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中心 > 怎麼把東西變成藝術作品

怎麼把東西變成藝術作品

發布時間:2023-07-03 16:31:23

① 在高科技愈加發達的時代,該如何利用高科技創造藝術

在高科技愈加發達的時代,為了能夠利用好高科技來發展我們的藝術,我們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認識,只有將自己的思想認識提高了,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夠有把握,有一個非常准確的方向,這樣我們才能夠創造出優秀的藝術作品。

此外,除了在我們的思想認識上要提高以外,我們還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學技術水平。如果我們連基本的科學技術都不知道,那我們是無法藉助於科技創造出新的藝術作品的。新的藝術作品要想在科技的幫助下實現根本創新,那我們就必須要主動的去學習一些科學技術,學習一些基礎的科學理論,這樣我們一方面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夠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應用到我們的藝術創造當中來,非常的有用。我們要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創造出新的藝術作品,讓藝術發展的越來越好。

② 怎麼創造自己的抽象攝影藝術作品

導語 :點石成金,在街上捕捉鮮明的形狀與色彩,將平淡無奇的建築變為簡約的藝術作品。下面就來看看怎麼創造自己的抽象攝影藝術作品吧!

想要創作抽象建築攝影作品,並不需要住在設計精美的當代建築群中。事實上,對於專業的建築攝影師布蘭康利納(Brancolina)而言,如此精彩的近距作品可以來自世界上任何一座建築。

布蘭康利納說:“這些畫面來自於一個由8張照片組成的系列,這個系列的名字叫‘蒙德里安化(Mondrianization)’。這是一系列線性構圖的抽象攝影作品,是我以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為靈感,對這些建築細節所做的審美探索。”

布蘭康利納在Photoshop中使用變形工具對畫面的透視進行了修正,然後加入了一些純色矩形——通常是黑色或紅色——來讓畫面更具有蒙德里安的典型風格。她說:“為了獲得完美的直線,我對透視進行了修正,但是不會超過15°,以免發生過大的變形。然後,我再對一些選定的區域填充黑色或紅色,來賦予它們更強的幾何感。”

拍攝竅門

•多在你住處附近轉轉,尋找潛在的拍攝對象。比如被腳手架覆蓋的建築,往往就是不錯的選擇。

•在淺色背景前,尋找那些深色的、橫平豎直或者成45°角的粗線條。線條造成的陰影可以在Photoshop中壓暗。

•讓相機與地面保持平行,使用長焦鏡頭拍攝,避免線條發生彎曲,讓透視保持平正。

•在Photoshop中使用變形工具來修正畫面可能出現的透視問題。用矩形工具來為畫面加入色塊,然後可以利用吸管工具從蒙德里安畫作的圖片中吸取顏色來填充這些色塊。

③ 藝術創作論(三)

第六章藝術的創作過程

藝術創作是人類特有的、復雜的 精神活動和實踐活動 。

藝術創作就是藝術家把自己在社會生活中體驗到的思想感情運用藝術語言和藝術技巧轉化為具體的、生動的、可感的藝術形象,把自己的審美意識和生活體驗用物質的手段表現為藝術作品。

藝術創作過程是復雜的,不同的藝術家,不同的藝術種類,不同的創作方法,使藝術創作過程呈現出復雜多樣的表現形式,但大體上可以區分為三個階段: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藝術構思與藝術傳達 。這三個階段的成果是: 審美表象、審美意象和藝術形象 。

第一節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就是藝術家在接觸生活時,被生活中的具體形象所感動而引發的飽含情感的切身感受。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開始於人的感官對客觀生活的接觸,終結於創作慾望的萌發,審美表象的形成。

一、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

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准備階段。

藝術家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形式,可以是自覺的,也可以是不自覺地;可以具有明確的目的,也可以不具有明確的目的;可以時間很長,也可以時間很短。

二、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

    (一)、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

在藝術與社會生活之間,有一個中間環節,那就是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藝術體驗。

藝術只能表現藝術家體驗到的社會生活。深切地生活體驗和豐富的經驗積累是藝術創作的前提和基礎。

俄國作家岡察洛夫說:「我只能寫我體驗過的東西,我思考過和感覺過的東西,我愛過的東西,我清楚地看見過和知道的東西,總而言之,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常在一起的東西。」

    (二)、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引發藝術創作的慾望。

當藝術家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有了豐富的積累,為生活中的形象所感動,就必然產生升華、飛躍,要求轉達給別人,不吐不快,這就是藝術創作慾望的心理動因。

鄭板橋論畫竹,說「意在筆先」,「意」就是指「立意」、「意象」、「意趣」等等,「筆」就是指「用筆」、「筆法」、「筆墨」等等,它概括了藝術創作過程的兩個階段。這里所說的「意」既存在於藝術構思階段,也存在於藝術體驗階段,藝術家的「意」蘊於其中的「眼中之竹」就叫做審美表象。鄭板橋所說的「胸中之竹」就是藝術家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去改造現實中竹子的形象而產生的審美意象。

