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當代媒體藝術有哪些突出特徵

當代媒體藝術有哪些突出特徵

發布時間:2023-05-30 07:42:53

A. 新媒體藝術的典型特徵是什麼

新媒體藝術的典型特徵是它們都是液正爛一種以時間為基礎的藝術,這在某種程度上使之與音樂、戲劇的時間媒體更靠近而離開了繪畫、雕塑和建築這樣一些追求永恆的藝術。

但事實上在現代主義的一些技術特徵不那麼明顯的門類,時間性也是一個重大問題,可以說,時間性的引入是現代主義的一條鬧漏重要線索。從印象派德加清廳、勞特累克快照式的繪畫與雕塑和對攝影捕捉的瞬間形態的肯定,到未來主義對速度感的贊美——也是通過模仿低速攝影來實現的——這一時間的造型藝術力求在瞬間形態中容納時間性經驗。這時候,攝影的處理可能是人們的主要興趣。

B. 如何理解和把握新媒體藝術的主要類型與特徵

一、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內涵
「節目」,最早是指文藝演出的藝術作品。廣播電視誕生後,以其電子傳播的速度和覆蓋面的巨大優勢,迅速成為大眾傳播的主要媒體。幾乎所有的藝術節目都藉助它的優勢得到迅速傳播,因而「節目」一詞也從廣播電視中的文藝演出作品引申為電台電視台播放的一切項目。美國學者約翰·菲斯克認為,「節目是電視所輸出的有明確界定與標識的部分。它具有明確的時間與形式界線,與其他節目有類別上的相似之處,更有著明顯的差異。我們知道廣告不是電視節目中的一部分。我們知道一個節目什麼時候結束,另一個節目什麼時候開始。節目是穩定的、也是固定的實體,是以商品形似和生產和出售的,是由節目編排人員安排播出的。」由此可見,從廣義上,節目可以理解為不同媒介傳播的內容和形式。不過,這種理解過於寬泛,我們可以藉助相關學者對電視節目形態的研究,從狹義上,更好地理解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內涵。
關於電視節目形態的定義,有多種不同的理解。有研究者認為:「電視節目形態指的就是與電視節目內容相對應的電視節目表現形式,他是電視節目製作方式的核心,提供著適用於不同內容的電視處理方法」。也有研究者認為,電視節目形態是電視節目內容存在的樣式和運動狀態,包括節目的名稱、主題、內容、形式、時長等,但不容忽視的是「電視節目形態在當代還被賦予了新的意涵——所謂節目形態,就是電視節目設計的基本模式」。還有研究者認為:「節目形態是構成一個廣播電視節目的各個形式要素依照不同的組合方式、不同的功能指向,而最終形成的節目的存在形態,具有相對穩定的外部形式和內部構造」。
歸納相關學者的研究,電視節目形態的內涵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電視節目形態是電視節目內容的表達形式與結構方式;②電視節目形態處於不斷發展變化的運動狀態之中;③電視節目形態還有電視節目設計模式的涵義。這些對於電視節目形態的研究,對於更好地理解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如果我們用一種歷史的的眼光看待視聽新媒體節目的話,所謂「視聽新媒體節目」應該是伴隨著視聽新媒體的誕生與發展,逐漸形成的不同於傳統廣播電視的節目內容和服務功能。此類節目要麼在結構形式上具備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不同的模式,要麼在服務功能上對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有新的拓展。總之,視聽新媒體節目應該是傳統廣播電視播出平台上所沒有的內容、形式或服務。因此,即使是在新媒體平台上播出的傳統電視節目內容,如電視劇和電視欄目等等,也並不屬於視聽新媒體節目。
簡要總結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內涵如下:第一,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是指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不同的內容、形式或服務,其突出特徵是基於互聯網技術的交互性。第二,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是指在數字新媒體平台播放的節目或提供的服務。第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處於不斷的運動發展變化中,新的品類將隨著視聽新媒體的發展不斷涌現和成熟完善。
二、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類型
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研究目前才剛剛開始,沒有現成的分類標准可循。筆者認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類型既可以按照播出平台分類,也可以按照技術應用分類,還可以按照內容創新分類。但是,無論按照什麼標准分類,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都應該是「傳統廣播電視媒體播出平台上沒有的節目形態」。遵循這個基本前提,綜觀目前廣播電視與互聯網融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的節目內容和服務功能,本文嘗試為各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進行分類。
