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後現代藝術是什麼時期的

後現代藝術是什麼時期的

發布時間:2023-06-08 12:00:26

⑴ 什麼是後現代藝術

後現代藝術特徵:關注社會與大眾生活,強調普遍性意義和共性原則,注重多學科的聯構與融匯,認為藝術終極結構是行為的狀態與觀念的闡釋,因此他們注重藝術的偶然性行為性觀念性和思維性,另外他們對工業科技成果介入藝術表現出極大興趣。

⑵ 後現代主義藝術

問題一:後現代藝術是如何定義的?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 *** )是一場發生於歐美60年代,並於70與8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於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范內容。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並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起源及發展
1977年,美國建築評論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後現代主義建築語言》。在這本書中,詹克斯宣稱「現代主義建築死了」。他說得有鼻子有眼:
「現代建築於1972年7月15日下午3時32分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城死去……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精確地認定現代主義建築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擊後死去的。許多人不曾注意到這一事件,也無人為之出喪,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突然死亡的說法失實。」
詹克斯這段陰陽怪氣的話指的是,雅馬薩奇早年設計的聖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層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計劃地炸毀的事。那些公寓樓是因為常出現暴力事件,作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這本是社會治安的事,詹克斯卻把它歸之為現代主義建築的錯誤。事實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設計曾獲美國建築師學會的褒獎。
雖然如此,一時之間,現代主義建築死亡說甚囂塵上。在詹克斯出書的同一年,另一美國人布萊克出了一本自稱是對現代主義建築的「起訴書」的著作,書名為《形式跟從慘敗――現代主義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國《時代》雜志也摻和進來。1月9日那一期有篇專文說「七十年代是現代建築死亡的年代。其基地就在美國,在這塊好客的土地上,現代藝術與現代建築先驅們的夢想被靜靜地埋葬了。」
在此之前,人們已經注意世界建築領域中出現了與現代主義建築不同的建築傾向,有人稱之為「非現代主義建築」、「反現代主義建築」,等等,但沒有一個一致的名稱,詹氏此書出來後,「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名稱成為通行用語。
但是對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理解卻非常分歧。美國建築評論家赫克斯檯布爾在《彷徨中的現代建築》的講演(1980年)中說:「在後現代的旗幟下聚集著一些不同的派別(相互之間不是沒有摩擦)的人,其中包括將一切建築都變成符號或象徵的 *** 者,凌亂地接受所有歷史和鄉土元素的兼容主義者。這些不同流派之所以能聯合起來,只是由於他們都認為現代主義是過時的東西……
義大利建築理論家賽維說:「後現代主義其實是一個大雜燴。我看其中有兩個相反的趨向。一個是『新學院派』,它抄襲古典主義,但這一派人並不去復興真正的古典精神,不過擺弄而已……另一趨向是逃避一切規律,提倡『愛怎樣搞就怎樣搞』,把互相矛盾的東西雜在一起。」
上述兩位評論家都反對說現代主義死了。赫克斯檯布爾說:「我認為它還活著,並且活得很好。」賽維也說:「現代主義建築沒有死……根本在於美國人想要擺脫歐洲文化的影響。」
詹克斯後來承認他的現代建築「死於1972年」的說法是為了「增添一點戲劇性」,但還是堅持「死了」。到1983年,他終於承認現代主義建築死亡說不符合實際。
當然,形成於20世紀初期的現代主義建築不會不變化。六、七十年過去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大變,建築方面自然也會與時俱變。不過,所謂後現代主義建築作為創作趨向,不論其中的哪一流派,主要關心的是建築形象、建築藝術風格,基本不涉及建築的功能、技術、經濟方面的事項。
從歷史的眼光看,所謂的後現代主義其實應該被看作是對現代主義建築在美學上、形式上的一種擴展、一種修正、一個變種,或其中的一個流派,即「後現代主義流......>>

