆書技法百日通.pdf
│篆書的辨識與寫法.pdf

│王綿之方劑學講稿.pdf
│甘氏集古印正.pdf
│印面.pdf
│歷代千字文真跡比較·篆書卷.pdf
│歷代印風系列 漢印.pdf
│歷代篆刻作品精選 .doc
│古圖形璽印匯.pdf

│吳昌碩臨石鼓文.pdf
│吳頤人篆刻作品展示.pdf
│圖釋古漢字.pdf
│基礎漢字形義釋源.pdf
│增補徐三庚印譜.pdf
│壬辰年迎春篆刻展.pdf

│金文大字典.pdf
│金文編(四版).pdf
│陳巨來治印墨稿選.pdf
│青泥遺真-新出秦漢封泥特集.pdf


│篆書章法.pdf
│篆刻.doc
│篆刻五十講_吳頤人.pdf
│篆刻入門.pdf
│篆刻刀法常識.pdf

│魯迅美術學院藏《嶧山碑》.pdf
│鳥蟲印精選(反).jpg
│齊白石印存 [原石精拓].pdf

❹ 金石篆刻的傳承意義

西泠印社自建社以來秉承 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的宗旨,致力於印學理論、篆刻、書法、國畫、鑒賞與收藏等多領域的學術研究,總結出相當的學術成果。乎絕同時,西泠印社在十一次社員大會後組建了印學理論及社史、篆刻、書法、國畫、鑒賞與收藏五大研究室。現有社員300餘人,遍布海內外。
然而,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西泠印社卻開始沉寂。西泠印社下屬5個實體,只有歲禪姿一個印泥公司勉強維持,出版社因故關閉兩年,其餘全部入不敷出;位於西湖邊黃金地段的杭州書畫院靠門面出租維持,西泠印社的社址包租給別人開小賣部賣起了藕粉。諾大一個西泠印社,就靠僅有的一點租金在維系運營,員工發不出工資,只好靠銀行貸款。
面對窘境,近幾年來,邁入新百年的西泠印社正不斷改革創新,呈現藝術與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逐步走上自主、和諧、襲枯可持續的發展之路。西泠印社百年華誕系列慶典活動成功舉辦,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發展規劃全面實施,2005年舉辦了首屆西泠印社國際藝術節。

❺ 篆刻的起源是什麼如何欣賞篆刻藝術

篆刻是中國特有的一門藝術,它是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合到一起的,用來製作印章的藝術,它是漢字特有的一個藝術形式。篆刻這門藝術是興起於先秦、盛在漢、衰在晉、敗在唐和宋、復興的時候在明、中興在清。迄今為止已經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文化。篆刻字體它是在金屬、象牙、犀角、玉和石等材質上雕刻篆體的一個藝術字體,主要是以製作印章為主,所以又稱它為印章藝術字體。篆刻字體的自身美,是通過印文的美來體現出來的,是集篆法、章法和刀法三個要素之美為一體的。


❻ 篆刻的技法有哪些

掌握了篆刻技法當然不一定算得上篆刻入門,但如果不學習篆刻技法,一定是篆刻門外漢,因此,大凡我們現在說的篆刻學習,大都是從篆刻技法開始入手學習的。

我前面曾經說過,學習篆刻技法大致從七個方面著力,即字法、篆法、章法、刀法、做印、邊款、鈐拓,這七部分是整個篆刻技法的完整組成部分,缺哪一塊技法學習,都算不上完整的學習,那這七方面的知識又從何學起呢?
有了目的地,總要找到路徑啊,今天解決這個問題。


注意這些篆刻書籍均出自圖中右下角

你可以看看如下這類篆刻技法書籍資料:
《[清]鄧石如篆書-心經》
《鄧石如:篆書千字文》
《古印陶+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折》
《韓登安的篆刻藝術》
《韓登安篆刻藝術淺述》
《黃牧甫篆刻及其刀法》
《黃牧甫篆刻章法簡析》
《李陽冰篆書-千字文》
《盤古開天闢地文》
《圖解中國篆刻技法》
《吳昌碩《臨石鼓文冊》》
《吳讓之的書篆研創理念探源》
《吳讓之仿秦漢印之研究》
《再談篆刻章法的形式構成美》
《怎樣臨摹印章.doc
《怎樣學習篆書》
《趙之謙臨-嶧山刻石》
《浙派經典印作技法解折》
《中國歷代印風系列:趙叔孺王福庵流派印風(上)》
《中國歷代印風系列:趙叔孺王福庵流派印風(下)》
《篆法百韻歌》
《篆法入門·篆法指南》
《篆刻病印評改200例_韓天衡》
《篆刻美學_劉江》
《篆刻如何用刀》
《篆刻五十講》
《篆刻藝術臨摹的典範-以吳讓之仿鄧石如印為例》
《篆刻章法50例》





