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表現論在什麼時候成為的藝術准則

表現論在什麼時候成為的藝術准則

發布時間:2023-07-02 18:11:19

① 如何論述藝術起源的五種主要學說

藝術起源的五種主要學說有模仿說、游戲說、表現說、巫術說、勞動說。

1.模仿說

模仿說代表人物是亞里士多德。

模仿說是最古老的理論,始於古希臘哲學家,從最初出現到成熟階段,含義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是古希臘理性原則的變化所致。

2.游戲說

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斯賓塞 、谷魯斯。

最早從理論上系統闡述游戲說的是德國哲學家康德,他認為藝術是」自由的游戲」,其本質特徵就是無目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游戲發生說的貢獻在於突出了藝術的無功利性,但是把藝術的起源歸於游戲又過於簡單化。

3.表現說

代表英國詩人雪萊、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等,還有歐美的一些現當代美學家,影響較大的是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他認為藝術只不過是人的心理變化的表現,把文藝的起源歸根於人的潛意識活動,是人的本能和慾望的變相滿足,是一種「白日夢」。

表現說與再現說相對,關注了作家的內心世界與文學之間的關系,強調了創作主體的能動性和自主性。

4.巫術說

代表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巫術說並不是認為藝術起源於巫術,而是認為巫術意義的生產過程對文學創作有著某種啟發意義。

巫術說的論者把精神動機視為原始藝術發生的唯一動力,忽視了恩格斯所說的隱藏在精神動機後面的動機,即人類的物質成產活動,因而未能從根本上解決藝術起源的問題。

5.勞動說

代表希爾恩、恩格斯,在我國文藝理論界占據主導地位的理論。

從根本上講,藝術的起源最終應歸結為人類的實踐活動,勞動是人類社會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卻不是社會生活的全部,勞動以外的其他社會生活的內容,也與藝術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系。

網路--模仿說

網路--游戲說

網路--表現說

網路--巫術說

網路--勞動說

② 表現論 形式論 模仿論 巫術論 游戲論 跪求 名詞解釋

模仿說或再現說: 藝術史上關於藝術本質問題的一種主要看法,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到後來,更認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再現」。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從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現實的藝術真實性。 俄國19世紀革命民主主義者車爾尼雪夫斯基從他關於「美是生活」的論斷出發,認為藝術是對生活的「再現」.

游戲說 起源於「游戲」。這種學說的代表人是 18 世紀德國哲學家席勒和 19 世紀英國哲學家斯賓塞,稱為「席勒一斯賓塞理論」。這種說法認為,藝術活動或審美活動起源於人類所具有的游戲本能.

表現說 起源於「表現」認為表現情感的藝術是所謂「真正的藝術」,藝術是藝術家的主觀想像和情感的表現。代表人物義大利美學家克羅齊。

巫術說 此種學說的代表人物是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最早提出藝術起源於「巫術」的理論主張。

生產勞動說 在我國文藝理論界占據主導地位的理論,是認為藝術起源於生產勞動。代表人物俄國普列漢諾夫和恩格斯.

③ 西方藝術觀念的演變

在今天 ,藝術的多元化似乎已經不算是一個問題了 ,從某種角度看 ,當今的藝術不僅已經多元了
迪弗在《藝術之名》中認為:「在這個由藝術顯示並強化了的象徵功能之外,人類命名為藝術的東西失去了同一性分裂成為多種多樣的藝術以及數不勝數的風格和樣式」[1]。迪弗這里所說的藝術的多樣性主要是就現代社會這一共時態來說的,藝術在我們時代分化為無數的種類和樣式,藝術之名不再具有整合的能力,共名的藝術受到了普遍的懷疑。應對藝術之名失去同一性的問題,波普爾的歷史哲學提出了「情境邏輯」的概念,認為對這樣一些價值概念,努力窮究其本質不如探討其歷史發展脈絡。任何一個名詞概念都有歷史的所指,回到它的具體時代,在具體情境中探討,是我們可以做應該做也是更具意義的事。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就是按照波普爾的情境邏輯重構了藝術發展的特定情境,告訴我們不同時代的藝術面貌解釋對於不同時代的人來說,藝術意味著什麼,不同時代的藝術在社會中各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就歷時的角度來說,西方藝術在觀念上可區分為再現藝術、表現藝術、形式藝術和觀念藝術,每一種藝術觀念針對不同的藝術,適合解釋特定種類的藝術。現代藝術從形式藝術發展到觀念藝術,拋棄了藝術品的概念,不再強調價值,本身即成了。