問題二:後現代主義的藝術 在人文思潮方面,論者指出現代的後期,是一種對現代表達方式甚至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的顛覆和反叛。所謂現代表達方式甚至思維方式,是指以有核心思緒,或者有既定論述規格,表述事物的真理性,可是,隨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測不準定理及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出現,人類漸漸明白到科學也有其不確定性,且認為科學並非可以用以解決任何問題。現代主義的動搖,也就引起後現代主義漸漸的崛起。在文藝創作風格上,後現代主義並不是一個具體、單一的風格,也不因為作品的時代而界定為「後現代主義」。而且很難以後現代主義的哲學理論來強行規范藝術創作,對於先有後現代主義理論,還是先有後現代主義藝術品,也沒有定論。另一個特點是跨學科和跨創作媒體,建築、文學、繪畫、設計、傢具均有設計師,在各自的藝術場境內進行後現代式的表述。不過,由於後現代主義是對於創作主題和創作形式都有顛覆性的新思維,令風格很難一致,要表述各創作領域的後現代境況並不容易。 籠統的劃分,可以說4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主義建築、國際主義風格壟斷的時期,70年代到如今為止是後現代主義時期。 60年代末期,經歷了30年的國際主義壟斷建築,產品和平面設計的時期,世界建築日趨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漸消退,建築和城市面貌日漸呆板,單調,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義,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築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國際主義建築取代。建築界出現了一批青年建築家試圖改變國際主義面貌,引發了建築界的大革命。最早提出後現代主義看法的是美國建築家羅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他在大學時代就挑戰密斯・凡德勒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原則,提出「少則厭煩」(「less is a bore」)的看法,主張用歷史建築因素和美國的通俗文化來賦予現代建築以審美性和娛樂性。他在早期的著作,《建築的復雜性和矛盾性》中提出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原則。而在《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egas)進一步強調了後現代主義戲謔的成分,和對美國通俗文化的新態度。美國建築家羅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從理論上把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加以整理,完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在他的《現代古典主義》(Modern Classici *** )一書中完整的歸納了後現代主義的理論依據,可能的發展方向和類型,是後現代主義的重要奠基理論著作。美國作家和建築家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繼續斯特恩的理論總結工作,在短短幾年中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包括《現代建築運動》、《今日建築》、《後現代主義》等等,逐步總結了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和理論系統,促進了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1.「戲謔的古典主義」(Ironic Classici *** )或譯為「嘲諷的古典主義」。也有人稱為「符號性古典主義」或「語義性古典主義」。是後現代主義中影響最大的一種類型,主要的後現代主義大師都在這個范圍內。使用部分的古典主義建築的形式和符號是其基本特徵,而表現手法卻具有折衷的、戲謔的、嘲諷的特點。從設計的裝飾動機來看,應該說這種風格與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人文主義有密切聯系。與傳統的人文主義風格不同在於嘲諷古典主義,或者狹義後現代主義建築設計明確地通過設計表現現代主義和裝飾主義之間的無可奈何的分離,而設計師除了冷嘲熱諷地採用古典符號來傳達某種人文主義地信息之外,對於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基本是無能為力的。因而充滿了憤世嫉俗的冷嘲熱諷、調侃、游戲、玩笑色彩。2.「比喻性的古典主義」 (Latent Classici *** ),這種風格其實也是狹義後現代主義風格的一個類型。它基本......>>

