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相聲藝術的風格有哪幾大類它們分別有什麼特點
相聲藝術的風格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喜劇悲劇,還有正劇,特點是搞笑的,同時又有大道理。
⑵ 相聲的定義
相聲一種民間說唱曲藝。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近幾年來,為了改變相聲創作、演出不景氣的局面,各種形式的相聲改革應運而生。吉它相聲、迪斯科相聲、歌舞相聲、乃至於男女相聲、侏儒相聲,想了不少辦法,花了不少力氣卻唯獨忽視了「相聲是語言的藝術」這個根本性的命題,因此也就必定不能取得成功。忽視了語言在相聲藝術中的重要性,也就背離了相聲藝術的審美特性。
然而,「相聲是語言的藝術」這條定義又是不夠准確的,它的外延過於寬泛,並不能很好地劃分相聲與其它藝術之間的界限。在曲藝藝術中,評書、快書等同樣是語言藝術,唱曲類曲藝無非是語言藝術與音樂藝術的結合。戲劇藝術、電影藝術、聲樂藝術中都有語言藝術的成份,就連文學也是以書面形式出現的語言藝術。如果不能劃清相聲藝術與其它藝術之間的基本界限,我們就難以進一步深入認識相聲藝術的本質特徵。
其實,我們只要認真分析一下就會發現,相聲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容和它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比較獨特的。曲藝是各種說唱藝術的總稱,其中絕大部分曲種,無論是只說不唱的評書、評話、快書,還是只唱不說的唱曲類曲種,或是有說有唱的鼓書、彈詞,它們的內容都在於敘述一個故事,唯獨以相聲為代表的少數幾個曲種(還有上海的獨角戲,閩南及台灣的答嘴鼓等)是個例外。
作為喜劇藝術形式之一的相聲,它既不象小說、評書等敘事藝術那樣主要以敘述、描寫等手法反映生活,也不象戲劇、電影等綜合藝術那樣主要以演員的形體動作形象地反映生活,而是主要通過對話議論、談論生活。
相聲作為對話藝術,它具有與各種敘事藝術、表演藝術迥然不同的特點,現分述如下:
一、相聲是以對話為主要表現形式的語言藝術,相聲以反映現實生活中各種人物的對話為主要內容。在敘事藝術中, 人物的對話不纖拆嫌能脫離情節的制約, 而在相聲中,情節的作用遠不如在敘事藝術中那樣重要。在相聲中,情節是為組織包袱服務的,而包袱又是由對話構成的。在對話時脫離談論對象和話題講述一個故事是無法令人理解的,因而也是不允許的。 與此相反,相聲中的情節卻可以是時隱時現 、若斷若續,甚至是若有若無的。
在有些相聲中,甚至可以根本不需要情節,只藉助於對話的魅力,即能組織包袱,直接揭露矛盾,表現主題。 相應地,觀眾聽相聲也並不醉心於情節的復雜曲折,而是要了解表演者對問題 、事件所持的立場、觀點,所發表的意見。這些觀點、意見主要通過對話來表達。
相聲中的人物形象也不苛求完整豐滿,而往往是只去描繪其言談話語,並通過這些言談話語直接反映人物的思想意識、立場觀點、性格氣質。相聲中的人物同情節一樣,是組織包袱的工具,因此,人物往往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物性格在許多相聲中也往往是不全面的,誇張的,變形的,並不呈現為一個完整、真實的形象。在有些相聲中則沒有人物形象。
相聲的內部結構比較鬆散。「墊話」、」正活」、「攢底」等各部分之間在情節上有時並沒有緊密聯系,只是通過一個比較寬泛的主題加以維系。在相聲中,內容的變化往往不是體現在情節的推進上面,而是體現在話題的轉換上面。
總之,對相聲藝術來說, 敘事藝術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與情節結構都不佔要地位。 相聲最重視的是包袱,而包袱又是由對話構成的。隨便翻開一篇相聲作品,你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對話。這些對話惟妙惟肖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言談話語。當然,這些對話並干是從生活中照搬來的,而是經過了精心的藝術加工。
二、 相聲的包袱主要是以對話的形式構成的。
著名相聲藝術家馬季在談及相聲的基本概念時指出: 「(相聲)就是通過組織毀手一系列特有的『包袱御大』來使人發笑的藝術,這里所指的包袱是語言藝術的包袱,這里所指的語言是包袱藝術的語言語言……、語言、包袱兒、笑聲,可說是相聲藝術的三大要素,並且缺一不可。」 (引自馬季《卅年回首一吐為快》載《曲藝》1987年第2期)在他列舉的三要素中,語言、笑聲是其它一些喜劇藝術也具有的,只有包袱才是相聲藝術特有的。 包袱在相聲藝術中處於最重要的地位。 因此,對包袱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分析是我們研究相聲藝術的關鍵。