用語就像隱喻,我們必須時刻注意不要按字面意義去理解這種隱喻性表達。
—— H·G·布洛克
對「藝術是什麼」這樣一個涉及本質的觀念問題,在後現代的今天被認為是應該拋棄的偽問題,它普遍地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也是無解的。迪弗在《藝術之名》中認為:「在這個由藝術顯示並強化了的象徵功能之外,人類命名為藝術的東西失去了同一性,分裂成為多種多樣的藝術以及數不勝數的風格和樣式」川。迪弗這里所說的藝術的多樣性主要是就現代這一共時態來說的,藝術在我們時代分化為無數的種類和樣式,藝術之名不再具有整合的能力,共名的藝術受到了普遍的懷疑。應對藝術之名失去同一性的問題,波普爾的提出了「情境」的概念,認為對這樣一些價值概念,努力窮究其本質不如探討其歷史發展脈絡。任何一個名詞概念都有歷史的所指,回到它的具體時代,在具體情境中探討,是我們可以做應該做也是更具意義的事。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就是按照波普爾的情境邏輯重構了藝術發展的特定情境,告訴我們不同時代的藝術面貌,解釋對於不同時代的人來說,藝術意味著什麼,不同時代的藝術在社會中各處於什麼樣的位置。本文的也不期望能給出一個關於藝術的本質界定,只是希望通過對藝術觀念的歷史追溯,釐清藝術理論史上出現的主要藝術觀念,尤其將重點放在疑問多多的現代藝術上,對其觀念主張進行更深人的闡釋,以對藝術有更深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就歷時的角度來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藝術,不同時代出現了不同的藝術觀念,本文將歷史上古往今來的藝術分為再現藝術、表現藝術、形式藝術和觀念藝術四種,每一種藝術觀念都試圖從不同角度對藝術進行本質的把握,每一種藝術觀念都適合解釋特定樣式的藝術,只有這樣歷時和整體的把握才能使我們對藝術的內涵有更深刻的認識。
一、再現藝術
再現藝術觀主要從藝術與客觀世界的關系來論述藝術,認為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藝術是現實的一面鏡子,而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古典主義都可以看作是這種藝術觀念的遙遠的回聲。模仿說是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藝術理論,也是再現藝術觀的濫筋。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藝術模仿自然」,柏拉圖也將藝術看作是對物質世界的模仿,只不過它與理念隔了三重。將模仿論發揮到完善境地的是亞里斯多德,由於亞里斯多德的巨大影響,模仿論影響了西方藝術理論將近兩千年的時間,直至i8世紀由於人的主體靈魂世界漸受重視才逐漸式微,被隨浪漫主義興起的表現藝術取代,表現藝術逐漸占據藝術理論的主流位置。因而車爾尼雪夫斯基說,亞里斯多德是第一個以獨立體系闡明美學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年。再現藝術觀將藝術看作是對外在客觀世界的摹仿或再現,是對世界的補充和完善,它從藝術與世界的關系人手,從藝術所模仿的客觀世界的角度解釋藝術,其著重點在客觀世界而非藝術。因而在再現藝術中,藝術是次生的附屬於客觀世界而存在的,它的意義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模仿物和再現對象。既然藝術是對世界的模仿,而按柏拉圖的理解,藝術是永遠不可能與現實相象,更不用說與理念接近了。亞里斯多德看到了詩歌勝於歷史的一面,認為詩歌體現的是可然律和或然律,揭示的是普遍和一般的本質,因而超過了歷史對於個別事件的記載。千年以來,正是因為亞里斯多德,再現藝術成了比歷史更真實的本質存在。
