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分析哲學算什麼類別藝術修養

分析哲學算什麼類別藝術修養

發布時間:2023-06-09 23:27:54

❶ 藝術與人生修養

經常有人問起:什麼是藝術?藝術是怎樣產生的?藝術有什麼作用?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如若確切地回答,解釋清楚,並不是太容易。雖然人的一生都離不開藝術,從呱呱墜地起便聽媽媽唱搖籃曲;以後長大成人,少不了要看戲、看電影電視,買幾張畫掛在家裡;直到壽終正寢,人們以哀樂、輓歌相送。如果將藝術擴大,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也無不與藝術結緣。然而,如何說明這些事實呢?這里涉及到一些藝術原理的問題。有人借哲學上的「本體論」來解釋藝術,說藝術本來是什麼樣子,應該是個什麼樣子,結果使問題更復雜了。因此,我想從藝術與人生的關系入手,對此加以探討。一、 人與藝術

人為什麼創造藝術?須要從人之所以為人說起。從最早的歷史看,人事從動物中分化出來的。從猿到人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由直立行走到鍛煉了手的靈活並帶動了腦的發達,進而開始了復雜的造物活動。動物所有的特點人也全有,可是人所特有的則是動物所無。如思維和創造,特別是按照理想和不同的需要而創造。歷史學家稱人類最初的原始社會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也就是分別以粗糙的「打擊石器」和精緻的「磨製石器」為代表。舊石器時代經歷了幾十萬年乃至上百萬年。人們將堅硬的石頭打磨成各種用途的工具,為了便於把握,逐漸認識了物體的對稱形。在山西陽高縣的許家窯村,發現了一千多個大小不同的石球,表面雖不光滑,可是十分圓整,是十萬年前的原始人用來狩獵的投擲武器,小的則是「飛石索」上的彈丸。這些石器固然不能說就是藝術品,但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於對稱形和圓形的認識和掌握,卻為藝術的形式美鑄造了一把鑰匙。

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四千年至八千年左右,各種磨製石器已相當精緻和規范。在這個歷史階段,以農耕和畜牧的出現為標志,表明已由依賴自然的採集漁獵經濟前進到改造自然的生產經濟。制陶、紡織、制玉等工藝的產生和發展,其製造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說明農業和手工業開始有了分工。大量的彩陶圖案豐富而精美,變化無窮。在彩陶器皿上,除了氣象萬千的幾何形圖案外,還有想像的龍,圖騰式的崇拜物,以及文身的人物。在青海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的一件陶盆內面,畫著一群人,手拉著手分成三組跳舞,說明舞蹈藝術已很發達。就各地出土的陶塤和一件精美的骨笛表明,已可用來為舞蹈伴奏或吹奏樂曲。在這已時期,藝術不但產生,並且得到了普遍的發展,藝術的門類和樣式也已多樣化。

現代人論藝術,多是側重於所謂「純藝術」,如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以區別於實用性的藝術,如工藝美術、裝飾藝術、建築藝術。實際上,藝術是伴隨著勞動而發展起來的,按藝術發生學的序列看,是實用先於審美。鑒賞性的「純」藝術是從實用性藝術中派生出來的。俄國普列漢諾夫在《沒有地址的信》中,以民族學的大量資料論證了藝術最初都是起源於勞動,由實用轉化為審美的。即使舞蹈也是為在勞動中減輕疲勞,而繪畫則是用於記事,有點近似於地圖。近些年來,我國有上百處的地方發現了岩畫,有的年代很早,可遠推到新石器時代;有點則是後來的邊遠地區的放牧者所作,但其性質仍然屬於原始時期。岩畫的題材很多,大量的是動物和人物,也有各種符號。從內容上看,大都是表現他們的生活和信仰,有的則是某一事物的記錄。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岩畫中,有不少刻畫的馬蹄印、鹿蹄印、牛蹄印、羊蹄印等,作為一種符號是無疑的,它的功用,似乎是告訴獵人某種動物出沒的地方。
《吳越春秋》中記載著一首遠古時代的《彈歌》:

「斷竹,續竹
飛土,逐肉。」
歌很短,只有四句八個字,讀起來頗感古澀。所謂「彈歌」,就是歌唱一種古老武器的製造和功能。這武器叫「彈(音旦dan)」,是一種利用彈(音旦tan)力發射的彈弓。「斷竹」即截斷竹竿;「續竹」是用弦連接竹片的兩頭;「飛」系發出,「土」指彈丸;「逐」狀追趕,獵取,「肉」指鳥獸。如果譯成現代語體,可為:

「截斷竹竿劈成片,彎成彈弓裝上弦,
發射泥丸快如飛,獵取鳥獸作美餐。」
意思懂了,卻有些乏味。這大約就是語言藝術的一個特點。另一方面,在現代人看來其內容也過於平淡。假如我們推後幾千年,在原始時代,誰能發出巧思並做出這樣的好武器,便於射獵鳥獸,那種喜悅的心情可真要放聲而歌了。