「包袱」一詞是個形象化的比喻詞,它實際上指的是相聲中喜劇性矛盾醞釀、發展的一個過程。所謂的「三翻四抖」,則是相聲包袱常採用的一種結構。其中「三翻」是指對矛盾假象反復進行渲染和強調;「四抖」是指在」三翻「之後揭露矛盾的真相。
我們知道,喜劇矛盾的特徵是「用另一個本質的假象來把自己的本質掩蓋起來。」 (引自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載《馬恩全集》第1卷第5頁)因此,在喜劇矛盾中,各種假象就特別多。假象其實也是一種現象,它的特點是能夠提水與其本質相反(或相離背)的表象,然而,假象又是以其特有的方式極為深刻地反映著本質。因此,真實的喜劇矛盾具有著出乎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特點。在對口相聲中,喜劇矛盾——包袱的雙方 (現象與本質等等)由捧逗雙方分別擔任,並通過對話逐步揭露矛盾。喜劇藝術手法(如誇張、誤會、巧合等)為各門喜劇藝術廣泛採用,並非相聲所獨有。 然而,相聲在運用這些手法時自有其特點。例如,許多戲劇、電影運用視覺形象構成誤會,(影片《大獨裁者》、《黑鬱金香》等都出現了兩個相貌酷肖的人)而相聲在運用誤會手法時卻大都依靠對話。例如《改行》中說到藝人龔雲甫改行賣菜,他把 「挑子一放,一摸肩膀兒,這個痛啊! 他把 《遇皇後》 的叫板想起來了 :『唉、苦哇!』老太太一聽:『噢!黃瓜苦的,不要啦。』」很顯然,這個包袱採用了誤會手法,誤會是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造成的。離開了對話的雙方,也就無法引起誤會。
通過人物對話組織包袱,是相聲中運用最多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不僅在「子母哏」類型的相聲中是如此,在「一頭沉」類型的相聲中也是如此。不僅在對口相聲中是如此,在單口相聲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單口相聲《珍珠翡翠白玉湯》中,那個攢底的包袱就是由皇帝朱元璋和他的群臣之間的對話構成的,這類利用對話構成的包袱在相聲作品中俯拾皆是,不勝枚舉。
對話不僅體現在包袱的組織方法上面,而且體現在各種相聲藝術手段的運用上面。「說學逗唱」是相聲的四種最基本的藝術手段,「說」是說笑話和繞口令,「學」是模仿各種叫賣聲、唱腔和各種人物的語言,「逗」是抓哏逗笑,「唱」是編一些滑稽可笑的詞用各種曲調演唱。這些藝術手段的運用只有納入對話的范圍才是符合相聲創作藝術規律的。相聲表演不能為學而學,為唱而唱。相聲演員用方言所說的話,仍需達到對話的目的;所唱的歌曲和戲曲,或是作為對話中的論據,或是通過改唱歌詞表達對話的內容。目前有些「柳話」(即以學唱歌曲、戲曲為主的相聲)相聲表演實際上變成了聽眾點唱音樂會,雖然也能取得劇場效果,但是卻違背了相聲作為對話藝術的本質。這種「為唱而唱」的創作傾向是不可取的。
三、相聲演員以對話者的身份進行表演。
相聲演員既不是象評書及其它曲藝演員那樣主要以敘述者的身份進行表演,也不象戲劇演員那樣以劇中角色的身份進行表演,是以對話者的身份進行表演。相聲演員所使用的語言不是敘述性的語言,而是對話性(即問答式)的語言。在子母哏類型艙相聲中,這一點比較明顯。其實,在一頭沉類型的相聲中,逗哏和捧哏的演員同樣是在進行對話。逗哏演員的話語在內容上雖然確實有敘述的成份,但在形式上仍然表現為與捧眼演員之間的對話;在這里,敘述的內容只能作為答話說出來,而不能脫離具體的對話環境去講故事。
相聲演員在表演中始終是一個對話者,而不是行動者(英語中「演員」一詞為「actor」,也可硬譯為「行動者」)。相聲演員主要靠對話塑造人物形象,而不是依靠外部形象和形體動作。 相聲演員的外部形象是「以不變應萬變」的,這一特點與相聲的特殊審美方式有很大關系。有研究者認為相聲表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我演我」的本色表演(見盧昌王《關於曲藝表演問題的幾點思考》載《曲藝藝藝術論叢》第九輯76頁),也有的研究者認為是一種虛擬式的表演。(見薛寶錕《笑的藝術》第64~65頁)但無論如何,相聲演員的形體動作只是為使對話更生動形象而採用的輔助手段,這些動作不象戲劇中的動作那樣重要和完整。
在一頭沉類型的相聲中,捧哏演員的話雖不多,但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捧哏演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作為「相聲是對話的藝術」這一命題「人證」。