大致學習篆刻,以上七條是目的地,下面三條路是通向目的地的路徑:

1、印宗秦漢;2、刀筆並重;3、印外求印。

一、印宗秦漢

這是第一個技法學習入手點,一句話概括就是「遍臨漢印五百方,提刀始能心不慌。」

似乎現在最流行的學習篆刻的提綱性概念就是「印宗秦漢」了,但凡有人指路的學習者,最先碰到的老師的指路語就是這一句。如果沒有聽到老師告訴這一句話,基本可以換老師了。就像學書法,一般情況下是會臨摹一下鍾繇、王羲之之類的法帖,找找唐代的碑刻,如果老師不從這里入手,好像也挺奇怪。


(漢印)

篆刻學習,更加重於臨摹秦陵腔漢印章,這有他更深層次的原因。明代沈野在《印談》里說:漢晉印章傳至於今,不啻鍾、王法帖。何者?法帖猶借二人臨石,非真手跡,致若印章,悉從古人手出,刀法、章法、字法燦然俱在,真足襲藏者也。余每把玩,恍然使人有千載上之意。

啥意思,主要思想是:漢晉時期的印章(基本指的是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印章,也即我們說的「印宗秦漢」里的秦漢印章)對於篆刻學習的重要性,相對於書法來講,不止是相當於鍾、王法帖那樣重要而已,那些法帖需要有人二次經手刻石或轉臨,並不是真的「真跡」,而印章則完全是古人手裡刻出來的,因此,臨摹似乎更能盡得「古人之法」。

學習篆刻從窮本追源的思路上說,篆刻臨摹秦漢印章,要比書法取法鍾王法帖優越。


(漢印)

我是一直提倡臨漢印的,甚至還為此列了一個500方漢印的課程表,依尺仔衫照選中的印譜一方一方地臨下去,既學字法、又學篆法、更可以悟到章法、練出刀法,甚至還因此領悟到中國傳統藝術門類最重要的「古典精神」。

這種古典精神或許無法用准確的話語描述出來,但一方印章在眼前放著,真正的篆刻人是一眼就能看出這一方印「古不古」,是不是有漢印的基本功在裡面。臨過漢印的人和沒有臨過漢印的人,刻出來的呈現出來的古典精神面貌完全不同。中國人有尚古思想,漢印本身也十分直觀地戚姿包含了至今為止大部分篆刻技法痕跡,篆刻學習者要做的就是不斷的臨摹,或者直接借鑒,或者受長期臨摹形成的技法習慣影響自己的創作。

二、刀筆並重

這是第二個技法學習入手點,一句話概括就是「刻篆漸知刀石臭,臨池始覺翰墨香。」

篆刻不僅僅是刀與石的功夫,還需要在筆墨上下功夫,篆刻發展到鄧石如才「印從書出」成為中國篆刻史的拐點,這是公認的史實,但這並不是說,古人刻印就是拿起刀來不打草稿就在石料上下刀了,最初的印章也是由篆書水平比較高的「書法家」(制印官)寫稿,再由工匠鐫刻而成。古代的實用印章之所以有那麼高的藝術水平,來源於這些印章背後無數個默默無聞的書法家。


(鄧石如的篆刻)

鄧石如則完全把書法引入文人篆刻,篆刻由此進入爆發期,各種面目的篆刻作品才「百家爭鳴」般涌現在篆刻史上,書法在篆刻發展中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

趙之謙說「古人有筆猶有墨,今人但有刀與石」,指的就是他對當時篆刻技法方面一味地呈施刀法的現狀的批判:過去的古人刻的作品,有筆有墨,現在的人,就知道想盡一切方法用刀,這不好!要注意學書法,並讓他在篆刻中與刀味一起體現出來。


(趙之謙的篆刻)