從這首歌中,也可看出藝術的功力目的。人為了自己的需要創造了藝術,藝術又反過來給人以鼓舞。不論是純精神的藝術還是與實用結合的藝術,都是為了人的自身的利益。它的產生,既是心靈之美的抒發,又是同科學技術同步。科技也是為了人的需要,它與藝術在形式和手段上雖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甚至做著同一件工作。如在手工業時代,制陶的工藝與陶器,紡織的工藝與錦緞,髹漆術與漆器等,表現在科技與藝術的關繫上,實在是不可分的。高爾基稱人類用理智的力量所創造的文化是「第二個自然界」,以區別於客觀存在的「第一個自然界」。他認為「三個人」是創造文化、創造第二個自然界的,就是科學家、藝術家和工人(見《說文化》)。這里所說的「三個人」,是指三種工作的人。科學家發明了科學和技術,藝術家對形體進行塑造,最後由工人製造成品。這是分工,又是協作。隨著社會分工的細致,協作也就更多樣。現在有種人從實利出發,帶著世俗的觀念將職業強分尊卑,是恨庸俗的。

人的造物活動已經延續了數千萬年,考古學家在不停地發掘、鑒定,數不盡的東西充滿了博物館,可以排出一條壯闊的文化長河。究竟誰是「造物主」呢?古代的哲人也在思考。中國人說是「聖人」,西方人說是「上帝」;柏拉圖在《理想國》中列舉了畫家畫床是根據木匠造的床,那麼木匠又是根據什麼而造床呢?最後只有歸結到「神的理念」。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中說:「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動物的尺度和需要來進行塑造,而人則懂得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並且隨時隨地都能用內在尺度來衡量對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物體。」我們理解,這里所指的「美的規律」,是需要和理想,當然也包括美學的要求在內。人的需要是無窮的,只能是相對的滿足;人的理想也是永在追求,不過是逐漸升高。因為人都有一種進取心,用馬克思的話說是「人的本質力量的新的顯現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實。」(同上)

我們所說的「文化」,通常被分作「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由兩種文化導致了兩種文明。因而將自然科學劃為物質文化,將人文社會科學劃為精神文化。大致看來,這種劃分是必要的,但不能過於機械。因為,物質和精神是不能硬性分開的。事實上,人類最早的文化是融為一體的,可以叫做「本元文化」。以後文化的多元分化並沒有將本元文化解體,而是相並列。也就是說,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外或之間,還有未經分解的「本元文化」。當然它也兼有兩種文明,即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綜合。在人的造物活動中,每每都說明了這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現代科技和藝術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提高和需要,兩者正在產生新的綜合,而且層次越來越高。如果說,實用性的藝術本來就兼有文化的雙重性,那麼,所謂「純」藝術也不可能離開物質的載體。這「載體」已經不僅是畫畫用紙、用顏料,演奏要樂器,而是反作用於藝術。當攝影術發明之後,曾經沖擊過繪畫,特別是西方的油畫肖像;一百年前電影的出現,一方面是隨著產生了電影藝術,另一方面無疑也直接影響到戲劇;現在是電視進入家庭,各種不同形式的電視藝術應運而生,不僅戲劇、電影受到沖擊,連兒童連環畫也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家庭的生活方式。

再過一百年藝術會是什麼樣子呢?誰也無法估計。即使原理不變,但在藝術的形式上和體裁上必然是五花八門。就因為將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生硬地分開,又忽視了「本元文化」的存在,從歷史上到現在便產生了「功能主義」與「唯美主義」之爭,以及「為人生的藝術」與「為藝術的藝術」
之爭,還有與此相聯系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辯論。說到底,只有明確藝術與人的關系,藝術對人的積極作用,立論才不致偏頗,才能辯證地看問題。

人的思維方式有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藝術是形象思維的升華和結晶,是表現人的心靈之美的意識形態。就藝術與人的關系看,人生離不開藝術,藝術也不能脫離人生。

二、藝術的種類

人類社會的文化積淀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人們對於藝術的需要並非從一個角度出發,而創造藝術更不是使用一種模式;加之東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藝術便顯得種類多樣,形式紛繁。直到電影的產生,西方曾有「八大藝術」之說,即文學、音樂、繪畫、戲劇、建築、雕刻、舞蹈和電影。所以電影也叫「第八藝術」。我國古代在藝術上只有專稱,沒有總稱。「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對「藝術」和「美術」還有混稱,以後才逐漸分開,藝術是個大概念,美術史藝術的一個門類。豐子愷先生曾做過一些藝術的分類工作,也沒有通行。對於「文學」,西方是作為語言藝術對待的,但在我國卻習慣與藝術並列,統稱「文藝」,只是在美學研究中還有人在藝術中談及文學。

作為藝術的分類,至今還沒有定型的分類法,常常從不同的角度分別加以說明。從一個角度是分不清楚的,可能會越分越亂。因此,為了便於了解藝術的性質和體系,我們也列舉出一下的幾種分類法:
(一)以作者而分

