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舞蹈紋彩陶盆是怎樣的
舞蹈紋彩陶盆是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通縣上孫家寨遺址甲區發掘第20號漢墓時發現的。舞蹈紋彩陶盆屬於彩陶器,其盆底底色為褐黃色,圖案顏色為黑色,是新石器時代馬家窯類型彩陶的傑出作品。盆內圖案生動可愛,構思十分巧妙,是馬家窯文化彩陶藝術的精彩之作。此盆具有舞蹈畫面簡潔明快、筆法酣暢的藝術風格。透過靜止的畫面,仍能讓今人感受到遠古的舞蹈藝術家擊節踏歌和舞蹈扭動時的那種強烈的節奏感。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舞蹈紋彩陶盆高度為14厘米,口徑為29厘米、底部直徑為10厘米,用細泥紅陶製成。大口微斂,卷唇鼓腹,下腹內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上部採用了一些簡單的線條裝飾,作為主要裝飾的舞蹈紋卻在內壁上部。舞蹈紋共分三組,每組有舞者五人,她們手拉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人物頭飾與下部飾物分別向左右兩邊飄起,增添了舞蹈的動感。更奇妙的是,每組外側兩人的外側手臂均畫出兩根線條,好像是為了表現空著的兩臂舞蹈動作較大和擺動頻繁。
在西方現代繪畫中,將靜止畫面上表現為連續運動的景象視為一種藝術創新,而在中國的原始藝術中就已出現了類似的表現手法,這種大膽的創造不能不使人擊節贊嘆。彩陶盆的設計製作,還體現了當時制陶工藝的熟練和審美思想的進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單色平塗的手法繪成,造型簡練明快,三列舞人繞著盆沿形成圓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紋則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時,舞人可與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變成了平靜的池塘,池邊歡樂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韻味讓人心醉。
關於舞蹈的內容,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家一致認同的是它不僅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先民們群舞的熱烈場面,更形象地傳達出他們生機勃勃的活力。在這里,彩陶工藝家表現的意境,富有詩情畫意。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線裝飾,它模擬著三道繩圈將陶盆緊緊地捆紮著。這是一件傑出的優秀彩陶工藝品。
舞蹈紋彩陶盆
『貳』 人面魚紋彩陶盆那一年在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半坡遺址出土
1955年。
人面魚紋彩陶盆全稱為「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物,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多作為兒童瓮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屬於國家一級文物。
該陶盆高16.5厘米、口徑39.8厘米。由細泥紅陶製成,敞口卷唇,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
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發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
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
(2)臉盆可以做什麼藝術作品擴展閱讀:
人面魚紋,古代中國陶器裝飾紋樣之一。紋樣為接近圖案化的人面形象,常與魚形紋相結合,反映了原始時代人們祈求漁獵收獲的願望和繪畫創作的豐富想像。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半坡類型和甘肅馬家窯文化陶器上都有這種紋飾。
人面魚身紋是人面和魚型合體的花紋,具有寓人於魚的特殊含義,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