吳昌碩臨足了石鼓文,於是篆刻獨成吳派雄渾蒼古,這是近現代最典型的書法入印的例子。

如果我們說的第一點「印宗秦漢」是要讓大家在秦漢印里充分掌握刀法,那麼,這一個入手點則是要大家從練習書法入手,充分掌握筆法,並與刀法相配合。


(丁敬的篆刻)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鄧石如創作筆意濃重,丁敬的創作刀味十足,吳昌碩創作筆意濃重,黃士陵的創作刀味十足,這都可以學習,而吳讓之、趙之謙這樣的刀筆並重的大師也足可成為楷模。

如果仔細觀察明代五家到清代幾大流派的有代表意義的印家作品,很容易就可以找出這樣一條線索,有筆有墨的作品,韻味十足,有刀無筆,生硬乾枯,有筆無刀,死蚓墨豬。

怎麼做?練書法,掌握運筆方法,遍臨明清諸名家流派印,將筆法與運刀結合起來。期待在印面充分呈現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深刻領會筆與墨在篆刻藝術中的交相輝映。

三、印外求印

這是第三個技法學習入手點,一句話概括就是:「磚瓦摩挲秦與漢,鍾鼎思慮紂及湯」。

不管是印宗秦漢的向秦漢古印里尋找營養也罷,還是向明清流派名家印里去尋找營養也罷,總之,還在印章裡面打轉,就算是臨摹鄧石如、吳昌碩的篆刻作品,也不可能盡得鄧石如、吳昌碩的「印外」書法功夫,就算是把趙之謙的300多方印全都臨盡,也不可能盡得他在印外鍾鼎、石鼓、權量、錢幣、磚瓦等方面的造詣,就算學黃士陵10年,也不可能把他對吉金文字的領悟化為己有,怎麼辦?自己去接觸。


(黃士陵的篆刻)

接觸的范圍需要從文字的發生開始,追至夏、商、周三代、春秋、戰國、秦漢所有的與文字有關的,與藝術相關的內容,都應當加入到這個接觸范圍中來,培養自己的「古典」眼光,增強自己對古典精神的領悟。


這個范圍已經很廣大和寬宏,但仍不足,「證到此,並不究竟」,說到這里,並不算完。

所有的可能跟篆刻有關的藝術形式,或者有可能讓我們產生篆刻意象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宇宙之大、品類之微都在這「印外」功夫里,我們眼中所見,心中所想,身內身外,沒有東西不影響我們的篆刻水平的提高。


❼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篆刻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篆刻。

中國篆刻:是書法(主要是篆書)和鐫刻(包括鑿、鑄)結姿悄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象的並由中國古代的印章製作技藝發展而來的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

從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歷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發展而來的,古代印章以獨特的風貌和高度的藝術性,為篆刻藝術奠定了優良的基礎。所以篆刻藝術史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0~前221)。

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璽,古璽大多是屬於戰國時期,其中也有春秋時期的遺物。古璽分官、私兩類,當時不分尊卑都稱為璽。

璽文分朱文拿冊晌(文字凸起,亦稱陽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稱陰文)兩種,古璽的形狀、大小不一,有長方形、方形、圓形和其他異形。內容有官職、姓名、吉語和肖形圖案等。古璽製作精工,或鑿或鑄;璽文精細,章法生動。朱文璽有的邊欄寬闊,白文璽多有界格,還有一種朱白文相間的古璽也很別致,可見當時璽的製作已趨成熟。

秦代、漢代是璽印發展空前燦爛輝煌的時期。漢代除帝王印仍稱璽外,其餘都稱印。在官印中有的稱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稱信印或印信,印章一詞即來源於此。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的印章,基本上是沿襲漢印的形制。南北朝時期,紙張已普遍應用,因此新的鈐印方法也隨之產生,封泥之法開始廢止。而是使硃砂調製成的印泥來鈐蓋印章,消鋒這就是所謂的濡朱之制。