按照視聽新媒體播出平台分類。目前,視聽新媒體節目的播出平台主要是傳統電視與互聯網融合所產生的新媒介形態,主要有電視與互聯網融合產生的網路視頻、IPTV,電視與移動互聯網融合產生的手機電視。相應地,產生了網路視頻欄目、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手機電視節目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按照視聽新媒體節目內容分類。在視聽新媒體發展過程中,由於傳者與受眾之間關系的變化,受眾參與程度的增強,微型碎片化內容增多,以及技術應用創新等因素,出現了公民視頻新聞、微電影、新媒體劇、富媒體廣告、電子游戲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這些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都是目前傳統廣播電視播出平台上所沒有的,它們在新媒體發展過程中誕生,或者在傳統電視節目內容啟發下融合了視聽新媒體的技術特點從而煥發出勃勃生機。前者如公民視頻新聞、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電子游戲、富媒體廣告等,後者如微電影、新媒體劇、網路視頻欄目、手機電視節目等。每一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都有其不同的誕生、發展歷程和典型特徵。
1、微電影
微電影是一種短時長、低投入,可依託多元媒介平台製作播放的影像藝術內容產品。在共享、交互、傳播的新媒體時代,微電影的本質是一種參與和傾訴的影像方式。微電影的類型可以分為:廣告微電影、明星微電影、定製微電影、游戲微電影等。微電影之所以能成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一種,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在網路時代,「微內容」廣受歡迎。網路播出平台的出現,「微內容」創作和傳播的雙重繁榮,改變了新媒體的內容生態環境,YouTube、優酷、土豆、六間房等視頻網站的崛起,UGC(用戶自製內容)的繁盛,社會專業製作力量的加入,讓「微電影」享用著「微時間」,成為大眾文化消費的新寵。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是網路的平台和空間造就了「微電影」,使之成為一種當之無愧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2、新媒體劇
新媒體劇是依託新媒體環境完成製作和傳播,具備觀看自由靈活、類型豐富等特徵的影視劇節目類型。新媒體劇囊括網路劇、手機劇、公共視聽載體劇等多種類型,具有生產周期短、製作門檻低、投資風險小等特點。國外的網路劇發端於20世紀90年代,一般認為,植入了蘋果公司等信息產品的品牌廣告《地點》是美國第一部網路劇。2000年,我國一部原創網路劇《原色》上傳網頁。2005年,上海文廣和上海移動聯合推出了手機劇《新年星事》。2006年,優酷網、酷6網等視頻分享網站紛紛上線,越來越多的網路劇涌現出來。究其實質,新媒體劇是傳統電視劇在網路視頻、手機視頻和移動電視播出平台上的「變種」。其時間短的特性,成為新媒體劇不同於傳統電視劇的顯要特徵。一般來講,新媒體系列劇的單集時長10分鍾左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移動環境下用戶觀賞的「微時間」所決定的。同時,專門針對網路用戶的群體特徵和視聽新媒體播出平台的量身打造,也成為新媒體劇成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之一的質的規定性。
3、公民視頻新聞
公民視頻新聞是由普通公眾拍攝、製作,發布在互聯網平台上,運用畫面與聲音符號體系對新近或正在發生的事實進行反映、報道、記錄、調查的視頻短片。吳信訓、王建磊將公民視頻新聞分為公共領域、親身經歷、主動調查、事先策劃和視頻合成五大類;蔡麗霞認為公民新聞的來源有現場見聞、自身事件、調查報道、自我報道四類。在表現形態上,公民視頻新聞和傳統電視新聞具有很大的差異。比如:公民視頻新聞一般沒有出鏡記者,沒有主持人,不設新聞導語;畫面因非專業設備拍攝而不甚清晰,鏡頭時而搖晃不穩,推拉搖移的運用也不甚合理等等。但是,恰恰由於公民自身對於新聞價值的判斷、非專業化的采訪攝制、音樂和字幕的運用與成熟的電視新聞不同,其獨特的節目形態特徵才愈加突出和明顯。公民視頻新聞的興起,一方面是由於數碼攝像機和電腦編輯系統等技術設備的普及,一方面顯現出公民社會參與意識的增強。目前,這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已經反向發展到傳統電視的播出平台上,顯現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4、網路視頻欄目
網路視頻節目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出現了一種固定網站播出、固定節目時長、固定主持人等欄目化特徵明顯的網路視頻欄目,此類欄目屬於網路原創節目,不在傳統電視台播出。如搜狐網2007年1月開播的自製網路綜藝娛樂節目《大鵬嘚吧嘚》、人民網人民電視頻道於2009年底推出的原創新聞評論欄目《小六磚頭鋪》、中國傳媒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林白(網名「林中白狼」)主持的原創網路脫口秀欄目《麻辣書生》、騰訊網2011年7月推出的原創紀實專題欄目《記錄》等等。2012年英國倫敦奧運會期間,鳳凰新媒體推出奧運原創節目《鏘鏘五環行》和《倫敦下午茶》同步在河南衛視、深圳衛視CUTV(城市聯合網路電視台)旗下的10餘家成員台的黃金時段落地播出,成為網路視頻節目逆襲傳統電視播出平台的最新例證。
