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藝術體操運動員藝術表現力培養是怎麼樣的
藝術體操素有「藝術芭蕾」的稱號,不僅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同時還具有較強的韻律性,運動員伴隨著音樂做出各種美妙的動作,使觀眾在此過程中也能獲得更多美的體驗。但是,現實中,要提升藝術體操運動員的藝術表現力,不僅要求運動員具有較高的音樂素養,同時對於藝術體操運動員的綜合素養和文化底蘊也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一,要重視培養運動員的文化素養,促進運動員藝術感悟力的提升
對於一個人的綜合素養來說,文化素養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也是運動員其他各項素質發展的前提條件。而對於藝術體操運動員來說,其藝術表現力的形成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應該是一項在不斷的總結、內化、積累的過程中形成的能力,是藝術體操運動員的音樂素養、文化素養、美學素養、藝術修養、運動素養的綜合體現。而以上這些素養的形成,都要建立在藝術體操運動員較強的文化素養的基礎上,是提升藝術體操運動員藝術表現力的前提條件。
② 藝術體操二級運動員怎麼獲得
通常來說,要獲得藝術體操二級運動員資格,需要完成以猛模下步驟:
1. 學習和掌握藝術體操運動的技能和基本原理,包括動作的要求、節奏感和形體美感等方面。
2. 定期參加藝術體操的培訓和訓練,提枝兆緩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競技能力。猜芹
3. 參加藝術體操的比賽和評定,通過評定委員會的評價,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和等級認證。在一些組織機構中,還需要通過面試和考試等環節。
4. 在日常的訓練和競技中,保持良好的狀態和自律精神,積極參與團隊活動,形成良好的個人素質和團隊合作能力。
總之,要成為一名藝術體操二級運動員需要艱苦的訓練和努力,同時需要保持良好的狀態和自我管理能力。各國和組織機構對資格認證的標准和流程有所不同,具體可以了解所在組織機構或國家的相關規定和要求來做出相應的打算和努力。
③ 體操是怎麼發展成藝術體操的
中國藝術體操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現代舞蹈、韻律操和輕器械操在我國的傳播階段(新中國成立前)。
從19世紀中葉開始,某些外國民間舞蹈和輕器械體操也隨著外來文化的傳播進入了我國。1840年鴉片戰爭後,英、美等國先後在上海、天津等地創辦學校(教會學校),組織青年會,為我國帶來了德式體操、丹麥體操等各種流派的體操及啞鈴、棍棒、火棒、手巾、跳繩等輕器械體操,以提高女子的身體素質和促進身體的全面發展,這些教學內容在當時是獨特新穎的,很受女生歡迎。
第二階段:藝術體操的引進和初步開展階段(1949年~1977年)。
20世紀50年代我國從蘇聯引進了一些藝術體操的基本技術,1953年我國邀請前蘇聯體操隊來華訪問表演,包括藤圈操、紗巾操等藝術體操項目。1955年蘇聯專家凱里舍娃受聘在北京體育學院任教,為我國培養了第一批藝術體操教師。1959年舉辦了全國藝術體操訓練班。1964年我國退出了國際體聯,因此對國際上的藝術體操活動了解較少,加上「文革」的破壞,致使藝術體操在我國中斷了近20年。
第三階段:藝術體操的復甦和蓬勃發展階段(1978年至今)。
1978年,我國恢復了在國際體聯的合法地位,先後邀請了加拿大、朝鮮、西班牙、日本、蘇聯等藝術體操隊來華訪問、表演,邀請保加利亞、加拿大等外國專家來華講學。1983年開始,我國逐年舉行全國藝術體操錦標賽,並在第五屆全運會上把藝術體操定為正式比賽項目。從此藝術體操在我國迅速地開展起來。
④ 藝術體操的產生是在哪裡
藝術體操溯其源流,已有百年歷史。藝術體操起源於歐洲,19世紀末出現有音樂伴奏的各種身體動作練習。20世紀初,瑞士日內瓦音樂學院教師雅克?達爾克羅茲(EmileJaques-Dal—croze)創編的韻律體操,將身體練習與音樂結合起來,並從最初的徒手發展為使用輕器械的形式。藝術體操的產生與當時的教育改革及婦女體育運動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些教育家、體操家、音樂家、生理學家、舞蹈家對藝術體操的發展,在理論和實踐上做出了不少貢獻。例如:現代韻律體操的奠基人瑞士教育家、聲樂家台爾克羅茲(E.J.Dalcroze,1865~1950年)首先把音樂與體操相結合,創造了「音樂體操(韻律體操)」;德國音樂教師、體操家魯道夫?博得(R.Bode,1881—1970年)為婦女體操創造了富有女性特色和鍛煉價值的波浪動作;德國音樂、體育教師欣里希?梅頓第一個提出了進行動作練習時使用輕器械;現代舞創始人、美國的伊莎多拉?鄧肯(LDuncan,1878—1927年)提出了「表現自我」的舞蹈理論並進行實踐;德國舞蹈家拉班(R.V.Laban,1879~1958年)的「動作體系」對軍隊藝術體操產生了很大影響。經過他們不斷地探索革新,才逐步形成了現代體操。
藝術體操就是在這些理論基礎上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的,20世紀40年代傳入美國,50年代又傳入亞洲,逐漸流行於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