但《現代藝術哲學》的作者布洛克將模仿與相似作了比較,揭示了模仿和再現藝術的「失真」的本質。布洛克認為「『相似』是雙向的或相互的,模仿卻是單向的或僅指一方對另一方而言。換句話說,『相似』是一種『對稱關系』,模仿則是一種非對稱關系」,模仿一詞即已宣告了藝術的不利位置。藝術既然是世界的模仿,它就有一個摹本,而藝術無論如何逼真、肖似,也僅僅只是逼真和肖似,它是永遠也無法達到摹本的狀態,更不用說超越摹本了。而再現一詞相對模仿來說,似乎更可以感覺到藝術自身的價值,模仿一詞似乎永遠無法擺脫摹本,永遠無法超越摹本,而再現似乎肯定了藝術世界存在的價值。在這種觀念影響下,人們對於藝術的看法便主要強調其題材的價值。因為藝術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是如客觀世界般的真實,因而藝術價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與其所模仿的題材對象有很大的關系,題材重要,作品自然重要。西方古典觀念將悲劇看作是高貴體裁,喜劇被看作是卑俗體裁,其原因也正是由於如亞里斯多德所說的,悲劇模仿的是比我們一般的人要好的人,而喜劇模仿的是比我們一般的人要壞的人,現實中好人比壞人重要,藝術中悲劇自然也比喜劇高貴。就再現藝術來說,藝術並沒有獲得自己獨立的地位,人們將藝術看作是工具、技巧,是為彌補和完善自然的手段和技藝,藝術的價值和意義主要依賴於外在世界。
二、表現藝術
1、從再現世界到表現情感
如果說再現論主要從藝術與世界的關系人手解釋藝術,表現論則從藝術品與創作者的角度人手來解釋藝術。再現藝術觀著眼於藝術的題材對象,著眼於藝術的再現能力、模仿能力,評價作品時稱其逼真肖似生活和客觀世界,便是對藝術的最高贊賞了。表現論則著眼於藝術品的獨特魅力,並從觀照藝術品人手過渡到對於創作者藝術家的濃厚興趣。再現論的一個理論共識也是一種假設,即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且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固定的、同一的、永恆的,客觀世界本身即可作為一個參照系來評價藝術是否真實,是否達到了最好的再現和模仿。表現論則逐漸發現世界的紛亂和差異,世界開始分化不再一統,且人與人間的差異日漸明顯,他們從各個不同的作品人手,發現了人的巨大差異,發現了藝術家的獨特品質和察賦。這種察賦在柏拉圖那裡被稱為「神靈附體」、一種「迷狂」,在表現論這里則是天才和神似的創造者概念的出現。藝術家開始與創造、天才、神這樣一些概念相聯系,米開朗基羅最早被人用「神」來喻指,他的偉大創造力在作品中得到了恢宏的呈現。天才和創造這樣的概念到18世紀浪漫主義時代才最終出現,標志著主體覺醒和個人化的時代的到來,與之相應的,則是浪漫主義所標舉的表現觀的出籠。
表現論認為藝術主要是表現藝術家的情感,表現世界在藝術家心中的投射,一種折光,杜博斯說藝術是「外界事物在我們心中所起的印象」,華茲華斯說,詩就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或詩是人們在平靜中回憶起來的情感。與再現論不同,表現主義更強調個人對世界的印象和情感,個人性在此得到了鮮明的呈現,也正在此意義上,里德認為「表現主義藝術是個人主義藝術」、4。表現藝術觀最早在18世紀浪漫主義時代嶄露頭角,之後基本占據藝術觀的主流,主要代表是托爾斯泰和科林任德。托爾斯泰在《藝術論》中將藝術看作是情感的傳達和交流,科林伍德也明確提出了藝術情感說,認為真正的藝術不是技藝、再現、巫術、娛樂,而是表現情感和想像性的活動。在《藝術原理》中科林伍德提到,「作為情感的表現,真正的藝術與上述一切毫不相干真正的藝術家盡力解決表現某一情感的問題」。現代藝術中的表現主義也可以看作是表現藝術觀的後來的子民。應該說現代藝術都是強調主體表現的藝術,都強調藝術家個體對世界的獨特領悟和表現,因而現代主義在早期被稱為「新浪漫主義」,茅盾介紹現代派藝術時也用此概念。基西卡也認為「浪漫主義的原創性、真實性和個人天賦對19世紀和20世紀的藝術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這一方面來說,浪漫主義具有典型的現代主義特徵」,我們輕易就可看出現代藝術與浪漫主義間精神上的聯系。

