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說唱音樂的特點
說唱音樂有變文、鼓子詞,諸宮調等類型。
有抒情和敘事的作用
由念白、唱腔以及伴奏音樂組成。
音樂與語言的密切結合。說唱藝術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說唱腳本首先以聲調、語調遺詞造句等形式來刻畫人物的形象,在這個基礎之上再用音樂來突出和誇張語言的表現。音樂與語言的密切結合主要體現在三點:聲調、節奏和音色。漢族傳統聲樂藝術,在腔詞關系的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諸如:依字行腔,字正腔圓;腔隨字轉,字領腔行;以字行腔,尋聲達意;等等。同時,在腔詞不能相協時,又有「換腔就字」、「換字就腔」等一套補救辦法。說唱音樂繼承了傳統聲樂藝術的這一成就。在語言的節奏方面,漢語本來就具有優勢。
Ⅱ 說唱音樂與民歌的藝術特徵
說唱音樂的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
說唱音樂大致具有以下特點:
1、敘述性
為了能將曲折復雜的故事情節傳述清楚,說唱音樂以敘述性曲調為主。它主要採用半說半唱、似說似唱、唱中有說、說中有唱的曲調講唱故事。同時,它的許多曲調又兼具敘事和抒情的彈性功能:速度較慢、曲調裝飾較多時,適於表現抒情的、委婉的性格或悲哀的情緒;速度中等、曲調簡潔時,適於表現平靜的心情和客觀敘述故事的發展;速度很快、曲調起伏跌宕時,適於表現歡快的、激動的或憤怒的情緒。由於這個特點,說唱音樂的敘述性與抒情性的轉換中既方便又協調。
2、敘事和代言想結合的表現方法說唱音樂採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
在講唱故事的過程中,既使用第三人稱的傻事體,也使用第一人稱的故事人物的代言體。敘事時從客觀的講述故事情節的發展,代言時則模擬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表情、姿態、性格,將我物的音容笑貌准確地表現出來。這種模擬不能像戲曲表演那樣依靠演員的性別、音色、化妝和道具,而是靠一兩個說唱演員的表情、語氣和有限的姿態、動作。因此說唱演員對人物的表演更要強調神似。從這一點上來說,說唱賞的表演難度更大。說唱演員不能充分進入角色,而是時進時出,時而是角色的模擬,時而又要加入客觀的敘述和評價。評彈藝人曾將這種表現方法與戲曲表演進行了比較,說:「演戲是現身中的說法,評彈是說法中的現身。」由於這樣的表演性質,說唱音樂就要對曲調進行選擇,既要便於講故事,又能用畫龍點睛的手法來刻畫人物的鮮明形象。
3、音樂與語言的密切結合
說唱藝術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說唱腳本首先以聲調、語調、遣詞造句等形式來刻畫人物的形象,在這個基礎之上,再用音樂來突出和誇張語言的表現。音樂與語言的密切結合主要體現在兩點--聲調各節奏。漢族傳統聲樂藝術,在腔詞關系的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諸如:依字行腔,字正腔圓;腔隨字轉,字領腔行;以字行腔,尋聲達意等待。現時,在腔詞不能相協時,又有「換腔就字」、「換字就腔」等一套補救辦法。說唱音樂繼承了傳統聲樂藝術的這一成就,在語言的節奏方面,漢語本來就具有優勢。我國語言學家申小龍曾說:「漢語是一種單章節占優勢的語言,在復音化趨勢的要求下,語詞的」塊然「狀與可拼合性自然就為分合收縮提供了可能。於是單復相合,智短長相配,於整齊中含鏗鏘,於參差中合自然,文辭便擲地可作金石聲了,漢語語言節奏的多樣性為音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同時,說唱音樂又進一步豐富了語言的節奏。
民歌藝術特徵
(1)民歌的即興性
不光是少數民族,漢族也有即興的歌唱,特別是民間的對歌或者風俗性的歌唱節日,比如壯族的三月三歌墟,西北撒拉族、保安族、漢族、土族、回族的花兒會,還有哈薩克族的冬不拉彈唱的的對唱形式,內蒙古的那達慕集會中的民歌演唱,都有即興的編詞,曲調也會發生一些變化。民歌的素材來源於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即興創作,傳唱並流傳開來。
