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西方繪畫大師有哪些
西方繪畫大師如下:
1、貝諾佐·哥佐利。他的壁畫通常充滿著寧謐的詩意,情感比較深沉,他的許多學生大致也因襲了這種抒情畫風。
2、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是15世紀義大利繪畫巨匠之一。弗朗切斯卡的大部分人生時間都是在他出生的故鄉聖塞波可度過的。
3、喬凡尼·貝利尼。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 威尼斯畫派的創立 威尼斯畫派的主要奠基人是貝利尼家族父子三人,即父親雅科布。
4、安德烈亞·曼坦那。義大利帕多瓦派文藝復興畫家,北部義大利重要的人文主義者。
5、卡洛·克里韋利。文藝復興時代畫家,義大利人。作品多為帶有宗教有關因素的繪畫。
畫這幅畫的人是畢加索。
⑵ 西方有哪些著名的畫家他們的代表作是什麼
1、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列奧納多·迪·皮耶羅·達·芬奇(義大利語: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儒略歷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義大利著名畫家、科學家,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並稱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也是整個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之一。
⑶ 請介紹一下西方的大畫家
多米尼克·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年8月29日-1867年1月14日)是法國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最後一位領導人,他和浪漫主義畫派的傑出代表德拉克羅瓦之間的著名爭論震動了整個法國畫壇。 安格爾的畫風線條工整,輪廓確切,色彩明晰,構圖嚴謹,對後來許多畫家如德加、雷諾阿、甚至畢加索都有影響。 巴伯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法國共產黨黨員。畢加索是20世紀現代藝術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遺世的作品達二萬多件,包括油畫、素描、雕塑、拼貼、陶瓷等作品。畢加索是少數能在生前「名利雙收」的畫家之一。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是一位法國的印象派畫家。 弗朗索瓦·布歇 (Francois Boucher)(1703年-1770年5月30日),法國洛可可時期的重要畫家。又譯做法蘭撒·布歇或是法蘭克斯·布雪。他以綜合性,感官的繪畫主題聞名。 威廉·阿道夫·布格羅(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年11月30日 - 1905年8月19日)是19世紀末著名的法國學院派畫家,畢業於巴黎的朱利安美術學院,在1850年得羅馬獎學金。他一生堅持唯美主義的學院派風格,打擊壓制後起的印象派畫家,他的作品很受當時人的欣賞,現代對他的作品也大有人贊美。由於他的夫人也是他的同學,所以當時受夫人的影響,極力幫助女性畫家舉辦畫展 列奧納多·達芬奇1(義大利語:Leonard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負盛名的藝術大師。他不但是個大畫家,同樣還是一位未來學家、建築師、數學家、音樂家、發明家、解剖學家、雕塑家、物理學家和機械工程師。他因自己高超的繪畫技巧而聞名於世。他還設計了許多在當時無法實現,但是卻現身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明。總的來說,達芬奇大大超越了當時的建築學,解剖學和天文學的水平,但是卻未能推動其發展。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Salvador Domenec Felip Jacint Dalí Domenech,1904年5月11日 - 1989年1月23日)是一位著名的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畫家,因他的超現實作品而聞名。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將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卓越的繪圖技術和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地混合在一起。他有一種對做出出格的事物而引起他人注意的狂熱愛好,並影響至他的公眾藝術形象,使他的藝術愛好者與評論家異常苦惱。 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又譯「達維特」,1748年8月30日—1825年12月9日) 是法國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年7月19日—1917年9月27日),法國印象派畫家、雕塑家。 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1798年4月26日~1863年8月13日)是法國著名畫家,1798年4月26日出生於法國南部羅訥河畔的阿爾代什省,曾師從法國著名的古典主義畫派畫家雅克·路易·大衛學習繪畫,但卻非常欣賞尼德蘭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的強烈色彩的繪畫,並受到同時代畫家熱里科的影響,熱心發展色彩的作用,成為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畫作對後期崛起的印象派畫家和梵·高的畫風有很大的影響。