5、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
所謂「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是指,在以電視機為接受終端的 IPTV或雙向互動的有線數字電視上呈現的,區別於傳統電視媒介互動節目形式的,以網路技術為基礎的新型互動節目和服務項目。比如在電視機上實現的電視上網、互動游戲、虛擬社區、遠程醫療、可視通話、報刊訂閱等等。IPTV與雙向互動的有線數字電視融合了傳統電視內容和互聯網內容,用戶既可選擇影視直播、影視點播、時移電視,也可以瀏覽信息、家庭學習、休閑娛樂、視頻通信等。一般來講,IPTV互動內容可以分為「人機互動」與「人際互動」兩大類。我國現階段IPTV與雙向互動的有線數字電視主要以視頻點播的人機互動為主,以電視機為中介的人際互動也正在逐漸增多。
6、手機電視節目
手機電視節目是指在手機電視上播出的內容項目。手機電視節目無論是在節目編排、畫面鏡頭、音效、字幕,還是視覺傳達和節目模式方面,都與傳統電視節目具有明顯的差異,成為一種獨立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我國的手機電視業務始於2003年11月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當時由海南電視新聞中心製作的近70條相關視頻新聞通過移動、聯通兩家手機電視網路進行了業務傳輸。2005年,上海東方龍手機電視公司投資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用高清攝像機拍攝的手機電視劇《白骨精外傳》。手機電視是一種嶄新的視聽新媒體,在傳播環境和受眾需求方面與傳統電視區別較大,隨著數字多媒體廣播的普及和發展,符合手機媒介特點的短視頻節目越來越受市場青睞。目前在世界范圍內,獨立於傳統電視節目之外,符合手機媒介傳播特點、傳播環境以及手機電視受眾接受生理和心理特性的新型視頻節目越發受到重視。
7、電子游戲[9]
電子游戲是一種基於計算機平台和數字技術的,鼓勵玩家以獲得身心愉悅為目的自願參加並要求玩家遵從特定的規則與目標的獨立於日常生活的娛樂活動。體驗是電子游戲的核心,電子技術對游戲體驗的影響有屏幕帶來的視覺體驗、輸入技術的革新帶來的觸覺體驗、互聯網帶來的交互體驗等,同時,電子技術的發展還會給玩家帶來更為沉浸的游戲體驗。玩法的革新、交互的簡化、美術的創新、音樂的豐富,游戲科技的發展可以使玩家更容易進入沉浸環境,從而深化游戲體驗。作為一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電子游戲賦予了參與者角色扮演的功能,傳統電視的「觀眾」變成了「演員」,在設計好的規定情境和游戲規則中表演或競技。這種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對傳統視聽節目的超越顯而易見。由於電子游戲與商業結合緊密,其類型化開發程度很高,產業化發展步伐很快,目前已經出現了在電視屏幕上進行遙感互動的游戲新品類。
8、富媒體廣告
隨著技術進步以及消費市場的成熟,出現了具備聲音、圖像、文字等多媒體組合的媒介形式,人們普遍把這些媒介形式的組合叫做富媒體(Rich Media),以此技術設計的廣告叫做富媒體廣告。簡而言之,富媒體廣告是運用多種網路技術製作而成的具有與用戶互動功能的互聯網廣告節目形態。網路技術發展為富媒體廣告提供了技術支持,巨大的市場空間為富媒體廣告帶來了不竭的動力,新媒體藝術的成熟確保富媒體廣告的創意完美呈現。彈出式、浮動式、互動式、flash、Java、3D、視頻等富媒體廣告的出現,豐富和擴展了傳統電視廣告的視聽表現和想像空間,最終讓富媒體廣告成為互聯網平台上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
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特徵
由於新的播出平台的特性要求、新技術的應用、傳播理念的變化等因素,目前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不斷地創新與演變,逐漸顯現出一些基本的特徵。
1、新的播出平台
新的播出平台,決定了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相應變化。以手機電視節目為例,移動互聯網把手機從單純的移動通話工具轉變為具有上網功能的移動視聽多媒體,手機上網、手機電視、手機報等功能齊備於一身。由於這種「帶著體溫」的第五媒介,有便攜性、隨身性、實時性、直接消費性等傳播屬性,智能手機終端實現了快速的數量增長和市場普及。相應地,手機電視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成為跨屏傳播時代傳統電視隨時隨地的「補償性媒體」。但是,由於手機電視的使用環境多是室外或者嘈雜的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手機電視的節目內容和形態也需要在傳統電視節目基礎上做出調整,以適應這種移動媒介平台和受眾接收環境發生的變化。比如,手機電視移動收視的傳播特性決定了單個手機電視節目的時長應該縮短,大篇幅、長時段的傳統影視劇不宜在手機上照搬播出。目前國內外慣常使用的方法是抽取傳統影視劇作品中的段落精華,改編製作成5分鍾以內的手機短視頻系列節目播放。再如,手機屏與電視屏相比較小,這就決定了傳統電視節目中普遍使用的字型大小較小的屏幕文字不適用於手機電視。不僅如此,在專為手機電視編輯製作的各類節目中,也應多為手機電視受眾考慮,盡量多用特寫和近景,少用遠景和大遠景,方便受眾在手機屏上的觀賞。可見,手機媒介的傳播特性決定了作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之一的手機電視節目與傳統電視節目形態的差異。不同的播出平台對視頻節目的不同要求,引導著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創新和演進的方向。