就藝術與人的基本關系而言,最初的藝術不過是有感而發,任何人都會表現出來,如果得以流傳,也就是「藝術」。以後有了分工。藝術分成了若干種職業,從事這類職業的人,先是叫匠人『藝人,以後才稱為「藝術家」。豐子愷先生說:「藝術即有情,有情即有藝術。故藝術非專科,乃人所本能;藝術無專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變多端,人事煩瑣,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於生活之一隅,而喪失其人生之常情。於是世間始立『藝術』為專科,而稱專長此道者為『藝術家』。」(《藝術漫談》序,1936年)。因此,在社會上便有專門的藝術家和非專門的藝術創作者之分,有專業和業余之分,有高雅和通俗之分。從藝術分類學的角度看主要的不是橫向的排列,而是縱向的層次關系。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1.專門藝術與民間藝術——這是相關聯的兩個藝術層次。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中的一種重要基礎,也是專門藝術家吸取營養的寶藏。一般的說,專門藝術家經過了長期嚴格的專業訓練,並以此為社會工作,專門從事藝術的創作、設計、表演、演奏『其藝術是帶有娛他性的,個人的風格也較強。民間藝術則是帶有民族性的群眾藝術,在我國主要是農民(以及牧民和部分手工業者)的藝術,他們從事藝術活動多數是為了自娛,只有少數當作副業。民間藝術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強烈的地方風格,個人的創造多是融匯在集體之中,形成一個地區的帶有歷史性的集體創作。民間藝術的作者多是書本文化不高,沒有經過專門的藝術訓練,是在傳統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下,逐漸發展起來的,,所以民間藝術作品都表現得比較率真質朴。

2.專門藝術與業余藝術——兩者的關系也只是層次的差異。業余藝術的作者多是在城市和農村中有其他職業者,或是退休的老年人,

3.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這是藝術上的兩個層次,在社會上也分屬兩個不同的「文化圈」,但對作者很難說有層次之分。所謂「高雅藝術」,也有的叫「精緻藝術」,在音樂上一度稱作「嚴肅音樂」,實際上是相對與「通俗藝術」而言,在名稱上並沒有嚴格的的規范。而「通俗藝術」則相近於「流行藝術」和「大眾藝術」。通俗藝術的特點是流行性強,通俗易懂,為大眾所樂於接受。如傳統的相聲,月份牌年畫,香港的武打片,,和近些年興起的通俗音樂.戲劇小品.卡拉OK等,都比別的藝術擁有較多的讀者觀眾,特別是在通俗音樂方面,許多青少年對於名「歌星」的追隨,到了如醉如狂的程度。豐子愷先生說:「淺見的人誤解藝術,原是難怪的。因為藝術這件東西,內容很嚴肅,而外貌很可愛。不像道德.法律似的內外性狀一致。因此眼光短淺的人就上了它的當,以為它不過是一種休閑的玩意吧了。」(《藝術必能建國》,1938年)。確實,很多人把藝術當做消遣,二很多藝術又迎合了這種要求。於是泥沙俱下,推波助瀾,用時髦的話說,變成了「炒」藝術。順便講一句,對於「流行」問題不能籠絡的論是非,每個時代都應有顯示自己特點的時尚。通俗也不庸俗。關鍵在於藝術的創作和積極的引導,紡織他的負面效應。在通俗音樂方面,所謂,「追星族」的產生,就是,就是將事物引向了反面。即便是消遣,也是人生的正常需要,只要健康活潑,同樣是應該發展的。試想,們創造藝術的目的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生活,如果對人生無益,不是多此一舉嗎!
(二)以用途而分

前已提及,藝術的具體用途有兩個層次,一是鑒賞性的藝術,二是實用性的藝術。
所謂「鑒賞性的藝術」,是傾向於精神方面,在觀賞、欣賞、鑒賞藝術中受到一些熏陶和感染,進而在精神上各道鼓舞,培養高尚的情操。藝術作品以其「有意味的形式」,獨特的、典型的藝術形象,能夠扣動人的心弦,產生無比的積極力量。

所謂「實用性的藝術」,主要是指建築藝術、工藝美術和現代工業藝術設計等,幾乎包括人們衣、食、住、行、用的各個方面。它是在生活中被實際應用的,以其獨具的形色及其裝飾,使人在用的過程中得到心神的怡悅,對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生活的美好是人的積極進取的一個重要方面。生活環境的美化、理想化也是文明層次的一個重要標志。早期美學曾忽略了這一點,只是在近半個世紀才逐漸有所認識。從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生活的提高來看,未來實用性的藝術的發展潛力將是巨大的。

(三)以感官而分

人的感官與外部世界接觸,與藝術關系最大的莫過於眼睛的視覺、耳朵的聽覺和人體的動作。說來並不奇怪,人類最早的藝術也是從這幾方面開始。所謂「綜合藝術」,即兼有視、聽、動作和語言的,是後來的發展如戲劇、戲曲、電影、電視等。

1.視覺藝術——主要指美術。它與特具的形與色,訴諸視覺,通過眼睛進入人們的心靈。從原始時代起,便發展成為一種最普遍的藝術。

2.聽覺藝術——主要指音樂。聲音的和諧、悅耳,通過歌唱、樂器演奏,訴諸聽覺。人們感受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可以想像出有關的藝術形象,如詩如畫,情感交織。

3.動作藝術——主要指舞蹈。舞蹈是身體的「律動」,即有節奏的動作。聞一多說:「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本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分的表現,生命的機能是動,所以它直是生命機能的表演。」他認為,這是舞的「真面目」,而非對日常生活經驗的模擬。「一方面,在高度的律動中,舞者自身得到一種生命的真實感(一種覺得自己是活著的感覺),那是一種滿足。另一方面,觀者從感染作用,也得到同樣的生命的真實感,那也是一種滿足,舞蹈的實用意義便在這里。(《神話與詩·說舞》)」

4.綜合藝術——主要指戲劇、戲曲和電影、電視。戲劇和戲曲又稱「舞台藝術」,電影和電視又稱「影視藝術」。舊時戲園的舞台上寫著「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的對聯,說明了綜合藝術的能量是很大的。它足以反映整個社會,揭示全部人生。因此,其意義是恨重大的。
(四)以時空而分