在相聲的幾個類型中,群口相聲是在對口相聲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演變形成的,它將對口相聲中的雙邊的對話轉變為多邊的對話;並且具有某些戲劇的成份。
單口相聲的情況比較特殊。單口相聲是從民間故事和笑話發展、演變而來的。它兼有故事和笑話的藝術特點。對此,專家們曾發表過精闢的意見。
馮不異提出;「在曲藝的諸多曲種中,有一種單人演說可笑故事的表演形式,稱為單口相聲…… (單口相聲)但求諫果回甘,卻不一定那麼有頭有尾,它的體制不同於短篇的話本、故事、笑話,也不同於對口相聲,是一種風格獨具的口頭文學體裁。」(引自《繼承傳統,豐富提高》載《曲藝》1986年第5期)。
王行之認為:「把單口相聲直接並入中短篇小說這一藝術門類,未必確當,但是,因為它們同屬敘事性的藝術形式,從敘事狀物、刻畫人物等角度看,它們之間不僅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單口相聲又有不少獨到之處。」(引自《小說家的益友——或「勁敵」》載《中國曲藝論集》第280頁)
李鳳琪也曾指出:「單口相聲以故事性見長,其中也有偏重說理的,即所謂『議論型』,這種相聲容易空洞、枯燥、很難寫,新作中幾乎絕跡。」 (引自《生動的社會風俗畫卷》,刊載於《曲藝》1986年第5期)
看來,專家們比較—致地認為單口相聲是一種喜劇性的敘事藝術。單口相聲就其形式而言不是對話藝術,但是,它與傳統的敘事藝術(評書、故事等)相比又產生了許多變異。例如,單口相聲在內容上側重於反映人物之間的對話, 並且主要依靠對話構成包袱、塑造形象。 由於單口相聲創作中包袱的組織要受情節、人物性格的制約,所以單口相聲創作的難度很大。故事型的單口相聲創作近年來已近於絕跡;議論型的單口相聲則由於在內容與形式之問存在著不易克服的矛盾,而讓位於對口相聲。
對口相聲是從單口相聲脫胎而來的,但是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其藝術生命繹久不衰。這與它的內容形式之間的和諧有很大關系。簡單地說,對口相聲的主要內容是對話,它所採用的形式也是對話,二者之間是一種同形、同構的關系。四、 對話不僅體現在相聲的創作和表演過程中 ,而且體現在欣賞過程中 。相聲作為一門舞台藝術(目前基本如此),它的表演與欣賞在時空上是統一的。相聲與其它舞台藝術一樣 ,存在著與觀眾進行交流的問題。
眾所周知,相聲是一門最擅長與觀眾進行交流的藝術,相聲演出所產生的劇場效果,往往是其它舞台藝術無法企及的。除了喜劇性內容的原因之外,相聲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對話的形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敘事藝術中,創作者自信有力量穿透孤立的事件,抓住其「內在的本質」,賦予其因果聯接的次序,從而構成故事虛構的情節和歷史,並將這些內容灌輸給觀眾。在這里,信息的流動基本上是單向的,觀眾基本上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
在敘事藝術中,由富有穿透力的情節構成了—個有頭有尾、線性發展的封閉性結構,這種結構不允許來自外部的干擾。在戲劇藝術中,有第四堵牆的理論。它要求在演員與觀眾之間矗立起一道假設的牆,這堵牆使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帶有間接的性質。
相聲藝術則有很大不同,相聲中的「情節」是若斷若續、若有若無的。因此,相聲的內容使人感到是不確定的。相聲的包袱常常給觀眾提供假象,而將真相隱藏起來。這樣一來,就促使觀眾主動進行思考,因而加強了雙方之間的思想交。相比之下,評書(及其它一些曲藝)演員不僅將事情的因果關系解釋得清清楚楚,而且還通過得勝頭回預先明確故事的主題和結局,聽眾只需被動接受。在相聲表演中,演員不再享有評書演員那種「說書先生」的地位,演員與演員、演員與觀眾都是以一種平等的對話者的身份出現。他們可以對事物發表各自不同的意見。這種來自多方面的不同意見,既構成了相聲形式上的特點,又是相聲中喜劇性矛盾的來源。在這里,演員的一切言談話語都要接受另一個演員和廣大觀眾的嚴格檢驗,他的種種故弄玄虛、自相矛盾、荒誕誇張、邏輯混亂的話語都逃不過觀眾的耳朵,他往往因「出乖露醜」受到鬨堂大笑,處於「下不來台」的「尷尬」境地。觀眾則通過笑聲感覺到自己在心理上的優勢,並在笑聲中受了潛移默化的教育。相聲的欣賞過程能夠更好地實現「寓教於樂」的目的,因而相聲藝術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
