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考研設計類論述題怎麼答
論述題的難度要比簡答題難一些,分值也更大,本質上來說,是考察對多個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能力,對學科知識整體的把握和靈活運用、以及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論述題一樣有答題技巧,同樣的三步走: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答案的總結我們可以用總分總的結構來進行。
第一步,介紹背景,闡釋相關概念並找到核心理論點。
第二步,分析目前存在問題的原因,這部分是我們論述題的主要部分,需要大家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有論有述。觀點要廣要多,但條數不宜過多5-8條即可。
第三步,進行總結或展望。
總的來說,回答時要圍繞核心觀點,有條理有邏輯,字數在1500左右。根據不同院校論述題題量,一般用時在30分鍾左右。需要考生結合試卷題量、個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書寫速度來靈活安排答題時間。
㈡ 考研藝術概論怎麼復習
當我們在談藝術的時候,談的是什麼?
要想記住一個理論,你自己得有一個理論。
那麼要想入門藝術概論,你得知道藝術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兩個地方:藝術家(自律性)和藝術鑒賞者以及其背後代表的社會意識、社會生產力(他律性)。
就像《藝術概論》的第一個問題,藝術的本質和藝術。他倆的來源都離不開巫術、宗教的影響,藝術從其一誕生就被用以特殊場合。原始人類對於未知自然的恐懼是不利於社會合作的,那麼就要消除恐懼,消除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開魔術師的黑箱子,讓大家「看清」,讓大家有個屬於自己認知范圍內的答案。這個時候就有一小撮別有用心的群眾干起了這件事,他們用藝術的手段(這種不產生使用價值的勞動)「蠱惑人心」,編造神話故事解釋許多自然現象,又用繪畫加強人們對神話的信任(因為人們都沒見過神仙啊,眼見為實嘛),舞蹈也大多用於巫術場合,讓大家相信我們這樣跳舞神仙是可以看得到的(逐漸變成一種集體無意識。現在問許多民族的習俗起源,他們也說不上來,只說是傳統,或者有的老人會給你講一個故事告訴你傳統的來源,也答不在根本上。其實傳統起源大多是寓教於「行動」嘛)。所以繪畫一開始的內容大多是宗教內容。(沒有數據來源,純屬個人理解。)那這就是啟蒙運動之前的美術史了。講完了。
一、文藝復興,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
① 文藝復興指的是西方歐洲經過了黑暗的中世紀宗教統治,藝術完全成為宗教的工具,人們要擺脫宗教的枷鎖,崇尚文化藝術的自由,復興指的是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形式。
古典主義就是文藝復興開始後到浪漫主義之前,後人在修撰藝術史的時候稱之為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比古典主義更加強調秩序,贊美開明君主,實際上又淪為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意識工具。
回過頭來慢慢說,為什麼文藝復興早不開始晚不開始,正好在14世紀呢?為什麼不在中國不在埃及,偏偏在歐洲的義大利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是這樣理解記憶的。14世紀開始歐洲出現了資本主義啊!萬惡的資本主義!人們有資本了,有錢了就要花錢造作啊。可是當時社會意識是被天主教的禁慾思想統治的,人們有錢不敢花,又沒處花。可是又沒有出現更先進的文化思想,所以民間就開始躁動,開始懷舊。還是古希臘古羅馬好啊,想幹嘛幹嘛,沒人管。文藝復興最開始出現在義大利,是因為一個海島國家,農業不行,但是三面臨海,商業很發達啊,商業發達不就僱傭關系多嘛,資本主義萌芽不就出來了嗎。所以說,低層建築決定上層建築,社會生產力決定社會意識。
② 古典主義的特點,崇尚理性的再現自然,崇尚人體美,真實的描繪現實。這里主要說的是美術的特點,音樂和文學可以自己總結,逃脫不了這個框架。只要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特點,再去細讀藝術概論的時候就很好梳理出框架了。畫家們一直被逼著畫宗教題材的畫,各種神仙的故事,畫家也沒見過神仙啊,只能靠想像,想想又來源於現實,但又要有神仙的感覺,這就讓他們一直很苦悶,於是當社會意識要爭取藝術的自由的時候,他們終於可以理性的觀察世界了,現實的世界,不用添油加醋的描繪神話世界。於是他們格外強調理性,真實。比如代表人物達·芬奇、米開朗基羅。
③ 新古典主義比古典主義更加強調秩序,贊美開明君主,實際上又淪為統治階級鞏固統治的意識工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宗教一直被統治階級用於鞏固統治,古典主義開始取代宗教藝術了,統治階級要尋求新的途徑,於是他們養了一群古典主義畫家,讓他們用古典主義的技法畫開明君主,畫強調秩序的畫。如大衛的《馬拉之死》,革命領袖馬拉倒在浴缸里,鮮血從傷口中流出,帶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兇手已經逃離現場。