三、對生活藝術體驗的特點。

    (一)、藝術體驗是對形象的體驗。

政治家、經濟學家、科學家了解社會也要從形象入手,通過形象去了解社會的本質與規律,但是一旦他們把握之後,就拋棄了形象。

藝術家在體驗生活是必須始終以敏銳的觀察力去把握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了解和熟悉事物形象的特點和細節以適應藝術創作的特殊要求。

福樓拜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去觀察它,以便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曾被發現的東西,因為人們用眼觀察事物的時候,只習慣於回憶起前人對這事物的想法。最細微的事物里也會有一點點未被認識過的東西,讓我們去發掘它。」

    (二)、藝術體驗是情感的體驗。

科學家對生活的體驗和認識是純客觀的、純理性的,是不包含情感的真理的探索。

而藝術家對生活的體驗卻是包含主觀心靈的情感體驗。

德國美學家利普斯提出「移情說」,揭示了藝術家對生活情感體驗的過程:

第一,由我及物。藝術家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外射」或「移」到客觀事物上去,使無生命、無情感的外物有了生命、有了情感;

第二,由物及我。既然外物已經有了生命和情感,它就會反轉過來影響藝術家主體的情感;

第三,由物我兩忘,達到物我同一。藝術家感到外物與自己有相同的情感,於是認為我就是物,物就是我。

    藝術家永遠不是生活的冷靜的、純理性的旁觀者。他把自己全部的情感、理想、人格,他全部的心投入生活,以致自己深深的感到,生活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生活。這是藝術家體驗生活的主要特點。

    (三)、藝術體驗是對美的體驗。

    對生活中美的敏感是藝術家必須具備的獨特的觀察能力與感受能力。

以上我們說明了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特徵。沒有對生活的藝術體驗就沒有藝術創作。

但是,對生活的直接觀察和體驗並不排斥間接經驗。間接經驗在藝術創作中是必要的:

首先,表現歷史的題材只能藉助於間接經驗。

其次,由於藝術家生活經驗的局限,間接經驗是直接經驗的補充。

第二節 藝術構思

    藝術家對生活有了體驗,就會萌發藝術創作的慾望。也就是說,藝術家想把自己在生活中體驗到的思想感情傳達給別人。這時藝術構思階段就開始了。

一、藝術構思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藝術構思是一種復雜的 精神活動 。它是藝術家在對生活藝術體驗的基礎上,為了表達思想感情,對生活現象進行選擇、提煉、加工、改造、虛構,形成 審美意象 。

藝術構思始於 創作慾望的萌發 ,終於 審美意象的完成 。

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 中心環節 。只有通過藝術構思,才能把藝術家對生活的藝術體驗轉化為藝術作品。

藝術構思的作用就是在藝術家頭腦中產生審美意象。審美意象的產生標志著藝術構思的完成。

二、審美意象的特徵。

    (一)、審美意象是主觀和客觀統一的內心視像。

「意象」中的「意」是指 主觀的情思 ,「象」是指 客觀的物象 。「意象」是物象與情思的融合。

所謂「審美意象」是指這種「意象」既體現了 主體的審美意識 ,又體現了 客體的審美特徵 ,是二者的統一。

所謂「內心視像」就是指存在於藝術家內心的 視覺形象 ,這種形象還沒有用物質手段表現出來呈現於觀賞者的面前。

藝術構思首先要考慮的是「象」,即表現怎樣的 社會生活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藝術作品的題材 。藝術家要從五光十色的客觀生活中選擇一角加以凝縮集中,以便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去感受它。沒有選擇與集中就無法確定藝術要表現的對象。

藝術構思的關鍵是要考慮通過「象」表達怎樣的「意」,既表達怎樣的 思想感情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 藝術作品的主題 。

「意」與「象」的關系是「象」表現「意」,「意」統帥「象」。意中有象,象中有意。

    (二)、審美意象是共性與個性統一的內心視像。

所謂共性與個性統一的內心視像,就是典型的內心視像,它是藝術家通過典型化的方法構思出來的內心視像。

所謂典型化,就是創造典型的內心視像的方法,也就是藝術家對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集中、概括,創造出典型的內心視像的過程。

典型化是藝術構思的關鍵。包括兩個方面:

共性化 :把生活中個別的、零散的、偶然的事物,經過選擇、提煉、加工、改造,使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從而揭示出生活的某些本質方面。

個性化 :把對象獨一無二的個性特徵鮮明突出地表現出來。

共性化並不排斥個性化,共性化沒有脫離個性化,共性化就寓於個性化之中。

比如畫家畫一株松樹,要觀察千百株松,最後所形成的審美意象並不是磨去一切個性特徵的松,而是具有千姿百態的松。

具體方法:

第一種, 綜合法 。這是採用多種生活原型概括出來的審美意象,魯迅概括為「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人」的方法。

第二種, 原型法 。是以一個模特兒為主幹適當吸取其他素材所創造出來的審美意象。

    (三)、審美意象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統一的內心視像。

審美意象是藝術家內心中具體、鮮明、確定的形象。審美意象雖然有確定性的一面,還有不確定性的一面。

首先,審美意象具有 模糊性 。藝術家在構思的過程中總感到審美意象在心中清晰可見,呼之欲出,於是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沖動。但是,待藝術家傳達這個內心視像時,總感到某些細節是模糊不清,有待補充。

其次,審美意象具有 變動性 。魯迅說:「寫小說是不能夠休息的,過了一夜,那個創造的人脾氣也許會兩樣。」

第三節 藝術傳達

一、藝術傳達在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藝術傳達是藝術構思的延續,是藝術創作的完成。

所謂藝術傳達,就是藝術家藉助於 物質材料 把 藝術構思 表現出來成為 藝術作品 ,藉助於藝術語言和藝術技巧把 審美意象 物態化成為 藝術形象 。

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是藝術傳達的最終結果,是藝術創作這種精神勞動的物質體現。

藝術形象與審美意象的聯系:審美意象就是心中的藝術形象,藝術形象就是物態化的審美意象。

藝術形象與審美意象的區別:

第一,審美意象是不能夠為他人感知的 內心現象 ,藝術形象是可以為他人感知的 物態化的形象 。

第二,審美意象具有 不確定性、模糊性、短暫性 ,藝術形象大多具有 確定性、鮮明性、持久性 。

二、藝術傳達的一般規律。

(一)、藝術技巧是藝術傳達的手段。

所謂藝術技巧就是掌握物質媒介表現審美意象的特殊能力,亦稱藝技。

技術不同於藝技,技術生產物質產品,藝技生產精神產品;技術生產的是千篇一律的產品,藝技生產的是高度個性化的產品;技術可以脫離審美表象,而藝技變現審美表象。

藝術與藝技是什麼關系?有兩種片面的意見:

第一種,藝術就是藝技。他們認為,繪畫就是比例透視,音樂就是旋律節奏,詩歌就是對仗押韻,「只要知道了藝術創作的規則,他們就都可以隨意依樣畫葫蘆,製造出藝術作品來。」但這種僅僅靠技術所創造出來的產品並不是藝術作品。

畫匠、畫工與畫家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前者僅僅有藝技,因而只能模仿而不能創作藝術作品;畫家不僅僅有藝技,還有畫匠、畫工所不具有的某些品質,因而能創作出藝術作品來。

第二種,藝術根本不需要藝技。克羅齊認為,藝術就是心中的直覺。達芬奇之所以是藝術家,不是因為他創作出來《最後的晚餐》,而是因為他在心中想出了《最後的晚餐》,達芬奇把心中的圖像畫到畫布上,所需要的僅僅是藝技而已。藝技對藝術是不必要的。

但既然藝術是心中的直覺,而心中的直覺是人人都有的,因此,人人都是藝術家。一切嚴肅的理論家與藝術家都充分估計藝技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我們認為,不能把藝術歸結為藝技,但藝術離不開藝技,藝技是藝術傳達的手段。藝技的獲得是不容易的,「它完全要靠思索、勤勉和練習。」

(二)、藝術傳達是伴隨情感的傳達。

藝術家把審美意象變為藝術形象,決不是純理性的活動,它伴隨著強烈的情感。可以說,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傳達。

三、藝術傳達與藝術體驗、藝術構思的關系。

    (一)、藝術創作過程三個階段不是彼此隔絕的,而是互相滲透的。

首先,對生活的藝術體驗貫穿藝術創作的始終。對生活的藝術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礎,但是對生活的藝術體驗並不是一次完成的,在藝術構思、藝術傳達階段依然穿插著藝術體驗。

其次,藝術構思與藝術傳達也是相互滲透的,在藝術傳達過程中常常需要重新構思。

最後,藝術體驗階段也孕育和蘊含著藝術構思和藝術傳達的因素。

    (二)、藝術創作過程的三個階段都伴隨著情感的活動,情感是貫穿藝術創作整個過程的中心線索。

藝術體驗是情感的體驗,沒有情感的體驗就不會產生藝術創作的沖動進入藝術構思階段。

藝術構思階段所產生的審美意象是包含情感的內心視像,沒有情感就不可能產生審美意象。

藝術傳達階段同樣是伴隨著情感的創作活動。

總而言之,沒有情感就沒有藝術創作。

閱讀全文

與怎麼把東西變成藝術作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