問題三:什麼是當代藝術? 什麼是現代藝術? 什麼是後現代藝術? 現代藝術
第一,「現代藝術」是西方20世紀以來的佔主導地位的藝術形態。從20世紀初開始,隨著西方社會進入現代時期,出現了與古典藝術和近代藝術不同面貌的現代藝術,它的突出特徵是在藝術形式上不再以寫實的風格為主,而是體現藝術家個性的觀念和形式語言,並且形成了許多藝術流派,一個時期以某種藝術流派為主導。如我們比較熟悉的立體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等等。當然,無論何種藝術形式,其所反映和表現的都是現代社會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社會心閥特徵,都是藝術家對藝術表現形式的探索。其中的積極成果豐富了人們的審美經驗,開拓了藝術的視覺表現空間;其中的問題是因為缺乏共同的藝術標准和過分的個性化,在藝術上也就良莠不齊,有的脫離公眾,走向極端。
第二,在各國的現代化過程中,都出現與自身社會發展特徵相關的、具有自己文化內涵的「現代藝術」,在內容上反映了社會現代化的進程,在藝術形式上體現了現代精神。由於西方發達國家在現代化進程上的先行,西方「現代藝術」對全球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各國的藝術就是西方的翻版。中國的藝術在20世紀的百年發展中,就有自己鮮明的文化上的「現代性」。
「當代藝術」
在時間上指的是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之所以現在的展覽普遍用「當代藝術」的提法,是因為用「現代藝術」的名詞容易與已有過的「現代派藝術」混淆,同時,「當代藝術」所體現的不僅有「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基於今日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藝術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環境,面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 。
後現代主義
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美術界最時髦的話題,然而
沒有任何一個源於西方的學術名詞像後現代主義這樣被賦予了如此豐
富的多義性和歧義性。披覽見諸報刊的眾多有關文章以及打著這個招
牌的各類美術創作,我發現後現代主義幾乎被當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的
雜貨鋪。在許多中國年輕藝術家那裡,後現代主義被演繹為潑皮無賴
式的玩世不恭、社會責任感的喪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體現在畫面上
往往是可口可樂商標和京劇戲裝人像的簡單拼湊。盡管人類進入了信
息時代,但西方後現代藝術在我國仍鮮有介紹,它的本真面目國人大
都不諳其詳。毫無疑問,這是造成對後現代主義的理解和詮釋彼此矛
盾相互?格的原因。令人高興的是,在世紀之交的歲末年初我們不期
獲得了一個親眼目睹西方後現代藝術的機會。由中國展覽交流中心主
辦、美國子午線國際中心和美孚基金會協辦的「外面的世界――美國
當代藝術展」(原名「走出邊界:21世紀前夕的美國藝術」/Out
ward Bound:American Art at the Brink of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於1999年10月至2000年1月先後在上海和北京長期展
出,使我們能夠匡謬糾誤,獲得對西方後現代藝術真實面目及其意義
的正確認識。

問題四:現代藝術與後現代藝術的區別和聯系 現代主義設計的顯著的特點在於其歷史主義、裝飾主義、折衷主義和娛樂性。現代主義設計中採用大量歷史風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而現代藝術突出特徵是在藝術形式上不再以寫實的風格為主,而是體現藝術家個性的觀念和形式語言,並且形成了許多藝術流派,一個時期以某種藝術流派為主導。如我們比較熟悉的立體派、未來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波普藝術、照相寫實主義,等等。

問題五:後現代藝術的特點 虛擬性
由於「所指」也處於「標記」的領域,社會現實也是由符號解釋構成的,不存在符號解釋之外的 *** 裸的事實,藝術生產因此就具有現實生產的意義。在後現代社會,藝術不再是現實的反映;相反,現實是由藝術構成的,現實成了一種虛擬的、構造出來的實在。圖像或影像製作,成為一種普遍的藝術生產方式,同時也是後現代現實的生產方式。我們可以在威爾什(W.Welsch)和鮑德里亞(J.Baudrillard)等人的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事件性
由於取消了永恆的本質,一切偶發的事件自身就具有意義。後現代行為藝術突出了事件的不可重復性,用令人震驚的現場效果,瓦解日常生活中的因果關系和理性秩序。阿多諾(T.Adonor)和利奧塔等人的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觀念性
現代藝術的自律觀念遭到了顛覆,藝術單憑自身不足以構成藝術,藝術總是「關於什麼」的藝術,有關藝術的理論解釋也參與藝術的構成之中,藝術越來越接近哲學,成為一種思想觀念。丹托(A.Danto)的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拼貼性
後現代的藝術也被認為是後歷史的(post-historical)藝術。在後現代藝術界中,將以往出現的各種藝術聯系起來的時間脈絡已經失效,藝術的歷史沒有了「時間之箭」。藝術不再古今之分、內外之別,一切曾經出現過的藝術都可以成為後現代藝術家挪用和拼貼的對象,後現代藝術也因此不再要求獨創性。舒斯特曼(R.Shusterman)的理論可以解釋這種現象。
流行性
後現代藝術不再追求永恆的價值,同時反對高雅與通俗、精英與大眾之間的區別,這就使得藝術像消費社會的商品一樣,具有時尚、流行等特徵。藝術界中流行的都是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各種風格的改頭換面,但不管何種改頭換面的風格都不可能在藝術界中佔有持久的位置。
基本特徵
(1)企圖突破審美范疇,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
(2)從傳統藝術、現代主義藝術的形態學范疇轉向方法論,用藝術表達多種思維方式。
(3)從強調主觀感情到轉向客觀世界
(4)對個性和風格的漠視或敵視。
(5)從對工業、機械社會的反感到與工業機械的結合
(6)主張藝術平民化,廣泛運用大眾傳播媒介