隋、唐、五代直至宋、元的官印,印面增大,競尚朱文。印文曲屈回繞,藉以填補印面的空隙。到了宋代發展成為九疊篆,失去了傳統篆書的優美法度。

清代金石學盛行,以及歷代金石文物的大量出土,不少學者致力於這些文物和古代文字的搜集、研究、著述和流播,因而擴大了篆刻家的視野。清代篆刻流派之多也為前所未有。

篆刻的刀法,有基本刀法和輔助刀法。基本刀法是沖刀法和切刀法,輔助刀法是幫助填補沖切刀法的不足而使用的刀法,種類、名目較多。

而它的傳承意義在於中國篆刻既強調中國書法的筆法、結構,也突出鐫刻中自由、酣暢的藝術表達,於方寸間施展技藝、抒發情感,深受中國文人及普通民眾的喜愛。篆刻藝術作品既可以獨立欣賞,又在書畫作品等領域廣泛應用。

2009年,中國篆刻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❽ 如何在國際上傳播篆刻藝術

如何在國際上傳播篆刻藝術
篆刻藝術運用在漢語國際教育中具答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義。篆刻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要注意安全性、示範指導、分組合作、成果展示及關注漢語交際活動。國際漢語教師有責任在國際舞台上弘揚推廣篆刻藝術。
金山人才輩出,文化基因淵源流長。他把篆刻、書法和教育都做到極限高度,卻異常低調,他在朱涇工作近20年,他就是金山區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一清敗游名篆刻、書法教師——盛蘭軍。
2013年,盛蘭軍老師為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篆刻印章。一向低調的他,今年偶然間才被小編知曉此事,為了了解盛蘭軍與「聯合國」的這段故事,小編一行人先後采訪了盛蘭軍老師以及潘基文先生的書法老師——中國書法文化國際傳播研究所所長周斌。

屋外下著毛毛細雨,安靜得幾乎聽不見聲音。很快,窗戶上蒙上了一層霧似的。桌上的一隻手按著印章,另一隻手的無名指頂住印石,三指持刀,用刀沿著筆畫方向推刀向前。

第一次見到盛蘭軍老師時,他正凝神刻著印章,與想像的相同,他身上有一種文人雅士的閑適、恬淡和從容。 而他的作品也如其人一般,浩然大氣、古意幽然。

2015年8月,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將他寫的書法作品《上善若水》送給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加強了中美的文化交流,推動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上善若水》這幅作品下面的一方章,便是盛蘭軍所刻。

當小編問起為潘基文篆刻印章的事情時,盛蘭軍有些不好意思:「感覺自己在王婆賣瓜。」而對於盛蘭軍的謙遜,中國書法文化國際傳播研究所所長周斌卻認為:「他不僅是少年宮的書法老師,更是能默默無聞為我們國家做貢獻的藝術工作者。」

故事還要從2011年開始說起,那時,經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團領導的推薦,周斌教授被推薦到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官邸,專門教授潘基文先生及他的夫人學習書法。

當時在練習過程中,需要一方章,周斌平時也不刻章,這個章也不適合叫一般的篆刻家刻,因為會涉及到隱私問題。而既枯肢要刻得好,同時又能低調處理這件事的,周斌首先想到的就是盛蘭軍。
周斌請盛蘭軍幫忙,並告知沒有稿費,也不能宣傳,因為潘基文當時是現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會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的事,盛蘭軍沒有一絲猶豫,直接一口應下。

❾ 篆刻藝術中, 除了用篆字以外, 可以用其它文字入印嗎 如何保持它的藝術性呀

篆刻藝術中,除脊御租了常見的小篆、繆篆、璽文、金文、簡文、甲骨文等文字入印,草、隸、楷、行、外文字等也可以入印,須參考「元押」、「龍門十二品」、「漢簡」等資料,使之有金石氣息。外文字母入印拆手,也要以漢字櫻兆結構法則變通處理,使之與其它字渾然一體。