相聲表演採取直接面向觀眾的方式,「第四堵牆」在相聲表演中是不存在的。許多演員還直接向觀眾提問,或解答觀眾提出的問題,並滿足觀眾的要求。這樣,就大大加強了演員與觀眾的聯系與交流。
在相聲的欣賞過程 ,觀眾雖然一般不能直接與演員進行對話 ,卻可以通過笑聲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另外,在許多相聲中,捧哏演員的話往往代表了觀眾的觀點,捧哏演員往往是作為觀眾的代言人與逗哏演員進行對話。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相聲的表演和欣賞過程中,演員與觀眾的交流是雙向的,十分密切的。這一特點是與它特有的藝術形式——對話的形式分不開的。這種形式滿足了廣大觀眾的參與意識,由此產生了獨特的藝術魅力。相聲與觀眾結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它從群眾中吸取智慧和幽默,表達了群眾對真善美的追求和樂觀精神,並對生活中的假惡丑進行揭露和諷刺。相聲以其精湛的生活內容和獨特的藝術形式,成為優秀的民族藝術之花。
總而言之,相聲在內容上是喜劇藝術 ,在形式上則是對話的藝術。 相聲在內容和形式上的這兩大特點,並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乾的,而是相互包含、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黑格爾認為「內容即具有形式於其自身」,內容與形式是對立面的統一:「內容非它,即形式之回轉到內容,形式非它,即內容之回轉到形式。」 (見黑格爾《小邏輯》第286—287頁)從這一命題出發,我們可以把相聲稱之為「對話式的喜劇藝術」,或者叫作「喜劇性的對話藝術」。正如「戲劇:動作的藝術」這一命題也不排斥劇中人物的對話一樣,「相聲:對話的藝術」這一命題也不排斥演員的形體動作、對話中的敘事成份以及多種多樣的藝術手段。提出相聲是對話的藝術,只是為了進一步明確相聲這—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的規定性的本質,而不是要割斷相聲與其它喜劇藝術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相聲:對話的藝術」這一命題看似簡單,其實,它正好為我們提供了研究相聲藝術的基礎和破譯許多相聲之謎的密碼。例如,我們大家都知道相聲是市民社會的產物,但是我們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英國學者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一書中寫道,「對話是城市生活的最高表現形式之一,是長長的青藤上的一朵鮮花。城市這個演戲場內包容的人物的多樣性使對話成為可能。」(見《城市發展史》第88頁)這段話對我國的相聲藝術的起源可說是一個絕妙的旁證。由此。
⑶ 相聲四門功課是什麼,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相聲的四門功課是「說學逗唱」。
說學逗唱為相聲的基本功。
說:能說繞口令,貫口,會念定場詩,數來寶等。
學:能學各省方言,各種地方戲曲,曲藝,流行歌曲,大小買賣的吆喝,學口技等。
逗:會說單口,能逗哏,能捧哏,能膩縫兒,會雙簧(前臉,後身)等。
唱:會唱太平歌詞,開場小唱。
(3)相聲藝術分別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聲
相聲,一種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著名相聲演員有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馬季,侯耀文,蘇文茂,郭德綱,岳雲鵬等。
中國相聲有三大發源地:北京天橋、天津勸業場和南京夫子廟。相聲藝術源於華北,流行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及海內外,始於明清,盛於當代。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主要道具有摺扇、手絹、醒木。表演形式有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等,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2018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天津師范大學為相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⑷ 詳解:相聲是什麼樣的藝術表演形式