他的著名畫作「自由領導人民」是對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名作「悲慘世界」的呼應,這幅畫曾被印入法國政府發行的100法郎的鈔票和1980年的郵票上。 H·保羅·德拉羅什 (Hippolyte-Paul Delaroche 1797年7月17日 - 1859年11月4日) 是法國著名的學院派畫家之一。 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年12月12日—1944年1月23日),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復制匠。他對心理苦悶的強烈的,呼喚式的處理手法對20世紀初德國表現主義的成長起了主要的影響。 《吶喊》(挪威語Skrik,也譯作《尖叫》,作於1893年),是蒙克最著名的代表作,被認為是存在主義中表現人類苦悶的偶像作品。像蒙克的許多其它作品一樣,他一共畫了四個不同版本的《吶喊》。蒙克在世紀之交時期創作了交響樂式的「生命的飾帶」(The Frieze of Life)系列,《吶喊》屬於這個系列。這個系列涉及了生命、愛情、恐懼、死亡和憂郁等主題。 文森特·梵谷(Vincent van Gogh(發音 (說明 · 關於)),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後印象派代表人物。 梵谷的作品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但一直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直到死後他的作品才以其之震撼人心和富於想像力贏得評論界的贊揚。在他死後一些畫家開始模仿他的畫法,強調感情的宣洩,而對現實不一定作出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為表現主義。此外凡·高的繪畫風格對後來出現的野獸派也有一定影響。 約翰·斐拉克曼(John Flaxman,1755年7月6日 – 1826年12月7日)是英國著名雕塑家和插圖畫家。 讓·昂諾列·弗拉戈納爾(1732年4月5日-1860年8月22日),法國羅可可時代的代表畫家。 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年6月7日—1903年5月9日﹚,生於法國巴黎,印象派畫家。大部份藝術史家將他歸於後印象派。 高更的作品趨向於原始的風格。其用色和線條都較為粗獷。高更的作品中往往充滿具象徵性的物與人。此外他是印象派中融合了原始藝術風格的知名藝術家。現代藝術史中,高更往往被拿來與梵谷並論,他們曾經是很好的朋友,互相畫過對方的肖像,但最後卻步上不同的道路,並沒有維持很好的友誼。高更不喜歡都市文明,反而嚮往蠻荒的生活,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看得出來。 弗朗西斯哥·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 1746年3月30日-1828年4月15日)是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畫風奇異多變,從早期巴洛克式畫風到後期類似表現主義的作品,他一生總在改變,雖然他從沒有建立自己的門派,但對後世的現實主義畫派、浪漫主義畫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的影響,是一位承前啟後的過渡性人物。 葛飾北齋(1760年─1849年),日本江戶時代的浮世繪畫家,葛飾派的創始人,其畫風影響了後來的法國印象派。葛飾的筆名很多,如春朗、宗理、畫狂人、戴斗、為一、卍等。 托馬斯·吉爾丁(Thomas Girtin,1775年-1802年11月9日)英國畫家,蝕刻畫家。吉爾丁出生在倫敦南華克區一個成功的繩索製造商家裡。在他幼年時父親病逝,他的母親嫁給了一個繪圖員瓦根。吉爾丁跟隨繼父學習繪畫,後來又師從金屬版畫家愛德華·多耶斯(Edward Doyes,1763年-1804年),他還結識了J.托納(J. M. W. Turner)。 讓-安東尼·華托(1684年10月10日-1727年7月18日)是法國羅可可時代代表畫家。 薩托尼諾·赫蘭(Saturnino Herrán,1887年—1918年),墨西哥畫家。生於墨西哥阿瓜斯卡連特斯(Aguascalientes)。1903年,他父親去世。兩年後,全家搬往墨西哥城。1912年,25歲的赫蘭認識了他的妻子羅莎里·阿萊拉諾。 瓦西里·康定斯基(ВасилийКандинский,格里曆1866年12月16日—1944年12月13日),出生於俄羅斯的畫家和美術理論家。 儒略曆1866年12月4日,康定斯基出生於俄羅斯莫斯科,在敖德薩度過童年。進莫斯科大學後,就讀法律和經濟學。1896年在慕尼黑學習繪畫(寫生,素描和解剖學),在俄國革命之後的1918年返回莫斯科。因為前衛藝術與官方的現實主義藝術相悖,1921年他回到德國,在包豪斯從1922年開始任教,在1928年加入德國國籍,直至1933年包豪斯被納粹關閉。此後定居法國,在1939年加入法國國籍,1941年法國被納粹佔領,康定斯基沒有選擇前往美國定居,他在1944年逝於巴黎近郊的塞納的內依。 約翰·康斯特勃(John Constable,1776年6月11日—1837年3月31日),英國風景畫家。 凱綏·柯勒惠支(Kthe Kollwitz 1867年 7月8日 - 1945年 4月22日)是德國表現主義版畫家和雕塑家,20世紀德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 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年7月26日-1875年2月22日)。法國著名的巴比松派畫家,也被譽為19世紀最出色的抒情風景畫家。畫風自然,樸素,充滿迷矇的空間感。簡稱做柯洛,或譯做讓·巴蒂斯·卡米爾·柯羅 彼得·馮·柯內留斯 (1784年-1867年)是德國著名畫家,出生於杜塞爾多夫。他的父親是一位杜塞爾多夫畫廊的巡視員,他15歲時父親就去世,做為長子,為了幫助維持家境只得放棄繼續學習繪畫。但他一直沒有放棄繪畫。 