(2)民歌的人民性
民歌,是一種古老的文化形式,植根於民間,植根於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是平民百姓真實情感的表達。一般認為,民歌是一種純民間的藝術形式。它產生於人民群眾的勞動、斗爭、生活、娛樂之中,真實反映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所以歷來受到人民群眾的喜愛,是人民群眾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之一。這種民歌多為集體創作,民歌手人人都可以加工潤色,而其口頭即興創作方式有很大的靈活性,不受定稿限制,眾多歌手的創造,體現為民歌中集體智慧的融合,而且這種融合幾近天衣無縫。這些特徵使民歌的旋律呈現一種大眾化色彩,並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民歌的重要特點。
(3)民歌的集體性
民歌的作者是人民群眾.是他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實踐中,為了表現自己的生活、抒發自己的感情、表達自己的意志、願望而創作,其創作、加工、流傳都是由人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然地產生的,歌詞及曲調都可由群眾集體改編。
Ⅲ 說唱藝術的特點
l)敘述與抒情相結合為了能將曲旅昌唯折復雜的故事情節敘述清楚,說唱音樂以敘述性曲調為主.採用半說半唱、似說似唱、唱中有說、說中有唱的曲調講唱故事。同時,它的許多曲調又兼具抒情的彈性功能;速度較慢、曲調裝飾較多時,適於表現委婉的性格或悲哀的情緒;速度中等、曲調簡潔時,適於表現平靜的心情和客觀敘述故事的發展;速度很快、曲調起伏跌宕時,適於表現歡快、激動或憤怒的情緒。由於這個特點,說唱音樂在敘述性與抒情性的轉換中既方便又協調。
2)敘事和代言相結合說唱音樂採用一人多角的表演方式。在講唱故事的過程中,既使用第三人稱的敘事體,又使用第一人稱的故事人物的代言體。前者從客觀的角度講述故事情節的發展,後迅早者則模擬故事中人物的口吻、表情、姿態、性格,將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確地表現出來。
3)音樂與語言相結合說唱藝術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說唱腳本首先以聲調、語調、遣詞、造句等形式來刻畫人物的形象.在這個基礎之上,再用音樂來突出和誇張語言。說唱音樂繼承了傳統聲樂的藝術成就,在腔詞關系的處理上有許多方法,諸如依字行腔、字正腔圓,腔隨字轉、字領腔行,以字行腔、尋聲達意等等。同時.在腔詞不拆培能相協時,又有「換腔就字」、「換字就腔」等一套補救辦法。此外在語言的節奏方面,漢語語言節奏的多樣性為說唱音樂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說唱音樂又進一步豐富了語言的節奏。
Ⅳ 上海說唱的藝術特點
上海說唱的藝術特點是靈活多變,可敘事,可抒情,可說理,但偏重於敘事。演唱特點或一曲到底,或用多種曲調,說唱相間,可以一人說唱,也可雙人或多人說唱。作品以喜劇性的內容為主,強調使用噱頭,說理、抒情的節目也要求生動活潑。唱腔雜采南腔北調,沒有一定格式。常用的基本調是〔蘇灘賦〕、〔小鼓調〕、〔金陵塔〕等,民間小調有〔無錫景〕、〔紫竹調〕、〔節節高〕和以小販叫賣聲譜曲的〔賣橄欖〕等。此外,根據曲目需要,可以說方言,唱地方戲曲唱腔,如表現寧波人,唱甬劇、寧波小曲;表現蘇北人,唱淮劇、揚劇等。還可採用電影歌曲和自己譜曲的唱腔。上海說唱的伴奏有胡琴、揚琴、琵琶、笙等管弦樂器,鼓、板做為打擊樂器。男演員演唱時持三翹板擊節,並當作表演的道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