④ 把生活過成藝術,探尋藝術從起源開始

把生活過成藝術,探尋藝術從起源開始

音樂、美圖、美文、美食、美人,生活處處能帶給我們愉悅和感動,那些具有與之共鳴的感染力,能產生抽離平淡瑣碎的形而上的感動和愉悅,就是藝術嗎?探尋藝術我們從起源開始。

45000~35000年前的冰河時期,一個歐洲的原始狩獵者發現一塊岩石,在不遠處看起來就像一隻快要躲避開去的斑馬,他驚奇的細細察看著這形似動物的岩石,並與他記憶中的斑馬對照,很多次的觀察記憶後他終於在洞壁上創造出了這只斑馬的輪廓,這是藝術的起源嗎?

我國山西峙峪曾發現舊石器時代帶有刻畫符號的獸骨,據碳14的測定,其製作年代距今28135年,當史前人第一次在獸骨上上刻下一些間隔規則的線條時,這就是藝術的發端嗎?

藝術究竟起源於何時?是單因素還是多因素促使了它的產生?有多少因素主導了它的產生?目前主要有五種理論:

一、藝術起源於模仿

藝術起源於人類模仿本能的說法是始於古希臘哲學家的一種最古老的理論,在歐洲「雄霸了兩千餘年」。

亞里士多德曾說:人從孩提時代起就有模仿的本能......,所有的藝術都起源於對自然界和社會現實的模仿。「這一切實際上是模仿,只有三點差別,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對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德謨克利特也認為藝術是對自然的「模仿」,「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學會了歌唱。」

 音樂模仿人的善良或惡毒的靈魂,「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反映性格的真相-憤怒與和順的形象,勇毅和節制形象以及一切和這些相反的形象......」;傳統的繪畫雕塑模仿現實世界,各種自然形式,特別是原始藝術,「模仿」佔有很大成分,如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中有20多個舊石器時代的動物形象,包括野牛、野豬、母鹿等,非常逼真和生動的模仿描繪了動物在現實中的各種神情姿態。

模仿的本能存在於人類產生發展的任何時期,為什麼藝術的歷史只是鑲嵌在人的歷史中呢?如前所述模仿出斑馬輪廓的狩獵者,他畫一隻斑馬是有原因的,也許是為了獵取,也許為了巫術意義上的佔有和禁咒。所以只是模仿,不能說明藝術產生的根本原因,但它應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藝術起源於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

對冰河時期那個觀察到像斑馬的岩石的原始狩獵者來說,他渴望佔有真實的斑馬,這縈繞在他腦海里的形象成為一種無法釋放的沉重感,於是終於有一天他在洞壁上刻畫出了斑馬,在這兒情感成為藝術起源的主導。又也許某個憤怒的時刻他盯著斑馬輪廓,在它的身上加上了長矛的箭頭,戳刺流血的痕跡,在刻畫這「真實的想像」中平靜了下來,在創作里他發現了想要表達的情感,在這兒情感表達成為了藝術的動力。

藝術表現論始於17世紀,其時文學藝術吶喊著要從理性主義的緊身衣中解放出來,強調藝術中情感因素的重要作用。

約翰.霍斯帕斯(John Hospers)把表現概括為四種形式:

1、是藝術創作的心理學意義上動力和過程。

2、是一種情感的激發。

3、是一種藝術的傳達。

4、是藝術的屬性。

路得維希.蒂克(Ludwig Tieck)說:「我想模仿的不是樹也不是山,而是在那瞬間統治著我的靈魂和我的心情。」,表現論在模仿論的外殼下破殼而出!

表現論在過去的兩個多世紀里佔主要地位,正如在這之前的模仿論佔主要地位一樣。表現論認為:人類具有傳達思想的沖動,藝術的本質在於表現情感,如果藝術家不是藉助作品表現他的情感,他將不成其為藝術家,他的作品也將不成為藝術品。

列夫.托爾斯泰也是「表現」論者:「一個人為了要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別人,於是在自己心裡重新喚起這種感情,並用某種外在的標志把它表達出來.....這就是藝術的起源。」

三、藝術起源於「游戲」

藝術起源於人類游戲的本能主要由18世紀德國哲學家席勒和19世紀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提出,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曾被許多人信奉。

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為,「游戲」是動物和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人在現實生活中既要受自然力量和物質需要的強迫,又要受理性法則的種種約束,是不自由的,只有在「游戲」時,才能擺脫自然的強迫和理性的強迫,獲得真正的自由;這種無目的、無功利的自由活動使人的過剩精力得以發泄,現實壓力得以緩解,從而得到快樂和心靈的愉悅。人類這種「游戲」的本能沖動成為藝術創造的動機。

斯賓塞在1873年出版的《心裡學原理》中發揮了席勒的觀點,認為游戲和藝術都是過剩精力的發泄,美感起源於游戲的沖動。原始人面臨各種復雜的環境情景,感受繁多,有機體不能不按順序的排列去適應環境,這樣就產生了意識。意識被規定為內部關系對外部關系適應的一種形式,當動物發展到較高的階段,機體的所有力量不會完全消耗在維持生命所必須的活動上,積聚的剩餘力量也需要消耗,游戲意識正是服從了這個生理需求。

雖然游戲對於維持生活所必須的活動過程沒有直接幫助,它並不直接追求功利的目的,但在游戲中所得到的各種器官的練習,對游戲者個人及族群都是有利的,就像貓追逐滾動的線團那樣,動物的游戲也是一種假裝的搏鬥,具有一種生物學上的價值。游戲是一種非自然力量的練習,對於兇猛動物的游戲無非是追逐獵物的戲劇性表演,也就是破壞的本能在得不到現實的滿足之下的想像的滿足。