古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1819年6月10日 - 1877年12月31日) 是法國著名畫家,現實主義畫派的創始人。主張藝術應以現實為依據,反對粉飾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 拉斐爾·桑喬(Raffaello Sanzio,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義大利畫家。 拉斐爾出生於義大利西北威尼斯和佛羅倫薩之間烏姆勃利亞省的一個小鎮,他的父親就是一位畫家。拉斐爾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他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一位畫家,在文藝復興「三傑」中(另兩位是列奧納多·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他的畫以「秀美」著稱。年輕時他曾在佛羅倫薩學習四年,有幸仔細觀摩了另兩位巨匠的作品,從中領悟了不少。他的著名宗教畫聖母系列將宗教的虔誠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機地融為一體;他的畫即使是「聖喬治和龍搏鬥」的場面看起來也是平靜安詳的。他為梵蒂岡教皇居室創作的大型壁畫《雅典學派》(School of Athens)是經典之作,他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將基督教和異教,統統融合到一起,創造出和諧的場面。同時也創作出許多著名的肖像如:「教皇利奧十世像」。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和他的畫作一樣。他短短一生創作出不少作品,於1520年早逝。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年2月25日—1919年12月3日),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經典印象派畫家。 雷諾阿以畫人物出名,這之中又以畫甜美,悠閒的氣氛還有豐滿,明亮的臉和手最為經典。印象派中雷諾阿的特色在於描繪迷人的感覺,從他的畫作中你很少感覺到苦痛或是宗教情懷,但常常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如母親或是長姐般的笑容。雷諾阿認為繪畫並非科學性的分析光線,也並非巧心的安排布局,繪畫是要帶給觀者愉悅,讓繪畫掛置的環境充滿了畫家想要的感覺。 雷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是比利時的超現實主義畫家,畫風帶有明顯的符號語言,如《戴黑帽的男人》。他影響了今日許多插畫風格。全名是雷內·弗朗索瓦·吉斯來恩·馬格利特(Rene Francois Ghislain Magritte)。 伊利亞·葉菲莫維奇·列賓(ИльяЕфимовичРепин,1884年8月5日—1930年9月29日),俄羅斯畫家,巡迴展覽畫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年6月28日—1640年5月30日),佛蘭德斯畫家,是巴洛克畫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魯本斯出生於德國錫根,父親是一名原籍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新教律師,為了逃避宗教迫害而逃到德國。在他的父親去世後,12歲的魯本斯跟隨母親回到了西班牙統治下的家鄉安特衛普,並在那裡接受了天主教洗禮,而宗教也成為魯本斯畫家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少年時期的魯本斯曾在一個伯爵夫人家裡做侍童,因此有機會接受正統的貴族式教育,精通多種語言。後來又在母親的安排下從師幾位畫家,21歲時他便獲得安特衛普畫家公會的承認,成為一名正式的畫家。 西奧多·盧梭(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4月15日—1867年12月22日),法國巴比松派的風景畫家。依全名又譯做皮埃爾·埃提昂·蒂奧多·盧梭。他的中文譯名有相當多種,有時做胡梭,有時做魯梭。 盧梭的風景畫以強烈的色彩、大膽的筆觸,和獨特的主題聞名。評價是有褒有貶,他是提高法國風景畫家地位的重要人物,在18世紀當時,他的作品被拒於主流畫派長達10年的時間,最後終於在1848年獲得大眾的認可正式有公開展出,並被授與榮譽的十字勛章。並成為將巴比松派接續到印象派的重要畫家。 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是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也是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台灣簡稱為林布蘭特。 亨利馬蒂斯(法語:Henri Matisse;1869年12月31日—1954年11月3日)是法國著名畫家,野獸派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畫家。他以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而著名。 愛杜爾·馬奈(douard Manet,1832年1月23日—1883年4月30日),是出生在法國巴黎的寫實派與印象派畫家,。 米開朗基羅·波納羅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1475年生於佛羅倫斯加柏裡斯鎮,偉大的雕塑家、建築師、畫家和詩人。他與李奧納多·達·文西和拉斐爾·桑喬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以人物「健美」著稱,即使女性的身體也描畫的肌肉健壯。他的雕刻作品「大衛像」舉世聞名,梅第奇墓前的「晝」、「夜」、「晨」、「昏」四座雕像構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還有「摩西像」、「大奴隸」等。