作為藝術的形態,有的以其聲響佔有時間,有的通過造型佔有空間,當然也有的兩者都占。這種分類法雖不多用,但也說明了認識藝術的一個側面。

1.時間藝術——主要指音樂。聲音無形,但佔有時間。

2.空間藝術——主要指美術。美術作品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都佔有一定的空間。所以美術也稱作「造型藝術」。

3.綜合藝術——主要指戲劇、戲曲、電影、電視,有形有色有動作,同時佔有時間和空間。舞蹈也是「造型藝術」,同時也佔有時間和空間,因此帶有綜合性。

(五)通常的分類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具體的接觸某種藝術。因此,通常的分類都是約定成俗,也可以稱作「綜合分類法」,即以各種獨立的藝術門類並列。舉其大者,可分六大類。

1.美術——美術作為藝術的一個大類,形式很多,種類也很多。一般分為繪畫、雕塑、建築、工藝、書藝和攝影。
繪畫包括許多畫種,有中國畫(分為花鳥畫、山水畫、人物畫,及工筆畫、寫意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粉畫、丙烯畫、版畫(包括木刻、銅版畫、石版畫等)、年畫、連環畫、宣傳畫、壁畫、漫畫等。

雕塑包括雕刻與泥塑,又分圓雕和浮雕。在材料上有泥塑、彩塑、石雕、木雕、鑄銅和不銹鋼等。在體積大小和用途上有案頭、雕塑、建築裝飾雕塑和紀念碑雕塑等。

建築包括紀念物建築、公共建築、民居建築、園林,以及城市規劃設計、小區設計、環境設計等,建築是無聲的音樂。

工藝即工藝美術,包括現代工藝和傳統手工藝,以及工業藝術設計等。現代工藝有染織、服裝、陶瓷、玻璃、皮革等。傳統手工藝有刺綉、編織、牙骨磚石雕刻、漆藝、景泰藍、紙扎、金銀首飾等。工業藝術設計是新興的一門藝術,主要同現代技術和工業生產結合,應與工藝美術相並列。一般包括裝潢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和環境藝術設計三個方面。
書藝,即書法和印章,包括大篆、小篆、楷書、隸書、行書、草書、魏碑等。由漢字而為藝術,是我國文化立於世界之林的一種特殊現象。它是具體的,卻又是抽象的符號,在藝術上具有獨特的表現力。
攝影包括人像攝影、風光攝影、空中攝影等。

2.音樂——可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部分。聲樂包括獨唱、對唱、重唱、齊唱、領唱、合唱等。器樂包括弦樂(有小提琴、大提琴豎琴和二胡、板胡、琵琶、古琴、揚琴等)、管樂(有木管如短笛、長笛、雙簧管,銅管有2、小號、長號、大號)、打擊樂(有定音鼓、小鼓、亳、鑼、三角鐵)、鍵盤樂(有鋼琴等)。在演奏上有獨奏、齊奏、重奏、合奏以及歌唱、舞蹈的伴奏等。交響樂是音樂中規模最大的一種樂器形式,以管弦樂為主,也配以其它樂器,有的還加用合唱。音樂又往往與詩歌、戲劇、舞蹈等組合,成為歌劇、舞劇、戲曲等。

3.舞蹈——分獨舞、雙人舞、群舞(集體舞)和舞劇等種類。在形式特點上有古典舞、民間舞、芭蕾舞、抒情舞、交際舞(交誼舞)等。
4.戲劇(戲曲)——戲劇與戲曲有同有異。一般戲劇主要指話劇,按作品性質可分為悲劇、喜劇(包括鬧劇)、正劇等類型。正劇被稱為「嚴肅的戲劇」,主要特點兼有喜劇和悲劇的因素,能多方面反映社會生活。另外還有多種體裁,如詩劇、啞劇(默劇)、街頭劇(廣場劇)、活報劇、秧歌劇、廣播劇、戲劇小品等。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以歌舞(包括雜技、武術)、劇三者有機結合為表現手段,其藝術綜合性更大。戲曲的劇種除京劇外,各地的地方劇有三百多種。

5.電影(電視)——電影和電視是現代科技的產物,在反映生活說上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並能大量復制、攜帶方便,放映簡易,是最為大眾化的現代藝術形式。電影和電視的片種很多,並且還在不斷地創造,有故事片、紀錄片、文獻片、科學教育片、美術片(動畫片、木偶片、剪紙片)等。

6.曲藝(雜技)——曲藝是各種說唱藝術的總稱,它的形式活潑,演出簡便,群眾性強,歷史悠久,在全國各族、個地區共有三百多種。主要種類有:評書、相聲、快板書、彈詞、大鼓、琴書等。雜技是各種雜耍、技藝表演的總稱,包括蹬技、手技、頂技、踩技、走索、車技等。一般吧戲法、魔術、馬戲、馴獸包括在內。
以上六大類,只是主要者。即使不夠全面,也足以說明藝術的多樣性。反映了人生的充實和豐富。正因為人生需要藝術,所以藝術一直在被創造著,形成五花八門,奼紫嫣紅的局面。