相聲一直都是人們心中的喜劇。在戲曲大全中,相聲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兩個人的對話來的多一些。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藝術表演形式呢?你知道嗎,接下來我就帶你一起來揭曉這種表演是屬於什麼形式的。
相聲,古作像生,原指摹擬別人的言行,後發展成為象聲。象聲又稱隔壁象聲。相聲起源於華北地區的民間說唱曲藝,在明朝即已盛行。經清朝時期的發展直至民國初年,象聲逐漸從一個人摹擬口技發展成為單口笑話,名稱也就隨之轉變為相聲。
一種類型的單口相聲,後來逐步發展為多種類型的單口相聲、對口相聲、群口相聲,綜合為一體,成為名副其實的相聲,而經過多年的發展,對口相聲最終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相聲形式。
相聲起源於北京,流行於全國各地。一般認為於清咸豐、同治年間形成。是以說笑話或滑稽問答引起觀顫嘩眾發笑的曲藝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變而來的。到了晚清年代,相聲就形成了現代的特色和風格。
主要用北京話講,各地也有以當地方言說的「方言相聲。在相聲形成過程中廣泛吸取口技、說書等藝術之長,寓庄於諧,以諷刺笑料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藝術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藝術手段。
一段相聲一般由」墊話兒「——即興的開場白;」瓢把兒「——轉入正文的過渡性引子;」正活兒「——正文;」底「——掀起高潮後的結尾四部分組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新創作的相聲也常有省略」瓢把兒「的。
相聲用藝術手法組成」包袱兒「,表演當中通過說表而」抖響「使人們發笑。其手法計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後貶、陰錯陽差、一語雙關、自相矛盾、表裡不一、歪講曲解、違反常規等數十種。每一段相聲里一般含有四五個以上風趣幽默的」包袱兒「。
相聲是一種歷史較久、流傳較廣、有深茄大行厚群眾基礎的曲藝表演形式。盡管相聲藝人供奉的祖師是漢代的東方朔,但這個曲種的真正形成和發展起來卻是在清同光年間。早年北京有窮不怕(朱紹文)、萬人迷、李德錫等人在天橋鬻藝,為相聲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們在演出實踐中創作出不少新段子,大大地豐富了相聲的內容。
相聲雖興起於北京,但作為碼頭城市的天津,卻是相聲興起繁盛的地方。京津近在咫尺,天津相聲演員必到之地,並逐漸形成一個新段子必先得到天津觀眾的認可才能進京演出的局面。許多著名的相聲演員都是在天津演出過多年,成名後才走向全國的。侯寶林、張壽臣、郭榮起莫不如此。
舊時天津的演出場所並不多,除在茶館、雜耍園子演唱外,主要還是在街頭和廟會」撂地「賣藝。」圍坐團團密復疏,開場午正到申初。風高萬丈紅塵里,偏有閑人聽說書。「用藝人自己的話說:」倆肩膀扛著一個腦袋,有塊地就能演。「三不管是雜耍藝人」撂地「賣藝的重要場所,相聲」撂地「的發祥地就在南市三不管。1900年以後,三不管出現雛形,20世紀30年代以後日漸繁榮。
」撂地「賣藝的地場分為三等:上等的設有遮涼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麼設施都沒有,只有一塊空地。相聲藝人用白沙子在地上畫個大圈就開始表演,行話叫做」畫鍋「,無非靠它吃飯的意思。自嘲是」刮風減半,下雨全無「,過的是」雨來散「的生活。
相聲就在人群之中,以」說「、」學「、」逗「、」唱「求得生存。然而仿卜掙錢並不容易,有時說完一段要錢,觀眾卻一鬨而散。藝人出於無奈,不得不耍」生意口「,甚至說些損話:」小哥兒幾個侍候您一場不容易,玩藝是假的,精氣神兒是真的。
帶著零錢,您費心掏點兒。帶多了多給,帶少了少給。「」您若身上不方便,沒帶錢,許您白瞧白看,請您站腳助威。「有時為了湊夠整錢,加演小段,湊足以後,再接著演。直到相聲進入茶園、劇場後,相聲演員的生活才逐漸有了保障,演出內容也開始去粗取精,變得更加文明起來。
【結束語】相聲是一種民間的說唱曲藝,這種口頭上表達的表演已經不多了。現在的人都隨著科技化也不怎麼去了解最傳統的東西。但我還是希望能夠將它傳承下來。