他最著名的繪畫作品是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創世紀》天頂畫和壁畫《最後的審判》。他還設計和初步建造了羅馬聖伯多祿大殿,設計建造了教宗尤利烏斯二世的陵墓。米開朗基羅脾氣暴躁,不合群,和達·文西與拉斐爾都合不來,經常和他的恩主頂撞,但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1564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義大利畫家,1593年到1610年間活躍於羅馬、那不勒斯、馬爾他和西西里。他通常被認為屬於巴洛克畫派,對巴洛克畫派的形成有重要影響。 胡安·米羅(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藝家、版畫家,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ois Millet,1814年10月4日-1875年1月20日﹚法國巴比松派畫家。以鄉村風俗畫中感人的人性在法國畫壇聞名。習慣被稱作米勒,實際按照法語發音應翻作「米葉」。 居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1826年4月6日-1898年4月18日),法國象徵主義畫家。生於巴黎,死於巴黎。 莫羅的繪畫主要從基督教傳說和神話故事中取材。正是出於這個原因,莫羅的繪畫作品中往往包含著文學要素,因此莫羅往往被同時代的象徵主義作家和藝術家尊為先驅。 1891年,莫羅成為法國國立美術學院教授。在他的學生中有後來成為野獸派先驅的亨利·馬蒂斯和喬治·魯奧。 克洛德·莫內(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印象派主要畫家,印象派運動領袖人物。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蘭畫家,風格派運動幕後藝術家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者之一,對後代的建築、設計等影響很大。以幾何圖形為繪畫的基本元素。 奧德·納德盧姆Odd Nerdrum(1944年4月8日-)挪威畫家。他是一個引起爭議的人物。他宣稱自己的作品不是藝術,只是一種浮躁虛誇。他的作品中表達出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傳統,明顯受到了倫勃朗(Rembrandt)和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的影響。 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1887年11月15日-1986年3月6日)是一位美國藝術家,被列為20世紀的藝術大師之一。歐姬芙的繪畫作品已經成為1920年代美國藝術的經典代表,她以半抽象半寫實的手法聞名,其主題相當具有特色,多為花朵微觀、岩石肌理變化,海螺、動物骨頭、荒涼的美國內陸景觀為主。她的作品中常充滿著同色調的細微變化,組成具有韻律感的構圖,某些時候歐姬芙畫中的物品外輪廓,讓觀者感到此物品的輕脆感。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年6月15日-1665年11月19日)17世紀法國巴洛克時期重要畫家。以《阿爾卡迪的牧人》為其代表作。常被簡稱做普桑。 桑德羅·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年3月1日~1510年5月17日),原名亞里山德羅·菲力佩皮(Alessandro Filipepi)是歐洲文藝復興早期的佛羅倫薩畫派藝術家。 讓·路易-安德爾·蒂奧道·熱里科 (法語:Théodore Géricault;1791年9月26日 - 1824年1月26日)是法國浪漫主義畫派的先驅,對浪漫主義畫派和現實主義畫派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1839年—1906年),法國人,是印象派到立體主義畫派之間的重要畫家。 塞尚由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介紹加入印象派,並參加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有人依他的風格也歸於後印象派。 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准確的相互關系中表現出來」。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藝術思想的體現,表現出結實的幾何體感,忽略物體的質感及造型的准確性,強調厚重、沉穩的體積感,物體之間的整體關系。有時候甚至為了尋求各種關系的和諧而放棄個體的獨立和真實性。 塞尚認為:「畫畫並不意味著盲目地去復制現實,它意味著尋求各種關系的和諧。」從塞尚開始,西方畫家從追求真實地描畫自然,開始轉向表現自我,並開始出現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流派,形成現代繪畫的潮流。 塞尚這種追求形式美感的藝術方法,為後來出現的現代油畫流派提供了引導,所以,其晚年為許多熱衷於現代藝術的畫家們所推崇,並尊稱他為「現代藝術之父」。 瓦西里·伊凡諾維奇·蘇里科夫(ВасилийИвановичСуриков,1848年1月24日—1916年3月19日,俄羅斯著名畫家,1948年莫斯科國立美術學院更名為蘇里科夫美術學院。 蘇里科夫出生於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1876年畢業於聖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並且獲得一級藝術家稱號。成名作大部分取材於歷史事件,表現人民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 提香(Tiziano Vecelli約1477年 - 1576年8月27日)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的偉大畫家,威尼斯畫派的代表。 