問題六:後現代主義藝術對當今藝術有哪些影響? 突破審美范疇,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從傳統藝術、現代主義藝術的形態學范疇轉向方法論,用藝術表達多種思維方式;從強調主觀感情到轉向客觀世界;使藝術平民化,廣泛運用大眾傳播媒介

問題七:什麼是後現代主義? 5分 後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 *** )是一場發生於歐美60年代,並於70與8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於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范內容。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並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後現代主義是一個處於不斷變動的難以把握的概念,滲透到當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如自然科學、文學、建築、藝術、社會學、哲學、教育科學等廣泛的領域。後現代主義不是一種意識形態而是一種「狀態」。
延伸:現代主義十九世紀末興起至二十世紀中期,具有前衛特色並與傳統文藝分道揚鑣的各種文藝流派和思潮,又稱現代派。
現代主義思潮本身具有很復雜的背景,嚴格地說,現代主義不是一個什麼流派,而是由許多具有現代主義創作手法派別匯成的一股文藝思潮(包括美術、音樂、戲劇和建築等等)。這種流派的產生有它的歷史和地域因素:現代工業的興起,涌現出一批中產階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冷漠,孤僻,社會變成了一種異己的力量,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兩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用人類發明的槍支彈葯屠殺自己的同類,西方的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的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西方的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現代主義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

問題八:跪問: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有什麼異同?? 一 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的特徵「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在歷經威廉・ 莫里斯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Crafts and Arts Movement)之後,20世紀西方設計領域相繼出現了兩大流派:即現代主義及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礎是功能主義,主張形式遵循功能(Forms Follow Function)。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大師D・拉姆斯闡述現代主義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簡單優於復雜,平淡優於鮮艷奪目;單一色調優於五光十色;經久耐用優於追趕時髦,理性結構優於盲從時尚。」這種風格引領了世界范圍內的設計主潮。以致戰後被稱為國際主義風格。1919年包豪斯(Buahus)的成立,奠定了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礎。它主張以理性主義為出發點,以人類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為前提,強調一種以客觀的物性規律來決定和左右人的主觀的人性的規律。許多現代主義者,從德國的貝倫斯、格羅佩斯到美國的米斯、賴特、法國的柯布西耶都以重視功能,造型簡潔,反對多餘裝飾,奉行「少即多」的原則作為自己從事設計和創作的依據。後現代主義首先出現在建築領域,是發端於現代主義內部的逆動,特別是對現代主義理性的反叛。在20世紀50年代現代主義日漸衰落的情況下,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開始逐漸盛行。受60年代大眾文化的影響,後現代主義表現出對現代主義風格中純理性主義傾向的批判,後現代主義風格強調設計應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新造型手法,講究人情味,追求個性化。在設計中常把誇張變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與現代的符號以新的手 法融合到一起,即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及象徵、隱喻等手段,以期創造一種融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揉大眾與行家於一體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雙重解碼的設計風格,重現歷史文脈,文化內涵及對生活的隱喻。二 後現代主義的出現「江山待有人才出,各領 *** 數百年」。被現代主義設計奉若神明的經典原則「功能決定形式」,「使用與功能無關的形式等於犯罪」。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關於功能與形式的關系提出了質疑,而以形式多元化,模糊化,不規則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設計文脈,來代替現代主義設計中的理性主義、現實主義及功能的合理性與邏輯性。強調時空的統一性與延續性、歷史的互滲性、及人性的主導作用。後現代主義追求設計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原則,一切以人的存在為中心。設計作為一種創造性活動,設計的不僅只是物品,而且還是一種生活方式,文化觀念。在很大程度上現代主義設計過於遵循功能決定形式的設計原則,嚴重忽視了人的情感和審美需要。同時也改變了設計的初衷:「設計是為人創造更合理的生活方式」,致使現代主義設計走向衰落。在對於設計的核心問題上現代主義強調「合理性」而後現代主義則強調 「合情性」。後現代主義把自己的理論建立在融功能與形式於一體的審美體繫上,認為美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二者統一的自由形式,現代主義強調前者,走向極端冷酷的客觀派,使人的主觀體驗和感受遭到嚴重忽視。後現代主義針對這一點強調人的目的性的重要性,認為設計是人的意志的自由表現。現代主義設計在30 年代末遷移美國之後,與美國所謂的「富足」社會相結合,進而演化成一種國際主義風格。而這種國際主義風格嚴格遵循功能主義、減少主義(less is more)的原則,為了達到形式上的減少甚至漠視功能。原本在歐洲憂國憂民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被美國的富足抽掉了,只剩下一個軀殼,日益走向 *** 道路。也就逐漸失去了往日的勃勃生機。其貌似高尚的理想主義、烏托邦色彩被懷疑。他的壟斷的近乎獨裁的單調風格受......>>