二、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是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的產物。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的要求,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核心思想。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對個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對封建領主和基督教會聯合統治的反抗,也是文藝上對法國新古典主義的反抗。創作方法上,浪漫主義在反映客觀現實上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出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像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
簡單理解就是,古典主義從非主流變成主流了,有了新古典主義,又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那麼資產階級還是受禁錮啊,日積月累就有了法國大革命,人們要自由,反映在創作方法上肯定是要反對統治階級推崇的古典主義,所以技法上古典主義強調理性、再現、現實,那我們就強調感性、表現、情感。如歐仁·德拉克羅瓦的《自由引導人民》
三、現實主義
浪漫主義之後就是現實主義(寫實主義)。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資產階級終於翻身農奴把歌唱了,那麼浪漫主義作為激流勇進時期的藝術流派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冷靜下來,藝術家們發現這個由我們資產階級自己組成的社會也不是十全十美,他們把注意力放在了普通民眾上。現實告訴人們,啟蒙主義者所宣示的「價值」,和浪漫主義者所追求的「理想」並未實現,人們須要以一種新的冷靜的眼光重新看待現實並思考自己的命運,尋求改善自己生存處境的方法。於是,追求客觀冷靜分析解剖現實的社會心理和風氣隨之形成。反映在作家創作上,就是他們摒棄浪漫主義的主觀想像和抒情,通過對社會現實作如實細致的描繪,揭露社會的黑暗,展示在物質與金錢擠壓下的人的各種心態,並倡導社會改良。
現實主義畫家不像浪漫主義一樣歌頌英雄人物,轉而把勞動人民作為繪畫內容,與之相對應的繪畫技法上也沒有浪漫主義那麼奔放那麼色彩絢麗,像他的名字一樣「寫實」。如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米勒的《拾穗者》
現實主義藝術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文學領域。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這部現實主義文學巨作,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描寫中,以客觀、冷靜和精確的筆法,反映了法國貴族的沒落和資產者的崛起。
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都講完了。後面只剩下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了。最後這兩個比較特殊復雜,藝術史上都很難給個准確定義,因為藝術發展到現在,藝術流派自己越來越不像被定義,不想成為主流,因為一旦成為主流就會被利用。即他律性,成為主流的藝術流派一方面會被統治階級所利用,另一方面也會牽制自己的發展。
先來總結比較一下前三個主義的區別,在比較中更容易把握本質。
藝術形式
藝術內容
藝術思潮
古典主義
理性、寫實、再現
古希臘羅馬英雄
資產階級萌芽
浪漫主義
感性、寫實、表現
革命人物事跡
資產階級革命
現實主義
理性、寫實、再現
普通人
資產階級掌權
藝術流派的發展動力來源於:自律性和他律性。自律性表現在,浪漫主義認為我們比前輩厲害,他們總是理性,我們要感性。現實主義認為浪漫主義年輕氣盛,太理想太感性,還是要理性一點,但是又不能和古典主義的理性一樣,如果繪畫技法上不能有所突破,那在內容上總得不一樣吧,我們觀察身邊人身邊事吧。這個理論是我自己總結出來的,一直沒有得到肯定,直到有一天看 《羅輯思維》—嚴伯鈞:打開古典音樂的正確姿勢 197。發現他的思路和我基本一樣,他講的是音樂,雖然北影藝術概論考試基本沒有音樂的題,但是也值得學習。
他律性表現在,藝術思潮一般產生於社會思潮,資產階級的萌芽—革命—掌權,分別催生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具體內容和關系,2017版趙斌的藝術概論上有部分介紹,更具體的內容還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四、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①現代主義。藝術發展到了現實主義其實在內容和形式上都走了一個輪回了,藝術家們要想靠自己的才華顛覆前輩的功績很難了,藝術僅僅靠自律性越來越難以發展。這個時候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了,十九世紀後期,第二次工業革命震碎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文化傳統。現代工業和城市化的興起,令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愈加疏遠冷漠,社會變成了人的一種異己力量,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二十世紀初期的兩次世界大戰中,人類使用藉助科技發明的武器大規模屠殺自己的同類,西方的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等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西方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現代主義應運而生。