提香出生於義大利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卡多列,10歲時隨兄長到威尼斯,在喬萬尼·貝利尼畫室學畫,與著名畫家喬爾喬涅同學。 蒂埃哥·委拉士開茲(又譯委拉斯貴支)(1599年6月-1660年8月6日)是文藝復興後期西班牙最偉大的畫家,對後來的畫家影響很大,弗朗西斯哥·戈雅認為他是自己的「偉大教師之一」。對印象派的影響也很大。 委拉士開茲的全名為蒂埃哥·羅德里開茲·德·西勒瓦·伊·委拉士開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 y Velázquez),出生於西班牙西南部的塞維利亞,父親胡安·羅德里開茲·德·西勒瓦是祖籍葡萄牙的小貴族、律師,母親羅里瑪·委拉士開茲是塞維利亞的貴族世家,依據當地習慣,姓隨父母中家世身份高的人,因此他隨母姓。 安德魯·魏斯(Andrew Wyeth 1917年7月12日-)美國當代重要的新寫實主義畫家,以水彩畫和蛋彩畫為主,以貼近平民生活的主題畫聞名,作品已被相當多的博物館、藝廊重視與收藏,包括了美國國家畫廊。他的全名是Andrew Nowell Wyeth。又譯作安德魯·奈維爾·維斯。 馬克·夏卡爾(俄語: МаркШагал; 白俄羅斯語: МойшаЗахаравч Шагала ;1887年7月7日-1985年3月28日),是超現實主義畫家之一。出生於俄國的猶太家庭。父母只靠著微薄的收大以養育10個子女,家境貧困。黑暗的木屋、迷信的鄉民、演奏著小提琴的人、牛、羊、雞以及馬等都存在於少年夏卡爾心中的,這一幕幕的印象,成為了他的創作泉源。 喬治·皮埃爾·秀拉(Georges-Pierre Seurat,又譯做喬治·修拉, 1859年12月2日—1891年3月29日),是點彩畫派的代表畫家, 後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秀拉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當你靠近看,每一個點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與梵谷的狂野,還有塞尚的色塊都大為不同。秀拉擅長畫都市中的風景畫,也擅長將色彩理論套用到畫作當中。
⑷ 畢加索是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他的畫作有什麼特點
畢加索是西班牙畫家和雕塑家。他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加索是當代西方最具創造力和深遠影響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之一。代表作:《格爾尼卡》和《和平鴿》。他的國籍是西班牙,成就主要在法國。畢加索繪畫特點:早期特點:早期作品充滿早熟伍春的憂郁,早期繪畫與表現主義題材相似。特點:後期畫風是通過拼貼實現的立體主義。
簡化形象的原始藝術,明顯傾向於超現實主義,將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相結合,對筆法進行暴力變形、扭曲和誇張,積累幾何塊,抽象造型。畢加索是一個藝術手法不斷變化的求索者,印象派、後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吸收,重新選入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華在於在各種變奏風格中保持粗獷的個性,在各種技法的運用中能達到內在的統一與和諧。畢加索是一個藝術手法不斷變化的求索者,印象派、後印象派、野獸的藝術手法都被他吸收,重新選入自己的風格。他的才華在於在各種變奏風格中保持粗獷的個性,在各種技法的運用中能達到內在的統一與和諧。
⑸ 近現代西方藝術家
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荷蘭人,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梵高摒棄了一切後天習得的知識,漠視學院派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自己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機盎然的自然景觀,他陶醉於其中,物我兩忘。他視天地萬物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他用全部身心,擁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為一位極具個性化的畫家而嶄露頭角,距他去世時只有八年。
梵高幾乎沒有受過什麼正規的繪畫訓練。為弄到畫布、油彩和畫具而日復一日地奔波勞碌,精神上也不斷處於矛盾的狀態,為追求藝術的完美而承受著壓力,這些即使不是他後來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給他的生活悲劇埋下了種子。
梵高著意於真實情感的再現,也就是說,他要表現的是他對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視覺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為同印象主義畫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類,他說:「為了更有力地表現自我,我在色彩的運用上更為隨心所欲。」其實,不僅是色彩,連透視、形體和比例也都變了形,以此來表現與世界之間的一種極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實的關系。而這一鮮明特徵在後來成了印象派區別於其他畫派而獨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藝術家,梵高在談到他的創作時,對這種感情是這樣總結的:「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系……」.