⑶ 現代,後現代和當代藝術的時間劃分

1、塞尚開創的現代主義藝術的確切發軔時間無人追究,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時間節點,把它定在1874年——「印象派」誕生的年份。

2、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終結、亦即後現代主義藝術起始的時間是1979年,因為這一年義大利藝術批評家阿基萊·博尼托·奧利瓦在米蘭《藝術快訊》(Flash Art)雜志第92-93期發表了《義大利超前衛》一文,宣告了後來席捲歐美的「新表現主義」藝術浪潮的產生。

3、西方後現代主義藝術落幕、亦即當代藝術開端的時間是1989年,這一年之所以被看作是一個劃時代的年份,是因為1989年以及隨後發生的一系列世界重大歷史性事變——柏林牆倒塌、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冷戰結束和全球貿易協定的簽訂。

帶來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世界政治和文化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也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3)後現代藝術是什麼時期的擴展閱讀:

談及西方現代、後現代和當代藝術的分期,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現代」和「當代」是兩個歷史與藝術共用的分期概念,而歷史與藝術史的分期在時間上並不相同。盡管一些西方藝術史家根據歷史分期將文藝復興至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藝術史稱為現代藝術史(History of Modern Art)。

但人們更認可西方現代藝術肇始於19世紀後期、「塞尚是現代藝術之父」的說法。這樣,在西方歷史與藝術史中就出現了一個概念矛盾和時間錯亂的現象——在當代歷史中不僅有當代藝術,還存在著現代和後現代藝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現當代藝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後現代藝術

⑷ 西方藝術簡史的時期順序是怎樣的

2th-5th 宗教(基督教為主)藝術時期
5th-15th 拜占庭藝術時期
14th-15th 前文藝復興時期
15th-16th 文藝復興時期
---樣式主義流派等等--
17th 巴洛克藝術時期
---現實主義、學院派--
18th-19th 古典主義時期(開始西方藝術中心開始從義大利轉移到了法德)古典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寫實主義。此時流派多了起來,藝術的時期特點不是那麼明顯了,之前所有流派、主義,可歸為古典藝術時期。19th末印象派出現,現代藝術時期開始。
19th末-20th 現代藝術時期
20th二戰後 後現代藝術時期開始
現代藝術派別就不一一列舉,實在太多了。