❿ 熊伯齊的藝譚

追求藝術個性 但不能拋開文化傳統
中國的篆刻藝術不僅被譽為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殿堂中的一朵奇葩。它將中國文字有情有致地呈現在方寸之間,展現出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以及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的完美結合。隨著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的問世,國人的篆刻印章「熱」也在不斷升溫。為什麼說篆刻藝術是我們傳統文化沃土中的一朵奇葩?如何傳承篆刻藝術中的傳統文化?日前,本報采訪了著名篆刻家熊伯齊——
篆刻藝術是傳承我們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
問:社會上的篆刻印章熱不斷升溫。過去,搞書法的搞篆刻,不搞書法的,包括搞油畫搞國畫的也在搞篆刻,篆刻似乎成了一種時尚。您怎麼看這個現象?
熊伯齊:「中國印」的產生,確實引發了人們對中國書法及篆刻藝術的極大興趣,這是好事兒,因為有更多的人對它關注,它的生命力會更旺盛。但「中國印」本身實際上是一種工藝設計,或者說是裝飾設計,跟我們搞的篆刻還不一樣。篆刻這門藝術,歷來從事的人、欣賞的人,都比較少,裡面有一定的門道,需要通過潛心學習才會知道。就跟圍棋一樣,不懂圍棋的人根本看不懂,或者說欣賞不了圍棋比賽。不像象棋,知道兵馬炮車的基本走法後,即使不懂其中的謀略,也能略知對弈的基本走勢。中國的書畫篆刻藝術里,畫是最好看懂的,其次是書法,篆刻是最不好看懂的——起碼你得了解它的一些歷史,知道篆刻家的流派,如果全然不知,欣賞起來就很困難了。書畫篆刻界,有些年輕人剛從事沒有兩年,就急著大張旗鼓地搞個人宣傳,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浮躁。講究「包裝」,出名陪盯前了,作品就升值。但我個人的感受是,從事書畫,或者從事篆刻,急功近利地去搞,是很難取得真正的藝術成就的。。
問:您一直強調,一個人的文化素養越高,其作品內涵也就越豐富。這句話該怎樣去理解?
熊伯齊:中國印章大量出現是從戰國開始的,當時主要以銅為材料,加工的人一般是專業的工匠,不是文人,印章的內容多是名字、官職,也有很少量的成語和吉祥話。據傳說是到了元朝,浙江的大畫家王冕,他是第一個用花乳石刻成印章,並且用在他自己的畫兒上。而據史料記載,明代書法家文徵明的長子文彭,在南京意外地得到幾筐青田石料,他用那批石料自己刻成圖章,後來一些文人開始效仿他。所以文彭被蘆清稱為篆刻之祖。文人介入刻印以後,印章的內容就變了,詩詞進去了,一些古文裡面的名句進去了,還有齋堂則消館號進去了,使印章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它不僅成為一種藝術,更是傳承我們民族文化的一種載體。印章既有實用價值,也有欣賞價值,裡面既有文字的藝術,還能表現文人自己的志向。比如齊白石的圖章,一大批都是他自己要說的話,也就是說,印章也能像書畫一樣表達很多東西。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刻印章的人文化素養越高,他的篆刻內涵也就越豐富;欣賞篆刻的人文化素養越高,就越能欣賞它裡面的韻味與精華。 傳統文化的熏陶讓我終生受益
問:您對篆刻藝術的喜愛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熊伯齊:解放前我家在成都,院子非常大。我父親有一個勤務兵,他經常抱著我在玻璃上寫字,教我認字,所以我兩歲的時候認識200多個字。大概是5歲以前,我喜歡拿粉筆在地上畫畫兒,當時家裡頭住著幾家房客,其中有一個人是出版社的,他經常拿連環畫回來給我看,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看《木偶奇遇記》,還有戰國的故事等。我看到裡面的畫就很高興,在地上拿粉筆照著畫。後來我在重慶上小學的時候,對書法還是沒有興趣,覺得很苦,拿柳公權的《玄秘塔》當範本寫大字,寫得很粗糙,最好的成績是4分,一般都是3分。1955年我家到北京,那時候我上小學六年級,一直喜歡畫畫兒。中國的工筆畫大家於非闇的出版物在當時非常有影響。1959年他去世後,我去看了他在北海畫舫齋舉辦的遺作展,心裡很佩服,於是開始潛心學習中國畫。因為中國畫上題字、印章是不能少的,如果自己畫的畫還要找別人題字的話,有些說不過去,我就乾脆題字、篆刻全部自己干。當時不知道學校是從哪兒弄來很多石頭,扔在學校堆料的院子里,我和同學就去找來磨了刻圖章。那時候我畫兒上的印章,都是那種石頭刻的。於非闇是學宋徽宗的,寫瘦金體,所以我題畫都用瘦金體,並且用心琢磨這種字體。可以說,兒時所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讓我終生受益。
問:榮寶齋是北京最著名的文化老店,您在那裡的工作經歷,對您從事書法、篆刻藝術有很大幫助吧?