三、藝術的社會作用

人們的每一種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藝術當然也不例外。只是要看這一活動的意義,其目的是否有益於人生,有益於社會。漢語中對「功利」和「功能」這兩個詞的解釋,內容上畢節哦接近,在藝術上也常使用。似乎對鑒賞性的藝術多用「功利」,而對實用性的藝術多用「功能」,也可能是著文者的習慣所致,但推敲起來倒是很確切的。然而不論是「功利」還是「功能」,都要考慮其實際的效益。作為藝術,須要從社會的廣角,對人生的作用看其是否產生積極的效應。歸納起來,可有四個方面:
(一)認識的作用

人生在世,需要學會認識世界,並盡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直到人生觀的建立。但知識來源於實踐,是長期積累起來的,只靠個人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大量的知識要從社會獲得。社會科學在揭示人生方面最為深刻,但也太抽象,不是所有人都能領悟的。自然科學解釋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有獨到之處,卻又往往受到專業的隔閡。唯獨文學和藝術,是通過想像的塑造,揭示人生和解釋世界。而藝術的魅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藝術的認識作用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生的各個層面。從兒童的認識事物,游戲、兒歌和玩具,以及看圖識字,都是開發智力,增長知識。青年人走上社會,選擇職業,樹立遠大理想,往往會受到一部文學著作或意見藝術作品的影響。即便到了晚年,不論是再學習還是回顧人生,也存在一個認識的問題。在這里,藝術是大可借鑒的。
(二)教育的作用

藝術是教育作用是不能忽視的,中外古今的許多優秀藝術作品都說明了這一點。我國早在《尚書·舜典》中就提出:「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孔子重視美語,重視《詩》的教化作用,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樂記·樂本》直接指出:「樂者,通倫理也。」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指出繪畫具有很大的教育功能,能「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因而「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這些古人所講的具體內容和觀點同我們不會一致,但在強調藝術的教育作用上則是相同的。
問題在於,作為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文藝,其教育的作用本來是恨清楚的,近些年卻被一些人攪得很亂。由文學生的「游戲人生」、「跟著感覺走」、「過把癮就死」為發端,幾乎影響到藝術的各個方面,最為突出的就是現代派藝術的泛濫,甚至到了在國家美術館里用槍打電話亭、擺攤賣對蝦、發放避孕套的程度,並把這種惡作劇美其名曰「行動藝術」。現代派的「理論家」竟揚言現實主義過時了,未來的藝術必定是現代派藝術。作為一種現代藝術思潮和藝術流派,只要有存在的價值,總會逐漸走向成熟。我們對現代派藝術也應該持一分為二的態度,既不能籠統否定,也無法全盤肯定,要對具體作品作具體分析。就像物極必反一樣,「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以往餓藝術曾一度變成了政治的附庸,將藝術當做政治和政策的圖解。毋庸諱言,藝術創作、藝術作品和政治的關系,總是相互影響的,不可能硬性割裂;既然同是一個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必然有著這樣那樣的聯系,至少是不應發生嚴重的矛盾和沖突。但若變為「服務」關系,有了主從和隸屬,關系是單純了,可藝術的個性也就不復存在。事實上,若深刻地揭示生活,哪個嚴肅的藝術家不是苦心探索。藝術的內容和思想性,在不同題材和形式的作品中所表現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待到「文革」後期出現的「三結合」創作班子,即「領導出思想,群眾出生活,藝術家出技巧」,藝術也就走向了徹底的敗落。從歷史的因果來看,現在所出現的傾向,誰能說不是對前一種傾向的反撥呢?

書歸正題,藝術的教育作用必須以作品的思想性為依託,而現實主義創作方法永遠也不會消失。優秀的現實主義藝術作品,是人生的教科書。這不僅是我們現代的優秀作品所證實了的,也為歷代的優秀作品所證實。

❷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是相對的,並不是每個藝術家都在自己作品中表露哲學觀點,更不是每個藝術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哲學對藝術的影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 篇1

一、志存高遠,熱愛生活

杜甫志存高遠,既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抱負,也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慨嘆。他對於生活、對於人民,對於祖國的大好河山充滿了真情。「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盪胸生紫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的五律精工凝練,氣勢恢宏,這首《望岳》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再如《絕句四首》其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黃鸝翠柳、白鷺青天,色彩豐富,對比鮮明。西嶺之雪和東吳之船這兩個意象被納入「窗含」和「門泊」的畫框之中,時空意境更是拓展到千秋萬里之外。凝練的語句表現出的是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神往。

二、反對戰亂、批評腐朽

杜甫憂國憂民的儒家思想,在他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中體現為一種強烈的社會批判思想。朝廷的腐朽與民眾的困苦之鮮明對比使得杜甫在批判揭露醜惡的同時,也不斷表達著評定動亂、中興國家的願望。《悲陳陶》中說「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悲情版》中說「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是骨」,一種深沉的情感里充滿了對戰爭屠戮、屍橫遍野的慘象之慨嘆。《兵車行》中的「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些都無不表達了對禍亂的抨擊,而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詩書喜欲狂」更是直白地描繪了一顆赤子之心在聽到收復失地後的那種狂喜狀態。也正是因為杜甫詩作所具有的的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史詩」。