⑸ 什麼是當代藝術 什麼是現代藝術 什麼是後現代藝術

「當代藝術」在時間上指的是今天的藝術,在內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現代精神和具備現代語言的藝術。之所以現在的展覽普遍用「當代藝術」的提法,是因為用「現代藝術」的名詞容易與已有過的「現代派藝術」混淆,同時,「當代藝術」所體現的不僅有「現代性」,還有藝術家基於今日社會生活感受的「當代性」,藝術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環境,面對的是今天的現實,他們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時代特徵。
現代藝術,又稱現代派藝術,很難有一個准確的定義。大致來說,被稱為「現代主義」或「現代派」的藝術,是指20世紀以來,區別於傳統的,帶有前衛和先鋒色彩的各種藝術思潮和流派的總稱。現代藝術的瓦解起源於古代地中海沿岸(埃及、希臘、西亞)的西方藝術到19世紀後期,出現了轉變的苗頭,這個苗頭進入20世紀後,成為西方藝術的主流,這就是西方的現代藝術。
後現代主義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美術界最時髦的話題,然而沒有任何一個源於西方的學術名詞像後現代主義這樣被賦予了如此豐富的多義性和歧義性。披覽見諸報刊的眾多有關文章以及打著這個招牌的各類美術創作,我發現後現代主義幾乎被當成了一個無所不包的雜貨鋪。在許多中國年輕藝術家那裡,後現代主義被演繹為潑皮無賴式的玩世不恭、社會責任感的喪失和崇高精神的消解。體現在畫面上往往是可口可樂商標和京劇戲裝人像的簡單拼湊。

⑹ 後現代藝術是如何定義的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是一場發生於歐美60年代,並於70與80年代流行於西方的藝術、社會文化與哲學思潮。其要旨在於放棄現代性的基本前提及其規范內容。在後現代主義藝術中,這種放棄表現在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作為一個分化了文化領域的自主價值,並且拒絕現代主義的形式限定原則與黨派原則。其本質是一種知性上的反理性主義、道德上的犬儒主義和感性上的快樂主義。

起源及發展

1977年,美國建築評論家詹克斯(CharlesJencks)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後現代主義建築語言》。在這本書中,詹克斯宣稱「現代主義建築死了」。他說得有鼻子有眼:
「現代建築於1972年7月15日下午3時32分在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城死去……幸運的是,我們可以精確地認定現代主義建築的死期,它是被猛烈一擊後死去的。許多人不曾注意到這一事件,也無人為之出喪,但這並不意味著它突然死亡的說法失實。」
詹克斯這段陰陽怪氣的話指的是,雅馬薩奇早年設計的聖路易斯城黑人居住的高層公寓,在那一天被有計劃地炸毀的事。那些公寓樓是因為常出現暴力事件,作為不安全的房屋而被清除。這本是社會治安的事,詹克斯卻把它歸之為現代主義建築的錯誤。事實是在1951年,那些公寓的設計曾獲美國建築師學會的褒獎。
雖然如此,一時之間,現代主義建築死亡說甚囂塵上。在詹克斯出書的同一年,另一美國人布萊克出了一本自稱是對現代主義建築的「起訴書」的著作,書名為《形式跟從慘敗——現代主義何以行不通》。
l979年美國《時代》雜志也摻和進來。1月9日那一期有篇專文說「七十年代是現代建築死亡的年代。其基地就在美國,在這塊好客的土地上,現代藝術與現代建築先驅們的夢想被靜靜地埋葬了。」
在此之前,人們已經注意世界建築領域中出現了與現代主義建築不同的建築傾向,有人稱之為「非現代主義建築」、「反現代主義建築」,等等,但沒有一個一致的名稱,詹氏此書出來後,「後現代主義建築」的名稱成為通行用語。
但是對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理解卻非常分歧。美國建築評論家赫克斯檯布爾在《彷徨中的現代建築》的講演(1980年)中說:「在後現代的旗幟下聚集著一些不同的派別(相互之間不是沒有摩擦)的人,其中包括將一切建築都變成符號或象徵的形式主義者,凌亂地接受所有歷史和鄉土元素的兼容主義者。這些不同流派之所以能聯合起來,只是由於他們都認為現代主義是過時的東西……
義大利建築理論家賽維說:「後現代主義其實是一個大雜燴。我看其中有兩個相反的趨向。一個是『新學院派』,它抄襲古典主義,但這一派人並不去復興真正的古典精神,不過擺弄而已……另一趨向是逃避一切規律,提倡『愛怎樣搞就怎樣搞』,把互相矛盾的東西雜在一起。」
上述兩位評論家都反對說現代主義死了。赫克斯檯布爾說:「我認為它還活著,並且活得很好。」賽維也說:「現代主義建築沒有死……根本在於美國人想要擺脫歐洲文化的影響。」
詹克斯後來承認他的現代建築「死於1972年」的說法是為了「增添一點戲劇性」,但還是堅持「死了」。到1983年,他終於承認現代主義建築死亡說不符合實際。
當然,形成於20世紀初期的現代主義建築不會不變化。六、七十年過去了,世界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大變,建築方面自然也會與時俱變。不過,所謂後現代主義建築作為創作趨向,不論其中的哪一流派,主要關心的是建築形象、建築藝術風格,基本不涉及建築的功能、技術、經濟方面的事項。
從歷史的眼光看,所謂的後現代主義其實應該被看作是對現代主義建築在美學上、形式上的一種擴展、一種修正、一個變種,或其中的一個流派,即「後現代主義流派」。不過為簡便起見,我們仍沿用後現代主義建築這個名稱。