⑸ 什麼是相聲
相聲的特色
相聲在發展過程中曾經把口技中的"雜學"、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評書中的"貫口"、蓮花落中的"
太平歌詞"和滑稽二黃中的詼諧表演等等,加以吸收融化,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色。這種特色按照相聲演
員們習慣的說法,就是講究"說"、"學"、"逗"、"唱"。
(1)說。說燈謎、對聯、酒令、字意、繞口令、俏皮話、反正話、笑話等。
(2)學。學人言、鳥語、市聲、各種人物的音容笑貌、各種表情姿態。
(3)逗。甲、乙二人裝成一客一主、一智一愚或一正一反,插科打諢,抓哏逗趣。
(4)唱。演唱無伴奏的弦子書、民間小調、太平歌詞;學唱京劇、地方戲並作滑稽表演。
表演對口相聲時,甲是逗哏的,乙是捧哏的。逗哏的主要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摹擬各種人物,發表
褒貶評論;捧哏的對逗哏的敘述,不斷提出疑問,展開辯論,或加以發揮補充,以增加喜劇氣氛,使聽眾
發出笑聲。相聲的結構是三段體。一般分為"墊話"(即開場白)、"正話"(主要正題)、"攢底"(結尾)。"攢
底"應該在酣暢的笑聲中嘎然而止。"編筐織簍,全在收口",相聲中"攢底"是很重要的。相聲的"包袱"
相聲里引人發笑的藝術語言叫"包袱"。它是相聲演員沿用的術語,實際上它和笑料、噱頭的意思完全
一樣。運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過程。
一般說一段笑話,有一兩個"包袱"就可以了。一段相聲則至少得有四五個"包袱",否則容易一溫到底
,影響演出效果。從笑話發展成相聲的過程,是不斷豐富內容、增加"包袱"的過程。如侯寶林整理、表演
的《關公戰秦瓊》,有將近三千字,而原來的笑話僅有三百多字。傳統相聲中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小"墊話"
鋪衍成的。
相聲的主要藝術手段就是逗笑。因此沒有"包袱"就不成其為相聲。笑,應該是有褒貶的笑,有愛憎的
笑。要使笑者有所感奮,有所啟發,有所醒悟,有所警惕。不能只是哈哈一笑,開開心而已。說笑話貴在
自然。應該做到"我本無心說笑話,誰知笑話逼人來"。寫相聲、說相聲也是這樣。乎搏橘除了要端正創作態度外
,還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不斷探索"包袱"產生的規律,用自然、健康的笑聲,去豐富人民群眾的
精神生活。
"包袱"應從相聲中一些引人發笑的喜劇因素中產生。它必須真實地反映生活,運用精練、概括的語言
,巧妙安排的結構和前後呼應的情節等各種手段,產生藝術上的效果。
"包袱"必須風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脫穎而出,給人以美的享
受。同時,演員也要善於標新立異,不拘泥於老一套。
組成"包袱"的十種手法
在相聲中安排"包袱",要善於借鑒傳統技巧,不斷推陳出新,適應時代的需要。組成"包袱"的手法很
多,最主要的有重復、否定、反常、銀尺錯覺、雙關、誇張、打岔、曲解、諧音、爭辯等十種。
(1)重復法
把矛盾的假象重復三遍,第四遍時巧妙地加以突變,揭示事物的真象。例如《友誼頌》: 甲:外國能
聽懂相聲嗎?
乙:聽不懂沒關系,有翻譯呀!(為製造假象鋪墊) 甲:噢!一個演員旁邊站一個翻譯,說一句,翻一
句?乙:那多好哇! (繼續鋪墊)
甲:現在我們開始說段相聲。 乙:威諾比根,柯勞斯套克。(第一遍) 甲:相聲是中國的民
間藝術。
乙:柯勞斯套克,耶包克阿特齊洽納。(第二遍) 甲:相聲這形式,形式活潑,戰斗性強。
乙:伊太斯來夫,力安密勒騰特。(第三遍)
甲:這個形式是緔鞋不使錐子--真(針)好!狗攆鴨子--呱呱叫。乙:這…… 甲:翻哪!
乙:我翻不過來了,俏皮話怎麼翻哪?!(第四遍抖"包袱") 這種手法演員稱它"三番四抖"
。
(2)否定法
表裡不一的人,說一套,做一套,經常自我否定,不能自圓其說。例如《買佛龕》: 乙:
年輕人說什麼?
甲:"大娘,上街了,買佛龕了啊!"這不是句好話嗎? 乙:啊! 甲:老太太不願意聽啦!"
年輕人說話沒規矩。這是佛龕,能說買嗎?得說請!"
乙:請。 甲:"大娘,我不懂,您那個多少錢請的?" 悖退枵餉錘鐾嬉斬目椋 乙:怎麼
…… 甲:一心疼錢罵上啦!
(3)反常法
把違反常規的事物,按照符合常規來講。例如《愛優點歲團》: 甲:兩個人談戀愛都是愛對方
的優點。 乙:那是啊!
甲:男方向女方徵求意見都這么說:"小張,我們倆接觸這么長時間了,你談談還有什麼意
見嗎?"