現代主義反傳統,與之前流派反傳統的不同在於現代主義反的很徹底。之前的流派都是在繼承上創新,現代主義的姿態很堅決,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
正是因為現代主義反的很徹底,導致現代主義內部都分為很多流派,基本上一個藝術家代表一個藝術流派。就像有人說過,從來沒有什麼藝術,只有藝術家。抽象主義,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達達主義。
如果一定要找共同點,那就是這些藝術家都特別自我,形式上我一定不能和別人一樣,但是表現在內容上都有對現代工業社會的反思,對戰爭的反思。
②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姿態如此堅決表示我不想成為主流,最終還是成為主流,被社會認可。藝術再次陷入他律性的漩渦,藝術家喪失自我革新的能力,現代主義真的是窮盡這些人的想像力了,他們發現自己再也不能革新了。於是他們說:藝術已死。
他們開始模糊藝術於非藝術的界限,他們不再創作藝術品而是創作藝術理論:藝術即理論。藝術場,藝術界,藝術體制。這樣的重新定義藝術本質的理論認為,藝術之所以是藝術,不在於他的形式和內容,而在於它的場所,是不是在藝術館,是不是在藝術史中。關於現代藝術的終結,可以看北京大學教授講的網易公開課。
北京大學公開課:藝術史
http://open.163.com/movie/2015/1/Q/L/MAEBEP8UT_MAK7R9MQL.html
《羅輯思維》—嚴伯鈞:打開古典音樂的正確姿勢 197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zMzQxODgzMg==.html?spm=a2h1n.8261147.reload_191.1~3!4~5~A
五、藝術的起源和本質
藝術作為一個名詞,當我們在談藝術的起源,是不是先得定義什麼是藝術,即藝術的本質。這樣看來是個哲學的形而上的話題。但是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這樣兩位師徒都是大哲學家的人,窮盡一生誰也沒能說服誰,更別說世間的多種流派了。趙斌和彭吉象的《藝術概論》上都有提到各種對藝術的本質下的定義,相互之間區別比較大的是這幾個觀點:
①亞里士多德:形式本質論
②席勒:審美本質論
③蘇珊朗格:有意味的形式
④海德格爾:存在主義
⑤自律性與他律性
⑥藝術界、藝術體制、藝術場
前三個理論還在爭吵形式和內容誰是本質,就像現在大家吵電影的形式和內容誰更重要。肯定是都很重要啊,形式就是內容,內容就是形式。敘事技巧、攝影、燈光都是電影內容,不能說只有故事才是內容~我們看的是整個技巧表現的故事,這個整體都是內容!但是技巧還是為了故事服務的~這兩者應該緊密結合~用馬哲的理論來說就是互為矛盾,缺一不可。
海德格爾:存在主義
到了海德格爾終於跳脫出西方藝術觀的牢籠,不再糾結於再現、表現、形式的重要性了。他提出存在主義,他認為藝術的本質:存在著的真理自行置入作品,「自行」而不是被人賦予意義。存在主義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哲學理論,海德格爾思想的核心是:個體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動物中,只有人類具有意識到其存在的能力。他們不作為與外部世界有關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為與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體而存在。人類通過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於人類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爾還認為人類處於矛盾之中,他們預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導致痛苦和恐怖的經驗。他們不得不承認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著便是一切不復存在。我們的存在既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們的選擇。存在是強加給我們的,並將一直延續到我們去世。
自律性、他律性
馬哲認為事物的本質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存在與交互關系之中。這和人的社會性是本質屬性是一脈相承的,人的本質在於它的社會屬性,如果地球上只有你,那你就不是今天所說的人,你是一種長得像人的動物,你沒有社會屬性。社會屬性就是人與人的關系,你是你媽的兒子,老師的學生,老闆的員工。同樣,藝術的本質存在於政治、宗教、文化等等的社會意識中,不存在於它的形式和內容。這就是藝術的他律性。
藝術本來沒有自律性,它的自律性來自於宗教的衰落,資產階級的崛起,他們需要新的藝術觀。於是藝術不再對現實進行直接反映,轉向了表現。到了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藝術家們對於藝術自律性的強調到了極致。他們不想被社會意識所定義,不要被政治所利用,也不要被商業利用而形成時尚。