認識誤區

第一,後現代主義不是一個風格概念。那種認為後現代主義是一種風格的觀念,之所以不能成立,乃是因為,不管以什麼樣的風格術語來界定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人們發現兩者其實難於區分,或者,後者只不過是前者早已擁有的某些風格的強化或變調而已。人們早已指出哈桑關於後現代主義的那些區別性特徵(如「不確定性」、「內在性」等等),根本不能成立。以風格或語言來界定後現代主義,還會導致某個作品的某些部分是現代主義,另一些部分則是後現代主義的荒謬結論(例如認為《尤利西斯》的意識流部分是現代主義,而其戲擬或滑稽模仿部分則是後現代主義,又比如認為埃森曼的建築語言是現代主義的,但其空間卻是後現代的,等等)。正如查博特(C. B. Chabot)所說:「我們對現代主義缺乏一個充分的、為人們普遍接受的理解,使得許多為後現代主義所作的論辯變得似是而非,許多被冠以後現代之名的東西,都直接來自早先的[現代主義]作家。」
第二,後現代主義也不是一個時期概念或一個藝術運動的概念。因為,其一,它首先錯誤地將現代主義視為一個有時間性的藝術運動(比如從1860年到1960年),這種錯誤會產生將「所有」1960年以後的藝術都視為後現代主義的荒唐結論;其二,它不是建立在一種庸俗的社會決定論之上(比如在詹明信那裡),就是建立在某些斷言「我們已經進入後現代」的啟示錄式的獨斷論之上(比如博德里亞,以及大多數低級後現代主義理論家)。又如查博特所說,「人們甚至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後現代的社會。一定數量的人們顯然相信,文化在某個時刻的斷裂已經出現,其標志可以從我們文化活動的整個范圍內被察覺到。然而,似乎很少人在其根本性質與假設中的斷裂的時間達成共識,更少人在如何最充分在刻畫它對於我們的文化產品的影響的問題上有相同的意見。」這種獨斷論不僅不能成立,而且以其先知般的口吻為人所惡。桑托爾(F. F. Centore)就指出:「後現代主義事實上已經成為一種非官方的國教,一種新的救世神話,具有普世的有效性,每一個好公民都必須遵守。事實上,不追隨這一自由共識的人犯下了叛逆罪。以諸如激進的解釋學、解構主義、新實用主義或後現代主義為名,當下的正統教義教導人們現代世界(1600-1945),已隨著上帝的分崩離析與客觀科學一道,永遠地過去了。應該代之以一種更具流動性的不定形的過程的世界,因此它呼籲一種更加激進的解釋模式。它堅持每一種東西只是現實的一個隱喻或象徵,而現實並不存在。每一種事物都是歷史的功能;所有的文化與宗教都只是時間性的、暫時的與神話的。創世的不是上帝的言,而是解釋學——中途與終結當然也不例外。」
第三,後現代主義不是西方當代藝術的現實,它只是、並且始終只是一種觀念形式,一個批評概念或美學概念。這一點特別值得一提。某些天真的後現代主義者相信,我們「已經進入」某個劃時代的時期,在這兒,一切皆「後現代」了。而在中國,由於一些更加天真的後現代主義學者的似是而非、似懂非懂的介紹,以及自始就亂轟轟的「後現代理論研究」,以至於在日常意識中,人們產生了「西方已經進入後現代,我們該怎麼辦?」式的無端焦慮,或是「我們應該繞過現代直接進入後現代」式的烏托邦狂想。事實上,後現代主義絕非西方一種社會現實,甚至不是一種思想現實。說它不是社會現實,是因為,正如貝格爾一針見血地指出的那樣:「盡管與19世紀下半葉相比,經濟、技術與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是佔主導地位的生產方式仍然保持一樣:私人資本對集體生產的剩餘價值的剝削。西歐的社會民主制已經充分地認識到,盡管政府幹涉經濟事務的意義不斷增長,追求最大利潤仍是社會生產的驅動力。因此,我們在解釋當下變化時務須小心謹慎,不能幼稚地把它們估價為劃時代的轉變的跡象。」說後現代主義甚至不是一種思想事實,是因為: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後現代主義就一直處於西方有識之士的批評與反駁之中。換句話說,後現代主義一天也沒有作為一種「思想現實」存在過,而是始終作為一個「問題」存在著。(當然,在後現代主義者眼中,現代主義甚至更不可救葯。)正如查博特所說:「他們[後現代主義者]假設我們事實上正在目睹某種真正的後現代文化的出現,而我想質疑這個假設。在我看來,某些被稱作後現代主義的東西事實上是現代主義本身內部的一種晚近的發展或衍變,這種說法至少具有同樣的有似真性。我已經提出了一些論據來支持我的論點:(1)還沒有令人滿意的與普遍接受的後現代主義解釋存在;(2)被稱作後現代的許多東西其實直接來自現代主義;(3)對它的存在的大多數論辯主要都是通過對現代主義的枯竭的概括,特別是通過一種忽視了其作為第二級別的概念的性質的概括,來獲得其最初的似真性的。」
最後,後現代主義也不是一個媒介概念或藝術樣式的概念。因此,比方說,我們不能說架上繪畫是現代主義的,而裝置藝術(installation)、視像藝術(video art)等等,卻是後現代主義的。因為,從根本上說,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分野不是媒介或材料,或具體樣式的分別,而是觀念的分別。這個問題有些復雜。我們得稍微繞一個彎。