三、體察下層、憂國憂民

杜甫兼具博大的同情憐憫之心對於民眾生活疾苦不僅能夠觀察入微,甚至因為自己的生活狀況落魄而更有感受,這種深刻的感受是他憂國憂民的重要原因。《又呈吳郎》便是這種同情普通百姓的作品:「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即防遠客雖事多,便插疏離卻甚真。已訴徵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沾巾。」本詩由自己生活中具體的一個貧窮鄰居轉而想到了天下貧苦百姓,由小及大,由此及彼,可窺出杜甫的仁人之心。然而,杜甫並不只停留在普通的同情階段,他甚至幻想著為解救百姓的苦難甘願做出自我犧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便是這種至高理想境界的代表之作:「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此番博大胸懷,的確感人至深。由此可見,杜甫是一位心系國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詩人。

動亂的時代,個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觸,則悲慨滿懷。他的詩有一種深沉的憂思,無論是寫生民疾苦、懷友思鄉,還是寫自己的窮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闊大的。他的詩,蘊含著一種厚積的感情力量,每欲噴薄而出時,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養所形成的處世心態,便把這噴薄欲出的悲愴抑制住了,使它變得緩慢、深沉,變得低回起伏。個人的悲痛變成了對於百姓苦難的深沉憂思,留下了無窮韻味。這便是杜甫詩作沉鬱頓挫的總體風格。再說李白。李白的生活經歷決定了他受到家思想影響較深,因此,他性格上崇尚自由,富有灑脫不羈的氣質、自由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的情感;創作上貴在想像,富有主觀的色彩、浪漫的情懷、豪邁的氣概。

其作品具有無限的時空概念,感情之興發宛如天際在狂飆奔涌而出,意象奇特雖變化萬端卻又銜接無間等特點。李白一生不以功名顯露,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蔑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利為中心的等級制度,大膽反抗、犀利批判腐朽的政治現象,再到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從平交王侯到輕蔑權貴再到揭示權貴,李白的自由主義個性也經歷了一個境界的提升。《流夜郎征新判官》中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這是李白對平等交往王侯貴族的要求。李白輕蔑權貴,《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中的「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如此大膽,更引得杜甫在《飲中八仙歌》里贊嘆其「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這種崇尚自由的精神,最後發展到了揭露權貴,並擺脫權貴而終至靈台清明的境界。《古風》第十五篇說「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第三十九篇說:「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發出了最響亮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更是表現了「錢財功名身外物,莫如人生一場醉」豪放行樂姿態。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響還體現在他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於把個體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區,使筆下的山水丘壑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山水是人格化了的山水,生命是山水化了的生命,李白的作品也是如此。一方面是在氣勢磅礴的高山大山中凸顯奔放熱烈的生命之美,如《將進酒》中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中的「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橫江詞》中的「海風來過惡風回,浪打天門石壁開。

浙江八月和如此,濤似連山噴雪來」。這些氣勢磅礴之詞乃是著意於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同時賦予山川以人生理想之映射,說是山川氣勢,實際是胸臆之豪邁奔騰。另一方面,是在清明秀麗的自然意境中表現纖塵不染的天真情懷。如《月下獨酌》中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山中與幽人對酌》中的「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中的「月隨碧山轉,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覺雲林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中的「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西樓望吳越。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仙風道骨的神遊境界,自然清新的飄逸之感是李白描寫自然作品的另一種自由形態。

綜上所述,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風格,在對自然的神合、對社會的超越的層面上都體現出了道家思想對他的影響。最後說王維。王維,字摹詰,他名和字皆出自,《維摩詰經》王維的母親曾經「師事大照參師三十餘歲,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由於母親的影響,「俱奉佛,居常疏食,不茹葷血」,他深受佛教的熏陶,早年尚有樂觀進取的激情和建功立業的願望,後來由於社會打擊徹底禪化,思想上由痛苦轉為消極,在逃避現實中選擇了在山水和佛門中尋求精神解脫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經歷,使得他雖然失去了早年那種意氣風發的少年精神,卻使他在生活中能夠追求空靈絕俗的意境美,仍然體現了渴望保持自由高潔的人格理想。因此,禪宗思想對王維詩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其作品充滿了空靈的意境美。

《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中雨後新鮮的空氣、石上清泉潺潺的水聲、明月照耀下松林的剪影,構圖不僅可以入畫,而且表現出畫所不及的意趣:竹林中的喧嘩令人想見浣紗女歸途的熱鬧,蓮花的搖動可見漁舟穿行的輕盈,自然界的光色聲響交織成活波的旋律,宛如一首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夕陽的暖色與青苔的冷色形成色調互補,林中的靜謐與山中的人語動靜對比,使有限的畫面延伸到畫外無限的空間,從而以深林中夕陽返照的一角顯示出山中的空靈意境。再看《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如此夜深人靜,月光下的春山華為一片虛空,時而從山澗中傳來的幾聲鳥鳴,更襯出春夜的靜謐和溫馨。蘇軾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藍天煙雨圖》里說:「味摹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種境界來自於王維精文學、通繪畫、曉音律的精湛修養,也離不開他參禪的生活方式和靜心的思考方式。總之,哲學對藝術有著深刻的影響。當然,哲學對藝術的影響是相對的,並不是每個藝術家都在自己作品中表露哲學觀點,更不是每個藝術作品都非得具有哲理性。與此同時,藝術也對哲學產生一定的影響,藝術可以啟迪哲學家的思維,藝術作品也可以傳播特定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哲學家對藝術的思考,往往成為其哲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康德、黑格爾等均是如此。藝術反映現象,而現象的表現即得出事物的本質,人們在認識現象的過程中除了通過自身經驗,另外更大的一部分則來自藝術,即審美體驗,因此現當代的藝術越來越傾向哲理化。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 篇2