所有人類的主要慾望和需要都是由於它們符合生活的本質,符合生物基因演算法,當游戲本能在幻覺中演變成審美活動,就產生了藝術,審美活動實質上也是一種游戲。從游戲到藝術都合乎需求。

四、藝術起源於「巫術」

19世紀末、20世紀初藝術起源於巫術的理論逐漸興起,最早由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提出,後來成為西方在藝術起源問題上影響最大的一種理論,至今仍然占優勢。

愛德華.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中說:「野蠻人的世界觀就是給一切現象憑空加上無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靈的任性作用......古代野蠻人讓這些幻象來塞滿自己的住宅、周圍的環境,廣大的地面和天空。」,他們對周圍的世界感到異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並以為萬物有靈,都可以與人交流,這就產生了原始人奉行的交感巫術。

另一位英國人類學家費雷澤在他的《金枝》一書中指出,正是交感巫術成為了原始部落一切風俗、儀式和信仰的起源。巫術所依據的思想原則基本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所謂同類相生,或謂結果可以影響原因。二是凡接觸過的物體在脫離接觸以後仍然可以繼續交互發生作用。前者就是模仿巫術,後者為交感巫術。考古發現,人類早期村落定居生活階段已出現用圖畫、偶像、假面和模仿性舞蹈在視覺和聽覺上再現動物的形象、人的形象、自然現象等。乞求下雨就潑水,乞求打雷就擊鼓,這被稱之為交感巫術。

人類最早是想用巫術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這顯然辦不到;於是又創立了宗教來求得神的恩惠;神也沒有理會,於是人類才走進了科學的大門。 

被發現的最早的原始藝術之洞穴壁畫,產生於巫術動機的證據是:有的動物形象身上有被長矛或棍棒戳刺或打擊過的痕跡。

當狩獵者為狩獵的巫術效果去創造出這種幻覺的真實時,他也從這模仿創造的外觀形象中產生真實的幻覺並逐漸導源出一種「純粹的」審美愉快,無疑,這也是藝術的起源。

  五、藝術起源於勞動

自19世紀末以來,藝術起源於勞動的理論開始廣為流傳。

希爾恩在《藝術的起源》中專章論述了藝術與勞動的關系:勞動的歌和舞蹈是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在現代殘存的原始部族那裡遇到。

成功勞動的秘訣是對時間、空間間隔即節奏的把握,勞動創造的節奏感成為個體勞動的刺激和群體協作的需要,也成為音樂詩歌的源泉。

勞動創造了人,當然是作為人類才獨有的藝術的的根本原因,但藝術的產生也不能簡單歸結為勞動,從勞動到藝術的誕生經歷了巫術禮儀、圖騰舞蹈等十分漫長的中間歷史階段,最後才誕生了純粹審美意義上的藝術。

除了這五種藝術起源理論,還有「季節變換符號說」、「對動物亡靈的哀悼說」、「多元決定論」等,發現最早的藝術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特別是各門藝術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很難被導源於一個單一的因素,因此現在多傾向於「多元決定論」。「就考古學家承認的范圍而言,人類第一次的藝術創造活動在歐洲大概最早出現在35000年前的冰河期,它們是由猛獁象、野牛、野馬、馴鹿的狩獵者創造出來的。」

了解了藝術的起源,但實質上沒有人能回答「什麼不是藝術?」。藝術的概念因其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流變中,從古希臘開始,下的定義已有上百種,從不同的角度探討藝術的本質特徵,但都無法回答:除此之外就不是藝術嗎?比起美學,藝術是美學的實踐,實踐的歷史遠比理論的美學更為古遠,原始藝術是最早的藝術實踐,它並不一定是美的但同樣具有非凡神秘的藝術魅力,因此藝術並不必須是美的;比起科學,藝術不像科學「是人類真正具有積累性、進步性的唯一活動」,藝術總是一定社會活動條件下人類思想情感的反映,藝術的這種內容不可重復性使它在本質上不是積累的,雖然藝術技巧可以積累。

是的,雖然"藝術沒有一個可以毫無例外地運用於所有背景的定義。",但你一定能回答什麼是你的藝術,任何你手上做的事,你都可以把它做成藝術,再平淡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很藝術。

主要參考書目:朱狄著《藝術的起源》,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年

            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Thomas E.Wartenberg 編著《什麼是藝術》,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7年

閱讀全文

與表現論在什麼時候成為的藝術准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