2、新的技術支持
視聽新媒體是媒體技術與信息技術發展相結合的產物,並隨著各類相關技術的交叉與融合不斷成熟和完善。當前,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整體呈現數字化、網路化、融合化的發展態勢,其中寬頻化、IP化、更高層面的智能化成為這個時代的技術亮點,這些技術變革不斷推動著媒介形態的創新,推動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相應地,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也在新的技術支持下,逐漸向數字化、網路化、互動化、智能化、應用軟體化方向發展,愈加顯現出與傳統電視節目的區別。
新技術改變了傳統廣播和電視的結構、傳遞、運營、製作、節目、內容以及接收。雖然傳統的廣播和電視接收器已發展得越來越便攜了,但還是受到來自黑莓(BlackBerry)、iPod、可視電話(Videophones)和智能手機(Smartphones),以及其他能夠通過互聯網接收音頻和視頻信號或數字信號的設備的競爭。更為矚目的是,在新興技術的支持下,包括「網路視頻短片」(Webisodes)在內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挑戰了廣播系統的根本屬性。
隨著媒介融合的深度發展,視聽內容傳播的應用軟體化趨勢在視聽新媒體終端的威力越發明顯。智能手機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嵌入式應用軟體等技術應用,目前已經越過手機、電腦和平板,向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IPTV終端快速滲透。數字晶元的信息處理能力越來越強,軟體嵌入技術應用越來越廣,這些技術的創新和應用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創新和演變帶來強勁的發展動力。
3、新的互動參與
馬克·波斯特把互聯網主導的「雙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稱為「第二媒介時代」,以此來區分由電視主導的「播放型傳播模式」。[13]這種劃分,意在強調新媒體互動、參與的傳播特性。在這種思路的啟發下,我們也可以從受眾角度把視頻內容的傳播劃分為:「受眾接收型傳播」和「受眾參與型傳播」。在「受眾接收型傳播」中,受眾是被動的,主要是接收電視單向傳播的內容;而在「受眾參與型傳播」中,受眾是主動的,除了接收信息外,還可以搜索信息,甚至為其他用戶上傳自己製作的內容以供分享。這種互聯網的雙向互動傳播特性給受眾的互動參與帶來極大的便利,雙向化和互動性成為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不同於傳統電視節目的鮮明特徵。比如,公民視頻新聞。這種受眾自己採制的視頻內容信息,通過受眾的主動參與和上傳分享,逐漸形成了一種不同於電視播出新聞的「非專業化」特徵明顯的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成為公民自製的參與式「草根報道」。再如,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通過在電視機終端植入部分互聯網互動功能,IPTV實現了「虛擬社區」的新應用,觀眾之間可以實現視頻通話、卡拉OK、私信、留言等,甚至通過與銀行合作實現用戶在家裡就能直接「刷卡」的電視購物、電子支付等服務,大大拓展了「人機互動」的空間和范圍,部分實現了通過電視機終端的「人人互動」。此外,還有電子游戲類節目的沉浸式體驗和角色扮演的功能,都充分體現了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受眾互動參與的鮮明特性。
4、新的表現形式
視聽新媒體節目應該是在結構形式上與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有所區別,或者在服務功能上對傳統廣播電視節目有新的拓展。從這一概念的內涵來看,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應該具備不同於傳統廣播電視節目的新的表現形式,這是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質的規定性。試舉例說明:微電影、新媒體劇、手機電視節目等可以歸為「微視頻」,其突出的特點是單個節目時間短,適合受眾利用碎片化時間欣賞觀看;網路視頻欄目、公民視頻新聞等視聽新媒體節目形態的突出表現是製作較傳統電視節目略顯粗糙,甚至不夠專業,在音樂、字幕運用方面與傳統電視節目有較為明顯的差別;IPTV與互動電視內容,在「人機互動」、「人際互動」以及通信服務功能拓展上大大豐富和超越了傳統電視節目內容;電子游戲和富媒體廣告,則從根本上超出了傳統電視節目的范疇,從節目形態到技術應用都是對傳統電視節目全新的、互動的創新與演進。