梵高從來沒有放棄他的信念:藝術應當關心現實的問題,探索如何喚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舉世矚目的七幅向日葵後,他選擇了自殺。
梵高自殺年僅三十七歲,作為一位藝術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於想像力的繪畫贏得評論界的贊揚。
梵高死後不出幾年,一些畫家就開始模仿他的畫法,為了表現強烈的感情,可以不對現實作如實的反映,這種創造性的態度被稱作表現主義,並且證明是現代繪畫中一種歷久不衰的傾向。即為了主觀意識而對物體進行再塑造。
盡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雙雙成為現代表現主義的先鋒,成為極端個性化的藝術家的典型,但要設想他們的個人特點有多在不同則是很難的。高更是個攻擊傳統觀念的人,語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無情,有時蠻橫無禮。而梵高對於共事的藝術家,則充滿了一種天真的熱情的深沉的愛。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經歷之後,這種愛使他成為一個美術商人,並產生了進行理論研究的願望,進而成為比利時煤礦區的一名傳教士。1880年他開始學畫,後來他在布魯塞爾、海牙和安特衛普進修。於1886年來到巴黎,他在這里見到了勞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義小組的成員。
梵高在巴黎結識了印象主義畫家之後,他的調色板就變亮了。他發現,他唯一深愛的東西就是色彩,輝煌的、未經調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徵,與印象主義者們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運用印象主義者的技法,但由於他對於人和自然特有的觀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結論也具有非梵的個性。這從來都是如此的。而這種色調與向日葵永遠朝向太陽的精神又如此吻合。「無論多高多大,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文森特·梵高
文森特·梵高(1853 - 1890)是繼倫勃朗之後被認為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他和高更、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他們吸收了印象派的精髓,卻反對印象派純客觀理性的描繪,提倡事物的實質和象徵意念,是現代藝術最重要的先驅。梵高27歲時才開始繪畫,在短短十年間, 繪畫了800多幅油畫及同等數目的素描, 卻幾乎從未能覓得買家, 只能長期依賴弟弟Theo 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的一生,就正如畢加索所說: 『這人如不是一位瘋子, 就是我們當中最出色的。』
1873年,梵高在倫敦其伯父經營的畫廊中工作,並熱烈追求房東的女兒。後來,因為失戀,梵高嘗透了愛情的苦楚,他辭去畫廊的工作,一心投身傳道,以安撫人類痛苦的心靈。1876年,梵高在學校任義務教師,幫助低下層的小孩學習。1878年,梵高到比利時Borinage礦區任傳道員的工作。就在這年冬天, 礦洞發生坍塌的悲劇,傷亡慘重,上帝的神跡並沒有出現,令梵高對宗教開始失望。1879年,教會撤除了梵高的職務。被撤職後的梵高仍然留在礦區,開始對繪畫發生興趣。
1886年,梵高跟隨弟弟,去到藝術之都巴黎,認識了高更、塞尚、秀拉及羅特列克等同道中人,並深受印象派及日本板畫的影響,開始形成了日後強烈的個人風格。
1888年,梵高受塞尚的影響,到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省,尋找創作的靈感。他在阿爾定居,並在此繪畫了二佰多幅油畫,當中卻只能賣出一幅 (注:紅葡萄園),得到一則畫評。在貧困的生活中,赤熱的陽光下,不竭的創作令梵高變得神經衰弱。為了加強自己的信念,梵高喜孜孜地邀請高更到阿爾共同居住,並大肆粉飾了他的黃屋。但兩個固執的藝術家共同生活的結果,卻是不斷的爭吵。在一場劇烈爭執後,高更大怒而去,梵高無法阻止,亦無法抑制自己的激動,竟割下自己的左耳。從此,他不但失去高更這個好朋友,還給所有人笑作瘋子。1889年,梵高入住St. Remy的精神療養院。1890年5月,梵高搬到Auvers-sur-Oise, 靠近弟弟居住,並在短短兩個月內,繪畫了七十多幅油畫。狂熱而不可抑制的創作激情,有如烈火焚燒著他的內心,使他心力交瘁,精神瀕臨崩潰。1890年7月27日早上,文森特·梵高在麥田中開槍自殺,延至7月29日傷重不治,享年37歲。
