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理解音樂藝術語言
音樂語言是人們以藝術形象為對象的審美活動。是對藝術作品的「接受」,即感知、體驗、理解、想像、再創造等綜合心理活動。
首先了解音樂的節奏、樂句、樂段、旋律、音色、織體、主題、曲式結構、體裁等概念,了解其藝術語言的特點;能夠結合音樂作品的賞析,加深對音樂基本特徵的理解;能夠初步運用音樂的一般欣賞方法去賞析具體的音樂作品。
音樂是一個特定的音響過程,一個多種要素結合一道,涵載著一定生活內容、思想感情的、活躍、流動、組織有序的音響過程。它作用於人的聽覺,引發人們的種種體驗和聯想,使人步入藝術審美天地,並從中獲得某種精神享受和滿足。
一、音樂藝術的語言
1、音樂藝術的基本特徵
(1)音樂是聲音的藝術。作為音樂藝術材料的聲音,是一個超脫了自然原型的特殊的音響體系。
(2)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藝術的展現要在一定的過程中完成。音樂稍縱即逝的弱點所轉化的特殊手法。
和空間藝術比較,時間藝術最突出的特點是間接性。空間藝術的藝術形象是直觀
的,建築在生活中有實用功能,是一個具體的東西,繪畫與雕塑對動態的瞬間進行靜態的表現,藉助的也是直觀的形象,而音樂與文學中的形象無論是從創作還是從接受的角度說,都不是具體直觀的。
(3)音樂是表現的藝術。「音樂形象」是經過聯想而形成於人們頭腦中的藝術形象,是感情化、性格化的形象,表現性與再現性的互補。
(4)音樂是再創造的藝術。音樂的表現有穩定性的一面,又有演繹性的一面。
2、音樂藝術的語言:
(1)音樂的旋律:旋律是具體的、旋律表達感情
(2)音樂的結構。「變奏曲」、「迴旋曲」、「奏鳴曲」的結構特徵。
(3)音樂的體裁:聲樂體裁、器樂體裁、戲劇音樂體裁。
二、音樂藝術的欣賞方法
1、抓住音樂主題,充分發揮想像力,體味音樂形象。
2、熟悉音樂體裁,把握音樂表達內容的特殊方式。
3、了解音樂家及其作品所處的時代、社會、文化背景,力求准確而豐富地領會作品的時代性、社會性、民族性特點及文化蘊含。
㈡ 如何更好地把握藝術歌曲的情感表達
音樂是最善於表現人們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鳴的藝術形式。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於情」。教師只有充分運用「情感」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資源點燃學生對音樂的情感之火,啟發學生的情感資源,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領會理解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使學生在情感的氛圍中感受音樂,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在教學中,我們要運用多種方法,豐富學生音樂情感體驗,引領學生走進音樂世界。一﹑深化音響感知,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音樂作為一種音響藝術,對其感知必須通過聽覺來進行。聽覺是感知音樂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並產生強烈的藝術共鳴。在音樂教學中,無論使唱歌課還是欣賞課,都應遵循聽覺藝術和感知規律,注重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為中心,立足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感知。音質清晰﹑悅耳的音響可以給人帶來愉悅,並誘發美感的產生。樂曲的情感有長有短﹑有明有暗,通常與節奏﹑節拍﹑力度﹑調式﹑調性等音樂要素配合運用,從而塑造出千變萬化﹑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學生從聽音樂中已經感受到作品的豐富多彩和音樂多樣的表現手段,諸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調﹑節奏﹑音色等等,正因為不同音樂元素的組合,樂曲所產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過欣賞,使學生較為准確地感受不同的音樂作品所表達的不同內容﹑意境和思想感情。如在欣賞《長江之歌》時,播音員那富有感情的解說,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母親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萬物的情操。當高昂起伏的《長江之歌》響起時,學生會情不自禁地贊美長江﹑歌唱長江。「音樂內涵的多義,情感的豐富,意向的飄浮不定,讓人在多次重復的欣賞中引起不同的想像﹑聯想,獲得種種不同的感受。音樂形式的復雜﹑豐富,音響在時間中的不斷變化伸展,也會使欣賞者在反復的聆聽中獲得多層次的審美感受。」可見只有反復聆聽﹑多次體驗,才能想像出音響背後多彩的畫面,才能體驗到音符串起的各種情感,才能獲得豐富的音樂感知。二﹑深化視覺感知,發展學生情感體驗音樂形象以模擬﹑象徵等手法,把人們的生活現象用音響表達出來。在音樂教學領域藉助繪畫的視象性﹑具體性,能讓學生眼觀耳聞,產生聯想﹑擴展思維,如身臨其境般在愉快的氣氛中更好地理解音樂情感。在學生欣賞﹑歌唱﹑視唱﹑簡單音樂創作中常用「音畫合壁」的教學形式幫助學生體驗音樂情感。小學低年級課本中老牛﹑公雞﹑小鳥並在同一畫面,學生可以形象地領悟高音﹑音色概念。欣賞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鵝舞曲」,若運用芭蕾舞劇《天鵝湖》的畫片﹑幻燈或教兒童回憶影視中曾經看到的四隻小天鵝天真活潑的舞蹈形象,這些視覺的表象有助於兒童用聽覺來感知舞曲旋律﹑節奏﹑情感的變化。要在音樂的海洋中自由遨遊,還需要進行更高層次的音樂視覺感知,即經過長期聽覺體驗的積累,產生不同程度的內心聽覺,可以不用直接唱(奏)和聆聽音樂作品,通過讀譜,根據譜例的節奏節拍﹑旋律﹑力度速度及風格的變化引發聯想,內心即產生了對某個音樂形象的體驗。如有經驗的指揮家﹑演奏家在演出之前,總要靜心讀譜,從視覺上感知音樂,進而在演出中完美地用頭腦駕馭,用技巧來表達音樂情感。小學音樂教材的音樂作品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曲,通過譜例的視覺直觀形象,能加深學生對旋律所表現的音樂情感的記憶和理解,如果能從小學中高年級開始,持久地引導學生在視覺感知中體驗這些音樂作品的深邃情感,就能較深入地體味並挖掘旋律的美感。如教唱舒伯特的《搖籃曲》,歌曲的旋律美感﹑母子情深,首先可以從視覺中體驗到;歌譜(五線譜)給人的視覺印象如同母親搖著孩子安睡的律動一起一伏,由此知道此曲表現的是一種輕柔舒緩﹑安詳慈愛﹑優美靜謐的音樂情感。三﹑通過聯想升華,強化學生情感體驗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能夠積極思維,進入音樂作品留給我們的藝術蘊含點。通過聯想﹑升華,加深對音樂作品的領悟與理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例如,在教學生唱《翅膀》後,我讓學生分組討論歌曲為何以「翅膀」為歌名。四年級的學生很有思想,他們討論的結果是:「太陽」「春風」「黃河」「理想」「知識」雖然沒有翅膀,但這是用擬人的手法,給它們「安」上翅膀,使歌曲顯得更加形象﹑生動。你看學生說得多好,接下來我又問:我們要擁有什麼樣的翅膀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學生說:我們一定要擁有「知識」「理想」這兩副翅膀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將來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瞧!學生的回答多麼精彩。實際上「創造」也就是指學生在鞏固﹑應用﹑認知﹑成果的同時,向更高一個層次發展,是學生在應用﹑拓寬和延伸得活動中嘗到學生活動的樂趣和滿足,進而陶冶了他們的情操。總之,教師應發揮音樂學科的優勢和優點,在實施情感教學的過程中,創設具有真情實意的教學意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資源,抓住情感教學的要點,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在情景交融的課堂中愉快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