熊伯齊:最初我是在西城區房管局工作。「文革」時,榮寶齋歸人民美術出版社管,它也不能叫榮寶齋了,叫人民美術出版社第二門市部。那時候榮寶齋斜對面兒有一個文物商店下屬的單位,叫慶雲堂,賣查抄處理的石料,賣得很便宜,我就買回來自己刻圖章。店裡面還有很多印章,都扔在一個大盒子里頭,定價1毛到3元。里頭其實有很好的東西,有吳昌碩的原作,有齊白石的原作,我用5毛錢,一樣買過一個,還有好多篆刻家的東西,我真後悔當時沒多買些。像我們這撥兒上世紀四十年代生的人,在「文革」前後學刻圖章的,好多人都受《怎樣刻印章》這本小冊子的影響。沒去榮寶齋之前,我就是看它和一本《西泠前四家印譜》,學習刻圖章。像吳昌碩這樣的藝術家,他也是從印章、從書法開始,後來才開始畫畫的。我就想先把圖章刻好,同時把書法搞好,最後再轉向繪畫。1971年的時候經朋友介紹,讓我跟榮寶齋的徐之謙老先生學篆刻。1973年我到榮寶齋後分在編輯室,搞書法、篆刻專業,繼續跟徐先生學習。徐先生沒有什麼文化,他教育學生的方法是師傅帶徒弟,他教學生不保守,卻對藝術很保守,我很不適應。但是榮寶齋有一個資料室,裡面有很多名人印刻,大概有一百方,我經常借來吳昌碩、齊白石等人的原作,放在我的抽屜里頭,隨時拿出來琢磨。「文革」前後書法活動是很蕭條的,榮寶齋里有一個門市部,經常搞一些毛澤東詩詞書畫展,全國的書法愛好者到北京來,基本上都會來看展覽。我是榮寶齋本單位的人,每次都有我的書法作品參展。所以有人說,熊先生出道很早,真是讓人羨慕啊。比如河南的李剛田,《中國書法》的主編,比我小兩歲,他看見我就說,熊先生比我大兩歲,輩分比我高一輩。 創新只是在一萬上面加一點
問:有些人的書畫、篆刻追求標新立異,您對此怎麼看?
熊伯齊:搞藝術實際上就是搞自己的東西,如果搞了半天是搞別人的東西,那實際上在藝術上是失敗的。所謂自己的東西,也是不能拋開傳統的,如果自己閉門造車地胡搞一通,那不叫藝術。有一些搞藝術的,誤以為反傳統就是創新。中國的文化藝術起碼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你用人生的幾十年,去對抗幾千年,實際上是以卵擊石。所以只要在傳統裡面有自己的一點東西,就是大成功。藝術像一條大河,我們好比是在河裡的魚。魚為了表現要跳出水面,讓四面八方都看得見,當然跳得越高越好,但是跳得不好跳到岸上去了,你還有生命嗎?歷史上有好多激進派,搞非常怪的東西,最後還是流傳不下來,被藝術淘汰了。有好多現代派搞流行書風、流行印風——街上流行紅裙子,流行一年就沒氣候了,所以搞書法、篆刻是趕不了時髦的。上海有個篆刻家說「傳統一萬歲,創新一萬零一歲。」就是說,創新實際上是在一萬上面加一點兒。我的觀點是,作為藝術追求,我們還是得在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個性。
問:有些家長讓孩子學畫練字,希望能在書畫藝術上有所發展。您覺得應注意什麼?
熊伯齊:選擇學習書畫、篆刻,要注意到四個方面:首先他要明確學習的目的,第二是他的天資,第三是他要走的道路,第四是他要勤奮。在現實生活中,人的秉性和天賦是不盡相同的。對於成功的人來講,勤奮與天資二者缺一不可。我們有些家長,憑著自己的願望,非讓孩子用大量的時間學畫練字,我不贊同。如果他不是材料,你非讓他去干那個,他既痛苦又耗時,而志大才疏的結果是事倍功半。我覺得,最先打基礎時應該多下點工夫,臨摹名家的帖,但到後來你臨10遍能夠像80%也就差不多了。你把其他時間去練別的,也許你都寫出自己的風格了。因為臨摹無數遍,你也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像。

閱讀全文

與怎麼使篆刻藝術不斷傳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36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6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3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14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4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0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7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51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6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85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4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5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9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4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5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686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5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