乙:徵求意見。女方怎麼說?甲:"我沒什麼意見了,我很喜歡你,我感覺你有很多優點值
得我學習,你品行端正,辦事認真,尤其喜歡你的是你肯幫助人,能做到捨己救人,大公無私。"
乙:這多好哇! 甲:有專愛對方缺點的嗎? 乙:沒聽說過。 甲:男方徵求意見:"小張,
你究竟愛我哪點呢?" 乙:小張說什麼?
甲:"愛你那點兒?第一,我愛你會說謊話,我們認識這么長時間,你一句真的沒有!" 乙:
嚯! 甲:"第二,我愛你膽子大,誰的錢你都敢偷。"
乙:瞎! 甲:"尤其最愛你的是你不講衛生,三個月不洗一回腳。" 乙:沒聽說過。
(4)錯覺法
由於錯覺而造成誤認為正確的假象。例如《女隊長》: 甲:我領著記者出了村,老遠就看
見戴紅邊草帽的了。 乙:那就是你愛人。
甲:我趕緊跑過去:"桂英!記者找你說說,桂……大爺!" 乙:為什麼叫大爺? 甲:留著
兩撇鬍子哪!
(5)雙關法
一語雙關,產生誤解。例如《老站長》: 乙:你家住哪? 甲:河北上海。 乙:河北上海
? 甲:啊!河北省上游公社海子大隊。河北上海。
乙:這誰聽得懂啊!
(6)誇張法
按事物發展的規律,予以誇張分析。例如《哭笑論》: 甲:常言說笑一笑少一少。 乙:不
,應該是笑一笑十年少。
甲:一笑就年輕十歲,那誰還敢聽相聲。 乙:怎麼不敢聽啊?甲:你今年多大歲數?乙:
四十。
甲:笑一回剩三十,笑兩回剩二十,笑三回剩十歲,說什麼也不敢再笑了。 乙:怎麼?
甲:再一笑沒啦!來的時候騎著自行車,走時候抱走啦!劇場改托兒所啦!("包袱")
(7)打岔法
用打岔的手法,故意岔說,使人發笑。例如《賽足球》: 乙:這場我來表演。
甲:表演賽,那可精采呀!是單打還是雙打?乙:誰打呀?甲:我跟你對付一盤兒,讓你先
開球。 乙:開球?!我會彈球兒。
甲:彈,你彈過來我給你擋回去。 乙:我得接的著啊!甲:接不著,那算出界,你先輸一
分。("包袱")
乙:這就一分呀?你先等等吧!甲:等等,出去了,又輸一分。("包袱") 乙:嘿!怎麼叫
我碰上啦!
甲:碰上啦?!那叫不過網,又輸一分。("包袱")
(8)曲解法
把人們熟悉的一些普通知識,故意加以曲解歪講。例如《詩歌與愛情》: 乙:詩經上"君子
好逑"這句還真聽懂了。 甲:怎麼講?
乙:凡是君子人都好踢足球。("包袱") 甲:那……"窈窕淑女"呢? 乙:那時候他們踢的不
好,凈輸(淑)給女的。("包袱")
甲:你這都什麼呀?
(9)諧音法
對同音詞巧妙運用,可以妙趣橫生。例如《棒打與溺愛》: 乙:小孩兒們住哪兒啦? 甲:
都在河邊"公館"里住著呢。 乙:公館?
甲:……嚯,還真不錯,一排四間,上下兩層。乙:簡易樓房? 甲:洋灰管子。 乙;那叫
公館哪?甲:管子是誰的? 乙:公家的。
甲:公管(館)嘛!("包袱") 乙:嘿!
(10)爭辯法
固執己見,強詞奪理,窮追猛問,振振有詞。例如《小抬杠》: 乙:聽相聲好處大啦!
甲:噢!能免三災去八難,虱子不叮,虼蚤不咬,耗子不來,沒錢來錢,沒面來面,不渴不
餓,不病不愁。("包袱")
乙:沒有那麼大好處,有點小好處。 甲:給我買雙鞋?乙;不管買東西。甲:那還有什麼
好處啊? 乙:比如您,心裡有點不痛快。
甲:我幹嘛不痛快呀! 乙:比方說您心裡有點煩。 甲:我不煩哪! 乙:您有點兒別扭。甲
:我跟誰別扭哇?
乙:我哪兒知道哇!("包袱")您來到這兒進了門一聽相聲,把這碴兒可就忘了。甲:噢!是
這么回事,那我聽完了一出門兒,又想起別扭事兒來了怎麼辦?!