藝術界、藝術體制、藝術場
這三個理論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產生密切相關。因為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太驚世駭俗,不能用以前的藝術理論進行分析理解批評。
藝術界 :藝術史、藝術理論構成的環境
藝術體制:文化中的習俗與慣例
藝術場 :他們認為藝術不在於其自身特點,而在與所處環境
㈢ 設計藝術學考研,怎樣復習設計學概論和藝術概論這兩本書
【27】2021年考研設計概論
鏈接:https://pan..com/s/1IazIjHVcWdXiPOq5L9xLJg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㈣ 藝術考研 藝術概論 請人來答題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於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 1825-1905)下,因個人興趣與老師所循的傳統規律相左1892年轉入象徵主義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兩年後、初露頭角的馬蒂斯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6至1904年間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派、後印象派、新印象派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畢沙羅、高更、凡·高、西涅克等畫家的表現手法,使他進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1899年,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20世紀初,他好像被強烈色彩的表現力所喚醒。開始用誇張的色彩和奔放的筆觸塑造形體,至1903年,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這類作品乍看似乎草率粗放,事實上,在 「亂塗」之中顯示出畫家的敏銳性和豐富的創造力:直接從顏料管擠出的色彩,本意已不是再現客觀物象的視覺真實,它變成作畫人追求內在情感及自我表現的手段,並在形式上探索一種新的受色彩運動制約的繪畫空間。野獸派最終否定了西方各種傳統形式和與之相關的審美習慣,實現了色彩的解放,能動地驅使造型藝術抽象化。馬蒂斯也在對形式進行根本改革中,找到自己的路子。
遺憾的是野獸派僅盛行了3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後,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1914年起,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用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畫家樂此不疲、孜孜不倦研究著各種色調之間的關系,尋找造型上的新技巧,色彩艷麗卻不浮華,筆觸大膽但不狂野,野獸派時代的強烈原色畫面,逐漸變成靜謐和諧的畫面,既蘊含睿智與詩意,又賞心悅目。馬蒂斯由此獲得「顏色與線條游戲家」的美譽。
20年代後,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30年代,他的藝術達到巔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為人謙虛、儒雅的馬蒂斯,對人生的榮華富貴和畫壇的名利都毫無野心,性格也與同時期畫壇另一巨人畢加索迥然不同。二戰期間,他倆都參加了反對德國法西斯的抵抗運動,並加入法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參加過進步活動,但馬蒂斯在其藝術中並未有任何體現,沒有把繪畫作為一種武器。他篤信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美是賜給人快感」的理論,並在自傳中這樣闡述個人的畢生追求:「我所企望的藝術是一種平衡、純粹與寧靜的藝術,我避免觸及令人苦惱或窒息的題材,藝術作品要像安樂椅一樣,使人的心情獲得安寧與慰藉。」
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仍堅持剪紙藝術的創作,或卧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專心致志地從預先塗好顏色的紙張中剪出各種形象,作品依然充滿大膽、完美和開朗樂觀的精神,很容易讓人聯想起野獸派時代他對形式美的熱戀與執著。1907年野獸派經歷了一場危機,面對夥伴們一個個背棄野獸派宗旨而去,馬蒂斯反而堅定信念,並在爾後近半個世紀的藝術生涯中恪守不渝,成為唯一終生保持野獸派畫風的人。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於長年居住的尼斯,享年85歲。
--------------------------------------------------------------------------------------------------------------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表:
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1879 10歲 進入公學,主要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1887 18歲 中學畢業。父親把他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1889 19歲 正式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寫存入檔案的資料。
1890年20歲完成第一幅畫作。
1890 21歲 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來一箱畫具讓他臨摹箱蓋上的圖畫。未料想,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一生的轉折點。
1891 22歲 說服父親,懷抱當一名畫家的志向,再次來到巴黎。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下。
1892 23歲 轉入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在莫羅鼓勵下,他認真研習盧浮宮的藏畫,不間斷地臨摹各藝術大師的作品,在巴黎街頭寫生,探索著自己的藝術道路。
1893年到盧浮宮臨摹經典畫作。
1896 27歲 他的4幅油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被評為「野獸派」代表人。
1898 29歲 初露頭角的馬蒂漸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9 30歲 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
1896-1904 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 34歲 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
1905 36歲 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揭幕時,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這一句戲言,使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作為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馬蒂斯的大名也不脛而走,蜚聲世界。
1903-1906 野獸派盛行的三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之後 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
1914 45歲 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閑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
1920年之後 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後 他的藝術達到高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1937年首次以剪紙方式為芭蕾舞團設計屏風與戲服
1941年71歲的馬蒂斯在腸癌手術後,只能在床塌或輪椅上從事創作。然而,就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登上了藝術新的高峰。他說:剪刀是一種美妙的工具,紙張也很美麗,利用剪刀在這樣的紙張上工作是一件能夠進入忘我境界的事情。
1948年,馬蒂斯完成了汶思小教堂堂內設計。其中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令人耳目一新。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在長期居住的法國尼斯,享年85歲。
小資料
馬蒂斯與野獸派
1905年秋季沙龍展覽會中,馬蒂斯等人的作品色彩鮮明,對比強烈,富有裝飾性,與傳統的寫實色彩截然不同,評論家們戲稱他們像「野獸」一樣,「野獸派」因此得名
㈤ 藝術概論 請結合具體的藝術門類與創作實踐,談談你對藝術創作過程的理解!
1.就書法的創作過程而言,究竟是縱向地從書法的審美趣味中尋求深化,還是橫向地將其它藝術的話語系統移植過來更加可行,甚至更加有效,反過來說:你認為什麽是書法所不能丟棄的東西?
一言以蔽之,就像所有藝術不能丟棄的——精神性。一名創作者應當關注的是其個人內在的精神活動,不僅僅是形式、技巧的掌握罷了。當然,在我的觀念里,書法之所以稱為藝術,莫不是它借用人的「書寫行為」,並且將之轉化為一種具有表達力的審美創造;相對之下,繪畫( painting)就是一種「繪畫行為」了。
一直以來,書法與現代生活文化型態的相關性乃是你的探索焦點。我的問題是:面對一個如此龐大的課題,你是從何著手的?
這不免要把我的故事簡述一遍:少年時代便傾心於書法,藝院時期的畫作,或多或少已顯露出個人關心的身份定位問題。畢業後創制的一批水墨畫,主要便反映了我對馬華文化的思考,這些作品均比較深刻、嚴謹、且費心耗神,我只嫌它還不夠直接。
另一方面,我長期以來都有閱讀馬華文學的創作與論述的習慣,印象最為深刻的,首推陳大為的〈甲必丹〉和〈會館〉等「南洋組詩」。詩,顯然是語言的藝術,他的詩徹底講出我的感覺——他對於本區域的族群的歷史敘事、文化情感和成長記憶竟然跟我如斯相像。——因而萌起一個意念:可否將他的詩境轉換到我的書法里?