梵高不描繪任何事物,他就是他畫中的主題和目的。而這個世界給他的感覺太過強烈,他只得消失。
戀原是一廂情願
1869年秋天,16歲的梵高經叔父介紹到一家美術行當小職員。他誠實可靠,聰穎勤奮,不久被晉升後派往倫敦。在倫敦,他對房東太太的女兒尤金妮亞一見鍾情。外表醜陋,走路時佝僂著背,活像一個小老頭的梵高認為尤金妮亞是一位絕代佳人,為之神魂顛倒。
梵高生性怪僻,不懂人情世故,不善與人交往。但是愛情的魔力往往是強大的,自從梵高認識了尤金妮亞之後,就完全改變了他以往的個性。他捲入了愛的漩渦中,感受到了平凡生活中的樂趣,並成為一個偶爾還能有幾分幽默,頗受人喜愛的人。涉世未深的梵高公開承認了自己對尤金妮亞的愛慕之情。然而,梵高不舍的追求並沒有得到任何回報,相反,尤金妮亞討厭他發出的猛烈追求攻勢。在梵高向她求愛時,她堅決地拒絕了。
梵高缺乏察言觀色的能力,更不能徹底了解女人內心的真正想法。事實上,尤金妮亞從未表示過對梵高有任何的好感,只是他自己一直處於幻想中的戀愛狀態,這段無疾而終的戀愛終於以失敗告終。失戀後的梵高仍然忘不了尤金妮亞,他經常去尤金妮亞的家裡找她,並力圖表達自己的真摯愛情,期待尤金妮亞能回心轉意。
當梵高再一次向尤金妮亞求愛時,尤金妮亞告訴他,自己早已在一年前就訂了婚。這個沉重的打擊幾乎讓梵高絕望,但他還夢想將尤金妮亞從別人的懷抱中奪回來。梵高努力尋找著機會,直到有一天,梵高親眼看到尤金妮亞緊緊依偎在一個瘦高個男人的懷里,兩個人熱烈地接吻。梵高的一切夢想都幻滅了,他的心彷彿被人掏走了一樣。隨後,痛苦不堪的他離開了倫敦,去了巴黎。
1880年,在畫店工作的弟弟提奧接濟當時已27歲的梵高去學畫。盡管經濟情況非常不樂觀,但是繪畫給梵高帶來了無盡的歡樂,讓他暫時忘記了對尤金妮亞的思念。
觸動社會禁忌愛上表姐
1881年,梵高回家探親,見到了在他家裡做客的剛成為寡婦的凱表姐,凱表姐熱情而大方,她的美麗幾乎使梵高沉醉。凱是一個典型的荷蘭女性,頭發是深栗色的,藍色的眼睛裡閃動著迷人的光彩,豐滿的嘴唇像含苞待放的花兒一樣微微啟開。
梵高突然為尤金妮亞的拒絕而感到高興,他覺得,自己過去的愛是那麼的膚淺,尤金妮亞只是一個無知的孩子。梵高深信不疑的一點是:和凱表姐相處,要比跟尤金妮亞待在一起有價值得多。凱使他重新認識了愛情,理解了愛的真諦。然而,在19世紀的荷蘭,和表親結婚是一個嚴重的社會禁忌。而且,讓梵高傷心的是,和他的初戀尤金妮亞一樣,凱對他幾乎也沒有任何興趣。梵高發現凱表姐總是迴避愛情和婚姻的話題,從來不給他任何錶白的機會。有一天,吃完午飯後,當梵高與凱在小溪旁的樹蔭下休息時,梵高終於忍不住向凱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但是,聽到梵高表白的凱很憤恨地離開。
盡管遭到凱表姐無情的拒絕讓梵高傷心不已,但他仍然勇敢地決定去叔叔家找凱表姐。但叔叔見是梵高,連大門都不給他開。叔叔反復告訴他,凱不在家裡。偏執的梵高為了見到表姐,竟然拿來一盞煤油燈,將自己的手放在煤油燈的火苗上,對叔叔說,「讓我見見表姐,否則我就一直把手放在燈上。」梵高的叔叔見狀,迅速將燈吹滅,並將他帶到附近的一個酒吧,將他灌醉。然而,喝醉酒後的梵高仍然沒能見到表姐,只是得到了叔叔更強硬的回答:「你永遠不可能和她在一起!」
巨大的悲傷充斥著梵高的心,使他的身體和精神都備受摧殘。梵高只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受到如此殘酷的愛情挫折的他沒有奢求,只希望能獨立地生活下去。
150法郎斷送婚約
經歷了兩次愛情的挫折後,梵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畫畫上。
有一次,在畫素描時,梵高認識了曾做過妓女的克里斯蒂娜。兩個人你來我住,感覺很是投機。每次,克里斯蒂娜下班之後,就給梵高當模特兒,有時還為他做菜、燒飯、洗衣服。這些舉動讓梵高體會到家的溫暖,讓他萌生了結婚的念頭。
不久以後,兩個需要安慰的人就同居了。對梵高而言,克里斯蒂娜有著令人崇敬的品質,和克里斯蒂娜在一起,使他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梵高不希望只是把克里斯蒂娜當作自己的情婦,他要和克里斯蒂娜結婚,共同生活、彼此愛護。能有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就算再辛苦梵高也覺得快樂。克里斯蒂娜也想盡量做一個賢妻良母。
盡管外人對他們指指點點,但兩個相愛的人義無反顧地決定:當梵高每月能賺到l50法郎時就結婚。
然而,克里斯蒂娜在當妓女時把身體給弄垮了,她虛弱的身子需要大量的營養品。而對繪畫近乎痴迷的梵高,把大量的錢花在了買顏料和雇模特上,這一切使得克里斯蒂娜心疼不已,兩人的矛盾日漸加深。
最終,由於梵高無法賺到150法郎的月薪,他與克里斯蒂娜徹底斷絕了關系,結束了自己的第三段愛情。
