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藝術歌曲
「藝術歌曲」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的通稱。其特點是歌詞多採用著名詩歌,側重表現人的內心世界,曲調表現力強,表現手段與作曲技法比較復雜,伴奏占重要地位。許多藝術歌曲現已成為聲樂教材或音樂會保留曲目。
詳見http://ke..com/view/41110.htm
㈡ 什麼是藝術歌曲
【藝術歌曲定義】
藝術歌曲是由詩歌與音樂結合而共同完成藝術表現任務的一種音樂體裁,其名稱因浪漫主義音樂大師舒伯特的作品而確立,成為一種獨立類型的歌曲種類。它結合了優美旋律和人聲兩個最具有普遍感染力的音樂因素,使藝術歌曲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和欣賞性,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
【藝術歌曲特點】
藝術歌曲是舒伯特全部創作的中心,舒伯特在大約15年的時間里寫下了600多首藝術歌曲。在選材方面,舒伯特對歌詞的要求不拘一格,既有歌德、席勒、海涅以及莎士比亞的詩歌,也有他的友人索貝爾等的詩歌。除此之外還採用能激發他靈感的,即使當時尚未成名的詩人的詞作,比如「美麗的磨坊女」、「冬之旅」的詞都是出自繆勒的詩。舒伯特所選擇的詩詞內容廣泛,對不同的題材語詞仔細琢磨,為每首歌尋找最佳的形式載體來揭示作曲家的情感。舒伯特的歌曲形式通常分為三類:分節歌、通體歌、變化分節歌。舒伯特將聲樂套曲的形式向前推進一步,盡管貝多芬「致遠方的愛人」(1816)要比舒伯特「冬之旅」(1827)早10年,但作為聲樂套曲我們不得不承認舒伯特在內涵上更加豐富,技巧上更加運用自如。同莫扎特一樣,舒伯特也屬於自發性極強的一類作曲家。他的創作靈感如泉噴涌,總是寫好一首就創作下一首。作為一個即興的創作者,他無窮無盡的靈感似乎從來不知道什麼是修飾和推敲,這一點尤其表現在他的歌曲創作上。沒有任何一位藝術家比他更天生自然,他的原稿絲毫沒有刪改的氣息。由於舒伯特沒有莫扎特早年優裕的生活,沒有經歷從光明到陰暗過渡的生活歷程,這位一直生活在城市陰霾中的藝術家的自發因素,造就了他的作品風格沒有浮華與修飾,所有的作品多少擺脫不了憂郁的色彩。
㈢ 什麼是藝術歌曲
藝術歌曲不同於一般的口水歌,用辯證唯物的角度來講,口水歌只是存在於人們對音樂的感性認識上,雖然通俗易懂,但是運用的專業性理論較少,非理性因素占據成分較多。
而藝術歌曲區別於一般的網路神曲,它是由對音樂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必須說歌曲中所運用的曲式、和弦,音階等等都必須經過大量的思考與探究,雖然在聽覺上會給人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對於擁有一定音樂素養的人是完全可以欣賞的。藝術歌曲的功能不止作用於欣賞上,在學術的研究,音樂的學習等等眾多方面,都有他的用途,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學習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甚至是美國的爵士樂,因為這些時代的歌曲都是理性大於感性,研究多於欣賞,也是為什麼小眾的原因。
從現存的傳統音樂來看,有兩大傳統支配了原生態中國音樂的旋律特點:意境和腔韻。這兩個傳統每個都能寫幾本書。我這里無暇深入討論,僅舉例說明他們在音樂中的使用原理。
意境
意境是橫跨中國詩歌音樂美術的一個共同概念。「意」者是觀者之意,而非作者之意。使用意境的藝術作品本身有未完成性,它留下暗示,讓觀者的「意」自行完成心目中最美之「境」。因為這種藝術要求觀者參與創作,所以對觀者要求頗高,歷來以文人藝術居多。
使用意境創作的核心在於不能給太多提示,提示太多,「意」就沒有創作空間了。但不給提示,「意」又無從創作。在這方面,文字和圖像都容易流於具象,要注意留白。而音樂天生抽象,基本只擔心提示不夠,不擔心提示太多。所以中國寫意的音樂都是有標題的:《高山》,《流水》,《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夕陽簫鼓》,《寒鴉戲水》……有時因為意境復雜,還會使用分段標題。譬如《養正軒琵琶譜》所載的《夕陽簫鼓》就有「回風」,「卻月」,「臨水」,「登山」,「嘯嚷」,「晚眺」,「歸舟」之分段。這樣每一段的意境就相對單純。
那怎麼用音樂表現一個意境呢?若境本有聲,那簡單,咱們用樂器像聲就行了。這是音樂寫意最具象的方式。我舉個《十面埋伏》里仿擂鼓的例子。下面貼的一個視頻演奏雖然有點瑕疵,但是視頻上標了分段標題,方便學習。1:43開始是擂鼓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