一、道家之無為提高作品的藝術境界。

道家的無為思想主張在發展中保持事物的本性,可以概括為一切事物順其自然發展,不參雜任何人為因素。它不僅是國畫的哲學基礎,更是政府的執政方針和百姓修身養性的好方法,對構建和諧社會也有重大的指導意義。無為是道之子,占據著道家思想的半壁江山。無為的無字,在《老子》所有的古本中皆是繁體字形勢,究其字面意思,它表示與人們不可感知的神靈相融的樂舞有關,因此我們不能望文生義想當然的認為無為便是無所事事,沒有作為。相反的,它是一種經過有為的思考,結合當下時勢而作出的順勢發展的行為,是道家身心舒暢,不為世間之事所煩的本性所在。它以清凈純粹使人減少慾念,保持心地寧靜,閑時擺弄花草,棲心於自然,掬一捧閑情逸致,暈一抹芳翠清香,最終使人到達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

那它是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國畫發展的?藝術境界的提高又是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呢?事實上,作品的藝術境界與人格追求是融為一體,相輔相承的。自古以來,中國畫的藝術境界最講究的便是意境二字。鑒賞一幅作品的.好壞不僅要關注它是否神形兼備,直抒胸臆,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作者對於情和景的處理,是否能以形傳神,是否能表達出超越文字,聲音的自然情感。鄭笠說,莊子理想化的境界,對古代畫論境界說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同時無為的思想也為人們引導了一種價值觀:無欲無為之人最逍遙。《莊子》中的很多章節都在渲染得道之人的崇高境界,在此期間也產生了許多有所作為的人物,在這樣的積極影響下,文人雅士們也漸漸被同化,遵循自然,調萬物以其和成為了他們的畢生所求,心態、意識也逐漸趨於平和,更加嚮往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的生活。由於遠離了世間的喧囂,藝術家們筆下的作品自然就清新脫俗、境界深遠了許多。莊子曾用一句天人合一,物我雙忘便道明了人格與境界間的關系,換句話說,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是通道唯一的境界,也就是說只有把個人追求融入到宇宙萬象之中,把主觀才情滲透在客觀景象之中的人才可以稱為一名合格的藝術家,才能達到清凈自守的境界創作出深邃自然的作品。

二、道家之虛實創新構圖理論及表現技法。

中華民族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不同的時代下催生不同的哲學思想,不同的哲學思想引領不同的構圖潮流。經過時間的沉澱與經驗的不斷積累,中國繪畫的表現技法逐步多樣,新的構圖理論與想法層出不窮,道家虛實的思想包含了想像之妙,含蓄之美,將中國繪畫帶入了一個看似無形,實則有意,不著一墨,妙趣橫生的境界,進一步發展了留白、寫意的表現手段,為豐富我國繪畫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老子虛實學說是中國傳統美學的一條准則,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內容:虛實統一,虛實相生,實生於虛,它既概括了中國古典藝術的美學特點,又強調了虛的存在,從而創新了中國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

老子認為宇宙萬物又是虛實的統一,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虛,也沒有絕對的實,只有將二者統一起來,保持一種和諧的關系,才能體現出事物的存在感。例如杯子是空的,沒有水,它便沒有價值。因此,無是有的前提,有是無的價值體現,兩者互相依存,相互利用構成一個完整體。正是這種有與無,虛與實的統一思想奠定了中國繪畫的理論基礎,像一盞明燈一樣指引著歷代藝術家們,使他們不斷豐富自己的構圖理論,在繼承傳統技法的同時不斷創新,並且促進中國畫向以虛實為美的道路發展。

道家哲學思想在中國畫發展過程中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它將淳樸、自然帶入到國畫的創作理念中,將真、善、美融入到中國畫的靈魂中,因此我們才能有機會傳承到一幅幅具有真性情的、靈動的、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絕世佳作。道家哲學思想的形成不僅對中國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還促進了中國畫獨特藝術風格的形成。總而言之,中國道家哲學思想與國畫藝術聯系緊密,相輔相成。

哲學對藝術的影響 篇3

1.引言

處在科學技術被廣泛運用的現代社會中,經濟的飛速發展為公眾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公眾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極大地豐富。作為公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書籍時刻與公眾文化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在科學技術廣泛運用以及經濟發展的推動,圖書出版事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書籍裝幀藝術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成為現代圖書市場商業化表現形式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公眾選擇書籍的一種重要參考方式。如何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書籍裝幀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在多種書籍形式充斥其中、書籍市場競爭加劇的環境下,不僅需要在吸收和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而且還應該學習國外優秀的經驗做法,尋求變革和創新。在這一背景下,本文開展對日本設計藝術哲學對中國改革開放後書籍裝幀藝術影響的研究。

本選題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1)本文以日本設計藝術哲學對中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日本設計藝術哲學中的優秀經驗做法以及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存在的不足,豐富了對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的理論研究,能夠為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的改進提供理論指導。

(2)本文在論述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存在不足的基礎上,結合日本設計藝術哲學的優秀經驗做法,提出了我國書籍裝幀藝術的改進對策,有助於我國書籍裝幀藝術的改進,進而推動我國書籍裝幀藝術的發展。