C.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新媒體藝術的主要表徵有什麼

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新媒體藝術,主要表徵為各種具有時間性的媒體,如攝影、錄像,聲音和互動藝術,所以它們又經常被歸於「時基藝術」的名義下。這個時代的新媒體藝術的另一個特徵皮蔽是它們是一些運動的電子形象,並在此基礎上提供了極大的再處理自由,以及它的虛擬性、互動性和網路化的可能。因此,對新媒體藝術的認識,不但要具體地掌握這些新媒體的技術特徵,更要深入到它所蘊含的文化邏輯之中,從而才可能跳出簡單的媒體決定論態握蔽與媒體進化論,站在人性的高度和現時文化情境的角度來消化新的媒體,和它帆州相互構成新的藝術經驗。

D. 新媒體藝術的特點

數字化的傳播方式。
新媒體可以讓用戶與品牌進行互動。在傳統的媒體中,用戶是被毀乎動接受信息的一方,而在新媒體中,用戶可以主動參與到信息傳播中來。例如,網路上的一些問答類網站就能夠讓用戶與企業進行交流,而這種交流是纖桐悉相對真實和有效的。
其次,新媒體不太受時間和地理的限制。傳統媒體中信息的傳播是有一定時間和地理限制的,例如廣播電視節目一般每天都有固定的收聽時間而且需要在家才能收聽或者看到。而新媒體中信息傳播則輪寬相對來說要靈活得多。隨著互聯網、手機、平板電腦的普及,人們幾乎隨時都能通過這些設備來上網、瀏覽信息。
此外,在地理上也不再受限制了。例如一張飛機票就能帶人們飛遍全球各個角落。

E. 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特徵有哪些

數字媒體藝術的表現特徵:在數字媒體藝術的傳播、發展方面表現出了鮮明的虛擬性、融合性以及交互性等。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個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性學科,集中體現了「科學、藝術和人文」的理念。該領域目前屬於交叉學科領域,涉及造型藝術、藝術設計、交互設計、數字圖像處理技術、計算機語言、計算機圖形學、信息與通信技術等方面的知識。這一術語中的數字反映其科技基礎,媒體強調其立足於傳媒行業,藝術則明確其所針對的是藝術作品創作和數字產品的藝術設計等應用領域。
「數字媒體藝術」就是這樣一個科學與藝術在一個相當的高度上的結合體。相對於我們一般學生或者非專業人士來講,這個「高度上的結合體」的確很有些陌生和望塵莫及,甚至很可能讓我們的專業人士也常常感到頭暈目眩。這正說明了它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提示我們身處其中大有可為。但這個「高度上的結合體」絕不是空中樓閣,是高樓就更加需要夯實的基礎。這個「基礎」既要具備傳統的藝術造型和設計能力,又要具備數理基礎;既要具備充滿想像的形象思維,又要具備嚴密線性的邏輯思維。

閱讀全文

與當代媒體藝術有哪些突出特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