⑺ 在中國藝術史上,現代性和後現代性分別在什麼時候顯現

在中國藝術史上,現代性和後現代性分別在什麼時候顯現?

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在藝術史上,現代性和後現代性分別在什麼時候顯現的你知道我們一起來探討了解看看吧。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現代與後現代是西方世界的說法,約略1850到1940是現代,之後是後現代,現代藝術的特點可以從藝術家強調主觀觀念,以及表達強烈個人情感為標准,西方現代藝術可以從庫爾貝代表的新寫實主義開始,以印象主義進一步發展,然後到立體主義,表現主義達到高峰。當時現代主義所揭示的幾個重要的立足點都已經被打破了。比如,在思想上,現代性所標榜的是個體的建立,是一種理性,是對於前途的樂觀。自清以來就不曾斷過,但因中西方文化碰撞所引起的爭論不休,則發生在以“'85思潮”為標志性的時期內。從全盤西化到百家爭鳴,曾經被打倒的又回到話語體系之中。繪畫的傳統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懵懂地回歸了,中間亦幾經波折反復。

現代主義有關“形式主義”的邏輯可以無限制地延伸和發展下去。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在歐美之外的美國大陸開始出現新的“波普藝術”。而格林伯格的“美國風格繪畫”系統,提倡純粹的現代主義,拒絕其他理論或者知識結構的介入,轉而藉由以形式主義的原則並為“抽象表現主義”不懈地進行藝術政治的辯護,使得“抽象表現主義”一時間成為席捲全球的現代主義繪畫價值系統中國傳統中沒有統一宗教,歷史經驗就有了一種替代性的先驗價值,所以歷代文獻和民間志被較好保留,數量之大無法遍讀。實際上,對藝術家來說當前面臨的危機性問題是一個有效的出發點,這個出發點會產生方向直覺,如遇機緣配合就會接近我們想深入理解的那些思想閃光點。

閱讀全文

與後現代藝術是什麼時期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9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