2.日本設計藝術哲學概述

2.1日本設計藝術哲學概念

日本設計藝術哲學是指運用於日本國內的,將藝術的形式美感應用於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設計中,凸顯出設計的特色與內涵,使之不但具有審美功能,還具有實用功能。[1]日本設計藝術哲學最早始於20世紀20年代,通過不斷的發展,於20世紀70年代後步入世界前列,在國內外具有重要的影響。

2.2日本設計藝術哲學與中國當代設計藝術哲學之間的關系

2.2.1相互影響的關系。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同屬東亞儒教文化圈。由於歷史的淵源,在傳統上有諸多相似之處。雖然在文化深層上實際上是大異小同,但在處理傳統與現代設計的問題上,為同樣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中國提供了非常有意義的參照系統。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在文化思想方面,中國與日本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以我國的佛教思想為例,我國的佛教禪宗思想傳入日本之後,對日本的設計藝術有了深刻的影響,日本在吸收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創新。[2]我國在設計藝術上對日本的先進設計藝術方法予以借鑒,體現出了日本設計藝術哲學與中國當代設計藝術哲學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

2.2.2相互促進的關系。處在當前國際社會的大環境中,國家的發展不僅僅體現在一國內部,還體現在國與國之間。這種國際發展環境,為中國與日本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平台,無論是在經濟交流,還是在文化、藝術等交流方面都得到了實現。這些有效的交流,使得日本設計藝術哲學與中國當代設計藝術之間相互促進,體現出了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的關系。

3.中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對日本設計藝術哲學的借鑒及受到的影響

3.1借鑒

3.1.1細節層面的借鑒

在書籍裝幀藝術方面,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細節層面對日本設計藝術哲學進行借鑒。日本設計藝術哲學往往注重藝術內涵的表現,這種藝術內涵的表現常常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選擇的設計素材、線條與顏色的運用等。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從融入藝術內涵的層面對日本設計藝術哲學進行借鑒。

3.2影響

3.2.1設計思想的影響

日本設計藝術哲學在設計思想上,往往表現出了精巧、力爭完美的設計思想,這種設計思想極大地提高了日本設計藝術哲學的品質,同時也影響到了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設計思想上進行改進,除了在注重書籍裝幀藝術的表現內容之外,還應該從設計思想上予以改進,也就是從設計品質層面提高我國改革開放後書籍裝幀藝術的質量。

3.2.2裝幀材質的影響

在裝幀材質方面,日本除了運用傳統的設計材質之外,還將現代社會中的高新材質運用到設計藝術當中,使得整體設計藝術不僅擁有傳統的元素,而且還體現出了現代化的設計特色。在這一方面,我國當代的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裝幀材質方面予以改進,可以在選擇傳統的裝幀材質時,還可以選取高新材質,如納米材料、銅書、石玉文書、浮雕紙、圖文紙等,從裝幀材質方面提高書籍裝幀藝術的品質與感官效果。

3.2.3意境構建的影響

從意境構建層面來提升設計效果,是日本設計藝術哲學中的特色體現,這種注重意境構建的設計特色賦予了設計藝術更多的內涵,能夠讓公眾充分地感受到其中體現出了的認為關懷與藝術特色。日本這種意境構建的設計藝術哲學能夠推動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從單純的書籍裝幀設計向意境構建的設計藝術轉變,進而幫助讀者更為全面地理解書籍裝幀藝術的設計內涵。

3.2.4整體布局的影響

書籍裝幀藝術的特色並不只是單個部分的特色體現,而是各個部分的充分結合之後的特色體現。在日本設計藝術哲學中,非常注重從整體布局的角度來表現設計藝術的特色,能夠將設計的內容全面地表現出來。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可以從整體布局的角度進行改進,包括字體的選擇、圖片的選擇、線條的選擇以及材質的選擇等,將這些充分地結合起來,使之構成一個完整而又統一的整體,進而實現對書籍裝幀藝術的表現。

4.結語

作為我國文化中的表現形式,書籍裝幀藝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書籍裝幀藝術不只是一種設計藝術的表現,而且還有著顯著的綜合性,這種綜合性表現在:選題的定位、營造書籍外在的形態以及經營書籍內在的信息以及與讀者的互動。由此,書籍裝幀藝術作為設計的一個門類,不只是對一本書籍進行的創造性行為,它還包括了與這本書的周圍環境的和諧共生。對此,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應多借鑒國外設計藝術的優秀經驗,從材質、表現內涵、整體布局、畫面效果等方面進行改進,進而提高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藝術的設計水平與藝術內涵,推動書籍裝幀藝術在表現書籍所固有的精神性、人文性、創造性的時候,將書的精神與人的思想充分地結合起來,使之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

;

❸ 哲學是什麼什麼是哲學

1、基本釋義
哲學,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認識、改造世界的方法論為研究內容的科學。 同時,在著名的科技融合體模型中,哲學處於該模型的頂端,匯聚並指導了具體科學,與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2、起源
源自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意即「熱愛智慧」。希臘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兩部分構成,philein指愛和追求,sophia指智慧。
「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3、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的最高問題,是指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恩格斯在1886年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對此作出了明確表述。它的提出,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對立的哲學體系、哲學派別以及對它們的客觀評價提供了正確的標准。

閱讀全文

與分析哲學算什麼類別藝術修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30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1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7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4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