旋即便產制了不少試驗性的作品,除了陳大為,其中還包括了多位當代馬華詩人的詩作。從技術的難度言之,我的體會是:書寫過程中始終無法觸動內心所想。設若我們以傳統的書體、格式去表現的話,它自然會產生一種排斥性,也就是說,雖然你謄寫一首現代詩,觀者往往對有關內容視而不見,甚至以為用毛筆便是很悠遠、很古人。及後,我也發現我們的生活習慣總是主宰著大家的思考判斷。譬如像一首詩,它展現在讀者眼前時已不存在書寫的形跡,而是化為方形、齊整的印刷體了。這誘引我嘗以深一層地去搜尋蘊含其中的關系。
2.書法藝術的層次與結構
「字組」中介。「字組」是指行草作品中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字構成的完整的藝術形象的整體。所謂「完整」,是指字與字之間的點線運動的連接,或者是字與字之間點線造型的關聯,二者必居其一。「字組」產生於晉代「今體」高度藝術化的進程中,它集中體現出書法的藝術特性。「字組」也具有「時序性」和「同時性」兩個維度,於是可劃分為四種基本類型:(1)筆順動態的點線連接字組;(2)靜態結果的點線連接字組;(3)筆順動態的點線造型字組;(4)靜態結果的點線造型字組。「字組」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單字字形結構的限制,反映出書藝創造對於「字」與「字」緊密關系的追求,明代王鐸草書中的特長「字組」多達十餘字,當然「字組」也有極限,即字行。把「字組」視為「字」與「字行」之間的中介,可以深化我們對於字與字的關系,字行的構成以及「筆勢」、「行氣」、「章法」的認識。我們沒有把「字組」看作是一個層次,主要是考慮到書法理論的普適性,也就是說,篆、隸、楷、章草等書體的作品中沒有「字組」。(15)
以上關於書法作品整體構成的探討只是簡略的,限於篇幅,不能作詳細論證與分析。最後還想對本文的研究思路與方法作必要的說明。其一,筆者關於書法作品的探索始終基於書法作品的形態,整體構成的四種基本層次與二種中介均具有形態上的特點。一方面,與形態直接相關的感性是一切藝術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基於形態的分析與概括,可以使理論研究成為可觀察、可驗證的。誠然,古代書論特別強調「由技進乎道」、「神彩為上、形質次之」,這種價值取向與價值評價確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特性,然而基於形態的認識並不等同於形態至上,如同形式研究並不等同於形式主義一樣。在現代學術背景下,文藝理論研究必須劃分層次,逐層推進。書法作品理論的研究,先基本弄清作品的「內部關系」,再具體探究作品的「外部關系」,這是一種合理的研究策略。其二,書法作品是「字」或「字組」的鬆散集合,「字」、「字組」是藝術形象的有機整體,整幅則不是,探究書法作品的內部關系,包括層次與結構必須充分尊重這個特性,不能簡單地套用其他藝術作品理論的模式和方法。簡單地說,不能犧牲書法作品對象的特性而去追求多層次結構的內在邏輯的嚴密和統一。書法作品的特性,決定了書法作品理論的內在邏輯。
3.書法藝術的發展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前人的基礎就是所謂傳統,沒有人可以離開傳統達到自己的所謂創新。童年是少年的基礎,少年是青年的基礎,所有的童年,少年,青年的時光又是成年的基礎,沒有人可以超越其中的某一階段,從童年直接長成成年人;奧運會的記錄也在不斷的成長,如果你破的是奧運會五十年前的記錄,實際上你對奧運會記錄就沒有任何發展,還談什麼創新?只有你破的是上一屆奧運會的新紀錄,你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才有意義。
初期的奧運會記錄應該是變化很快的,而現在每提高一點點都很艱難,盡管這樣也沒有人提議把以前的記錄全部報廢,重新再來,因為都知道廢除以前的奧運記錄重新再來這個提議是多麼的荒唐。
中國書法清代的崇碑抑帖的現象造成書法藝術的發展停滯占據中國歷史上長長的三百多年的長度,用歷史的眼光看,書法從嬰幼兒成長為少年的小篆用了一兩千年,從秦漢到唐代有用了一兩千年,發展成熟到現在又用了兩千多年,這區區的三百年,用歷史的眼光看有算得了什麼?就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偶爾犯一點錯誤,裝一回幼稚一樣,不會有什麼顛覆性的意義。
書法藝術不可避免的要繼續向前發展,抒發現在就像一個三十而立的壯年漢子,不會沉寂,一定還會有大作為的。這個大作為不是回到自己的童年去,青年時代去,童年和青年時代可以是人生美好的回憶,不應該是人生追求的目標。