另有一說梵谷的同性戀人正是曾和他住在一起的高更,而當二人吵架後高更離去,梵谷為此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梵谷為什麼割掉自己的耳朵,目前尚無定論,這里寫的只是其中一種說法,也是央視節目里的說法.而關於梵谷和高更是否為同性戀人,也沒有確鑿定論.
梵谷的向日葵是最有特色的作品,他創作的向日葵很像是熊熊滾動的火焰,十分特別,也十分有個性。他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是繼印象主義之後在畫壇上產生的重要影響的革新者。但他的一生短暫坎坷,歷經磨難,極富悲劇意味。1890年7月29日,梵谷在法國自殺身亡。
梵谷生前賣出的唯一一幅油畫:"紅色葡萄園"1890年,比利時畫家安娜·博赫以400法郎的價格買下了這幅畫,現在存於莫斯科。
1882年,梵谷的叔叔C.M.梵谷(Cornelis Marinns van Gogh)向梵谷訂購了一些海牙景色的素描。
1885年,艾恩德霍芬的一家人為餐廳訂購過一組四季圖。
梵谷死後,他的名氣越來越大。隨著作品在各地的展出和書信的出版,甚至傳記小書的出版,梵谷在世界各的逐漸家喻戶曉,儼然已成了最受愛戴的藝術家之一。梵谷生前窮困潦倒,而死後,其作品竟成了億萬富翁炫耀的資本!
梵谷的作品的拍賣價格曾占據藝術品拍賣價格的前5名。
1990年5月15日,「加歇醫生像」以825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日本收藏家。這也是現在世界上賣價最高的藝術品。
1987年11月11日,「鳶尾花」以539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震驚了世界也引起了一些爭論,有人在報上呼籲:「文化和商業要保持道義上的距離」。
1987年3月30日,梵谷的一幅向日葵以3950萬美元賣出。
1998年11月19日,梵谷的一幅沒有鬍子的自畫像以7150萬美元賣出。
還有其它一些賣價在千萬美元以上的畫,不一一列出了。
梵谷作品的價格是隨著他名氣的增大而上漲的,這些價格只能說明梵谷是最受推崇的藝術家之一,並不能代表藝術品的真正價值。藝術品的價值在於它本身,那是無法用金錢計算的。
⑹ 外國畫家有哪些名人
外國畫家有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喬托、拉斐爾·聖齊奧、畢加索、列奧納多·達·芬奇、文森特·威廉·梵高、保羅·高更等名人。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喬托: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師,被認定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和先驅者,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
外國畫家有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喬托、拉斐爾·聖齊奧、畢加索、列奧納多·達·芬奇、文森特·威廉·梵高、保羅·高更等名人。
1、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
2、喬托: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雕刻家、畫家和建築師,被認定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開創者和先驅者,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
3、拉斐爾·聖齊奧:本名拉斐爾·桑西,義大利畫家、建築師,拉斐爾的畫以「秀美」著稱,畫作中的人物清秀,場景祥和。
4、畢加索: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
5、列奧納多·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畫家、科學家、發明家。現代學者稱他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
6、文森特·威廉·梵高: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7、保羅·高更: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雕塑家,代表作品有《黃色基督》《遊魂》《敬神節》等。
⑺ 世界著名的現代美術大師有哪些啊
馬蒂斯、杜尚、畢加索、波拉克、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