乙:那……你就別走啦!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笑是一把火,它可以把一切骯臟污穢的東西燒掉。"相聲"包袱"的作用
正是這樣。
⑹ 相聲是什麼意思
相聲的解釋
[comic dialogue;cross talk]
曲藝的一種。按演員人數,其形式分為單口、對口、群口等,以說、塵森指學、逗、唱為其主要表現手段,通過幽默、 滑稽 的 言語 和表演派配引人發笑 詳細解釋 (1).以一人之口同時作出各種聲音的 技藝 。今稱口技。 清 翟灝 《通俗編·俳優》 :「 絳樹 一聲能歌兩曲,二人細聽,各聞一曲, 一字 不亂。按:今有相聲伎,以一人作十餘人,捷辨而音不少雜,亦其類也。」 (2).曲藝的一種。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來引人發笑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有單口(一人)、對口(二人)、多口(三人以上)相聲三種。 阿英 《六十年前的相聲》 :「相聲歷來是 為人 民喜愛、春圓具有 光榮 傳統 的。」 周揚 《<侯寶林相聲選>序》 :「相聲是我國特有的傳統藝術形式,為 群眾 所 喜聞樂見 ,雅俗共賞。」
詞語分解
相的解釋 相 ā 交互 ,行為動作由雙方來:互相。相等。相同。 相識 。相傳(俷 )。相符。相繼。相間(刵 )。 相形見絀 。相得益彰( 兩者 互相 配合 ,更加顯出雙方的長處)。 動作由一方來而有 一定 對象 的: 相信 。相煩。相問。 聲的解釋 聲 (聲) ē 物體 振動 時所產生的能引起聽覺的波:聲音。聲帶。 消息,音訊:聲息。不通聲氣。 說出來讓人知道,揚言,宣稱: 聲明 。聲辯(公開辯白)。聲淚俱下。聲嘶力竭。 名譽:名聲。 音樂歌舞:聲伎(女
⑺ 相聲是什麼
相聲(Cross talk)一種民間說唱曲藝。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 早期的相聲叫「像聲」,實際上是一種口技,口技又稱為「口戲」,就是演員不露面,躲在一個布圍子里,表演出各種音響及鳥獸的鳴叫聲。因為租並表演出的聲音非常像,所以口技後來就稱為「像聲」,以後又變成了「相聲」。 相聲是中國戲曲曲藝之一。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它以其獨特的形式反映生活,再現生活。與音樂、舞蹈等其他藝術門類不同, 相聲主要是語言的藝術。從話語結構上看,它是對話式(dialogic type)(單口相聲除外,但筆者認為它屬干一種隱性對話,後文對此有所論述)。表演時,對話一方作為敘述者(逗哏),另一方擔負輔助敘述的任務(捧哏),有時捧哏的角色由多人扮演(如群口相聲)。表演的雙方或多方在台上採取話輪替換(turn-taking)的形式一捧一逗,一應一答向觀念傳遞信息。觀眾從接受的信息中或得到娛樂或受到教育,同時獲得藝術的享受。有人說相聲是逗人發笑的藝術,畢租此話的確不假。王力葉在《相聲藝術與笑》一書的前言中這樣給弊數跡相聲定義:「相聲是一種以語言為主的喜劇性說唱藝術」。「相聲必須使人發笑,不可笑則不成其為相聲」,「相聲中是充滿著笑料的」。
⑻ 相聲的定義是什麼
寫作思路:用簡潔的語言介紹出接下來要演出的相聲節目,聲音鏗鏘有力,吐字清晰。
正文:
1、相聲,升配一種民間說唱曲藝。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是紮根於民間、源於生活、又深受群眾歡迎的曲藝表演藝術形式。請欣賞相聲表演。
2、今天,我們有幸請到了兩名超級大明星,他們將為大家獻上一個精彩的節目,讓我們把耳朵打開,眼睛擦亮,讓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來感受快樂吧!請欣賞相聲表演。
3、相聲是中國傳統的一種語言表演藝術,說到語舉磨言,首先漢語,中華民族的母語,大家肯定都會。那外語呢,來看看下面這兩位的表演《相聲新說》。
4、幸福是什麼,是春日午後的一杯清茶,是夏日炎炎下的一片樹蔭,亦或是颯爽秋風後的累累碩果。有的人說幸福就是貓吃魚,狗吃肉,奧特曼打怪獸。瞧啊,接下來這兩位給我正笑斗們帶來相聲《幸福是什麼》。
5、不知大家是否留意過,咱們校園的繽紛多彩。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下面讓我們來瞧瞧咱們學校的相聲演員帶來的相聲《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