一種藝術的發展不是某一個人的事業,而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在全體相關人士的努力下,每一個時代都會有幾個佼佼者作為時代的代表,但是藝術的發展並非只和這幾個佼佼者相關。所謂時代出英雄,在如今這個魚龍混雜的時代,真正的英雄會產生出來,但是絕不會是那些鼓吹倒退的的頹廢派,也不會是那些反傳統的,主張丟棄全部傳統內容的文化投機者,或者是文化流氓,而是那些踏踏實實繼承傳統,又能睜大眼睛看清方向,看出道路,具有真知灼見的賢達人士,真正的學者,真正的志士。
4.藝術的再創造——欣賞書法
書法作為視覺文化的代表,有源遠流長的歷史以及非常深厚的美學和文化積淀。初賞書法必須弄懂一個問題:書法與寫字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好比開車和車技表演不可同語一樣.因此,從一般意義上說,真懂書法的人比較少。沈尹默曾說過:書法是「無色而有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古人亦雲:書法是「無聲之音,無形之象」。因此,書法這種美感的表達,是在極單純的形式里表達極豐富的美感,所以書法創作難度極大,欣賞書法的難度更大。因為理解中國書法遠遠比理解中國畫更難,修煉成一個書法家遠比修煉成一個中國畫家要難。
書法作為視覺藝術,應該是漢字的「專利」:這是由於漢字獨特的結構和深刻的內涵決定的。漢字的實用性和文學性是任何文字所不能代替不能媲美的。這也是作為我國傳統的一種藝術形式流傳至今並影響世界尤其是東南亞很多國家的原因。書法是依據漢字造型的特點,運用毛筆這一特殊的書寫工具,通過藝術構思,調動藝術手法創作而成的。書法的賞析不僅是體會作品點畫、結體、章法的匠心與功力以及作者的師承、流派、風格,更重要的是通過作品去感受書家的氣質,情感,及其審美追求。書法家是用靠手和思想來創造,欣賞者同樣要靠眼力和思想來挖掘和發現作品點畫布白中蘊藏的生命與靈魂.正如美好的東西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很多審美的目光一樣,二者是相互存在相互烘托的.因此,欣賞書法也是一種再創造。這種再創造成效取決於欣賞者的知識、修養、閱歷,心境諸因素。
中國書法有兩條線。一條是線條化,如唐代懷素和張旭的草書,就是極其線條化的藝術,其線條純凈已達極致,充分利用線條的動感與氣勢而把點畫的意味淡化、弱化,去其煩瑣,從而表現出飄逸灑脫,給人以性從中來,滔滔不絕的氣勢。宋人評曰「悲喜雙成」。當今偉人毛澤東就是屬於這類書體。另一條線是注重點畫化,如唐楷的高度成熟和法度完備已是登峰造極,在美感表達上也同樣風格各異。以歐(陽詢)、虞(世南)、楮(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諸大家為代表。點畫化和線條化的區別在於,點畫化更加符號化,而線條化接近了大自然,宛如觀「驚蛇入草,亂鳥出林」,直接受到自然啟示。此時書法非常象畫,與畫的象形取物很相似,而依賴的仍是漢字這種載體。孫過庭《書譜》雲「纖纖乎如新月之出天涯,落落乎如眾星之列河漢,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這一段形容意象創作方法的優美文字,即「閉目萬物如在目前」。
5.書法藝術作品的藝術意蘊
現代書法家沈尹默先生說得極是,世人公認中國書法是最高藝術,就是因為它能顯示出驚人奇跡,無色而具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引人欣賞 心暢神怡。
恰如古人所言 書心畫也,書法是心靈的藝術。字如其人 書如其人,字表其志 書昭其意,每個字都是鮮活的生命體。一點一畫都是心血的凝結。離開了心靈 胸無道義。點線形式就失去了意義。文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字是人類文明的顯著,標志寫好字是傳承文明的要求,寫好字是示範作用的急需,文字儲藏著華夏先祖的靈性,文字顯示出中華民族的睿智。
書法熔鑄著書家的人格,書法體現了自然的意志。
中華傳統文化豐富多彩,一定要代代相傳 歷久不衰。只會敲擊鍵盤 不會揮筆寫字,就要愧對祖先 為歷史所不恥
朋友 心不厭精 練好字吧,你就掌握了打開幸福之門的金鑰匙,定會為你工作增色 生活增輝,陶冶情操 開發心智 錘煉意志
毛主席說 練字是健腦健身之法,練習書法是積極的消遣娛樂和休息,練練練 練出為民服務的過硬本領
6.藝術欣賞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因為這里包含了主觀——人和客觀——藝術品兩方面因素,欣賞書法也是如此,同一作品不同的人會有相似的感覺,不會完全一樣,甚至相反,著因為主觀因素不同的結果。因此,欣賞書法,除要具有一定的書法知識外,還有相關的修養,才能幼教好的書法欣賞能力。 書法品評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他與書法創作取反方想向的運動。書法創作是集點畫以成字。組字而成篇,從而表現出作品的神采境界;而書法品評的第一視覺印象常常是書作的神采、氣韻、再審視它的章法,剖析它的結字,用筆、有書作的意向,而聯想到生活中種種事物,作者的創作環境和思想活動,從而領會出作品的美之所在。因此,書法品評的過程,是觀賞者的"美 的再創造"過程。
你可以在網上找一些對書法藝術的理解
㈥ 考研藝術概論簡答題怎麼答啊要答概念嗎
考研不是水平性考試,而是選拔性考試。對於簡答題的答案基本沒有固定的答案,但是問題中只要涉及到有關概念性的問題,概念必須得答。其餘都是考核理解和組織能力的,所以不能局限答案的范圍。
祝你好運。
㈦ 藝術概論簡答題要舉例子嗎
藝術概論簡答題不需要舉例子。
簡答題的答題格式是回答簡答題的一種格式,通常採用總分總的格式,開頭要明確答案的中心思想,然後在對這道題的中心思想進行擴展,最後再把擴展的內容進行整合,從而完成整道題的答案。
在試卷中,簡答題在總成績中所佔分值很高。簡答題涉及的都是較大的問題,要求闡述一種觀點,或者對某種理論作出解釋,也可能是提供證明,有一定的系統性。回答時要層次清楚、言簡意賅,論點或論據不可遺漏。
藝術概論
藝術概論是一門研究藝術活動基本規律的課程,是闡述藝術的基本性質、藝術活動系統以及藝術種類特點為宗旨的科學體系。是高校藝術院校學生必修的基礎理論課程之一,對藝術史論專業的學生來說,則是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
其包括對藝術活動進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藝術的本質和規律,指導人們按照藝術的特殊規律進行藝術創作和藝術鑒賞,提升人們的藝術修養,充分發揮藝術的各種功能的學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藝術概論
㈧ 藝術概論中是如何闡述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的
今天給大家來來一道論述題。
簡述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這一個題目在藝術概論的研究生考試中會經常考到。我在這里在整理一下,給同學們明確一下最終的答案。
藝術創造的基本過程,實質上就是對現實的審美認識與對審美認識的表現過程,是在生活體驗的基礎上藝術構思和藝術意象物化的過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藝術體驗、藝術構思和藝術表現。
藝術體驗:這是藝術創造的准備階段,是創造主體在長期積淀的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情感、想像、聯想等心理要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行審視、體味和理解的過程。藝術體驗的特徵有:材料的儲備和審美驚訝的積累;藝術的體驗和審美發展;創造慾望的萌動及冬季的生成。
藝術構思:它是指藝術家在藝術體驗和藝術發展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造動機為引導,以各種心理活動和藝術表現方式為中介,是藝術意象得以創造成熟的過程。
藝術表現:它是指藝術意象的物化與表現,或稱之為藝術傳達活動。它是藝術家將自己在藝術構思中已經基本形成的藝術意象轉化為藝術符號,並以物化形態得以呈現,使之成為具體、可感知的藝術形象、藝術意境或形象體系的過程。這一過程有如下特徵:主體在物化的表現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審美傾向;主體在物化的過程中應不斷地進行藝術語言的錘煉;藝術意蘊將在物化的過程中獲得提升;藝術的內涵獲得深化的表徵是形象、意境或典型的生成。
以上基本上就是全部的答案了,同學們有什麼要補充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文中圖片均為初中學生所畫,希望大家給予指點。
文章整理只為助你考研成功,圓了我的考研夢。
記得關注我,並轉發本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